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屬於什麼階級?上升空間如何?

對比金融 投行 政府 這類行業


無產階級。
程序員不佔有生產資料(資料庫、伺服器、整體代碼),也不具備可再投入生產的資本,並且其勞動產生的剩餘價值也由其公司佔有者分配。明顯就是無產階級。
不能因為現在有些程序員收入較多就認為他們是資產階級。

當然,現在許多收入較高的無產階級人士,有著向資產階級靠近的小資產階級思想。但是其思想和所在的階級是兩回事,大家要分開來判斷。

----------------我是分割線------------------
來抖個機靈,為毛有那麼多贊?哪位大V幫我點贊了嗎?求認識!
既然大家點了那麼多贊,還是要多說點比較合適。
一家之言,各位看到有錯誤疏漏的地方歡迎指出。

首先解釋一下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之中 「產」 的意義。
這裡的資產,我認為嚴格來說是指可以創造價值的資產,即資本。一個程序員月入百萬,但是他不進行投資,只是消費,那他還是屬於無產階級。一個小工作室的組建者,即使他月入僅幾千,但掌握整體代碼、伺服器,那麼他就脫離了無產階級。
而對於 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 這些概念,已經被大家用濫了。這裡的 「產」 更多的是指財產,即財富的多少。

我們衡量程序員屬於哪個階級,依然是看他是否擁有可投入再生產的資本。
在公司中負責程序開發其中一部分的程序員,僅編寫其負責部分的代碼,由於所有能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整體代碼、資料庫、伺服器等)都不屬於他,他只獲得公司對其勞動的報酬,那麼他就屬於無產階級。
有同學要問,程序員有電腦啊,有網路啊,這都是自己買的,怎麼不算生產資料呢?
換個角度,一個工人為了更好地工作,自己買了一把更好的鎚子,那是否就說他不屬於工人階級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雖然擁有了一小部分生產資料,但這個改變是微小的,不足以使他成為擺脫資產階級的控制,他依然需要在這個工廠或者那個工廠工作,還是屬於無產階級。當然,他比起原來一無所有,是有進步的。

又有同學問,個體戶程序員是否不算無產階級?我認為這取決各人看問題的角度。個體程序員的確擁有比較大的獨立性,類似於手工業者,這在上世紀的定義里屬於小資產階級。然而他們對社會生產整體的影響很小,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和無產階級類似。


小手工業者。

可以上升到作坊主。


腦亦無。

腦力無產階級亦是無產階級啊。


一直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今天因故沒睡著覺,乾脆來好好答一次這道題。

1、如何理解問題

首先,「階級」是典型的馬列主義話語,現在的主流經濟學都只敢說階層,避諱提到階級二字。因此,題主問的「程序員屬於什麼階級」,我把這個問題理解成「從馬列主義的角度如何看待程序員的階級屬性」。

然後,給高票答主點贊的一干人中,我看到了許多泛左圈裡的熟悉面孔。其中有一部分前幾年為一個類似命題爭得不可開交——「是腦力無產者還是小資」。之所以大家也會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這類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範疇內有著極大重要性。而「程序員」恰恰是當代「腦力無產者」的典型代表。所以我認為,這個題目的側重點也在於此,「程序員是腦力無產者還是小資」。

接下來,我就按上述對題目的理解:「從馬列主義的角度如何看待程序員的階級屬性,是腦力無產者還是小資?」——來談我的想法。

2、方法論

探討這個問題,先從方法論層面釐清一些前提。

2.1 從何種角度看待這個命題?

某張照片里只有一幅風景,沒有人;但對風景的審美角度卻反射出了拍照者的存在。之所以「腦無還是小資」這個命題在馬列圈裡吵的火熱,最關鍵的一點,它的答案將決定爭論者如何評價自我。

現在的左圈主要成分還是中高級知識分子(所謂左青),經濟政治地位在社會中上層;他們早就分成了兩撥,一撥對自己的社會存在非常自豪,認為自己特別先進;另一撥認為自己處在階級鬥爭的緩衝區,容易落後。而這些人恰恰大多數屬於「腦力無產者」討論的範疇,而且一大部分正是本題中的程序員。如何評價程序員,或程序員代表的腦力勞動者,就決定著自己的價值觀如何評價自己,是先進的還是落後。

而在知識分子們的馬列語境中,「 無產者」的定位好比基督教的「牧師」,是得救之人,是神的助力,責任是引導群氓。而「小資」的定位自然是一種原罪,屬於不經歷苦修,不交十一稅贖罪就要被信仰和天堂遺棄。與基督教相似,「無產者」和「小資」這兩種角色看似相反,其實一體兩面,牧師們以優越感為柄,負罪感為鋒,驅使著罪人們,形成穩定的統治者-被統治者結構。

然而誰來做馬列主義的牧師?是靠苦修贖了「小資」之罪的新人類,還是因「腦力無產」而先天優越的進步者?——究竟該由誰來領導誰?我認為這是一部分左青積極爭論腦無問題的直接動機。

當然,另一部分爭論者從嚴肅的馬克思主義視角來看待,關心的是更為實際的問題。就如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所做,階級分析關鍵在於搞清楚幾個核心命題:這個階級的鬥爭意志是更堅決還是更反動(方向)?這個階級的鬥爭力量是較弱小還是很龐大(大小)?最終解決的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矢量)——這個首要的命題。

2.2 應該簡單地,還是複雜地看待這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積年累月發展下來,積累了一些奧卡姆剃刀式的論斷。例如是否擁有生產資料決定是否無產階級=&>是否無產階級決定是否先進=&>是否先進決定誰來做領導。

諸如此類簡潔明了的論斷在左圈中無處不在,反而越是簡單越是爭執不休,把理論概念雕琢地愈發模糊費解。

我一直認為「斷語」和「推論」是典型的形而上學做法,恰恰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哲學內涵。歷史上並非先有了一套「不擁有生產資料」,「代表先進生產力」,「領導階級」的論斷之後,才有人去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經濟剝削的本質,革命力量的所在。真正的邏輯是倒過來的,有了對社會現實的大量研究,對社會革命的強烈動機,為此結合實踐創建了一整套理論體系,最後才有人去抽象出幾個論斷,方便人理解。

「程序員是腦力無產者還是小資」,圍繞這個命題爭論得最具體的還是程序員是否擁有「生產資料」,好像欽定了一套論斷,如程序員「擁有生產資料」=&>「小資」=&>「反動」=&>「原罪」,或是程序員「不擁有生產資料」=&>「無產」=&>「先進」=&>「先鋒隊」。

然而從馬主義的理論初衷出發,真正關鍵的問題是多元的,現實的。例如,這個階級是否醞釀著一種勝過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秩序?這個階級所代表的生產方式,是否能從生產力層面歷史地壓倒資本主義時代,從而鞏固新秩序?他們是否在現實生活中產生顛覆舊秩序的鬥爭慾望?主觀上在鬥爭中是否擁有較堅決的意志,能付出努力承受代價?客觀上是否有足夠先進的組織形態,擁有如何強大的鬥爭力量?

在如此多元的問題上,試圖靠「無」和「資」一個判斷定義好一切後果,當然是不負責的做法,不值得太沉醉。

2.3 非此即彼的,還是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若提問說「程序員是腦無還是小資」,說的好似每一個程序員非此即彼,甚至全體程序員作為一個整體也非此即彼。這樣的結論與其說不符合事實,不如說它過分簡單反而沒有什麼用處了。

若從矛盾論的視角出發,程序員的階級歸屬顯然是多個對立面相互混合的狀態。

首先,程序員雖然有數十年的發展歷史,但最近十幾年經歷了好幾次爆發性增長。隨著數量變得龐大,組織結構也急劇地縱向拉伸,形成老領導中,中領導青的基本社會結構,而且層次往上走數量急劇減少,導致資源分配在程序員中嚴重不平等,多達數十乃至於數百倍的差距。他們的階級屬性,如「先進性」,或鬥爭慾望與意志自然會有顯著差距。

另一方面,當前社會的經濟生態非常複雜。就程序員在經濟領域的社會存在而言,也會出現工資,私活,有價證券,不動產等各種形式的財產和收入。更不用說複雜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價值觀等等。因此即便對個人而言,他的階級屬性也會是多狀態的。

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只在某種條件下,這個人的某個領域的矛盾主要方面會成為其行為的主導,從而體現出「無」或「資」的傾向。不可一概而論

2.4 綜上所述

用程序員的語言來定義方法論的話

class 程序員 extends 無產階級 implements 先進,先鋒隊 //錯誤
class 程序員 extends 小資 implements 落後,原罪 //錯誤

//而應該是
先進(new 程序員typeA extends 程序員)=== true
先鋒隊 (new 程序typeB extends 程序員 ) === false

另一方面

某甲 = class 人(程序員類型,收入,地位,文化,價值觀)
先進(某甲) === true?

有了這樣的方法論視角,我們再談論一些具體問題。

3. 程序員是無產階級嗎?

3.1 是否擁有生產資料這點是決定性的嗎?

左圈傳統話語定義無產階級,就看是否擁有生產資料。這個斷語在許多場景下是「方便」的,但並非本質。無產階級這個概念的價值所在,是這個階級「能幹什麼」,「會幹什麼」;為了方便圈定一些人「能幹什麼」,「會幹什麼」的範圍,給出了一個擁有生產資料的概念。

與其說決定無產階級的「產」是「生產資料」的產,不如說是「產品」的產。而決定一個勞動者是否擁有產品,取決於誰擁有組織生產和分配產品的權力;只是在傳統農業社會和早期的工業社會,可以直接決定「產品」所有權的才是是否擁有「生產資料」。

有產者憑藉生產資料私有制壟斷了組織生產的權力,從而剝奪了勞動者享有和支配產品的權力。勞動者只能把自己的勞動力作為一種商品與生產管理者交換,從而使自己成為僱傭勞動者,才有機會參與勞動過程,獲得被剝削而得生存的機會。

這使得勞動者成為勞動的對象而非主人,在生產過程中被異化,失去了經濟的權力,從而失去了政治的權力,帶來各種各樣的苦難。另一方面勞動者未來可出售的勞動被量化成資本,作為政治和經濟權力的標記物被資本家壟斷,讓資本家得以按資本主義固有的逐利邏輯去統治這個世界,帶來各種不符合社會利益的困局。

所以關鍵在於誰擁有勞動的組織權力和分配權力,而不在於用什麼手段。壟斷生產資料只是獲取組織和分配權的一個主要途徑。

3.2 程序員擁有勞動的組織權和分配權嗎?

程序員的直接產品是代碼,代碼用電腦生產,運行在各種設備上,從而產生效益。然而電腦也好,運行設備也好,這些生產資料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擁有它們,不擁有它們,並不決定一個程序員的階級屬性。關鍵在於代碼的所有權最終歸誰所有。

舉個例子。如果facebook的代碼所有權全部歸我,而我除此之外不名一文。我仍然可以靠facebook代碼的價值從各種渠道獲得貸款,購買運行它們所需的基礎設施,一樣可以提供給所有人facebook帶來的服務。當然,代碼被作為一種生產資料,又是另一個環節了。

然而facebook的代碼所有權並不歸我,不歸屬任何一個開發者,甚至不歸屬扎克伯格。而是歸於管理facebook的資本方,董事會。這個結果不是僅靠壟斷生產資料而實現的,而是靠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秩序。

資產階級龐大的政治組織,強大的國家機器,先進的統治和彈壓技術,維護了這個社會秩序的強勢運行。在這個秩序里,一個人未來的勞動成果決不能兌換其他人過去的勞動成果,只有用貨幣化的資本才允許預購勞動者未來的成果。

這個秩序從法律層面得到了保證,若沒有使用貨幣化的資本在國家機器里註冊公司,則無法對多人協作的複雜勞動擁有產權的保證。法律代表的是國家機器的意志,它後盾是司法,警察,軍隊,飛機和大炮。

這個秩序使得不掌握資本的絕大多數勞動者失去了組織未來勞動的權力。當然,包括被僱傭的程序員。勞動合同里通常註明一條,程序員生產的一切代碼歸「公司」所有。而公司除了法律,除了國家機器之外,其實並沒有其它任何絕對有效的手段阻止員工自己使用這些代碼。

3.3 具體分析

有了這樣的理論準備,再看程序員的階級屬性,就明了了。

3.3.1. 程序員接私活或者小作坊外包工作,掌握了代碼的所有權,能把代碼而非勞動力作為商品出售。這樣的程序員是小生產者,類似農場主,不是無產階級。

3.3.2. 程序員做為技術管理者,參與到代碼的生產管理中,得到了企業合伙人的身份,獲取一部分實際股份。他們既是技術專家,更是依附資本的職業經理人,而後者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這部分程序員的主要職責其實不是生產代碼,而是靠技術組織能力去確保對勞動的控制,使資本對產品的所有權體現在生產過程中。為何這麼說呢?假設技術負責人是程序員團隊自己推選的,對程序員團隊的利益負責,那資方的談判權就會變得很差;而技術負責人,實際上是由資方隨時全權任免的,管理者認可資本對代碼的所有權,遠遠超過管理者技術能力的重要性。

3.3.3 普通程序員。 程序員雖然擁有電腦,擁有開發軟體,也有權力購買伺服器的使用權……但他既沒有對勞動過程的決定權,生產的代碼也完全不屬於自己。他們是非常典型的僱傭勞動者,即是非常典型的無產階級。

在普通程序員的工作中,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生產規律一切精闢分析都得以體現,甚至比自動化越來越普遍的傳統生產行業更典型。例如項目研發是純按工時計,資本家的利潤完全在於程序員創造的剩餘價值中。他們有極大的動力去延長工作日(鼓勵晚下班),無薪加班(周末加班調休),薪酬保密(限制談判權),項目外包(勞務派遣),按項目需求擴大隊伍,逼迫員工提升勞動效率(28制度末尾淘汰),增加勞動強度(讓程序員在十幾年的工作日中因過度勞動,創造二十幾年的產品,卻失去了剩下十幾年勞動所需的健康狀態)……

這類程序員,作為無產階級,在生產過程中有實際的動機去改變舊的秩序。

3.3.4. 做開源項目的程序員。 這類程序員,在開源項目的開發過程中,不僅是作為無產階級,而且是作為無產階級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首先程序員的開源社區,本身是在人類社會最先進的協作技術下誕生的。多人參與,分工,協作,迭代路徑,抽象化,管理,分發……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社會化大生產的組織技術之先進。

而且優秀的開源項目,無一是靠個人獨裁能發展壯大的,優秀的社區和專業的委員會必不可少,是生產領域民主化的偉大實踐。

大量開源項目免費傳播,使代碼作為一種生產資料,放棄了私有制。人人可以複製,甚至人人可以改動,使得新技術的傳播和迭代極為迅速。而勞動者通過某些類型的開源許可證,不僅獲得了公有的生產資料(代碼),還獲得了對勞動產品的支配權。

不獲利的開源社區,非但沒有像資產階級預言的那樣導致生產停擺,反而使無數人獲得了更強大的生產能力,創造了更多勞動產品,讓人們的財富變得更豐富。許多技術產品也從租讓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坐收漁利,轉變成提供持續的勞動服務獲取報酬。甚至大資本控制的公司也認為開源社區對自己有利,微軟,谷歌,facebook反而是一些大型開源項目的支持者。

所以說,在程序員的行業中,存在著最先進的無產階級隊伍,代表了最先進的社會化大生產的組織和管理能力,代表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發展方向,代表了個體勞動去商品化去資本化的方向,代表了生產領域大民主的探索方向,對資產階級存在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戰。不僅如此,開源社區還給程序員以勞動的愉悅,因為勞動終於掌握在了勞動者自己手中。

3.3.5. 具體的程序員是哪一種程序員?

上文說了四種程序員,小生產者,資本的經理人,僱傭勞動者,無產階級先進性的代表。具體到某一個程序員,如何劃分他的歸屬呢?

其實這種形而上學的劃分毫無意義。一個程序員,可能拿著單位僱傭勞動的一部分工資,又享受著作為管理者得到較大份額的股份,一邊偷偷做些價值不菲的私活,一邊在開源社區為大家製造偉大的輪子。

所以形而上學的「腦力無產者」定義毫無意義。只有在具體的時間,具體的條件,圍繞著具體的問題如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這時辨證地探討某個範圍的程序員階級屬性,才是有意義的。

4. 程序員是小資嗎?

熟悉政治辭彙的人都明白,「小資」是一個過渡濫用的詞,語義非常龐雜以至於常常失去意義。

其實我們常說的小資,包含三個區別很大的範疇:1. 小生產 ; 2. 布爾喬亞,小市民文化; 3. 對大資本的依附性。

4.1 程序員是小生產嗎?

上文說過,程序員在擁有自己代碼的所有權,交易權,作為獨立的商品去市場交換時,這是典型的小生產。

而許多公司就是幾個程序員搭夥創辦,分享利益的外包團隊,其實也是一種作坊式的小生產形態。

程序員小生產的一面是落後的。小生產的程序員,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利益不一致。社會化大生產會使自己的勞動效率和質量失去競爭性。市場越成熟自己的利益空間就越小。

小生產和技術進步方向不一致。因為技術進步帶來新的競爭成本,間接減少收益;而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又總是趨向於更大規模的 協作。

小生產和公有制利益不一致。小生產雖然非常希望得到免費的生產資料,但另一方面維護自己產品的私有權又非常重要。

所以程序員小生產的一面是落後於時代發展的。但他們往往和其他無產階級程序員處在同一生態,也被大資本用各種方式盤剝和擠占利潤,又有反對大資本的動機。

小生產在社會化大生產方面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都對立。但在私有制的一面支持資產階級,在訴求權力的一面支持無產階級,從而體現出了搖擺性。

程序員的小生產是程序開發行業擴充迅速,尚未成熟的產物。這個階層必然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消亡,又不斷以新的形態出現。但在鬥爭激烈的時候,他們自然會成為兩個對立階級共同爭取的同盟對象。

4.2 程序員是小資情調的小資嗎?

小資情調,或是小市民的德行,這些都屬於文化範疇。是經濟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反映。所以程序員是否小資,是個個人化的問題,需要看這個人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

一方面,許多程序員從小資大本營——高校教育中成長出來,自我關注,物化,精英主義,成功學,物質享受這些「小資元素」浸淫了整個青春期,對個人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極大的。工作同事(尤其是產品經理)又多是小資情調,更加重了同化氛圍。

最關鍵的是,程序員的薪酬普遍比其他勞動者高一截,收入接近金融行業。誕生了許多所謂「高凈值人群」,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營造的小資文化的主要消費者。一個程序員在生活中變得小資是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許多程序員家庭來自農村或發展中的城鎮,了解普通勞動者生活的艱苦。也更多地接觸社會存在的壓迫和不公。他們和出身於所謂「中產階級」的青年會有顯著的觀念差別。

然而無論程序員在生活中多麼沉醉小資文化,在他們所處僱傭勞動的工作領域,眼見得是殘酷競爭,剩餘價值剝削和成功學的破產。少部分人上升成為資本家的經理人,或者因為巨大的成功成為新晉資本家;但更多的人會在僱傭勞動中接受勞動者世俗文化的洗禮。這種洗禮與小資文化浸淫的矢量如何相互作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4.3 程序員依附大資本嗎?

我個人認為,當代的程序員,對大資本有非常嚴重的依賴。使得整個程序員群體,無論在生產領域顯得多麼無產,最終的政治取向卻是偏向小資的。從幾個角度來看:

4.3.1 程序員在產業鏈中的位置

程序員收入特別高,初學者的工資比許多傳統行業資深工程師還高。這一部分是因為程序員還不夠多,互聯網技術發展太快;而更關鍵的是程序員的特點使得技術成果特別利於資本家在產業鏈的話語權,從而佔有更多剩餘價值。

典型的例子是滴滴這類打車軟體。它雖然給出行和接車帶來便利,但盈利點卻不在於此。打車軟體的盈利趨勢還是一方面運作資金金融化,另一方面接管傳統計程車行業。自營計程車是打車軟體的普遍趨勢。

在這些行業中,創造價值的勞動者,因為技術的進步反而日益失去話語權,對勞動價值的佔有比例只會日益下降。這個趨勢顯然利於資本方,正因如此,資本方讓程序的開發出在產業鏈條中的一個很高位置上,佔有的分配份額遠比底層勞動者多。

而維持這個秩序的主要是資本方的利潤法則。程序員如果自覺擁護這個法則——比如潛移默化地認為自己複製粘貼看不懂的代碼,創造的勞動價值比其他工人、工程師都要高;或是自己架構個web網站所需要的天賦,遠遠超過別人架構一個大型產業或公共工程——就會自覺去支持創造這個秩序的大資本一方。

4.3.2 程序員高收入換取的金融化資產

許多程序員因為收入頗豐,存款不少;於是被無數資本掮客,比如餘額寶帶頭的p2p金融引入了金融行業,或是購買理財產品,或是購買股票等有價證券,或是購買了房產。然後期待增值。

以資本的年化收益率百分之N計算,利息收入超過工資所得,需要奮鬥K年。這個換算的結論就是幾年實現所謂財務自由。而財務自由,指的是「過上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生活」。這一方面體現了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而另一方面也利用了僱傭勞動者對異化勞動的痛恨。

凡是做著金融資產收益匹敵勞動所得美夢的程序員,都極大地依賴大資本。他們希望大資本在股市裡賺錢,希望房地產漲價。他們的利益與買空賣空無關,與其他人的窮困無關,與國際秩序的和平穩定無關。越是符合大資本利益,自己就越能享受到資產賬面增值的愉悅感。

這類人有時不僅是大資本的附庸,在社會變革導致大資本利益嚴重受損時,他們會轉變為維護大資本利益的主力。在這個階段,因為金融資產依附大資本的人是最反動的紅脖子,極右選民,種族主義者……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從金融收益中甩掉了勞動,誰來被盤剝養活他們呢?所謂高凈值人群,本質上只是大資本的小豬存錢罐罷了。平時把小錢分散存在小資產階級的手裡,需要時把存錢罐全都砸了,取錢走人,留下一地碎片。

這類剪羊毛的事情且不論改革開放以來搞了多少次,就最近兩年也夠很多人哀唱「從頭再來」了。

程序員作為產業鏈上游的高收入群體,通過金融資產對資本的依附是很明顯的。

4.3.3 程序員行業對大資本的依附

程序員之所以收入高,是行業效益好,工作不愁。尤其是最近幾年的互聯網行業。然而背景並非互聯網行業每個角落都探索出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取代傳統行業。而是「投資驅動」四個字。

從06年金融危機以來,尤其是08年金融領域開閘放水再也關不住之後,互聯網行業才跟著興盛起來。無數企業朝生夕死,支撐他們的是投資,投資,投資。

天使輪投資撐半年,做個無用的產品融資A輪。A輪融資做個花架子融B輪,B輪融資熬完互聯網泡沫都快破了,其中能撈多少撈多少。

許多程序員的高工資,就是在這個泡沫投資的生態中被吹泡泡吹起來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程序員無論有意識,無意識,都是金融資本的依附者。一旦金融資本的危機爆發,程序員們欠的房貸,拖的房租,沒還的信用卡,都成了勒住脖子的繩索。

程序員不管有意識,無意識,只要滿足於自己的高薪待遇,就必須和大資本的利益一致。這種依附在過去幾年發展得很重,而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可能要檢驗效果了。

4.3.4 程序員的「上升空間」

因為不睡覺這麼久終於開始犯困,所以這些淺而易見的道理就不寫了。

5. 結論

從馬列主義的角度看待程序員的階級歸屬,並非「是否掌握生產資料」這麼個形而上學的命題。必須用辯證法的思維設定各種條件,並在具體的價值判斷(在何時的什麼情況下,誰是誰的敵人,誰是誰的朋友)中才有意義。左青圍繞著「領導權」對「腦無」先進性和原罪的形而上學討論是無聊的。

程序員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群體。應該說,程序員的生態中,最本質的矛盾(生產領域)的主要方面是偏向無產階級的,而且一部分還代表最先進的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方向。

但在實際生活中,因為文化的小資化,和對大資本的依附,我認為當代的程序員整體更偏向於小資,在未知的社會變革突現的時候,首先是以維護大資本利益的保守面貌出現,只有等夢幻破產了之後才會和傳統的無產階級隊伍融合,逐步體現出無產階級的先進性


我只是開個玩笑而已啦,結果居然有十一個贊…程序員同僚們都是很有幽默感的,其實現狀多數應該是中產階級裡面的職員和手工業者裡面的,興許還有神職人員(笑)。


區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一個指標是
如果不受雇於人,能不能有維持家庭(主要是子女)基本生活所需的正的收入流
存款不算,那是坐吃山空的,利息算
自住房產不算,那不能提供現金流,房租算
股息算,或者說,現代資產階級的主要特徵,就是可以依靠股息足以維持基本生活
股息未必要是現金分紅,股東作為所有者,有權獲得所有者權益,因為這些所有者權益,股東白吃白拿都有人肯,吃西瓜可以不要錢
為什麼說無產階級被壓迫,因為他們沒有不工作的自由,不是受雇於這個資本家,就是受雇於那個資本家,不工作,就要斷糧
而資本家可以不工作,坐在家裡就可以有現金流滾滾而來
現代經濟的運行狀態已經和馬克思、毛澤東那時候很不一樣了,但是區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邏輯是一致的


程序員這個職業的社會階層劃分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劃分,第一是按政治地位劃分、第二是按社會地位劃分、第三是按收入劃分:
一. 按政治地位劃分,根據下圖可以看出來,程序員大部分處於第6、第7階層,從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來講都處於中層社會的地步和底層社會的上部,大約處於人口金字塔的50%左右。

二、按社會地位劃分,大約處於金字塔的10%左右:
第一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佔全國總人口2.1%)
第二層:經理人員階層(佔全國總人口1.5%)
第三層:私營企業主階層(佔全國總人口0.6%)
第四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程序員在這裡)(佔全國總人口5%)
第五層:辦事人員階層
第六層:個體工商戶階層
第七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
第八層:產業工人階層
第九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三、按收入劃分,程序員家庭收入一般處於小康階層的中級和高級。大約處於人口金字塔的30%左右。


農民階級。碼農碼農嘛。


網路上出了一個中國社會最新的階層劃分模型,很有意思,先摘錄並分析如下:
1級:以在任委員、退休常委為代表,和2的區別在於,1對全國局勢有控制能力,2沒有。
2級:以在任實權省部級幹部、退休委員、部分大權貴、大富商、大銀行家為代表。和3的區別在於,2能影響國家政策,3不能。

3級: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別實權的局級,或是大企業主、一般權貴富商、名牌大學校長、中等銀行家為代表。和4的區別在於,3能夠影響一個地區或者行業的發展,4不能。3以馬雲、馬化騰等為體制外的頂峰,3其實是行業精英或地區體制精英。1—3級是中國的上層社會,普通人非奇遇不能進。

4級:以一般地廳級、實權縣處級、院士、大教授、高級職業經人名醫生、名律師、高校校長、演藝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業主、小銀行家之類為主。普通人通過奮鬥最多能夠達到這個層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國區總裁、范冰冰之類就是體制外本級的頂峰。4和5的區別在於,4和上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5沒有。

5級:以小企業主、普通處級副處級或實權科級幹部、教授、中等職業經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線明星、小有名氣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等。5和6的區別在於,5有自己的事業,6沒有。

6級以普通公務員、主流企業職員、高校青年教師、普通自由職業者、一般醫生律師、一般工程師、大點的個體戶等為主。名牌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後多在這個層次。6和7的區別在於,6有一定的上升空間,7很難。4—6級是中國的中層社會,分別是高、中、低端中產階級,普通人通過努力,最後能夠定格在第5級就算是很不錯了。

7級:以普通企業工人、邊緣化的體制內人員、小個體戶、城市底層土著、富裕農民之類為代表。7和8的區別在於,7能夠在大中城市立足,8不能。

8級:以血汗工廠工人、普通農民等為代表。8和9的區別在於,8能夠自食其力,9不能。

9級:以大城市底層失業人口、偏遠山區農民等為代表,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標準要求,這些人在城市基本不能自食其力。

7—9級是中國社會的底層,是草根階層。所謂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就是中層遠小於底層,比如印度;紡綞型的社會,就是底層少中層多(上層哪兒都少),比如美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即使在同一級別,體制內與體制外不僅僅社會地位有很大差別,在其他政治、經濟等各個層面也差別甚大。
毫無疑問,1—3級是層,是統治階層,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可以從經濟發展中切下最大蛋糕的階層。而4—6級大致屬於中產階級。他們可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但是比例很小。其中,5級是可以分享經濟成果的最低階層。很自然,6—9就是貢獻青春和勞動價值的人啦。尤其是7—8級,基本沒有上升空間,在社會上也就混口飯吃,是絕對數量最大的一個人群。由於這個人群無法向上流動,只能向下流動,但是向下流動,只能流到9級,而9級數量過大則會影響社會穩定,不要問為什麼,想想陳水總,你就啥都明白了。過去20年的歷史表明,在現有的體制下,財富再分配方式只能在4、5、6與7、8之間展開,比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就是把4、5、6級的蛋糕分配一部分給7、8。至於1-3任何時候都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指望從1-3中切蛋糕來分配給4-6或者7-8,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至於印鈔就更好玩了,這是1-3級無條件對4-8級剪羊毛。而社會階層的固化,是金字塔結構的另一個重要的特徵。

在這樣的社會結構里,個人奮鬥遠遠不如人脈更重要。有一個好爹當然是最理想的,如果沒有,靠鑽營靠獻身——或者說「我不要臉了」也有機會獲得層面更高的人提攜。無數事實證明,層面更高的人士提攜比個人奮鬥更容易爬到更高的階層。5-6級如果有4級體制內或者3級以上的人提攜,很容易到達4級。7-8級如果有4級以上的人提攜,也很容易到達5-6級。總體上來說,7-8階層是沒有希望的階層,即使有個什麼機遇,他們也沒有人脈和資金來把握這個機遇。而9級是這個社會最悲慘的階層,這個階層沒有任何福利,收入很低甚至為0,如果在城市只能啃老,在農村只能苟延殘喘。

請對照一下,看看你自己目前隸屬於哪一級;通過努力,將來有希望上升到哪一級;遭遇失業,不幸會下降到哪一級。想清楚了,或許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做好各種人生規劃,包括職業、理財與保險。至於所有P民們寄予厚望的改革,公報大家都可以看,就是繼續小心地騎自行車,絕對沒有趕緊換成汽車的意思。如果有什麼病,吃點葯是必須的,但最好是不打針,至於做手術,那就別想了。因為1-3要的是維穩,4級改革的慾望也很低。5-6階層是創業和改革熱情最高的階層,但絕對沒有話語權。知道GDP為什麼要保8嗎?保增長保就業,真正的原因是要保證第8級的人群不能掉進第9級。哈哈。現在這個目標調整為7.5——意思就是至少要保證8級中有一半的人不掉進9。至於底限是7,意思是如果保不住8級,也不允許7級掉入9。說到底,最受關注的還是7-8啊,如果真有啥大動作,估計也就是4-6級買單。


技術人的慰藉

當我屢次不經意地凝視自己的博客時,邊欄上的園齡一項總會不揣冒昧地提醒我 —— 某人已躬耕十年。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如今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 十年,註定是一場生長收藏的輪迴。

十年轉燈,摒卻金貂美酒、出離快馬寶刀,繁華洗盡之時,我常想,作為一名技術人,這本身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慰藉。

一.正心誠意

毋庸置疑,做技術是清苦的。一個人,一台機器,相對無言,代碼紛飛,bug無情。須夢裡挑燈,冥思苦想,肝血暗耗,板凳坐穿。世界繁華競逐,而你獨釣寒江,看盡千山暮雪,聽徹寒更雨歇。

如此技術,眾人視其為徭役,避之猶恐不及。而你卻不辭艱苦,一炷心香,毅然踏上了風鳴馬楚的征途。於你而言,這是一場修行。為此你搖動經筒,升起風馬,轉山轉水轉佛塔。此路甚為修遠,非弘毅之士不能往。玩世不恭之流,投機取巧之徒,都不會摘到技術的金蘋果。

因此,一名技術人,必是一位正心誠意之人。其心正,其意成,方能精進技藝。其心正,其意誠,方能進德修業。唯其心正意誠,行何處、居何位、理何事、待何人,皆能允執厥中。

二.格物致知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技術人不僅敏而好學,而且泠然善學。常言道,不學無術。從來沒有一個不愛學習的人、不善學習的人、不堅持學習的人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人。

技術人的學習不是紙上談兵,不是坐而論道,不是白髮死章句,不是袖手談心性。《大學》中講:「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技術人的學習正是格物致知。從來沒有現成的技術寫在哪本書上,讀之便可盡得。任何知識的積累,技術的精進,無不是在每一次代碼的編寫、bug的調試、博客的總結中獲得。技術人並沒有多少「學問」,「學問」留給「做學問」的人做去吧,技術人只掌握自己格致之後的有限知識。

試問,一名好學、善學、格物致知的技術人,即便不做技術,放到各行各業,又何嘗不是人才呢?一名好學、善學、格物致知的技術人,涉足任何領域,又何恐不能取得成就呢?

三.知行合一

技術人不僅格物致知,而且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學院的做派,而不是技術人的品格。一名技術人,本身就是知和行的統一。

「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從青年黑格爾派初次提出這樣的命題,到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提綱》中正式確立全新的世界觀,從來沒有一群人像技術人這樣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常言道:無農不穩, 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試問無技術人則何如?遑論海德格爾將技術稱為現代社會的座架,假使沒有技術人的身體力行,我們今天的世界將會是怎樣?倘若沒有技術人的知行合一,士、農、工、商能否給我們帶來如今這般的美好生活?

工人階級沒有思想的勞動是盲目的,知識分子沒有勞動的思想是空洞的。一名知行合一的技術人,於人類進步的事業是問心無愧的。

四. 道器不二

技術人不僅僅只是技術工具的熟練使用者,若然,則無非只是一個工具高級些的熟練工人罷了。《莊子·養生主》中借庖丁之口道出了技術人的真諦——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一名真正的技術人當是技進乎道,道器合一。《周易》中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技術人追求的不是以技術手段來實現單純的功利目的,而是在精益求精,止於至善中執道而行,追求天地人神的協奏。因此,一名真正的技術人絕不會因技術而枉死,絕不會因技術而病弱,絕不會將技術作為瘋狂斂財的工具,更不會將技術用於行不義之事。過勞死、體弱多病、不近人情、一心向錢、毀滅世界——這都是科幻片中大反派:「技術怪人」。眾人將其誤以為是技術人的本色,而事實絕非如此。現實中的確不乏技術從業者誤入這些歧途,那皆是始於對「技」的狂亂,對「器」的迷濁。道器不二,方才是技術人的本色。

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技術的精進帶來的是品物咸亨的圓滿,技術人在執道而行的途中不改其樂。

五. 結語

十年技術生涯,我時常省思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技術人。如若如此,那便是我莫大的榮幸;如若不然,那將是我下一個十年的不懈追求。

因為身為一名技術人,這本身就是莫大的慰藉!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

優秀的作品是技術人最好的名片。歡迎大家關注 我的作品


無產階級。。。生產資料就是一台電腦。。。


佃農


數字時代的手工藝者


能在公司拿到控股權么?能當上法人代表么?
否則即便人稱壕也是無產階級。


無產階級,關鍵點在於生產工具社會化。


這個階級的特殊性在於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以往的階級可以明顯劃分為管理層和實踐層,前者注重理論研究,後者注重實踐成果。

而這個階級融合了實踐和理論。


我認為,程序員屬於資產階級。


知識、技能、經驗等無形資產也可以是資本。


注意,是「可以是」而不是「是」。


也就是說,有些無形資產是資本,有些不是。


比如說,在當前社會中,製造業專家的知識、技能、經驗不是資本,而金融白領的知識、技能、經驗是資本。


兩種無形資產之間的關鍵區別在於其議價能力不同。


在當前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白領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擁有極強的議價能力,能在分配過程中取得極大的優勢,獲取超額的利潤。


這和傳統意義上的資本家所持有的金錢是一樣的。錢為什麼能生錢?因為在現代金融體系下,有錢的人能在分配過程中佔據優勢,獲得超額的利潤。


當然,現代金融體系下,錢比無形資產更強大,因為超額利潤很容易變現為金錢,而轉化為更多的無形資產則相對困難。


但這不能改變程序員通過自己的無形資產,在市場獲取了超額利潤的事實。如果沒有這超額的議價能力,程序員無法也不應獲得比其它專業從業人員更高的收入。


資本的本質不是增值性,而是影響分配的能力,任何東西,只要能影響分配——不論其存在形式是金錢、官位、或是知識、技能等等——都是資本。


補充一下。


在不同的時代,最強大的資本是不同的。農業時代最強大的資本是土地,獲得超額利潤的地主也傾向於把利潤轉化為這個時代最強大的資本,也就是土地本身。


工業時代初期的機器,西方金融體系下的金錢,我國某一時期的官職都是那個時代或那個區域內最強大的資本,也都遵循同樣的邏輯。


我希望人類的未來有更公平的分配製度,而不是一個知識成為最強大資本的時代。


it、金融的初級從業者屬於腦力無產者
隨著期權到位轉化為中小資產階級
這裡要注意,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年薪百萬有房有車屬於中產階級,這當然沒錯,但中產階級不等於中等資產階級,因為百萬年薪可能只是死工資,依然不掌握生產資料。
這也是為什麼老派的馬克思主義者對於全民中產的理念不以為然的原因,中產階級的主體不過是工人貴族,經濟上行時你好我好大家好,經濟下行時一夜返貧不是沒可能。


對大多數程序員來說,他們是公司資產


程序員不分階級,只分語言。
有沒有上升空間完全取決於坐幾樓。


推薦閱讀:

HR們如何看待創過業的人?
編程真的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嗎?
作為 IT 從業者,你們是從哪些渠道了解IT動態資訊、新技術、新模式等資源?
如何看待網易的簡單C++面試題被批評?
很多IT大牛在我這個年齡時已經很厲害了,我該怎麼做才能變成他們那樣的人?

TAG:程序員 | 軟體開發 | 職業 | IT行業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