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醫院兒科紛紛癱瘓,醫療體系是否開始崩潰?
最近一位學醫的朋友轉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是很多大醫院的兒科工作者因為工作太辛苦收入還低還不被患者理解紛紛辭職,這象徵著中國醫療體系的崩潰。作為一名非醫療體系成員,我表示不解,為什麼從兒科開始?其他科室就不累么?中國醫師本身到底想要什麼樣的體系和大環境呢?
大家都說的很全面了。之前我也說過。
兒童醫院爆滿可以看出醫療體系哪些問題? - 鄧鉑鋆的回答
兒科倒霉有三:
1,錢少。中國的醫生,勞動不值錢,是靠賣葯和賣檢查生存的。小兒按照公斤體重給葯,用量少。小兒很少有複雜的病,大檢查也少。所以兒科收入低。
2,鬧心。家長玻璃心,醫護人員的執業環境差。現在不僅僅是家長玻璃心的問題,是一代代家長從小嬌生慣養長大極度自我中心生了孩子一家子怪獸家長的問題。我小時候打針,家長鼓勵我「要勇敢」,我要是哭,家長沖我發火。現在,小孩打針的時候家長鼓勵「護士把你弄痛的,你扯她的頭髮。」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環境,誰願意做。
3,高風險。兒科是「啞科」,看病沒法向問診患者,要從經常急得所問非所答、關心重點往往對不上醫生思路的家長那裡側面問。小兒病情來得快,病情發展迅速。在兒科,打針打不好都挨揍,病情向著大家不希望的方向發展會怎麼樣?1991 ~2012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12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為13.2‰和10.3‰,較1991年下降了78.4%和 79.4%;其中2012年城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為5.9‰和5.2‰,較1991年下降了71.8%和70.0%,2012年農村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為16.2‰和12.4‰,較1991年下降了77.2%和78.6%。兒科工作者的努力,讓家長更加不能接受不理想的治療結果,兒科工作日益艱難。
後果,就是兒科醫療從基層開始向上萎縮。 我一直說,大城市、大醫院的兒科暴滿,是整個體系失代償的表現。基層早就爛乾淨了,所以病人在集中在了最後幾家大醫院。這個時候,平民中唯一有點話語權的小資產階級開始慌了,媒體終於對此稍做關注。
還有哪些專業是兒科式的倒霉蛋?山水溝衛生學校有一個至少三十年的俗語:「老婆孩子神經病」,用來描述學生不願意選擇的三大苦逼專業:婦產科、兒科、精神病科。
婦產科跟兒科一樣,也是低收入、高風險的專業。
產科收入低。某醫院產科,在接收全省及部分鄰省高危產婦的情況下,順產率近70%,高於當地高級婦幼保健院一倍,接近遍地經產婦、婦女生起孩子那叫一個稀里嘩啦的美國,居郭嘉餵雞委直管機構前列。該院順產住院日平均3天,平均費用不超過4000,剖宮產住院日平均5天上下,平均費用不到一萬,整個產科的日均住院費用不到1400元。但是,整個醫院的日均住院費是2000元。婦科在成為全國較有影響力的婦科腫瘤中心的情況下,日均住院費不到1800元。該院在骨科一個年富力強的臨時工護士因為夜班上的多,一個月拿了8K的情況下,產科平均一個月2K5月薪的臨時工護士窮得冒著毀一生的風險鬧罷工。罷工之後領導還不敢把她們都開除了,因為開除了以後就找不來人幹活了。
產科風險高。自古生孩子就是鬼門關。別的科室,病人多少有些治療效果不理想的預期。產科的產婦來醫院就是要添丁的,對意外沒有承受能力,矛盾和糾紛更多。
於是,城市的二級以下醫院紛紛關停或是故意劣化產科,不讓產婦上門。本省中醫界至高地位的某中醫院,首任院長是太祖御醫,產科居然取消了!祖國傳統醫學幾千年,居然在本村解決不了婦女分娩的問題!中醫院取消產科之後,人手調給他們沒有試管嬰兒資質的不孕不育科,用祖國傳統醫學辯證施治思想指導中藥+輸卵管造影,治不孕。治不孕能賺錢,管懷不管生。縣級醫院稍好一些,縣裡沒錢去城市醫院分娩的家庭多。但是現在的社會風氣是把生養後代當奢侈品,所以縣城裡的丈母娘也開始普遍要求女婿接閨女進城分娩。之前我有一個大齡初產、一年內剖宮手術史的朋友在301醫院建卡,發現有一個孕友是從河南駐馬店來的,嘛特殊因素都沒有,就是覺得301醫院讓人安心,於是不辭辛苦的坐著高鐵來北京。
因為一些醫院婦、產不分,在收入和人員上還能幫襯一下產科,產科比兒科多幾年氣數。
精神病科,已經完蛋了。本省4成的縣沒有精神醫學服務,全省8成發病狀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不到治療。精神病醫院業務能力普遍低下,對合併軀體疾病的患者無能為力,加劇了本身就是弱勢群體的精神病人的人道主義危機。綜合性醫院根本不開展精神病科。這導致精神病人如果患有軀體疾病,精神病院和其他醫院都拒收。好在這個病人群體小,家屬自然是家醜不可外揚,偶爾有幾個肇事肇禍,鍵盤俠在網上拿著希特勒的牙慧罵幾句,大家過陣子就可以無視了。
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專業成為倒霉蛋呢?拭目以待吧。
上次跟貴圈最後的「奇蹟一代」,90年代畢業,36歲當上名門985副教授的某學霸聊天。他說,他認為,貴圈完蛋的表現就是醫學院學費降價,甚至出台免費政策鼓勵學生報考。只要當醫生還比修地球賺,就能騙來農家的窮孩子跳坑接盤。將來中國人民都奔小康了,就只好騙外國窮孩子了。
朋友圈看到的山東一所大學最新的宣傳片是這樣的:
注意進度條,幾個截圖之間的時間先後關係。
由於預見到《絕望主婦》的主角會有一句台詞「我不要菲律賓醫科大學畢業的醫生」,醫學院1948年放棄整體遷至菲律賓的計劃至今已經有67年了。但是,新世紀,新組建的大學還是走上了由肥濤校長開創的海外發展道路。從宣傳片上突出外籍學生,教授們手一揮,外籍學生立即呼應,之後的劇情還表現了外籍學生在校實現成為醫生的人生理想,將外籍學生作為重要受眾上看,中亞地區和南亞地區今後成為了醫學部主要的招生重點。「一帶一路」政策將為未來的醫學教育和醫療提供人才支持。
本人急診科,大學時候的好幾個同學在兒童醫學中心做兒科,所以基本了解是什麼情況。 兒科醫生,三個字,苦,累,窮。
先說窮,我在上海某三甲醫院規培,我們急診科規培一個月的工資獎金加起來扣完稅扣完五險約摸3000出頭,也就工地上小工的收入水平,而兒科醫生,2000出頭,如果在醫院附近租房子住基本上這個月就只能靠喝西北風過日子了。不是我吹,我當年考上交大醫學院,成績在高中也不低了好嗎?人家大學風花雪月,我們大學內外婦兒好嗎?現在呢?高中同學當初讀書不如我的現在也有6000的工資了,你讓我怎麼想?
再說苦,我的一個同學上個月曬了下他在兒科急診坐診的時候的照片,1000+的挂號,我都驚呆了好嗎?這意味著什麼?如果5間診室全負荷運轉,24小時要把這些病人全部看完,那麼一個病人只能看7分鐘左右。7分鐘,大部分人上個大號還不止7分鐘呢,兒科醫生卻要用這點時間進行問診和查體,並決定患兒的初步診斷和診療計劃,其中還包括用電腦開單的時間,前面的患者複診的時間,時間有多緊迫?1000個病人中間至少會出現30多個「地雷」(即癥狀與常見病相類似,實際上是嚴重的罕見病)以及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搶救的病人,病人的生命將取決於你的判斷和你的反應速度,這擔子有多重?
最後是累,以上情況一天堅持8小時,一個月堅持30天,再加日夜顛倒,沒時間吃飯,還要怕被別人砍死。一個病人的病情要和七大姑八大姨解釋無數遍。
為什麼我們說兒科崩潰的時候個個唏噓不已,因為兒科就是我國這種畸形的醫療體制下一切惡果的集中體現。兒科急診的崩潰已經證明了衛計委在醫療改革方面的無能和失敗。同時衛計委也沒有進一步改革的措施,那麼接下來帶來的連鎖反應將迅速摧垮其他科室。
---------------------雞汁的餵雞委的分割線---------------
預言得到應證,餵雞委決定以點帶面地毀滅中國醫療體系。兒科不得停診拒診,人數不夠內科湊?2333333,餵雞委好有才,他們的政治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第一反應想起幾年前深圳的一個事(記不太實在了),一個孩子從樓上還是哪兒摔下來,好像是掃帚(又說棍子)從下體插入,有沒有從別的地方插出不太記得了,當爹的立馬給送到深圳兒童醫院,醫院不敢收,轉到第二家醫院的時候孩子挺不住沒了,後來父親跟兒童醫院杠上了,因為兒童醫院見死不救。
我弟弟從小體弱,嘔吐發熱那是家常便飯,幾年前帶著他去打針,我的老天爺,醫生的手剛搭上他額頭,這傢伙哭得跟要把他溺死在糞坑裡似的(一滴眼淚都沒有就張著嘴乾嚎),襁褓里的娃娃看著小,戰鬥力卻不可小覷,我抱著他那麼一小會兒就受不了了,他沒有牙的嘴裡發出來的不是哭聲,那是一把把尖而細的針,直直的從你耳朵扎到腦仁最深處!讓人特別抓狂!!
我還是他親姐姐,那天的候診室起碼20個這樣的奶娃娃,有消停的,有剛消停會又被別人的哭聲整得又開始嚎的,有一直沒有眼淚就死命嚎的,有一邊嚎一邊掉眼淚一邊拳打腳踢逮啥砸啥小腿踢甩起來爸媽加起來都架不住的,有特別能作妖的……你說,我作為親姐姐兩分鐘都忍不了,醫生護士都不是聖人,一天十來個小時,他們怎麼忍得了?還要一邊有條不紊的接診,開處方,配藥,哄娃娃哄娃娃爹媽哄娃娃十八路親戚,衛生打掃,糖果玩具唱兒歌換頻道處理遙控器被爭來搶去的問題……
我當時覺得,要是這工作一個月能有個幾萬塊我就認了,我還能為了錢撇開我生活中的所有問題所有情緒,我自己心理生理的不適,來「服侍」我的病人,可特么的現在是要我吃著高粱窩窩頭展現施瓦辛格的體魄,是我腦子瓦特了還是要我達到這要求的人腦子瓦特了?
我記得深圳兒童醫院有個特別特別出名的醫生,有很多人自駕好幾個小時從汕頭過來挂號,這位醫生據說是能看一眼就知道這孩子大概是什麼問題……
寫的亂七八糟,總之,醫生,不應該成為卑躬屈膝的「服務員」,我欽佩護士,欽佩醫生,同時也在想,什麼時候醫院能多一個科室,有自己的律師和保安呢?
拿刀子頂著給自己動手術的醫生,還能一副大爺樣安安穩穩躺在手術台上,這得腦子瓦特成啥樣才幹得出來的……
這是一個外科師兄在急診下班時給夜班師兄寫下的交班。
背景,是對面兒科急診遇到一個下級醫院轉上來的白血病患兒(並沒有通過上下級醫院轉診系統,而是患兒父母不放心下級醫院私自轉診),因兒科白血病專區無床位,暫收急診科,後病情惡化死亡。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已將非首診的無關兒科急診醫生一通打雜,而她已中孕期。
雖然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很害怕醫療體系出問題後看病困難。
但是我仍支持現在的醫生做些什麼反對這個畸形的體質,比如大範圍罷工。
改行不應該是醫生的出路,醫生應該體面地靠自己的技術和本領賺錢謀生。作為其他人,你可以不給這個職業光榮,但是不能不給尊重。更新一下我最近的見聞:朋友圈某寶媽,孩子肺炎,花了兩千多,在朋友圈把某婦幼醫院臭罵一頓。正好那些天我的貓腸梗阻了,也在保守治療,沒心情理。今天終於拉出一大堆臭便便和毛球,我算了算花費。。。講真,我的貓貓的命真比一些熊孩子值錢多了
分割線
不會。永遠不要低估政府的智慧。正常思維下,兒科醫生短缺,應對措施應該是多給錢給待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然而,領導們創造性的想到了降低兒科醫生門檻的方法,讓大量原本考不上資格證的人只要做兒科就能拿到證。這樣既彌補了缺口又省了錢,而且各醫院依舊是愛乾乾不幹滾的模式,反正制定政策的人不用擔心子女的醫療問題,p民們能活著就不錯了
去年吧算是,去了一趟醫院。
自己看的皮膚科,順順利利的拿了葯。
然後腦洞開了,去了趟兒科、、、
卧槽。。。。
待了兩分鐘我就走了。
孩子哭的聲音,家長的大聲說話,還有拉屎撒尿的。。。
你說醫生受得了?
我這麼說吧,你看了這麼多答案也不一定能接受、理解,在你們家附近,找個大點的兒科去看看,去實踐一下,就知道了。
實踐出真實。
公立醫院不適合有兒科,私立醫院的兒科會發展得很好,主要是公立醫院的兒科收費太低了,等公立醫院的兒科都沒有了之後,窮的人真的就完全失去兒科了,然後窮人沒法在私立醫院鬧,因為交不起錢,私立醫院的人不會鳥你的,然後窮的人就會開始鬧事找政府的麻煩了,那時候政府才會考慮解決麻煩。政府一直不搞醫療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就是因為還需要公立醫院來背一段時間鍋,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差和貧富分化的社會矛盾,政府是不會管的。
衛生部門基本沒什麼實權的,別怪他們,他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自己的麻煩,也許讓公立醫院各部門慢慢萎縮,把矛盾最終轉化為民眾和政府(統治者)的矛盾才是最好的選擇。
兒科不好乾,主要是家長太可怕了,三十年前就已經這樣了。我記得小時候掛水,因為血管細,護士幾次沒弄成功,我奶奶就破口大罵人家,那是90年代初,也只限於口頭攻擊,現在傷醫已經蔚為風潮,家長們有樣學樣,兒科就更不樂觀,何況收入要明顯低於其他科室。
對了,我之前工作的醫院,因為人手不足,兒科夜間急診被取消了,新人也沒一個想干兒科的,甚至揚言只要定在兒科就辭職。就是這樣的現狀,人家又不傻,誰不想過上好的生活,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衛計委一再視經濟規律為兒戲,根本不關心醫務人員的利益,他們又何必為這種操蛋制度殉葬?
我非兒科,現在出於個人規劃,已轉行外貿。
很多網民早就提出來了:你們當醫生還不是想掙錢,有幾個有醫德的,不想干就滾蛋啊!
好吧,現在人家真的滾蛋了,希望你們也別得病吧!………………
突然那麼多贊,不勝惶恐。
原來的回答只能算牢騷話,哪一個行業也不應該崩潰,也不能崩潰,特別是醫生,那麼多年的辛苦,憑什麼放棄?
我個人的立場是支持醫護們向解放前的我黨學習!
具體不知道。認識的兒科醫生開蛋糕店去了。
某中心醫院三年沒招到一個兒科醫生,有一年打算從招的醫生中把面試成績最差的一個醫生調去兒科,這話一說出口,那個求職的醫生直接轉頭走了!
我們婦產科是典型的女人當驢使,男人當牛使的科室,大家的忍受力普遍很高,同事孕38周還挺著大肚子去處理照顧孕婦,我也曾經燒到39度還在產房忙的飄飄欲仙。即便這樣,我們的忍受力還是很容易到一個瀕臨崩潰的狀態,因為急重情況實在太多,往往各種狀況排山倒海,還要面對著煩躁擔心的家屬。
然而每次到達崩潰雷區的時候,我們都會看看隔壁兒科急診排起長龍,聽聽寶寶們振耳欲的哭聲,間或有些急性子家長的爭吵聲,偶爾還有些老人家擔心的責罵聲,打罵聲……我們就覺得:我是多麼的幸福,我的病人是多麼的好溝通,我的病人家屬是多麼的通情達理,我是多麼的愛孕婦!愛婦產科!
如果這個狀態一直持續下去,願意當兒科醫生的人會越來越少。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忍耐的界限,而兒科醫生已經常年在這個界限以下工作了。以後再選擇兒科的人,那絕對是真愛了。如果是無奈被調劑的話,我想任何不熱門的科室都會是更好更有尊嚴的選擇。我也來放個答案,原文在我的專欄里:
http://zhuanlan.zhihu.com/OrthopedistTashiQamdo/20434258
這是關於兒科藥丸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德格扎西次仁
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OrthopedistTashiQamdo/20434258
來源:知乎
也許可能存在不正確的看法,但現在,中國的兒科行業,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因缺兒科醫生 中山三院嶺南醫院限制急診兒科廣州中山三院取消兒科急診。當消息出來的時候,我以為那不過是一時的意氣用事,還在想,哪個領導如此血氣方剛,但當看到各地不停地出現的時候,我就發現,貌似氣氛不太對了。倒過頭來看,2012年,就已經出現了苗頭取消病房關停夜間急診 兒科漸成綜合醫院「雞肋」,但估計沒誰注意吧,那個時候,正是衛計委大張旗鼓搞著規培,卡死科研型卡死小專業的瘋狂年代,誰管你兒科的死活啊,估計就和現在很多患者的想法一樣,「我就不信沒人干,這個行業這麼賺錢」。不得不說,老百姓不懂,那是因為隔行如隔山,謠言又四起,可以理解,這衛計委都不懂了,我就真不知道說啥好了。如今兒科告急,http://sh.qq.com/a/20151221/006381.htm,也不知道當年的制定者們,是否會覺得自己腦子太簡單?要知道,上海好歹還有全國第二的兒科,比自稱全國第三的重慶還好那麼多,結果呢?上海九院兒科取消夜間門診?院方稱仍在商議儘管說諸如上海九院之類的領導還要敷衍一下,說還在討論暫停急診,但已經無法迴避窘境的存在,儘管取消兒科急診甚至取消兒科,都不是啥新聞了|:兒科急診為何不「急」。
為什麼兒科急診甚至兒科被取消,以上的鏈接里談了非常多,我也就不贅述了,但是,具體的問題,還是不得不面對。中國已經開放了二胎的限制,而眾所周知,自80年代開始進行計劃生育,80-90這一段的人口可以說是最多的,那麼,最多的人口開始了最多的生育,甚至還有70後參與,兒科的壓力翻倍,簡直是必然。儘管很多人說孩子不好養,但還是非常多的人選擇生二胎,在我接觸的人群里,不少人都在考慮,甚至是準備生二胎,而二胎也增加了多胎妊娠的可能,所以,兒科的壓力不增加,絕對是不可能的。且本來我國兒科的醫患比就只有國外的十分之一不到,這要增長到20分之一,那就真的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了。
那麼問題來了,兒科的學生轉行率奇高,而出生的孩子數目也在翻倍,這供需矛盾,在過去計劃生育只生一胎的時代就已經爆發,目前
這樣的嚴峻形勢下,衛計委又在做啥呢?降分通過是兒科急診崩潰的開始 - 杏壺雜侃 - 知乎專欄當時所謂的降分錄取政策出來後,我就吐槽過這個問題, 衛計委如果真是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不應當用習慣的行政手段來強制執行,而應當考慮如何解決薪酬問題,當然,那個三明醫改什麼的,就是個畫大餅的,如果各位患者高興,其實醫生也是非常願意推廣,大不了全都跑非公立了。就像有人說得好,何為基本醫療,就是陳水扁在監獄裡說自己可能肛腸癌了,監獄說,隱血試驗陰性,滾回去蹲著,連腸鏡都見不到。所以最後虧的還是老百姓,不要看著一時爽,在兒科的問題上,也一樣。兒科,雙重驅逐,未來前途何在? - 杏壺雜侃 - 知乎專欄相反,雙重驅逐,是在加速兒科的崩潰,簡直是享受了APU Turbo,嘖嘖。
這篇文章,我想立個flag,來談談衛計委已經的,和可能選擇奇葩政策:
1、無兒科,不三甲,現在連我院這種因為有同系統的專門兒科醫院,而取消了兒科將近20年的醫院,又不得不重新開始兒科門診,但就我的判斷而言,和西南醫院如出一轍,湊個門面而已。
2、 強制固化兒科的學生。目前已經做的,就是執醫考試時候的降分選擇,但未來,如果繼續持續稀缺的話,恐怕會如我校限制七年制兒科專業一樣,進一步限制五年制兒科專業不得選擇兒科以外的專業。過去,兒科七年制是因為包含了研究生階段,學校可以掌控,而五年制是自由的,只是在我校的幾個附屬醫院選擇上被各種非明文的限制。而現在,如果是國家執行,則更為強硬,更讓人無可奈何。
3、強制高校設置兒科本科專業,目前國內這樣的學校很少,主要是如重醫這種以兒科見長的學校,但未來,如果持續不足,則可能出現行政性質的強制行為,這個對於我們國家這種行政手段強力的國家而言,簡直是理所當然的存在。當然,更進一步,很可能出現諸如先招滿兒科再准許招其他專業的現象,猶如過去的師範生優先。
4、陳竺稱兒科萎縮後果嚴重 省級城市將建兒科醫院如前衛生部長所言,各省強制建設兒科醫院,但人員的問題,估計怕是如前。
5、必要時候強制其他接近的學科醫生進入兒科,諸如感染科等容易躺槍。畢竟執醫考試也都考了兒科,臨床醫學教育也做了兒科教育,這種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且我國的《執業醫師法》也要求了醫生必須遵從調動。當然,這是在逼著其他科跟著崩潰,簡直以點帶面。
6、限制兒科非公立醫院,以控制兒科醫生的流出。這算是一種卡死去路的做法,大家不要覺得不可能,過去私立醫院為何搞得如此不堪,與國家體制把醫生綁定在體制內,不得隨意流動(儘管現在也還是不能隨意流動)有非常大的關係,優秀的醫生根本出不去,當然搞得不倫不類,對於衛計委來說,這是用過的政策,再拿出來用一次,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大事兒。
7、如杭州的玩法:衛計委也「拆東牆補西牆」 - 杏壺雜侃 - 知乎專欄,強制所有醫生必須在兒科工作多少年,反正現在杭州也是強制了所有人乾急診,並沒有什麼鳥區別。
8、取消兒科的規培,或者規培包分配,其實包分配估計還算有點人性,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為了方便,和省錢,直接取消兒科規培直接上道,目前也不止一個人提出這種觀點,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做法,但如果有必要,危險和崩潰之間,估計衛計委還是會選擇危險,鋌而走險的僥倖心理是誰都有的,不可恥。
9、設置二本甚至專科的兒科,讓兒科的門檻瘋狂降低,才能收的到人,至於質量,那是以後的事兒。
10、不排除赤腳醫生的再現,儘管這算是絕對的倒退。
11、限制兒科醫生的離職和退休,這種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在當年計劃經濟時期,算得上合理,人人都是社會主義的螺絲釘,都有自己的用處,且那個時候國家包辦一個人的各個方面,現在嘛……呵呵呵
12、允許和鼓勵其他專業學生報考兒科專業研究生等等,目前可是不允許的。
我就先立幾個flag,大家拭目以待~
http://zhuanlan.zhihu.com/OrthopedistTashiQamdo/20170629
這是吐槽兒科政策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德格扎西次仁
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OrthopedistTashiQamdo/20170629
來源:知乎
寫在前面:貌似鄙人好久沒寫了,這次就談談這個問題,還真是夠現實的一個問題。
先說一個概念,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16世紀英國伊麗莎白造鑄局長提出,也稱「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他觀察: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undebase money)(貴金屬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貨幣(debased money)進行市場交易、流通。
為什麼提出這個所謂的雙重驅逐呢,還是得從上次那個政策說起,我這裡就給個鏈接了事兒了:降分通過是兒科急診崩潰的開始 - 杏壺雜侃 - 知乎專欄 。這裡要講的問題在於,怎樣的雙重驅逐。
國內的醫療環境估計大家也知道,什麼教學醫院之類的,一方面,平台確實更好,各種資源的集中程度是驚人的,就像學術帶頭人這個事兒,北京是毫無疑問的第一,遠超第二名,上海第二和廣州第三,都還是能夠搞定2位數的問題,但除上述地區外,那就真的是鳳毛麟角了。同樣的,所謂的百強醫院之類的,也是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而這,和政治、經濟資源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的。所以說,對於醫療行業而言,優質資源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保證,這一點可以從上述的分布看得到。但是我們也更應該去深究其中的緣由:醫務人員,尤其是醫生,是通過高付出的代價來培養的,在選擇就業時候,必然會考慮回收成本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較好地回收成本,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醫生群體是充滿小資情調的群體,其本身強調學術地位等精神追求,以及物質水平和自己的意願的一致,使得資源優勢地區,更加具備吸引力,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精英群體的集中,反過來提高培養成本,倒過來繼續讓醫生的選擇傾向於優勢地區,也就是說,這兩條是一個正向的循環,在不斷的集中優質醫療人才資源。當然,醫院的實力和提供的平台,對醫生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和物質基礎,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的,所以,毫無疑問,醫療人才市場,本就是一個符合馬太效應的環境。
加上國內目前的醫療結構的情況,目前,並沒有大規模進行分級診療和分區診療等平衡手段,也就有了所謂的看病貴看病難,為什麼貴啊,成本那是加上了什麼坐車吃飯住宿的,當然不便宜;為什麼難啊,大家都打堆了能不難么?但是倒過來說,為什麼要打堆啊,因為醫療精英是集中在少數地區的少數醫院手中, 大家為了得到想像中的優質醫療,能不打堆么?既然要求優質醫療,醫院的設備什麼的敢不升級么?不升級就可能被比下去然後優勢會被惡性循環迅速削弱,但升級又要花錢呢,花錢怎麼搞?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所以花了一大堆話,解釋了一下目前的情況,那咱再來看看,為什麼兒科,要發生雙重驅逐?
政策你的事兒,回頭看鏈接不謝。基於政策,在前一篇文章里,我也說過了,假設過去300分的線,那麼過線分數附近30分內是聚集的過線者,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下正態分布,這裡還是能用的。而如果增加了這一門計入總分的加分考試,雖然由於水平原因,可能導致加分的分數的波動,但總的來說,假設加分考試為100分總分,那麼,朝向200分附近的50分內聚集過線者,是基本沒啥問題的,最多也就是因為這個加分考試分數造成了波動範圍的變大而已(當然,咱是在同可信區間的前提條件下),那麼,這是第一層次的劣幣驅逐良幣,在未來兒科事業的運轉中,除非政策發生重大改變,不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會有多大的可能發生轉變。大家可以看看這樣的邏輯:
對高分者而言,誰也不願意因為低分段的人而「被代表」,假設A考了320分,本來想報兒科,但是回頭一看,我去,80%的兒科過線者都是沒加分情況下也就220-250的樣子,要是自己去報,豈不是被人當做是和他們一樣。別談什麼集體榮譽感,這事兒根本談不上,物以類聚自古以來都是這樣,誰願意出去被人當做220-250分段的?誰會聽你解釋?更談不上對這些分段的人的歧視,如果不加分就過不了的人,也沒理由跟別人過線的人談什麼不準看不起,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實力,實力不濟,怨不得別人。那麼這樣一來,高分者還會願意選擇這樣容易「被代表」的科室么?答案是肯定的,明顯不願意嘛。更何況,兒科本來就是因為各種醫鬧啊之類的搞得大家不想去的,目前來說,兒科醫生尚且和其他醫生一樣是同等條件下獲取資格證的,病人除了發火時候還真不好罵你庸醫什麼的,但未來呢?病人也知道你比別人少那麼多分,怕是當面隨便說都有可能,試問,高分的人誰願意「被代表」而被羞辱呢?所以一直以來,醫療行業在這個問題上,普遍認為這樣的規定,不僅無助於解決兒科的醫療人才問題,反而是進一步相當於宣布了兒科是二等醫生,「出問題必然是醫生的責任,二等庸醫」等等,那麼,只要有選擇的人,誰還會願意去跳這個坑?
可能有人會說,那是定向的,執醫證上要寫的。問題是,病人會看病時候要你出示執醫證驗明真身么?所以,這是第一層次的劣幣驅逐良幣,優質的,可以選擇兒科的醫生,並不會願意來兒科,就算是說得難聽點,虛榮嘛,誰也不會為了不被人說是愛慕虛榮,而去受罪唄。別人嘴裡說啥,決定不了你要做啥,生活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別人嘴裡的,就像總有人愛跳出來說我提EEX的事兒「不是男人」「心胸狹窄」等等,我TM憑什麼讓你們評價,你們的評價有卵用?老子是不是男人有JB為證,心胸狹窄還有你們說話的機會?生活是我的,我愛說啥是我的事兒,就像有人嗆我「你高興就好」,對啊,這事兒本來就是我高興就好,難道我來為了你們高興而讓自己不高興?當年事情發生的時候我以為不說啥你們會高興,然而最終證明,怕是只有有的沒的的什麼不好都是我才讓你們高興,那我憑什麼為了你們的高興來讓我自己不高興?然後對於所謂腦補「提到就是放不下」的,這和「當醫生就得無條件風險」有個卵區別啊?所以說,倒過來講,用道德綁架一樣的言語,對醫生的分布,並沒有任何用處。就算是你說醫生不選兒科就是祖宗子孫十八代都是畜牲,也沒任何用處。(個人恩怨的問題,大家非要看的話,我啥時候發合輯就是了)
當然了,某些自以為是的媒體,也是呵呵噠,我之前在頭條上看到一篇文章,說這樣的政策,讓醫生們說的人才荒成了歷史,搞得好像醫生們在危言聳聽一樣,我想問,你是要數量?那好啊,以後找不到人了,直接抓幾個地痞流氓來都行的,反正數量都好說,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問題是,看病咱講醫生數量?別逗好不好,那還搞什麼規培啊?
大家倒過來看看現在所謂的優質平台的要求,這會是第二個層次的劣幣驅逐良幣。我校兒童醫院自稱全國第三,要求是:博士+國外工作經歷,有沒有限制國外是2年以上我不太記得了,反正我不是兒科的。我就問你6不6?但是,考慮過為什麼大家願意付出這麼多,甚至是科學型學位還得規培都願意?是啊,平台提供了很多機會,但歸根結底,無外乎是滿足物質需求和精神追求,精神追求這事兒,咱還是沒啥話說,任何學科,不管是被打成幾等,還是有自己的學術圈的,這沒啥問題。不過,在整體醫療環境下,總的大的學術圈子裡,位置恐怕會極速墜落,為啥?都被打成黑五類了,你還指望自己的研究大的學術界能有多大關注? 有當然有,但是在這個階級性非常明顯的行業里(別跟我談沒有階級,沒階級分那麼多幹啥,咱看看:見習生,實習生,研究生,規培生,進修生,住院醫,住院總,主治,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等等),因為位置下降,人輕言微也是挺正常的。
那麼,物質追求呢?我覺得談性價比這個詞更合適,性價比全稱是性能價格比,是一個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關係,具體公式:性價比=性能/價格。通常不會在同一性能基礎上比較或比較的機會較少。性價比應該建立在你對產品性能要求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先滿足性能要求,再談價格是否合適,由於性價比是一個比例關係,它存在其適用範圍和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論。
在這個就業問題上,我們應該說的是,回報/付出比,當然,用性價比,打字方便,意思差不多,大家也別糾結字眼了,進入正題吧:過去,A*(兒童醫院+B*兒科醫生)/(博士+國外經歷)=大家爭著進,其中,兒童醫院醫生的地位,和其他科醫生來說,至少不算差,而基於兒童醫院的地位加成,似乎還不錯,A是一個參數,表達兒科行業的地位等相關信息;B是另一個參數,表達的是兒科醫生的物質滿足情況。但現在是,A因為這樣的政策,變小了;B因為民眾抱怨醫生收入高,政府一面以葯養醫一面打壓葯價等行為,受到了衝擊,也變小了, 而分母卻變成了博士+規培+國外經歷+附加其他要求(甚至包含關係等),這個得出的結果來看,大家覺得,划算么?重要的是,部分兒科科室或者專門兒童醫院,由於其專門性,至少是認為自己的醫生除了兒科去不了其他科,不像內外科醫生的範圍那麼大,所以,可以下手更狠,也才有了某教學醫院兒科主治都只有8000左右的收入,在這個農民工都有機會達到9000的地方,帶著和同行內外科醫生數倍的差距甚至更多,大家覺得,兒科醫生這事兒,多少人願意?
所以必然的,能逃離的,自然會想辦法逃離,不管是轉為成人科室(兒科專業的學生),還是放棄選擇兒科(大臨床專業等),還是實在沒辦法不當醫生的,這並不是不可能。當然咯,低質量的補充當然可以給人一種醫生數量維持著的的感覺,然而有用么? 當然了,跑不掉的,在選擇的時候,如果遇到性價比更高(例如四川某市二院,兒科收入進去就秒殺前面的教學醫院,要求只要是我校兒科本科即可)的,在可以接受平台次之的情況下,大家同樣不會為了平台選未來,畢竟,醫生也是人,也要吃飯,也要過日子,也要供孩子,生活不是靠精神世界來完成的。
所以,歸根結底,大家一開始就說的,沒人願意去就應該提高待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才是真理,然而衛計委只看數量的情況,導致了這樣的政策,最終,還是得回到提高待遇的問題上來,不然招不到人幹活,任何醫院也不可能扛得下去,當一個機構從人才抽水機變成了人才排水機的時候,是坐吃山空,有今天沒明天的。但是人才不是一天就能找回來的,如果這樣的不利的雙重驅逐情況下,首先,優質資源外逃且不再回來,是無可避免的。其次,人才的進入會減少,劣幣已經在多個源頭去驅逐良幣了,包括高考。既沒優質來源也沒優質現成,那就只能抓住中間的劣幣們培養了,問題是,真的很好培養么?學好三年學壞三天,習慣了那種生活,要改變一個人,很難,改變一群人,更難。 加上未來還有大批私立醫院出現和爭奪人才,以及私人醫生的出現和成熟,蛋糕總大小在變小,切蛋糕的刀卻在增多,一個學科的沒落,也真不是在開玩笑了。那麼,為此喝彩的民眾們,你們敢去看病么?
最後微信訂閱號走起,文章可以在多個平台查看,避免被河蟹
http://weixin.qq.com/r/JTubgyjEp3XYrWzg9243 (二維碼自動識別)
醫鬧支持者也會上網了。呵呵。
這部分人吧。要麼是紅衛兵遺老遺少,要麼是新時代的失敗者。
文盲+流氓是對某些人最好的註腳。他們的腦子裡,無法思考什麼叫做技術。它們認為研發心臟支架必須是免費的;醫生學會安裝支架的本領也是無償的;醫生把支架按進去也必須是不要錢的。
總的來說,它們認為它們聽不懂的東西都必須是免費的!
哈哈哈哈哈哈。
————————————我國醫療體系算是一種社會主義殘餘。但是因為我們即失去了社會主義專政的鐵拳,也沒有建立資本主義法治。在官僚主義影響下,TG對醫鬧毫無辦法。立法了也不一定執行。
而且在懶政思維下,誰關係基層利益?反正就是在消費「老實人」。只要還剩一個有醫德的醫生,當官的就覺得「你高尚你付出唄,我幹嘛提高你的待遇?」。。只重視精神激勵不重視甚至完全沒有物質激勵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了,而是老問題。通過各種主旋律節目抹抹眼淚就讓基層拿著不公平的薪水、受累受氣、流血流汗。憑什麼?
官僚的惡,跟底層暴民的蠢更是相輔相成。暴民瞧不起有技術的人、公益行業從業者很久了。這就是一種「寧可損人不利己也要沾沾小便宜」的思維模式。
「鬧一鬧,就有錢了。」、「我交錢了,就必須治好」。
呵呵。
反正暴民繼續鬧最後死的是他們。我們可以去私立醫院和外國醫院看病。那些傷醫的暴民只配讓半仙、神婆給其診病。反正他們寧肯相信偏方治大病,也要質疑心臟支架價格是不是太貴。兒科本來就是很惱火的科室,出了上面說的家屬壓力大外,挨打挨罵都是很正常的,說實話中國的醫療,有關係的看病找醫生很方便,但是沒關係的去個陌生的大城市看病真的惱火。還有個問題是兒科收入,基本都要其他科室補貼兒科的花費,但是醫生大家都知道兒科的情況,也沒人說什麼。這就必然導致了兒科的工資不高,當然總會有幾個行業精英,那些我們忽略,我們關注大部的,他們工資相對於骨科,神外這些,根本就沒法比!中國現行的醫療體制,說實話,就是慢性死亡的過程,加上醫改小組們的奇葩改革條件兒科崩潰估計就只是一個開始,下面一個崩潰的科室會是什麼?泌尿?急診?不久我們就會自己吃到惡果了!還有目前為了增加兒科醫生數量,本來要求特別高的兒科,降低錄取分數,本科生就可以上!真感嘆政府的智商
我一個學醫的,到現在都不認識一個學兒科的同學…
開始自學兒科了,以後自家孩子有點小病還能看得了從前呢,有個村長,給村裡人開食堂,每餐都有蔬菜吃,肉湯喝,不要錢,村裡人種地累了,直接能去吃。大家得過且過,其樂融融。後來啊,村裡人看到別人家有肉吃,動心思了,就去村長家裡說,唉,老村長啊,你看隔壁村他們吃飯的時候都有肉吃的呢。
村長心理想著,廢話,隔壁家肉自己買的,你要吃自己去買啊。但是這種話不能對玻璃心直說,不然造反了不讓他當村長了怎麼辦?於是他就想了個法子,從此以後呢,食堂自負盈虧,老子不管了。村裡人愛吃肉,你們就給他們弄肉吃。於是食堂大媽好心做紅燒肉,大家頓頓有紅燒肉吃,開心得不行。但是自負盈虧了,每頓還送肉吃,這要虧出血啊,食堂大媽又去找村長了,於是村長給他們補助做紅燒肉。
給著給著,紅燒肉漲價了,補助確越來越少,村民們看到隔壁村開始吃海鮮了,紅燒肉不能滿足他們了,於是紛紛說:你麻痹食堂的菜怎麼那麼貴,老子種地種出來的收成都不夠吃一頓海鮮!
食堂大媽紛紛說:你們這幫窮逼,老娘也沒錢,老娘塊經營不下去食堂了,食堂大媽都是窮碧,你們鬧個卵子。再鬧老娘不幹了。
讓他們去鬧唄,反正都只知道自己一畝三分地,相愛相殺,死乾淨了,村裡的宅基地才夠分。
就當是崩潰療法吧,絕望了或許才能看見希望。
醫生收入低,被迫轉行一批。考試多,學會多,折磨死一批。患者不滿意,打打殺殺一批。有些水平地下的,被淘汰一批。也不剩下啥了。
人吧總是欲求不滿,感恩越來越少,自私越來越多,好像本來別人就欠你的一樣。
電影里說,失去才懂得珍惜。可是如果全國醫生都沒了,會有人懷念現在么,更多人可能不會自學醫術,還是在抱怨。算了,洗洗睡吧。
公立醫療體系為私(pu)立(tian)醫療體系停車讓路是既定國策。其實在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國辦發〔2015〕45號)。文件明確規定:
(一)清理規範醫療機構設立審批。明確並向社會公開公布舉辦醫療機構審批程序、審批主體和審批時限。各級相關行政部門要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整合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置、執業許可等審批環節,進一步明確並縮短審批時限,不得新設前置審批事項或提高審批條件,不得限制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經營性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申辦醫療機構相關手續提供一站式服務。完善社會辦醫療機構設立審批的屬地化管理,進一步促進社會辦醫,具體床位規模審批許可權由各省(區、市)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自行確定。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類專科醫院和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加快社會辦中醫類機構發展。
(二)公開區域醫療資源規劃情況。各地要定期公開公布區域內醫療機構數量、布局以及床位、大型設備等資源配置情況,並將社會辦醫納入相關規劃,按照一定比例為社會辦醫預留床位和大型設備等資源配置空間,在符合規劃總量和結構的前提下,取消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具體數量和地點限制。出台或調整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須及時向社會公開公布,並詳細說明本區域可新增或擬調整的醫療資源的規模和布局。對涉及新增或調整醫療資源的,包括新建城區等,政府必須落實保基本的責任,同時支持由社會力量舉辦和運營醫療機構。未公開公布規劃的,不得以規劃為由拒絕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或配置醫療設備。
(三)減少運行審批限制。不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等級、床位規模等作為確定配置大型設備的必要前置條件,重點考核機構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等指標。優化大型設備配置使用程序,簡化流程。嚴控公立醫院超常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社會辦醫療機構配置大型醫用設備,凡符合規劃條件和准入資質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四)控制公立醫院規模,規範公立醫院改制。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規模適度的原則,合理控制公立醫療機構數量和規模,拓展社會辦醫發展空間。總結地方實踐經驗,引導和規範公立醫院改制,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各地要結合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制訂工作,明確政府辦醫的範圍和數量,落實政府投入責任,嚴格限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在縣域內,社會辦醫要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相結合,發揮公立醫院主體作用和社會辦醫補充作用,相輔相成。在此基礎上,在公立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有序引導和規範包括國有企業辦醫院在內的部分公立醫院改制。推動國有企業辦醫院分離移交或改制試點,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重組改制。
該文件還有其他一系列利好社會力量辦醫的措施,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此前,國務院還發布了關於城市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兩個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這兩個意見,都明確要求推行聘用制,破除以葯養醫。按照設想,準備一不給公立醫院的醫生以事業編製的鐵飯碗,二不給醫生從藥品中拿回扣。
再看同樣是2015年發布的兩個文件。一個是2015年11月關於公立醫院的。國家衛計委《關於印發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衛體改發〔2015〕89號)。規定:
(三)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14號)要求以及省級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把控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嚴禁擅自增設床位。嚴格實施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加強使用評價和監督管理。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嚴格控制建設標準。
關於印發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另一個就是開頭提到的意見,明確規定:(七)優化融資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根據醫療機構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業務規模。拓寬信貸抵押擔保物範圍,探索允許社會辦醫療機構利用有償取得的用於非醫療用途的土地使用權和產權明晰的房產等固定資產辦理抵押貸款。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註冊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醫療領域創新型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
對比一下,一個禁止舉債建設,一個鼓勵貸款。意圖還不明顯嗎?
至於兒科、婦科,去年也發過文件。至少在中醫領域,在國家衛計委《關於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國中醫藥醫政發【2015】33號)中明確規定:(四)大力推進社會辦中醫。鼓勵社會力量優先舉辦婦科、兒科、骨傷、肛腸等非營利性中醫專科醫院,發展中醫特色的康復醫院、護理院,支持提供中醫特色的老年病等服務,引導其向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鼓勵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32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區域衛生髮展規劃對這兩類機構不作布局限制,取消具體數量和地點限制。支持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鼓勵探索公立中醫醫院與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加強業務合作的有效形式和具體途徑,並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才交流與技術合作。
關於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
大概是因為中醫和婦幼都是騙錢的重災區,結合起來,挺好的。推薦閱讀:
※為什麼部分醫院不在夜間接診兒童?
※美國治療寶寶發燒真的不吃藥的么?
※經皮黃疸儀準確么?新生兒12天總膽紅素395umol/L是否還會發生高膽紅素腦病。
※孕前準備真的至於嗎?有必要嗎?又是葉酸又是鈣片,不能熬夜不能燒烤不能煙酒,……各種禁忌?
※為什麼大多數醫學生不願意做兒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