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能進武廟?

蜀國的地盤,荊州,巴蜀,長沙四郡,漢中,拿下來時都和諸葛亮無直接關係

反而後期諸葛亮北伐,幾乎都和劉備伐吳一樣,虎頭蛇尾

諸葛亮幾乎毫無戰功,為什麼能進武廟?


強答一發。

《武經總要》是一本宋代編撰的軍事百科類書籍,主要是給體制內軍事將領看的兵書,為什麼叫【百科類】,因為這本書從將領考核到軍史地理再到排兵布陣軍事訓練武器裝備都有涉及。

從這本書可以看出宋朝以前的許多名將的江湖地位,首先第一卷《選將》里是這樣寫的:

擇將之道,惟審其才之可用也,不以遠而遺,不以賤而棄,不以詐而疏,不以罪而廢。故管仲射鉤,齊威公任之以霸;孟明三敗,秦繆公赦之以勝;穰苴拔於寒微,吳起用於羈旅;張儀之遊盪,樂毅之疏賤,孫武之瓦合,白起之世舊,韓信之懦怯,黥布之徒隸;衛青人奴,去病假子;諸葛亮不親戎服,杜預不便鞍馬;謝艾以參軍摧石虜,鄧禹以文學扶漢業;李靖用於罪累,李收於降附:是豈以形貌閥閱計其間哉?而庸人論將,常視於勇。夫勇者,才之偏爾,未必無害。蓋勇必輕斗,未見所以必取勝之道也。——《選將第一》

當然,這段話的重點不是告訴題主諸葛亮的江湖地位在宋朝就已經和管仲、吳起、孫武、白起、韓信衛青、李靖一個級別了。

重點是後面那句:【而庸人論將,常視於勇。夫勇者,才之偏爾,未必無害。蓋勇必輕斗,未見所以必取勝之道也。】

《武經總要》一書集中體現諸葛亮江湖地位的是《陣法》篇。

書中曆數宋代以前陣法源流:

古陣法圖籍皆六,舊記所傳《風后握奇圖》云:「初受之於玄女,佐黃帝破蚩尤於涿鹿。」其文本三百六十字,鎮名而己。其後太公又增鎮之。漢武帝令丞相公孫弘敷演其義,授霍光,常習八陣於長樂館,而輔少主,以令天下。史稱諸葛亮推演八陣圖,得其新意。今夔州之南北岸,沙中累石,為八陣形勢。凡八行,行相去二丈。桓溫伐蜀,路繇之僚佐觀之,無能知者,視之曰:「此常山蛇勢也。」晉馬隆征西羌,依八陣法且戰且行,誅斬萬計,遂復涼州。以此論之,公孫弘既已討論,諸葛亮又能推演,桓溫知其率然,其後馬隆依以破敵,則八陣之用無廢矣。
。。。
方陣圖乃黃帝五行之金陣,於卦屬兌宮,於五音屬商,為白獸,則孫子之方陣,吳起之車箱陣,諸葛亮之同當陣,以其行伍洞徹而相當也。
。。。
圓陣圖者,黃帝五行之土陣,於卦屬艮宮,於五音屬宮,為勾陳,則孫子之圓陣,吳起之車陣,諸葛亮之中黃陣,以居其中位者土也。
。。。
牝陣圖,昔黃帝五行之水陣,於卦屬坎宮,於五音屬羽,為玄武,則孫子之牝陣,吳起之曲陣,諸葛亮之龍騰陣,以其曲屈如龍騰也。或名卻月陣。宋武帝多用此。
。。。
牡陣圖者,乃黃帝五行之火陣,於卦屬離宮,於五音屬徵,為朱雀,太公名鳥雲陣,則孫子之牡陣,吳起之銳陣,諸葛亮之鳥翔陣,以其輕銳如鳥飛翔也。
。。。
沖方陣者,乃黃帝五行之木陣,於卦屬震宮,於五音屬角,為青龍,則孫子之沖方陣,吳起之直陣,諸葛亮之折衝陣,以其直前折衝於敵。
。。。
車輪陣圖,昔太公三才之地陣,於卦屬坤宮,則孫子之車輪陣,吳起之衡陣,諸葛亮之握機陣,以其進止機巧為名。
。。。
罘陣圖,昔太公三才之人陣,一曰飛翼陣,於卦屬巽宮,則孫子之罘陣,吳起之卦陣,諸葛亮之名虎(或作禽)翼,以其游騎兩傍而舒翼也。或名魚麗陣,又曰魚貫陣。《左傳》曰:「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鄭公為魚麗之陣。」則此也。
。。。
雁行陣者,乃太公三才之天陣,於卦屬干宮,則孫子之雁行陣,吳起之鵝鸛陣,諸葛亮之衡陣,以其連接如秤衡也。《左傳》曰:「鄭翩願為鸛,其御願為鵝。」是也。
《古陣法敘》

古代八陣,源起黃帝,春秋時發揚光大者是孫武,戰國時得其精髓者是吳起,到了兩漢,漢武帝之後,頭牌大佬就是諸葛亮了。

這還沒完呢,宋朝自己也有固定編製的「八陣法」,宋軍軍陣戰鬥力很強,能以少擊眾,故遼夏軍中有「成列不戰」一說。而宋軍自己的八陣法中,也有六個是傳承自諸葛亮時代的古陣法。

本朝八陣法法曰:八陣者,蓋本裴緒新令方、圓、牝、牡、沖方、罘、車輪、雁行之名也。
。。。
牝陣,即黃帝五行之水陣,孫子之牝陣,吳起之曲陣,諸葛亮之龍騰,劉豫之卻月也。
。。。
牡陣,即黃帝五行之火陣,孫子之牡陣,吳起之銳陣,諸葛亮之鳥翔
。。。
沖方陣,即五行之木陣,孫子之沖方,吳起之直陣,諸葛亮之折衝也
。。。
車輪陣,即太公三才之地陣,孫子之車輪陣,吳起之沖陣,諸葛亮之握機也
。。。
罘陣,即太公三才之人陣,孫子之罘,吳起之卦陣,諸葛亮之虎翼,《左傳》之魚麗也。
。。。
雁行陣,即太公三才之天陣,孫子之雁行,吳起之鵝鸛,諸葛亮之沖陣也
《陣法總說》

可能說到這很多人還沒感觸,我來啟發啟發各位:【牛頓】定理!【高斯】函數!【哥德巴赫】猜想!

簡而言之,諸葛亮之所以可以毫無爭議地在武廟十哲里保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他是中國古典軍事發展史上繞不開的人物。


謝各位邀。

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但一點進來就瞅見復讀機黃粱童鞋在那旮旯重複點陳芝麻爛穀子,噁心著了,遂遁。過兩天再看,居然成匿名用戶,難不成終於培養出恥感了?一笑。

當初為了替《李衛公問對》洗白,證明其有關孔明的評價與李靖本人一致,鄙人從《通典》里扒拉來了這段廉頗之拒白起,守而不戰;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進的衛公兵法。鄙人當然知道這段記載的問題在哪兒,可憐黃童鞋不知道啊,這一復讀,被蘇沉船童鞋打臉了不是?嘿嘿,咋救?咱門兒清,偏不救,打得好,往死里抽(手動傲嬌)

成功將裝逼的人打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黃粱的回答

以下說說武廟,這是琅邪的老梗了。匿名用戶復讀了一堆,等於廢話,也不瞅瞅武成王姜太公旁邊杵著的是誰?是狀貌如婦人好女的大娘炮腹黑黨張良。難不成這位是靠戰績壓倒韓信、白起等人,榮升亞聖的?(* ̄rǒ ̄)張留侯之為將,史書明明:

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

基本就是主場作戰,被秦將甲打得四處勝利轉進的水平。如果十哲只靠戰績上位,不說韓、白,甚至不說諸葛亮、樂毅,即便是戰功最水的司馬穰苴也該呵呵丫一臉罷?

好,以上呵呵完畢,說正題。本著有幾分史料說幾分話的原則,看看武成王廟的入選門檻為何?

《舊唐書》:開元十九年,於兩京置太公尚父廟一所,以漢留侯張良配饗。天寶六載,詔諸州武舉人上省,先謁太公廟,拜將帥亦告太公廟。至肅宗上元元年閏四月,又尊為武成王,選歷代良將為十哲

很明白,入選的基本標準為:良將

又,

《宋史》:太祖建隆三年,詔修武成王廟,與國學相對,命左諫議大夫崔頌董其役,仍令頌檢閱唐末以來謀臣、名將勛績尤著者以聞

很顯然,武廟居,大不易,需勛績尤著,非浪得虛名者可入,但此處之勛績,不僅指戰功,更在謀功。

又,貞元四年八月,兵部侍郎李紓膽肥,開撕姜太公:

太公述作,止於六韜, 勛業形於一代,豈可擬其盛德,均其殊禮哉!

雖說最終皇帝一把稀泥了事,但由此可見,述作也是武廟入選乃至排定位次之重要標準。蓋立德、立功、立言,是為三不朽,後武廟兼有武學之用,重視著述無足為奇。

更且,名不正則言不順,何為十哲

《說文解字》:哲,知也。釋言:智也。

故,謀在戰前,重視述作即為武廟十哲評選題中應有之義。

由此推之,十哲座次問題迎刃而解。

且看張子房,戰績雖乏善可陳,論謀功卻為帝王師,更傳承《三略》,與韓信序次兵法,又完身完名,可謂垂範千古,位居亞聖,順理成章。

再看司馬穰苴,同樣不以戰績稱,但其治軍思想,乃至著述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同樣高坐廟堂,冷豬頭伺候。

既然如此,諸葛孔明受此待遇又有何疑?

論戰績,孔明東和西取,南征北伐,於十哲中也僅遜色於韓、白、李靖等三數人而已。論謀功,隆中對孤篇橫絕,所謂英雄之大略,將帥之弘規。論著述,《李衛公問對》中提及之兵法典範,即有諸葛亮奇正之法。又,孔明治軍布陣之學更於後世影響深遠,直至茅元儀編訂《武備志》仍可窺見一斑。

如此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之四有人才,大名已垂宇宙,躋身十哲其所宜也。從唐至宋,十哲中人進進出出,武成王都難免於口水糊面,諸葛孔明卻穩若泰山,甚至被視作兵家典範,用以攻擊孫、吳兵學:

《通考》:宋慶曆三年,詔置武學於武成王廟,以阮逸為教授。八月,罷武學,以議者言"古名將如諸葛亮、羊祜、杜預等,豈專學孫、吳"故也。

值得注意的是,趙宋重立武廟,先後以道德問題屏白起、吳起、李勣於十哲之外,易言之,如白起之流尚可大標其名,足證李唐初立武廟,實績為先,並未著重考量入選者的道德問題。

總之,入選武廟並不能證明諸葛亮的戰績彪炳千秋,但足以證明其軍界地位震古鑠今,所謂【軍事家】的定位實至名歸,自古以來,絕非《辭海》、《大英百科全書》抑或羅貫中惠贈。


因為武廟在篩選祭祀的武將時,權重是按戰略、治軍和戰役指揮遞減的。

武廟主祭的姜太公歷史上有詳細而明確戰役層面的指揮記載么?沒有吧。史書上更多記載的是姜太公如何輔佐文王、武王,通過外交手段孤立紂王。同樣,武廟陪祭的張良地位第二,其在歷史上展示的計謀也更多的是大政方針、人事安排和外交斡旋。要知道韓信和張良是同時代的人,可後代歷朝的武廟排序中張良的地位都高於韓信。

在唐代的武廟十哲中,更偏重戰略和治軍的將帥除張良外,還有諸葛亮、田穰苴、樂毅、孫武。相對而言,十哲里較為純粹的軍事統帥,後世更多稱讚其軍功的是吳起、韓信、白起和雙李吧。後來宋代的武廟,剔除白起和吳起,增加的管仲和范蠡也更多屬於文將,而郭子儀算對半。到元代韓信都被剔除十哲了。

顯然在古代統治者看來,戰略、治軍和人事安排的權重是高於具體戰役指揮的。對真正的統治者來說,他們明白真正的戰術層面是有很高的容錯率的,而且戰術人才可替代性也是很高的。對他們來說管理人,協調不同派系間矛盾,讓隊伍向同一個目標前進,難度遠高於技術層面的細節。類似於對一個公司來說,明白投資哪個領域能賺錢最重要,其次重要的是提高整個團隊的效率,最後重要的才是具體技術瓶頸的突破。

我想治理過公司,或者當過領導的人,應該很容易理解古代帝王給武廟排序的心態。其實現代社會也是一樣的,假如聯合國也設立武廟,艾森豪威爾的坐席會很高吧,隆美爾之類的將才能坐到什麼排位?

簡單地說,諸葛亮進武廟太正常了,根本不需要北伐的具體戰役勝利,僅僅靠《隆中對》、說服孫吳及治軍,武侯進武廟就是理所當然。


武廟是個什麼地方。高票答案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但是戰績好的,比如白起,韓信,李靖這些人的背景,也是需要注意的。

白起背後是商鞅變法的秦國。而且是割據的亂世。秦早已經是絕對優勢了。但面對六國聯軍還是要避讓的。連魏國救援部隊都不敢打。

韓信背後有蕭何。蕭何如此優秀,幾乎是丞相後勤部長的代名詞。而且韓信所處的也是分裂的亂世。實際上一個李左車,要是得到重用,恐怕勝負難說。

李靖背後大唐的豪華陣容,大唐超強的國力,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頂峰。而突厥正好分裂。

而諸葛亮有什麼?

記得有個笑話: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劉備這個人,被罵成老兵油子,老革,能亂人不能治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成都遭到兵火,他把田宅賞賜給了部下。

士兵搶劫國庫,他用劉巴策,超發貨幣,赤字是消除了。倒霉的是誰?

然後即位就是討伐孫吳,夷陵輸得乾乾淨淨。自己又病死在白帝城。留下個四處起火,家底敗得差不多的爛攤子。

南中造反,漢嘉太守造反。蜀中精銳錢糧在夷陵輸了乾淨,與東吳關係破裂。

諸葛亮接手了這個爛攤子。當了自己的蕭何,平定內亂,外結東吳,選拔官員,整頓軍隊,修築橋樑道路,發展手工業紡織,搞冶金,優化武器裝備,僅僅幾年就把蜀漢從一個叛軍四起,救死不暇,屢遭兵禍的蜀地,打造成為了強大戰爭機器。爆發出了與其人口面積不匹配的實力。

他就是蕭何。

然後早就做了張良的工作。

然後帶兵出征。當自己的韓信。

三傑的工作一肩挑。

應該說曹魏當時實力遠超蜀漢,算得上君臣賢能,並沒有像秦末,戰國那樣分裂,宵小當政,而蜀漢的地理條件並不適合進取。

都是走棧道。易守難攻。後勤更是艱難。

即使把韓信,李靖這樣的名將穿越回來,對付統一的北方,龜縮,而實力超過自己幾倍的訓練有素的敵軍,也是無從下手的。

而糟糕的地理條件,使得糧草成了最大的敵人。也就是根本耗不起。

而即使真正佔領了土地,但優勢的魏國軍隊還在。以司馬懿,曹真,張頜等名將的實力,諸葛亮或許能勝,但要諸葛亮殲滅其主力,還是2:1這樣的數量劣勢。根本不可能。

想要殲滅,只能是白起對趙括。漢拔尼對法羅。
蜀漢只有魏延。無論後世評價,當時戰績,還是遊戲數值,都不佔優。

所以北伐,不可能。即使形勢最好的第一次,不是馬謖,換上魏延,打消耗,我認為依然凶多吉少。

只能是看總體背景。作為個人,是不是做到了完美。

蜀地出征,後來者沒有比他更好的。其餘的,能守住就不錯了。

比如桓溫,等於是用東吳加蜀漢的實力,進攻分裂暗弱的燕國,結果差點全軍覆滅。更證明了諸葛亮不見其匹。

果然膜出事了。政治敏感。
--------


有李郭弄的三輔道路腐臭,白骨委地,那麼曹操搞郭嘉農奴制屯田就是善政。

有曹操殺得徐州雞犬不留,河流堵塞,那劉備也無怪能屌絲逆襲,死灰復燃。那麼多名士跑到江南荊州益州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王道樂土。徐州出了二張,三諸葛,這能怪誰?

沒有諸侯相殺到中原生民百餘一,千里無雞鳴,也不會有劉景升,孫仲謀割據江南安保一方的合法性。

看看曹魏後期治理下屯田制度的腐敗,蔣濟也無法杜絕賄賂求官,孫權復客制下諸將的作威作福,違法亂紀,校事的橫放,官二代的墮落背叛。司馬父子的家門。就能理解諸葛亮親自斷20杖以上的良苦用心。理會到諸葛亮不搞私兵私府的公正無私。只有這樣的慎重刑法,只有這樣的公正,才有那種軍紀,能跟敵國百姓一起種田,天下震動人心不憂。可以說蜀漢政權都不思進取了,他們還支撐著北伐,直到最後都乃心漢室。

才會有那種三國人物以及後世人物普遍的追思讚譽與懷念。

比如張溫,出使了幾天蜀國,回來就稱頌蜀漢之政。結果被孫權幹掉。
後來諸葛恪孫琳等更是一蟹不如一蟹。
又如司馬炎思得諸葛亮為輔。因為他知道司馬衷的資質大約跟劉禪差不多。
桓溫毫無疑問是個私心很重的人。北伐碰到慕容垂,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卻歸罪於袁真,逼反了他,臨死威逼朝廷大臣給自己上九錫。所以他自比諸葛亮都是嘲弄他。
對比之下,才知道這種體制只有諸葛亮這樣德才罕見的君子才能搞。

對比之下東吳除了張悌,簡直是收割。但蜀漢軍隊的丞相武侯雖然不在了,他的靈魂還在。還在想怎麼復興漢室。東吳到了二代基本一盤散沙,甚至帶路叛逃。

百姓並非吃不來苦,也不怕死,但必須要一個公正與希望。比如說呂義:人生有一死,不可負我使君。

記得前幾年出土的吳國的木簡,有人解讀過,東吳盜匪帝國。潘璋這樣的,一代就立軍市,搶劫差不多。二代超發貨幣就像鬧著玩。

又如曹魏,司馬懿做家門,政治清洗,軍事反亂。東晉更是個罕見的,由於司馬做家門私政,對豪強不加抑制,開始就齊根爛的政權。石崇的財富怎麼來的?當荊州刺史殺人越貨,比皇家還富。開國元勛當刺史殺人越貨,這是恐怖片。司馬炎作為實際上的開國皇帝,跟漢靈桓一樣賣官,並且錢入私庫。這是什麼政權?

在這個情況下比較才對。


蜀漢諸葛亮,二流軍事家。
竊位居武廟,十哲水分大。
分兵奪四川,對手質量差。
五月渡瀘水,南蠻戰五渣。
北伐無功返,曹魏全不怕。
邊境歌歡愉,馬放南山下。
王雙小人物,張頜算自殺。
宣王壘高砦,能守何必打?
三出撿二郡,郭淮迷路啦。
況且無人區,他要送給他。
推演八陣圖,換我也會畫。
天生是奇才?仲達眼睛瞎。
損益諸葛弩,全靠後人誇。
再看其他人,戰功卓著啊。
張良無敗績,司馬慣征伐。
大神姜太公,牧野一挑仨。
揮師滅齊者,靈壽樂永霸。
抑或重品德,政治意義大。
韓信死忠內,白起太聽話。
拿來做宣傳,戴上小紅花。
史書看秘本,大家聽我噠。
三國誰最強?司馬白蓮花!

好嘛我換個人黑


題主和上面這位答主,一個低級黑諸葛九伐中原,一個低級洗諸葛不懂打仗:

1、一伐速叛三郡,關中響震,趙云為偏師,成功牽制曹真大軍,後諸葛錯用馬謖兵敗街亭;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

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穀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2、二伐兵圍陳倉吸引張郃(此戰戰略目的是為東吳牽制曹魏,故而只帶一月糧草),張郃兵至,諸葛糧盡,退斬王雙;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因問郃曰:「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縣軍無谷,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郃晨夜進至南鄭,亮退。

3、三伐擊破郭淮,攻取二郡;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4、曹真三路伐蜀,因霖雨撤退,諸葛派魏延擊破郭淮費曜;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5、四伐割麥上邽,破郭淮費曜,擊司馬甲首三千,退兵射殺張郃;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
漢晉春秋曰: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於是魏大司馬曹真有疾,司馬宣王自荊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咸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6、同時代東吳大鴻臚張儼評價: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7、諸葛亮在掌握只有曹魏國力五分之一的蜀漢,正兵克敵,幾乎一直掌握主動優勢,連續擊敗郭淮張郃司馬懿等曹魏名將,司馬懿到最後只能被迫防守,連唐初開國名將李靖都表示司馬懿也是真沒辦法,如同當年廉頗對陣白起一樣。然後上面兩位說諸葛亮沒有戰績——可能在他們看來,非得打下雍州涼州甚至是長安洛陽才配的上算是戰績了吧?


入川和南征我就不貼了,我擔心你們說對手太菜不算戰績。


諸葛亮是真的很牛叉,不僅在政治上,更在軍事上。

很多人都覺得諸葛亮並沒有打出多少漂亮的勝仗來指責諸葛亮軍事不行,應該說這是很沒有道理的。縱觀歷史上在蜀地建國的小國,我就想問,你們除了蜀漢王朝外,還記得哪個?而且,蜀漢王朝以極其弱小的實力在對陣統一的中原王朝時,卻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牢牢把握住戰爭的主動權,請問歷史上又有幾個人能做到?

戰爭是什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其優秀將領在戰術上的高超操作,但在根本上還是要考驗一個國家和政府的後勤補給。那麼在對於國家後勤的管理上,無疑諸葛亮是極其卓越的。同時,我個人也看過諸葛亮寫的兵書,這本書現在依然還在,有人稱作《武侯兵法》,也有人叫做《將苑》,總之是本很不錯的書籍。

歸根到底,諸葛亮確實是那個時代的一名卓越的軍事家,他很清楚一支軍隊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需要靠什麼來穩定,當然,其人也有其局限性,也是無法避免的。

而至於諸葛亮憑什麼進入武廟,一方面,是諸葛亮本身卓越的軍政才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諸葛亮高潔的個人品德。

蜀漢王朝,又被後世稱之為季漢,直到劉備去世時,季漢王朝所面臨的困局都是那種前所未有的艱難,一方面是與舊日盟友的徹底敵對,另一方面是西南蠻族的叛亂,再加上曹魏王朝對於漢中的強大軍事壓力。甚至可以說,稍有不慎,季漢王朝面臨的都是三線作戰萬劫不復的局面,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全面主掌季漢王朝,先平南蠻,再和東吳,內修政事,而後以討伐漢賊的名義確立了對於季漢王朝軍隊的完全控制,並就此完全穩定住了季漢王朝即將崩潰的局面,如此卓越的才能,請問世上又有幾人呢?

很多人都怪是諸葛亮的北伐耗盡了季漢王朝的底子,事實上,夷陵之戰後的季漢王朝底子早就沒了,面子也快沒了,反而是諸葛亮一步步不久補足了季漢王朝的底子,也保住了季漢王朝的面子。

至於說北伐,說實話,從始至終這都是一場不得不打,但是又是幾乎打不贏的戰爭。論國力,當時天下若有十分,那麼曹魏為六,東吳為三,季漢則僅僅為一而已,論軍力更是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請問各位,要是你們,你們怎麼打,或者你們還有打的心意嗎?

那麼諸葛亮自然可以選擇閉關自守,何必非要北伐呢?那是因為諸葛亮很清楚,如若不北伐,則必然遭至曹魏王朝的攻擊,這是必然的,而一旦讓曹魏王朝主動進攻了,那麼戰略主動權就是完全掌握在了曹魏王朝手中,無疑這樣就必然讓季漢王朝再無回天之力了。

諸葛亮不斷的北伐,雖然沒有大勝,但也始終沒有大敗,也沒有多少損失,反而為季漢王朝訓練了一支較為精銳的軍隊,並在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後,無論季漢王朝是攻還是守,都能做到進退自如,由此一旦魏國內部有變,那麼季漢軍隊便可直插過去,而不用再臨時調兵了,而這一切也都是諸葛亮的謀劃,只是可惜,等了那麼久,諸葛亮直到最後也只能看著依然固若金湯的曹魏王朝而戛然逝去了。

我一直都在強調一個事實,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主要是要看兩個方面,一個是自身,一個就是歷史機遇了。

而如果把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位置對調一下,那麼我相信,諸葛亮絕對可以一統天下,但無奈,他是在那個弱小的季漢。

然而,成就大小固然重要,但作為一名軍事將領,一名為後世傳頌的軍事統帥,不久要看其功績,還要看其綜合素質,故所謂為將五德:智,信,仁,勇,嚴。

就拿這五點來套用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名將,別的我不細說,但諸葛亮是絕對符合的,而且,真正完全符合這五條的,也著實不多。更多的也只是在某一方面比較突出,但在另一方面卻是缺陷很大。

如項羽白起之流,屠城殺俘,雖為不世之名將,但卻不符合為將之基本素質中的仁。再比如其他人,就不說了。

故而,綜上所述,諸葛亮進入武廟,名至實歸。


題主給你一把菜刀你上班時間去你們那的派出所里乾死所長去,不用五次,你有一次能全身而退我也給你立個廟


人們總是對於奇謀,策略這些東西津津樂道,根本不懂治軍,練兵,稅收,後勤這些東西才是打造一隻生力軍的根本。有的人拿以正合,以奇勝來反駁過我,這樣的人甚至連這句話都沒看懂,你沒有一直強有力的軍隊,拿什麼來出奇制勝?


三國是一個什麼時期呢?
一個戰火燃遍大漢土地,東漢末期的五千餘萬人到三家歸晉時才一千多萬人------數千萬人死於戰亂。
三國加上遼東的公孫燕國,除了彼此混戰,對異族作戰幾無敗仗。(中國分裂時期對外族作戰保持壓倒性優勢的唯一時期------也許戰國可以與之相比)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這種空前殘酷的大戰亂之後倖存下來的鍛鍊出來的三國軍事力量的軍事素質。
-----------------------------------------------------------------------------------------------------

各個方面不佔優勢的蜀漢在諸葛亮任實際最高領導期間對優勢遠在蜀漢之上的魏國保持攻勢(有不服氣的舉個例子------比如想像一下說義大利幾十年對戰德國一直採取攻勢------我是不敢想啊)

著名的司馬懿憑藉著烏龜陣抵禦進攻的諸葛亮獲得了巨大的威望------期間折損大將張頜,和諸葛亮進行過一次野戰被斬首三千-----大魏君臣高度評價了司馬懿的顯赫戰功,認為司馬懿是諸葛亮最強勁的對手。
這個司馬懿在擺出烏龜不出動戰陣之後,面對諸葛亮送來的婦女服飾,笑嘻嘻地說,諸葛把我當成女人了嗎?一點都不覺得是羞辱。
這個司馬懿還在諸葛亮死後特地去已經人去樓空的蜀漢軍營,發出一聲感慨------天下奇才啊。

咱們再看看這個司馬懿在和其餘的對手對戰的情況
魏文帝去世那年,孫權覺得機會來了,兵分兩路進攻魏國,諸葛瑾(諸葛亮的哥哥)被司馬懿打得大敗。
之後討伐孟達。擒斬孟達。輕鬆平叛。
之後討伐公孫淵,滅其國,輕鬆獲勝。
再之後孫權再次攻魏,再次被司馬懿擊敗。
這樣的人評價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夠份量嗎?
----------------------------------------------------------------------------------------------------------
諸葛亮幾乎毫無戰功
真敢說啊!!!

軍神級別的唐朝李靖和李世民是諸葛亮的粉絲。

對諸葛亮不屑一顧的人一定認為唐朝的這兩位軍神一定是瞎了眼,咋會佩服敬仰這個欺世盜名的諸葛亮啊(一定是看過【三國演義】,被羅貫中這個垃圾忽悠了------這類人腦子裡一定是這麼想的吧?)

建議知乎想辦法發明一個測智商的工具,測一下比如提出類似諸葛亮幾乎毫無戰功這類問題的人的智商。。。。。。


首先,毫無戰功的說法本來就是錯的諸葛亮自27歲出山以來:

率趙雲、張飛攻取益州郡縣;

攻心為上,平定南中;

初次北伐,趙云為疑軍,據箕谷,諸葛亮出祁山,三郡皆叛,馬謖失街亭,遷西縣千餘家還漢中;

二伐,糧盡而還,斬追擊而來的魏將王雙;

三伐,取武都、陰平二郡,逼退郭淮;

四伐,糧盡退兵,斬張郃,獲甲首三千,玄鎧五千領。

五伐,據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閉門不出,諸葛亮分兵屯田,相持半年,諸葛亮病死,季漢退兵,司馬懿率軍追擊,姜維下令反旗鳴鼓,司馬懿退兵(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巡視其營壘,感嘆「天下奇才」。

諸葛亮以季漢一州之地,討伐數倍於己的魏國,能取得這樣的成果,足見其軍事能力。

《晉書·宣帝紀》中李世民評價司馬懿: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大意是說,司馬懿雖然英明神武,擒孟達、滅公孫淵易如反掌,卻不敢與諸葛爭鋒,有事名將之道,也能側面反映諸葛武侯軍事能力。

當然,戰績方面雖然不錯,但相比韓信、吳起尚有所不足,我個人認為,武侯能一直以武廟十哲身份接受供奉,主要還在與其在整個軍事體系方面的才能

練兵、治軍:「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諸葛氏集》中有軍令三篇;

改良武器:「諸葛連弩,一弩十矢俱發,木牛流馬,運送軍糧;

排兵布陣:作八陣圖,流傳後世;

由此可見,諸葛亮軍事才能不僅能用於當時,更能流傳後世,無愧武廟十哲之稱。

至於題主所說的「後期諸葛亮九伐中原慢慢把劉備的一點家底耗的差不多了,加速了蜀國的滅亡」,諸葛亮死後三十年季漢滅亡,這鍋扣得沒有理有啊。


仔細想想中國歷史上有多少比諸葛亮打過的仗要多的軍事家就知道了。

而且諸葛亮即能提出隆中對這樣的宏觀戰略,又能具體制定和引導北伐這樣系統的戰爭,特別是他還有兵法二十四篇這樣的理論著述,這就足夠讓他佔據一席之地了。

我小時候也有段時間,覺得諸葛亮算不上軍事家。因為史實上他並不像三國演義那樣「百出」。但長大了反過來想想,諸葛亮無非就是「將略」「奇謀」方面存在不足,但這和他的軍事才能實在也沒什麼關係。畢竟不管是精於將略的張遼張郃周瑜陸遜夏侯淵關羽張飛等,還是擅長奇謀的荀攸法正賈詡許攸等,都很少有人會在介紹他們的時候加上「軍事家」字眼。這些人打過的仗基本可以說是不具備「可學性」,屬於「險中取勝」的類型,造就了眾多「如果xxxx會xxx」之類的茶後談資。

這樣的人在歷史上還有很多。

但像諸葛亮這樣能當「老師」的卻鳳毛麟角


武侯不進武廟……難道去清真寺么?


題主,其實諸葛亮沒有這人,《史記》根本沒有記,都是《三國演義》虛構的


隆中對…208年初
玄德進位漢中王…219年
這十一年,天下大勢完全被諸葛左右
換了誰能做到?
誰能做到預測十年的天下且讓天下的運行盡在掌握?
要知道那會兒是什麼時代?通訊不發達的當時能知道天下事,除非穿越回去的人才能做到吧!

這種人,在西方,一般叫做:prophet(先知)


《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戰略的成功和戰術的成功、戰鬥的成功、武將個人的戰鬥力是有區別的。
天下三分、益州疲弊,這樣的底子還敢出師北伐,對陣強敵搞得曹魏關中震動,還要被批判一番?你們吶……


九伐中原是姜維,不是諸葛亮。況且這也是演義說法。

諸葛亮北伐雖沒有大功,但屢有小勝,自身損失除了街亭外沒太大的了,並沒有消耗太多國力,劉備夷陵之戰不能與之相比,夷陵劉備可是精銳損失殆盡,使得後來諸葛亮時期過了好幾年才恢復元氣,能夠再度出兵。

武廟十哲不是按戰功來排的,而是更多上按軍事思想來排的,入選的人基本要麼是戰略大師,要麼就是謀戰,軍陣,練兵高手,

如果單純按照軍功的話,超過孫子,張良,司馬穰苴,諸葛亮的人有不少,比如蘇定方,比如王翦。諸葛亮成就主要在於治軍,練兵,戰略和軍械製造上,當然他也有戰功。

還有,題主黑諸葛亮不在點子上,諸葛亮使得蜀國國力在夷陵之戰後得到恢復,重新編練軍隊,治戎講武,哪裡加速蜀國滅亡了???蜀國國力在諸葛亮蔣琬費禕時期一直很穩定,衰退時景耀年間的事,這還是由於諸葛亮時期制定的政策得不到實行,外加上宦官亂政,姜維遭遇段谷等幾次失敗,和諸葛亮並沒有太大關係


況且諸葛亮用兵能夠因糧於敵,在魏國土地上用魏國百姓屯田,襲擾邊境使得魏國涼州之民面有菜色,到底哪個國家國力消耗更多呢?


蜀國百姓安居樂業,百姓一直很懷念諸葛亮,說個小故事:蜀漢後期一出來好的國家政策,百姓就說是諸葛家的功勞,使得諸葛瞻年少就有很大的名氣,名過於實。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在蜀國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出門裝英雄打得六神英雄只能防守不能進攻,最後因為資源太少消耗不過而失敗了,說他不厲害是不是耍流氓?
說到武廟十哲的問題,題主的質疑我覺得還算不上什麼。倒是我今天在貼吧遇到一個非常難纏的人。他說諸葛亮打仗不行,我說諸葛亮是武廟十哲之一,他說這是政治正確。我說入選武廟十哲的標準是良將,他說武廟原本叫太公廟,是唐玄宗立的,是祭祀姜子牙和張良的,肅宗改的武廟十哲本來就是湊數的。我說姜子牙和張良也沒打過什麼仗,甚至打敗仗,他說人家為建立了王朝有不可磨滅的功勞,諸葛亮就打了兩個無人區。我說四川是你打的?他說就打了個四川就能叫軍事家了?我說諸葛亮平定南蠻,他說對手都是群烏合之眾。我說諸葛亮以弱擊強打得魏國出不了門,他說司馬懿打仗本來就不行,我貼了歷史上軍事家對諸葛亮的評價,他說我只會引經據典,抱著千把年前的人的話當聖經。我說諸葛亮近兩千年以來一直一直被推崇,他說諸葛亮被推崇是因為忠誠。
我看武林外傳的時候沒想明白姬無命會被秀才幾句話說的自殺,今天我終於明白了。而且我受到的摧殘比姬無命更嚴重,我不回他吧,有種說不過他的感覺,回他吧,他心理一直堅定諸葛亮沒什麼戰績,打仗不行,辮下去根本就沒個頭,只會越辮越氣。把他的回復刪了吧,頗有一種輸了認慫承認諸葛亮打仗不行的感覺。


轉我一篇老文:

【AcFun】 詳論諸葛亮的南中之戰。 http://www.acfun.tv/a/ac2013909

手機只能發鏈接了。

補充一點:我認為諸葛亮的軍事思想和實踐是非常先進的。「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敗」,正兵至上的觀點,後世越了解軍事的人,越會推崇,反而是文人比較看重奇謀妙計。

諸葛亮治兵,重訓練、重紀律、重器械、重軍心,這些特點前似秦、羅馬等古典軍國主義國家,後合近代軍事學。

八陣既成,庶不覆敗矣。八陣圖何嘗不是一種步兵操典。晝不可攻,夜不可襲,進不可擋,退不可追,近代軍事學,對將領臨場應變的要求放寬了許多,因為預先有準備、有練習,遇到各種情況都有預案,軍隊撤退也會有序,不會被敵人追擊造成連鎖白旗,而能反殺敵人。

軍中罰二十以上,諸葛亮都會親自覽審,這是對他身體的負擔,但保障了紀律的公正性和嚴格性。因為他是「開誠心,布公道」,「用心平而勸誡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的人,「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的軍隊,能令敵國百姓安堵的軍隊,史上又有多少?

諸葛亮重器械,不僅是元戎弩、神刀、筒袖鎧帽等直接的武器裝備,還有伐木斧、匕首等用品,乃至營寨、藩籬、鹿角、廁所等設施都十分精良,又好修建道路橋樑,文人不解其意,只說蜀是小國,諸葛亮要搞面子工程以示莊重。其實這些對軍隊戰鬥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羅馬軍團就以善於土工作業著稱,莫里斯親王的近代軍事改革,就找回了全軍土工作業這一傳統,除了鍛煉士兵體力以外,全軍土工作業可以培養士兵的團結協作精神,又能更熟練利用戰場地形。老電影里解放大軍熱火朝天挖戰壕的大場面也是必不可少的景象。還有曾國藩的湘軍,也以「結硬寨,打呆仗」為宗旨。

諸葛亮重軍心,雖然那時代還沒有民族主義這一洗腦利器,但諸葛亮重視對下屬的宣傳教育,這點和中國傳統軍事思想相反,中國傳統軍事思想,包括孫子兵法在內,都提倡主將要諱莫如深,要讓下屬覺得你神秘莫測,這樣下屬才怕你,士兵只要知道他們該做什麼,不用知道為什麼,這樣塑造主將的高高在上的威信和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諸葛亮的《作斧教》,向軍中通報說自己發現軍隊里伐木斧壞得快,於是他親自監造了一批斧子,用了一個月都沒有壞的,這才處罰了相關責任人員,這不是小事,要是遇敵需要緊急修建工事,會壞大事的。晉朝的司空張華還跟李密(寫陳情表那個)說諸葛亮說話怎麼這麼啰嗦「過於叮嚀周至」,這是讓軍隊不僅僅只會聽命行事,還要明白道理。

就我個人看法,諸葛亮若在合適的生產力發展階段中,未嘗不能成為莫里斯親王那樣的軍事學科推動者,畢竟他也是國家的執政者,是可以決定全國軍事制度的,和戚繼光之類的將軍不同。但畢竟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軍事近代化最早的探路者是勃艮第的大膽查理,然而他的多兵種協同戰陣被瑞士山民的槍兵豬突戰術直接打崩了。荷蘭全國也就跟個北京市差不多大,莫里斯親王的軍學卻能傳遍全歐洲,諸葛亮的軍學只有陳勰和馬隆學去了,最後完全遺失,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因為愛,題主滿意了么?
望古識其真,臨源愛往跡。恐君遺事節,聊下南山石。by桓溫

2016年5月1日
針對【「只剩」忠所以祀】論的幾個,我想問一句,漢代以降公認的百兵之祖是蚩尤,也是公祀的,請問這位老兄效忠誰了?
不要把自己的膚淺與狹隘強加於先祖。
以及,衛青,霍去病,諸葛亮,姜維,劉琨,祖逖,桓溫,謝玄,郭子儀,岳飛,吳階,于謙,張蒼水云云……你們希望這張名單上下一個被黑的是誰?
還在夢裡的青蛙們醒醒吧,湯已經離沸不遠了。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成為一名吳國粉的?
三國中的禰衡是個怎麼樣的人?
呂布厲害在哪裡?
知乎的三國區是否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
陸遜歷史上真的帥嗎?

TAG:歷史 | 三國 | 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