為什麼中國自行車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

最近王美銀成為了第五個加入世巡賽車隊的中國自行車手,為什麼中國自行車運動在國際上鮮有建樹?根本原因在哪裡?


(圖片來源於網路)


和歐洲自行車文化有很大關係

論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騎車,個人能想到的莫過於溥儀那一輩人,和歐洲人開始騎車的時間差不多。但是論把自行車騎著很快,中國往多里說也就是最近這二三十年的事情。大眾都知道了一個破逼自行車竟然這麼貴的時間,想想看也就是最近十年左右的事情。有大量的自行車比賽,有一定規模的跑比賽的准職業車手,也就是最近五六年的事情。

而歐洲那邊,自行車誕生沒多久就有一堆閑著蛋疼騎車滿法國玩的主兒了。他們覺得艹沒意思,要不咱搞個比賽吧。大傢伙覺得這事靠譜,於是乎就搞了起來。有人圍著西班牙跑,有人圍著義大利跑。比利時最初的山馬黨們覺得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的路跑著沒意思,自己也搞了一個。有了活飛花鼓之後開始分支出活飛與死飛,各處依然有喜歡騎死飛的人,於是開始建死飛專用的場館。自行車本來就是個好玩的東西,加上歐洲人喜歡玩的優良傳統。我們所熟悉的比賽基本上在八九十年前就已經誕生,喜歡騎車的人又多。和足球一樣自然就會有青訓系統,有大量民間的比賽,一般人能接受家裡人是職業車手。品牌贊助車手,車手參加比賽獲得曝光率,有了廣告 品牌的車與零件賣的更好,更多的人參與騎車,騎車的人看比賽勾起燒錢慾望,這套路歐洲人已經玩了太多太多年了。

想想看咱們目前所經歷的階段充其量就是歐洲七八十年前所經歷的騎車環境,本身土壤就不好,發育的晚。能和歐洲車手相提並論簡直就是日了狗了。

和吃的也有關係,他們吃牛肉乳酪喝牛奶長大,我們吃米飯饅頭豬肉長大,力量與耐力差了事兒了。

和訓練時間有關係,比如拿彼得薩甘來說,小夥子今年印象里是27歲,他十歲左右就已經開始穿鎖鞋天天騎車。而國內的車手,十歲的時候大概是在練跑步吧?薩甘到17年這個時間點已經騎了十六七年車了,保守估計正經上強度的總里程已經突破30萬公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天花板,況且我們只是剛剛開始,需要時間,需要時間,需要時間。。。。。。


競技體育成績和群眾普及程度不能等同,最多算正相關,看看中國足球你就知道了。
要說自行車群眾基礎差,認知固化我覺得這並不足以影響競技體育的成績。
中國跳水夠厲害吧,各位身邊除了專業運動員有幾個普通大眾會跳水?
中國射擊隊成績也不錯吧,各位平時摸過槍嘛?
中國籃球群眾基礎還是不錯的吧,現在的國際賽事成績呢?
種族天賦這種東西你得承認,在對肌肉爆發力要求高的體育賽事中,亞洲人種就是落下風,不排除天賦異稟,後天努力的個例,但是總體來說是有差距的。
就好比有人提到的日本,日本的自行車運動群眾基礎是很好的,國際一流的自行車傳動品牌禧瑪諾也是日本的,人身裝備品牌一字米也是日本的,但是日本車手的成績呢?
不過話說回來,競技體育這個東西對普通大眾來說關係真的不大。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可以參與,可以挑戰自己已經足夠了。


就額外提一點,身體素質問題。自行車文化優於我們的日本,WT車手水準卻不如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種上的差異不可否認。


自行車在很多人中國人眼裡還是代步工具而不是一項運動

他們認為自行車千數塊錢就可以了。

什麼那輛自行車要十多萬?騎著它能飛起來嗎???

就這樣


因為沒人贊助我到國外訓練比賽


因為我還沒長大。


因為路況糟糕+安全意識淡泊導致自行車運動相對而言還是挺危險的。
國民意識跟不上。你讓一群人明白他們年輕的時候騎的28車跟公路車根本不是一個東西特別特別難,老一輩的頑固思想真的只能等他們都進火化場了才能改變。
國內估計也沒有幾個企業能拿出來那麼多錢組建和維持一個會有一定影響力的車隊【藍波車隊是被收購了,不過就剩個空殼了,連用啥車都沒定。


越大眾化普及化的項目越能體現非體制化體育的優勢。越是冷門孤僻的競技項目 越體現體制優勢


謝邀,如果舉辦農用自行車比賽,自行車馱運大米比賽,中國人也不差的。


目前國內的自行車聯賽剛剛形成規模,要達到國外的標準還是有些難。
不過還好我們有萬達!有盼頭的~~~


場地車我們也剛拿了一個金牌啊!!
要說種族天賦,12秒88是哪來的呢?
天賦問題並不能拿來說事,是制度上的和人們觀點上的問題,中國的車手好像更想拿全運會冠軍。。。


自行車這種運動器材起點高,普及困難,不像乒乓球羽毛球一樣幾千塊就能買到頂級器材了,而且投入大,收益小,沒什麼頂級運動員能脫穎而出,投入更大的賽車運動也是同理


先佔個坑,附送四個大字:文化差異
有空的時候來答


上邊都說的挺好的
補充一點吧
目前青少年的學業壓力太大
哪有這麼多時間給你騎車
哪怕送自己孩子去體校,也沒有系統和完善的訓練體系,極少數練出來了也需要極強的適應能力去國外隊伍(語言,生活習慣等)
而且公路車的資金投資也是很大一筆錢,二三線城市的家庭難以負擔,一線城市家庭又不可能送孩子去體校。

so,去國外留學加練車說不定是一條出路。


因為不好玩。

別人有錢覺得好玩,經常在玩。 現在中國有幾個城市擁有完整的單車道?

這東西沒民眾基礎,沒影響力,廠家沒錢賺,沒錢供給選手代言,選手收入微薄,換你你去嗎?


跟田徑一個道理吧。。。唔。。。


體育事業制度問題


這種概念型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XXX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全都可以用錢來解釋。

2016年環法 總成績第20名到第160名得到的獎金都是€1000的辛苦費 而已。當然了,冠亞季軍的錢是稍微多點的。但確實相對其他運動賽事,投入和支出不平衡啊,不然也不會連喜歡自行車比賽的京科夫都不幹了,要知道去年環法是租的大巴車,洗澡都不行的。。。

誰去投錢做明擺著虧本的買賣?中國第一支 世界巡迴賽職業隊 ,嗯。。。記得之前炒的火熱的,然後呢。。。沒了,差點坑了人家啊,幸虧中東土豪有錢。


第一觀賞性不強,第二山地車對場地要求不一樣,第三技術需要時間積累


起點高 燒錢 在國內冷門 我看過的國內場地比賽觀眾席都沒有人看


最主要還是國內老一代人對於自行車運動的普及不夠,青少年對這項運動的起步晚。


推薦閱讀:

網球拍貴在哪裡?
法國選手說孫楊的尿是紫色的,真的有紫色的尿嗎?
大家是因為什麼開始看F1的呢?

TAG:自行車 | 體育 | 山地車 | 公路車 | 競技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