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上有哪些「一字之師」的典故?

川大版的《中國文學》有范仲淹的《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讀到最後一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為之絕倒。又往後看輯錄有洪邁《容齋五筆》卷五,才知道範公原不是這麼寫的:「范文正公守桐廬,始於釣台建嚴先生祠堂,自為記,用《屯》之初九,《蠱》之上九,極論漢光武之大,先生之高,財二百字。其歌詞云:「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既成,以示南豐李泰怕。泰伯讀之,三嘆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將名世,某妄意輒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翟然握手扣之,答曰:『雲山江水之語,於義甚大,於詞甚傅,而德字承之,乃似逯趚,擬換作風字,如何?』公凝坐頷首,殆欲下拜。」,覺得李泰伯真可謂是范文正公的一字之師,不知道中國文學史上還有沒有這樣的「一字之師」的典故,期待你的分享。


謝邀,講一個鐵骨錚錚郭沫若的故事。


某天,郭沫若在台下看話劇《屈原》,第五幕第一場的內容是,嬋娟怒罵宋玉:「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郭老師聽到這裡,感到罵得不夠份量,就到後台找「嬋娟」商量。郭老師說:「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面加上『無恥的』三個字,是不是份量會加重些?」

旁邊一個演員靈機一動說:「不如把『你是』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麼有力。」郭老連聲稱好。

至此,「你這沒有骨氣的無恥的文人」便有了出處。

——————————————————————
補充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

賈島因赴考到京(長安)。一天,騎著驢,一邊走,一邊吟詩,忽然得了兩句道: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賈島自己覺得這兩句還不錯。可是,又覺得下句「推」字不夠好:既是月下的夜裡,門早該關上,恐怕推不開了,不如改為「僧敲月下門」。心裡這麼琢磨著,嘴裡也就反覆地念著:「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覺地隨著表演起來:一會兒伸手一推,一會兒舉手作敲的姿勢。

這時,著名的大作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韓愈恰巧從這兒經過,隨從儀仗,前呼後擁地過來了。按當時規矩,大官經過,行人必須遠遠迴避讓路,否則就要犯罪。賈島這時正迷在他的那句詩里,竟沒有發覺,等到近身,迴避也來不及了,當即被差役們扭住,帶到韓愈馬前。韓愈問明原委,不但沒有責備賈島,還很稱讚他認真的創作態度。對於「推」、「敲」兩字,韓愈沉吟了一下,說:「還是『敲"字好。」

這是收錄於語文教科書的典故故事,直接搬運了~


毛澤東的一字之師
羅元貞,字季甫,1906年生,廣東興寧人。1929年到上海求學並結識了魯迅。1935年春,羅元貞與巴金一起去日本參加日語研究班,後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1937年「七七事變」後憤然回國,在家鄉擔任《時事日報》總編輯。
新中國成立初期,羅元貞在東北大學執教。在黨的領導下,僅三年時間學校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羅元貞不禁喜從心起。在1952年元旦他向毛澤東寫信賀年的同時,在信中建議毛澤東將《七律·長征》中第五句「金沙浪拍雲崖暖」改為「金沙水拍雲崖暖」。因為這首詩中「五嶺逶迤騰細浪」中,已有一個「浪」字。不到半個月,毛澤東就親筆給羅元貞回信:
元貞先生:1月1日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此復。順頌教祺。毛澤東 1952年1月9日
果然,那首詩正式發表時,「浪拍」已改為「水拍」。1958年12月,毛澤東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上,對自己的詩所作的批註中寫道:「浪拍:改水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如此改的。他說不要一篇內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
羅元貞收到毛澤東回信後,激動地寫了《七絕·四首》,並在《喜得毛主席親筆信示兒》中寫道:「半因膽識半因時,敢作毛公一字師。聖藻飛來寒舍暖,聞韶喜賦示兒詩。」


推薦閱讀:

有沒有在古文里(詩詞曲都行)瞬間扎心的句子?
你最喜歡余光中的哪首詩?
作為詞人的王國維,其作品水平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賈平凹2016年出版的新作《極花》?

TAG:中國文學史 | 中國文學 | 文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