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這裡的普通人是指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學的人。
看到知乎上很多諮詢師說做諮詢師要先處理好自身的各種情結什麼的,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學習的那麼多心理學知識會使他們自身的精神世界變成什麼樣子呢?他們需要給各種各樣的來訪者做心理諮詢,心理一定異常的強大,又懂得許多的心理治療方法,又了解人心理運作的方式(自己意淫的),他們的精神世界應該和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吧!


謝謝幾位的邀請。題主的問題也許是對心理學感興趣但又不了解的人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知乎上也經常會發現有人提出類似的問題。今天我也想分享一下對於心理諮詢工作的心路歷程。

大學生時選了一門《心理學》的選修課。室友曾疑惑地質問:「這樣的東西什麼好學的?」,他對心理學是一幅很鄙視的態度。對此我無言以對,並感到心虛。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心理學,當時只是去聽了一次心理學講座,感覺很有趣便選修了那位老師的課。那時總覺得心理學很神奇,但也有著微微的害怕,也會想著「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之類的問題。畢竟在當時(90年代),心理學離大眾太遠了。

在2000年之後,心理諮詢這個辭彙開始較多地在報紙或網路上看到,我逐漸地產生了想了解這個工作的想法。曾經跟一個朋友聊起過這件事,她開玩笑地說:「心理諮詢太高大上了吧,那是有錢有閑的人玩的事兒」,但她的懷疑並沒有打消我的念頭。另一次跟幾個朋友談起過心理諮詢,大家都覺得心理諮詢是一份很神秘的職業。「這些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從事這樣的工作?」、「心理諮詢師每天面對有心理問題的人,自己會不會被帶進去?」 這些問題也阻礙著我靠近心理諮詢。還有一次我在報紙上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了上海的一些心理諮詢師,會定期聚會聊天並分享感受。這讓我覺得很新奇,每周能聚一下聊聊心事那可太有意思了,內心正愁有很多心事無處表達呢。也許是這些信息以及相伴的困惑與好奇,為我埋下了之後從事心理工作的種子。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自己也出現了心理問題,便去做了心理諮詢,並閱讀了大量心理學書籍。這個經歷更進一步堅定了我從事心理工作的決心,之後去讀了心理學的研究生,直至走上了心理諮詢工作的道路。

但成為心理諮詢師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會為心理諮詢師的身份而擔心。還記得有一次去某地辦事,當接待者知道我學的是心理學時,他露出的那種驚訝又略帶恐懼的表情。「心理諮詢師會不會看穿人的內心?」、「是不是我什麼都不說你都知道我心裡是怎麼想的?」人們經常會以類似的問題來調侃或者詢問諮詢師。對於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等,人們也許更能以平常心看待,但對於心理諮詢師,人們往往會投射神秘的或者可怕的心理成分,令我們左右為難。

有點扯遠了,再回到題主的問題。正如樓上幾位說的,心理諮詢師也是普通人,並沒有特別的精神世界。當然,心理諮詢師的心理狀態,還是有別於普通人群的。我覺得心理學家羅傑斯在《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一書中關於「心理和諧人」的描述能很好地解答了題主的問題。按羅傑斯的說法,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或者接受心理諮詢的人,可能會進入內心和諧的狀態,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

1、從面具後面走出來

最常見的使人沮喪的情景是一個人不能根據其選擇或意願而成為他自己;但最令人絕望的則是「他不得不選擇做一個並非自己本身的人」。當一個人更願意麵對自己成為自己之後,
「他開始拋起那用來對付生活的偽裝、面具或扮演的角色。他力圖發現某種更本質、更接近於他真實自身的東西。他首先把那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識的用來對付生活的面具扔在一旁」。

2、情感體驗

「如果一個人通過治療,以這種方式體驗到了來自他自身機體的全部情感,也就是說,以這種自己能夠清楚意識到的、公開的方式體驗這些情感,那麼他就已經體驗到了他自己,體驗到了他自己所具有的內在。」

沒有接觸心理學的人喜歡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卻排斥去體驗,但體驗更接近真相。所以心理學工作者會對於夢、神話、小說、電影等更有興趣,因為這些東西更接受於體驗的世界。

3、在體驗中發現自我

所謂變成自己,在羅傑斯看來就是要去發現存在於不斷變幻的經驗中的模式,或內在秩序,而不是把經驗納入某種軌道,變成某種偽裝或面目全非的結構。「變成自己的意思就是去發現存在於自己的感覺和反應中的統一與和諧。真正的自我應該在一個人自己的經驗中自然而然地找到,而不是強加。」

4、對經驗開放

「他們變得更易於了解源於自身機體內部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變得更能認識周圍的客觀現實,而不是以先入之見去一味硬套。他們可以從新的環境中如實地獲得證據,而不是曲解存在,使之符合早已持有的模式。這就意味著他的信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可以容忍模糊。他可以接受對立的證據,而不封閉現實。」

5、信任自己的機體

「他們相信自己的感覺,如果覺得一件事是對的,他們可能就會去做,而不太會屈從於社會行為標準對他們的要求。心理和諧的人與其他人相比,不太屈從於社會期待的角色要求,相反,在進行重要的生活決定比如選擇職業和人生伴侶時,他們似乎更遵從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和需要。」

6、出自個人內心的評判

「他越來越感到評價的基點存在於自身內部,因而他逐漸不再尋求他人的贊可或否定,不再依賴他人提出的生活標準,也不再依靠他人來幫助自己做出決定和選擇。他認識到自己進行選擇的基點在自身內部,唯一值得考慮的問題是:[我的生活方式能使我真正感到滿意嗎?能真正表現我自己嗎?]」

7、願意成為一個變化的過程

一位諮詢者在結束治療時,似乎感到有些迷惑不解,他說:「我還沒有完成自我綜合和自我重新組織的工作,但這並不使人氣餒,只是有點困惑罷了。現在我認識到這原來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它令人激動,有時還使人感到不安,同時它又使人大受鼓舞,感到自己在行動,在朝著一個確定的目標前進,儘管你並不能總是很清楚地意識到這個目標究竟是什麼。」

所以,心理諮詢師會更注重體驗、覺察、變化、表達,這些會讓人內心更加整合與穩定。除此之外,心理諮詢師也會習得一些有益的心身應對方式(比如催眠、放鬆、正念打坐等),很多諮詢師把其中的一種或幾種作為長久修鍊的途徑,並逐漸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祥和、安定、愉悅)。

當然,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也會有些「風險」,過多的關注內心世界也許會讓人離現實世界更遠了,雖然這也可能是很多從事心理諮詢工作者本身的心理特質。我在大學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同事們都想做些專業的事情,而推諉那些行政事務。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人,也不太喜歡做科研,所以很多在大學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老師職稱總升不上去。無論是行政事物,或者科研,均要有客觀、理性、外向的特徵,而諮詢師更喜歡向內探索,更注重體驗和覺察。看來,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確實有些與普通人不太一樣。


謝謝邀請。
的確是會有不同的,有的時候這個不同非常顯著。
一個成熟的心理的諮詢師,在他的專業成長過程中,接受系統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這個訓練,理論只佔了一部分,而更大的部分,來自這個人的人格的健康與成熟。只有諮詢師自己的人格成熟度足夠高,才能陪伴求助者走得遠,否則的話,即便是他所掌握的理論汗牛充棟,也不足以去幫助求助者的,因為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起幫助作用的,最重要的,不是理論,而是諮詢師這個人,這人人所提供給來訪者的體驗和感受。
因此,一個成熟的諮詢師他對世界的感受理論接納會與沒有經過人格成長的普通人有所不同,當然如果那個普通人人格足夠健康,只是沒有從事心理諮詢這個職業的話,他所擁有的狀態與諮詢師也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一個人格更健康的人,通常更有能力面對壓力,更有能力做出選擇,更有能力面對痛苦,有更成熟舒服的人際關係,他的潛能被開發出來得更多,所以相對各方面的能力會更強,這個能力當然包括掙錢的能力,所以他的生活會相對輕鬆舒服。這也是為什麼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原因。


@劉柯 抱歉直到今天才抽出空來答題。謝邀
我看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很多內心成長的路線是有它廣義的共性的,我亦感同身受。比如自知,比如開放,embarking upon a journey of spiritual awakening~等等等等。 在大家回答的基礎上,我貢獻一點我個人經歷帶給我的另一層觀察,和一些我的問題。

我高中做小留學生,在北美接受了完整的高等教育,一路不打折扣的朝專業心理諮詢師成長(加拿大讀高中選修心理學課程,大學主修psychology,然後在紐約哥大讀取心理諮詢學碩士,並考取美國心理諮詢師執照)這個經歷在保證我在一個更發展成熟的心理學諮詢領域裡成長的同時,也讓我丟失了了解國內心理諮詢業發展的機會。畢業後,因為工作關係出差幾次回到國內,也經常會被人問及很多關於諮詢師專業成長的問題,我總覺得我的回答 因為我的經歷不同 也難貼切問者的思考,我個人認為,要看一個社會的任何行業,離不開對這個行業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的深刻洞察。在中國心理諮詢師的成長路線是怎樣的?美國教學的心理修復的根基是准許人做人。即人有人的局限,也應有ta值得的自由和尊重。但因為社會環境的不同,這樣的諮詢理念無法深刻探討,並幫助絕大多數來訪者在認知後還內心平坦(或者大多數),那諮詢師如何處理這種理論和實踐中的矛盾呢?在神性或靈性基礎上,有什麼可依賴的能引導不斷的自我成長的科學方法?這種服務品質如何把握?國內有大家都認可的對服務水準的專業評估系統么?

我對以上問題了解甚少,非常希望有熱心的同行幫我答疑解惑!如果有需要,我也可以幫助提供美國心理諮詢教育的細節,不勝榮幸。謝謝!


謝邀 @劉柯,回家了,終於有時間寫點東西了~

不好說心理諮詢師和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有什麼區別這個大問題,只好簡單說說與進行心理諮詢專業訓練之前的自己相比,精神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首先,對於他人的理解少了些自以為是,多了些真誠共情。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發覺可能阻礙正常發展的潛在障礙,輔助來訪者加以排除;更能夠從他人身上找尋到「閃光點」,表達自己的讚賞、鼓勵和支持。

其次,「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既能夠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在一定程度上包容它們,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能夠確信自己的優勢,相信自己存在的意義。相信人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

最後,認識到世界是如此廣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此巨大,需懷抱著開放、謙虛的心態去迎接。我的生活經驗有限,憑什麼教導來訪者(特別是年長於我的)如何生活?在諮詢過程中,我越發覺得人們自己才是面對自己人生的專家和主宰,而我則是一邊向來訪者學習,一邊通過交談等方式啟發來訪者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與接納,陪伴人們找到解決困難的內在力量。

------------------------------------------------------------------------------------------------------------

以後可能會轉換職業,但接受心理諮詢專業訓練與做心理諮詢這段經歷所帶來的收穫,會伴隨我這一生。


謝謝小夥伴的邀請。

在回到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梳理一下。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決定了這個人處事的原則。而精神世界的形成我認為分兩部分,基因和經歷。在這裡我們先拋開基因的影響就單說經歷
打個比方一個好心人逛街,發現一個人躺在路上,於是好心上去扶他。但是扶起來後,被這個躺地上的人訛詐。損失了很多錢。之後又遇到,又扶、又被訛。經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後,這個好心人的心理就有可能形成躺地上的人=訛詐者這樣一個概念,從此這個好心人再也不扶,甚至阻止別人去扶。這個就是經歷影響,形成精神世界的概念。
同樣的,學習心理學也可以看做是這樣的一種經歷,而且僅僅是一個人眾多經歷中的一種,所以說在這個貼子里,這麼多諮詢師他們看到同樣的問題,但是回答卻是很不一樣的。所以說,實際由於經歷不同,每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都有很大不同

那現在要說的就是學習心理學的經歷,會對人們產生怎樣的影響的問題。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科學。所以自然的就會對行為給出解釋、預測等。而要做到這些一方面是看相關的書籍另一方面就需要自己不斷的察覺、反思。長期這樣的經歷,就會形成一種察覺、反思的思維模式。如果一定要把諮詢師和其它沒有學習過諮詢的人區分開,那就是諮詢師有關注內心、察覺與反思的習慣,好的諮詢師,看問題的角度會更加深遠一些。其它的地方其實和別的的職業也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受到刺激,回憶之前經歷,做出反應。
我認為心理諮詢實際上就是為了可以更好的處理好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使自己內心得到成長,找到幸福感
國外很多人都接受過正規的心理學學習,他們有可能是文學家、藝術家等等。心理學只是幫助他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心理學其實並不神秘。諮詢師也和其它人是一樣的。


這個問題首先要澄清,精神世界指的是什麼?通常我們所說的內心世界,包括一個人的幻想,慾望,思維方式,防禦等等。如果是這些內容的話,我覺得每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都跟別人非常不同。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經歷,組織自己的過去經驗的方式,對自己的回憶的建構方式,防禦機制都不相同。
心理諮詢師這個普遍的群體,我個人的感覺是,更注重內在世界,更注重的情緒。這些跟學習心理學知識無關,知識只是知識而已,每個人都可以從書本上學來。但是接受過心理分析的心理諮詢師,能感覺到跟普通人有些不同。我覺得不同之處在於:
更開放。能夠敞開的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感覺,慾望。
能接受遺憾和喪失。能夠接受到自己有局限性,有些慾望是無法得到滿足的。
防禦機制比較靈活。不會超我太過嚴格,或者單一的使用某種防禦。防禦方式也更高級些。
能夠比較坦誠。跟同行交流,總覺得能夠交流得比較深刻。
……一時想不到更多。
前面不少人說做完諮詢比較累。我也結合自身的經驗來說說吧。在我職業生涯的前4年,我也常常會有這種感覺。感覺到承接了太多來訪者的情緒,無法消化。第5年基本上這種感覺就消失了。我們公司的督導專家,一個星期25個小時的諮詢量,她一點也不覺得累,曾經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她說,諮詢對她來說就是在溝通而已。現在我也開始慢慢體會到這種感覺。我覺得跟幾個因素有很很大的關係:一是我放下自己的自戀了,諮詢的時候 不會想著一定要幫對方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更注重去理解來訪者當下的內心狀態,理解了,對方自然會有變化。承認自己有局限性,來訪者也比較容易接受遺憾和喪失。二是經過長時間的個人體驗,我對自己的各種感覺也更敏銳了,自己的部分處理得差不多了,就不容易被來訪者勾起。三是,對投射,投射性認同等原始的防禦機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很快就能意識到,不舒服的感覺是由來訪者的哪部分引起,來訪者投射了什麼信息給我,此刻在她心中我成為了什麼樣的內在客體,此時應該怎麼處理。簡單說,就是懂得多了,它就不會一種困擾了。


像每個行業、領域一樣,平庸者居多。大多做心理諮詢師的和大多普通人無異。只有很少的「真正的」諮詢師精神世界不一樣。其實,好的心理諮詢師不是靠測驗和器材解決問題的。」真正的諮詢師,每做一份諮詢都是代入一代人生,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灰色的,只是有的人對灰色敏感,有的比較大條而已。所謂「心理諮詢師要定期接受心理諮詢「,就是因為在灰色里浸淫太久,久而久之會被腌透的。——這種回答是讓你盡量懂得這種你說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是指區別於非心理諮詢行業的精神世界。
其實,沒有不同,只是人與人不同而已,就像一幅抽象派的油畫,有的人看得進去,有的人只是說好鮮艷,拍拍照就走了。


沒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問題其實和「養貓的女孩子和其他女孩子有什麼不一樣」是相同的。
如果說【喜歡貓的女孩骨子裡是善良溫柔的】只是個想法,那麼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 簡單的答案是:「不知道」。

  • 稍微啰嗦一點的答案是:「怎樣都有可能」。

  • 相對認真敬業點的答案是:「人的內心是複雜的,每個人如此不同,同樣是喜歡貓的女孩哪個都不一樣,但同為人類又都有人性共通的部分」。

那麼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和普通人又有何不同呢?

其實心理諮詢師和其他人一樣擁有複雜的內心。當我們在說內心複雜時,我們常常是在說(大多數人類)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善良、溫柔、正直、誠實、熱愛生命的部分,和邪惡、殘暴、欺騙、利用、憎恨生命的部分。


跟沒說一樣?

……嗯,貌似是的。


每天做著諮詢的人,大家都知道,做完一次諮詢是很累的,這份工作真的不輕鬆!

為什麼好多人皺眉苦臉的進門,一臉輕鬆的離開,那麼心理諮詢師給了他們什麼?

諮詢師和他有什麼不同?

我是40歲開始系統學習心理學,學以致用。做了4年左右的諮詢工作。

如果說說我和之前的我有什麼不同,我覺得變化還是很大的。

首先,系統學過心理學的人,能夠更接受自己,接納的越徹底,獲得心理安寧越多;

我們從兒童期自我認知開始,就有很多否定自我,否定父母,否定家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很多矛盾、遲疑、迷惑、迷茫,當你學了心理學,或者心理學的思維,你會逐漸揭開這些矛盾和迷惑,變得心安理得。

其次,如果完全接納了自己,你就不會活在別人的評價里,別人的期待里,你會更好的做自己。

我們當然有普通人的一面,也會有困難,比如缺錢,生活的也不比別人好,也不能每天很悠閑的睡到自然醒,但是我們心態是平和的,表情是溫和的,笑容是親切。

如果你還沒有系統的學心理學,可以找機會看看心理方面的書,會比勵志書,成功學更有收穫,年輕人可以變得和氣,中年人可以變得包容。

剛剛上知乎,第一次受邀,謝謝。


謝邀~
話說,我發現現在很多人把心裡諮詢看到太神乎了,其實心裡諮詢師也是人,他們也會有情緒,也會憤怒也會委屈。
首先說一下心理諮詢,心裡諮詢講究助人自助,就是說,每個人都是自己搞定事情的,但是生活一大悶棍打你腦門上了,然後你暈菜了,你就傻了,你就找諮詢師來了,諮詢師就是幫你恢復到暈菜之前,然後引導你看到自己多牛逼讓你看到自己完全能hold住。
之後呢,來說一下為神馬諮詢師要先處理自己的東西。你說如果你自己老公(或老婆)出軌讓你綠了,然後正好來訪者也是這問題,身為諮詢師沒處理自己的情緒,那請問諮詢師還能中立嘛……
綜上,所以諮詢師的內心世界和普通大眾沒啥大區別,上車一樣想搶座,拉完粑粑一樣想回頭看一眼……他們沒啥不一樣的,如果真要說有什麼不一樣的,那就是諮詢師們(這裡特指經過自我成長,在心裡諮詢中泡過的,只是學過幾本書的不算)在遇到突發事件,或者情緒波動時能夠更快覺察自己的真是需要。比如說,老公(或老婆)出軌了,大家的反應是「卧槽!你特么背叛我,是那個小婊砸,你給老子滾過來」之類的……然後沉浸在你錯我對,老子砍死你,老子要分家產啊的情緒里。而一個受過訓練的諮詢師則是在這樣的情緒(我們當然也會怒吼小婊砸啊)後,覺察到自己內心的委屈,對未來的不定和恐慌,對過去的依戀等,而這些才是一個人真正需要被關注的情緒。不過這一點經過自身的努力和成長是不是諮詢師都是能做到。
最後,為廣大苦逼的諮詢師們怒吼一句!我們真的只是普通人啊!我們木有病!我們也不是神啊!


我覺得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看起來和普通人有很明顯不同。

我覺得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和普通人沒有什麼本質性不同。

其實心理諮詢師也並不像多數人認為的那麼不食人間煙火,人情練達。

心理諮詢的工作,和護士,教師,健身教練,或者美髮師也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從精神世界層面來看,大部分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普通人的精神世界。

人的情緒能力,智商,對物質與情感的追求,是無法超過肉體的束縛,也脫離不了社會的影響的。

心理學大師也會抑鬱和沮喪,面對突發事情也會驚慌失措。所有人都是依靠外界對自己行為的反饋來進行評估自己對世界的影響的。無論是場獨立的人還是場依存的人,都是生活在現實之中的,沒有人是能夠真正超然物外的。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諮詢師的精神世界與普通人是不同的呢?

其實,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首先,心理諮詢師在情緒、感受以及對心理控制能力等方面受到了較多的訓練,所以,從外在表現來看,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好像更穩固。

其次,心理諮詢因為大量接觸來訪者,所以對人生的認知,對生命的理解可能比大多數理解的更多,所以心理諮詢師的精神追求好像比一般人更高些。

再次,因為諮詢師在接受長期的個人體驗,經常內省,自我觀察,常常處理內在矛盾,所以諮詢師的精神世界,似乎比普通人更加複雜,辯證,也顯得深邃而神秘。

最後,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和行為更多的時候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讓我們看到的諮詢師,精神世界異常強大。

事實上, 心理諮詢師本質還是一個人,就是一個普通人。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答案是讓你更明白還是更困惑?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是沒啥答案的,每個答案都在借著談諮詢師,在談自己,在談自己接觸過的各種各樣的諮詢師,這些諮詢師都是在人們在過去經驗中的魅影,他們來自知乎以及其他媒體,來自生活中的聽到看到的一些傳說,稍專業地可以說來自於過去的客體關係。
如果你做過長程的心理諮詢你就明白了,即使面對一個活的諮詢師,你可能一段時間崇拜他喜歡他,另一段時間又討厭他恨他。那麼你的諮詢師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面對一個活的諮詢師尚且如此,更別提面對一個抽象的諮詢師群體了。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諮詢師,如果說諮詢師這個群體有什麼特殊的話,那就是一個諮詢師會清醒的看到自己並不是那千分之一,但為了能夠幫助來訪者理解自己並非那千分之一,諮詢師也會願意暫時努力成為那千分之一。
並非否定其他答案的正確性,每個答案提供一個側面,供不同的人參考吸收,這本來就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謝邀
當然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 我剛才才和我的女朋友吵架,我很愛她,而且也是讀心理學的,這也意味著我們只是普通人。 我也會有自己的脾氣性格,學過心理學不代表我們就是神,心理諮詢中要求諮詢師所做的五點:積極關注,熱情,尊重,共情,熱情。這是在心理諮詢中才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誰能一直保持?如果有請讓我拜您為師!!!!
不同,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學心理學第一點就是提升自己。無可否認,這個專業的確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好,我的一位同專業的師兄曾經有精神病,休學一年後,就痊癒了。我不知道他休學一年究竟做了什麼,但是我始終覺得讀了心理學是對他有幫助的。
我認為心理學帶給我自身的不是什麼利益,而是一種思考的方法,能夠換個角度去思考,能夠身同感受。1879年以前心理學是歸類於哲學,所以我一直認為對自身的覺察,對他人的覺察都是與沒有系統學習心理學的人的不同。
最後剛才吵架,對不起,我愛你@廖素傑


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在於:覺知到在人與人交往的「表世界」之下,還有一個「里世界」。而不管「表世界」是怎樣的花樣百出,「里世界」卻是很直觀的。於是,動力學的諮詢師變得不那麼活在「表世界」,而是在「里世界」和人相處。


應邀!
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我覺得大概是理解和思考還有互動方面的能力吧。在學了心理諮詢後我能更相對客觀和觀察事情可能有的發展。


昨天傍晚我第一次聽到我兒子在晚上7點半到8點的訓練結束時候哭著喊我要打死你。
然後我出門看,他對另外一個暑假班的大哥哥在爭執。 他抽泣地說那人過來把他弄倒在地上,和那大哥哥一起的大男孩說,你後來也拿了棍子打他了……
小教練過來第一句叫我兒子別哭,之後說那個男孩不是故意的,相互道歉。

後來我兒子回到房間還哭,說那個男孩還用腳踩他(性質感覺不一樣了)
我就問他,那你要不要我陪你去問問他為什麼踩你?以後怎樣……

我就帶他出去走走,總教練在哪裡訓練,看到他哭,問他怎麼,他說那個人…… 總教練說,「不要哭,你要感謝他欺負你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變強)」(大致的意思)
我兒子就看別的常年班大哥哥們練習,他也跟著練習打拳踢腿動作……

練習了會,旁邊別的家長在和我說她兒子在暑假班找到的好的笛子被弄破很可惜(她兒子三年來暑假練習笛子,參加比賽)…… (但是今年暑假他練習我就聽到有小孩說叫他別吵,否則揍他;原來是說他吹的很好再來一曲)
聊著,我兒子練了會過來要我陪他去找那個之前對欺負他的大哥哥談談。

我就陪著去,一開始走錯到304房間,有個小孩剛好看到全程,說是我兒子走路那大點男孩子過來故意踢倒他,另外孩子也說那孩子打他三次了…… 還把我兒子在墊子上扔來扔去……
走到314,那大的男孩在床上,我兒子就問他是不是故意的,能不能以後不要再碰到他,跑步的時候避開,不要再要往墊子上扔。

晚上洗澡他說,「媽媽,你知道最好的戰爭是什麼?最好的戰爭就是阻止戰爭發生。」 (他還說,還好是剛發生的事情,所以我相信他。)


今天早上請陳自強總教練介紹了陳戰成教練教小朋友具體十九式動作。


女人和男人解決和處理事情不一樣。
我一直知道如果沒有學習和進入心理諮詢我應該不會和他有這樣的互動,並且堅持四年帶他到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練習玩耍。


我會覺得學了心理諮詢師後我能相對更淡定,當然我也會擔心孩子收到欺負什麼的,但是同時我會鼓勵他表達,更藉助於外界資源(這是社會工作取向),幫助他轉換動力到做有建設性更有好處意義的事情。
即使發生糟糕的事情也沒那麼可怕。
能理解那種毀滅性死亡性的恐懼感。


我是在加拿大學的心理學,所以相對喜歡那些理論和更理性地理解和觀察現象,看其本身的發展等等。

普通人會說類似:心理諮詢是不是倒垃圾?
心理諮詢師可能說:(垃圾淬鍊提取站吧)
(在我看來,好的)心理諮詢師會問,如果你花了幾百塊錢(對你來說數額不少)購買了45分鐘,你覺得你會說些什麼?
其實是在說些內心很珍貴,很深邃的內容。

那麼我想心理諮詢師對於精神世界的覺察相對更快,在我兒子的事情中,困惑、惱火、不安等感受我也有,但是成為了大世界的一小部份,更多的是到底發生了什麼,其中的可發展性等。


其實心理諮詢師也是普通人,心理諮詢師只是一種職業而已,並沒有什麼神秘而言!當然我也清楚題主問這個話的意思!我明白!
我只能從我個人的理解去闡述這個問題,因為一旦說愛開來,會太多,牽扯的方面太廣,我只說一個角落吧,就拿孤獨和寂寞來說,心理諮詢師有是孤獨的,有不孤獨,孤獨是因為自己很難在兩個世界中把持這個平衡,不孤獨而充實的是因為在自己的世界裡可以造夢,也就是一種精神寄託。說寂寞是因為沒有太多的人理解你的工作性質(就目前而言),說不寂寞是因為自己有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信仰。
其實心理諮詢師面對內心黑暗與光明的焦灼,沒有絕對的界限,只有敢於走進黑暗才可能感受到黑暗中的能量是什麼,蘊藏這什麼樣的物質而吸引著每一個人的靈魂,因為黑暗的最深處就可以尋找到光明。
心理諮詢師的精神世界其實是一個混亂的世界,因為是多層的,也是多元的,沒法去用語言去形容潛意識中蘊含的文明。當然也只有這樣才能感通深受的去感受咨客靈魂深處的東西。
水清則無魚!


謝謝邀請
首先普及一下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物理化學相似,也是要做實驗,控制各種變數,最後一樣要做統計分析。它分很多方面,包括腦神經(即你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心理反應在腦機制層面是為什麼)、反應時(在你感受到刺激到你做出反應需要多少時間)等等,包括但不限於心理諮詢。
所以題主所說應該是想要問「心理諮詢師」和「不是心理諮詢師或者沒有學習過心理諮詢方面知識的人」之間有什麼不同。
最後作為一個學生,按習慣逐條作答
1、諮詢師確實要處理好自己的各種情結,這是最首要的,所以很多國家的心理諮詢師在正式工作之前必須要有為期幾年的心理成長時間,也就是自己首先要接受幾年的心理諮詢,達到心理成長,處理好自己的情結。做諮詢就一定可以解決情結嗎?完全不是,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諮詢師也是要挑來訪者的,不適合自己的以及會觸動自己情結的來訪者是不能做的,這個時候諮詢師會轉介給其他擅長這個方面的諮詢師。
2、單純的心理學知識不會改變精神世界,一些心理諮詢的知識和技巧確實會有改變。第一次學變態心理學的時候最不能忍的就是幾乎所有心理疾病貌似都能跟自己對得上。最後作為一名諮詢師,我的精神世界最大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包容性更強了,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
3、雖然要給很多人做諮詢,但自己的內心還真不一定強大,我們有老師因為做諮詢一懷孕就流產的,最後只好懷孕的時候停止諮詢。那麼我們怎麼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呢,第一我們會盡量讓自己不把工作時的東西帶回到生活中,這個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第二就是我們會有自己的督導師,也就是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我們。
4、這個回答貌似有點偏,拉回來一點,精神世界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可能在於更容易理解和包容。
知乎第一答,謝謝大家,轉載請和我商量


我們的精神世界比較「內省」,而且不自戀,覺得好多東西都學不完,總想著去學點什麼。尤其是在心理諮詢的世界中,這種感覺更為明顯。

而且,我們看問題的角度跟常人是不一樣的。

打個比方,前段時間有個失戀的好友找我,說最近找到了一位比較合適的男生,一見鍾情,怎麼看都喜歡,認識不到半個月,就和人家啪啪啪了。一兩個月後,她再來找我,說怎麼怎麼激情,如何爽,巴不得馬上要和他結婚。

我看了她,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這樣的男人要小心。之前你兩次的戀愛都是這樣,如果這次還是重蹈覆轍,那也是自己造成的。

她聽了很不爽,對我有些埋怨。當然,她也不是真的恨我,知道我在關心她,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提醒,畢竟前兩次的「劈腿」經歷,都是我陪著她走過來的。

對諮詢師來說,世界上最痛苦的是無法給身邊親密的人做心理諮詢,熟人之間做不了。

「為什麼你總覺得我的感情會失敗?」

「一開始接觸熱烈的,並不見得是你真正所愛的人。也許你對他很有感覺,一見鍾情,但未必能在一起。相反,那些一開始你看不順眼,心裡很不爽,還經常和你鬧矛盾的,說不定他才是你真正需要的人。」

「你說的他媽都是狗屁!」她狠狠地回了我一句,也許正在氣頭上,她對我的態度極其惡劣,但是我並不在乎。

「我不是否定你,我只是希望你能夠冷靜下來,仔細觀察和看看對方是否真的適合你,再最終做出一個合理的決定。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內心世界,察覺真實的東西,才是你需要的。」

對,就是這句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內心世界,察覺真實的東西,這是心理諮詢師和普通人最不一樣的地方。

我不止一次在朋友面前說這話,我說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所矇騙了,要用心去體會,特別是人。人是最複雜的,你認為她表面上所做的那些事情,看起來多麼地不順眼,但是背後是否有「真相」,是你不知道的呢?

心理諮詢師最擅長的就是挖掘這背後的「痛點」。

為什麼那些看起來很開朗、整天笑嘻嘻的,突然有一天會自殺,你想也沒有想過會發生這種事;平時那些學習很認真的孩子,聽老師和父母話的,有一天會跟同學在外面酒吧里玩,然後吸毒,結果被家裡面的人發現。

很多心理層面的東西,絕不是僅從對話和觀察你就能窺探全部。

看問題從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絕不輕易下結論,也絕不妄自菲薄,做事理性自然,充滿共情,擁有極高的個人魅力,這是心理諮詢師的最高境界。不僅是諮詢師這個群體,這也是所有人應該達到的目標。

懂得體諒他人,從他人角度著想,不失去自我,擁有強大的心理,只有這樣的人才是一個真正人格獨立、令人尊重的個體,精神世界才會更為深刻。


前男友就是心理諮詢師。我想我比較有發言權。或許就是遺世獨立,寵辱不驚。也許我們心理境界不同,一直達不到一個層次。他們是有完全獨立成熟的心理境界,走不進去。


謝邀
在我的理解是:心理諮詢師先是人,然後才是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就好比一位養生專家,知道吃什麼有益於健康,可以為別人提供很好的建議(諮詢師更多的是引導被諮詢者自主走出困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喜好,也會去吃一些與養生不符合的東西,不過不同的是他知道吃的這個對自己有何影響,該如何調劑其中的毒物。心理諮詢師也有自己的性格,處事方式,卻能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所做所為,對於負面的情緒也能自我調節。諮詢師在做諮詢時是處於一種職業的狀態,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觀察思考被諮詢者的,這樣的模式是不會處於常態的,因為這樣的模式的確是太累了。平時也和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看到身邊的事情,會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去考量(算是職業病)。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把諮詢師神化以及神秘化。


推薦閱讀:

21歲記憶力變差正常嗎?
讓老人來照顧孫子女,對老人來說有益處嗎?
如何診斷高功能自閉症、阿斯伯格綜合征和一般的社交心理障礙?
如何評價歐文亞龍與他寫的書?
害怕人偶/人形是什麼原理?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