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吃的傳統糕點?
各個地域、民族的傳統糕點。
承蒙各位知友厚愛,已經3.9k+贊!
如有意轉載,請私信答主!
----------------------------------------------------------------------------------------------------------------------
身為廣東人,那就來來幾個廣東的。另外還回答了一些廣東早茶的種類。
廣式早茶一盅三件是什麼?有沒有特別經典推薦? - 失心早已瘋的回答
答主對客家食物不太了解,如果圖片與文字有不準確的地方,歡迎指正!
同樣的食物不同的地方或許叫法不同,沒有必要去較真,食物好吃最重要呀
有些可能不算是糕點,但也添加上去了。找圖碼字不容易,喜歡的話點個贊。
----------------------------------------------------------------------------------------------------------------------
好多圖預警!
重要的事我就不說三遍!
1.蘿蔔糕
必須是答主最愛的蘿蔔糕!本人對蘿蔔糕愛得深沉,喝茶的時候,必點xo醬蘿蔔糕+香煎蘿蔔糕,百吃不厭!
蘿蔔糕, 是中式傳統的糕點,在福建閩南、廣東等地區的漢族特色糕點。採用在來米粉,又稱再來米粉,是中式點心中最好使用的粉,可以在製作中式小吃如蘿蔔糕、肉圓、碗粿時用到。然後在米粉漿中加入腌制好的蘿蔔絲等材料,上蒸籠蒸制而成的糕點小吃。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芋頭糕
芋頭糕是廣東潮汕地區、廣州、陽江、佛山等地漢族特色糕點小吃,也香港和澳門地區茶樓賣的點心,材料有粘米粉、芋頭、蝦米、冬菇、臘腸和臘肉。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黃金糕
黃金糕本名叫蜂窩糕,發源於南洋,是南洋娘惹糕的一種,黃金糕是該糕流傳至廣東之後的別名。此糕的重要原材料就是南洋木薯,成品象蜂窩狀所以叫蜂窩糕,切片後呈魚翅絲狀又叫魚翅糕。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倫教糕
倫教糕的製作起源於廣東順德倫教鎮,是嶺南典型的漢族糕點名吃。由於品質、風味特殊,特別在夏天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目前生產已很普遍。 倫教糕是由秈米粉用酵母發醇,使澱粉質轉變為澱粉和糊精的混合體,再蒸製成型,其透明程度較高。軟韌性則近似用糯米的製品。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5.馬拉糕
馬來糕,又稱馬拉糕,是著名的廣東食品,常在茶樓里見到的點心之一,特色之一是氣孔有三層,頂層是直的,而低層是橫的,算是蛋糕的一種。正宗馬拉糕由麵粉、雞蛋、豬油、牛油混合發酵三日,最後放在蒸籠蒸制而成。茶樓內的馬拉糕通常製成一大型圓狀,切開成小塊發售。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6.缽仔糕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廣東人民自創的小吃糕點,也是香港的街頭傳統小吃。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制的小砵內蒸熟;但現在的製法已多數改用小瓷碗。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7.咸煎餅
咸煎餅是廣東及山東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特色煎餅。是不被人廣泛知道的一種美味食品。口味當然沒的說,鬆軟不粘口,保質期長,便於攜帶。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8.港式煎堆
粵語中有句話叫做「冷手執個熱煎堆」。是指拳頭大小、油炸糯粉團,表面滿是芝麻的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鍋里用油煎成,風味獨特,製作考究。色澤金黃,外形渾圓中空,口感芳香酥脆體積膨大滾圓,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軟粘連,餡又香甜可口。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9.鹹水角
鹹水角是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漢族名點。鹹水角內里餡料有豬肉碎、韭菜、蝦米、冬菇、沙葛。將滾水沖入澄面中攪勻,糯米粉置盤中,加入糖、豬油、凍水搓勻,再與澄面混合。分出多份粉團,每份放入餡料包好,放滾油內炸至淺金黃色便成,口感脆而不韌。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0.薄撐
煎薄鐺,簡稱薄鐺,是煎餅的一種,源自中國廣東,大致可分為咸薄罉及甜薄罉兩種。「鐺」俗作「罉」,本是一種煮食器皿。 煎薄鐺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及粘米粉加水開成的粉漿,再視乎咸或甜選擇配料煎制而成。咸薄鐺的配料包括韭菜及蝦米,並以食鹽及胡椒粉調味;甜薄鐺的配料則包括花生碎、白芝麻及椰絲,並以砂糖調味。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1.油角
油角又叫角仔,是廣東廣州等地著名的漢族小吃,屬於年節食品。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鹹的換成蔬菜即可。在廣東過年,油角少不了。以前,離春節還有十天廿日,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炸油角了。開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2.糖不甩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甜點。口感絕對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咸宜。是湯圓的孿生兄弟,加薑汁特別祛寒正氣。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3.老婆餅
老婆餅是廣東潮州地區一種漢族傳統名點,老婆餅是廣東潮式月餅中用料最少、做工最簡且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餅類。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4.雞仔餅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餅類名小吃,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製。雞仔餅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5.簸箕炊
簸箕炊是廣東省粵西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在茂名、電白、高州、化州、遂溪、廉江、吳川、雷州、徐聞、湛江一帶非常盛行。因其採用竹篾編製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而著稱,化州又稱「格籺」或「簸箕籺」。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6.腐乳餅
腐乳餅是廣東省潮州著名的漢族傳統餅食之一。它柔潤清香,甜裡帶著特殊的香味。其造形小巧,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芳香可口,甜而不膩,而且富含營養,是餅食中的佼佼者。最突出的是它柔潤清香,甜裡帶著特殊的香味,純都是純手工製作,口感更佳。
.
(圖侵刪)
(圖侵刪)
17.沙糕板
沙糕粄是廣東省惠州市漢族糕類特產之一,主要原料為粘米粉、糯米粉、糖等。民謠唱道:「沙糕板,賣死(怎麼賣)無轉本(賺不回本錢),頭拿(頭)頂到損,腳趾仔行到短。」
(圖侵刪)
(圖侵刪)
18.糖環
糖環是廣西、廣東一帶有名的漢族特色小吃,流傳於廣東惠州和原來惠陽地區如東莞、深圳、香港新界等地,在桂北山區賀州一帶也有流傳,做法類似,材料有別(廣西用糯米粉、惠州用麵粉)。曾是過節必然有的小吃,以前惠州人在春節前都要準備大量應節食品。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19.粉果
粉果是廣東省廣州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其皮與形狀較蝦餃略大而不一定是半月形,餡卻有蝦肉、鮮豬肉、叉燒、筍肉、冬菇等,放風味與蝦餃不同;與蝦餃另一異點是,粉果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為煎粉果。 粉果又稱「娥姐粉果」,相傳粉果的創製人是抗戰前一名叫「娥姐」的女傭,因粉果別具風味而被「茶香室」的老闆看中,特聘娥姐到茶室主持製作,並以娥姐命名此點心。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0.叉燒酥
叉燒酥為一種廣東和香港傳統里頗具代表性的小吃,以面包裹叉燒餡料烤制而成。相比炸制點心,叉燒酥較為乾爽。叉燒酥因含脂肪成分較高,通常熱食。 叉燒酥是不少餐館酒樓賣得很火的一款點心,但是一旦做的不好,確實又極其影響聲譽!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1.蛋散
蛋散,廣東省著名的漢族小吃,是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落油鑊炸,炸到淺黃色時便撈起,蘸麥芽糖便可吃。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2.馬蹄糕
個人喜歡冰過的和煎過的馬蹄糕!
廣式馬蹄糕馬蹄糕是一種廣東,福州及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甜點名吃之一。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3.炒米餅
炒米餅是廣東特產。廣東很多地方都有製作傳統,如:惠州、東莞、廣州、陽江,等。主要成分是大米、糖,配料根據各地習俗習慣而不同。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尤其是嶺南一帶)的傳統美食。根據傳統習慣,一般都在秋、冬季里製作,過年時品嘗。密封后放於陰涼處儲藏,可長久儲存。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4.味酵粄
味酵粄是廣東、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小吃,屬於客家菜。這種韌而頂牙風味獨特,可切片加豬肉、香菇炒食,也可拌麵粉漿油炸,這是常見食品,每當早谷登場後,家家磨味酵粄以慶祝豐收。大米浸透磨成米漿,用開水沖漿,配以適量土鹼(梘沙),盛小碗用旺火蒸至碗面周圍膨脹,中間成窩形時即可。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5.欒樨餅
欒(luán)樨(xī)餅是以一種叫做欒樨的植物的葉子和糯米粉、澄粉、粘米粉、冰片糖等為主要材料蒸制的糕餅。是廣東珠江三角洲的漢族傳統小吃,以中山最普遍。也是珠江三角洲一帶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的特色食品,在部分地方,四月初八會有浴佛節、欒樨節等別稱,也跟佛教有關,人們在那天一般都會採摘欒樨葉做欒樨餅吃。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6.葉貼
葉貼又叫米粿、印粄。一般是廣東粵西茂名陽江地區和粵東汕尾潮汕地區的一種漢族特色小吃。顧名思義,葉貼就是用葉子貼的餅,按組成結構命名,既形象又生動。它用了樹菠蘿的葉子包糍,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有葉子隔著,可以讓人吃葉貼時不會感覺太燙手;二是樹菠蘿的葉子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如此做法,既綠色環保,又充分利用了植物的藥用功效。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7.艾餅
艾餅,又叫艾餜,田艾餅,是一種漢族客家小吃,主要盛行於廣東南方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比如梅州和湛江等,以梅州豐順和湛江雷州的最為有名(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這玩意)。一般是選在清明及農曆七月十四的鬼節才做。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28.客家算盤子
算盤子,是廣東省大埔縣頗負盛名的漢族小吃,屬於客家菜。它是用煮熟的芋頭與粉搓勻做成一粒粒的算盤子樣,算盤子珠圓玉潤,口感滑爽些許Q.加之肉末與香菇之類自己喜歡的蔬菜炒熟,可做菜亦可做主食,非常入味好吃。是由小芋頭 木薯澱粉、 香菜、細蔥、蝦仁、香菇、魚露、生抽、白鬍椒、香菇和蒜等材料製作而成的一道美食。
(圖侵刪)
(圖侵刪)
29.糖蔥薄餅
糖蔥餅流行於廣東和福建地區,後來流傳至香港、台灣等地。使用類似春卷的白麵皮,卷了糖蔥和一些餡料,甜的有椰絲、芝麻及麥芽糖等,鹹的有菜脯、芫荽、蔥、蒜等。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0.豬籠餅
豬籠餅,又名「豬仔餅」,是廣東省著名的漢族小吃,中秋節節日食俗。廣東人在中秋節時送給長者或小朋友的傳統食品。因為做成小豬的形狀而得名,與「浸豬籠」及「豬仔包」皆無任何關係。簡而言之,那就是沒有餡料的月餅,可想而知,便只有一團麵粉,混了些砂糖作調味,雖不及月餅之香甜好吃,但在社會環境欠佳之舊日,小孩子能在過節時有此小吃,亦是件快活事。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1.西樵大餅
西樵大餅是廣東省佛山市漢族傳統小吃之一,最早出品是官山圩的天園餅家,曾暢銷省港各地。其特點是鬆軟、香甜,入口松化。這是用西樵山清泉才能製成此餅,其它地方仿製,不及此味,所以被稱為西樵大餅。西樵山的大餅,已有300年歷史,遠近馳名。西樵大餅名不虛傳,外型圓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兩左右的小餅。它顏色白中微黃,不起焦、入口鬆軟、清香甜滑,食後不覺乾燥,可與雞蛋糕比美。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2.杏仁餅
杏仁餅是一款廣東省傳統的漢族餅食名吃,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最初的杏仁餅是選用綠豆磨成粉,再製成杏仁狀的餅,在餅中間夾一塊糖腌豬肉,經烘烤後製成綠豆餅。杏仁餅也以它的外形而得名,現在經過改良,己變成圓餅狀。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口味,包括素吃口味等。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3.綠豆酥
綠豆餅是漢族傳統名點之一,最早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由綠豆餅演變而來,採用純天然去皮綠豆,優質花生油為主要原料,按歷代相傳的手工工藝精製而成,製作講究,衛生;不使用任何防腐劑和色素,以其皮酥、清晰多層,味道香濃酥軟、入口即溶、餡心冰甜而聞名,老少皆宜,吃後口齒留香,令人回味無窮,是大眾喜愛的健康食品。中文名: 綠豆酥 主要食材:精麵粉,綠豆,白砂糖,花生油。特點:外觀沽黃、透亮,品嘗豆味純正,香甜而不膩,以其淡淡的綠豆清香使人見即想食。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4.朥餅
朥餅是廣東潮汕一帶的漢族傳統名點,屬於菜系中潮州菜里的麵食,類似於北方的月餅。朥餅分為皮和餡兩部分,皮是用豬油、麵粉、糖混合而成,餡是用綠豆沙、白糖、豬油組成,亦有以芝麻、黑豆沙為餡的。朥餅具有皮薄酥、餡香甜的特點。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5.寶斗餅
寶斗餅是廣東潮州饒平特產,是最具特色的潮州小吃之一。它色澤鮮艷口感鬆柔甜滋香醇,深受海內外的青睞。用料,非常精巧、細緻、講究以新鮮雞蛋、豬油和豆油混和精麵粉作餅皮,餅餡用綠豆豆泥加油、白糖、冬瓜丁、蔥珠油和芝麻油。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6.梔粿
梔粿,又稱梔棕,是廣東潮汕地區民間傳統的應節食物。端午時節,潮汕千家萬戶喜愛做梔粿美食的風俗世代相傳,加工製作精細,配製方法考究,美食風味獨特,且有助消化,增食慾之功。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7.豬腳圈
豬腳圈是潮汕地區漢族特色的油炸粿類小食,在澄海部分地區稱為「揭桃包」,龍湖區外砂鎮叫做「芋粿」。在汕尾地區稱為「吾攀豆」。別名油燉,豆烙。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8.盲公餅
盲公餅是廣東省佛山市漢族傳統名點之一。由於它是由一盲人創製於清嘉慶年代後期(1796一l820年),因而得名盲公餅。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之久。盲公餅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餅內所夾的豬肉,其製法更為美妙精巧,用幼細白糖腌藏數月(最少數天)才取出配製,吃起來甘美酥脆,美味可口,享譽中外。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39.糖沙翁
炸蛋球在廣東最遲在明朝末年已經出現,據屈大均《廣東新語》載,當時廣東人以糯米粉加上白砂糖、豬油同煮,稱為「沙壅」,當時沙壅也是一種賀年食品,後來改為用麵粉,而不用糯米粉,並加入雞蛋。因炸熟後滾粘上一層白糖,猶如滿頭白髮的老翁,故又作沙翁。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0.米潤
達濠米潤屬於傳統糕點食品,產於汕頭市的濠江區,是廣東省汕頭市漢族傳統小吃之一。米潤呈板塊狀,潔白晶瑩,入口膠粘而不沾牙,甜而不膩,香醇清爽,歷來以其獨特的風味而馳名。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1.束砂
束砂,狀如雪砂,是一種具有廣東潮汕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潮式甜點。它以花生仁和白糖為主要原料,經過手工工藝製作,做成顆粒狀,經過包裝,可以保持較長時間。是潮汕人節日配茶和送客禮物的佳品。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2.反沙芋頭
反沙芋是中國潮州的一道很講究烹調功夫的甜點,把切成手指般大小的芋頭,加入沙糖炒勻至芋頭塊干身及香脆。難度是先把沙糖下鑊慢火炒溶成液狀,下芋頭條繼續炒,使芋頭條在炒熟的同時要全條被糖液全包裹並慢慢轉干回沙糖狀全包裹著芋頭條,由沙狀轉液狀再轉回沙狀此過程稱為「反沙」,習慣上進食反沙芋時配合喝鐵觀音,有消除滯脹感的作 用。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3.榴槤酥
答主喝早茶的時候,每每都點榴槤酥,很好吃啊!
金黃誘人的榴槤酥以新鮮榴槤果肉配製的軟滑餡心,配以層次分明、異常松化、做工精細的酥皮,令人食指大動。吃完後淡淡的榴槤味讓人「榴槤」忘返。榴槤酥以泰國的最地道,近年來由於泰國旅遊熱的興起,榴槤酥也逐漸被中國人接受並喜愛。是廣州早茶中常有的一道美味。松化可口,榴槤香味。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4.笑口棗
笑口棗為圓球形,實心,外粘芝麻,表面有一裂口,有大小兩種。大的每公斤24隻,小的有如如桂圓大小。 笑口棗是廣州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種,因其經油炸後上端裂開而得名。笑口棗香甜暄酥,十分可口。廣州一般的吃早茶的地方,都有笑口棗。同時笑口棗也是廣州人春節必備年貨之一。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5.芝麻卷
芝麻卷,全稱黑芝麻卷,是香港特色甜食之一,即使在酒家也幾乎看不見芝麻卷的蹤跡。芝麻卷使用黑芝麻、冰糖及馬蹄粉做成粉漿,蒸好後再捲起而
成。其賣相是黑色一卷卷,有如小型黑色布匹綢緞,亦因為像一卷曝光菲林,又名「菲林卷」。芝麻卷是滿漢全席中第一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6.香蕉糕
香蕉糕是一種帶有香蕉味的白色圓條狀軟糕,是香港一種粵式小吃,由糯米粉、粘米粉、香蕉油、砂糖等製成,也可加入豆沙、棗泥等增加口感。裡面並沒有真正的香蕉,只是形狀和味道比較像而已、其香蕉氣味來自香蕉油。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7.豆沙軟角
豆沙軟角是廣東傳統的賀年點心之一,因其外形與元寶相似,過年的時候,擺一盆在屋子裡,圖個"好意頭"、"好彩頭",象徵著新的一年金銀滿屋!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48.蘿蔔粄
蘿蔔粄,有些地方叫菜包粿、菜頭粄,是漢族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49.釀粄
釀粄又稱客家釀粄、釀板,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粵菜系。廣東客家地區的逢年過節的小食之一,餡料可以自由發揮,可葷可素,軟糯可口,風味獨特。南遷的北方移民懷念包子的味道,想做包子,但是因為沒有麵粉,所以只好用米粉代替了,由此產生了「釀粄」這個食品。
(圖侵刪)
(圖侵刪)
(圖侵刪)
嘛,統一說明。學校同學各地都有,每次開學就有人給大家送點心,這些也都吃過,自己覺得不錯的。口味這東西太主觀,你覺得不好吃,還不允許別人覺得好吃咩?至於購賣,我只能說,問問家鄉的長輩?深街小巷的鋪子里有也說不定~排名不分先後~
1、海棠酥。
漢族名點,造型美觀大方,外酥內甜,鬆軟滋潤,是在安徽傳統糕點基礎上的創新。
2、翠玉豆糕。
以白豌豆液、白糖、凍粉、油菜葉為主材。
3、水晶桂花糕。
上海地區漢族名點,相傳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有評論說完全沒見過,我問上海的童鞋,他說圖上這個是現代改良版。就像日本和菓子,雖經現代改良,但也算傳統食物。
老版長這樣。
4、缽仔糕。
廣東地區的特色傳統糕點小吃。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味甜。
5、三不粘。
又名桂花蛋,是漢族傳統名點之一,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成的。它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麼叫「三不粘」的緣由。
6、炸牛奶。
以牛奶和糯米為主料做成的一道甜品,充分保持了新鮮牛奶的營養成分。溫油炸後,外皮脆而不硬,內心鮮嫩可口,具有鮮奶的味道。
7、鏡糕。
這物件,小如鏡,也圓如鏡,厚不盈指。主料是江米細細研磨成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籠屜里墊上薄鐵片,填實江米粉,撒上紅糖、綠色和黃色的糖,加上細細切碎的青紅絲,一屜一屜的摞起來,如寶塔般,寶塔尖有一機關,待到熟透時蒸汽一衝,發出長長的響聲,兒童聞聲而至。
8、水晶餅。
陝西省渭南市下邽鎮的漢族名點。相傳,它是宋代當地民眾讚美寇準而製作的糕點。水晶餅金面銀幫,起皮掉酥,口感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
9、草餅。
又叫麻糬,是台灣、香港、閩南等地的地方傳統點心,它的外皮採用糯米、糖等原料製作而成,配合各種不同餡料,產品精緻美觀,口味獨特。
10、蓼花糖。
陝西省漢族傳統的名貴食品之一,於明代已有生產。原名遼化糖,清代改為蓼花糖。其用料為江米、芝麻、白糖、飴糖等,經制坯、膨化、成型等24道工序製成。
11、老北京豌豆黃。
用料 黃豌豆230g 小蘇打2g、白砂糖65g、清水若干 1.豌豆洗凈瀝干,加入小蘇打拌勻,用水浸泡,靜置5-6小時。 2.5-6小時後,倒掉蘇打水,用清水漂洗4-5次,瀝干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 3.攪拌已經酥軟的豌豆。 4.用過濾網過濾一遍。 5.在豌豆糊中加入砂糖拌勻後,放回火上繼續加熱,用文火熬到濃稠。 6.倒入模具中,將表面刮平,冰箱冷藏。 7.冷藏4小時取出切塊
1.清明粿
清明節的時候,奶奶都會做。一般綠色的是甜的,白色的是鹹的。
甜的裡面是紅糖、白糖和芝麻。蒸熟的時候,會變成流漿。(可以腦補黑芝麻湯圓~ )鹹的一般是筍乾、豆腐乾、肉、雪菜。
是用米粉做的,外面的綠色好像是一種野菜搗碎混入染的。
每個清明粿下面會墊一段竹葉,一方面會有清香,另一方面就不會黏鍋。
2.梅花糕
第一次吃是在南京獅子橋那邊,覺得驚艷。某學霸姑娘第一次在蘇州吃到,也是覺得好吃到不行。來南京找我玩的時候,非要我帶她去找~ 獅子橋那家好像沒開了,於是跑到山西路才吃到。
不過,老門東也有,湖南路八佰伴對面的路口也有一個常在的小販,聽說上海路也有一家味道不錯的老店。
一般有水果餡和豆沙餡,水果的裡面是香蕉,不推薦。
3.烏飯
江南地區糕點確實很多,然後一般會根據時令節氣做。烏飯一般是四月初八吃~ 上面放紅糖或者白糖,很好吃噠~ 農曆七月半的時候,奶奶還會做灰湯糕,一層一層的,也很神奇。
4.桔紅糕
(圖片來源網路)
小時候非常喜歡的一款糕點,有一點清涼的味道,然後吃多了不膩。
5.豌豆黃
要不要寫這個,一開始我還是猶豫了一下的。去北京玩的時候,表弟跟我強烈安利的豌豆黃,說是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糕點。(半信半疑的我,嘗試了一下。)
呃,吃兩口就會覺得膩,口感不是很細膩,我個人是不喜歡。
6.鮮肉月餅
(圖片來源網路)
聽到肉餡月餅的時候,我內心是拒絕的。當時是蘇州的小可愛姑娘帶回來給我的,結果吃了一口覺得很贊,不膩,從此路轉粉。鮮肉月餅的餅皮和一般甜月餅不一樣,有點類似起酥。
7.定勝糕
(圖片來源網路)
在杭州河坊街吃到的,當時看到形狀覺得很可愛!!!完全少女心爆炸。粉色是甜的,桂花味,裡面有豆沙。鹹的是白色的,沒關注。。。
8.小雞蛋糕
以前去兒童樂園玩的時候,門口總是有賣的,覺得有小雞蛋糕吃簡直太幸福了。不過長大以後,沒怎麼看見賣了。這個是之前在南京圖書館門口買的。
9.棗花糕
稻香村的糕點,我只喜歡兩款。山楂和棗花,其他的太甜了。
10.水晶糕
夏天超級喜歡吃這個~~ 切成小塊,放在冰箱,加點白糖,超級棒~暫時想到這些......
一入春我就開始想這傢伙了,青糰子。
因為加了艾草,不同於其他糯米團,吃多了也不膩口,還有特別的艾草咸,做好了很清口的。涼的比熱的好吃,餡里豆沙少的比滿豆沙的好吃。
來伊份每年清明都有賣,我覺得他們家的就挺好吃的。
黑糖糕
台灣當地的黑糖糕,都發得不是很厲害,氣孔小,糕體密實,十足的黑糖,有嚼頭也有味道。市面上許多黑糖糕都快變黑糖馬芬了,古早味都丟了,這一口一定要吃現做的,做起來其實挺方便的,百度一下就有~
阜寧的雲片糕
雲片糕很多地方都產,我最喜歡阜寧的,軟,咸甜,不膩口。裡面夾了芝麻核桃和一些其他果仁,比其他地方產的也軟,但放久了也會硬,好東西都得趁新鮮吃。
龍井茶糕
吃過最好吃的茶糕是在台灣的喫茶趣,冰得綁綁硬,得用刀叉切,茶味濃,還加了薄荷,夏天配茶不要太舒服。國內杭州產的龍井茶糕,甜過頭了,單吃膩,是專門配茶的,很多人吃不慣,其實冰了才更好吃,綠豆糕和桂花糕同理。
甜鞋底餅
我今天才知道鞋底餅是寧波特產呀,小時候最愛吃了,堅定的甜黨,甜的中間有條逢,會注麥芽糖還是別的什麼糖漿…餅酥,芯有嚼勁。鹹的鞋底餅就是和長臉的鍋盔沒蔥的油餅,不過也挺鮮的。
中華可頌,叉燒酥
榴槤酥和叉燒酥都是棒棒噠~
關廟蛋黃夾心鳳梨酥
說實話,大熱的微熱山丘鳳梨酥還是太甜,我比較喜歡關廟這款有蛋黃陷的。關廟在台灣,是個地名,特產是鳳梨,鳳梨汁,鳳梨罐頭,鳳梨酥以及一切鳳梨周邊…
蘿蔔絲餅
這算小吃,不過就是好這口,蘿蔔刨絲加鹽,麵糊糊里過一過,油里滾一滾,又糙又不健康,可是怎麼就那麼好吃呢!
棗泥山藥糕
芋頭糕 蘿蔔糕
我覺得比肉好吃…又香有鮮,牙口不好也能輕鬆駕馭。
還有所有綠豆糕點,綠豆糕,綠豆餅,綠豆湯…
感謝大家的怒贊,八小時破百贊,打雞血般的碼字更新,來這裡是剛出鍋的更新,大家趁熱看,趁熱看啊~
內蒙古!!內蒙古!!!內蒙古!!!看遍300多個回答,木有人說我大內蒙,表示內蒙古在傳統糕點領域確實數冷門大省,確實啦,估計大家印象中我們都喜歡吃各種各樣的肉食啦,把內蒙古說成是肉食者的天堂啦~~~
如果你對肉食者的天堂大內蒙感興趣的話,你還可以去看我的另一篇專門寫饕餮盛宴——內蒙古肉類,的回答
特別愛吃肉是怎樣一種體驗?-怡然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8604172/answer/87541876
不過我們再怎麼吃肉其實飲食還是離不開甜食的滋潤滴~包括我們大內蒙地區的孩子們~也有噬甜如命的蒙妹和蒙漢的~
今天我又要展開長篇大論啦~就來說一說我大內蒙的傳統糕點
首先在內蒙古烏蘭察布,有這麼一個市叫豐鎮,中部區的內蒙人提起豐鎮就會自然的聯想到
【豐鎮月餅】
我遠離家鄉南下念書以後,遇到了廣東的舍友,每逢八月十五月餅節,她媽媽就會給她寄來好多廣式月餅,小巧的餅身,精緻的餅身,薄薄的月餅皮,包著油潤厚重甚至有些甜膩的餡心,那些餡心有蓮蓉的,蓮蓉蛋黃的,東蓉的,豆沙的。。。第一次在幾千公里外的異鄉吃正宗的廣式月餅抬頭望天空中的月亮的時候,我感覺不到過節感,因為口裡這個小巧的玩兒意,不似我老家的月餅,那個,個兒大,糙圓,棕褐,中甜,微苦的,童年的味道。
豐鎮月餅的個頭大,大概有手掌大,每個都有200-300g重,甚至更重,沒有什麼華麗的花紋和形狀,隨性粗糙的圓型,傳統款式沒有夾餡,只有紅糖、冰糖、綿白糖三種糖外加一些蜂蜜混合使其有踏實的、甜美的口感,所以你一下子掰開來,里里外外口感基本保持一致——甜,那種踏踏實實的甜。
豐鎮月餅的特點在於棕黃甚至偏褐的色澤,成色原理與廣式月餅不同,不是靠轉化糖漿或大量蜂蜜,而是靠也是內蒙特色的胡麻油來成色。
在這裡專門說一下胡麻,胡麻生性喜寒耐寒,適合生長在西部、北部高寒乾旱地區。其中「胡」自古代常用來指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及地區,由此可見,從古至今,胡麻就一直生長在寒冷地區。胡麻油又叫亞麻籽油,近幾年才被大部分人所熟知,是一種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健康的,價格較低的「代深海魚油」。
但是胡麻油雖品質優良,益處繁多,也有缺點,油品品嘗起來有特殊的味道以及輕微的苦澀感。正因為如此正宗的豐鎮月餅餅色澤金黃觸感紮實而油潤,吃起來入口是單純的甜回味下咽時又有一些苦澀感。
雖然現在為迎合食客刁鑽的味覺,好多豐鎮月餅都將胡麻油改為色拉油,但是只有老內蒙知道,胡麻油豐鎮月餅的色澤澄黃與回味微苦,才是內蒙人的中秋節。
當然這玩意也可以夾餡,只是跟粵式月餅比起來,太粗獷,太豪放
現在有了更衛生方便攜帶包裝的豐鎮月餅(亦出現清真的,因為豐鎮月餅本不是清真食品)也有了低糖等多種口味款式供選擇,而且豐鎮月餅不再是中秋節的特供品而是已經成為一種內蒙古特色糕點一年四季都能在超市和糕點店裡買到吃得到,當然也可以網購,我每次來南方上學都要網購上5斤那來分給舍友和自己解饞吃。
【糖棗】內蒙當地方言又稱糖疙(geǎ)瘩(dàn)
我媽媽愛吃,我姥姥愛吃,我也愛吃
說起糖棗,我在搜圖片找資料打算編輯回答的時候就遇到的問題,在度娘上面搜索糖棗,出來的都是這樣子的東西
這個不叫糯米紅棗或者糯米開口笑么喂喂。。。
我今天要說的糖棗可和大棗紅棗蜜棗沙棗一點關係都木有哦,我要講的是這傢伙
比核桃稍微大一點點,主要原料是麵粉和白糖,掰開來是這樣子的,可沒有棗哦
每一顆糖棗都是甜蜜的炸彈,內心是由麵粉糖油做成的小麵糰子,不發麵也不放小蘇打,每一個都很厚實(比炸麻花內芯的口感要硬一些),炸熟後滾上厚厚厚厚厚厚的白糖,看看上圖的切面那糖有多厚,就知道我為什麼要用6個厚來形容糖棗外層糖的厚度了吧。
然後就可以吃啦。
因為我家三代的女性都酷愛糖棗,所以對我們來講,吃糖棗會有一點點講究,就是表層糖的【濕潤度】
中所周知糖有吸濕性和遇熱易溶化的特點,所以這種有厚厚厚厚厚厚,六個厚字白糖外層的甜點放置在熱一些或者略微潮濕的環境下,待粒粒分明的顆粒狀白糖與油炸小麵糰內芯融合的難捨難分,才是品嘗它風味的最佳時期。
一口下去,白糖粒會掉下幾顆在桌子上抑或是粘在唇齒上,但不會全掉下來,因為一定的吸濕和融化已經賦予了這超厚層白糖新的生命活力,濃厚的糖汁沁入油炸麵粉團的外層,使其柔軟、粘膩,甚至拉絲,麵粉團的中外部已經被白糖侵略的「潰不成軍」而內心仍較硬,保持微甜又還有小麥和油脂香氣的原本味道。「甜」,「粘」,「淳」是品嘗糖棗的三個層次,一口下去同時感受三個不同層次的變換,最後動一動唇齒使之充分融合,又是甜的一塌糊塗,幸福感傾瀉而出,惹人不禁嘴角上揚。
當然,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夏天只需要在溫度較高或處放置一段時間,而冬天可以讓糖棗烤烤暖氣,溫度上來了可愛的糖棗君就會變得濕濕粘粘噠~
哦當然,如果非要和大棗有關聯的話,最近幾年市場上新出了芝麻棗泥口味的「死亡新品種」,好奇的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尤其喜歡棗泥餡的各位,不要錯過,我第一次看見興奮的買回來,吃了一口差點被棗味熏個大跟頭,棗味兒簡直不能再濃郁,sorry,年僅五歲的本寶寶實在不喜歡棗做棗泥餡,所以吃不慣,它長這樣子,見下圖,在這裡不詳細說,呃因為我實在吃不慣!!!
【焙子】老人常說以前出了呼和浩特就再吃不到焙子
焙子與被子同音,所以跟任何一個不了解焙子的外地人談起內蒙的焙子,都會被聯想成棉花質感鬆軟的睡覺時蓋的被子
然而此焙子非彼被子
「焙」來自古語,意為「烘烤,炙烤的」(可參照烘焙一詞)故「焙子」其實是一種以烘烤炙烤為主要製作手法的麵餅,有一點類似於新疆的烤饢,但僅僅是在製作手法上都用了烤爐(現在科技發展烤爐逐漸被電烤箱代替)與饢比較相像,焙子對於西北地區來講,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焙子最早是呼和浩特市的特色食品,故老一代經常說,焙子香的很,出了呼和浩特就吃不到。但現在隨著食品文化的發展,焙子的身影逐漸的出現在自治區的各部,更多的人可以品嘗到它的美味。
焙子主要分為甜焙子、咸焙子,白焙子(無甜咸純烤)三種,由於此回答主要講糕點,我在這裡重點向大家介紹甜焙子。(其他焙子大家可以百度或者查看「吃肉篇」回答,咸焙子和白焙子是羊雜碎和醬牛肉等各種肉類的優良伴侶,此處不做贅述)
甜焙子主要是麵粉混合雞蛋、油、糖兌鹼揉勻,做處千層效果,甜焙子的甜由紅糖來體現,所以當地人又把甜焙子叫紅糖焙子。
基於民風的淳樸豪放,以及對純粹甜美口感的追求,甜焙子的紅糖,量超大,對,量超大
三角形紅糖月餅的特點是外殼與內餡分離,紅糖內餡似「糖三角」式內餡,集中的處於焙子的中部,掰開以後,滿滿的紅糖。亮點在於,如果你在初冬或早春那樣寒冷的早上,上班或上學,買到了剛出爐的紅糖焙子,老內蒙都會迫不及待的掰開那個炙熱金黃的寶貝,伴隨著外酥皮被外力折斷的脆響,粘稠炙熱的紅糖內心緩緩流出,那種視覺衝擊感,就是頂著八級大風零下二十度料峭春寒,也必須咬上一口,把濃厚的糖汁和餘溫未減的酥脆外殼攬入口中,才能對得起這流淌的莫名幸福感。
下圖是另一種方形紅糖焙子,特點就是紅糖與面雜糅在一起,一層疊著一層,但是這個紅糖量有多大,不必我來描述,各位看官自定千秋,你幾乎分不清,這到底是麵粉里揉了紅糖,還是大量的紅糖上混合了麵粉。
再說說我們的焙子有多酥
剛出爐的焙子咋眼一看就像一個個可頌一樣,金黃,多層,疏鬆。如此程度的層次感再配上濃厚的紅糖,紅糖焙子,是我童年無數頓早餐的主角,更是每個老內蒙都樂在其中的簡單卻又極致的享受。
【果條】
這是你所沒感受過的靈魂深處的香,是混合葷油的藝術體現。
對對對,我沒有打錯別字,我寫的是"果條"而非"粿條"
大家所熟知的"粿條"是福建閩南地區包括廣東潮汕台灣海南等南方地區由米粉米漿製成的一種漢族傳統小吃;而我今天要談到的"果條"則是北方地區,尤其是以內蒙古等地為首的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小吃,它由麵粉鹽或糖製成麵糰,並由大型畜類葷油(非大油)炸制而成的,具有極其i濃厚的少數民族特色並有特殊的風味。
對於蒙古族而言"不可一日無茶"(蒙式咸奶茶)是飲食生活的最基本習慣,然而在喝茶(蒙式咸奶茶)的同時,有著多種多樣的搭配,本篇文章由於主要圍繞糕點,甜點為主,所以我主要給大家介紹兩種蒙族喝奶茶時伴隨食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甜食。
果條扮演了一個重頭戲。
果條分為,甜咸兩種口味,酥脆和柔軟兩種口感,口味和口感自由組合,便有四種類型,由於本文主要寫甜食,所以接下來我著重為大家介紹我們的甜果條。
甜果條分軟硬兩種,在外地比較容易網購的是有硬麻花質地的硬果條,而我要重磅推薦的是上圖這種,口感比油餅更綿軟蓬鬆一些的軟果條。由於含水量大,含糖量高,又是油炸食品,如果人在外地,想品嘗軟果條的真正風味幾乎不可能通過網購來實現。
軟果條究竟有多好吃?第一次見它的朋友一定都會覺得這不就是縮小版的"甜油餅"嗎,我在哪裡吃不到呢?不嫌費勁的話,我甚至還可以自己在家做。其實不然,軟果條的奧妙只有坐在蒙式奶茶的大鍋前親身品嘗才可以體會的到。
盛有奶茶的金屬鍋下面有細小的火焰不緊不慢的舔舐著鍋底,氤氳的水汽緩緩上升,已經融化於奶茶里的黃油,奶皮,奶豆腐一類里的揮發性物質受熱盡情揮發瀰漫於空氣中,這時,軟果條上桌了,被放於廣口框中,有著適中的溫度。從框中拿起一個,如手指般大小,捏捏看,外皮被炸脆,而內心充滿氣體,空,軟,柔嫩。沒人會小口品嘗果條,因為有失豪放,一口下去,大半個就沒有了。
入口,外殼的脆與內心的軟相融合,適度的甜與適中的溫度相配合,一種奇異的香氣衝擊味蕾,吃了一口,還相吃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一口果條,一口茶(奶茶),果條香甜,奶茶咸香,一會過去,一筐果條見底。
吃起果條就停不下來的秘密,在於油。
蒙式炸果條的主要配料除了麵粉,糖,水以外(有些時候會添加酸奶幫助發酵,這樣的甜果條有酸酸甜甜的口感,每家都有自己的做法,規格並不統一)和面過程中要添加黃油或者牛油,羊油,炸制過程中依舊使用動物油脂,一般是牛油或羊油。朋友,不要看見牛油或羊油就望而卻步,感覺膩的吃不進去,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雖然為了健康植物油脂是健康油脂,但葷油對其味蕾的誘惑扔穩居榜首,類似南部為增加酥皮糕點香氣的基本做法——大油(豬油)起酥,果條炸制過程中的混合葷油(抱歉大家都懂為什麼我們不用大油,我們葷油就是牛羊油,後不會再特殊提及)是對於食客味蕾的致命誘惑。這樣難以言喻的香,根本停不下來的食慾,是植物油脂之不可能。
除軟果條以外,還有炸制更徹底的,更酥脆的硬果條,就是上圖和這樣,這傢伙比較干易保存可以網購品嘗,是我南下念書後想解饞的替代品,我經常把它泡在奶茶里一起吃,雖不過癮,但能暫解鄉愁。
還有這種大一些的,其實看起來就像是麻花,個人覺得有點大,吃的時候吃不了那麼多,不過這種炸的也比較干,網購也可以買得到。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告知,立刪。
未完待續,工程浩大,大約有10種糕點想要推薦,每寫一種都會更新的,么么噠|( ̄3 ̄)|我一個做義大利旅行設計的,怎麼就跑到知乎專答美食題了呢。
看大家介紹了國內這麼多各地糕點,那我就來說說我所熟悉的義大利糕點吧。
大家傳統印象中西方的糕點常常是美麗精緻,逼格滿滿。其實各個地方不同,甜點風格也大不一樣。義大利是一個美食大國,高級餐廳會採用精緻的擺盤或者創新菜來製造高級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傳統的餐廳或者老祖母、媽媽做的甜點,可能會完全顛覆大家認識。
在義大利點心最開始常被用於宗教活動,慶典等大型活動,直到現代餐廳才開始將其正式作為飯後甜點。在小餐館盛行的時代,甜點一般指的就是水果,布丁,烤蘋果,紅酒煮梨等,後來那些家庭製作的糕點蛋糕才慢慢進入餐廳的菜單中。因此意式點心與法式點心那種成熟複雜的發展程度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概括意式傳統點心的特點,首先就是多油炸類,一般還要澆蜂蜜在上面。選材多為水果乾或堅果,此外乳清乾酪也是常用的食材。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才有類似蛋糕的海綿狀點心。而用烤箱烤制的多為麵包類點心,形狀以環形為主。
糕點的風格也和義大利地區菜的風格息息相關,如北部會更多使用奶製品,而南方只有在較傳統的點心中才會加入乳清乾酪等製品。
義大利的甜點分類大致包括: Gelato (意式冰淇淋),Semifreddo(直譯為「半冷的」,是在冰淇淋中加入生奶油,使冰淇淋口感更佳綿軟,溫度也不會過冷的「特殊」冰淇淋),Torta(蛋糕),Crostata(水果餡餅),Zuppa inglese(英國風味蛋糕,是一種在蛋糕內加入豐富材料的糕點,誕生於錫耶納。19世紀時大量英國人前往佛羅倫薩,而英國人很愛吃這種點心,因此被戲稱為英國味蛋糕)等等。
既然主題是糕點,那麼就剔除冰淇淋類甜點來談,但這麼算下來,義大利各個大區的不同糕點也可以列出上百種。所以下面,我就選取其中十種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糕點來介紹給大家:
1. Tiramisù 提拉米蘇
提拉米蘇可以說是義大利最具有代表性,盛名在外的糕點了。作為各類雞湯文常客,浪漫愛情見證的提拉米蘇,被強譯成「帶我走」,其實這完全是一派胡言。
因為它的名稱原本來自於威尼托方言Tiramesù,因為在義大利各地不斷被推廣漸漸演變成了通用名Tiramisù,其意思是「讓人精神飽滿的」(所以在另一個傳說版本中,說它誕生於妓院旁邊的一家餐館,客人辦事前都會在那裡吃一份提拉米蘇討個好彩頭反而更貼合他的原意,哈哈)。
其實嚴格來說他屬於Semifreddo類,原型是Terviso地區一種叫beccherie的點心,後來人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並命名為提拉米蘇,這是從他蓬鬆的外形以及所含的高熱量進行的命名。做法相對簡單,將蛋白和砂糖攪打好,製成蛋白酥皮鋪在容器底部,然後將蛋白砂糖以及Mascarpone乳酪攪拌製成麵糊。之後將意式白蘭地,果子酒倒入espresso咖啡,均勻塗抹在手指餅上(可用海綿蛋糕代替),然後一層餅一層麵糊的鋪疊好。然後放入冰箱冷凍,上桌前拿出化凍再撒上一層可可粉即可。傳統的家庭製作中,都是滿滿做上一大盆,足夠全家十幾口人享用,裝飾簡單又大碗,絕非我們在糕點店買到的那種裝飾精美的一小塊。
2. Profiteroles 巧克力醬小泡芙
這是一種從法國引進的點心,最初只出現在酒店餐廳和宴會上,因此名稱也是保留率法語原名,通常是將考好的泡芙堆成金字塔狀,將蛋奶醬擠入每個泡芙中,最後澆上熔好的熱巧克力。
3. Bignè di san giuseppe 聖朱塞佩炸泡芙
這道炸泡芙是源於羅馬的一個傳統點心,在很久之前,每年3月19日都是羅馬的San Giuseppe節,當天小販們會擺出攤子出售這種現炸的小泡芙。炸好的泡芙冷卻後開一個小口,擠入蛋奶醬,然後撒上一層粉砂糖。現在也成了義大利全國都喜愛的日常點心了。
4. Crostata di frutta 水果餡餅
這是義大利餐廳常見的飯後糕點之一,傳統的做法是在擀開的麵餅上放上果醬,然後將長條狀的麵糰條交叉放置,拼接成格子狀,麵餅周圍再放上一圈長條麵糰,用手輕輕捏出花紋作為餅邊。然後放入烤箱烤制,出爐後放上新鮮的水果。但是對甜食一向信奉不甜不要錢的義大利人這樣還不滿足,所以他們還要在水果上刷上一層杏肉果醬,砂糖調成的果醬糖漿。這樣他們才能心滿意足的上桌,整個就是果醬和水果的酸甜,加上糖漿的死甜,愛吃甜的人愛得要命。
5. Zuccotto 原頂蛋糕
這個糕點的名稱是從Zucca南瓜一詞派生而來。16世紀時佛羅倫薩人研究出了如何在夏季保存冰塊,而建築家Bernardo Buontalenti發現在水中加鹽能使水在零度下仍然不會結冰,因此誕生了這個Zuccotto蛋糕。做法是將海綿蛋糕放入模具填充好後澆上杏仁利口酒和果子酒,然後將砂糖和乳清乳酪(或生奶油)打好分成兩份。一份加入堅果碎和碎巧克力,一份加入熔化的巧克力,再將兩種奶油塗抹在蛋糕上,整個蓋住蛋糕,然後一起放入冰箱冷凍。上桌前撒上砂糖粉和可可粉,而在托斯卡納很多人會在蛋糕內加入糖漬檸檬皮和糖漬陳皮末。
6. Castagnaccio 栗子蛋糕
在托斯卡納也被叫做Pattona。這原本是窮人吃不起麵包,所以想出用栗子粉烤成蛋糕的替代品。到20世紀時,托斯卡納人移居到北部米蘭以待,常利用午休時出售這種糕點,受到一致好評因此也變得廣受歡迎。這種蛋糕會加入葡萄乾、松子、迷迭香葉和橄欖油,因為這款蛋糕本身味道較淡,所以通常會再撒上一層砂糖粉。
7. Pastiera 那不勒斯乳酪蛋糕
這種蛋糕本來是那不勒斯地區復活節的點心,現在在義大利全國都已經成為了很有代表性的糕點,在各地都能吃到。按照傳統的做法,那不勒斯人會事先將硬粒小麥在水中浸泡3天,中途保證每天換水,然後加入牛奶,檸檬皮,香草,砂糖煮到變軟,從而熬製成這種小麥奶漿。之後和陳皮,檸檬皮,肉桂粉和橙花一起填入蛋糕中。放入爐中中火烤40-50分鐘。
8. Sfogliatelle ricce 夾心乳酪層層酥
這是南方的傳統點心,因此這個酥餅也極具南部特色的使用豬油而非常用的黃油。據考證,最早是1700年時由Croce di lucca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現在除牛角包外,這種酥包也是義大利人常見的早餐之一。而且冷吃更好過熱吃,在製作時先在麵餅內部抹上豬油,填入餡料乳酪等餡料後外面也會刷滿豬油去烤制,吃起來滿口都是酥皮和乳酪的香味,讓人難忘。這種酥包也有填入巧克力或果醬的選擇。
9. Strudel 蘋果派
這是來自奧地利的一種點心,因此保留了奧地利名稱,但是也有義大利人稱之為Strucolo,一般都是採用蘋果作為內餡,而且最傳統的是選用Renette品種的蘋果,因為其肉質堅硬,略帶酸味。從這道點心發展出來,也可以選用李子、杏等水果乾製作。到後來還出現了加入肉和蔬菜的咸黨。
10. Cannoli siciliani 炸乳酪卷
這道甜點名稱來自canna(筒狀物)的複數形式,這原本是一道狂歡節的點心,由於深受大家喜愛,因此一年中都能吃到,基本上在西西里的甜品店都能吃到這種點心。製作這種乳酪蛋皮需要加入豬油,瑪薩拉酒等,將它製成的麵糰擀成橢圓形然後卷到圓通模具上,用蛋液粘住兩端,再放入鍋中油炸,炸干後瀝干水分,然後填入乳清乾酪等調製的夾餡。在西西里最受人們認可的店,必須是將這層蛋皮現炸現填的cannoli,熱熱的蛋卷填入冰凍的夾餡,再用兩頭沾上糖漬果皮或開心果。吃起來蛋皮的酥且滿是豬油香,加上自己喜愛的配料,真是好吃的不得了,一口氣吃幾個,吃完後會發現這滿滿的熱量的食物,已經讓你肚子城得不得了。
以上就是我選取十種常見的義大利各地傳統糕點進行的介紹,其實要細說起來,義大利各個大區都有自己的特色點心,如果算上Gelato或其他冰品種類更是龐大。下次有機會再向大家專門介紹義大利的甜品吧。
其實義大利的點心都非常有個性,大家去餐廳除了提拉米蘇之外還有非常多的選擇,如果不知道選什麼好那就打開我這篇回答作為參考吧!哈哈哈哈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請隨意。其他形式轉載需授權
最近評論區好熱鬧呀,說得我又想來更新補充一下答案了,謝謝知友們給我點的贊~:-D
6月13日更新,新增了一些傳統糕點,做了個推薦一覽表方便大家查看種類,對黑涼粉的介紹做了更新,所以放到了新增系列,新增的介紹會放在上面,原答案在下面哦~
糕點是一種食品。它是以麵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餡料和調味料,初製成型,再經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製成。
這是目錄,前方多圖預警喲~
腸粉
從小到大都炒雞喜歡的腸粉啊啊啊,經典味道是肉腸,雞蛋肉腸,澆上花生油和醬油,在上面撒點白芝麻簡直完美啊,然後還有牛肉腸,叉燒腸其他很多味道的腸粉,賣相也越來越好看啦
豬腸粉
因為是卷著的像豬腸,所以叫豬腸粉,蒸、煮、煎、炸都很好吃,可以蒸熱之後加醬油直接吃,可以放不同的醬汁再撒點白芝麻拌著吃,可以用蔥花醬油來炒,拌肉一起蒸、煮,沾點粉漿下鍋炸,之後再沾點醬配白芝麻,全部都是小時候的味道啊啊~
刀切面
樣子大概如圖所示,但是我家那邊的比這個要短很多,也要粗點,用米漿做成的,煮肉湯吃很好吃,一般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吃
糯米丸子
一般都跟刀切面一起賣,吃法相同,不過這個是糯米粉做成的,口感更軟更糯,煮肉湯配點豌豆蔥蒜很香
雲吞面
怎麼能少了這麼經典的雲吞面呢,廣式雲吞面真是不要太好吃啊~~~
豌豆糕(糍)
這個我沒找到圖片,大概是圓圓的外表用糯米粉加粘米粉做成,內里夾鹹的豌豆餡,蒸煮之後下鍋煎,很好吃,等我下次回家吃的時候拍照上傳給大家看看
南瓜糕
做法跟蘿蔔糕差不多,就是蘿蔔變成了南瓜,鹹鹹的糕裡面帶著南瓜的清甜和香味,好好吃,形狀跟下圖差不多,南瓜那樣的橙黃色,圖片找不到,只有相似的啦,下次我跟豌豆糕一起上傳圖片
糯米糍
這個評論區里也有小夥伴提到過,軟軟香香中間帶餡兒很好吃,一般都是甜的
流沙包
中間是的餡很好吃,蛋黃味香香甜甜,熱的時候中間的餡會流出來(ˉ﹃ˉ)
奶黃包
這個跟流沙包的餡不一樣哦,奶香味濃一點,淡黃色不會流出來的固體餡,一樣香甜好吃
蓮蓉包
蓮蓉餡應該很多人都吃過啦,很傳統很經典的一款包子哦,還是覺得做成壽桃型的蓮蓉包更好吃啊哈哈哈,壽桃包在下面的原答案里呢~
豆沙包
餡兒是豆沙,跟蓮蓉是不同的口感和香味哦,我感覺蓮蓉口感更滑膩,豆沙有豆子的清香帶一點豆沙的質感
燒賣
這個真的是炒雞好吃,還有鳳爪啊啊,不過鳳爪好像不算糕點,我就不寫啦,
蝦餃
透明的餃子皮裡面有隻鮮甜的蝦,真的好喜歡啊哈哈哈,燒賣鳳爪蝦餃是我喝茶必點的三種食物
糯米雞
注意哦,這個不是粽子,用荷葉包裹,糯米裡面包著香菇蝦米臘腸叉燒雞肉鹹蛋黃,吃下去滿滿的都是幸福感啊,每次都要吃兩個o(* ̄▽ ̄*)o 不同地方賣的糯米雞包著的餡可能不一樣哦
油條
又稱「油炸鬼」,白粥油條是經典搭配,好像還有很多人喜歡豆漿油條一起吃~
笑口棗
因為炸開之後一個小口裂開,像在笑,所以叫笑口棗
春卷
裡面有好多的餡,香菇木耳胡蘿蔔白蘿蔔之類的,咸口的,記得我爸以前很喜歡吃春卷和鹹水角,鹹水角的介紹在下面的原答案里~
牛耳朵
哈哈哈,這個零食也有賣
杏仁餅
中山杏仁餅很有名哦,廣東四大名餅有盲公餅、西樵大餅、杏仁餅和雞仔餅,其他三種餅在下面的原答案里有介紹,請大家接著往下看~
炒米餅
炒米餅有甜口和咸口,甜口的一般是花生芝麻味,鹹的好像也是花生芝麻,不太記得了,自己不太喜歡吃,但是老一輩的人都很喜歡吃,我媽媽阿姨們還有奶奶就很喜歡
黑涼粉
這個跟龜苓膏不一樣,龜苓膏有點苦,黑涼粉是不苦的,吃上去有點甘甘的感覺,夏天放冰箱里冰一冰拿出來拌白砂糖,真的好好吃,不過長大之後很少碰見有賣涼粉的了:-( 還有小夥伴問是不是仙草,這個我也不知道啊哈哈,不過我感覺仙草和涼粉味道有點不一樣,不過光看上去的話龜苓膏、涼粉、仙草傻傻分不清
龜苓膏
龜苓膏最喜歡配煉奶吃,還有人喜歡配蜂蜜啊牛奶等等,都好吃
雞蛋仔
這個也是好經典好傳統啊有木有,幾塊錢一份,外部香香脆脆,內里軟滑香甜,前天還在吃哈哈~
新增的食物到這裡啦,歡迎小夥伴們在評論區告訴我還有哪些傳統糕點哦~
以下的是2015.11.15寫的原答案~
雞仔餅
核桃酥
西樵大餅,跟光酥餅挺像的,但是比光酥餅要大,吃過很多類似的大餅,還是覺得媽媽在佛山南海買回來的最好吃(ˉ﹃ˉ)
盲公餅,沒錯,下圖就是我從小吃的牌子和包裝;-) (話說我覺得長大後餅的直徑變小了……還是因為我的手變大了囧)
缽仔糕,印象中最傳統的下面那種黃黃的,後來外面賣的就都是上面這兩種了,個人覺得覺得左上那種偏黃的比右上的好吃很多……
馬拉糕,這又是我很愛吃的糕,高中時早餐一周會吃三次(′▽`〃)
粉角,這個也很好吃,原來要找個像點的圖片都很難T_T 我吃的就是長這個樣子的~
蛋撻
菠蘿包,媽媽最愛的麵包~
皮蛋酥,其實我吃的皮蛋酥裡面都是鹹蛋黃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叫皮蛋酥,我覺得應該叫鹹蛋酥才對&>_&< (好多小夥伴說他們那兒把這個叫蛋黃酥,我覺得叫蛋黃酥比較合理啊哈哈哈)
粽子,我好愛吃紅豆豬肉餡的鹹肉粽子,切開浸蛋液煎更好吃,可是我找不到常吃的長方體形狀粽子的圖片,待我下次吃的時候拍下來再上傳好了。
找了幾張不同的粽子圖,上面兩種叫「鹼水粽」,左上那種是沒餡的,右上那種是有豆沙餡的,鹼水粽一般沾白糖吃;左下圖的叫「裹蒸粽」,廣東肇慶才有的種類,裡面包的是綠豆豬肉餡;右下圖就是沾蛋液煎的裹蒸粽Ψ( ̄? ̄)Ψ
薄餐,煎過的麵糰夾花生芝麻白糖捲起來,切開,小時候很愛吃~
蘿蔔糕,傳統美味糕點:-D
芋頭糕
芋絲糕,芋絲糕跟芋頭糕是不同的,賣相、口感和味道都是非常不一樣的:)
年糕,過年都會吃的糕點
發糕,也是過年會吃的
白糖糕,日常都能吃到的,不過好久沒吃啦T_T
請不要嫌棄下圖這塊白白的糕賣相不好,其實它是很美味的Ψ( ̄? ̄)Ψ
黃金糕
馬蹄糕,遇上做得好吃的馬蹄糕,真的很好吃~
紅豆糕
艾糍,據媽媽說是用艾的不知道哪部分來做的糕點,清明時節就有得吃
據知友@WangJiuDan 的介紹,做法是用野艾草的嫩莖葉,焯水,然後反覆揉艾草,將綠汁擠出,再切碎,和入麵粉。
番薯餅
南瓜餅
老婆餅,其實也有老公餅,但記憶里最傳統的就是糖冬瓜餡的老婆餅~
蛋散,過年常見的(也不知道算不算糕點;-))
糖環,也是過年必吃的Ψ( ̄? ̄)Ψ
油角,過年必吃食物系列,裡面是花生芝麻糖餡的,脆脆硬硬的口感
油糍,過年常見食品啦啦啦,有的品種裡面是空心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的品種裡面是豆沙餡,外面有白芝麻,小顆的,下圖的就是這種;-)
豆沙角,裡面是豆沙餡,軟軟香香的口感
鹹水角,這個是鹹的,裡面的餡好像很多種,記得我吃過的是蘿蔔還有一堆其他餡……
湯圓,這是很傳統很好吃的糕點啊,最愛花生芝麻餡了~
廣式月餅,這麼傳統的餅怎麼能不說~ 單雙黃紅蓮蓉,單雙黃白蓮蓉,五仁,好傳統的味道有木有,但是真的很好吃啊,最喜歡雙黃白蓮蓉和叉燒五仁
今年中秋在家裡吃到了有肉鬆火腿的五仁,真的是好吃哭了,大大盒,橙色鐵盒,1千克一個的月餅,不知道有沒有人吃過呢~
最後再說幾個包子,哈哈哈
叉燒包~
生肉包
壽桃包,其實這是蓮蓉包,壽宴的時候一般會做成壽桃,可是我總覺得做成壽桃的蓮蓉包
比一般的蓮蓉包要好吃?(? ???ω??? ?)?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美食問題我又來啦!!
切糕鎮樓!
牛舌餅
樓上說的是北京的牛舌餅,我想說的是台灣的牛舌餅,不太一樣~台灣牛舌餅也有兩種,一種是宜蘭牛舌餅,這種形狀窄、長、薄,口感脆、硬的硬餅沒有內餡,算是餅乾的一種。
還有一種是鹿港牛舌餅,是麵粉包著麥芽糖,口感酥香~~
麻糬(就是草餅)
麻糬還能烤來吃,加上蜂蜜火車煉乳~嘖嘖
糯米糍——冷凍更好吃哦~
雪花糕
這種糕用鮮奶、椰奶、奶油和魚膠粉做成,奶味濃郁,口感綿密,對於我這種奶控簡直不能自拔!!
紅豆糕
蛋黃酥
蘿蔔酥
下面是一些不能算點心的糕點吧~
扒糕/碗砣
還有我們的傳統年糕!年糕有好多好多種,說兩種中部的
糯米紅棗年糕
黃米年糕——好黏牙的
這東西還能炸來吃
南瓜餅,豆沙餡!
麻團
春卷
餌塊
乳餅
感謝評論中的補充~~~補幾個~
寶斗餅
綠豆餅——各地做法不同,我好像都吃過哈哈!
雞蛋糕
6.29
承蒙厚愛 再來更新 鞠躬 一拜天地~
先感謝評論 柿子糊塌和柿子餅不是同一種 多謝指正 再鞠躬 二拜高堂~
———————————————————————————
以下是編輯後的回答
作為一個傳統小吃愛好者,關注這個問題很久啦!!!!!
看甄嬛傳的時候 什麼杏仁酪!棗泥山藥糕!馬蹄糕!藕粉桂花糕!栗子糕!阿膠膏!牡丹卷!酸梅湯!梅花糕!牛乳菱粉香糕!嗚嗚嗚想吃的不得了
但是平日里去超市啊什麼地方買到的糕點齁甜齁甜簡直沒得愛 ? ? ?
所以要強推護國寺小吃!!!!!!
這是424那天去護國寺吃的早飯哈哈哈哈哈哈後來又連著去吃了
因為小吃種類實在太多 不知道吃什麼 就要了這個拼盤
嗷嗚!豌豆黃!魂牽夢繞的豌豆黃!
口感不要太醇!!!!脫離了低級齁甜的糕點才是好糕點!!!夾起一小塊放入口中 豌豆的清香留在唇齒之間 啊!!!╭(●`?′●)╯╰(●』?』●)╮ (●』?』●)? ヾ(*′▽『*)?要跳舞了嚶嚶嚶
最愛的山楂糕也是保留了山楂酸酸口感的甜味
開心 ?(^?^●)?? (●′?`)?
還有栗子糕 綠豆糕 都是感受得到食材本身的味道
裹著粉的驢打滾沒有太多甜味 但是糯米和粉的香味也是可以嘗的出來
這一盤還有什麼忘記了哈哈哈哈反正吃的很開心
還嘗了豆汁兒 麵茶 豆汁像是 泡芹菜的那個汁兒(我們叫 漿水)麵茶撒上芝麻鹽(還是一位當地的大叔提醒的 謝謝大叔~)也很好吃呀~
還有一個據說是招牌的棗卷果 不大推薦 因為是單點的一大盤 上面大概澆的蜂蜜 嘗不太來味道 (可是很想嘗點了一盤最後幾乎都浪費啦!可恥 sadω?? )
第二天去吃了饊子麻花 酥酥噠~
在去護國寺小吃店的路上還看到一個大叔買點心 在一個小店買了蜜麻花 焦圈 糖火燒 味道也不錯呢~ 蜜麻花很甜很甜 但是沒有說會甜到膩誒 糖火燒是那種千層的做法
後來還去了天津吃了炸糕 大麻花和狗不理(其實好像慶豐更好吃)
誒 這樣寫是不是有點跑題
嗯 所以說好吃的傳統小吃有 (圖片都是度娘來的 出處見logo)
豌豆黃 綠豆糕
山楂糕
艾窩窩 驢打滾
麵茶
還應該有冰糖葫蘆呀!!!(附送一張在北大吃的冰糖葫蘆哈哈哈哈哈什麼鬼)
饊子麻花
西安如下圖 更酥 無芝麻 上圖的更硬 有芝麻香氣
蜜麻花 (哈哈哈哈哈圖片跟shi一樣我就不放了)
糖火燒(對還有驢肉火燒 )
雖然在北京吃的很開心 和好朋友基本就是一個地兒吃完奔去下一個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我大西安好吃的也很多啊
肉夾饃蛋黃夾饃油茶麻花胡辣湯臊子麵粉蒸肉涼皮泡饃滷汁涼粉灌湯包什麼的就不說了~ 傳統糕點類的也是多的不要不要的~
水晶餅
德懋恭最為出名的就是水晶餅 勝在皮兒 勝在老味道 餡料以冰糖 玫瑰 桔餅 核桃仁 青紅絲兒製成 口感偏甜 多吃會膩 佐茶最佳 紙酥也可一嘗
人對吃食的態度倒是有趣 從前心心念念的 現今未必稀罕 從前深惡痛絕的 現今倒是慢慢接受了 從前吃到就要跳腳的青紅絲兒 現在接受度也高了許多
紙酥
綿厚 有點噎 豆沙味兒不過甜
椒鹽酥
酥點中的清流 咸酥愛好者的福音 餡以椒鹽 芝麻 核桃仁 綿白糖製成 酥香不膩 推全盛齋 椰蓉酥也可一嘗
椰蓉酥
再推一家陝西的酥點品牌 紅星軟香酥
拆開袋子是醬紫的 (圖是度娘來的 什麼時候成花兒形了我怎麼不造)
餡以芸豆製成 有多種口味 攜帶方便 也是很好吃噠~ 超市就有賣
綠豆糕
選擇極多 然鵝質量參差不齊 有的甜到讓你白眼翻到後腦勺 有的則清清爽爽 滿口欣喜
盡量選擇顏色不那麼綠的 畢竟真·綠豆煮過顏色是暗的呀~
推一家綠豆餅
趙記綠豆餅 綿!軟!香!甜!好吃好吃最好吃!1.5/個 要去早~
蜂蜜涼粽
有兩種一種回民街的 上圖 一種是下圖的(他家臊子面不錯)
甑糕
推東南亞甑糕 真的是棗香豆香都在米中 吃糯米會不大舒服的我還是遇見就會買~
回民街常見的桂花糕
甜味更淡一些 最好吃的當然是最後一口啦~
玫瑰鏡糕
以糯米製成 因為圓似鏡 稱為鏡糕 還有卡通圖案的~
柿子糊塌
柿子糊塌是把火晶柿子搗成糊加入麵粉調成糊後 用鏟子把麵糊弄進手提中入鍋炸
所以剛出鍋的柿子糊塌還有熱氣 容易燙嘴 不過冷天就著熱氣吃 外皮焦脆 內里香甜 啊~ 一口滿足~
柿子餅
柿子餅是把調好的麵糊弄成餅狀 兩面翻煎 有各種口味 外皮不似柿子糊塌那樣脆 但是架不住人家內心柔軟呀~
泡泡油糕 又叫見風消~
在鍋中以開水和面 揉面 隨後包上餡 拍成餅狀入鍋炸制
類似的有江米糕 黑米糕 都是炸制而成
最好吃的油糕是冬天和好朋友騎車放學 路邊買的油糕 手凍的冰涼 捧著熱乎乎的油糕 咬一口 糖餡兒流出來 熱氣氤氳了眼鏡 幸福的要變成吃油糕的小仙女哈哈哈哈哈哈
蓼花糖
明代就有~ 也是糯米製成的 甜 酥 松 脆 不要吃多呢~
龍鬚酥
許久不吃會想念 吃了覺得不是記憶里的味道 看見了會想嘗的存在
另外想說 這張圖背景是涼席嗎666
花生酥 核桃酥
去回民街常能看到 賣酥糖的店門口 小哥們砸制酥糖的場景 對我來說最有趣的部分是看 遊客拍照~
想得起來的就是這些~ 基本回民街都能吃到 歡迎來西安 三鞠躬 送入食堂~
以上。
雖然我是北京小吃一生(自)黑,但還真有幾樣常見的點心不錯,好像暫時還無人提名呢。
正式答題前,先來一張春節限量版的京八件禮盒鎮樓。
- 棗花酥和棗泥糕:
每年春節,打開京八件禮盒,我關心的點心很少,棗花酥就是其中一個。
好吃的棗花酥,棗泥一定要佔主體,酥皮只是一種調節,借用餃子屆的一句名言,就是薄皮大餡。咬一口,棗泥質地紮實但不硬,甜度適中,突出的是濃郁的棗香,和微微的棗酸。
想要棗泥吃得爽,還可以再試試棗泥糕。以前買棗泥糕的時候,我總覺得外面的餅皮太不花心思了,質地偏干,也沒有什麼味道。但是現在想想,這樣的餅皮正好可以解棗泥的「膩」,搭配特別合理。
不知道現在像我這樣愛吃棗泥的人還剩多少,畢竟,這是一個連月餅都已經罕有棗泥餡的年代了,想吃棗泥點心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面這兩款。
2. 烏麻餅和黑芝麻椒鹽餅:
說來這兩樣比較像,都是帶鹹味的酥皮點心,但是黑芝麻餅的餡料是黑麻椒鹽餡,所以相對油脂感更強。這兩樣點心,我都喜歡在平底鍋上烤一下再吃,麵皮更酥~
小時候,市面上最常見的點心幾乎千篇一律是甜的,所以每次見到這種咸餡的點心,簡直開心到兩眼發光。
3. 驢打滾和艾窩窩:
我想,如果有一種類型的點心,可以讓南北方人民握手言和,那一定是軟軟糯糯的驢打滾和艾窩窩。
黃顏色的是驢打滾,白色的是艾窩窩。這兩種點心非常像,而且基本都是放在一起賣。
驢打滾的特色是外面撒了一層黃豆面,像驢子真的滾了一身土一樣。功夫熟練的人做出的驢打滾,可以有好多層。薄薄的面片,裹著紅豆沙,捲成一個卷,切開來,就看到一層面一層餡的結構。
相對於驢打滾,艾窩窩的味道更淡,主要是糯米香,裡面放一點餡,外面撒上薄薄一層麵粉,講究一點的,撒椰蓉。
這兩樣,在北方點心裡,大概是最清爽的存在。
如果,還可以加上一樣的話,我再提名一個山楂糕。在北京,山楂糕、豌豆黃都是和上面兩樣裝在一起買,甜的吃膩了,或者想消消食,就來一塊山楂糕吧!
傳統的山楂糕外觀是不透明的,不會像果凍那樣,但是味道特別濃郁真實,一次切一點就可以,無敵解膩。
最後,一定要說明一下,以上點心只是在北京的超市、稻香村都非常常見,但是起源不一定都來自北京,不要誤會啦。
號外:響應評論區號召,再放一張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北京甜點三巨頭的合影。
修改:經評論的朋友指正,古法糖芋苗的湯汁是藕粉做的~已改~謝謝~
————誰告訴我分割線對不對———
老北京姑娘就從北京點心開始說起~我本人不喜歡特別甜的點心,所以什麼蜜三刀,豌豆黃就不提了哈~以下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1 我大通州的大順齋糖火燒。
糖火燒是傳統早點,比拳頭小一點兒,芝麻醬香濃郁,掰開裡面起酥層層疊疊,又松又軟,不幹不粘,紅糖甜得醇厚而不膩,芝麻醬紅糖沫沫掉桌子上都捨不得扔,得用手指頭粘起來送嘴裡。早上來倆糖火燒,喝碗熱熱的米粥,再來幾個小鹹菜,甭提多舒服了。正餐也可以糖火燒就菜吃,甜咸搭配,透著那麼實誠。
2 爆肚張的山藥糕和芸豆糕
這照片我自己拍的,點心拍丑了,忽略我先生那難看的手指頭。左邊是芸豆糕,右邊是山藥糕。一直想嘗嘗紅樓夢中的棗泥山藥糕,但這個是豆沙餡兒的。山藥糕好不好吃看山藥皮去的干不幹凈,去不幹凈扎舌頭。山藥糕冷吃不加熱,清甜適口,沾點白糖,入口即化,山藥和豆沙是綿軟的,白糖沙楞楞的,交相輝映,恰到好處。芸豆糕也是冷著吃,芸豆磨得極細膩,滿口都是豆子的香氣。
3 仿膳的芸豆卷
這個和芸豆糕類似,但比芸豆糕更潤更柔軟,可能是豬油或者水的比例高一些,也少了一些芸豆的豆香,加了豆沙或白糖的餡兒,瞅著就那麼玲瓏小巧,精緻秀氣,不愧是慈禧愛吃的點心哦~
4 三元梅園的奶捲兒
奶糕加豆沙的組合。我發現豆沙真是萬能的餡兒,配什麼都好吃。奶糕的質感有點像酸奶蓋兒上的那些濃濃稠稠的酸奶「精華」,但完全不酸,是純粹的奶香,比大白兔奶糖還香,又不那麼甜,吃的時候一定要用小勺順著紋路挖一半奶糕一半豆沙,奶香豆沙甜,兩種味道融合得天衣無縫,比奶油硬一點點,比蛋糕軟一丟丟,輕微的粘在牙齒上,輕輕一舔又融化了。
5艾窩窩
艾窩窩是江米做的,有白糖餡兒也有豆沙餡兒,頂上紅點有山楂糕的,紅絲的,我也吃過葡萄乾或枸杞的,反正點綴料就是為了好看。好吃的艾窩窩表層要灑滿滿的椰蓉,椰香濃郁,一咬咯吱咯吱,又黏又軟,江米卻仍有顆粒感,和牙齒做著鬥爭。就著艾窩窩我也能吃兩盤菜。
其他的暫時沒有特別推薦的北京點心,下面推薦下吃過得其他地方的小吃。
1 南京大排檔的古法糖芋苗和上海小南國的酒釀桂花小圓子。
圖片來自百度。這兩個點心都是甜湯類的,都加了糖桂花,糖芋苗是芋頭圓子,醇厚的甜,經評論的朋友指正,濃稠紅亮的湯汁是藕粉熬成,晶瑩剔透。小圓子是糯米粉做的,有酒釀酸味,湯水清亮透明。它們適合初春或深秋,天氣微涼,熱熱的來一小碗,桂花香氣撲鼻,一小口一小口,全身都暖融融的。
2 湖南的閨蜜外婆親手做的青團
青糰子大家都見過,不上圖了。有一次去閨蜜家過夜,早點是她外婆親手做的青團,青草香,糯米軟,豆餡兒甜,軟硬適中不粘牙,為了找尋這味道,清明前後去南方玩必吃各種青團,再沒吃過那麼好吃的了,不是硬得咬不動就是軟成泥,要不一點甜味沒有,要不齁死人。閨蜜出國定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吃到這麼好吃的青糰子了~
3 同事老婆手作的鮮肉月餅。
圖片依舊來自百度。我最討厭吃肉餡兒,我總覺得有腥氣。包子餃子我都不吃肉餡兒,唯獨吃了一次同事帶來的鮮肉月餅,超級好吃,剛烤好的,還帶熱氣,皮酥餡兒香,鹹淡合適,肉質細膩,緊實,咬一口肉汁都要冒出來了。可是同事也離職了,又是吃不到的回憶了,中秋節北京哪裡有賣的,我要去排隊~~~
說了這麼多,我都餓了~宵夜去~之前答過類似的題,也沒幾個人理我,這次更加認真地答一次~謝謝堅持看到這裡的朋友啦~~在東家的這幾年,跟著我們食品負責人吃過超多好吃的糕點。
1. 綠豆糕
提前一天浸泡綠豆,皮質泡軟後再用手揉搓讓「皮肉」分離,把去皮後的綠豆再次清洗,然後上屜大火蒸熟,放涼後再換用炒鍋翻炒起砂,成砂的綠豆泥加入白糖。綠豆糕,這是夏天的味道。
感到南方這邊是這種濕潤的比較多。
△南方綠豆糕
△另一種綠豆糕
2. 白糖細糕
江浙一塊比較多,糯米粉做的,有點沙沙的口感。我記得小時候吃,一般都有涼涼的感覺,不知道有木有人吃過。
3. 雲片糕
江蘇淮安地區傳統糕點,因為片薄、色白,也有了這個名字,能久藏不硬~軟軟糯糯的。據說切得很薄的那些雲片,揭下一片可捲成戒指,點上一根火柴可化為火焰
4. 餅食
潮汕那邊的特產。我最喜歡的是腐乳餅。
把糯米焗熟後用磨磨成幼粉;把花生仁炒香,碾幼粒;芝麻炒香;白豬肉先用白糖腌過,然後切成幼丁。把花生仁、芝麻、白肉丁放在大盆里,加入蒜頭茸、整塊的南乳,調入適量的大米酒、糖粉、糕粉,再加入適量的花生油(或豬油),攪拌均勻,便成為腐乳餅的餡……餓了餓了
5. 黃山燒餅
不甜,鹹鹹的,下午辦公餓了吃這個也很合適。外面酥酥的,一大口一個,配上熟普,美滋滋。
6. 青團
這個大家都不陌生吧,江南地區清明前後見得最多。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我以前吃的這種類似的叫青餅,因為是沒有鹹的,後來上了大學才吃了有餡的,還有鹹的餡。
7. 龍鬚酥
這個應該很多地方都有。我第一次吃到是在杭州的河坊街,覺得……很奇妙,千絲萬縷,層次也很明顯。
8. 江山糕
浙江江山傳統特色糕點,由芝麻、米粉、紅糖作成。直接吃,有點硬,味道在嘴裡慢慢化開;要是在微波爐里熱一下,芝麻香的就不要不要的啦,糖化開了又軟又香又暖,絕對治癒
9. 酸棗糕
江西那邊的特產。我真的超愛這個,開胃,夏天吃很清爽。但看似簡單的原料,卻能製作出具有魔性的口感,酸中帶甜,甜而不膩,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10. 舟山硬糕
這個糕點「名副其實」,真的很硬!舟山特產,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我小時候吃都是咬不動的,砸開了才能含在嘴裡,味道也會慢慢散開,像是硬版的旺仔小饅頭。
11. 油棗
寧波這邊比較多,賊好吃,熱量賊高。做的好的油棗是酥脆的,顏色金黃,打開包裝袋就能聞到香不膩的味道。
12. 京八件
京八件算是中國傳統宮廷糕點的一個精選和集成,並不是固定的八種糕點,在古代宮廷宴會等重要儀式上,都會根據不同的場景,選八種糕點來搭配。這種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次可以吃好多種!我最喜歡吃有棗泥的那個,對棗有謎一般的熱愛。
不想寫了!!!我都餓壞了!!等我吃到好吃的再來補充。
先去吃兩塊綠豆糕。
-----------------------------
想認識各種有意思的匠人、設計師?
圍觀傳統手工藝?
看看東方新設計?
你那麼有品位,一定會來東家玩。
在魔都生活這麼多年,經常被本地的小夥伴安利各種傳統糕點,最喜歡各種弄堂里的那些好吃的了,講真我願意把脂肪都獻粗來哈哈,說說我很喜歡的傳統糕點吧。
1上海高橋鬆餅
正宗的高橋鬆餅,餅面奶黃,油香撲鼻,表面的戳記清清爽爽,四周帶乳白色,切開層次分明,皮薄餡多,不偏皮,無雜質,底部無僵硬感。味道呢入口松酥,甜糯,而且有豆沙、鮮肉各種味道。特彆強調,蓋章的餅子最好吃了,餅皮薄如蟬翼,內餡兒綿軟適口。
2崇明糕
崇明糕是上海崇明地區傳統特色糕點,是重陽節吃的,比較Q的也有嚼勁,也是本地老人最愛吃的一款糕,酒釀崇明糕味道也無敵了。
3油墩子
其實就是炸蘿蔔絲餅,從油里煎好「晾」在架子上,一口咬下去,外表脆香內餡鮮軟,味道好,咸中帶甜,油而不膩,格外好吃,每次都沉浸於油墩子的美味無法自拔。
小方子:蘿蔔擦絲和在麵糊里,鍋內倒入適量的油,小火,油溫不要高,不然容易外皮變得焦硬,內陷還沒熱,小火慢煎3分鐘
4條頭糕
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上面撒上桂花末,頭條糕最好吃的是南京東路的沈大成和老西門的大富貴,豆沙很細很細,還有濃濃的桂花香,略甜,能接受,畢竟糯米控。
5海棠糕
不是因為裡面有海棠哦,而是因為做成海棠花的形狀所以叫海棠糕,上面除了棕色的糖絲以外就是光板兒了,聽說正宗海棠糕上面還要加上各種果仁點綴,現在都快失傳了。
6老虎腳爪
名字聽聽,感覺就是和動物搭界啦,其實,這名稱都源於小吃的外形,剛出爐的老虎腳爪顏色焦黃、外脆里香、味道微甜,光是想想就……
7雲片糕
以上等大糯米、純豬油、精白糖為主要原料,再加天然香料和陳皮製成的,入口即化,香甜軟糯,新鮮的雲片糕超好吃,千萬別放久了,不然容易漸漸變硬,吃到嘴裡渣渣的。
更多可烘焙課程關注我的公眾號:會飛的黃油。
***文章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發、使用***
媽呀.....第一次那麼認真答(要不是事關吃......)
本地篇圖片自帶醜化效果或者非常真實還原食物本身風貌,無能為力惹,心累。都是我們這兒特別傳統鄉土的食物,幾乎沒有人沒事給這些傳統糕點拍藝術照+這些糕點長得天生就辣么本真=湊合看看吧(??????) ?
有機會真的吃了就不會沒胃口啦!特別是鬼糕!很醜但很溫柔!
先來外地的吧,都是自己被安利著去吃過的,TB基本能搜到:
北京稻香村的牛舌餅,咸甜口味,很酥,好吃極啦!(感謝指出錯誤,我因為買得tb店裡有多寶閣三個字於是一直記著是 北京多寶閣...糗)
(圖來自百度百科)
多寶閣還有 金豬餅、椰絲球(個人覺得甜度剛好,椰絲超級香)都很好吃
雲南鮮花餅,微波爐叮一下味道更佳!
河南開封老衛全美秘制桂花酥
好吃,清甜又有桂花香,真的吃得到桂花的,很淳樸的味道
(圖來自TB,就是我買的那家,喜歡的自己搜吧~)
很好吃就是貴了點兒......這家店裡別的點心看上去也不錯但是沒吃過^^
無錫鮮肉玉蘭餅(不知道算不算糕點.....反正好吃!)
肉汁豐富肉餡很香很好吃,肉食星人一本滿足!就是有點點油,趁熱吃吧~
(百度圖片搜的,侵刪)
杭州的龍井酥和桂花糕
去杭州玩時買的,不知道是不是杭州的.....不過龍井酥真心好吃呀!不膩~
我買的是老杭邦的。
香港雞蛋仔:
很多地方都有賣,以前學校門口2元錢就能吃好多了誒。
趁熱吃最好吃啦,甜甜的蛋香,外面比較酥裡面很柔軟,吃了根本停不下來啊!好懷念&> &<
好了現在是本!地!篇!
也算是廣告一下我大福建!
我是閩西的,所以主要推薦的是這裡的本地糕點!
廈門椰子餅:
好吃極了,做得好的話很清爽完全不膩口,充滿奶香,椰絲餡也很香,甜度適中,外面的酥皮很香,嗚嗚嗚想吃了!
什錦:
什錦是將雞蛋打散,攤成雞蛋餅。內包由冬瓜條,花生,及白糖餅,或者還有肥肉等作成的餡,滾成一長條,再下鍋蒸熟,切塊裝盤。皮脆餡香,咬一口滿嘴流芳。 (圖文來自人人 龍岩各地特色小吃大全)
這個是我們這裡吃傳統宴席肯定會有的一道菜,很好吃,咸甜口味,媽呀好久沒有吃傳統宴席了好想吃!
水糕:
用大米粉和水做出來的一種糕點。有一種特殊的米粉味,喜歡這種味道的就會很喜歡,看上去彈彈的和膠狀史萊姆一樣(shenmegui),但是吃起來意外的柔軟,口感細膩,嚼感很奇特呢~我喜歡吃甜味的~
芋子包/芋子餃:
永定特色
芋子煮熟後剝皮,碾成芋泥後摻進適量的地瓜粉,用擀麵杖拼成麵皮,包進自己喜愛的餡料(一般包得是香菇、肉、花生碎和一些蔬菜剁碎製成的鹹味餡,也是我最喜歡的!)外皮有嚼勁有粘性裡面餡兒又鮮香得不行,好吃好吃!同理有芋子餃,也一樣好吃,個人首推芋子餃~!家裡有時會包,當宵夜一本滿足!
(圖中芋子包上面撒的是炸過的油蔥)
↑↑↑↑芋子餃
長汀煎薯餅:喜歡吃薯條薯格子的話這個絕對會喜歡的,外面煎得帶一點焦黃,脆脆的,甜裡帶咸,裡面還保持著柔軟,我記得當時還加了點酒做蘸料吃,好好吃!
瑪瑙:
對它就是叫瑪瑙(。)是在七夕時吃的,口感像米老頭,但是比米老頭更清爽。
適中空殼餅:
不懂怎麼形容這個orz看圖就知道肯定外殼是非常香,酥脆的,空殼顧名思義裡面是有一條縫隙的,內里塗滿了一層薄薄的香甜的紅糖,很好吃,就是會上火^^
糍粑:(前面也有人說啦!)
糯米蒸熟搗成這種質感後外皮裹上芝麻、芝麻、黃糖粉和花生粉,婚宴必吃!小時候學校門口經常會有阿姨來賣,固定的BGM是《世上只有媽媽好》。
剛做好時軟嫩,白白胖胖的萌死啦!
但是反覆蒸的話就軟趴趴的全部粘一起,不開心
冬至糕(鬼糕):
山裡采苧麻或是艾草搗碎,和糯米粉揉勻後,麵糰就呈淡綠色,作為「鬼糕」皮。
通常會用筍乾、香菇、蝦仁、豆乾、油蔥,配著五花肉,調味,炒熟。
鹹味兒的,有好多種味道,包成三角型的就是筍餡的,包成圖上最大的這種比較長的形狀的就是酸菜餡的,筍餡的最好吃,最喜歡我姨奶奶做的,沒有肥肉,餡香入味。
」擺在蒸籠上,像綠色的「金字塔」。聞起來,一股清香提神的草葉味伴著糯香,十分獨特。待草葉味從蒸籠蓋邊飄出,「綠衣」略帶晶瑩剔透之感時,熱氣騰騰拿出咬上一口,皮又糯又軟。 「【龍岩最強美食【原創】】
白糖餅:
那種特別淳樸的甜,主要用白糖、麵粉來做製作材料。口感綿厚,頂餓。圖找不到orz
紅圓子:
找不到圖也是醉了.....想像一下吧,就是紅色的(天然植物染色)糯米團,清甜。
12/11更新 :剛從南京和蕪湖回來
南京黑米糕
峨眉山涼糕
成都的花捲,做成了花的形狀,好有心
蕪湖的梅花糕
上海吳江路小吃街,王家沙的青稞團和燒餅
燒餅
蕪湖《舌尖上的中國》耿福興梅乾菜燒餅
渣肉蒸飯
街頭咸燒餅
核桃芝麻包
芝麻糍粑
南京糍米飯
四川羅目古鎮街頭大媽熱騰騰的包子
南京老門東包子
陽朔吃到恭城糕點(忘了名字)
大理乳扇沙琪瑪
澳門安德魯葡撻
台灣微熱山丘鳳梨酥
看了這麼多,覺得新疆糕點缺席啦。先來這麼多,再有的後期補,食品介紹基本來源於百度。
歡迎大家來新疆體驗~
——————更新啦更新啦——————
甜饢(網圖侵刪,出處見水印),維吾爾語稱「西克曼」饢,它是在其饢表面塗抹一層冰糖化成的水,烤成後在饢的表面結成冰糖花。
圖三是帶核桃和芝麻葡萄乾的甜饢,我媽叫葡萄饢,我也不知道維語叫啥,反正很好吃,類似於俄羅斯列巴的口感~
(嚴格來說不算糕點,全當科普啦)奶疙瘩是哈薩克民族喜歡吃的一種食品。被稱作「庫入特」(乾兒的意思),是奶子的結晶體。奶疙瘩有兩種,一種是甜奶疙瘩,一種是酸奶疙瘩,可帶油可不帶油。做法大都是靠手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牧民做奶疙瘩時,先將牛或羊奶發酵,把發酵後的酸奶倒入鍋里熬,然後裝入布袋裡吊起來,使其水分滴盡,用手捏成小塊,放到鋪有芨芨草編製的席子上晾乾即成。
這個的話新疆內蒙都有大眾吃的慣的奶產品,沒有利益相關,新疆的牌子自行搜瑞源鐵木真的乾糧,內蒙有個叫出塞曲的牌子牛奶條(原味)爆好吃!!!沒有利益相關啊沒有利益相關!!!
————————原答案——————————
首先po個是自家人蒸的花饃,加了酥油牛奶,面揉的彈牙有回味,好吃的要死~
網圖來個大合照先。出處見水印~
這是新疆帳篷里常有的哈薩克族糕點,老鄉們給我科普下這叫啥…突然發現吃這麼多年也不知道…
油塔子形狀似塔,是西北回族人發明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油塔子是依據其形狀而得名的。原料是精白麵粉、煉過的羊油、清油和精鹽、花椒、純鹼。
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 現在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美食,例如新疆伊犁的維吾爾族人除了用白面和油做成油塔子外,還延伸了油塔子的內容,做成一種叫「賽維孜」的油塔子(即黃籮卜油塔子)。
帕爾木丁是維吾爾族人民傳統的風味食品。它色澤黃亮,形象美觀,皮酥脆,肉鮮嫩,咸中帶甜,頗受人們歡迎。帕爾木丁是用麵粉、肥羊肉、煉羊油(少許)、洋蔥(皮牙子)、雞蛋、精鹽、孜然粉、胡椒粉等原副料,在饢坑烤制而成。
饊子(sǎn zi)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江蘇淮安、維吾爾族、東鄉族、納西族、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以淮安的茶饊為最。這個我個人覺得一般,好多長輩喜歡,去維族回族人家裡拜年桌上必備款。
回族稱為油香,土家族苗族稱為油粑粑,是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是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還要相互贈送,有的家裡過節紀念亡人,有了紅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繼俗。
維吾爾族冰激凌做法其實很簡單,現做現賣,用白砂糖、雞蛋還有鮮奶加上水配好料,倒進一個叫「佛爾瑪」的機器里,機器有里外兩層,裡面的「內臟」是銅做的,用來放配料,外圍像一個大木桶,中間的空隙放著冰塊,不過冰塊上要撒一點咸鹽。機器在電動機的帶動下不停轉動,在冰塊的製冷下,料就會結晶成冰激凌,然後再用大木勺從「內臟」里舀出來,放入盆子里。
和維吾爾族冰激凌一樣,還有一種冰激凌是烏孜別克人製作的。烏孜別克冰激凌又叫「瑪拉俊」,烏孜別克族和維吾爾族製作冰激凌的工藝基本相同,但味道稍有區別。可惜的是,在烏魯木齊見不到。
這個我超愛吃!!!!醇厚天然的口感,夏天來旅遊一定不要錯過!!!
娜帕里勇
奶味很濃,新疆版的拿破崙蛋糕。據說還有人專門到餐廳只點這道甜點,米白色看起來就像是白色戀人蛋糕,然後每一層都有酥皮,就想拿破崙,吃起來口感很豐富。
巴哈拉瓦
巴哈拉瓦,也是新疆的特色點心,香甜軟糯,內裹滿滿的核桃仁,醇正的核桃香留戀於唇齒之間,一般和娜帕里勇一起都有得賣。
密多維
密多維的口感和製作類似娜帕里勇,如果說娜帕里勇是牛奶味,那麼密多維就是巧克力味,一白一黑,形成了一堆組合糕點。同樣都是奶香十足。
以下是網易新聞原文《疆味兒:新疆糕點饞得人哈喇子都流下來了 2016-08-02》
巴哈利
也稱巴哈里或是巴哈力,維吾爾族的傳統糕點,傳自俄羅斯。中間有各種果仁,如核桃,杏仁等,在蛋糕的表面上有葡萄乾。呈深咖啡色,味香甜,營養極為豐富。有點類似俄羅斯黑蛋糕。
古里奇
古里奇是俄羅斯族專為復活節烤制的圓柱形甜麵包。古力奇的表面粘有不少彩色小糖粒,裡面還有葡萄乾,口感和味道是介乎麵包和蛋糕之間的那種,非常好吃。
酸餃子
主要集中在伊犁地區,清代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天津小商販帶來的,外觀與花邊餃子相同,果醬餡兒味道甜中帶酸,這種點心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酸餃子。既酥軟又層次分明,皮兒酥,餡兒飽,酸甜剛好。
古拜迪埃
古拜底埃是塔塔爾族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糕點之一,這是一種中間夾有肉餡、大米、碎雞蛋和乾果的糕點。在婚禮、節日和重要客人來訪時,塔塔爾族一定會製作古拜底埃招待賓朋。
圖什
塔塔爾族名小吃,跟沙琪瑪差不多的甜點,由蜂蜜做成。
瑪仁糖
切 糕是瑪仁糖在新疆外地區民眾在不知道名稱的情況下根據販賣時的特點所賦予的名稱,是一種新疆維吾爾民眾採用傳統特色工藝,選用核桃仁,玉米飴、葡萄乾、葡 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棗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瑪仁糖又硬又重,經過了層層壓制,密度非常大,有點像「壓縮餅乾」。切糕很小的一塊重量就 可以達到1-2公斤,價值昂貴,每兩5元左右。
來源:網易新疆https://m.baidu.com/from=1015785f/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1320_2001%2Cta%40iphone_1_10.2_3_602/baiduid=080E644FFF8C61D5293CB7CF4EB4F717/w=0_10_/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17827132360710169717order=3fm=aloptj=www_normal_3_0_10_titlevit=osresm=8srd=1cltj=cloud_titleasres=1nt=wnortitle=%E7%96%86%E5%91%B3%E5%84%BF%3A%E6%96%B0%E7%96%86%E7%B3%95%E7%82%B9%E9%A6%8B%E5%BE%97%E4%BA%BA%E5%93%88%E5%96%87%E5%AD%90%E9%83%BD%E6%B5%81%E4%B8%8B%E6%9D%A5%E4%BA%86-%E7%BD%91%E6%98%93%E6%96%B0%E7%96%86dict=20w_qd=IlPT2AEptyoA_yky6xQbrAuw15NUeZsp6SAWlvSsec=18467di=3b3aab063ea0f7c5bdenc=1tch=124.132.300.646.1.557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DhzPKylDAXTfy-rte4viZQRAE7WqAp8GS-WbgTCcsBUYwk0NS61nfKUfjaxjs7Iec8feeaSwrcmeqid=f766b26e0c00280010000006588c7d4dwd=clk_info=%7B%22srcid%22%3A%221599%22%2C%22tplname%22%3A%22www_normal%22%2C%22t%22%3A1485602325895%2C%22xpath%22%3A%22div-div-div2-a-p%22%7D
冰淇淋介紹來源:百度貼吧:維吾爾人古老的手工自製冰淇淋https://tieba.baidu.com/f?kz=1706633338mo_device=1ssid=0from=1015785fuid=0pu=usm@1,sz@1320_2001,ta@iphone_1_10.2_3_602bd_page_type=1baiduid=080E644FFF8C61D5293CB7CF4EB4F717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pn=0其他參考文章: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1651dbcd50102yw2y
好吃的傳統糕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糖火燒啦~糖火燒是傳統的北方小吃,芝麻醬和紅糖做餡料,掰開一層一層的,甜香酥軟。天氣漸漸涼了,饞了的時候吃一個糖火燒,滿滿的都是能量!
糖火燒
by 霏霓的夏天
Photo by 霏霓的夏天
·· 用 料 ··
麵糰部分
中筋麵粉(普通麵粉) 300g 玉米油 30g
溫水 160-170g(看麵粉吸水性自定)
酵母 1/3tsp 鹽 3g(可放可不放)
餡料部分
純芝麻醬 180-200g 紅糖 180-200g
以上材料可做28*28烤盤一盤
·· 做 法 ··
1 | 把麵糰部分的用料混合,揉成光滑柔軟的麵糰。如果是麵包機揉面,請採用下液體上麵粉原則,並把酵母用麵粉蓋上,選擇程序10-15分鐘。
2 | 蓋上蓋醒發20分鐘(半發麵性質)。
3 | 這時製作麻醬+紅糖餡料(1:1)。如果麻醬的油比較多加入紅糖還稀的話可以加10g麵粉和勻;如果麻醬較乾沒什麼油可用香油先卸一下使之油潤再加紅糖和勻。另外紅糖要是有結塊疙瘩一定要擀開弄碎。總之餡料是很稠很厚的不能有流動的感覺。
4 | 把醒好的麵糰擀開成大面片,要自己hold住的薄厚,不要太薄以免露餡。
5 | 塗抹餡料。這步比較慢,因為餡料很稠不好抹,所以前面說麵皮不要太薄。
6 | 從靠自己這邊向對面捲起來。
7 | 翻過來介面朝上摺疊。
8 | 再折,像疊被子並按扁一些。
9 | 兩面撒些麵粉放回盆里蓋上蓋再醒發20分鐘。
10 | 再次把麵糰擀開成大面片,上面的星星點點是沒處理的紅糖結塊。這時看上去的麻醬色是通過薄薄的麵皮透出的顏色,並不是破皮啊。
11 | 還像步驟6那樣卷,這次要卷緊實一些。
12 | 切成方形的塊,這時可以去180°C預熱烤箱了。
13 | 把兩頭的開口捏緊,再往底部收攏,都藏到底下去,轉圓了再按扁。如果面和得柔軟說明延展性好,在這一步就好操作,反之則不好操作,比如往下收口拉不動或一拉表皮爆,就有點破相啦。
14 | 中層,180°C烤20-25分鐘,出爐時表皮摸著是軟的暄的,那就對了,晾涼就硬些,千萬別看軟和就說再加幾分鐘烤烤吧,那忙活半天可能會得到一堆硬麵疙瘩。
··小 貼 士··
1 | 兩次醒發時間不可省略或縮短時間,因為這決定著成品的鬆軟度。
2 | 雖然成品是深棕色,但甜度和麻醬香都夠足,不必追求放超多麻醬和紅糖的黑色,那樣吃起來太齁有心理負擔。
3 | 如果操作不熟練的覺得面卷太厚不好收口,那麼就在第4步把麵糰平均分成兩半,這樣擀開後的麵皮沒那麼大捲起來也就沒那麼厚了。
··廚 友 的 作 品··
又烤糖火燒了,最近有點著迷 。460克麵粉,300克六必居芝麻醬,300克中糧的紅糖,做了16個。
Photo by 簡單的是最美的
非常好吃,方子也不錯
Photo by 黃色蝴蝶藍
最愛吃這口,今天試著做了,模樣差了點,但真好吃,是正宗北京糖火燒的味道,謝謝方子!我和家人有口福了
Photo by 池蓮自在香
(以上所有圖片均來自下廚房)
下廚房」微信公眾號:xiachufang
移動客戶端端點擊&>&>&>下廚房(鏈接地址:https://at.umeng.com/mGzi8f),下載下廚房App。或各大應用商店搜索 下廚房
這題我不答的話,對不起自己山西人的身份。
我這個吃貨,雖然覺得南方的小點心很好看,但認為北方的糕點更實惠一點。至於味道,各有千秋。
山西因為晉商的關係,很多糕點都是走的實惠風格,易保存,扛餓的方向,所以,第一個要推薦的就是
太谷餅!
直接上百度百科的解說詞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這玩意兒吧,沒餡,但是又酥又軟,綿綿的超級好吃!而且明明就是餅子,可是不誇張的說:入口即化。據說很久以前晉商出門就是包里背著太谷餅當乾糧,那個時候沒有防腐劑,但一出門就幾個月的商隊,他們包里的太谷餅卻根本不會壞,很神奇哦~
2,聞喜煮餅
聞喜煮餅形似圓月,其外裹芝麻,滾圓狀,內有栗色、絳白二色分明的餅餡,可拉出幾厘米長的細絲,吃起來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膩,久不變質。主要原料為麵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紅白糖等。聞喜煮餅至今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大眾食品。
這個對於我來說超級甜,不過我媽喜歡吃,是時間悠久的著名小吃~~
3,石子餅
照例百度百科:石子餅是山西的一種別具風味的漢族小吃。其方法是將石塊燒熱,穀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這主要是利用石塊傳熱慢,散熱也慢,布熱比較均勻的特點,以達到控制火候的目的。這種方法一直為後人所沿用,唐朝時有「石鏊餅」之制,明清謂之「天然餅」。而這種古老的烹調法,仍在永濟廣泛流行。
有餡的比較好吃,有的地方做的比較軟,有的地方做的比較硬,但都很耐嚼,嚼久了以後,嘴裡全是穀物的香氣。
4,一窩酥
一窩酥,是太原近代著名的風味小吃,它是由晉陽飯店特一級面點師胡世年老先生於1958年在龍鬚面的基礎上改進創新、烤制而成,成為筵席中的一道佳點。
一窩酥最好玩的地方就是,每根面都能分開,一根一根的,口感層次超級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原型是龍鬚面的原因~
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糕點,比如什麼郭杜林的月餅啊,孟封餅啊,子推蒸餅啊,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山西這塊地方,很多吃的都是漢族特色,而且很多糕點都不是很注重造型(花饃不算,那是藝術品),卻帶著一種很樸實,很踏實的感覺。
這些糕點,可能看圖片不會有多大的食慾,可能吃過一口以後你也不會驚艷,但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們不是最好吃的,卻是吃不膩的。
很多糕點或許很美,口感很好,但糕點就是糕點而已,真讓你吃一頓,吃飽了,估計沒幾個人願意。
但山西的大部分糕點,如果你願意,拿它們當午餐,都不會膩。
如同這個地方一樣,或許不夠吸引人,或許不張揚,或許外人難以理解他的美,但如果願意靜下心來了解,這塊土地就如同那些美食,不張揚,卻踏實,耐回味。
初刻的驚艷很容易得到,但久處不厭也是一份魅力。
(請叫我宣傳家鄉小可愛,歡迎大家品嘗山西特色,來山西玩~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直接看見題目:有什麼好吃的,就點進來了。
這些年早已把江南和北京的各色糕點,都用愛化成了贅肉,啊,甜蜜的負擔。
我不是美食家,甚至遠算不上吃貨,只是個愛吃愛做的姑娘,吃得不求甚解,做得跌跌撞撞,愛得一片口水!
先從南方說起
- 糕團
所謂糕團小點,也有很多很多的細分。
條頭糕
桂花條頭糕(細沙條頭糕)最佳,糯米包裹細膩的紅豆沙,做成細細的長條狀,再澆上桂花釀,香甜軟糯,一字不差。
雙釀團
雙釀,說的是兩種餡心,通常是芝麻和豆沙,以同心的方式包裹,外有椰蓉。
青團
青團的青色源於和入面中的草頭汁,不同地方原料有別,艾草汁最常見。
壽桃壽糕
壽桃禮盒,上海的老人家過壽過年總歸收過,樣子討喜,味道也嗲。
薄荷糕
薄荷糕,一口咬下去,清甜的薄荷餡心就流出來了。
細沙麻球
也算是糕團的一種吧,糯米球,裡面是細豆沙,裹上芝麻炸成半空心。
松糕
將大米夾成粉與糯米粉混合,夾上蜜棗和細豆沙蒸出的糕,外婆在家做的時候我喜歡面子是白的,不過買來的大多是百果的。
- 小點
桂花糖年糕
這道小點貌似南北同名不同菜?外婆的蘇州做法是不必炸,清淡一些。
酒釀元宵
在家每天早上都煮一碗給自己,在北京也是一見灶台就忍不住要燒一鍋,酒釀煮時量不掌握好會酸,火候不掌握好會黃,我倒是一直憑運氣,大多數時候也還好吃。
原料嘛,冰糖優於白砂糖,加年糕段優於年糕片,桂花枸杞最好都加。
- 其他
不知如何分類了……
鮮肉月餅
曾經一天早上在淮海路盪馬路,剛好碰到鮮肉月餅出鍋,一口咬下去,鮮甜酥脆,成為我人生中十大難忘早點之一。也曾從蘇州背了五盒回北京分給同學,聽說好幾個吃吐了……
叉燒酥
溫度是關鍵,涼了就不好吃啦。
八寶飯
之前介紹本幫菜的答案里說過一次了,真真最愛。
再說說我在北京吃的吧。
薩琪瑪
從小愛吃人人家沙琪瑪,到了北京才知道薩琪瑪可以是這樣的。
蜜三刀
每次回家一定要背兩包,給站在門口的爸爸當買路錢。
桃酥
全國的大街小巷都是宮廷桃酥王,小時候聽到這名字就想去北京吃啦。
驢打滾 和 艾窩窩
這兩件大大緩解了我在異鄉對糕團的思念之情。
奶油炸糕
大一大二的時候常坐車到積水潭站,每次從地鐵站鑽出來,不去吃就走不動道。
豌豆黃
啊,這個可是唯一有男孩子送到樓下的傳統糕點。
牛舌餅
這道點心我起初嫌名字不好聽不樂意買,結果被別人塞了一口後,把他那一包都吃掉了。
炸灌腸
這個算點心嗎?我覺得算吧,不喜歡蒜卻可喜歡它了,只是吃完沒法接吻了吧。
京八件
這不是尋常人家的傳統糕點了,過年的時候買回家卻是特別好吃好看,百度了一下還很有來頭,別有講究呢。京八件_百度百科
我潛意識總覺得,傳統糕點要吃自己排隊買的,自己辛苦做的,西式糕點要吃男孩子送到樓下的。於是,迄今為止的人生幾乎都在吃傳統糕點,也是根本停不下來啊~
中式甜點用獨特的婉約之美融合了東方料理的欲說還休,它的魅力一點不亞於色彩繽紛的馬卡龍或是味道甜美的提拉米蘇。其實有些中式甜點真的不亞於任何西式甜點,精緻的令人都捨不得吃,真的不該被忘記!
荷花酥
是杭州著名的漢族小吃。酥層清晰,食之酥鬆香甜,別有風味。「出淤泥而不染」是人們對荷花高雅潔麗品質的讚譽,用油酥面製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觀之形美動人,食之酥鬆香甜,別有風味,是宴席上常用的一種花式中點,給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具有食療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脾氣虛,慢性腹瀉之人食用。
桂花糕
要說桂花糕,距今已經有三百多點的歷史了,稱它為老派傳統點心也不足為奇。桂花糕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製作而成,清甜爽口、桂香濃郁。
秋天是食桂的好時節,滿地鋪桂,一壺濁酒,一盤點心,月下訪香,意境絕不會比唱著法頌的咖啡店差。
杏仁豆腐
是漢族傳統名點之一,主要用甜杏仁磨漿後加水煮沸,待冷凍凝結之後切塊而成,因形似豆腐而得名。口感Q嫩軟滑,澆上糖桂花,就是地道的北京吃法。
杏仁還有有生津止渴,潤肺定喘,滑腸通便,減少腸道癌的功效。
蜜汁玫瑰芋頭
一道有雲南特色的甜品,芋頭綿軟卻有筋骨,淋上用清香的玫瑰醬和甜甜的蜂蜜調製而成的佐料,甜蜜中不乏清香。
老玫瑰糖是雲南大理地區一種傳統食品,在這裡世代居住的白族人在每年的4-5月份採摘自己房前屋後的食用玫瑰花瓣,製作成玫瑰糖。它用新鮮玫瑰通過雲南傳統手法腌制,年頭越陳越香,是這道甜品的靈魂所在。
桂花定勝糕
是杭州最傳統的點心,具有術後調理的功效,糕點吃起來比較鬆軟。
傳說是南宋時百姓為韓家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製的,糕上有「定勝」兩 字,後就被稱「定勝糕」。
桂花定勝糕在製作時要選擇上好的江南糯米,有梅花、蟲魚等形狀,緋紅色,輕咬下去,糯軟中夾雜著細而均勻的顆粒,米香里滲出豆香和桂花香,甜而不膩,滿滿的秋天氣息。
糖芋苗
是南京的一道著名傳統甜點,和"桂花蜜汁藕、梅花糕、赤豆酒釀小圓子」一同被譽為金陵南京四大最有人情味街頭小食。
光潔的芋苗口感潤滑爽口、香甜酥軟,湯汁呈醬紅色鮮亮誘人,散發著濃郁的桂花香,吃後唇齒留香。
選用新鮮芋苗,蒸熟後剝皮;加上特製的桂花糖漿,放在大鍋里慢慢熬制。煮的時候要放一點口鹼,這樣芋苗煮才會煮出紅彤彤、誘人的顏色。
芫荽(yánsui)餅
「荽」是香口的意思,在民間稱謂中,芫荽即是香菜。芫荽餅是廣東中山一帶傳統的點心。由於南北方對此種植物的不同叫法,所以有些人不太了解。
很少人能想到香菜還能做糕點,香菜晒乾磨成粉,與糯米粉一起用木質模具壓成芫荽餅,這極具味覺創意的糕點其實並不是創新。
根據養生的說法,芫荽餅能利五臟、 補筋脈、調食下氣等功效。
銀絲卷
這是京津地區著名小吃。銀絲卷以製作精細、面內包以銀絲縷縷而聞名。色澤潔白,入口柔和香甜,軟綿油潤。
烤銀絲卷即是先蒸後烤,烤香後趁熱掰成兩半,銀絲鬆軟,味香而甜,別有一番風味。
紫薯山藥糕
紫薯山藥糕被稱為中式的提拉米蘇,紫薯與山藥的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山藥和紫薯清腸道,老方法熬粥喝覺得膩了,不如就試試紫薯山藥糕,外表精緻美觀,對身體也是大有幫助的。
海棠酥
傳統名點,造型美觀大方,外酥內甜,鬆軟滋潤,是在安徽傳統糕點基礎上的創新。
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甜品美食,你吃過了沒~~~
如果你喜歡烘焙,喜歡美食,請加入組織微信公眾號【kaoker集】,我在這等你哦~每周都有線上課程教學哦~ 戳這裡,可以查看往期課程筆記
推薦閱讀:
※蛤蜊要怎麼做才好吃?
※威海有哪些好吃的店?
※籌備 6~8 人的小規模家庭聚餐需要注意什麼?
※自貢菜為什麼大受歡迎?
※有哪些被濾鏡毀掉的美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