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閱讀經濟學論文,獲取核心思想?

題主經常閱讀經濟學的論文,但是苦於英文閱讀速度慢,一篇論文總是要看很久還會看完後面忘記前面,有沒有什麼閱讀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


牛人告訴你如何讀國外文獻!畢業論文寫作靠它了

2015-04-07 國家社科期刊資料庫

為什麼讀文獻?
(從Ph.D到現在工作半年,發了12篇paper,7篇first author.)我現在每天還保持讀至少2-3篇的文獻的習慣。讀文獻有不同的讀法。但最重要的自己總結概括這篇文獻到底說了什麼,否則就是白讀,讀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明白,一合上就什麼都不知道,這是讀文獻的大忌,既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導致以後不願意讀文獻。

1. 每次讀完文獻 (不管是細讀還是粗讀),合上文獻後,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從abstract,conclusion里找,並且從discuss里最好確認一下。這樣一來,一篇文章就過關了。take home message其實都不會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發現你需要記得很多,那往往是沒有讀到重點。
2. 擴充知識面的讀法,重點讀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問題,以及目前的進展類似的文章,每天讀一兩篇,一個月內就基本上對這個領域的某個方向有個大概的了解。讀好的review也行,但這樣人容易懶惰。
3. 為了寫文章的讀法,讀文章的時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時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識的記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誰,哪篇文章,哪個期刊,這樣以後照貓畫虎寫的時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裡半天琢磨出一個句子強的多。當然,讀的多,寫的多,你需要記得句型就越少。其實很簡單,有意識的去總結和記億, 就不容易忘記。

研究生怎麼看文獻,怎麼寫論文
一、先看綜述
先讀綜述,可以更好地認識課題,知道已經做出什麼,自己要做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對於國內文獻一般批評的聲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領域的入口,在此之後,你再看外文文獻會比一開始直接看外文文獻理解的快得多。而國外的綜述多為本學科的資深人士撰寫,涉及範圍廣,可以讓人事半功倍。

二、有針對地選擇文獻
針對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論文來讀,從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麼問題,通過哪些技術手段來證明,有哪些結論?從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邏輯推論,學習技術方法。
1.關鍵詞、主題詞檢索:
關鍵詞、主題詞一定要選好,這樣,才能保證你所要的內容的全面。因為,換個主題詞,可以有新的內容出現。
2. 檢索某個學者:
查SCI,知道了某個在這個領域有建樹的學者,找他近期發表的文章。
3. 參考綜述檢索:
如果有與自己課題相關或有切入點的綜述,可以根據相應的參考文獻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論文。
4. 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
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

三、如何閱讀文獻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說是一個論文的窗口。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多數文章題目、摘要簡單瀏覽後,直接把幾個Figure 及Title 與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讀全文:讀第一遍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爭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為讀論文的目的並不是學英語,而是獲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後思維會非常混亂,往往讀完全文不知所謂。可以在讀的過程中將生字標記,待通讀全文後再查找其意思。
3.歸納總結:較長的文章,容易遺忘。好在雖然論文的句子都長,但每段的句數並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個片語標一個標題。
4.確立句子的架構,抓住主題:讀英文原版文獻有竅門的。我們每個單詞都認識讀完了卻不知他在說什麼,這是最大的問題。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關係連詞,他們承上啟下引領了全文。中國人喜歡羅列事實,給出一個觀點然後就是大量的事實,這也是中文文獻的特點,我們從小都在讀這樣的文章,很適應。西方人的文獻注重邏輯和推理,從頭到尾是非常嚴格的,就像GRE 裡面的閱讀是一樣的,進行的是大量重複、新舊觀點的支持和反駁,有嚴格的提綱,尤其是好的雜誌體現得越突出。讀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題,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無用信息可以一帶而過,節約你大量的寶貴時間和精力。
5.增加閱讀量:由於剛剛接觸這一領域,對許多問題還沒有什麼概念,讀起來十分吃力,許多內容也讀不懂。後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最後可以融匯貫通。所以,對新手而言,應當重視閱讀文獻的數量,積累多了,自然就由量變發展為質變了。

四、提高閱讀的效率
1.集中時間看文獻:
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2.做好記錄和標記:
複印或列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註。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於沒看。
3.閱讀順序:
根據閱讀目的選擇合適的順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後看discussion,最後看result 和method(結合圖表)。

五、文獻的整理
1.下載電子版文獻時(caj,pdf,html),把文章題目粘貼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號)
2.不同主題存入不同文件夾。文件夾的題目要簡短,如:PD,LTP,PKC,NO。
3.看過的文獻歸入子文件夾,最起碼要把有用的和沒用的分開。
4.重要文獻根據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編號,然後按名稱排列圖標,最重要的文獻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獻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據此修正你的實驗。

六、英文文章寫作(閱讀文獻的副產品)
1.平時閱讀文獻,注意總結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語(注意,文獻作者必須是以英文為母語者,文獻內容要與你的專業有關)。
2.找3-5篇技術路線和統計方法與你的課題接近的文章,精讀。

論文各部分讀法有講究
本人英語基礎不好,沒過六級,所以在碩士的時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獻很少,現在想想很後悔,2 年的時間少學了很多東西。上了博士,自己給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開始打算硬著頭皮咬著牙很不情願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獻,一開始看比較慢,有些很難理解,到現在大約仔細閱讀了100 篇外文文獻,泛讀了100 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淺,現在基本不怎麼看中文的了,確實也覺得外文的質量就是高(也有湊數的爛文章),現在自己寫外文的也很順手了。談幾點自己的體會。我是材料專業的。

1.先找5篇跟自己論文最相關的外文文章,花一個月的時間認認真真的看,反覆看,要求全部讀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學和老師交流一下。一個月以後你已經上路了。
2.如何讀標題:不要忽視一篇論文的標題,看完標題以後想想要是讓你寫你怎麼用一句話來表達這個標題,根據標題推測一下作者論文可能是什麼內容。有時候一句比較長的標題讓你寫,你可能還不會表達。下次你寫的時候就可以借鑒了
3.如何讀摘要:快速瀏覽一遍,這裡主要介紹這篇文章做了些什麼。也許初看起來不好理解,看不懂,這時候不要氣餒,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許你都明白了。因為摘要寫的很簡潔,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條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圖的時候看不懂是正常的。
4.如何讀引言(前言):當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領域的一些情況,看引言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紹性的東西,寫的應該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獻多了以後看這部分的內容就很快了,一掃而過。有些老外寫得很經典得句子要記下了,下次你寫就可以用了。
5.如何讀材料及試驗:當你文獻看多了以後,這部分內容也很簡單了,無非就是介紹試驗方法,自己怎麼做試驗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
6.如何看試驗結果:看結果這部分一定要結合結果中的圖和表看,這樣看的快。主要看懂試驗的結果,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結構描述一些數字的結果)。有時看完以後再想想:就這麼一點結果,別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寫這麼多,要是我可能半頁就說完了?
7.如何看分析與討論:這是一篇文章的重點,也是最花時間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後不急於看分析討論。我會想要是我做出來這些結果我會怎麼來寫這部分分析與討論呢?然後慢慢看作者的分析與討論,仔細體會作者觀點,為我所用。當然有時候別人的觀點比較新,分析比較深刻,偶爾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當你看的多了,你肯定會看的越來越懂,自己的idea 越來越多
8.如何看結論:這個時候看結論就一目了然了,作後再反過去看看摘要,其實差不多
9.把下載的論文列印出來,根據與自己課題的相關性分三類,一類要精讀,二類要泛讀,三類要選擇性的讀。分別裝訂在一起
10.看完的文獻千萬不要丟在一邊不管,3-4 個月一定要溫習一遍,可以根據需要,對比自己的試驗結果來看
11.學會記筆記,重要的結論,經典的句子,精巧的試驗方案一定要記下來,供參考和學習
12.有些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文獻,可以批判性的閱讀。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試驗多的話,你應該有這個能力判斷誰的更對一點。出現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原因有下:試驗方法描述不詳細,可能方法有差別;試驗條件不一樣;某些作者誇大結果,瞎編數據
13.有時間還是多看點文獻吧,最好定個目標:在學術上超過自己的老闆。因為老闆一般不看文獻,他們都是憑經驗做事,很多新東西他們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闆會覺得你很厲害。反正我覺得多讀了,讀起來就快了,而且也會慢慢喜歡上看外文文獻,收穫自然也就多了。
讀研的三年時間裡,實驗做得不是很多,文獻倒是讀了不少。原因呢,可能是老闆也發現了我這個人屬於那種眼高手低的人,乾脆就讓我做個文獻閱讀器了。從研一到現在每當老闆腦子裡出來一個想法,出來幾個關鍵詞,好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交給我查閱和整理文獻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發在論壇里的幾個ppt,關於光催化、無鉛壓電陶瓷,微波介質陶瓷,納米ZnO,此外關於Raman 光譜、多鐵性材料。
算起來前前後後看過——當然只能說看過,因為大部分都只是走馬觀花,沒有精讀——的文獻應該不下三四百篇了。我估計每個方向單拿出來寫個中文綜述都差不多夠了,可惜中文要版面費,想來老闆也不會給出說了這麼多廢話,進入正題吧。有人也許會問,你是怎麼看文獻的,特別是一個以前沒有接觸的陌生領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綜述,然後是中文博士論文,而後是英文綜述,最後是英文期刊文獻。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中文綜述,你可以首先了解這行的基本名詞,基本參量和常用的製備、表徵方法。
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因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話,一些基本名詞如果簡單的想當然的翻譯,往往會將你引入誤區或造成歧義。同時中文綜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參考文獻,這就為後續的查找文獻打下一個基礎。
中文博士論文,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緒論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於一篇綜述的。因為它會更加詳細的介紹該領域的背景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同時裡面往往會提到國內外在本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幾個科研小組的相關研究方向。通過閱讀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個脈絡。
英文綜述,特別是那種invited paper或是發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領域的牛人們寫的。對此要精讀,要分析其文章的構架,特別要關於作者對各個方向的優缺點的評價以及對缺點的改進和展望。通過精讀一篇好的英文綜述,所獲得的不只是對本領域現在發展狀況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學會很多地道的英文表達。最後就是針對自己的課題查找閱讀相關英文文獻了。現在各大學圖書館裡面的資料庫都比較全,即使沒有也可以通過網路上多種手段獲取文獻了。所以說文獻的獲取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查什麼樣的文獻和怎麼具體閱讀整理文獻。根據我的體會,我覺得有以下四類英文文獻是我們所需要的:
1、本領域核心期刊的文獻。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這裡也不能一概唯if 論了。比如說陶瓷類的核心期刊美陶的IF 也不過1.5 幾,但上面的文章特別是feature artical 還是值得仔細閱讀的。當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這個就要靠學長、老闆或者網上戰友的互相幫助了。
2、本領域牛人或者主要課題組的文獻。每個領域都有幾個所謂的領軍人物,他們所從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發展主流。因此閱讀這些組裡的文獻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點。這裡有人可能要問,我怎麼知道誰是牛人呢?這裡我個人有兩個小方法。第一是在ISI 檢索本領域的關鍵詞,不要太多,這樣你會查到很多文獻,而後利用ISI 的refine 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發表的論文數量比較多,原則上一般發表論文數量較多的人和課題組就是這行里比較主要的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領域有哪些比較規模大型的國際會議,而後登陸會議主辦者的網站一般都能看到關於會議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為邀請報告的報告人一般來說都是在該行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呵呵
3、高引用次數的文章。一般來說高引用次數(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話)文章都是比較經典的文章,要麼思路比較好,要麼材料性能比較好,同時其文筆應該也不賴的話。多讀這樣的文章,體會作者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和圖表分析的處理,相信可以從中領悟很多東西的。
4、最後就是當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識,開始做實驗並準備寫論文的時候需要看的文獻了。我個人的經驗是,首先要明確一點,你所做的實驗想解決什麼問題?是對原有材料的改進還是創造一種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製備方法,還是採用新的表徵手段或是計算方法。明確這一點後,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獻了。而且往往當你找到一篇與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後,通過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獻和它引用的文獻,從而建立一個文獻樹,更多的獲取信息量。

此外,我想提到的一點就是關於文獻的整理。很多時候大家下文獻都是很盲目,抱著一種先下來再說的思想。往往下來的文獻不少,但只是空占者磁碟空間。不經過整理歸類的文獻就不是自己的文獻,那根據什麼來分類呢?
我有一個比較簡單實用的方法,適用於那些擁有大量未讀文獻的。就是只關心三點:文章的前言的最後一部分(一般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為什麼要進行這項工作,依據和方法),文章中的圖表(提出採用的表徵方法以及性能變化)和結論(是否實現了既定目標以及是否需要改進)。
當然,如果全部精讀相信工作量也不小。我的看法是儘可能用50個字左右來歸納文章,說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進某個性能或提出某種方法)+表徵手段(如XRD,IR,TEM 等)+主要結論(如產物的性能)。當你按照這個方法歸納整理幾十篇文獻後,自然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後再根據你的筆記將文獻分類整理,當你在寫論文需要解釋引用時再回頭精讀,我覺得這樣會提高效率不少。


不要逐字逐句讀!不要逐字逐句讀!不要逐字逐句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那要怎麼讀?

跳讀,略讀,一筆帶過讀!

然後準備一本筆記本,為看過的文章簡要畫幾個邏輯框圖。或者用endnote之類的文獻管理工具分類收藏,附一些簡單的文字說明,備忘。此外,讀introduction獲得關於其背景的感性認識。

當你在干這些事的時候,你實際上是在調用大腦的潛意識區域加以記憶,即所謂情景記憶,連接記憶,立體記憶。這比死記硬背強的太多。

記憶知識點和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關係,而不是知識點本身。這樣,當你需要的時候,你知道去哪裡獲取。平時,也可以為大腦騰出更多內存。何樂不為?

題主總是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這一點要不得呀要不得。一篇文章可能會有很多點,你能夠捕捉到一兩個點其實就太夠了。

人生有這麼多歡樂的事,豈能在一篇文章上浪費太多的CPU?

以上。


其實你只要看introduction和假設就可以了。。。公式數據論證過程忽略,然後去jstor上找兩篇針對該文的讀後感看一下優缺點分析,就齊活了


同樣的問題,問過一個 50 多歲,每天早上9點到12點都在自家書房讀論文的學術大牛。

回答很簡單,論文讀多了就可以了。

讀得少,大部分內容對你都是新內容,吸收起來困難;讀得多了,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很容易抓住這篇文章的洞察和創新點。所以還是一個時間和數量積累的笨辦法,貌似沒有捷徑。


先看優質的中文論文,期刊是有級別的,中文的看順了再大量看英文。可以先挑幾篇本專業引用率極高的英文文獻,用來查單詞,打基礎。


謝邀。
讀開頭、結尾和摘要。


你們這跳讀略讀的不要害人了
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這麼讀更是胡來
好好讀認真讀用心讀
欲速而不達
等你讀的多了自然知道哪些可以跳過去了自然也知道哪些部分是你想讀的了


不是搞學術的,重結論輕方法,下面是個人採用的極端功利主義的方法,短時間刷掉大量文章:

看一個領域論文,先找高引用的Survey與Review類型的綜述,略讀掌握方法分類

看單個論文,只讀abstract和conclusion,用什麼方法產生什麼結果


工科論文里,abstract和introduction最重要,只有把這兩部分看懂了你才知道他在講什麼;其次是系統的模型和它的假設,一篇論文里假設有很多,一定要搞清楚;公式和模擬最不重要。
以上指導來源於香港大學工學院某PhD


作者:葉貴君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168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論文對於碩士,尤其博士,是必須的一種技能,也是一道難關。所謂大道無形,小道可走。下面給出一些博士期間的寫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論文可以有三個境界:畢業、科研、貢獻。

現在只說第一個,為了畢業。

這裡的論文,可以指EI論文、SCI/E論文。

我把論文分成三個階段:讀、寫、改。

一、讀

即:讀哪些論文(對象),讀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目標),怎麼讀(方法)

1讀什麼論文

讀論文,需要讀經典的專業基礎論文、survey(概述)論文,及5-10篇左右讀新的高質量的專業論文。

好的論文怎麼找?首先找專業領域中好的會議、期刊;其次,經常訪問專業領域有名的實驗室、研究員的主頁,關注其發表的論文方向及內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開始動手寫論文了。

2讀論文的目的

讀論文的目的有兩個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專業領域的內容和發展情況;

二是在了解過程中,產生自己的idea,進入這個領域。

什麼是idea?怎麼樣產生?idea一般是在讀論文的過程中產生的,給出三種比較簡單產生idea的方法。

(1) 第一種彌補缺陷法。即去發現別人論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讀很多個論文時候,就會逐漸發現,每一篇論文都不是完美的,解決的都是某一方面的問題。很多論文,尤其是經典論,都有很多論文跟著去提高和改善原來論文的效率、方法什麼的。因此,你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去找你感興趣的論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應的彌補缺陷的解決方案;

(2)第二種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與論文不同的解決方案,你覺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產生了新的idea,不斷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為一篇比較好的論文;

(3) 第三種減少約束法。即減少論文中的assumption(假設),一般來說,所有的假設都是約束條件,去除約束條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過程。

這三種方法是比較簡單的、操作性比較強的方法,比較有針對性的產生idea,避免看論文中的茫然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產生idea過程中,不要想著憋大的idea,不要試圖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體系。在目前階段,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好高騖遠,往往會半途而廢。你有一點點的貢獻就好。沒有一篇論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須在其他人工作基礎上進行的。

3怎麼讀論文

(1)首先,最忌諱的是一篇論文反覆讀前面的幾段。要讀,盡量一次性讀完,不管理解多少,盡量一次讀完,你可以一篇論文多讀幾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覺得讀起來難,讀一讀,放一放,然後再從頭讀。好像燒開水,沒等開鍋呢,就涼涼了,然後再燒。

(2)第二,讀的時候帶著想法讀。讀論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內容是什麼,和以前的有沒有區別,有什麼不同,有沒有weakness。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就忘了這個事情。怎麼辦呢,就是每次看完,對這篇論文做個總結,總結一下論文的主要闡述的內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對比一下,這樣,就把論文吃透了。好的論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讀幾次。

(3) 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記下來,然後自己寫論文時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讀native的論文,非常必要。論文的文風怎麼樣,整個文章的版式,句子的書寫,辭彙的使用。論文讀多了,就很容易把專業辭彙積累下來,所以,尤其在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單詞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非常推薦大家這樣去做。

二、寫

寫論文和讀論文過程類似,包括確定論文的性質,論文的目標(發表到哪裡),寫論文的方法。要了解論文的組成是什麼,每一部分應該怎麼寫,然後再進入寫論文的過程。

在具體寫作的時候,需要考慮下面的過程:

寫什麼性質的論文。如會議論文、期刊論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寫的是綜述(survey)、方法、理論等等。不同的論文的對象,載體,篇幅,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會議論文、短論文等對新的要求比較高,比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論文寫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論文等對新的要求之外,還要求完善、高質量,所以寫作時候要系統性和創新性並重。

寫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第一,你想要發表的地方是什麼,會議還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論文。所以,在寫論文之前,盡量確定要投的期刊或會議。然後,去閱讀幾篇最新的該期刊或者會議的論文,明確一下體例和內容大致規劃。重要的是,你選擇的題目和投稿對象的要求盡量切合。第二,你想要發表的時間,一定要有個發表的時間點。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時間點,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選擇幾個,這樣你就會處於忙碌和興奮狀態,成果就會快而且好,否則非常容易消極怠工。另一方面,很多畢業生,需要在寫大論文之前,需要得到論文的接收函。在時間規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時間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關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對快些。一定要提前謀劃,無論是會議還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寫論文的方法。首先了解一下論文的結構。通常一篇論文包括7個大的部分,每頁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個句子。所以,一篇會議論文大概200-300個句子罷了。一小時寫5句,一天寫一頁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寫一篇論文吧,當然前提是idea什麼都比較成熟後。其實,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論文的組成。下面,針對論文給出7個大部分的一些內容組成:

(1) Abstract—— 對自己工作及其貢獻的總結:a)闡述問題;b)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結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綱、你的貢獻:a)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徵,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文章的基本結構,大綱。(1page)

(3)Previous Work——說明自己與前人的不同:a)將歷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類別;b)對每項重要的歷史工作進行簡短的回顧(一到幾句),注意要回顧正確,抓住要點,避免歧義;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進行比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評價前人的工作,不要過於苛刻;e)強調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舉出各自適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個部分:a)從讀者角度闡明定義和表示法;b)提供演算法的偽碼,圖解和相應解釋;c)用設問的方式回答讀者可能提出的潛在問題;d)複雜的冗長的證明和細節可以放在附錄中,這裡關鍵是把問題闡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應該在腳註中給予說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驗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設計實驗(簡潔的實驗和詳盡的實驗步驟);b)必要的比較,突出科學性;c)討論,說明結果的意義;d)給出結論。

(6) Conclusion——總結、前景及結文:a)快速簡短的總結;b)未來工作的展望;c)結束全文。

(7) References——對相關重要背景文獻的全面引用:a)選擇引文(眾所周知的結論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經典的和新的論文要引用);b)與前文保持一致。

然後我們就開始寫論文了。

首先,寫論文時候,最好一氣呵成。千萬不要猶豫,今天寫點,明天寫點的樣子。那樣往往寫不好論文。一篇SCI論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點的時間寫完主題部分;而一般會議論文2,3天即可。當然,一些實驗可能需要時間長些。無論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說,每篇論文都可以發表,所以你寫出的論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寫論文時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語言表述的地方。首先,盡量拼寫、語法正確。保證全文沒有單詞錯誤和明顯的語法錯誤,這個非常重要。論文學術是非常嚴謹的,錯誤拼寫容易讓人覺得水平不高。另外,寫作句子盡量簡單,每個句子只包含一個意思,這個和中文論文差別很大。記住一定用簡單的句子,一般情況下,即使算上從句也盡量不要超過兩句話。第三,避免用口語。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從native和好的論文裡面,把重要的連詞的應用學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盡量裝著學術化一些。第四,盡量避免第一人稱,we怎麼怎麼地。

論文的組成元素。通常,包括圖形、公式、演算法、證明等等。論文應該是圖文並茂的。通常情況下,如果讀者是同一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看完論文的圖片及圖注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大體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標註好每一幅圖片所展示的信息,但盡量簡潔。圖和文本要保持一致,並且互為補充,所有圖在論文中都是必須提及的。不同的圖有不同的要求:

(1)對於說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圖,我建議一般先自己在紙上手繪大框,這樣方便設計、修改,等定型後,在用專業工具繪畫,這樣一般效果很好而且節省時間。

(2)另外,當採用柱狀圖、折線圖等,優先用黑白色,然後是灰色或陰影的,最後才是彩色的。據說有大概10%的男性是紅/綠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紅/綠色,而且列印時候大多時候是黑白的,所以,在採用顏色標識的同時,盡量加一些標識性的線條標誌,要有區別於其他區域的大小和形狀。對於這些性能分析、對比等,在解釋時候一定要盡量說明圖的形成原因,並包括數據。如與誰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麼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圖工具一定要專業,盡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圖的質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盡量用專業工具作圖,然後粘貼。在論文錄取後,尤其期刊論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質量的圖片,盡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後,論文排版要盡量和論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對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盡量用latex,排版的質量非常棒的。

除了圖,論文裡面還應該有公式、演算法、證明、定義等。一定盡量用專業的東西編寫,這些地方盡量不要用圖片。整篇論文要盡量用多種元素說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後,好的論文要有好的明確的題目,我一般是先寫一個然後整篇論文寫好後,查重、修改、定稿。查重目的主要是了解下重複率是多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其次還有助於論文的修改。

三、改

好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完成一篇論文後,先通讀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更改的。一般來說,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兩種。寫完之後通讀一次,先不要再讀,放兩三天再說。這樣容易產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後再仔細更改。更改是個打磨的過程,必須字斟句酌,可以參考其他好的文章,對照寫。改論文絕對不是查缺補漏那麼簡單,要從審稿人、讀者多個角度去看,想想讀者能從你這個論文裡面獲得多少、想看的是什麼。另外,一定請領域朋友幫助審查一下,以便檢驗論文的正確性和新鮮性,而且可以對一些術語用詞進行改善。

改好之後,就是投稿。

一定要選擇和自己論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會議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論文,一般隨時都可以投稿。但是對於特刊、會議一般是有時間限制的。對有時間限制的,建議盡量提前一兩天投稿。我見過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後那天才投稿,這樣如果發生意外就不好補救了。另外,有些期刊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這個一定要注意。

最後,不管論文接受還是被拒,都會有比較好的意見回來,一定要認真閱讀這些意見並做相應的修改及反饋。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論文的滾動問題。一個方向,發表一篇論文後,不是就完成大吉了。還有盡量深挖你這個課題。一個主題多種實現方法。一個好的idea,我覺得怎麼應該發一到兩篇conference和一個journal

(2)論文合作:在質量和數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問題,為以後工作做準備。

(4) 項目申請問題。

(5) 最低滿足論文之後,是為以後鋪路的問題。平實心態,積極爭取。

以上是自己在做研究時候的一點點小心得,為寫而寫,寸光短視,指望有所裨益。論文問題是個小問題,作人和做事才是真正的大問題。大家做研究、寫論文、申請項目,一定注意多交流、多溝通、多參加學術和其他活動,多交朋友。學術問題對於個人來說,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都在學術外面。祝大家多發論文,多交朋友,享受痛並快樂的論文。


先看摘要和結論,然後看看文中的圖片,再看看參考文獻有沒有很有名的文章,這樣就能大致確定有沒有仔細讀下去的必要了。不能保證完全符合,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夠用了。


一開始我也和你有一樣的苦惱,後來發現

多讀幾遍適應了就好了╮(╯_╰)╭


title=》逐字逐句
abstract=》逐句
introduction=》了解問題背景和總結性提案
中間部分可不細讀
evaluation=》了解作者到底採取怎樣的評價手法來論證他的觀點,並且得到了怎樣的有用的數據來支持他的提案。
Summary/conclusion =》逐句細讀。
往往和abstract及introduction呼應起來,

讀完之後整篇文章的邏輯展開也就明了了。


這是要靠我們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你可以將每段的主要內容理解後,再歸納總結,分析,結論就出來了。一般的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目的在文章的開篇和結尾處,每段的主要內容也是如此。細心觀察和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結論就出來了。


閱讀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感興趣,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也才能事半功倍。
經濟論文有一定的專業性,但要快速有效的閱讀還是要從興趣入手。


1. 一般的只看摘要就可以了,文獻整理以目的,方法,結果和討論的形式羅列
目的,方法,結果和討論~~目的,方法,結果和討論~~
重要的事情說3遍
2. 如果對文章的結果感興趣,閱讀result部分,先看Figure和Figure Legend, 不明白的地方看看文字描述部分
3. 文章的Introduction和Discusion直接不看,如果題主寫過一篇就曉得了,前者主要介紹「關鍵詞」的研究背景,後者引用別人的文獻支持佐證你的結果,so可以直接跳過


推薦閱讀:

上學是為了就業嗎?
能在瀏覽器上直接摘錄批註的插件有哪些推薦?
如果想了解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各教派在西方社會所扮演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解決諸如摩門教總統候選人的身份論爭、天主教與新教的關係、每周去教堂對於民眾的意義這類問題,是否有比較直觀、通俗的教材可供推薦?
九州體系構架還有擴展的空間嗎?
熟悉作者的人生以後,反而不敢再看他們的書是怎麼回事?

TAG:閱讀 | 學術 | 研究生 | 經濟學 |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