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在產能過剩,為什麼物價還在穩步提升?
請從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角度的回答問題。
產能過剩、物價還在穩步提升的根本原因還是兩極分化,具有龐大消費能力的中產缺失造成的,導致資源的錯配與無效配置
先說一個概念:經濟危機所暴露的生產過剩,並不是生產出來的商品真正超過實際需要。而是市場扭曲導致資源錯配造成的
就【生產資料】來說,產能過剩既是絕對過剩,也是相對不足- 絕對過剩:相對於利潤率來說,生產資料太多,比如煤礦生產的煤、製造業生產的機器,產能絕對過剩;(就是 @圖靈Don提到的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鋼鐵和船舶五個方面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當然還有煤炭)
- 相對不足:相對於就業來說,生產資料不足;
比如客貨兩用車,因為農業沒有產業化,對農用機械需求就少,農村這個巨大的市場就沒有啟動,這樣農用機械的產能就不高,導致就業率不高(即使就業率高,工資收入也過低);
就業率不高,導致中產過少;
中產過少,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
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就制約市場,
沒有市場反過來導致農用機械產業
農用機械產業萎縮了,而生產農用機械的鋼鐵業卻不停產,就導致了產能過剩;
- 高價房過剩:據統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8632萬平方米,按照我國人均住房面積30平米計算,「空置」的住房可供2200萬人居住;因為有支付能力的中產過少,消費人群太少,高價房過剩(有的別墅賣不完,甚至都被剷除了,相當於政治課本嘲諷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危機時將牛奶倒在糞坑裡),所以,相對於有錢人來說,高價房過多;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廣廈多的是,但是杜甫買不起;
- 低價房不足,任何人都想住最好的房子毋庸置疑。但這個想是切實可行還是痴心妄想?對一個工薪族來說是想量力而行買保障房呢還是想背負沉重的負擔買套大房子?到底哪個是真實的想?相對於窮人說,讓窮人買得起的經濟適用房太少,所以,杜甫的家裡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無論是生產資料還是生活資料,都是供需錯配,錢用錯了地方,種地的時候把水嘩嘩的都澆在不產糧的土地上了,看起來緩解了旱情,可來年還是餓肚子---而錯配的原因是不能深究的,因為牽涉到體制;中國的產能過剩根源是中產缺失導致的消費能力不足導致的(一個字,窮);有興趣的戳一下這個答案《為什麼產能過剩一直在中國出現? - 沈雅涵的回答》
-------------------------------------------------------------------------------------------其實,白富美愁嫁,矮挫丑愁娶,任何時候都存在,最麻煩的是:屌絲與白富美的需求是無法對接的,更談不上即時對接,所以,即使是市場經濟主導的資本主義國家,產能也有過剩的時候;資本主義國家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兩個
- 對外擴張:通過世界範圍內的戰爭來消化產能,比如鴉片戰爭通過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資本輸出、經濟掠奪),戰後的工業國乾脆把工廠放到海外,把產能問題隔絕起來(看懂了這個就能看懂一帶一路,與援助非洲)
- 通貨膨脹:二戰前的歐洲,資本流通僅限於富人圈(閉合循環),富人的錢流不到窮人的口袋裡(表現就是富人不消費了,窮人沒錢消費);解決這個問題,汪偽政府就是
- 收法幣(硬通貨)歸『國有』,
- 發行中儲劵,
富人不花錢,我就多發行中儲劵,稀釋富人的存款;羅斯福當年也是同樣的方法,強制小黑國民上交黃金(民間不得藏私),然後用印刷術來調節經濟,蔣介石也曾經用金圓券解決過類似的問題
-----------------------------------------------------------------------------------------
同樣,物價上漲也是中產缺失導致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中產不足,所以消費能力低下,因為消費能力低下,所以生產商的銷售額太少,因為銷售額不足以抵消成本,所以,生產商與銷售商不得不提高物價,所以,真正的能滿足大眾的物價都很高
強調一下,這裡的高價指的是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的物價,比如剛剛改革開放後的上海牌手錶就是三百多一塊(那時候我父親的工資一個月才三十多元);
如果柴米油鹽醬醋茶、水電氣這類日常消費品物價飛漲的話,必然導致社會動蕩,所以,一般社會要正常運轉的話,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不會很高,即使上漲,漲幅不會太大(在大多數人能承擔的限度之內),比如前幾年的蒜你狠、豆你玩,向錢蔥、 姜你軍、 糖高宗,高得離譜,政府一定會幹預;所以, @圖靈Don用CPI來解釋物價上漲,其實不到位,(他認為只是日常消費品的漲價,忽略了奢侈品);
-------------------------------------------------------------------------------------------
這裡解釋衣食住行的幾個關鍵要素,房價,糧價 醫療 教育那麼高的價格卻沒有引起社會動蕩的原因
先說房價
照道理說,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所以,房子是必需品,按照我前面所說的日常用品的高價引起社會動蕩的原理,為什麼中國的房價高的離譜(變成了奢侈品)卻沒有引起社會動蕩呢?
房子變成奢侈品的前提是中國的廣大農村解決了大部分人的住房問題,而大城市的土著,比如上海當地人,本來就有房子,真正買房的主力是外地進城的大學生與生意人,所以,即使他們買不起房,還可以退回到農村(在城市可以租房住),所以,高房價沒有引起社會動蕩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規模的失業沒有引起社會動蕩的原因,因為農村相當於中國的社會穩定器,民工失業的話,可以回家種地(儘管辛苦,但是不至於餓肚子),當然現在的農村已經喪失了這個功能,大部份的農村孩子是不可能回去種地的,所以,現在如果大規模失業的話,一定會引起社會動蕩
第二 醫療,醫療牽涉到國民素質,但最需要醫療的是老人,而老人本身已經喪失了勞動力,所以,對於底層老百姓來說,他們早逝,反而是好事(減少了一筆沉重的醫療負擔),所以,醫療高收費沒有引起社會動蕩
第三 教育,由於大多數人都是農村人,而農村人沒有買房的負擔,而且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所以開支相對減少,農村人的主要開支是小孩讀書,何況只有一個小孩,所以,相對於農村來說,收費不是很高
第四 糧價高沒引起社會動蕩的原因請看這個回答《 如果將來發生糧食危機,解決的方法只能依靠轉基因作物嗎? - 沈雅涵的回答》
有個韓國老師給學生上課的視頻《韓國講師 中國無法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也專門講了貧富分化的惡果,建議大家好好看看
有興趣的戳一下這個答案貧富差距拉大的最惡劣的後果,你認為會有哪些,是否會一直存在? - 沈雅涵的回答
生產一個產品需要消耗的原料基本是固定的,你要生產1000噸xxx,就必須消耗1000噸yyy。你今天的產能是1億噸又如何,能耗擺那裡,你的成本就不是你說的算。甚至你產能越大,虧得越多。
所以說,中國人能把高附加值的汽車手機做得很便宜,但不能把豬肉牛肉這樣固定轉化率的東西價格降下來。
而如果某幾樣資源是中國稀缺又必需的,那麼只要抬這幾樣東西的價格就能收割中國經濟了。比如長期100美金的油價抽得中國體無完膚。
看到某答主又在噴,忍不住了……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煤炭,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煤炭產能,所以不能進口。」
—————————————
煤炭實際上是可以進口的。煤價三百多一噸的時候,港口物流倉庫全是煤。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糧食,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農業生產,所以不能進口。」
————————————
出於戰略安全考慮,糧食自給率必須保持在95%,畢竟我們是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誰能提供?所謂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糧食都是扯淡,中國糧食要是取消進口限制,國際市場的糧食還會是這個價格?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鋼鐵,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鋼鐵產能,所以不能進口。」
———————————
還有哪個國家的鋼材價格比我們還低?
———————————————————————
物價高兩個原因:
1、印錢了
2、之前現金流全湧進鋼筋水泥經濟,其他行業的經濟自然萎靡。
3、稅高了
所謂的產能過剩其實只是部分行業重複建設導致的。
一個商品賣多少錢,不是由商家的產能決定的,而是由供需曲線決定的。如果低價多銷售可以提高利潤,產能又允許,這樣才會把價格降下來。如果商家降了價,卻不能提高利潤,自然就不會有人降價。
比如中國人買衣服的習慣非常非常節省,這樣可能反而會讓自己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衣服。因為商家即使降價,也不能明顯拉動銷量。美國人的消費方式就很粗放,一件質量很好的衣服,往往只有中國同類商品的一半不到。
因為產能最過剩的是印鈔機。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煤炭,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煤炭產能,所以不能進口。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糧食,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農業生產,所以不能進口。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棉花,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農業生產,所以不能進口。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聚乙烯,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化工產能,所以不能進口。
國際市場有超低價的鋼鐵,中國要保護自己落後的鋼鐵產能,所以不能進口。
然後就有了題主問的那個問題,為什麼人民幣對日元升值60%?
固定資產投資從來都是賠本的買賣,因為固定資產不產生效益!當固定資產耗盡社會最後的流動性資金以後,那社會的經濟發展基本就完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自從巨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導致賠本的固定資產開始升值的時候,就意味著以房價為代表的固定資產開吃抽取社會流動性資本,同時開始拉抬和扭曲市場經濟物價。伴隨著物價扭曲和快速增長,生產效率跟不上物價增長的速度,於是經濟開始出現滯漲,但以房價為代表的固定資產價格還是繼續上漲,消費經濟增長預期。食品價格、勞動力價格拉抬上去以後根本降不下來,而社會生產效率還是極其低下,於是出現用成本100的生產效率生產批發60零售80的商品,並成為一種經濟的常態。而政客和經濟學者根本沒有擔當,不願意犧牲短期的經濟,來換取長期的經濟增長,所以經濟就進入一個越發展越困難的怪圈,通常我們把他叫滯漲。產能不過剩,通貨膨脹會更快的。
因為不是所有商品的產能都過剩,還有東西打破頭也買不到的。
過剩的肯定價格下跌、比如鋼鐵、煤炭、白家電、手機
不過剩的肯定跟著市場走啊、比如綠色食品、一線房子
上面說的好複雜從數據看,中國在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鋼鐵和船舶五個方面產能過剩問題突出。
而在鐵路運輸設備、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專業用儀器儀錶、紡織服裝、文體娛樂用品、新能源汽車、動車組、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光電子器件、高檔次銅加工產品、交通用鋁材等方面,則沒什麼問題。
一般人感覺的物價上漲,用的是CPI衡量。CPI調查用的數據來源於日常消費,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這與工業有所不同。
總結來說,產能過剩是部分工業企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鋼鐵和船舶)產能過剩,對應的很多工業企業產能還不足;而物價上漲主要指的消費品價格上漲,兩者並無顯著因果關係。媽的滯漲
這麼說吧,改革開放以來,一直穩步上漲的主要是人工和房租,和這兩者密切相關的,比如所有的傳統第三產業,那價格都是跟著上漲的,至於別的,那就不一定了。
對於不怎麼享受傳統服務業,買東西用電商,菜自己種,豬自己養,衣服自己縫,出門坐地鐵的人來說,物價大致是平穩的,享受傳統服務業越多,越容易覺得物價上漲。因為傳統服務業很難通過技術革命用效率提升的辦法把費用上漲自己消化掉
我記得某經濟學家曾經研究過,美國這一百年,電話費下降了99%,但是酒店的價格一直在往上漲,因為前者代表了技術進步帶來的邊際成本下降,而後者主要就是房租和人工,漲幅基本與人力和房租上漲的比例一致。
人民幣產能更勝於一般商品…
所以人民幣印刷過剩成功碾壓了產能過剩…最終還是沒能忍住,謝謝@竹日抬舉讓我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有任何常識性錯誤請不要批評指正,直接羞辱我就可以了。
首先這個題目問的太詭異了,「都說現在產能過剩」這個「都」字最好去掉,「為什麼物價還在穩步提升」,這些所謂的過剩,物價穩步提升,就單單回答這其中一個就夠寫篇大論文了。所以我不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你逗我,不回答,你來裝什麼逼),我希望把題目改下。我要回答的是:為什麼產能過剩還會有高物價,那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什麼狗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你學馬列毛鄧那)。
下面進入正題,我只是簡單的回答下,過程不做過多的嚴謹聲明,畢竟這個答案是以經濟學剛入學的水平思維來作答的。
首先我們從一個例子入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也一度陷入蕭條。這個時候著名的4萬億就出來了,中國經濟度過危機,實現軟著陸(不是嚴格的論文,你姑且相信這句話)。好了,現在我開始解釋了。首先我們要明白並不是產能過剩導致的高物價,而是高物價導致的產能過剩,這個因果一定要搞清楚。08年中國發行了過多的貨幣,在短時間裡使得價格上升(人們都有錢了要買東西),價格的上升會促使商家加大生產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我們用凱恩斯的IS-LM模型簡單的回答整個的過程:首先經濟凋敝,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姑且就簡單的理解為發行鈔票),這個時候由於超發的貨幣物價就會上升,當然借錢的成本也低了了,就是所謂的利率r下降,企業一看,我靠,商品需求量變大了(貨幣超發,人有錢),借錢的成本又低,開工,拚命的生產,就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簡單總結就是:發行過多貨幣——利率下降——物價上升——產能過剩。再裝裝逼就是:產能不足,市場沒有出清也就是沒達到瓦爾拉斯均衡,政府發行貨幣,不小心超發沒控制住,市場產能過剩,這又失衡了,政府又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產能又不足,就這麼死循環。
那有人就問了,這太他媽好了,鈔票大大的印,經濟大大的發展。但是貨幣的超發只在短期有效果,長期來看貨幣是中性的。甚至有人說,什麼凱恩斯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不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也復甦了,不過是凱恩斯運氣好正好感受復甦的前夕(也就是風口的豬)。
那是不是一定高物價就伴隨產能過剩那。本來是的,因為這是菲利普斯統計了接近一個世紀的數據看出來的(你沒看錯就是看出來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啊。70年代到80年代美國滯漲啦,什麼是滯漲,就是肚子撐的不行結果飯都還沒吃。美國滯漲就伴隨了高物價加產能不足,我的天這怎麼辦,凱恩斯傻逼了,這尼瑪還有這種境況。不過他老人家——死了,1946年就死了。凱恩斯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看什麼長期,長期我們都死了,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大概這個意思)。這老東西,壞。
那中國是不是也是高物價加產能過剩,有人也寫過論文說中國有段時間滯漲了,這個自己有興趣自己查查論文自己看下。
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只是表象,其本質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的本質原因是大眾缺乏購買力。大眾缺乏購買力的原因是沒有錢,沒有錢的根本原因是錢都在資本家和政府手裡——換句話說,勞動者被剝削太嚴重了。
物價上漲。
物價上漲的本質原因是鈔票印刷的太多了。原因是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發行了大量的鈔票。
按理來說,產能過剩時,企業會要降價以增加需求,但是生產是有成本的。產能過剩時企業會選擇停產,減少虧損。而降價的幅度是有限的。
所以產能過剩和物價上漲沒有太直接的聯繫。
可能性1:產能過剩和物價上漲經常同時發生。這是因為當產能過剩發生時,往往意味著財富已經高度集中,經濟危機迫在眉睫,政府往往會採取發行鈔票的方式來刺激經濟(羅斯福曾一夜讓美元貶值40%),美名其曰「增加流動性」,其實印票子是一種隱形的資本稅,理性的政府用這些錢進行財富再分配,來平衡財富失衡。這就是羅斯福新政的基本動作。
===================
反過來,產能不足卻極為罕見。在資本社會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民眾根本沒有足夠的購買力造成生產不足,有也是局部性、暫時性的產品和服務。
可能性2: 滯漲。
滯漲是極為罕見的。2015年勞動力減少487萬。這個數字是驚人的。勞動力減少必然帶來生產力的減少,生產力減少、需求不變,就會導致滯漲。
比方說,10個人生產100個包子,要是平均分配每人10個,大家都吃得飽飽的,產能也不過剩。但當其中兩個權貴分走了80個,其他8個人分剩下的20個,這時候這8個人只能勉強充饑,而那倆權貴手裡卻多了60個「產能過剩」,怎麼辦呢?權貴們把這60個以成本價甚至低於成本價賣給美國。
為什麼產能過剩一直在中國出現? - 王二麻子的回答
4萬億後遺症。
生產的商品就這麼多,但是流通的錢忽然多了,一時間要怎麼消化。
應該會摺疊吧。_(:з」∠)_
但是即使4萬億苦了我們這一代新生勞動力,但在當時的形勢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想要詳細討論,不妨再開個題?
也是服了,現在知乎都是抖機靈和沒能力答的強答嗎?首先題主不要以自己主觀感覺作為發生的事實,我國產能過剩主要在工業品,而不是農業品,事實上我國的食物生產能力絕對是處於不足的狀態,所以豬肉漲價、蔬菜漲價、糧食漲價,這是回歸它應有的價值區間,而且中國勞動力的工資水平上升很快,任何需要服務的產業成本上升自然價格要轉嫁到消費者,所以你會覺得物價越來越高。事實上產能過剩行業比如鋼鐵、水泥哪怕是彩電、空調等輕工業出廠價格都是在下降,我不否認由於流通環節的成本上升而可能導致的最終價格上升,但對於工廠來說是受到了產能過剩影響的,就我個人來說,幾天前搜55寸液晶電視不到2000還包郵真的驚到我了……
Ps:目前最高票的答案真是哭笑不得,沒有起碼經濟學素養的人何必要來強答輸出自己的階級意識論呢?還有人贊同,只能說知乎不再是當年的知乎…
那是因為你沒注意鋼價。
ppi都-5%以上了,你給我說物價穩步提升,大家還來一二三四五的分析
產能過剩的速度沒有央行增發M2的速度快,再者說GDP也在增長的嘛。
產能過剩,是哪個行業的產能過剩,現在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然後汽車的價格越來越低。麻煩題主把你的問題改的專業一些,問題太大。
推薦閱讀:
※鋼鐵行業與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之間聯繫有多緊密?
※紅牛是怎樣的一種盈利模式?
※中國為什麼要持如此大量的美國外債,意義何在?
※為什麼要建大秦鐵路運煤而不是直接在當地發電再通過輸電線傳輸回來?
※山西為什麼得不到國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