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生子是怎樣的體驗?
現在懷孕兩個多月,剛從德國搬到法國,兩地雖近但體制、語言、文化差異巨大。尤其是我和先生都不會說法語。請有經驗的媽媽、爸爸一起來交流一下在國外生產的過程、經驗與利弊。
題主問法國生孩子,我想這個問題最適合我不過了。在法國生的來回答一發,長文多圖,手機碼字不易,記得點贊哦~
先放一張一妞現在的照片鎮樓
首先,不會法語不要緊,大城市的醫院都有會英語的醫生。不過我們是在小城市,醫院裡沒有會英語的,不過這個也不影響。
1.孕期:
懷孕檢查第一次先找私人醫生給開驗血單,去實驗室驗血確認懷孕。
然後私人醫生會給你預約醫院檢查。
驗血會檢查你有沒有風疹抗體、弓形蟲抗體和HIV
這時你有兩個選擇:一是直接和醫院預約,二是找一位產科醫生全權負責和她預約。
我身邊的寶媽有的是找產科醫生,有的是找醫院。區別在:找產科醫生的每次檢查都是去醫生的辦公室由同一位醫生檢查,找醫院的每次醫生和助產士都不同。
我找的是醫院,有一次陰道B超還是個老頭邊唱歌邊做的……我和老公一臉懵圈。
其實語言不過關,醫生也不會英語不要緊,你可以找身邊會法語的朋友幫忙,每月只有一次檢查,應該還比較容易找到人幫忙吧?
就算找不到也沒關係,你只要聽懂「très bien""c"est bon""normal "差不多就夠用了……他們檢查很細,但基本不會說太多,只會告訴你一切都好!如果有問題他們一定會很正式地告訴你,基本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啦!
而且感覺法國這邊把懷孕看的很淡很淡,我的一個同學胎停兩次了,每次去醫生都不會給保胎什麼的,就說順其自然啊,甚至她都出很多血,疼的滿地打滾,去了急診,醫生也是不急不慢地說,回家等著去,這不算啥………也挺無語的。朋友問醫生,這樣老胎停需不需要檢查治療,醫生說「嗯,胎停四次以上我們才會幹預,回去吧」
產檢的話第一次去醫院就會把後面每次產檢的時間定下來給你出預約單,檢查前三天還會發簡訊提醒你預約時間。
基本上12周、16周、20周會做B超。
12周是看胚胎大小,確認懷孕時間,從而計算預產期。
法國預產期演算法和國內不同,是根據你B超胚胎大小來推算的,一般都比國內演算法晚。當時查了資料,說是法國預產期相當於deadline ,就是你到預產期還不生的話就要考慮預約催產了!說是之前演算法也是大概40周,可是發現好多產婦40周沒生就去催產,催產的人太多了,他們倡導自然順產,所以改變了預產期的演算法,會算得偏晚。
而且法國人對自己算的預產期超級自信!最後一次產檢我問「萬一提前生怎麼辦?」中國預產期演算法我是8月20,他們算的是8月28。結果助產士信誓旦旦地和我說「我們不可能算錯,不會早不會晚,絕對是28號」結果我20號生的,有木有piapia 打法國人臉?!哈哈
16周和20周B超會有排畸檢查,貌似唐篩需要你自己提要求額外做。我們當時提的要求醫生好像說可做可不做。不過法語不好哈,也許理解有誤,這裡存疑,需要注意!
20周左右產檢就會告訴你孩子性別。
後面幾次基本只有婦科檢查,就是內檢、聽聽胎心、測測體重啥的。每次也沒說啥,問問最近好不好?然後說一切「très bien」
哦對了,頭兩次產科檢查最好有會法語的朋友陪伴,會問很多問題,家族病史、藥物過敏之類的。
最後一個月會有孕婦產前培訓,不過法語的聽不懂,醫生就給推薦了一個會英語的助產士,我去她的私人診所一對一培訓三次。態度好的讓我都手足無措了……她會問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事先把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寫在紙上,翻譯好法語帶上。她會教一些幫助緩解陣痛的姿勢,並告訴你生產過程的主要流程。
最後一個月還要預約麻醉師。沒錯,只要你需要,法國這邊都是無痛分娩的,感動哭!開了三指後就可以上麻藥了,然後就不疼啦!!超級爽!我生完雖然累得筋疲力盡,但還是和老公開玩笑說「嗯,可以立馬再生一個!」
2.分娩:
到開始陣痛的時候不要著急,記下時,頻率到五分鐘再去醫院,而且是疼的直不起腰那種哦!否則醫院會把你攆回家的!
我就是先見紅然後疼了一晚上到凌晨五點,自己覺得到了五分鐘一次了,叫同學過來幫忙去醫院,結果醫生看我還有說有笑的進去,就說估計還早。
做了胎心監測50分鐘後,告訴我「還沒開指呢,你那個不叫陣痛,回去吧,啥時疼的笑不出來哇哇大哭再來!」
問她「那大概什麼時候會生哇?」
醫生說「嗯,可能這一兩天,也有可能要一個禮拜」
當時想死的心都有了,早知道就不強顏歡笑,演也要演的嗷嗷大哭哇!
陣痛檢測這個表上都能看出來
談笑風生第一次去醫院的我
回家到早晨10點破水了,趕緊又去醫院,這回疼的是比之前劇烈一點,但是到了醫院我還是有一點表演的成分在裡面,皺著眉彎著腰,這次檢測後,醫生終於說「好啦,可以留下來了,給你個待產室」
我們由於法語不好,找了同學來陪產,老公也陪產。開到一指的時候就疼的想死了,叫醫生來看是不是可以上無痛了,醫生說「你這還早呢!」就出去了,待產室就沒人管我了。
然後我就在產房裡疼的哼唧滿頭大汗,持續了一個小時,感覺實在撐不住,讓同學去找醫生,醫生說「早聽到你們在裡面嗷嗷了,也不見你們來叫我們,所以覺得沒必要看」
開一指已經疼的到處亂抓了……
接著醫生進來對我說「現在可以給你打一針緩釋鎮痛的屁股肌肉針,這一針管兩個小時,可以降低疼痛,但是只能打一針,如果兩小時後還沒開三指就只能忍著了,你自己看要不要打」
我又強忍了半個小時實在忍不下去了,就讓醫生打了緩釋。疼痛果然一下減弱,還能稍微眯一會睡個覺。
到了一個半小時,緩釋作用慢慢減弱,又開始加倍的疼了,趕緊叫醫生來看開了幾指。醫生一看說「不錯,三指了」我就趕緊叫麻醉師來上無痛。
這裡要注意,一定要提前叫麻醉師!法國人效率低,慢慢吞吞的,之前有個師姐叫麻醉師,麻醉師一個小時後才到,據說那一個小時簡直煎熬。
麻醉師來了先在背部做局部麻醉,然後插上麻醉管,過十分鐘,下半身就麻了,沒感覺了,但是你還是知道什麼時候在陣痛。
麻藥有限,手裡有遙控器可以加量,越往後越要加量,麻藥快用完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喊麻醉師來加麻藥。
我最後3指到10指基本在睡覺,旁邊會有檢測儀能看出來你的陣痛曲線和頻率。
放麻藥的機器
到10指的時候,產科醫生和一個助產士進來,說「快生啦,我們說用力的時候你就深呼吸用力哦!」
最後時刻能感覺出孩子的頭在往外,吸了三口氣,5分鐘就順利生下寶寶。有輕微撕裂,醫生會給縫合,由於有麻藥,也沒任何痛感。
現在想想如果全程無麻藥真的要疼死啊!不得不感慨國內的姐妹們都是英雄!活活忍下來!
傷口縫合,沒有什麼血淋淋的場面啦~
孩子出來後會讓老公剪臍帶,然後醫生去做簡單的清潔後立馬放到胸上,讓寶寶吮吸,刺激泌乳。
縫合好以後,也不會立馬推到病房,還要在產房停留2小時觀察一下,防止大出血。這時累的筋疲力盡,但也不能睡,要保持清醒。
3.住院:
觀察沒問題推進病房,建議一定要提前預約單人間!!!真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我們沒預約住了雙人間,旁邊的阿人真是要把我搞崩潰了,基本住院四天我都沒睡過覺!!
下圖是害我四天沒合眼的阿人!晚上餓著她娃,她娃嚎一晚上,白天一大堆裹著長袍面紗的親戚朋友探訪特別聒噪!因為醫院什麼都免費還提供吃住,她本來應該比我提前兩天出院的,可是她賴在醫院不走醫生轟也轟不走,我出院了她還在醫院賴著!她老公下午來探視她之前她都要畫大濃妝,還要給她娃噴香水!!!真是對難民無語了……
病房有專門的衛生間和浴室,還有給寶寶洗澡和換尿不濕專用的房間,順產後第三天就可以洗澡啦!寶寶則出生第二天就會有專門的護士過來教如何洗澡臍帶消毒,之後每天早晨都要給寶寶洗澡。
住院的幾天,早晨8點老公可以來探視,其他朋友親屬都要到中午12點後才允許探視。晚上8點以後就不允許任何人留下了。
寶寶放在床邊的小車車裡,晚上餵奶隨時有問題隨時按鈴叫護士,她們都會很耐心的教你如何哺乳。也有專門的吸奶室,有公用的吸奶器和一次性的奶瓶方便吸奶。
產後第三天,吸了倆小時吸出的初乳……
每天早晨醫院會有三組人來照顧你:產科組、兒科組、後勤組。
產科組檢查傷口量血壓,負責產婦
兒科組檢查寶寶身體情況,並手把手教你如何換尿不濕、如何給寶寶洗澡、如何給臍帶消毒等等。
後勤組每天三頓的產婦餐、每天更換被褥、打掃衛生。
醫院提供的產婦營養餐,味道還不錯~
住院期間孩子的睡袋、帽子、應急的一段配方奶、洗漱用品、尿不濕、消毒棉布還有產婦衛生巾、產褥墊等等全部由醫院免費提供,自己基本不用帶什麼東西
出院以後第一個月,婦科醫生會登門拜訪,檢查身體情況,兒科醫生也會登門拜訪檢查寶寶情況。
過了孩子滿月,就去婦科診所複查,孩子帶到PMI做每個月檢查+打疫苗即可~
至於法國有哪些育兒神器、如何規律作息、怎麼哄睡、如果讓寶寶自主入睡等每個話題都能寫好幾篇文章,我都陸續更新到公眾平台了,有興趣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妞家的事】
往期回顧:(公眾號和知乎專欄都有這些文章)
笑抽了,那些年被爹媽坑慘的我們!帶魚小朋友,你的傷痛我們懂……
寶寶哭鬧不止? 神奇3秒止哭!新手爸媽的救星
天使寶寶養成記(1):準備工作
天使寶寶養成記(2):規律作息養成理論篇
天使寶寶養成記(3):規律作息養成實戰篇
旅法媽媽親測有如神助的帶娃神器(小月齡)
旅法媽媽親測好用的母嬰神器——媽媽篇(附使用心得)
更多精彩漫畫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妞家的事】
一媽介紹:本科畢業於985院校,後在500強外企任職兩年,辭職考取教育學碩士。現旅居法國,老公讀博,陪讀在側,全職媽媽,自學畫畫,業餘法國產品搬運工一枚。喜好研究教育相關理念並實踐,樂於與大家分享交流育兒經驗,2016年5月開設公眾平台【一妞家的事】,定期更新,分享育兒經驗、私房食譜、旅遊攻略、中法文化差異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我的美國生子經歷
1.我從2009年年底起在美國中西部一個人口稀少的南達科他州讀博士。我和媳婦是2013年2月認識的,當時她在北京上班。四月底我回國,和她基本上把婚事給定下來了。7月初她申請了旅遊簽證和我一起到了美國洛杉磯,我們住在朋友家,在加州深度旅遊,停留了40天。8月中她和我一起飛回了中西部大農村,這個時候發現她懷孕了。本來計劃的是她先回國,2014年夏天回國結婚的。既然已經懷孕了,就在美國結婚,把她的身份轉成了F2(陪讀)。轉身份用的USCIS的網上申請系統ELIS,很方便。現在,我媳婦正在F2轉F1準備學英語。(2017年注,我們現在已經定居美國,生了二胎,住在科羅拉多州)
2.WIC是美國政府資助的母嬰營養計劃,為低收入家庭的孕婦和孩子提供膳食輔助。因為博士生收入極低,自然符合要求。孕期第二個月起,我們就開始領取WIC支票,一個月有10美元購買水果蔬菜,另外有一些固定的食品,包括花生醬,牛奶,麥片,雞蛋,等等(大概價值70美金)。產後一個月開始可以領到大概值100美金的東西,添加了魚和更多的牛奶、雞蛋。孩子六個月之後還會發輔食。項目的目的是為了讓孕婦合理膳食,生出健康的寶寶。每個月去領支票時,會有護士對孕婦的身體進行簡單的檢查,包括,體重,血壓等。並且會詢問孕期的情況,給出一些簡單的建議,比如,如何準備嬰兒安全座椅和嬰兒床。而且每次都會發相應孕期的文字資料(包括孕期反應、緩解方法、寶寶發育等)。
3.嬰兒安全座椅和嬰兒床是媳婦經過千挑萬選,最終在沃爾瑪買的,主要考慮的是性價比。嬰兒座椅和推車一起算一套,叫「travel system(旅行套系)」 (大概130美金)。嬰兒的安全座椅是提籃式的,提籃可以方便的固定在汽車裡的基座上,也可以固定在推車裡。嬰兒床我們買了一個便宜的Pack n" Play (74美金)。主要還是考慮到經濟條件有限,並且在美國是臨時住住。其實,在當地可以領取免費的全新嬰兒安全座椅。不過這種座椅是要一直固定在車上,不能取下來隨時拎著走的。現在寶寶比較大了,提籃快要放不下了,於是我們還是領了一個免費的安全座椅。
4.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WIC領支票,還是領安全座椅,都是不檢查證件的。第一次去WIC辦公室,我帶了上一年的報稅單(在美國報稅單非常重要),證明了我是低收入。那個時候我和媳婦還沒有領證(差幾天),工作人員讓我媳婦填了表,然後就給我們預約了下一次領支票的時間。我和媳婦從WIC出來的時候都有點沒有回過神來,沒有檢查她的護照,沒有檢查她是不是在美國合法居留,沒有檢查我們的結婚證,沒有檢查我們居住地址證明,唯一檢查了的材料是我的報稅單。領安全座椅就更誇張了。第一次去(Family Resource Network)辦公室,他們問有沒有預約,我們說沒有,於是給我們了一張預約卡,讓我們下周再來。第二周,我們去的時候,嶄新的安全座椅已經準備好了。工作人員仔細介紹如何使用,各種注意事項,給了一堆閱讀資料。臨走之前,我媳婦在一張表格上籤了個名字,僅此而已。
5.我媳婦來美國的時候沒有買任何醫療保險,也沒有想到這一來會在美國滯留這麼久。生孩子的醫藥費著實讓我們著急了一把。我剛開始在網上查了很多政府的醫療項目,準備申請Medicaid。去了之後,他們告訴我,我們不是美國公民,不可以申請政府的項目。但是他們給了我一張單子,上面有附近一些醫院的低收入項目,也許有用。於是我一個個的打電話,估計前前後後亂撥了十幾個號碼。最終轉到了本州最大城市的一家醫院,對方說他們有針對低收入孕婦的項目;約了一個時間,讓我們帶著材料過去。我終於不那麼擔心了。按照前兩年的流行語應該叫做「在美國,沒有醫療保險的人你傷不起啊傷不起」。
6.第一次去醫院很順利,我在地圖上先查好了地方,離家不遠,90公里的樣子,開車一個小時就到。醫院非常大,有好多棟樓,我也不知道怎麼的,鬼使神差,直接就把車停在了我們要去的那棟樓前面。從大廳走進去,一問,辦公室就在旁邊,十米之內。接待我們的是負責就診者資金方面的專員。她一邊問我們情況,一邊幫我們在表格上填信息。因為那個時候我和媳婦還沒有登記,所以她算是單身無任何收入,這下方便了,連我的稅表都不需要看了。財務專員一邊問,一邊填,態度熱情;詢問每一項收入我媳婦都果斷的說no,她就高興地寫一個0,一邊寫一邊說perfect(太好了)。表格填好她告訴我們,我媳婦完全符合條件,於是給了我們一張預約卡。下個月來做第一次產檢。產前檢查加生產一共是一千美金。我和媳婦走出醫院,總算是放心了,孩子有地方生了。
7.後來我們才知道,生孩子的這家醫院是本州最大的醫院,簡稱醫院A。實力非常雄厚,在全美國排名前100。不過當時能找到地方生就心滿意足了,根本沒有挑選的資本。醫院A在本州最大城市,人口20萬。我們住在大學城,人口3萬多。大學城也有一家非常好的醫院,簡稱醫院B。剛發現媳婦懷孕的時候我就在廣播里聽說本地這家醫院B有生育信息交流會,歡迎所有想要生孩子的人參加。我和媳婦就按時跑去諮詢。交流會在醫院B的會議室,分成各個「展台」。每個展台一個主題,比如,飲食與運動,母乳餵養,助產士,醫生介紹,免費按摩,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我最喜歡的飲料和點心。去的人不多,大概15-20個。我們當時問了一下價格,順產大約一萬到一萬三,剖腹產一萬五以上。心裡一下子就咯噔了,生個孩子人民幣要花十萬塊,真的有點承受不起。
8.在醫院B諮詢的時候,媳婦被母乳餵養積極分子給盯上了。一個老太太,主動邀請我媳婦參加她們的「母乳餵養互助支持小組」活動。互留了聯繫方式,下周來接我媳婦去參加活動。我住在遠郊,她來接我媳婦再送回來,油費就要花4美元,弄得我們挺不好意思的。支持小組主要就是媽媽們聚在一起喂孩子,交流各種心得體會。也會有一些主題性比較強的討論,比如各種帶孩子出門的裝備、背帶,試用加交流。我媳婦去了兩次就暫停了,因為讓別人接送太不好意思了,而且距離預產期還早,肚子都沒有大起來,看著別人喂孩子也沒多大意思。後來生了孩子之後又去過幾回,就自己在母乳餵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諮詢組織者和別的媽媽們,和別的媽媽聚聚也蠻有意思的。這些都是媳婦給我講的,我可沒親眼見過一群女人集體餵奶的壯觀場面。
9.母乳餵養對於所有準備要孩子的家庭來說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從我們接觸與生孩子有關的信息起,就被一次次的灌輸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的觀念。無論是WIC,醫院B的諮詢會,醫院A的醫生,母乳餵養互助支持小組,產前課,Family Resource Network,街坊鄰居,朋友,等等,等等。母乳餵養好不好,有多好,我就不在這裡羅嗦了。我媳婦是堅定的母乳餵養粉絲,一直堅持母乳餵養。國內很多人費盡心思買進口奶粉,其實孩子最好的食品是媽媽的奶。不過,我媳婦給我講,國內母乳餵養的社會環境比美國差很多,她的同學、朋友都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難,要堅持很不容易。遇到困難也找不到人幫忙。在這邊,醫院和WIC都有母乳餵養專員,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諮詢。生了孩子之後WIC的專員還可以親自到醫院來現場指導。學校圖書館還有專門的母乳餵養室,無論是去醫院、餐廳、教堂、商場,只要問有沒有地方可以讓我喂寶寶,總有人熱情地幫你找房間,並告訴你「慢慢別著急,不會有人打擾的」。總之,可以感覺到全社會有一股合力,支持和幫助媽媽們母乳餵養。
10.第一次產檢和我們的醫生見了面,是一個年輕漂亮的白人女醫生,約翰遜。她詢問了我們一些基本情況,告訴了我們一些基本的安排,給了我們一些資料,還做了B超。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看到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模糊的影子,影子中間是一顆小心臟在不停地狂跳。媳婦很開心,拿著列印出來的B超單反覆看;我則有點惆悵,將來的日子估計是要吃苦頭了,博士都還沒畢業,工作沒有落實,收入微薄,時不時還要靠父母接濟,居然馬上就要當爸爸了。約翰遜醫生和我們是同齡人,挺聊得來,人又漂亮,我和媳婦都很喜歡她。離開之前,醫生給了我們下一次的預約卡,四周之後再來。就這樣,每四周和醫生見一次,之後是兩周一次,直到臨盆前一個月改為每周一次。
11.有一個事情要吐槽一下。第一次產檢之後,我們收到一張醫院的賬單,67美金,寫的是檢驗費。我和媳婦一頭霧水。下一次到醫院,就把賬單拿出來,問是怎麼回事。原來,醫院收孕婦,需要有確認懷孕這個環節。第一次見資金專員的時候她就提醒我們去診所檢查,確認懷孕。她還告訴我們,診所便宜一點,四十多美元就可以出報告。我們沒有理會,心想,中國朋友給的人民幣五毛的驗孕紙我們都用了三根了,懷孕是一定的,錯不了。結果,確認懷孕的環節沒有完成,醫院居然專門檢驗一次。按照前兩年的流行語「寶寶的心跳都看到了,有木有啊,有木有!!你心跳都看到了,還要驗孕,脫了褲子放屁啊,有木有啊,有木有」。
12.產前檢查波瀾不驚。美國可以鑒定性別,男孩,其他的和國內應該也差不多。醫生問我們要不要檢查唐氏綜合症,我想了一下,無論如何這個孩子我會要,檢不檢查也就沒有意義了。媳婦每天學習很多孕產知識,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每次都會記下一些問題。見到醫生之後就一個個地問,一個個地搞清楚。醫護人員都非常的熱情、友好、耐心,充滿了微笑和祝福,也許大部分是出於禮貌,但著實讓人舒心。待產的幾個月都非常順利。這時的天氣也冷起來了,這裡緯度和哈爾濱差不多,冬天很冷。孩子的預產期是四月底,等春天到來的時候,孩子就要出生啦。
13.待產期間媳婦除了中前期有一點點小噁心以外,沒有太大的孕期反應。整個孕期基本上該吃吃,該玩玩。由於受到了西方科學孕產理論洗腦,不僅不會靜躺保胎,反而會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保證一定的活動量對順利生產有幫助。孕期里,我們開車十幾個小時,去聖母大學見了一對讀博士的朋友;沿著密西西比河北段看了滿山的紅葉;去愛荷華州的一個基督教青年營參加了我一個好朋友的婚禮,婚禮美國鄉土味兒十足;2月我們去了州府,剛好遇到州議會會期,順便去了Wall Drug和Badlands國家公園,在國家公園和大角羊親密接觸。總之,孕期里媳婦非常活躍,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活動。很多旅行都可以單獨開貼記錄,這裡就不贅述了。
14.整個孕期媳婦的精神狀態都不錯。我們參加了很多活動,去了很多地方玩,也有很多的朋友。我以前的一個學生(我在學校教了三年中文)想繼續學習中文,我就讓媳婦給他免費輔導,一周在學校碰面兩次,每次1個半小時;學校有「交流夥伴」項目,我們也申請參加,學校給媳婦安排了一個特別漂亮的19歲當地小姑娘,每周見一次,聊聊天,了解當地語言文化。此外,因為我在美國已經生活了五年了,有好多朋友,經常會聚一聚。我媳婦的英文功底還不錯,我和朋友聊天,她能聽懂大半,有些不太明白的,我一點,她就知道了。媳婦說,所有人在網上都說美國是個大農村,無聊得要死,她怎麼覺得有那麼多的事情,那麼多的朋友,停都停不下來。
15.我的一個博士同學Erin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我媳婦剛來的時候見她大著肚子,一起吃了一次日本餐(其實都是福建人開的)。沒過幾周,她就生了個女兒。等孩子稍微大一點了,我們偶爾會去她家坐坐。Erin是一個非常善良、熱心的知識女性,傳授給我媳婦好多好多的經驗,包括如何孕期調整心態,如何做birth plan(生產計劃)等等,都是第一手的新鮮經驗。如果聊天過程中有什麼實用信息她不確定具體內容;回家之後,她會查清楚,給我寫一封電子郵件,詳細地把網址以及介紹附上。當然了,物質上的幫助也少不了,小孩子的衣服、尿布、濕巾、奶嘴、玩具等等,給了我們好多。有一些是用過的,有一些是全新的還沒有用到的。這也導致了我家孩子有時候會穿女孩子的衣服。現在她搬去了明尼蘇達州,距離我們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偶爾還會見面。
16.Erin很喜歡我媳婦拍的照片,當然了,因為她拍得好。我媳婦以前在國內專業搞過一段時間的攝影。希望在我寫完這篇帖子之後,她能給部分段落配一些精彩的圖片(她做到了)。我媳婦給Erin的寶寶拍了不少照片,也拍了一些全家福,特別溫馨。媳婦自己也用鏡頭記錄下了自己肚子漸漸變大的過程,很有意思。別人家好像都是老公玩攝影給媳婦和孩子拍照。我家反過來,都是媳婦給我和孩子拍。等到我給媳婦拍的時候,需要她把相機調好,我只負責按快門。有一個會拍照的媽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以後孩子長大了,會有很多美好的成長記錄。
17.孕期進入五個月的時候,媳婦刷牙經常會牙齦出血。不是一點點血絲那種,而是嘴裡的牙膏沫子全部紅起來。12月的一天早晨,又出了不少血,她說得去看看牙醫。於是我打電話給一個有低收入項目的牙科診所。剛好當天一個預約的病人有事去不了,我們就馬上開車過去。這個診所距離我們住的地方開車要一個小時,在一個人口幾千人的小鎮。診所條件非常好,各種設備一應俱全,嶄新嶄新的;診室里乾淨漂亮。因為博士生收入極低,我們看病一次只需要花25美元。牙醫給媳婦做了一個全面的口腔檢查,建了檔,由於懷孕沒有拍X光。大夫說,牙齦出血主要是口腔不衛生,整個牙齦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和發炎,誘因是孕期的荷爾蒙水平大幅變化。他說,做一個全面的口腔清潔、洗牙之後應該就會好起來。於是牙醫和助理退下,換了一個高大的口腔清潔師。她仔仔細細給媳婦把牙洗了一遍,看得我心裡一緊一緊的。臨走之前她還給了媳婦牙膏、牙刷和牙線。果然,媳婦的牙齦再沒有出血。
18.只需25美元就可以口腔全面檢查加清潔,我有點心動了。於是我也預約了牙科檢查,準備把我的牙齒好好清潔一下。從19歲開始,我抽了11年的煙,一個星期一兩包。牙齒上有很多的煙漬。自從和媳婦認識,我就開始斷斷續續地戒煙,等到她懷孕就基本上不抽了。我盤算著,把牙齒洗乾淨,以後再也不抽煙了,和惡習徹底說再見,不留任何痕迹。雖然心裡很清楚戒煙對自己好,對媳婦好,對孩子好,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戒煙的那段時間,經常覺得心裡發慌,偶爾會有強烈的衝動想要點上一支煙。幸好最近的加油站便利店也有10公里的距離,而且一包煙要7美元,冬天零下十幾二十度,買煙的成本實在太高。即便如此,孕期之中也復吸了兩次。現在好了,生理上的依賴基本上已經完全消除了,再也不需要忍受戒斷反應的折磨了。如果不是因為老婆孩子,我是肯定戒不掉的。也算是生孩子的福利吧。
19.雖然本鎮的醫院B生不起,我們選擇了提供低收入項目的醫院A,但是諮詢會上醫院B的工作人員還是鼓勵我們參加他們辦的免費產前課。三月到四月中的課程完美配合媳婦的預產期。課程一共分為六次,每周三晚上兩個小時。內容非常豐富,從孕期講到產後,從呼吸調整講到安全座椅,有時候還會請嘉賓,護士、家庭醫生、社區資源專員、助產士等。雖然課程是免費的,但是質量非常高,我和媳婦學到了很多東西。水果、飲料、點心也是充足供應。雖然我們不在這個醫院生,參觀產房的時候我們也跟著去看了。老師講了他們如何給小孩子綁手環腳環防止抱錯。我開玩笑說,沒關係,我和我老婆認準那個亞洲孩子就行,把大家給樂壞了。第一次經歷生育,我和老婆都沒有任何經驗和思想準備,但是看到這麼多人和我們一起從頭學起,心裡壓力小很多。一周周過去,看著來上課的孕婦們,肚子像吹氣球一樣大起來,也是蠻有意思的。
20.媳婦的父母都退休了,四月初他們順利抵達美國,準備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外孫。最後一次產前課他們跟著我們一起參加了。遠道而來的「貴賓」雖然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他們很不理解,又不在這裡生,怎麼還可以免費上課,而且好吃好喝伺候著?他們不知道啊,三年前無知的我生病發燒,難受得要死,於是就自己開車跑到醫院B看急診。美國的醫院不會拒收你,很耐心的給我檢查了一下,問了一些問題。然後告訴我,沒事,回家休息吧,多喝點水。一周之後收到賬單,330美元!我用兩千多人民幣換來的是一句「回家好好休息,多喝水」!在中國,任何一個屌絲男朋友,都會給女朋友說「好好休息,多喝熱水!」,發條簡訊一毛錢都不到!相對於高昂的醫藥費,產前課這點開銷,九牛一毛的啦,醫院有的是錢。
21.有一次在WIC,護士問我們東西準備得怎麼樣了。我們說,安全座椅和床都買了,不過尿布一點都還沒買呢。護士就說,鎮上的衛理公會(教堂)每周一有免費的尿布可以拿,你們應該去看看。於是我們就去咯。衛理公會每周一都會組織一次免費的晚餐「豐收餐桌」,除了豐盛的食物以外還會發放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有孩子的家長可以為每個孩子領一小包尿布和一包濕巾,尿布大概有20片。孕後期我們就開始領尿布了,加上Erin給的一些,足夠撐好長一段時間了。後來孩子出生了,領的尿布加上朋友來看孩子時候送的,基本上夠用。如今孩子快六個月大了,我們只買過三箱72片裝的尿布。濕巾完全夠用,一般一周用不了一包。
22.豐收餐桌發的冰凍批薩是我的最愛,回家先用微波爐熱一分半鐘,然後用平底鍋煎一下,非常方便好吃。我估計這些批薩是鎮上自助批薩店,比如必勝客,每天賣不完剩下的。領到的麵包也基本上是超市賣不掉,還有一兩天就要過期的。夏天和秋天,附近的好心人也會把自己家裡種的新鮮蔬菜拿來跟大家分享。每個月的最後一次豐收餐桌,會發好多東西,洗碗用的洗潔精、罐頭、捲紙、洗髮水、肥皂等等。此外,衛理公會每個月還會免費幫忙給汽車換機油和維護保養。不過我每次還是到沃爾瑪換機油,沒有利用過這項服務。衛理公會提供的無私幫助不僅在物質上為我們節省了金錢,在心理上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心理慰籍。善意的關切和無私的幫助對於身在異鄉初為父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
23.在衛理公會的豐收餐桌,我們認識了另外一家中國人,丈夫小趙、妻子小劉以及他們的兒子Jacks。Jacks比我家孩子大半歲,是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居然沒有學會爬就先學會走了,特別有意思。小趙和我一樣,都是博士研究生,她媳婦和我媳婦一樣,都是在這邊陪讀,又都生了兒子。而且,一聊才知道,她們倆是在同一家醫院遇到的同一個大夫!兩家人順理成章成了好朋友,有消息互通有無,有事互相幫忙,每周至少會在豐收餐桌上聚一次。能在異國他鄉,遇到有著這麼相似經歷的一家人,真開心。Jacks穿不下的衣服也自然變成了我家孩子的衣服。
24.插一段和生孩子無關的。別看這個小城市只有三萬人口,大大小小的教堂估計有幾十個。我住的500人的小村子裡就有3個教堂。基督教派在美國錯綜複雜(介紹各個教派估計需要一本書),實力強大,教徒眾多。剛到學校的時候,就遇到很多宗教社團努力發展國際學生們皈依基督。當地已經皈依的中國人也會通過語言文化的便利發展新成員。我也參加了不少教會的活動,很多也挺有意思的。不過我早已經被科學和邏輯徹底洗腦,實在無法相信人類起源是兩個裸體者和一條會說話的蛇。分明就是女媧仙子嘛!無論如何,感謝各個教派,各種信仰的好心人給予我們一家人的幫助。得到了這麼多的幫助,讓我產生了回報社會的願望。似乎也理解了為什麼耶魯校友張磊給耶魯大學捐款800多萬美元,卻沒有在國內捐一分錢。
25.孕期里,媳婦還研究了各種吸奶器,防妊娠紋油,育兒知識,等等等等各種與生育有關的東西。我大部分都沒有去仔細了解,另外一部分也基本上忘記了。所以此處要省去一萬字我寫不出來的,但是在待產過程中很重要的東西。也許有一天媳婦可以把這一段補上。作為人生寶貴的一段經歷,這也是很值得記錄的。
26.生孩子的前一天,我和媳婦花三個小時,徒步走了八九公里,累得夠嗆。第二天上午九點過我醒來的時候發現媳婦已經起床了。媳婦坐在沙發上說凌晨四點過肚子疼,開始宮縮了。她在Ipad里下載了一個專門給宮縮計時的應用,自己開始記錄宮縮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產前課上老師和醫生都講過,要等到宮縮每5分鐘一次,一次持續1分鐘,延續1個小時,就可以去醫院了,也就是「511」。對於第一次生產的孕婦,都推薦不要著急,晚一點去醫院比較好,去太早了還有可能被醫生送回來。等到快11點的時候,媳婦已經很痛苦了,我們還在苦苦地等待511。媳婦的媽媽看不下去了,堅持說現在就要去醫院。於是拿上媳婦早就收拾好的待產包向醫院方向進發。對了,出門之前我給醫院打了一個電話,讓他們通知約翰遜大夫。
27.到醫院是正好一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很遠但是從來不堵車,很難想像,早晚高峰時段,北京的孕婦去醫院生孩子堵在路上怎麼辦)。開到半路的時候,媳婦已經非常難受了。我壓制住開快車的念頭,把車速保持在68英里/小時(110公里/小時)。一路上大家都沒怎麼說話,氣氛緊張凝重。到醫院的時候快12點,媳婦已經非常虛弱了,宮縮頻繁,而且強烈。進醫院大門的時候她又開始宮縮,跪倒在地,後面進來的一對老夫妻趕緊推來輪椅,把她送到了3樓的產科。在產科,護士先把媳婦送到檢查室,給她一套褂子,然後跟她聊天安慰她。我跟在後面幫媳婦換衣服,看到媳婦如此痛苦,又出那麼多血,我非常緊張。
28.護士再進來的時候,媳婦不停地說「I wanna push, I wanna push」(我要用力,我想用力)。護士還是熱情友好地勸她不要緊張,放鬆身體,深呼吸;不慌不忙地戴上手套給媳婦檢查。一檢查,不得了,她喊出聲來,天啊,已經十指全開,趕緊送產房!!她衝出檢查室,開始呼喚小夥伴們!接下來,一幫護士衝進來,開始圍著媳婦展開工作。我在旁邊看得干著急,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憋了半天,問了媳婦一句,換下來的衣服就放這裡嗎?還沒等媳婦回答,她已經被兩個護士推出了檢查室。另外一個護士對我說,東西放這裡,趕緊跟去啊。於是我趕緊跟上。當時的場景和美國醫生電視劇裡面的鏡頭一模一樣。
29.真是不巧,所有的產房都有人,難得一遇的事情就被我們遇到了。雖然有些產婦是一早就來在產房裡慢慢等,但也不可能把人家趕出來吧。媳婦直接被推到了超聲波室。這個時候媳婦身上已經添加了好多裝備。手臂上扎了一個輸液口,如果需要用藥可以隨時靜脈注射;肚子上綁了一個胎心監護,隨時觀察孩子的心跳;還綁了一個宮縮監測儀,觀察宮縮;媳婦的心跳呼吸也被監測著;床已經被拆掉床尾,床頭架起,兩個金屬架把媳婦的腳分開架住。我站在床邊,緊緊握住媳婦的手,心裡亂作一團。護士們進進出出,忙著各種事情,我也搞不懂他們在忙什麼,只能站在床邊陪著媳婦。因為是星期六,約翰遜大夫在家休息,醫院已經通知了她來,不過現在還不見蹤影。值班的是一個個子瘦小的男大夫,走過來做了一個自我介紹,檢查了一下宮口,告訴我們媳婦狀況良好,不要擔心,他會給我媳婦接生。媳婦的媽媽這個時候也進來了。
30.喜歡看美國醫生劇的肯定都知道,美國醫生都有一個尋呼機,永不關機,隨時待命。估計那天早晨約翰遜大夫的尋呼機是響了。總之,在護士們用了六七分鐘就把超聲波室改造成了產房,萬事俱備,可以生啦!這個時候約翰
遜大夫也小喘著氣趕到了,精神抖擻,直接投入戰鬥。具體生的過程就不寫了,估計大家已經看了好多好多的描寫生產的文章。12點半醫生給媳婦破的羊水,12點50孩子就呱呱墜地了。醫生讓我剪的臍帶,我把剪刀還給護士的時候,兒子憤怒地一把抓住剪刀的拇指環,不鬆手。大家都樂了。6磅9盎司(六斤),母子平安。回想起來,我能全程陪在媳婦身邊,握緊她的手,親手剪斷臍帶,真好。生完之後護士給媳婦囑咐了一句,下次宮縮了就趕緊來,別生在車上了。
31.去年十月孩子的性別確定之後就開始給孩子想名字。我本來想讓孩子叫李文傑,媳婦覺得這個名字重名的人可能太多了;爺爺起了一個名字叫李子果,剛好和孩子的小名「小果子」搭配,但是又擔心在學校會被同學起外號叫「果子狸」。最終考慮到孩子是馬年出生,駿馬的駿很好聽,寓意也好。於是孩子的大名就叫
李子駿。美國的孩子一般都有中間名,我就用一個好朋友的姓Ellis作為孩子的中間名(紐約著名的新移民登錄第一站埃利斯島Ellis
Island也是這個名)。最後,我又盤算,在美國還是把Ellis放在前面比較好。於是孩子的出生證上名字最終定格為Ellis Zijun Li,小名小果子。
32.孩子在美國出生,根據美國憲法,他就是美國公民(除非父母是不受美國法律管轄的外交使節或佔領美國的入侵者),和其他世代居住在美國的其他公民沒有任何區別。我給小果子爺爺解釋這個事兒費了不少的勁兒,直到今天,爺爺也是即理解又不理解。爺爺弄明白了,小果子是美國公民,和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樣,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和其他美國人沒有任何區別,他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美國人,這是事實;可是他又不理解,兩個中國人,跑到美國去,臨時住一段時間,生出來的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寶寶怎麼就會變成了外國人?中國大學裡的美國外教生出來的黃毛孩子就還是美國人啊!(老爺子是大學教授,學校里外教生的黃毛他見過,他知道,肯定不是中國人!)我給老爺子講清楚了孫子是美國公民就行了,至於在他看來多麼的違背「他的」邏輯,這個事兒有多麼的不可思議,我沒辦法了。反正美國的法律就是這樣,不管父母在美國是什麼身份,孩子生下來就算美國人。所以才有那麼多中國人跑到美國來生孩子嘛,比如,柴靜。我現在社會學研究的興趣點就是中國公民赴美生子的動因和決策,真希望能採訪一下柴靜。(柴靜姐姐,如果你看到了,請聯繫我!)
33.孩子生下來,護士又是一陣忙活,擦乾淨,收拾臍帶,稱體重,打維生素K,採集腳印,等等。我在休息室拿了一點東西到大廳和孩子外公一起吃,休息了一下。回到超聲波室的時候,媳婦已經坐上輪椅準備轉移到四樓的產後恢復區。產後恢復區有點像一個豪華的五星級酒店,各種自助美食,配備了各種產後需要的東西,再加上護士24小時值守(美國的護士相當於國內的護士加護工,事無巨細,熱心周到,隨叫隨到,上廁所這樣的事情都悉心伺候)。恢復區全部都是單人間。房間里一張一米五的可調節的醫用床,一個可以拉開變成床的沙發(我睡覺的地方),一個有滾輪可以移動的嬰兒籃(床),水槽,柜子,電視,以及各種醫用的東西,小孩子用的東西,當然了還有乾淨漂亮的衛生間。我是相當的滿意啊。
34.恢復區是圓形的,外圍一圈是房間,中間是育嬰室,可以讓護士把孩子帶到育嬰室去讓他們照顧。我們一般深夜會讓護士把孩子帶走,在育嬰室由護士照顧,我們可以睡得安穩一點。媳婦產後很虛弱,但是恢復的也挺快的,到了第二天的時候,已經可以下地慢慢走了。於是到了飯點,我們讓護士帶孩子,兩個人去餐廳吃飯,享受一下短暫的二人世界。我雖然是個土包子窮光蛋,但是曾經住過五星級酒店,醫院的條件真的是五星級,服務是十顆星!臨走之前還在spa館給媳婦送了一個全身按摩。我們在恢復區住了三天兩夜,星期一傍晚開車回的家。出院之前,聽了課,護士又把各種需要注意的事情講了一遍。當然了,又帶回家一大堆東西,比如吸奶器的配件啦,配方奶啦,給小孩清理呼吸道的吸氣球啦,奶瓶奶嘴啦,等等。
35.在醫院期間,媳婦的奶基本上下不來。她媽媽盯著她不停地問,你怎麼沒有奶啊?你怎麼沒有奶啊?她自己更是著急得不得了,心理壓力特別大。感謝護士的悉心鼓勵和幫助,嘗試了各種方法,最後讓媳婦堅持用吸奶器吸奶,不然真的會抑鬱的,也不難想像為什麼國內那麼多人會放棄母乳餵養。在醫院期間,因為媳婦的奶太少,護士想給孩子喂配方奶,我們比較遲疑。護士又說,那喂別人捐的奶吧。我們同意了。所以小果子一生下來就是吃了別人的奶的。媳婦回到家之後突然之間奶水就泉湧出來,大家終於放心了,拿回來的配方奶也都沒用了,最後全部扔掉了。再次勸告大家,再好的配方奶粉也只是模仿和接近母乳,孩子最好的食物還是母乳。不用母乳餵養,去買高價進口奶粉,真的是南轅北轍,搞錯了方向。
36.我媳婦是一個特別善良的大好人。中國有一句話叫做,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因為小果子喝了別人的奶,我媳婦就惦記著要捐自己的奶。不過這個奶也不是想捐就可以捐的。我們先通過醫院找到了奶庫的聯繫方式,然後打電話,進行了一個大約15分鐘的電話面試,接下來收到了奶庫寄來的表格和文件,認真填寫了表格(很詳細,包括病歷等很多問題),再寄回去,之後,又開車去醫院,給我媳婦驗血,檢查了各種疾病。經過了層層篩查,最終,收到了一大箱的小塑料盒和帶有捐贈者編號的標籤。吸出來的奶就裝進小盒子里,貼上帶有捐贈者編號的標籤,並且要在標籤上寫上吸奶的時間和量。把奶冰凍起來,存到一定量,用保溫箱裝好,開車送到醫院去。醫院會把奶送到奶庫進行統一的消毒處理,重新冰凍,最終送往各個醫院和其他需要的人手中。小果子在醫院喝了大概100毫升的捐贈奶,我媳婦已經捐了超過三千毫升了,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媳婦說了,現在她只有奶沒有錢,只能捐奶;等有一天她有錢了,一定要加倍地回報社會!她真傻,老公都讀社會學博士了,註定這輩子要受窮啦,哪裡還會有有錢的一天!?
37a.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醫院的資金專員就幫我們填了小果子的醫保申請(Medicaid)。又是自己不用動筆,全部有人代勞,只需要簽字就好了。美國的醫療雖然是天價,但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都有政府買保險。當初發現老婆懷孕,我就堅定地想讓她在美國生,一是可以拿到美國國籍,將來在美國讀書工作暢通無阻;二來我可以和媳婦共同經歷這個過程,能夠見證孩子的出生;第三就是可以有良好的健康保障,孕期呼吸的空氣就好一些,小孩子也有醫保和最好的醫療保障;第四嘛,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領證,回國生恐怕連准生證都拿不到呢,就算能拿到,估計也要費盡周折。這下孩子有了Medicaid,做家長的就只需要全力和醫生配合,一起培養健康的寶寶,完全不需要考慮錢的問題了。孩子在美國出生,就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美國公民,和別的孩子有一樣的權利,孩子就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人生從一開始就沒有打折扣。我媳婦在百度(北京)工作過幾年,認識不少北漂在北京工作、買房、安家,卻「暫住」在自己的家裡。孩子在北京出生卻拿不到北京戶口,從一出生,人生就被政策強制打了折扣。我和媳婦都不禁感嘆,我們真幸運。
37b.第一次有孩子,我和媳婦都非常緊張,再加上看病不要錢,小果子只要有一點不對的地方我們就往醫院送。例如孩子還不滿月,右眼的眼皮紅腫起來,並且伴隨很多分泌物,情緒也變得煩躁。我們趕緊把孩子送去看醫生。醫生仔細觀察檢查之後說,很有可能是眼睛周圍的腺體里的管子堵住了。因為小孩子體內的一切都太細小,很容易堵塞,用溫水擦拭乾凈,適當溫熱敷,應該會好轉。如果觀察一段時間不好轉,再來診所。果然,兩天之後,自然好轉了。多次就醫都是同樣的模式,醫生仔細檢查,然後說沒事,讓我們回家。一次葯都沒有開過。媳婦說,要是在國內的話,如果一個醫生在中國這麼干,肯定要落埋怨。覺得這個醫生沒本事看不出病,下不了葯。於是,每個醫生無論如何先要開一點清熱解毒的葯,去一下虛火。
38.既然孩子是美國人,我們就準備給孩子申請美國護照。畢竟這些證件的辦理都需要時間,早點辦總比急需的時候臨時辦好。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辦理護照基本上就是憑藉出生證,然後在郵局填表繳費就可以了。我和媳婦到政府大樓,15美金一張的出生證一口氣辦了三張。拿到手上一看,媳婦的名字拼寫錯了。我媳婦姓錢,出生證上拼的是Quian。美國人總是把我媳婦的姓拼錯,在多個場合遇到別人在Q後面加u。但是出生證都搞錯,也太離譜了吧!而且出生證這麼重要的東西當地政府改不了,我們只能填了一張表,把三張出生證寄到州政府。四天之後,重新列印的改好的三張出生證寄回來了。帶著出生證,我們順利的在郵局填表給小果子申請了護照。一個月之後,護照寄來。我拿在手裡摩挲,心想,這也算兒子幫我圓了美國夢了。
39.帶孩子的辛苦就不多說了,感謝媳婦父母的幫助,特別是丈母娘。我相信我比絕大部分新爸爸睡得多。
40.小果子爺爺最關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小果子還是不是中國人。是的是的,當然是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小果子的爸爸媽媽都是中國人,並且沒有定居國外,小果子是中國公民。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小果子成為事實上的雙重國籍者。網上流行很多謠言,比如,小孩子到了18歲要做出選擇;在國內上了戶口美國國籍就沒有了,這些都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謬論。首先,父母無論怎麼折騰,上戶口也好,在公安局簽字宣布放棄美國國籍也好,小孩的美國國籍是不會沒有的。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帶孩子返遷出現的國籍糾紛問題早就有了,相關的法律規定(案例)已經非常成熟了。目前來看,除非小孩子21歲之後,在美國駐海外的領事機構親自申請放棄美國國籍,不然國籍不會丟的(聽說房祖名就這麼做了,退出了美國國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其次,小孩子同時擁有中國國籍,那麼就和其他中國孩子一樣,可以回國上戶口。當然了,如果因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上不了戶口,那就不是美國生孩子的問題了。怎麼證明孩子是中國人呢?這就需要在中國駐海外領事機構給孩子申請旅行證啦。回國上戶口,我們需要辦理三樣東西,結婚證和出生證的領事認證,以及小果子的旅行證。
41.雖然我所在的地方距離華盛頓有30小時的車程,距離芝加哥只有10個小時。但是我們還是被劃為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管轄的領區,應當到駐美大使館辦理各項業務。不過中國大使館非常貼心,充分考慮到我們這些偏遠州交通不便,每年都會外出辦證,上門服務。2010年夏天,大使館就派人到我所在的學校辦理業務,我申請換髮了護照(當時馬上就要過期了)。今年夏天大使館到州西部的急流城受理申請。剛好我的好朋友,就是小果子英文名來源,在那邊的一所大學教書。於是我們決定去他家拜訪、辦證順便再旅遊一番。出發之前我查閱了駐華大使館的網站,按照要求準備好了所有的材料,小果子旅行證辦理得非常順利,工作人員核查了所有材料之後,在申請表和所有複印件上簽字蓋章。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用審核過的材料郵寄辦理了。結婚證和出生證的領事認證需要先送交州務卿認證,認證好之後再轉交美國國務院認證,最後中國大使館再出具認證。雖然領事認證本來就可以直接郵寄辦理,我還是帶去給工作人員審閱了。當時他就告訴我說,美國國務院簽字的人太偷懶了,字簽得太潦草,不過你們偏遠州的確實有難處,放心吧,會幫你們辦的。當時我有點納悶,我是按照要求一步步的辦理的,美國國務院的證明真真的,哪裡會有什麼問題。
42.十天後,我收到了小果子的旅行證。不過領事認證申請被退回來了,原因是辦理費用漲了,從20美金漲到了25,我開的支票金額不對。我到網上一查,網站上寫的價格依然是20。沒辦法,我又開了一張支票,再次把申請寄出。一周之後收到的居然又是申請被退回,這次的理由是美國國務院辦事人員的簽字不合格。我當時就傻眼了,美國國務院出具的真實原件都不合格,我該怎麼辦呀?就算我重新辦一份,我也保證不了重新辦的就簽得不潦草啊。總不能辦十份,選一份字寫得最好的吧(辦一套要40美金左右,辦10份就要400美金了)。按照程序辦理的真件都不合格,我徹底不知所措了。思前想後,我決定給大使館寫信。第三次,我把我寫的信和材料一起寄去,希望大使館能體諒我們的難處幫我們辦理。一周後,辦好的認證就寄回來啦,太好了。看了認證內容我也理解了,認證專門確認了美國國務院印章和簽名的真實性,如果簽名和之前備案的簽名區別較大,確實很難認證。中國大使館肯定也很為難。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大使館應該通過官方渠道和美國國務院溝通,把老百姓辦理的真實材料退回肯定不是解決之道。
43.媳婦剛懷孕的時候我們去逛車庫甩賣,看到一本書《While
Waiting(待產期間)》,五毛錢,我們就買了下來。書寫的很好,涵蓋了孕期以及圍產期大量的信息。不過媳婦看英文書比較吃力,沒有通看,選看了一些比較感興趣的部分。沒想到接下來我們就被各種宣傳單,手冊,狂轟濫炸,從母乳餵養到安全睡眠一遍遍地學。雖然美國書很貴,但是我們的學習材料多得不得了,產前課的老師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一堆中文信息,列印給我們。孩子出生之後我們參加了Imagination Library(夢想圖書館)項目。產前課結束之前我們領了一張表,孩子出生之後填好郵寄出去。從孩子出生起到孩子五歲,每個月夢想圖書館都會給孩子寄一本適合他年紀的書。加上我一個朋友的媽媽送給小果子的書,他現在已經有十幾本書啦。等他再長大一點,我們還可以帶他去市裡的圖書館。那裡有好多幼兒圖書,有專門供小孩子玩耍看書的區域。
44.小果子兩個多月的時候我們收到一張明信片,是市裡的早教機構寄來的。邀請我們在開放日去參觀他們的機構。早教機構提供3-5歲的學前教育(5歲開始就可以上小學了,先進入學前班學習一年,是小學教育正式組成部分)。除此以外,他們還有從胎教到3歲的上門服務。因為小果子只有幾個月大,我們自然就申請了上門早教。當然了,對於我們這樣的貧窮家庭,這些都是完全免費的。兩個月後,小果子的早教就正式開始了。每個星期三,老師會帶著各種玩具到家裡來,陪孩子玩,教我們如何開發孩子對色彩、聲音、形狀、語言的認知。在接下來的一周里,我們就要學著老師的樣子陪孩子做遊戲。每三個星期,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去大學的幼教系集體帶孩子玩,我去過一次,比孩子們玩得好開心(好多好多好玩的東西啊!)。
45.冬去春來,孩子出世,忙亂的夏天之後,天氣轉涼,秋意已濃,眼看又一個冬天要來了。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半歲了,快樂健康。我和媳婦也漸漸找到了為人父母的節奏,痛苦地疲倦地快樂著。無論將來我們在美國還是回中國生活,這在美國生子的這一段經歷都是令人難忘的。此文獻給偉大的小果子媽媽。(2017年注,小果子就快三歲了)
剛剛在澳洲生完二胎,不得不感慨,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跟中國的醫療條件的差距不是十年能消除的,即使是和上海比。我第一胎在上海某二甲公立醫院生,二胎在悉尼某公立醫院生,此為背景。差距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硬體設施
這方面算是差距最小的,國外有的基本國內都有了。病房基本以單人間為主,少數雙人間是給產前孕婦住的。每間病房都有獨立衛生間,有淋浴,而且配有洗澡專用座椅。病床都有輪子可以直接推去手術室,病人用一個線控器可以自動抬高下降。 產房超級大,配有水中分娩的大水池,病人可以自由選擇生產的方法和姿勢,笑氣隨時伺候,無痛就得到一定程度才能用了。我最後宮縮不規則,迫不得已還是剖了。 我還見識了兩個新式設備。剖腹產手術後,小腿被兩個氣囊包住,24小時不間斷按摩小腿,防止因為卧床太久引發血栓。另外因為寶寶生理性黃疸,需要照藍光,醫生送來個專用的床。下面是燈管,隔了層塑料,上面的睡袋底下是透光的。這樣就不用擔心眼睛被光照壞了。
二、服務質量
我的產檢都是在這家醫院做的,因為是二胎,也一直很健康,所以基本都是助產士給產檢。產科醫生只在關鍵節點跟我見了兩次。助產士非常專業,產前產後你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她們請教。除了不能做手術,其它好像沒有她們解決不了的問題。無論是輔導哺乳還是術後檢查、甚至於給孩子換尿布、給產婦擦身,她們都做的非常到位。可以說即使沒有一個家人陪伴,病人也可以得到很細緻體貼的照顧。讓人感覺不是在住院而是在療養。我原來最忌怕手術後壓肚子,結果人家這裡根本沒這回事。檢查肚子也是輕手輕腳,還不住的打招呼。
三、醫療水平
其實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生孩子最重要還是母子平安吧?我第一胎是剖腹產,這裡的醫生告訴我第二胎可以嘗試順產。還告訴我會有哪些風險,最好不要催產會風險加倍等等。我身邊確實有一胎剖二胎順的例子。不過不巧的是我破水後兩天還沒有規律宮縮,最終我選擇了再剖一次。麻醉的時候很有意思,打完麻醉,麻醉師拿了塊冰塊往我臉上碰了下,然後又從腿往上滑,讓我告訴她有沒有冷的感覺。一直到滑到胸口我感到一樣冷了,她說效果很好。我記得國內的麻醉師都是拿針從腳扎到胸的,能不能改改呢?手術後一直按時吃止疼片,幾乎沒感覺傷口疼,這是讓我特別意外的。第二天我就能洗澡,到走廊散步,一周左右停葯也沒再覺得疼。現在還有兩天滿月,傷口已經基本平復了。個人感覺恢復神速。
我是題主,寶寶現在五個多月了,今天看到提問突然多了好多回復,想到自己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來回憶一下給大家一個參考吧
1. 孕前:
?吃葉酸、麻疹疫苗
一直計劃著要猴寶寶,15年3月想到準備可以播種了,就著急著預約醫生做孕前檢查。那時在德國,體檢抽了近10管血,半個月後拿結果一切正常,就是沒有麻疹疫苗。因為麻疹疫苗是活體的,接種期間必須嚴格避孕。如果沒有抗體在懷孕期間就必須小心和小孩的接觸。
除了抽血還做了一個宮頸癌排除和白帶檢測,這邊尺度比較寬,檢查期間我陰道有點癢,醫生都說我一切正常,沒有炎症。
最後手檢了一下乳房,給我開了個很便宜的葉酸片讓我每天服用。
當時很驚訝「就這麼簡單?不用檢查我先生的精子質量?」醫生笑了,「你們都是年輕且健康的身體,如果無措施兩年還懷不上再來找我吧」就把我打發走了
整個檢查過程很愉快,診所沒有消毒水的味道,是一幢古老的別墅,木質的旋轉樓梯,一樓高高的天花板上掛著精美的水晶吊燈,牆上掛的都是抽象的人物油畫,感覺走進一個私邸,完全不像是一個婦科診所。
對了,檢查是全免的,因為我們當時有不錯的醫保
2. 懷孕:
?補充鐵劑、4次b超及驗血
沒多久就回國了,11月搬到法國,直到聖誕放假了才開始了造人計劃,然後…就有了
但是法國的保險比較坑爹,必須呆滿3個月才有社保,有了社保才可以買商業保險。而法國(人)實在是太拖拉了!!我直到寶寶出生,保險都沒辦下來。
普通社保報是全民免費的,報60%左右,6個月以後到產後1個月全報。不過這個「全報」也比較複雜,要求你一切都是「低配」,超出的檢查和治療就需要用到附加險或自費了。
我檢查次數不多,三個月前去驗尿確定懷孕,然後3個月b超看男女,後面的大排畸我在國內做的…大概4次b超吧,很奇怪沒有驗血糖。抽了幾次血,查麻疹、艾滋、梅毒、弓形蟲、乙肝、血常規。即使我沒有寵物,他們也對弓形蟲特別小心,這項我大概被測了四次。
最後一次檢查在我32周的時候,那時已經不在婦科診所了,去產院了。護士收集了我所有的體檢資料然後摸了摸肚子,見了一下麻醉師例行問了些問題就約42周的催產。法國的預產期是41周,超過時間不發動才催產。而且還給我開了止痛片,如果宮縮了先吃止痛片,止住了就是假性的,如果還痛才來醫院。就這樣,在最後的一個月里我連不知道自己入沒入盆,就沒任何檢查的自己在家等卸貨。
前六個月檢查一般在婦科醫生那,排隊也挺久,平均每人40分鐘,但是我的醫生很忙,預約時間15分鐘排一人,所以每次去都要等3、4個。但是檢查很仔細,三個月b超那次她讓我先生自己看,老公緊張得一直說不知道,醫生引導他「你看這裡有東西嗎」「好像沒有」「沒有是什麼?」「女孩?」「對呀,你看和你妻子的一樣呢」……我在床上笑得淚都出來了
驗血在家附近的實驗室,兩天出報告自己另一份,另一份直接寄給醫生
六個月以後一般去產院了,但別人說醫院人多所以最後一次b超我還是在診所做的。醫院分公立和私立,公立醫院比較大,醫生也有經驗,社保全包。私立醫院就有很多檔次了,超出額度的就需要附加險或者自費了。我最後還是決定去公立醫院,我保險遲遲不下來也沒法買附加險,私立醫院看你沒有保險是不接收的。對了,巴黎床位比較緊,一般三個月第一個b超做好了就該去預約了。我約得晚,所以離我最近的一個醫院已經滿了。
費用:在診所一次大約60~80歐,我的醫生是便宜醫生,如果級別高的一次診費可能要200。抽血費用看項目的,少的20多的100也有
整個孕前花費不算保險也就600歐這樣。
3. 生產
我生產的地方離家開車15分鐘,我中午12點開始陸續有感覺。凌晨三點確認要生了。叫了車來接,結果取消了,後來打了119,火警來把我送到最近醫院。早上6點,我的醫院救護車來把我轉移走。
貼幾張圖片
6點半入產房,10點打麻藥,14點生
產房很大很溫暖,沒有人打擾,就老公陪著我聊天說笑,半小時護士進來一次看數據問我感覺如何
換衣服打麻藥
整個人都輕鬆了。一直睡到快生
(不過他們的打針技術真的非常差!我血管很明顯的,硬是換了三個護士才扎進。。麻醉師上班了就給我在背後扎了一針,告訴我難受就摁一摁右手邊的按鈕加藥。其實上了無痛還是有感覺的,宮縮不是痛,是酸脹,每來一下我全身都抽搐了。所以生的時候並不影響我用力,還是會隨著宮縮使勁的)
我是被實習護士人工破水的,後來發現我開指比較慢,還上了催產。兩點的時候我說我好像有拉屎的感覺了,她一看趕緊叫人過來,大概四個助產士吧,教我用力。其實很好生的,是我緊張了,一使勁寶寶就出來了,我都沒感覺。。就把一坨熱熱的肉丟給我了。大概就生了10來分鐘吧,也沒去毛的,接下來好多人進進出出幫我處理(似乎有什麼在裡面)反正我都沒感覺,就和寶寶照相,她趴我身上呆了有40分鐘,我處理好了她就被帶去洗澡了。我整個人好精神好開心。老公去接他媽媽來,大概7點,我被推到病房裡。
護士問我要單間還是雙間,單間90歐一晚,我覺得自己狀態很好,就要雙間了。運氣很好,前兩晚都沒別人
房間里有電視,床鋪是電子控制的升降床,寶寶放小床靠我身邊。乾淨的獨立衛生間有熱水吹風筒。第一天的晚飯是咖喱炸雞土豆泥,香得不得了,我顧不上什麼上火少鹽的,和老公分著吃完了
9點老公和媽媽就回去了,就留我和寶寶過夜。小小的傢伙一會兒睡一會兒哭,我麻藥過了,下面撕裂的縫針有點疼,但也得爬上爬下的,我就知道我的月子不用坐了……
第二天有幫照相的,有檢查,有學習
每天都要有好多批護士進進出出,看我看寶寶。寶寶有個小冊子,幾點餵奶幾點換尿布幾點睡覺洗澡都要認真記錄。護士嚴格要求我每兩小時給寶寶吸奶,左右各十五分鐘,可是寶寶好睏,吃著吃著就睡著了,怎麼都叫不醒
爸爸們要學習怎麼給寶寶洗澡、擦乾、肚臍眼耳鼻的護理。我中途偷懶說站不住要回房了老護士都很不高興,說寶寶是我們兩個人的事,不可以只是一個人管的…我想說,我要中式坐月子呢
第二天的飯:中午香腸米飯,晚上海鮮土豆
經過第二晚的折騰,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 我這才明白,這住院三天不是讓我休養的,是讓我學習的!果然出院後寶寶什麼問題都難不倒我們了
第三天一大早,隔壁來人了。就自己一個,我以為是單身媽媽,從7點進病房就一直小聲打電話打到中午。然後吃完午飯就換上裙子光著腳跑來跑去。下午兩點來人了,兩個兒子(新生兒也是個兒子),才知道爸爸在家帶娃了,自己一個人來生的。然後兒子們在她床上玩電腦,她站在窗邊打赤腳和老公聊天。下午就洗澡換衣服和家人出門吃pizza了。婆婆送飯來的時候看到她在門口吸煙。。真是強大的外國人啊!!
我在醫院的最後一餐。。生牛肉
寶寶的液體奶,住院期間是免費提供的
4. 每月體檢
現在寶寶5個月了,每個月去家附近的兒科醫生那體檢,就測測身高體重看看發育回答問題的。疫苗也注射好了,準備回國咯!
手機斷斷續續敲了一個下午,有什麼別的想起再補充吧
願寶寶們快樂安康??
國內兩次生產經歷的過來歪個樓,不吹不黑,不喜勿噴。
國內醫院的婦產科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這還是在目前適齡青年懷孕意願低的情況下,現在二胎放開了,目測醫院也快擠爆了。這種情況下,指望醫生能對每一個患者都熱情周到,來有迎聲去有送語的,呵呵,你們覺得呢。
首先,做排畸b超是需要提前預約的,有的孕婦6點就到醫院排隊了,每次去都是烏泱泱一群人哪。每個人大概檢查15到20分鐘,醫生不會指著圖像告訴你哪裡是頭哪裡是腳,不會讓你拍照留念,更不會告訴你性別。做b超的醫生一般不怎麼跟你說話,進屋了就是躺下,把衣服撩起來。之後就全程無話,一雙眼睛盯著屏幕,再然後就是跟旁邊的小護士報數據。個人感覺,醫生不說話還好點,一旦醫生問點啥了,這心裡馬上開始打鼓,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呀,孩子到底怎麼個情況呀。拿到結果之後馬上上網查各種數據啊,那些字母代表什麼意思,正常值是多少,偏高偏低有什麼影響。這些解釋工作醫生是不做的,結果如果正常的話,大夫就如常囑咐一下注意事項,只有不正常的情況下,大夫才會仔細解釋。所以像說的國外那種1v1的私人醫生,目前國內公立醫院還到不了那個水平。
當然,國內醫生雖說比較嚴肅,但還是很負責任。我有一次做排畸就遇到了看不清的情況,大夫先是正常從到腳掃了一遍,等到看尾椎的時候可能就看不清了,換了個角度繼續還是不行,使勁貼肚皮也看不清,到了這一步,我這個外行也感覺出不對了,心裡特別的緊張,張口問大夫怎麼樣了,可大夫皺著眉頭,一心只在屏幕上。當下整個人都涼了,腦中閃現好多種的可能,同時自己也在勸自己不要那麼悲觀。這時大夫說話了,孩子可能位置不好,告訴我出去溜達一會兒,一會兒再回來做。等到溜達半個小時再回去做的時候,一開始還是不行,大夫又是讓拉窗帘又是調探頭的,費了好大勁才聽到大夫說看清了,感覺大夫說出這句話是她也是鬆了一口氣,那個瞬間覺得醫生真的很不容易。
可能國內的就醫體驗是不如國外,但單就生孩子花費來講,我順產,不超過5000,比起國外動輒過萬來說,還是便宜不少,國外高質量服務的同時也是高花費支撐的。當然了,有錢的還是願意選擇服務更好的,這點無可厚非,只希望國內哪一天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在國外生子的體驗是——除了滿心歡喜迎接新生命,其他都不值得討論(前提是沒有特殊的問題)。
我家阿寶已經三歲了,還有兩個月,二寶也就要出生了。生阿寶的前一天,我們還到離波士頓開車兩三個小時的一個島上去玩了,我現在孕晚期,還經常游泳、健身。我的生活幾乎就沒因為懷孕而有過任何改變,工作到生孩子的最後一刻,依舊愛逛街並且在買和原來尺碼一樣的衣服,吃喝玩樂一切照舊(當然盡量不吃不熟的食物、對胎兒可能有害的藥物並注意海魚的汞含量,咖啡因我本來就攝入得少,所以可樂、奶茶也並不避諱)。
懷阿寶的期間,每次去醫院,我還有些另我焦慮的問題要去問醫生,每次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這次懷孕產檢,每次的對話都很少,大概就是醫生問我有沒有什麼問題,我說沒,醫生說太棒了,然後就拜拜了。
再來說說生子體驗。阿寶的到來著實突然,那天他女朋友兔美出生,我們準備去給她媽媽送飯呢,結果阿寶迫不及待了。雖然破了羊水,我還是步行去了醫院,到了醫院,護士不緊不慢,我坐那等了倆小時。
打上麻醉之後,我躺在床上,和媽媽、老公一邊聊天,大家一邊玩手機。過了幾個小時,呆萌阿寶就來到世界了。關於這次生孩子總結出的經驗是:下次留個心眼,帶上電腦,大家一起看電影。正好路過,看到法國就回復一下。我定居法國,2013年在法國生的大寶,現在二寶孕40周,等著生。不用擔心法語,基本上婦產科醫生或者SF都會努力用英文跟你溝通的^^。或者有什麼具體的法國懷孕生子不太明白的地方可以找我交流。祝孕期愉快!
不請自來。
我是在歐洲生的。去你家附近的大醫院產科就診,帶上你的醫保卡和你以前婦科就醫記錄,就跟國內建卡類似,醫院會把手續辦好跟醫院說你們的語言困難一般會給你們安排說英語的醫生護士,其他聽醫院的定期產檢就可以了。產前課一定要上,如果能選英語的最好,否則一般護士會簡單用英語解說,歐洲無痛分娩很普及一定要選無痛(天堂和地獄的差別)。備產沒什麼特別準備,帶點換洗內衣就行其他的醫院都有,順產順利當天就可以出院,如果開車要準備嬰兒安全座椅。剖腹產一般最少三天最多一周出院,這裡醫院晚上是不讓家屬陪護如果剖腹產你可能自己會很辛苦。產後應該會有護士家訪進行餵養指導,預約的時候可以要求會英語的護士。先這些吧,其他想起來再補充
謝邀,同上
國內生的
謝邀
可是我們在國內生的
三線小城市、市立醫院、請了導樂、單獨待產室、丈夫陪產、住院三天叫了醫院的月子餐
催產+順產,寶寶出生時九斤四兩
沒有送紅包
醫生和助產士很負責
看了大家的答案,很有意思,我也來分享一下我的體驗。三個多月前我是在南美的智利進行的剖腹產。
第一胎,沒有任何經驗,在亞馬遜中國上買了幾本電子書,幾個醫生寫的關於孕期和育兒的書籍,很給力。再到處搜集婦產科醫生們寫的文章,差不多掌握了我需要了解的一切。
(多圖預警)
說下花銷:
醫院的賬單金額總額為1,530,038比索,粗略相當於人民幣一萬五。其中包括兩個醫生,一個護士,一個麻醉師的費用,以及3天單人病房和手術室一次,還有兒科醫生和助產士的費用。以下各項支出詳情:
關於醫療保險的報銷金額,這個要依據個人所選的報銷公司和險種。當時我們的保險公司是masvida,一萬五我們花了一萬二,因為我們家的保險里以前沒有孕產這項,發現懷孕了再更改的花要花一筆錢,並且也不是百分百報銷,所以就沒有更改花了這一大筆錢。現在我們換了保險公司,現在用了fonasa。如果當時我們就用fonasa,那可能一萬五的總價自己只花三四千。
我先生的一個親戚一個多月前順產,醫生和助產士到家裡接生,去了保險報銷自己花大約人民幣五千。
下面是醫療條件。公立醫院。我住的是單人病房三天,其實是兩個晚上,家屬可以陪住,除了病床外還有個很舒服的單人沙發和一個有個長條沙發。有獨立的衛生間,衣櫃,空調,電視。當然也可以選多人病房(一間兩個病床,但家人不能陪住),價格每晚會便宜幾百塊。單人間環境以下可見:
當時整個醫院裡只有我一個產婦,所以要不是因為希望夜裡有家人在身邊,少花點錢住2人間也是我一個人。
生產之前見過2次助產士,做胎心胎動監護,助產士講解手術流程和所有的注意事項,回答我的問題,告知我需要準備的我和寶寶要用東西。等醫生手術時間,病房安排好後,就在要求時間入院。 以下是手術室,剛剛被推進去的時候裡面在放流行樂,有點吵,我當時的心情很複雜。
還好麻醉後,主刀醫生切我之前把音樂關了。
麻醉醫生、主刀醫生,兒科醫生都可以說英語。在智利尤其是我所在的小城能講英語的人實在不多,很多大學生都張不開口,連很多中國的小孩子都比不上,英語教育這方面中國好太多了。
手術過程中我先生是可以留在裡面錄像、拍照的。
手術後,助產士接過寶寶清潔、測量體重、穿好衣服就放到我身邊。
每天都有護士把寶寶帶去洗澡換衣服,每天都有護士給我清潔下身。
半夜寶寶吃不飽一直哭,護士會過來幫忙。餵了點奶粉,寶寶睡了,我也能休息一會兒。
下面是我的助產士,出院前她教我們給嬰兒洗澡和護理。
下面是我的兒科醫生,最後一天,當他檢查過寶寶以後簽字同意,我們就可以出院了。
不過這個照片是再次去他門診給寶寶複查時拍的。
在醫院裡碰到過的每一個人,都是極nice啊,從醫生到護士。
最後,在智利醫院出生的寶寶,都是可以領取政府送的一份禮物的。三個大盒子,裡面有
-一個可摺疊多功能嬰兒床
-一套嬰兒床上用品、一個被子、一條毯子
-一個拼塊,用來baby在上面爬行
-一個用來攜帶baby的背帶,可以多種方式把寶寶綁在家長身上
-一個厚實的大靠墊,給媽媽餵奶準備的
-一個可以放在嬰兒床上方的玩具旋轉風鈴
-給寶寶的第一本圖畫書,是用布做的
-一本厚厚的彩繪圖畫書,包含100個童話故事(圖四圖五)這個我喜歡極了。在智利各類圖書都特別貴,一本中等厚度的小說人民幣200元左右,
這個繪本,唔~價值不菲啊
-一張給父母的育嬰dvd
-一個可以外出時攜帶baby用品的大背包
-一套全棉的寶寶的衣服包括:一件連體衣、一件上衣,兩條褲子、襪子、帽子
-一條全棉的寶寶大浴巾
-一套嬰兒洗浴護膚用品
-一本小冊子,上面有育嬰知識和每件禮物的用法介紹
每個區的禮物會稍有不同。
出院以後,我先生在家照顧我。我的kindle里又添了幾本醫生寫的育兒書。
最初幾天做飯是有點困難的,自從回家後的第一頓飯我先生問我電壓力鍋煮飯按哪個鍵以後,我決定做飯還是自己來。我負責喂我們仨,他負責家務和哄寶寶和喂貓。
最開始的十天左右奶很少,一點點擔心,但是從之前的好多書里我知道就是這樣的,所以也沒怎麼上火,沒發生有些新媽媽在這種情況下抱著寶寶一起哭的現象。每天都是儘可能的母乳,實在寶寶餓的哭就給她添加一次配方奶。十天後奶量就上來了就一直全母乳了。根本不用通乳師和下奶湯。(現在3個多月,寶寶已經8.5公斤,馬上要超重了)。一直就是我們夫妻倆照顧小嬰兒,沒有月嫂、保姆、媽媽、婆婆的參與,我感覺完全得心應手並且樂此不疲。寶寶晚上睡的好,白天不太睡,所以目前唯一缺憾的就是我不再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的事了,園藝很難得去做,自學語言要擠時間。
繼續:
我們換了醫保公司以後,和之前的公司不同,寶寶去醫院體檢和打疫苗都是免費的。
而且這邊寶寶滿3個月就可以上幼兒園。很多幼兒園都是免費的,即使需要花錢的,每個月也只有三百多人民幣左右。先生的妹妹就在幼兒園工作,她負責的寶寶們從8個月到2歲的。在她給我看的幼兒園的視頻里,這些視頻里有小寶寶們玩玩具的,有幾個小孩子在一面黑板上塗鴉(真擔心他們回家了繼續在牆上塗)的,還有跳魁卡(智利傳統舞蹈)的,還有相互喂飯的,小寶寶們看上去很自在很開心很放鬆。
也許我也應該把我女兒早點送幼兒園。
編輯於 12:09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坐標加拿大溫哥華 ,移民四年。沒在國內生過,沒法比較。就只記錄回憶。
發現懷孕時是已經回國,五個月後回溫哥華。我的家庭醫生剛好是產科醫生。每月一次產檢到臨產前一個月改為一周一次。常規檢查,除了幾個大項排畸血糖之類,都是驗尿聽胎心量宮高體重。這裡說一下做B超,整個孕期大概只做三次B超。確定懷孕,大排畸,產前最後確定胎位。因為頭胎在國內待了五個月也做了產檢,每次都做B超排隊排到想死。在溫哥華都是預約,B超一次看個十五二十分鐘正常,我都快睡著了。極其仔細認真指給我看哪裡是頭哪裡是手,還會免費拍照片。
生前有專門的講座,告訴你臨產的徵兆和應急措施。產科醫生有一個像BB機一樣的東西掛在她身上幾乎24小時不離開。講座會告訴什麼時候打這個BB機電話。
早上五點上廁所時破水,哆哆嗦嗦叫醒老公,打了醫生的緊急電話,原來不是她本人接聽,只是留言。回復非常快,打完大概三分鐘後醫生電話就打過來了,能聽出來明顯是在睡夢中被我叫醒的。讓我帶上醫保卡去醫院等她,她馬上就去。我第一個反應是趕緊把冰箱里的西瓜吃了,萬一生了坐月子該吃不了了。。到了醫院到產科,直接進一個像急診室一樣的大開間,報我的名字說誰是我的醫生,這裡28周以後會到醫院註冊基本信息。大開間里會有護士檢查開指狀況,胎心監護。告知一切正常,回家等五分鐘一次陣痛再回來。老公送我回家,然後就上班去了。。。中午吃完飯差不多已經五分鐘一次,可以忍。
下午一點半到醫院,直接進病房。獨立房間,有廚房衛生間電視還有一個摺疊單人床。全脫光換醫院的衣服,手臂埋針開始打鹽水,我特意問了為啥要打水,護士說以防萬一需要給葯可以直接插進去。有瑜伽球,我沒要,實在不想再下床。進房間就開四指了。然後要求打無痛分娩。在脊椎有埋線,控制按鈕在我手邊,實在忍不住還可以加量,一共可以按四次。但打完就立刻上天了,爽的我很快睡著了。最後到生,就按了一次。從進病房就有一個護士一直陪著我,負責記錄檢查和開玩笑。無痛分娩不過癮還可以加笑氣,就掛在床頭想要隨時吸。腰痛護士會拿電褥子一樣的小毯子蓋在你腰上,還會教我老公怎麼樣幫按摩會減輕痛苦。開到九指後我的醫生就到了,還另外有個助手。下午五點開始全開,push了30分鐘後女兒出生了。黏糊糊的就放在我身上了,爸爸剪了臍帶。只是簡單清理一下都沒有洗澡就抱起來放小床,推在我旁邊。生完麻醉還沒過勁,有護工過來整理床鋪收走帶血的床單我還下床給人騰地方。護工說你很厲害啊哈哈。生產過程老公全程陪同,並不需要換消毒衣服。
兩個小時後護士扶我去衛生間洗澡,真的是親手幫我洗。。有點不好意思。產後第一頓飯是豬排飯好像,有蔬菜沙拉和酸奶,還有果汁,有點像飛機餐。產後24小時就出院了。在醫院三頓飯每頓都有營養列表,飯後還有冰欺凌。小孩子的液體奶尿布濕巾大人用的衛生巾都無限量供應。
24小時後一切正常就可以出院,期間小孩有踩足跟血測聽力和視力。出院時候有點麻煩,當時第一胎,買的安全座椅不合規格,護士進來看說你不可以走這座不對。爸爸又重新跑出去買了個新生兒的提籃。護士專門幫我們綁好告訴我們怎樣調節鬆緊。
回家第二天社區護士就打電話來要上門服務。前後只能來了我家三次。來指導怎樣餵奶洗澡稱體重看黃疸檢查小孩睡覺的床。最重要的是不光小孩,她會安慰產婦,關心你問你的需求,會跟你講可能會有產後抑鬱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癥狀要打電話告訴他們會走專門的人來幫助你。真的非常貼心。
最後一點,費用問題。因為我是移民,所以,全部,免費,政府承擔。沒有移民或公民身份的要自費。產檢好像是150-200刀左右,一切順利的話順產住院24小時大概6000刀剖腹10000刀。各位都想來的,美帝...操心的事很多,要先弄好保險的事,生孩子的醫院也是你的ob選擇幾家然後你來挑的,不是你想省錢就能省的,醫院分級別的,價錢也不一樣,這個不敘述了,然後是英語要過關,我生孩子的醫院都是全英文的,哦,對了我是f簽證,但是專業辭彙還是讓我蒙逼了n次,還有就是生完回家後....
我父母都沒退休,所以只請了一個月假來幫我,我這邊華人月嫂貴的可怕,一個月加上紅包要五千塊,刀啊!不是軟妹幣
所以我沒請,然後我早產了,我爸媽沒就位,我和老公一起帶了兩個星期
剛生完孩子不到八十斤體重的我...除了撕裂痛還有因為是新手根本不知道漲奶怎麼解決的我,只能忍痛花四五個小時自己按摩,爸媽走後就是上班的老公,還有獨自帶孩子的我,結局就是年紀輕輕渾身關節現在都不行了,說真的,有點後悔!
澳洲公立醫院生的孩子。
前期產檢在國內,這省會城市最大的婦產醫院。准媽媽們早上8點多就挺著肚子去排隊照B超,10點都不一定能輪上:各種有人插隊。好不容易B超結果出來後爬上兩層樓去找醫生,醫生斜一眼就把那張紙拋回來了,加上輕描淡寫的一句:「沒事。」就把我打發了。我說了很多很多的:「謝謝」,都換不回她一句:」不客氣。」
第二次排B超,ticket18號居然排到了中午近11點。換了個醫生,仍然撲克臉。婆婆生氣了去質問,回答說我們就這樣。
後來回澳洲了,再也不用無窮無盡的排隊。也不會有冷冰冰醫生。每次產檢都是有驚喜的,寶寶的心跳,寶寶的位置,媽媽的情緒和身體,都會有醫生細細檢查,耐心交代。到了孕後期,醫院送給媽媽各種小禮物袋,提供各種准媽媽免費與收費課堂信息,新生兒用品小sample。
進產房後兩個助產士讓我覺得她們真的是拼盡了全力,我產程很長。她們跟著我熬了十八個小時。後來孩子出來的時候其中一個實習生激動的哭了。後來她又買了小禮物送給寶寶。
出院醫院有人定期來檢查寶寶各項指標,新媽媽的恢復狀況,和新媽媽新爸爸談心。
國內兩次B超花費600+,醫保不報銷 。澳洲所有花費0。
對不起我講的有些負面,但第一次生孩子的准媽媽的心情大家都請理解。每次產假的焦慮,臨產時的恐慌…都是難熬的。如果有個更好更貼心的環境,我相信准媽媽們都會更從容。
謝謝閱讀。國外生寶寶,像加拿大、美國可以給寶寶很多的福利,更多的教育資源,未來的發展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所以也算是送個寶寶出生的第一個大禮呢
只想說一個例子,不帶節奏,我二姐在我們國內城市生的,也是我們城市最好醫院生的,大姐在那個醫院工作,但是照樣要準備大紅包給負責破腹產醫生和護士吧!
推薦閱讀:
※用一般洗衣液去洗嬰兒衣物會有什麼問題?
※「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什麼人會有怎樣的觸動?
※羊奶粉確實比牛奶粉更有利於兒童的身體發育嗎?
※到底哪些情況屬於紙尿褲的正常現象?
※應該怎樣給 0 - 1 歲的寶寶買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