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會對大腦的創造力帶來怎樣的影響,為什麼許多人將「找靈感」、「創作」寄托在吸毒上?


謝邀。
我喜歡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字數大約12000,已經修訂完整有歧義的語句,跳著讀不影響理解。
雖然討論的是「毒品對大腦的影響」,但答案中將不涉及任何「創造力」和「靈感」的定義(有那種定義、並且有人告訴你哪一個好,那一定是見鬼)。
主要內容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各種藥物對內心世界有哪一些影響;二是從這個問題出發,這些影響是不是有用
具體說來,接下來我將會羅列出當前臨床分類中,各種藥物對精神的作用的數據。
在數據列表結束時,會討論的是這些藥物作用是否特別;以及通過用藥,我們是否可以得到有幫助的影響。
因為我給出的答案是「將靈感和創作寄託於吸毒沒有用」,所以我也會解釋為什麼人們傾向於肯定這樣的說法。

至於「創作」問題,我覺得它更應該和另一個問題放在一起談,所以我在這裡也不涉及(問題見:為何人們印象中藝術家精神狀態不正常的比例高於其他職業? - 社會心理)。
一言以蔽之,關於「創作」的答案很顯然:因為「不正常」是一種體驗,而人們欣賞藝術,目的之一就是獲得體驗;所以「特殊」總是受到藝術的歡迎。這其中,自然包括物質成癮或者精神問題。

進入正題。
所以我將首先談論藥品
影響精神心理的物質有很多種,攝取後生理效應和對身體的影響各不相同。
有成癮性的物質都可以認為是毒品。下面將對這些物質進行列舉
所涉及數據全部出自《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板塊。主要談論的是不同物質攝取後,不同劑量下對大腦能產生哪一些影響
這些影響不包括在耐受、成癮或者戒斷時出現的問題(比如,物質戒斷時通常都會出現自殺觀念和抑鬱)。也不去討論各種物質有沒有毒。當然如果這些問題很特殊,下文我還是會提。
===================================
在閱讀開始前作一個統一提醒:對任何一種說法不要輕信。
比如一些介紹毒品的網文寫某物質不成癮、危害小、無副作用;或者某一種精神藥品效果超好能讓你服用以後獲得成功,這些內容都不可信。這種欺騙很明顯,因為在同一頁面里,總能看到不少銷售人員。他們出沒只是為了銷售違禁品,或者「出於好心」拉別人下水而已。
商人的動機就不評價了。後一種人,拉人下水,即使你自己覺得對他們很熟悉、值得信任,也不要忘記了他們的「推薦」是基於粗糙的觀察。
又或許他們「個性」本如此。「個性」想指出的是,物質濫用的人,通常會不去擔心後果,對事物的判斷也不很好,也不作一些長遠考慮。這雖然看起來是價值觀的問題,但是在人格量表裡叫「盡責性差」,不完全是一種意志。
所以不是什麼都可以在觀念上模仿的,如果你們沒有那樣的性格,就不要做那樣的事情:親身體驗,本來就不必貪圖。
包括那些聲稱自己觀點客觀的人,只要他們覺得毒品、精神藥品有任何一種優點,請對他們的說法保持警惕。
此外,離那些思維不好的人遠點。

避免篇幅太長而且離題,我要提醒的就這些。還是那句話:看問題不要過於表面,多想一想一個現象背後,有的是一些什麼;那些引誘你的人,值得相信嗎。
===================================
言歸正傳。接下來會介紹臨床上需要了解的成癮性物質對大腦的影響。在這之後,我們再來討論創造力和靈感。

在閱讀前提醒大家觀察一個有趣的地方。
其實在《診斷手冊》里,成癮性物質的編排順序有規律可言:作用相似的藥物,會排在更相近的地方。
所以可以發現,我搬運過來的以下這些物質的介紹,是按照興奮、致幻、鎮靜、催眠、興奮、其他,這些對人腦的作用來排列;通過藥理來進行過渡。因而這些藥物引發的癥狀也是漸變的
當然限於篇幅同時避免跑題,這裡只介紹「不同劑量時毒品對大腦的影響」,不多談論藥理。

  • 首先,酒精對人的作用是興奮的。攝入一開始是健談、幸福感上升和愉快豁達的心境。隨後如果酒精在血液中濃度水平逐漸下降,個體會越來越抑鬱、社交退縮、出現認知的問題。如果血液中酒精濃度過高,個體可能會睡著,進入麻醉的階段。酒精血濃度水平再高時,會呼吸和脈搏抑制,嚴重時引起死亡。

酒精本身不引起幻覺。但是長期酗酒後戒酒,在戒酒初始起產生戒斷反應,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幻覺。
(酒精對神經系統的藥理是中樞抑制,物質分類上屬於中樞抑製劑。上文「興奮」指的是興奮期長。比如,酒精引起的睡眠障礙通常不是嗜睡而是失眠。評論區有需要背書的人提意見。所以你們看到了這個補充)

  • 咖啡因也是興奮。提高警覺,增加註意,減少疲倦和睡眠。攝取過度時會焦躁不安(焦慮),神經過敏(易激惹),興奮,失眠,思維言語散漫,以及有其他一些軀體癥狀。(考慮到攝取咖啡因的人的基數,所以成癮情況並不常見。但需要注意,咖啡因導致成癮與否,和劑量過高是沒關係的(並且有個體差異)。劑量過高是中毒,而不是引起成癮。這裡只是單純說不常見而已)

咖啡因沒有毒。

  • 大麻是愉悅感。通常從高亢感受開始,隨後出現的癥狀包括不恰當的笑和誇張的欣快感、鎮靜(其實也是鎮痛、抑制噁心)、昏睡、短期記憶損害、難以執行複雜的精神過程(思維活動受到影響)、判斷力受損、感知覺扭曲、動作表現受損、感覺時間變慢等。偶爾出現焦慮或嚴重焦慮、煩躁不安、社交退縮。軀體癥狀包括結膜充血、食慾增加、口乾、心動過速。
  • 苯環利定類,是致幻劑。包括苯環利定和苯環利定類似物,比如氯胺酮(「K粉」),乙環利定,地左環平。20世紀50年代被作為分離性麻醉劑被發明,十年後被作為沿街兜售的毒品。低劑量時引起精神和軀體的分離感(因此叫做「分離性」),幻覺;高劑量導致行為改變,諸如好鬥、攻擊、言行不可預測、激越、判斷力受損,此時軀體癥狀有木僵(就是說活動受到抑制,不言不語、不吃不喝)和昏迷。(但是氯胺酮能用來改善抑鬱,很奇怪……好吧扯遠了因為我是邊看邊整理。這章書我之前沒怎麼看)(致幻劑有點奇怪,不產生愉悅感但是會上癮因為人們用它來追求「過癮」。考慮到「K粉」作為麻醉劑被發明,成癮應該就是因為它有麻醉、鎮痛的感覺;並且幻覺本身引起快感)
  • 其他致幻劑,作用也是產生幻覺。這一大類的物質包括苯烷胺類(麥司卡林、DOM、MDMA(「搖頭丸」)),吲哚胺(裸頭草鹼、二甲基色胺(DMT)),麥角靈(比如LSD)(古代歐洲吃發霉麵包經常麥角中毒,指的也是誤食致幻劑)和牽牛花種子;鼠尾草和曼陀羅。它們對大腦的作用機制可能不盡相同;不過它們在使用者中均產生了相似的知覺、心境和認知方面的改變,由此被歸為一類。

這一類別不包括大麻,因為雖然大麻同樣致幻,但是對心理和行為的效應與之前列舉的這些有顯著不同。而條目中搖頭丸兼有致幻和興奮的效果;LSD的使用者傾向於出現可怕的視幻覺。
雖然致幻劑停止使用不產生戒斷反應,但是它依然具有成癮性(就是使用後對再次使用這類物質產生強烈的「渴求、慾望、迫切要求」。哦,診斷標準里原文如此,不是我為了誇張而反覆說)。
這種成癮使得藥物濫用值得警惕:藥物所致身心狀態的改變,就連最基本的幻覺,都可以干擾我們本來對事物的欲求和預期,因為不管它是不是主動產生強烈的快感,我們都有可能錯誤地識別一件事情吸引人,有一種「覺得它好」的主觀錯覺,導致成癮行為。並且,成癮和軀體依賴可以無關,也不取決於身心受到影響的具體內容與形式。

「其他致幻劑」使用過度(中毒)時表現為焦慮或抑鬱、牽連觀念(過度聯想,類似於妄想)、害怕失控、多疑、判斷力受損。產生聯覺、錯覺、幻覺、主觀知覺被強化、人格或現實不真實感。軀體癥狀有心動過速等。
致幻劑在脫毒後可以遺留下持續性的腦損傷。因為這種損傷的存在,當物質已經徹底離開人體,人仍有可能困擾於幻覺。這一特徵是致幻劑的特點。這種有可能出現的遷延的幻覺,臨床叫「致幻劑持續性知覺障礙」。
那些網文談起其他類致幻劑,常說某某物質服用以後從來沒有出過壞消息,也不會造成身體不可逆轉的損傷。此處我不得不再次提醒:離說這種話的人遠點。他這麼說,你就相信了?

  • 吸入劑,揮發性烴類(如膠水、汽油、油漆、打火機液、鞋油)。主要是引起愉悅感和鎮靜,藥理是有機物通過作用GABA能神經元,進行了中樞抑制。我寫到這個條目的時候,評論區有知友腦洞大開評論說:聞到香蕉味可以獲得快感。所以補充說,其實聞著香不屬於物質濫用,因為劑量和效果之間有「量效關係」,高劑量吸入才會產生神經系統的影響。而濃度很低時,你只是對它的氣味有反應。吸入劑攝取劑量過高時,中毒反應有好戰、攻擊、淡漠、判斷力受損;軀體會頭暈、眼球震顫、共濟失調、昏睡、欣快(沒有原因地過分高興)、出現視覺和運動問題,直至昏迷。

非烴類的有機物或者一氧化二氮(麻醉用的笑氣)不屬於吸入劑。屬於下文的「其他類毒品」。

  • 阿片類,眾所周知,包括嗎啡和海洛因。作用是鎮痛和麻醉,並且能夠伴隨強烈的欣快感。所以阿片類是一種很厲害的毒品。成癮後,「有阿片類使用障礙的個體,經常出現毒品相關刺激的條件反射(例如,看見任何海洛因粉樣的物質時,就出現渴求)——這種現象出現在大多數引起強烈心理改變的毒品中。這些反應可能促使複發,難以消滅,通常在戒毒完成很長時間後仍持續存在」(診斷手冊原文如此,同樣不是我為了誇張去反覆說)。然後,「年齡增長與患病率降低有關,因為早期患病個體早期已死亡或40歲後癥狀緩解(即「成熟了」)。然而,許多個體持續存在符合阿片類物質使用障礙診斷標準的表現,長達數十年」。

好吧跑題了。不過我還打算繼續跑題呢。想要提及:有一種說法是,只要自己是一個內心豐富的人,接觸的環境豐富,家庭系統和社會系統的支持很好,接觸毒品就不會成癮。據說這個可怕謠言的出處是某一個TED演講。我再強調一次,這種說法不對。儘管這種傳言說「有研究數據支持」,但是其實它對文獻的理解不對。文獻研究的是,在複雜環境中生活也許能降低(不是「消除」!)毒品的成癮。只是這樣。而且,事實上不同文獻研究結論還不一致,有的研究數據與結論和上述傳言相反。所以,諸位值得提防知乎平台人們為了講故事亂引用文獻的風氣。畢竟不是有「文獻支持」,一個假說就是事實。
總而言之,僥倖心理就不要想了。
(可以看: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9144663
和 豐富環境對小鼠嗎啡成癮性的影響 )
正題。阿片類物質中毒,開始是強烈的欣快感,接著出現淡漠、煩躁不安、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判斷力受損。生理效應是口齒不清、影響注意和記憶,產生嗜睡或昏迷。

  • 鎮靜劑、催眠葯或抗焦慮葯的效果,如同藥品名稱所示。它能夠使人安定,所以一些人會濫用它來平復其他一些物質成癮;或者單純使用它來追求「高亢」的感覺(藥理作用和酒精類似,最終引起中樞抑制但是有一個興奮期,所以雖然最終結果是安定,人們卻用它來追求心境高漲)。其他的一些人因為焦慮、失眠,使用它的本意是恢復情緒和幫助睡眠,結果他們卻產生了對藥物的耐受和渴求,導致成癮(「渴求」和「爽」或者思維上判斷出來的「效果」、「有用」,是三類完全不同的事)。

這類物質包括所有的處方類安眠藥和幾乎所有的處方類抗焦慮葯。非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葯比如丁螺環酮、吉吡隆不在此列,因為它們通常不會出現在不合適的用途中。使用它引起中毒後的狀況和醉酒類似。成癮後戒斷,同樣和酒精類似,因為戒斷反應,有可能會引起人的視、觸、聽幻覺或錯覺。

  • 興奮劑,包括苯丙胺和可卡因。

苯丙胺類物質包括苯丙胺和有替代苯基乙胺結構的物質,比如苯丙胺、右旋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即冰毒。同時冰毒也因為藥理同時被歸類為致幻劑)。同時它也包括一些效應相似的物質如哌甲酯。植物中也存在苯丙胺興奮劑類似物,如khat(「阿拉伯茶」)。其中一些治療肥胖症、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發作性睡病的處方葯也屬於這一類別。因此處方葯作為興奮劑或者所謂的「聰明葯」很可能流入黑市。
可卡因包括幾種製劑:古柯葉、古柯膏、鹽酸可卡因以及可卡因生物鹼(如精鍊可卡因和快克可卡因。後者是重名,並不是感冒藥」快克」)。
高劑量使用時,常見攻擊和暴力行為。類似於驚恐障礙或廣泛性焦慮障礙的強烈而短暫的焦慮,以及類似於精神分裂症的偏執觀念和精神病性發作,也能被高劑量興奮劑使用而引起。(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新聞報道說,服用新型興奮劑以後,發瘋的人跑到大街上吃別人臉……)戒斷時常產生短暫而強烈的抑鬱,但常在1周內消退。
攝取興奮劑時典型的癥狀是產生片刻的幸福、自信和欣快感(沒有原因地感到快樂)。更高劑量時引起急性中毒,可能出現言語散亂、頭痛、短暫的牽連觀念和耳鳴。可能出現偏執觀念、感覺清晰時的聽幻覺和觸幻覺。
和阿片類物質類似,這類毒品成癮後,人們經常會有對毒品相關刺激的條件反射(例如,見到任何白色粉樣物質時出現渴求)。這些反應促進複發,難以消失,在脫毒後繼續存在。
戲劇性的行為改變也隨著成癮的產生而快速出現。混亂的行為、社會隔離、攻擊行為和性功能失調由長期的使用導致。

  • 煙草。煙草對神經系統產生作用,主要通過尼古丁(又稱為「煙鹼」)。尼古丁能作用於膽鹼能神經元;在藥理上它同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它作用於人體後和咖啡因類似,會減少疲勞,且通常同時引起焦慮。(更正:此處有問題。尼古丁應為具有雙重作用的興奮劑,減少疲勞的同時緩解焦慮。說反了。這一點和咖啡因不同。尼古丁在戒斷時才引起焦慮。並且在尼古丁使用障礙發生以前,這些潛在的吸煙者能觀察到焦慮障礙的更高的發病率。)但尼古丁由於複雜的生理效應,和咖啡因不同,它帶來極高的成癮性;並且引起愉悅感;停止攝取引起更明顯的戒斷反應。

人們之所以認為煙草能減肥,是因為尼古丁能提高代謝降低食慾,所以體重有可能會減輕。這個也是「興奮劑減肥」起作用的原理。戒煙後,在停止吸煙的最初幾天,每分鐘的心率通常會下降5-12次;並且在停止吸煙的第一年,體重平均會增加2~3公斤。

煙草能夠很好地說明成癮如何改變人的判斷與偏好:一個沒有煙癮的人不會對煙味有好感,也不會渴望通過吸煙減少疲勞(渴求);但是有煙癮後,這個人會覺得煙味很香,他會對焦油形成偏好,看法隨之改變,覺得這個東西好,並且覺得通過它提神十分有效。
而平均說來,吸四支煙就足以引起成癮。因此在吸煙的過程中,人們容易覺得吸煙是好的。
(此處引出一個話題:一個人或者自己,接觸一件事物以後,改變了對一個事情的看法,對它有所偏好;能不能相信他人或者自己的這種判斷?我們怎麼知道感覺是準的,需求是真實的,有效是真的有效?參考答案請在後文尋找。)

  • 其他類毒品。排除在以上物質分類以外的成癮性物質都屬於其他類。包括合成類固醇;非甾體類抗炎葯;皮質醇;抗帕金森葯;抗組胺葯;一氧化二氮;戊基、丁基或異丁基亞硝酸鹽;檳榔(在許多文化地區個體,通過咀嚼檳榔以產生輕微的欣快和漂浮感);卡瓦(來自南太平洋的胡椒植物),它產生鎮靜、共濟失調、體重減輕、輕度肝炎和肺部異常;卡西酮(這是前面提到的含苯丙胺類似物的植物khat製成的藥劑及由此合成的化學衍生物;這也是主要產生興奮效應)。

這一分類的藥物能引起「未知物質相關障礙」。這與未確認的物質有關,例如個體不能確認引起中毒的毒品,或者物質使用障礙涉及新的未確定的黑市毒品,或以假名非法販賣的毒品。
在這一分類當中,因為與一氧化二氮(「笑氣」)接觸機會逐漸增多,因而這種氣體作為麻醉劑,會導致被一些醫療和牙科專業人士誤用。它作為商品推進劑,例如鮮奶油分配器,會導致被一些食品服務工作者誤用。最近隨著「笑氣罐」盒內物質在家用鮮奶油分配器中的廣泛使用,因而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的一氧化二氮誤用是顯著的,特別是那些也吸入揮發性烴類的個體。一些持續使用的個體,每日吸入多達240罐,可能出現嚴重的軀體併發症和精神疾病,包括脊髓神經病、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周圍神經病變和精神病。這些疾病和一氧化二氮使用障礙的診斷相關。
戊基、丁基和亞硝酸異丁酯氣體(即催情噴霧rush。這些人用來使血管充血以及放鬆肛門括約肌)的使用常見於男同性戀和一些青少年,特別是有品行障礙的個體(原文如此。雖然客觀說來,本身物質使用障礙和精神心理問題,本身就有很高的共病。比如前面提到的煙草使用,它被焦慮的患者用來減輕焦慮的問題)。這些群體可能與這些物質的使用障礙有關。不過尚未能確定這些物質是否能產生使用障礙。儘管有耐受性,這些氣體可能並不通過中樞效應改變行為,它們可能只是因為周圍效應而被使用。
===============================介紹完畢。

不知道看完這些介紹,你們還覺不覺得精神藥品對大腦的改變有那麼神奇?

我想你們有人會說「有」,理由是:「很多事情我們沒有經歷過,有什麼理由不去保持敬畏之心。」
所以在解讀「創作」以前,就先來討論這樣一個陳述吧。
這個陳述同樣有助於我們更理性地看待精神和心理。

但我要說,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其實它們沒有那麼神奇。
比如,以上這些藥物的數據都是正經的流行病學調查(科學研究)。我就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個研究精神心理的人,對現象仍然保持敬畏之心。

當然上一句話聽起來沒有說服力,似乎不能論證這種想法的不可取。
但是談及以下這些,我想說服力就有了:
盲目保持敬畏之心是不可取的。
理由有四。
一,實際上,那些想像當中很神秘的,不受控制的身心狀態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
比如特別活躍、愉快的輕躁狂(比如玩脫);情緒低落;情緒激動易激惹(一些人的"起床氣");沒有原因忍不住哭;因為沒有快感而深沉。
毒品只是讓這些狀況變得危險、不可控、不穩定。這沒有什麼好敬畏。
我們其實也深諳什麼是慾望,什麼是需求,什麼是快感;什麼是經歷和體驗。諸如,累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反而要去健身;想放鬆時,就要去玩耍;不開心時,可能食慾會發生改變。
心智並非不能被認識

此外,應當注意其實這些行為的產生也同樣並不完全取決於意志與邏輯。
我們忍不住地做它,還是因為我們做這些事情能給自己"正確"的感覺:行為本身,不僅給我們效果,還操縱我們的判斷,給人動機。成癮和動機的關係也是如此。表象才是我們"覺得它好"。
需要挑明,這種「覺得它好」的直覺並不可靠。所以有人做過成癮而自己沒有做的,不等於是值得敬畏。

這些信息都指向「去神秘」。所以我們分明既明白毒品操縱的仍是我們自己,又明白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知道自己不缺少它),還了解別人做過的事情不等於值得敬畏。那怎麼還可以認為沒有做過的事情很可能好呢?

二,我們在未知的事物面前接受一種判斷,需要的是基於普遍存在的事實,而並非基於個例
我們沒有理由輕信個人體驗。
特別是這樣的例子:我認識XX,冰毒吸了好久,現在還好好的,事業成功。
這種事情是有可能,但是肯定有事情,你認識的那個人沒說,或者你沒有發現。他對你肯定有所隱瞞。
某個人聲稱自己的靈感是吸毒的結果,更不可信: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那麼多,變得越來越好的人也有那麼多,其中有多少吸毒或者濫用精神藥品?又及:宗教和傳統文化用途的藥物使用,有什麼結果沒?

三,不必保持敬畏,也是由於精神心理真的沒有那麼神秘。
其實精神疾病總發病率在人群佔比百分之二十。任何時間點取樣,五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患有達到臨床診斷標準的精神疾病(只不過出於個人需要或者意願,前去就診的概率比這個低)。
和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其實並不是任何一個有精神問題的人都很瘋;就好像不是任何一個健康狀況不佳的老人都是痴呆,這是一樣的道理。
精神疾病包括焦慮強迫抑鬱人格障礙……疾病種類很多,實際上大部分病人依然社會適應良好。並不是人們印象當中那些有幻覺、胡言亂語、比較鬧騰或者有自殺想法的人才叫有精神疾病;大部分達到疾病診斷標準的人思維和舉止都非常正常,自省力好。
這就容易給人一種「特殊」也許是「天才」的錯覺。
這也是為什麼有成癮行為或成癮樣行為的人,不少看起來也是心智正常的,以至於慫恿吸毒的說法時常是具有迷惑性的。

然而罹患精神疾病被每一個人視為一種麻煩,包括幻視幻聽、情緒問題,包括成癮;人們並不覺得它使人富有創造力,而更容易覺得這樣就不能好好工作了。由此為什麼把疾病包裝一下,說它是「白痴天才」,或者說它是「藥物濫用者」,就有人覺得它好了呢?
在下文也會再一次提到,實際上記性很好的人通常因為無法遺忘不重要的東西而主次不分,就好像物質濫用一樣,這看起來是效果,但顯然同樣不是好事。
由此看來,「白痴天才」這樣的片語里,「白痴」兩個字人們總是忘記了。

說開。我想起來有人在知乎提問:抑鬱症為什麼在知乎用戶中這麼高頻?其實這很好理解啊。因為抑鬱在人群中發病率大於百分之二,五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並不是知乎網站的問題。
但是還是那句話,相關不等於因果比如一個有煙癮的人他聲稱自己不吸煙沒法創作這當然不是因為吸煙可以獲得靈感而是因為煙癮導致不吸煙不停想煙影響靈感或者他本來就是一個有焦慮問題的人焦慮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已

而且,我要一般性地做提醒,其實有癮的人,談論他上癮的那件事時,說話內容只能信一半。因為他們大腦接受成癮事物的獎賞以後,判斷是有問題的(原理是上文第一點提到的,「當我們忍不住做一件事事,事物已經在操縱我們的判斷以及動機」)。所以要了解客觀信息,還是要參考科學研究比如藥理,腦功能成像,行為測量和流行病學調查;觀察和經驗時常會欺騙自己(比如觀察得出結論「吸毒的人活得好好的」、「智商也沒有降低」,那隻能是因為你沒有查公共衛生的調查數據)。

四,毒品帶來靈感的例子,主要圍繞於致幻劑。
我想這一點大家沒有疑問。因為在流行音樂圈,曾經有大規模服用致幻劑的時期。
(細節參考:LSD簡史(一)LSD簡史(二)LSD簡史(三)LSD簡史(四)LSD簡史(五)LSD簡史(六)LSD簡史(七)LSD簡史(完結篇) )
但是需要提及,嬉皮士運動是宗教性質的運動,「幻象給藝術以靈感」是他們的信仰。
他們更主要的並不是通過致幻劑獲取靈感而是通過信仰而獲取靈感。
問題在於,做什麼不能獲得靈感呢?
這就是為什麼在那股風潮過後人們不再相信這回事了致幻劑就沒有再流行了

這同樣也是因果關係的問題:
既然不管做什麼都可以得到靈感那當然就不能僅憑藉做某事以後得到的靈感去認為做這件事情對靈感的產生有特別的促進
就好像科學研究,不遵循科學方法,搞一些民科行為和做夢,就算也許最終給人留下一些資料,別人對你的行為也不會認同。同時也可以預見,這不是什麼很大的貢獻。只是走了彎路而已。

所以盲目保持敬畏是不可取的。
===============================
而既然不必保持敬畏之心,我想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
從藥物的效果就可以看出,毒品對靈感沒有什麼用
它只是引起能被人們所認識的,心理和生理的一些改變。也許攝取毒品後,一部分內心確實可以增強、減弱或者扭曲;也許我們就是喜歡探索和神秘感;然而通過這些行為,我們的知識體系,知覺的範圍,想像和預期,並不會因此而改變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反而是,如果一個人對興奮、鎮靜、產生幻覺、情緒改變這些我們多多少少都經歷過(甚至很常見)的事情少見多怪,倒是能夠反映出,這個人對自身生理狀態好壞、工作水平和行為,是處於低水平的洞察。
如果一個人抱有這種少見多怪的心態,不是因為盲目好奇又缺乏理解;那麼,只能說明這本身就屬於沒有創造天賦。

同時需要注意,因為物質濫用和各種各樣的精神疾病有很高的共病,亦即,就是這些有問題的人容易濫用毒品或者濫用毒品的人容易產生精神問題;而藝術創作又容易引發情緒和精神心理的問題,又或者有這類問題的人更容易受到藝術的吸引,把藝術視為一種慰藉以及更偏好或者願意、擅長、喜歡從事的領域,因此有問題的人容易在創作領域聚集(也就是說,你可以觀察到物質濫用、精神問題和靈感,似乎有更高的相關性)。
所以藝術領域可能比其他領域更容易看到有人濫用毒品。這也就容易引起對毒品和心理疾病的誤解。
(藝術和精神問題的關係是另一個話題,所以我會把討論寫在另一個提問里。提交後這裡會附上鏈接。)
~~~~~~~~~~~~~~~~~~~~~~~~~~~~#本段內容待完成#
(顯然,我不否認精神問題包括成癮是很客觀吸引人的,因為我們對內心世界的興趣和對藝術的興趣出奇地一致。但還是那句話:觀察到相關,不等於事情的因果。)

然後毒品在攝取後短暫的時間內能夠迅速引起一些幻覺、知覺異常、興奮感、放鬆感或者愉悅感,或者讓人感覺聯想豐富思維活絡(就是正常人的聯想和思維,只不過比平時想得快一些多一些或者缺乏邏輯一些或者邏輯稍微好一點點)……因為這些短暫的效果,大部分人了解得不多、接觸得不多或感覺自己與平時不同,這引起一種遐想,所以人們很容易誤以為毒品可以幫助人獲取靈感

上一段提到"藥物可以引起思維活絡",一些人一讀到這一句,可能就high了。所以我只好臉色難看地想著如何解釋這個問題。
這麼說吧:你們想太多。
其實「行為」是非常表面的觀察的結果。而我們完成一個任務需要的付出,比某一個角度測量到的行為(即,上文的幻覺、興奮感、放鬆感、思維活絡、反應快等等等等……),複雜得多。
思維活絡大體可以認為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大腦神經遞質受到干擾產生的情形)。就好像注意力與多動障礙也可以認為是思維活絡的問題,精分的癥狀比如妄想、現實感不良也是,思維障礙里的思維奔逸問題也是。這就是為什麼上文給出的數據寫的是藥物引起精神障礙、焦慮抑鬱,而不是寫藥物對認知、智能有任何促進。
思維活絡還引起做事情碎片化,以及想法太多沒有辦法完成任務,連續地思考,嚴肅地做事情。
這些都是思維活絡所不好的方面。就好像記性太好,事無巨細的內容都記住的人,無法忽略細節,最終的結果就是主次不分、沒有辦法正常思考規劃事情。一些亞斯伯格患者、病理性記性好的人,就是患有這樣的問題。
由此可見,做正常人才是最好的。
進化本身就是一個優化問題,我們成為今天這樣的自己,其實早就優化好了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但我依然決定挖坑給自己跳。相關內容可能我會寫在專欄里。介時,同樣會在這裡放上鏈接。#dopamine system# #內容待完成標記#)

至於說,通過服用藥品,達到提高智商、反應、注意力的目的,能不能幫助我們在學業、工作或競賽中提高表現?或者精神病學上的躁狂發作思維活絡,對生活有沒有利?
首先,理論上如果真有這種葯,但吃無妨。
人們濫用興奮劑興奮神經就有人是期望通過它來達到諸如此類的目的(比如濫用冰毒莫達非尼,希望通過它整夜不睡覺)。
但很遺憾的是,目前並沒有任何物質被發現能夠提高正常人的成績或者智商或者注意力(這種改善的假說在研究結論中依然不被支持:無法測量出用藥以後,人們的工作水平有正向的改變)。
服用興奮劑,唯一的用途也只能是讓你整夜不睡覺而已。
箇中原因很好理解。因為認知與行為十分複雜,有很多維度,很少能夠說大腦某一個部分受到改變,隨之而來影響的不是整體。並且,人們迄今也不了解,測量一個人的行為,得到的很多指標,具有怎樣的的意義,更遑論了解清楚和人們工作水平間具體的關係。此外這類藥品通常影響情緒,情緒受到影響,那麼工作水平也會受到影響,自然最終不合算了。
由此,一些人濫用興奮劑以後,通過個人得出粗糙的結論,那自然很不靠譜。(本身藥物能改變感覺,所以感覺就已經不準了)
因而,就目前說來,人們使用了一種物質以後,如果反覆地再次使用它,更可能說明的不是這種物質有效,而是它引起了和效果不成比例的渴求。僅此而已。

其次,與「靈感」和「創造」相關的一個精神疾病叫做躁狂。躁狂的人精力旺盛。輕躁狂的人開朗、情緒高漲、思維活絡(這個就是有時你和別人聊得特別開心時的狀態)。
所以也有人會想,是不是這樣的狀態能夠給人以幫助?
哦,做夢去吧。真實的躁狂引起思維活絡是這個樣子的:
躁狂、輕躁狂與正常狀態如何鑒別
(鏈接給出的是一個論壇中病友想要提高自己的insight,所以互相討論的內容)
顯而易見,這只是一種苦惱而已。

所以如果有一個雙向的人告訴你躁狂很好,或者你觀察他覺得他躁狂時很好,要注意分清相關和因果(比如覺得他躁狂時能夠過得很好,就更應該考慮你看到的這個人,他本來就是個做事效率高的聰明人;要想到,就他個人而言,完全正常沒準效率更高)。

接下來考慮,輕躁狂,或者說單純的思維活絡,沒有引起疾病,那麼它會對人有幫助嗎?
~~~~~~~~~~~~~~~~~~~~~~~~~~~~~~~~#留坑待填請諒解#(暫時不寫是因為我太懶了。)(要說的是,並沒有任何一種狀態,是絕對的是好的。不管是討論創造力、身心狀態、個性,都一樣。我們需要的是認識它,而不是認為哪一個更好。)

然後還需要討論的話題是藝術創作。
在寫答案的同時,我一朋友一直在鬼叫說「你還沒有說藝術創作」。
那我說吧。反正正文也快結束了(別~急~)。
是這樣子的。
藝術是對真實世界和個人思考的投影,變幻需要技術和技巧。而且藝術一旦沒有了認同感,就什麼都不是了。
如果一個人無視藝術創作這兩類的特點,去尋找一些自己給自己添堵的精神和心理問題,寄希望於不知道分子分母的可能性;並且他不去理解可以被認識的異常內心世界,訴諸於無知與神秘,過於相信潛能與捷徑,連思考都放棄了,覺得經歷決定一切……這個人這應該說是上進,還是沒有才能?
藝術創作絕大多數並不是「親身體驗」的結果而是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非藝術的創造力更是需要知識與練習。
如果一種觀念認為幻象能給人靈感與知識,彌補認識的缺陷,那概率太小了,太不可能了。把靈感和創造寄托在這之上,怎麼理解都還是迷信。
我們不應該認為,任何一個缺乏訓練的人,有一天會因為託夢、精神疾病、藥品或者其他的詭異原因,能夠獲得某一種特殊能力。就好像一些新聞報道說某一個人大腦受損了,突然開口說外語,家人都不知道他會說,這種情況也一定有額外的解釋(比如剛好家人不知道而已)。藝術創作也是同理。
言盡於此。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物質的成癮效果並不是快感本身引起的,而是它繼發影響人的心理、行為以及動機。也容易發現,「爽死了」對正常人基本沒有什麼吸引力,所以盲目追求快感、有脫抑制那樣想法的人,本身多多少少已經有過一些身心狀況的改變(這是陳述,不含褒貶)。
由此,如果感覺自己狀態不對,看醫生就是了。

我當然並不否認一些人聲稱的他們需要精神藥品,是因為他們真的無法集中精力、不夠清醒或者注意力有問題。
覺得自己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掛心理門診的號,因為看醫生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當你感覺有必要"。
當用藥的收益真實存在,一些藥品醫生自然會給你開。
我想說的只是,人們希望集中精力而關心精神心理,想知道怎麼改善,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想法是對的;搞葯來亂吃,策略不對,僅此而已。
通常,看心理門診,達不到診斷標準都不會考慮用藥,這隻因為不能確認藥物有效果。而且任何問題確實有大量非藥物的解決措施

這就是我為什麼反覆說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獲取靈感,但顯然做很多事情是不明智的。
既然靈感是一般性的,那物質濫用自然對它沒有幫助可言。

全文完。
#對你們的閱讀表示感謝#。
================
為了避免影響閱讀,以下內容作為吐槽放在最後,但其實我覺得吐槽比正文更重要:

我忽然覺得太糟糕了。

我發現人們有兩個極端,一是視臨床醫療為洪水猛獸;另一個是認為如果藥品看起來是一種捷徑,不假思索地用一用也沒什麼。

這讓我感到不快。因為後者總讓我想起我曾經有一個年齡小我很多但關係很好的朋友。他讀高中時為了考北大,不惜濫用精神活力物質(託人從國外偷帶精神藥品)。最終他計劃失敗,因為抑鬱而死於自殺(上文也提過,精神藥品很容易地引起精神疾病或者導致自殺風險。所以我才費勁解釋說,為什麼這些東西,即使有的看起來危害很小,也不要非醫療目的地使用)。

那種把靈魂賣給魔鬼的感覺我現在想來依然背脊發涼。

以我對他的了解,我明白他如此幼稚;我知道他連成功是怎麼一回事都不願搞清楚,就盲目追求它(當然,非親非故,我不干涉他人的行為。即使我不認同)。

退一步說,即使他的想法是對的;難道通過一些疾病、藥物、運氣等等偶然因素,給人類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就很特別,不需要去理解也不可言說地特別嗎?我不認同這種訴諸於不確定的可能性的賭博的想法。十賭九(十)輸人們總是忘記了。

由此關於藥物使用,如果你們不知道【風險】和【收益】如何衡量,為什麼需要衡量,我就講一個故事吧。降低膽固醇的藥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作為預防用藥時,它使人意外死亡的風險卻增加了(因為影響注意力)。此時用藥獲得的收益本身非常小,小得數值最終和車禍風險一樣高,以至於總體的死亡率並沒有變。

所以非科學地濫用藥物,其實沒有什麼好處,甚至應該稱之為迷信(正常情況下,一件事至少需要先確認有效果,再這麼做吧)。(開個玩笑:這是不是應該算一種賭博障礙?)
不能說看起來很多物質能改變人的體驗,它就能幫助人突破自己、變得不同。也更不能說「可能」也是「能」。【看待問題不應該這麼表面。】


周杰倫一個星期寫50首歌,怎麼沒說他是從自我放縱(毒品)里找到的靈感。真正做事情的人都知道,我要把這個事情做好,
一定要頭腦清醒,
一定要頭腦清醒,
一定要頭腦清醒。
所以他就不會去酗酒,不會去熬夜,更不會去吸毒。
說自己從毒品里找靈感的人,都是借口,真的只是借口,一般成功的人,他們身體也很好。像宋冬野這種,都能紅成這樣,命運真的很對得起他了。


所謂的「找靈感」只是借口,不然他會回答你他上癮了?


還是匿名吧重要聲明,不是在國內嘗的
不知道大麻算不算毒品,去年9月有個剛留學的朋友帶來一根,當時是晚上,我因為好奇嘗了嘗,前幾口味道相當臭,和平時抽的煙草完全不一樣,味道讓我有些想吐。嗆了兩口,結果沒感覺。就和他你一口我一口的抽了半根,然後感覺來了,身體輕飄飄的,聽覺被放大,本來一直在患的鼻炎彷彿也好了,呼吸超暢快。第一次有這種感覺很慌,縮在沙發上,怕自己會像電影里的人那樣做瘋狂的事控制不住自己。過了一會兒,感覺眼睛發花,看著朋友不知道他說什麼了,但是腦子異常清醒,手放在大腿上,能清晰分辨自己的體溫,還能數出自己的心跳和呼吸頻率。
全身上下緊繃,並沒有出現什麼所謂的快感。

只覺得感官會比普通人更多的放大。

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感覺自己大腦很輕,這時候耳朵也開始出現聲音,一切都似曾相識的遇見過,但一切都讓自己害怕起來,嘴上說著我想說的話:比如:快救救我。
耳朵里的聲音越來越大,開始出現節奏,心跳得很快,覺得好累。但精神超亢奮,開始想到很多過去深植在記憶中的事,我儘力讓自己不去觸碰,不去傷害物件。我能感覺到,我說出來的話讓人無可理喻又好笑,節奏感特彆強烈。

更多的感覺是痛恨這樣的自己,害怕父母看到我這副模樣,完全像深井冰的樣子。

我努力想平靜下來,可就是由無數的聲音與空間出現,我想擺脫卻完全沒辦法的無助感,我躺在沙發上,漸漸感覺自己如果屏住呼吸,我的心臟就不會跳這麼快,我就不會這麼難受。當我恢復平靜時已經快半夜了,一身大汗絕對是可以減肥的。
問題里說的是否可以加強創作靈感應該會有,但不會再嘗試下一次,因為我討厭那種感覺,那種我的大腦無法控制我的肢體的感覺。那種一切都癲狂起來的感覺。恐懼感籠罩自己,我才抽了不到半根,不敢想整根或者真正的毒品嘗試後會做出什麼恐怖且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不是藝術類從業者,有一陣子非常迷戀摻了大麻的Muffin。
大麻會放大感官感受,比較容易在愉快的氛圍內收穫快樂和刺激,所以也許會對從事的非邏輯性的藝術產生一定的影響?
只是猜測。


借口而已


我熬夜的時候會說自己晚上效率高。
實際上,不是我早上沒起來、出去玩、懶得做,就是deadline在明早...


很多人都會迴避一個問題,就是毒品為什麼會上癮。
有人說是因為生理作用,但是所有接觸過毒品的人都知道,身癮好戒,心癮難戒。
比起心癮的難戒程度,身癮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說吧,毒品能影響人類的神經系統,使人的潛意識強力工作。
潛意識是什麼?可以認為是超級計算機,可以創造任何你能想到的場景、畫面,如果你不能理解,可以想想『盜夢空間』。
遺憾的是,動用潛意識創造這種場景是需要大量能量的,就是人的元氣,精氣神。毒品只是催化劑,可以加速潛意識燃燒能量,本身卻不是能量。
所以癮君子們,個個都形容枯槁,面黃肌瘦,一副快要死的樣子,其實是透支了生命的能量。
能量可以慢慢補充,但沒有根基,沒有方法,耗費時間太長,太慢。
所以有些人通過修佛,修道,練習氣功等方法戒毒,其本質都是補漏,築基,積攢能量。
修到一定程度,不需要毒品了,毒自然就戒了。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實證的前提是開悟,悟都沒悟,說什麼也是白說。


我沒有科學數據,但作為一個創作者很想說你現在的生活得有多匱乏思維多麻木才需要毒品來刺激?我相信大部分走上創作之路的人都是因為自我的性格和思維模式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思考而產生的別樣體驗及感悟,充斥在大腦驅使著我們要表達要創作,這一套機制會不停地讓你進行求知—積累—表達—求知的良性循環。這一過程往往是孤獨的壓抑的絕望的痛苦的,而孤獨和痛楚才是你能安心積累靜心體悟的時機,是思維沸騰的最好溫床,是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所以,我也能想到很多創作者功成名就後,生活安逸應酬不斷,失去了獨處時感懷的心境,過去那些因一無所有的冷眼,因求之不得的超脫,因生離死別的傷情都沒有了,都在燈紅酒綠或紙醉金迷或你儂我儂中忘卻了,麻木了,總要找些新鮮的刺激來抵禦世俗生活的侵襲,於是趕著時髦飛一飛吧溜一溜吧。
可是,作為一個因獵奇沾過大麻的人,我的親身體驗是除了傻笑,時間變慢,對聲音特別敏感外並沒有帶給我任何文思和參透的真理,以及真正的快樂,反倒是讓我記性變差了。對於音樂和視覺工作者或許有刺激作用,但對於從事連續性創作的我來說,邏輯和記憶力是立身之本,我堅決不會再碰!也會阻止想嘗試的:難道你們想變得更蠢嗎?
在西方藝術屆沾的最多的是大麻和LSD(LSD是純致幻劑,無任何成癮性,大多反饋的效力是看見平時肉眼分辨不出的色彩,所有靜物都想有了生命一樣律動,時間也產生扭曲),有部分人可能真的在尋求靈感,但大部分只是為放縱找借口,但無論是誰,沾了可卡因冰毒海洛因都是在往深淵裡跳或乾脆已經被判死刑,小羅伯特唐尼當年就是可卡因,努了多少力才重回好萊塢。
有人說天才碰毒品興許能創造出偉大作品,而吃瓜群眾只能越讓腦袋變漿糊,但我想說,波普藝術的領軍人物安迪沃霍爾所處的年代正式毒品最泛濫的時候,看他創作的波普夢露的色彩,看他拍的地下電影,這樣一個痴迷色彩和邊緣人生活的藝術家,他肯定是個毒蟲吧?可實際上人家根本就不碰,倒是他工作室里的大把人天天吹雲吐霧,也沒見到幾個留名的。
我這裡講的觀點是針對題目問的毒品與靈感的問題分析,有些觀點不具普世性。但總歸是別相信毒品的靈感神話,都是借口,甭管什麼drug,不會讓你減肥,不會讓你幸福,不會讓你變聰明,更不會讓你看透宇宙的終極和人生的奧義,都是借口。

最後了,我突然想起當年張揚拍的賈宏聲的自傳電影《昨天》,恰好揭穿了毒品帶來靈感的謊言。賈宏聲是個很感性很文藝的人(注意我用的是文藝一詞,文藝不代表藝術),他成名於八十年代,周圍都是一幫搖滾圈的朋友,罵他老是演靠臉說話的商業片,他自己想突破不成,又想融進周圍這些所謂文藝圈搖滾圈,便開始吸大麻,偏執的性格加虛榮心作祟,讓他覺得要玩就玩最酷的玩你們都不敢玩的,很快就沾上了海洛因,從此徹底沉淪。影片拍完不久他又復吸了一次,戒毒後一直飽受抑鬱症的侵擾最終自殺了。
毒品帶給他靈感了嗎?帶給他突破了嗎?賈演藝事業的問題是演戲用力過猛,這不是個難克服的瓶頸,不去努力,而是寄託毒品,結果,讓毒品成為自己標榜的資本,好似不吸毒就不文藝一樣,倒騰來倒騰去跟靈感有幾分關係?況且大多都是聚眾吸食,其實就是圖樂呵。當年如日中天又渴望實力派發展的大好局面,恰如今天小李子一般的存在,最後卻落得這般下場,真是萬分痛惜。


這個問題 希望有真實吸過毒的人來回答
我猜 吸毒的時候,人的狀態跟天人的狀態類似。
天人因為福報大,是想什麼就有什麼,即想即有即刻享受。
而吸毒的時候也類似,可以純靠那種虛幻的感受來滿足自我,在那些虛幻的快感面前,一切物質的東西都只是渣渣。
(物質本來就是用來滿足精神慾望和追求的,現在可以直接跳過這一層,為什麼不去享用呢?反正人活著都是為了趨樂避苦,反正人遲早都會死,幹嘛不燃到爆?這段話可以用來引誘你把自己的靈魂賣給毒品。所以不要嘗試毒品,因為一旦踏上基本沒有回頭路,如果你身家很猛,可以讓你無止盡地吸下去,倒可以試試,相當於當了一輩子的人中的天人?哈哈哈哈,使勁造吧)
但是否能跟天人一樣可以純憑想像力就可以意淫出可供自己享用的場景,比如意淫自己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打包玩,就不清楚了。亦或者只是純粹的快感,無法自己控制意淫的場景。這也只有真正吸過毒的人能夠回答了。
吸毒是以透支身體的能量為代價,就跟油盡燈枯一個道理,憑藉毒品的誘發,極度地燃燒自我的精氣神。天人是純消耗福報,吸毒透支人體的精華也可以看作是榨取福報了。


或許本來想的是利用毒品來活躍大腦,讓自己靈感泉涌(假設毒品有這功能,答主不吸毒,咳咳!)
但是沒想到,一口吸下去,便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從此對俗世萬事萬物再無留戀,只想找個安靜地小角落(比如北京朝陽村),體會那種欲仙欲死、唯我獨尊的快感
以45度角仰望天空,幻想自己不再是一米四?
寫歌、寫詞、寫書、寫劇本那點兒快感,與毒品帶來的快感相比
實在是滄海之一粟,實在是杯水車薪
這些創作元素或許在他們那被毒品融化的大腦中洶湧奔騰
但他們再無動力寫出
因為那點兒微不足道的成就感
實在不值得他們去追求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毒品不是雲


因為書讀的太少。世界上所以偉大的作品的成功靠的都是創作者日積月累的基本功,而不是毒品。
毒品只是不肯刻苦積累人的借口。彷彿吸了毒,就能彌補基本功的不足。
一個連成語都用不對的作家,就算天天吸高濃度海洛因都不可能寫出紅樓夢。一個連素描都畫不好的人,把大麻燒了取暖也畫不出向日葵。一個唱歌跑調的人,吃了周杰倫照樣寫不出東風破(並不知道這首歌是不是周杰倫寫的)。


其實並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把毒品跟「靈感」、「創造力」這些詞掛鉤,就很容易引導一些人去嘗試。為什麼明星吸毒影響很不好,就是因為用這樣的託詞,誤導了很多人,有些維護他們的粉絲,站出來說大麻沒有危害、大麻不會上癮,難道為了獲取「靈感」、「創造力」而吸毒,就能免於接受法律的制裁了?

當你吸入一口海洛因後,它在你的大腦里是如何產生欣快感的,可以看下我最近的漫畫:

當你吸入海洛因,它在你的大腦里都經歷了什麼?

我之所以用漫畫的形式做與毒癮相關的科普,其實有2個原因。

1是希望通過盡量簡單易懂的方式,讓人們知道毒癮成癮的機制,提前知道它的危害,離毒癮越遠越好!

2是希望,已經毒品成癮的患者和你們的家屬,能夠認識到吸毒對大腦的影響,正確地對待復吸情況,對毒癮治療有正確的認知,並且去尋求科學的方式治療毒癮。

我知道,很多患者其實特別想戒掉,永遠戒掉,不再吸毒,也不喝美沙酮,一旦戒不掉,不僅會被家人拋棄,連自己也會非常自卑,一邊哭、罵自己不是人,一邊吸……

所以,我覺得十分有必要,讓患者看清楚毒癮是什麼、怎麼治療才是對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對毒癮改觀,減少對患者的歧視。


剛好最近寫了一篇關於這個話題的綜述。在這分享一些實證研究的結果吧。
先談結論:不同物質(毒品,酒精)對創造力的影響是不同的。經典致幻劑 (LSD,迷幻蘑菇)在特定條件下有機會提高創造力的某些方面。大麻和酒精對創造力的藥理作用很低,甚至有損害,但是有很強的預期效應/安慰劑效應。安非他命類藥物(比如說利他林),服用時對創造力低於平均水平的人有效,對創造力高於平均水平的人無效,甚至有反效果。

因為本問題不涉及長期高劑量使用各類物質帶來的後果,且 @rui luo 的答案談到了這個部分,所以本答案就不贅述了。只是提醒大家藥物有風險,使用需謹慎。友情推薦有條件的朋友看一下Eddie Einbinder的play safe系列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user/EddieEinbinder


下面開始正文。先從大家喜聞樂見的酒精開始說吧。(是的不要以為喝酒合法它就不算精神活性物質了,酒精的成癮性和戒斷危險性是各類精神活性物質中的佼佼者哦。)

直接上實驗:研究A,給參加者喝飲料,一半人的飲料含酒精,一半人的飲料不含酒精,同時告訴一半人ta喝的是酒,告訴另一半人ta喝的不是酒。這樣相當於參加者被分成了四組,有人以為喝的不是酒其實是酒,有人以為喝的是酒其實不是酒(主試各種玩手腕騙他們信了),剩下的人喝的和以為的是一樣的。喝好了之後,就讓他們擺弄野花的照片,測他們的創造力(這個測創造力的方法實在無法不吐槽。。。)。結果發現,實際上喝的是不是酒都沒影響!只要相信自己喝的是酒,創造力就高了![1]

研究B,還是請參加者來喝東西,這回告訴所有人他們喝的是酒。喝之前,先忽悠他們。告訴第一組同學,喝酒能提高創造力,喝完分分鐘能變李白。告訴第二組同學,喝酒對創造力既沒有好影響也沒有壞影響。告訴第三組同學,喝酒會降低創造力,喝完腦袋就不轉了。忽悠完了,喝。當然,一半同學喝的是真酒,一半同學喝的是假酒。喝完了讓他們做腦筋急轉彎(!),測他們的創造力。結果發現,忽悠產生了很顯著的效果!創造力比拼的結果,第一組完敗第三組!酒的真假反倒沒多大影響,而且喝假酒的人,比喝真酒的更有創造力!尤其是聽說喝酒能變李白的第一組,喝完假酒真的能變李白,而喝完真酒只能變李榮浩。這裡扒個圖給大家看一下好了。綠線是真酒,藍線是假酒,從左到右分別是正忽悠,中忽悠,負忽悠。可以看到正忽悠喝假酒的條件下創造力最高。[2]

所以,喝酒的真諦是:如果想要通過喝酒提高創造力,首先要忽悠自己,堅信喝酒能上天!然後要請人忽悠自己把假酒當真酒喝。這好像需要非常高超的自我欺騙技巧。。。忽然覺得賣假酒的不法商販是不是為了提高大家的創造力才把假酒當真酒賣的?(p.s. 含甲醇的假酒有毒,假酒買兌水的就好了,或者倒杯水在杯口抹點白酒借味)

接下來說說大麻

雖然過半的人都「感覺」自己抽大麻之後變得更有創造力了,但是,如果真的讓他們做創造力測試,吸入高劑量大麻的人表現最差,低於低劑量組和安慰劑組。[3]

關於大麻最有意思的實驗,還是預期效應。研究A,找了一群大學生,威逼利誘他們填問卷(上大學真不容易啊),其中一部分是問他們怎麼看大麻對創造力的影響。過了幾個星期,等他們把這事忘得差不多了,就又威逼利誘他們來參加實驗,給他們看有大麻照片、文章的雜誌封面,謊稱給雜誌打分,然後測他們的創造力(為一個掃把編出無數個用法之類的)。結果發現,那些相信大麻提高創造力的人,果然比不信的人更能編!看看大麻雜誌(就看看,不用真的抽!),就能編出花來![4]

這個研究團隊還做過一個類似的很損的實驗,給大學生看完雜誌之後,讓他們做數學題。結果發現,那些相信大麻損害認知功能的人,果然題做的差!還沒聞到大麻的味,看一眼大麻,認知功能就受損了![5]

大麻果然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不戰而屈人之兵。綜上所述,大麻的最佳打開方式:如果,你信大麻,那麼,就去看大麻雜誌吧 。(別真抽,真抽就飛不起來了。)如果,你怕大麻,那麼,遠離大麻雜誌。。。


先寫一半好了。下回接著說致幻劑和安非他命。最後再講為什麼許多人在精神活性物質中找靈感。


參考文獻:
[1] Lapp,
W. M., Collins, R. L., Izzo, C. V. (1994). On the enhancement of
creativity by alcohol: Pharmacology or expect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173-206.

[2] Nevell,
A. M. (2012). Alcohol and the power of suggestion their interactive effects on
the insight phase of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vailable through Penrose
library, Whitman college. Permanent URL: http://hdl.handle.net/10349/1155.
[3] Kowal, M. A.,
Hazekamp, A., Colzato, L. S., van Steenbergen, H., van der Wee, N. J., Durieux,
J., … Hommel, B. (2015). Cannabis and creativity: highly potent cannabis
impairs divergent thinking in regular cannabis users. Psychopharmacology,
232, 1123-1134.
[4]Hicks,
J. A., Pedersen, S. L., Friedman, R. S., McCarthy, D. M. (2011).
Expecting innovation: psychoactive drug primes and the generation of creative
solutions.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19,
314-321.
[5] Hicks, J. A., Pedersen, S. L., McCarthy, D. M., Friedman, R. S. (2009). Marijuana primes, marijuana expectancies, and arithmetic efficiency.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and drugs, 70, 391-399.


想要徹底戒毒必須心理干預和UROD全麻脫癮同時進行。我就是這樣戒掉海洛因的,我朋友也是這樣戒掉冰毒的。


如何評論那些以為花錢就可以買來才華與思想的人?

再者,人能以其尊嚴、正直和自由主宰的代價從毒品中獲取極大的精神利益和把它變成一種思維機器即一種生產工具嗎?

我覺得有必要考慮一下這兩個問題。


明顯是借口,誰也沒逼著他們去創作。
莫扎特貝多芬巴赫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他們靠毒品成功的?
彈鋼琴的人是不是可以問問車爾尼:你到底吸了多少?


預設的前提就不對,嗑藥不是創作的主要原因,文盲嗑一頓海洛因也寫不出文章,有靈感的人不用毒品,沒靈感的時候有毒品也沒用。寧財神不嗑藥時搞出了武林外傳,嗑藥了把自己搞進去了。


這種人在原始社會叫巫師……號稱嗑藥可以通神,其實只是幻覺……→_→


毒品應該就是去除了清醒狀態下的已經形成潛意識的基本邏輯和科學原理對人思維的限制,進入了徹底的開腦洞狀態。


於是-----

清醒時創作水平較高的,解除限制後更上一層樓,比如「李白斗酒詩百篇」之類

清醒時就憋不出兩句詞,解除限制後也只能寫出「香蕉大,香蕉皮必大」的神句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的睡眠會「自然醒」?自然醒意味著休息夠了嗎?
行為分析的常用思路和方法有哪些?
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21歲記憶力變差正常嗎?
讓老人來照顧孫子女,對老人來說有益處嗎?

TAG:心理學 | 大腦 | 吸毒 | 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