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會導致清高嗎? 清高會導致不接地氣,看不起應酬拍馬,從而會讓人際關係越走越窄嗎?
家人總是讓多讀書(文學,美學,音樂,書法,繪畫等等),提高個人修養,但是個人修養會不會讓自己太清高,從而看不起一些社會現象,導致不接地氣,人際越來越窄?
最近電視劇《白鹿原》熱播,這個問題讓我想起《白鹿原》里的朱先生。朱先生飽讀詩書,又不和權貴合作,應該就是你所說的讀書多,又清高了。
朱先生是有原型的——作家陳忠實在書末說,朱先生的原型是關中大儒牛兆濂 。
牛兆濂自幼被鄉鄰譽為神童,後來成一代大儒,在陝西流傳著許多他的故事。他推行鄉約,讓村民放棄種鴉片,還說服升允十萬大軍罷兵,使關中鄉民免於生靈塗炭之苦。
楊虎城將軍曾經著數十人,帶著厚禮來請牛先生去西安給他做謀士,牛先生堅辭不受。
他對天文地理,醫命星相無所不通,據說有一年夏天他女兒回娘家,夜裡上茅房,忽聽得父親在院里自言自語道:「 天河南北,夏涼割麥,大灌小能吃飽,秋後家家戶戶能把豆兒炒,豆兒要成了! 」
他的女兒偷偷聽到,大喜,回家叫家人將秋收作物都改成豆子。到了秋天,豆子果然大豐收。
女兒的公公拿來豆子感謝牛先生,沒想到牛大才子大怒,從此不讓女兒上門。
後來,抗日戰爭局勢越來越嚴峻。盧溝橋事變爆發,他在病床上聽說日本向中國派出八個師團兵力,憂憤交加,病情日趨嚴重死去。
如果讀書多了,內心有所堅守和底線,就是清高的話,我想牛先生應該是。
但是讀書多了,智慧通達,能讓鄉鄰不種鴉片,能只身前往軍營說服十萬大軍退兵,讓生靈免受塗炭,能讓將軍厚禮相求做謀士,我想沒有幾個人不願意。
讀書讀得足夠多,能經世致用,別人自然會來找你,而不是你刻意去巴結尋找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讀書讀出各種問題,不是書有問題,而往往是讀書太少,知識面狹窄,又想得過多的問題。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熊群
在公眾號,讓我們一起用閱讀照亮未來。
謝邀。
這個問題犯了先入為主的邏輯錯誤。
1、對於那些讀書實際讀的不多,但自以為自己讀了很多書的人來說,確實會給自己附加上一種迷之優越感,但這不是絕對的,因人而異。真正的讀書人,像楊絳這種,都是溫潤如玉、謙卑為懷的文人,即使放到現今的商業社會,也同樣適用。
2、人際關係跟溜須拍馬沒多大關係,而且時間長了還容易被人捅破。別把假清高、溜須拍馬跟真正的高情商混淆了。
先來說第一個論點。
清高在我的理解就是自以為是,自以為自己知道的、了解到的,持有的三觀就是世界的真理,自詡眾人皆醉我獨醒,蔑視這個商業社會的運作法則。
但是對於真正那種博覽群書的人來說,他們會非常的謙虛,因為隨著他們閱讀量的加深,他們會意識到這個世界上原來還有那麼多知識他們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深奧的知識等待他們去挖掘,所以他們會抓住一切機會去學習,他們深知他們知識面的狹隘,知道自己的短板,知道自己不可能知曉所有的知識,所以他們在接人待物上會十分謙虛,學習著別人身上的長處和經驗。
反倒是那些看過一點書就以為自己掌握了世界真理,或者可以在某個領域自稱專家的人,心高氣傲,自以為是,半桶水響叮噹。
大家千萬別心高氣傲,不可一世,你要時刻記住,這個世界的知識或者書籍你是不可能用你的一生全部接觸完的,最好的狀態除了潛心讀書之外,就是保持謙虛的態度,時刻學習,終身學習。這種謙虛的態度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踐行。
再來說說第二個點。
我承認確實非常多的清高人會看不起溜須拍馬的人,但是大家要分清楚一點,溜須拍馬不是情商高的唯一衡量標準。
我看過一個知乎故事,出處我忘了,但是我很受用,跟大家分享一下。
說的是答主和幾個實習生一起進入公司實習,他們中有一個人非常會在領導面前講好話,搔首弄姿,領導也很欣賞他。
答主表示不齒。也看他不爽。
後面有一次答主在工作的時候,那個哥們兒問他要方案,結果說著說著答主怒了,當著那哥們兒的面摔滑鼠。
那哥們兒只是撿起地上破碎的滑鼠,輕描淡寫地說,這個滑鼠質量不好,我去給你換一個。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麼我實在佩服這個人的情商,我覺得我都不會想到這種自然化解尷尬和衝突的話術。
中國有一句話說得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們要想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最先需要考慮到的還是我們的生存,這是我們的本能,是深深刻印在我們的DNA裡面的,無可厚非。
拍馬屁和情商高的區別在於,真正情商高的人,他們誇讚別人的方式不會讓別人感到作嘔,雁過無痕,滴水不漏。
美國的著名企業家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點》里已經非常明確地提到過,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當毫不吝嗇地、真實誠懇的誇獎別人,因為這能為我們贏得人脈,構建自己良好的溝通基礎。至少在卡耐基的定義里,無論是對我們的朋友同事、還是上司客戶,讚美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可以成為社交的潤滑劑,這跟溜須拍馬有著雲泥之別。
誰不想跟一個熱愛讚美別人的人共事呢?清高是自己內心始終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凈土和天地,始終有著自己的底線,而不是像二次元那樣的無限制地毒舌和面癱,不合群還不願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別把博覽群書的通徹明心曲解成自以為是的孤芳自賞。
也別把生存必備的雙商皆高誤讀成令人反胃的溜須拍馬。
我們對社會現象和人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己懂得多少。
多讀書,正是幫助自己多懂得。
看《活著》,《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馬丁以登》、《罪與罰》,這類的書,讓我們了解在世界的陰影里,還有那麼多為了生存卑躬屈膝的人,用同樣的理解的心情來看待路過那些的人,了解他們計較沒一毛錢,了解那家包子店的老闆到晚上七點為什麼口氣不太好,因為他已經工作了十一小時。能在讀書中,理解每個階層的人,保持一顆人皆平等之心,不僅不會讓你狹隘和清高,只會讓人更包容。
多讀一些歷史類的書,可以幫助自己更理性。《往事並不如煙》、《夾邊溝記事》、《明朝那些事兒》…了解歷史,琢磨人的執著,野心,慾望,渺小,反而不會去計較生活上的一些瑣事。
當然,如果別人說你怎麼不一起討論公司某個同事離婚了出軌了假學歷,怎麼不跟她們一起逛街吐槽聊孩子,如果她們人認為這是清高,那就繼續清高下去,沒什麼大不了。
你不必融入所有的圈子,但是讀書能幫你理解每一個圈子。培根的論讀書最對此題目: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
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筆記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睾腎,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葯可醫。
( 譯者:王佐良)
會。但並不是問主你這麼理解的。
真正的讀書其實是讓人知底線而不逾越,知惡且不為哪裡是什麼(故作)清高呢?知惡仍然為(偷偷摸摸的),那才會被說成「(故作)清高」。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鮑魚之肆浸泡久的爛人也會認為讀書之人「清高」吧,爛人聞到香味真的會覺得香才是臭呢!不請自來+1
確實有的時候會瞧不起那些無用的應酬,注意,是無用的
當然,讀書肯定是重要的,但不是變得清高,而是愈加的對自己的生活變得謙遜,友善
看見過其他人的世界,從而愈加羨慕他人的生活,也就想多去讀兩本書,充實一下自己不怎麽富裕的內心
至於交際方面的話我想高雅的興趣,有趣的談吐並不會令人的交際圈越變越窄吧
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才是清高的,因為自以為讀了很多書,無人能敵。實際上他不知道越是大家,越是謙虛接地氣。因為讀書多,懂得多,知識面豐富,為人處世都得體。第二,見識廣,深入過社會,經歷過起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論實踐相結合才是真的。
所以,清高的,大多數讀書少卻自以為讀書多的人。是很多沒有深入社會有過經歷的人,是很多沒經過沉浮的人。讀書多,不深入社會,不實踐,那就是讀死書,傻讀書,書獃子。
當然,每個人讀書多了,都有這個階段,我也有。反正是我被沉重的打擊,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欠缺,從此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為人處世謙虛謹慎,步步為營,不張揚,不外露。這樣才是最好的。
這個社會,讀書再多不如會辦事,會辦事不如會交人。到你沒有理論,也是白扯。兩者相輔相成。能把陽春白雪轉換成下里巴人的,才是會讀書的。
張召忠,讀書多吧,最起碼比你多多了。人家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把高難理論給你說清楚,老少皆宜,男女通用。粉絲讚譽無數。
提高了個人修養後疏遠的人,本來也不應該太過接近吧。況且會遇到更多更有意思的人。
不請自來。
讀書越多,越知道世界之大,越了解世界的多樣性,就會越了解自己的渺小,就會越包容別人。
通過讀書上網,我更深地了解了殺馬特,了解了警察的生活,了解了宇宙之大;學習了量子力學的常識,膜拜了學霸們的時間管理和反拖延策略,體會了醫生的辛苦工作,觀看了收放自如的ted演講,了解了GAY和AIDS病人們的生活。。。
上知乎也是打擊人的事情,時間久了,你就會了解比你強的牛人之多,自己不了解的知識技能之多,自己的時間管理水平之差。
怎麼清高得起來啊題主。。。
補充幾個小事例:
有些小盆友才三年級,書法卻強到都能為別人寫春聯了,程序員只能安慰自己打字比較快;
結果一看到單位的速錄員,才知道自己打字也是慢得要命,受打擊鳥。
自己能彈彈鋼琴,覺得挺厲害了;結果一個小學生鋼琴八級,來段練習曲手指快得讓人眼花繚亂,又受打擊鳥。後來看外國鋼琴家演出,就徹底服氣了;
覺得自己編程厲害了,可知乎上的牛人們發明輪子,搞演算法,甚至名字都叫輪子哥 @vczh ,看看高手們的程序,又受打擊了,自己為毛不去重構?
覺得自己攝影不錯了,突然發現人家80後攝影玩玩票的演員江一燕,都能拿到NG大獎,看看防潮箱里的鏡頭機器,再看看別人用IPHONE拍出的內涵片,又受慘重打擊了。
覺得自己讀書多了,一看高手寫的整段的書評,一年上千本的閱讀量(雖然被人質疑),也是備受打擊;
怎麼清高得起來啊題主。。。錚錚鐵骨郭先生。
書讀得不少吧。
你為什麼會覺得與身邊的人格格不入?
因為你,至少意識形態,進入到了更高的階層當中。
在一個尊重知識的時代,如西方的文藝復興、東方的中華民國,意識形態的貴族就像是凱撒·波吉亞身邊的達芬奇一樣,就算自己不是貴族,也一定是貴族的座上賓。物質是能跟得上的。
那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中,物質的層次與精神的層次是同步的嗎?
答案顯然意見。
所以你要麼努力讓自己的物質所有追得上思維的境界,要麼就放棄思維上的「高端」,踏踏實實融入你所處的階層中,夾起尾巴來做人。
切記,在中國,作異類、作階層的背叛者,或許會成為一位偉人。但下場一般都很慘。
而讀書本身,是沒什麼問題的。只不過我們多了一個環節——讓你自己配得上你讀的書。
必須會啊。
但你讀書多有錢
你還在意無效的人際關係么
都是別人找你溜須拍馬來了
清高多好啊
每天搭理那麼多不想搭理的人做啥不請自來+1多讀書的結果是思想世界的寬廣,但不是周圍所有人都思想深邃的,造成了與他人不易交流那些較深的想法,或者是觀念差很多。最後導致與他人交往失敗
這的確是一個普遍現象。不僅讀書多的人會這樣,任何一個專業領域的人,對於非本專業的人談論本專業的事情,發表相關意見和看法的,都會有心裡預設「你不要在關公面前耍大刀了,還在我這裡班門弄斧,這件事情還是聽我的吧」。嘴上沒說,表情、神態已經展現出來了。
這種心理預設,針對當下專業問題的討論,大部分情況是對的(即很多人的確是在專業人士面前班門弄斧),這是專業和非專業的差別。讀書多可以理解為在讀書這個領域是專業人士。
雖然讀書多看不起旁人的心理是一種普遍和自發現象,但如果仔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就不會持這種觀點和態度了,究其原因,完全沒有什麼智力優越感可言。
一.你更高明的見解和廣泛學識是積累所得,需要花時間、精力的,可能是經年累月的積累和思考。但對方可能因為生活、環境、際遇壓根沒有機會接受這樣的訓練。所以你在認知方面的優勢,並不來自於你真的比對方聰明多少,智力上有巨大的優越性,只是際遇不同而已。
你在某一方面的優勢,來自於你在這件事情上的積累,而別人把時間花在了其他事情上了,不代表他笨或蠢。
二.你在讀書、對某些事情的認知上優於對方,那你在其他方面也優於對方么?在對方的專業領域裡面,你也能完全勝過對方么?所以你的優勢是有局限性的,不是全方位的。
你有所長之處,別人也有所長之處。只是當前討論或涉及的話題在你所擅長的領域而已。
三.在你的優勢領域,也許你的認知覆蓋了更多的維度和更高的層面,但即使這樣,你也無法保證你的認知沒有死角,雖然對方提出有建設性意見、觀點去彌補你的認知盲區的概率很小,但你不能完全否定沒有這種可能性。
在自己所擅長的專業領域內,每個人也都有都有認知盲區,對方有可能彌補你的盲區。
四.讀書人展現出來的清高,應該是階段性的,即讀書到某一個階段,其思維框架還並不完備,自己會誤以為在所有方面都懂得比周圍人多,所有方面都比周圍人強,這個階段的清高來自於拿自己的長處比對方的短處,這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模型不完備造成的認知偏差,完全忘記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常識。
當讀書、思考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你的認知優勢是天生聰慧了,你會非常明白,只是你和他人的專長不同而已,在不同事情上所花的精力、時間不同而已。你也不能說那些不讀書或少讀書的人笨,對書這種人類文明精華都不懂得欣賞,每個人的際遇不一樣,造就了大家不同的選擇,最終形成了這種差異性而已。
所有真正讀懂了書的人,都會對他人恭敬而謙卑,他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還可以吸收更多的東西,不會封閉自己的認知,妄自尊大,而是具備了一顆海納百川的心。
題主說的那種經常性瞧不起別人,只有自己最棒的,往往書讀的不夠多,又自認為一肚子墨水。
一個人看的好書越多,他的思想會越深刻,對人類的理解更深刻,格局更大,對這個世界也會更寬容。因為相比這歷史,人類何其渺小。我們完全來不及享受幾千年累加所誕生的知識果實 ,哪裡還有那麼多時間去嫌棄或者鄙視身邊的人。
並沒有如此。以個人的親身經歷來看。
我之前是對人際關係很冷淡的人,喜歡獨來獨往,也不喜歡和這個世界交流。唯一的愛好就是看看書。但是我看書的經歷也是頗為波折,一開始看的都是那種小說,後來開始看工具型的書,然後開始看學術類的書,隨著讀的書越來越深入底層信息,越來越理解人性渺小和謙卑。
如果從人類的發展史開始看,會發現人是隨著物種的不斷演變,從動物進化而來,在進化的過程中產生了語言、交流、部落、文化、信仰。
再看看人類的思想史,一開始有一個簡單的思想誕生,緊接著開始對這個思想產生分化,再接著這個邊緣思想開始演變成主流。儒家、道家、佛家的這些思想幾千年不斷演化,導致中國人類有了現在的思想狀態。
再來看科學的發展,先是地心說,接著是日心說,再然後就是牛頓定律,愛因斯坦相對論論,量子物理,每一種理論都推進了人類對世界的理解。
人類在幾千年的演化歷史,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我們。星空浩渺,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渺小,這麼多有趣的思想熠熠生輝。而我們卻一再糾結和痛苦於身邊的小事和瑣事。
不是看書看多了看不起別人,而是看書看少了,看的書不夠深刻不夠好。才會讓自己輕薄。
不會。
拔屌無情。
十八個螺紋。
穿上喪禮用服會更讓人有性質。
去朋友家看見人家的人妻然後去上廁所,一陣□□□□□□□□□,然後就□□□□□□□□□。
冷漠的女醫生和患病的芭蕾舞員。
罌粟折斷的時候會有X液一樣的白色液汁。
你以為我是從哪裡知道的。
我明明是個純潔的孩子。
唉,說的太俗都沒人看,還以為有人會猜書名呢。
其實吧,書讀多了才不會不接地氣,《俗世奇人》多接地氣,《平凡的世界》簡直就是從土裡長出來的,《圍城》說遍了人際來往,《麥田裡的守望者》簡直是髒話啟蒙。
書從來都是從作者的生活中來,到讀者的生活中去。
如果說讀書讓你變得更加清高,絕不是書的錯,只是讀書的人本就清高,這樣的人不管是看小眾電影看抽象油畫聽純音樂都會變得更加清高。
從我的閱歷來看,讀書多的人應起酬拍起馬段位只會更高……讀書多了就不溜須拍馬的事情,不存在的。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我就是這種人!!!
我很清高,就是半罐響叮噹的那種人,而且超級不接地氣,看不起應酬拍馬!
歧視他人!!!
我就是工作生活中總是把別人批得一塌糊塗,說話尖酸刻薄惹人討厭的人!!!
我就是凡事走極端,認為儒家墨家學說一無是處的暴徒,而且聽不見任何人的建議和勸告,然後在此大言不慚地大放厥詞!
我就是這樣橫著走的,非常反感人際交往,覺得所謂人際交往如果不是直接跟錢相關,能斷則斷,反正這世上真能讓我跪的也沒有幾個。
另:說到讀書多少的問題,如果讀書還沒有達到超過我的程度,沒有資格指責別人是因為書讀的少清高。
推薦閱讀:
※如何讀資治通鑒?
※怎樣讀書最有效?
※推薦幾本看完會對大學生心靈洗滌的書吧?
※你有什麼好的神筆記方法可以分享?
※如何理解蘇軾的「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