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肌肉車從出現到現在經歷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與不同時期的文化及審美有什麼聯繫?

根據 Wiki 上的信息,肌肉車最初是從 1949 年起源的。

Opinions on the origin of the muscle car vary, but the 1949 Oldsmobile Rocket 88, created in response to public interest in speed and power, is often cited as the first muscle car.

via: Muscle car
經歷了 60 多年的發展,肌肉車的造型經歷了哪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和每個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當時的審美怎樣的聯繫?


在開一輛福特野馬,所以對這方面了解的相對多一些,試著一答。

肌肉車(Muscle car)定義:美製,雙門,大馬力,高性能跑車。(這個定義有些籠統,也有些爭議,不過不要緊,肌肉車本身就比較籠統)

首先是肌肉車年譜:
1949年,奧茲摩比火箭88(Oldsmobile 88)被大部分人認為是第一輛肌肉車。配置是V8發動機,5.0L排量,135馬力。
1950年,火箭88在NASCAR汽車大賽上大獲全勝,名聲大震。
1955年,克萊斯勒推出C300,在NASCAR汽車大賽上大勝。配置是300馬力,被譽為美國最強。
1960年,直線大賽(Drag Race)深入民眾,肌肉車市場逐漸興起。肌肉車競賽正式開始。美國歷史上最high的全民賽車時代到來。
1960-1970年,各大汽車廠商下餃子一般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車。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福特野馬、雷電,龐蒂克GTO、火鳥,道奇Polara 500,雪佛蘭科邁羅,普利茅斯運動暴怒、梭魚等。此時排量已達6L,馬力達340。
1970年後,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石油危機,美國環境保護法的通過,汽車保險業對於肌肉車保險額的提升等等,導致肌肉車浪潮開始退去。
1980,肌肉車系列所剩無幾,只剩下福特野馬,雪佛蘭科邁羅,龐蒂克火鳥還勉強存活。其他系列基本死絕。之後肌肉車就一直保持低谷。
直到2005年,福特推出新一代野馬,克萊斯勒推出新C300,肌肉車的復古風又颳了起來。
2008年,克萊斯勒出新道奇挑戰者。
2009年,雪佛蘭推出現代版大黃蜂。
2010年,道奇推出現代版戰馬(Dodge Charger)。
這幾個版本依次更新,直到現在。

再來看一份美國政治年表:
1945年,二戰勝利。
1967,1973年,第三、四次中東戰爭。
1990年,海灣戰爭。
1991年,蘇聯解體。
2003年,伊拉克戰爭。

基本上就可以看出肌肉車的發展路線了。雖不能說百分之百和石油有關係,但是也有八成了吧。有了石油,肌肉車就蹭蹭蹭的出來了。從前面的肌肉車年表可以看出,其實肌肉車主要就是兩種:1960s年代的下餃子肌肉,2005年後的現代肌肉。現代肌肉車是使用了現代的動力技術,而採用了經典的肌肉殼。

肌肉車的審美:方頭楞臀,腰線筆直。就像美國對男子的評價一樣:臉越方越man,最好國字臉,史泰龍或施瓦辛格那樣的最好,連髮際線都是平的,下巴也要平。放一張經典車款,1965龐蒂克GTO:

他的樣式非常經典。基本就是個板車,四個輪子架一個板子。再比如雪佛蘭 SS,大哥喜歡的車:

比直線嘛,用不著拐彎。臉完全是方的,基本不存在腰線,從頭到尾一咕嚕粗。說是汽車,還不如說是個滑板。為什麼呢?因為曲面不好加工,美帝人民當時非常樸實,不講究歐式的華麗曲線,只要好加工,耐操就行。典型的實用主義精神,畢竟剛剛贏了戰爭,艱苦奮鬥下來的人是最講究節省的。

但什麼事興起來總要有個度,到處都是直線,汽車都拍成了板磚,看起來不免審美疲勞。自然界中沒有直線,直線的工業感太強,畢竟曲線才是自然美。爹媽喜歡唱紅歌,總不能一直要求後代繼續唱,畢竟時代不同了,戰爭過去了。所以這個時候,一種新時代的車誕生了,那就是1964年的福特野馬,開啟了「小馬車」(Pony Car)的先河:

這種車有幾個特點:曲線增多,體積比肌肉車小,很緊湊,長引擎蓋和短的駕駛倉蓋,不再是一條直線到底,而是前方後曲,汽車前方呈現一整條的鯊魚口(和上面的龐蒂克GTO一比就懂了),最最最重要的是便宜!很多人說肌肉車便宜,絕對不是的。經典肌肉車很貴,因為是賽車,引擎很要命。那一大塊就算是鐵也貴到爆。福特野馬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宜,很多人都可以買得起。這個時候恰巧是二戰結束後美國新生代二十多歲要買人生第一輛車。福特野馬的曲線太迷人了,價格太迷人了。就這樣,竟然賣脫銷了……全國上下家長競相排隊,可謂汽車銷售史上的經典。小馬車的馬力沒有純肌肉車的大,畢竟很緊湊,在那個沒有渦輪增壓的年代,純靠排氣量定江山。所以,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小馬車不屬於肌肉車家族。這就是我為什麼在前面註明有爭議的原因。不過,即使不是肌肉,也是一枚健美的美男子。隨著《速度與激情》系列的持續火爆,大哥開的車誰敢說不是肌肉車?!

看著福特野馬賣的如此火爆,其他廠商實在坐不住了。雪佛蘭推出科邁羅(大黃蜂),道奇推出挑戰者。樣式都差不多:長引擎蓋,短甲板,前方後曲,一字開口。所以他們都是小馬車,是比肌肉車小一號、強調性價比和美學的民用偽跑車。很多美國人是不將他們加入肌肉族譜的。

那麼2005之後,復興的肌肉車其實說的也都是小馬車而不是純肌肉車。因為純肌肉車已經死完了,也不再適合新時代的需求了。純粹追求馬力和速度也不再是汽車比賽的重點。新時代的小馬車就三輛:福特野馬,雪佛蘭大黃蜂,道奇挑戰者。

這三個好兄弟活到今天真是奇蹟。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方中帶曲,曲中帶方,剛柔相濟。所以你並不覺得他特別楞,但是仍能感覺到濃濃的雄性激素和陽剛之氣。動力方面也是盡量用最新的技術來克服車身重的尷尬局面。小馬車雖不是純肌肉車,但是卻可以通過改裝,搖身變成肌肉車,這點最後會講到。

有人可能要問,60年代的肌肉車都是直的嘛?不是的,95%都是純直線,唯有那麼幾輛不是。而這幾輛奇葩為後來的霸主埋下了伏筆。這些車即使現在也是炙手可熱,價值連城,完全不像50年前的汽車。當然很多美國肌肉車腦殘粉也堅持認為這三輛車不是肌肉車,因為他們是兩座的,不符合典型肌肉車四座的標準。但是,在當時,他們確實是和其他肌肉車競賽的車體,而且除了座位數目和其他肌肉車沒有任何區別,所以也可以稱他們是肌肉車。就像我之前說的,肌肉車本身定義很含糊,不能嚴格。

1962,AC Cobra,被譽為美國的不列顛王子:

他是用了英國的殼,美國的V8發動機。歐洲車講求全曲線的華麗感,因為那時工業加工曲面最難加工,甚至要手工敲出來,才最能代表歐洲的貴族逼格。所以算是才貌雙全,一代絕唱。

1966,福特GT40s,狂虐法拉利的美國賽車:

也是英國的外形設計配合美國的V8發動機,蟬聯四屆勒芒冠軍。這車看著跑的就很快。

1968,雪佛蘭 克爾維特 C3:

克爾維特,「美國的法拉利」。只發一張背景吧。他是上面三款奇葩中唯一一款活下來的肌肉車系。
當他重回公路的時候,看著夕陽,又看了看身後的野馬和大黃蜂,嘆息的說了一句話:速度,還是讓我來吧……

總結下來,肌肉車在經過了時代的選擇之後,最終被時代拋棄。各大廠商的肌肉車款也向其他方向演變,這些原來的肌肉車都去哪裡了呢?這裡做出一個車型衍生樹:

轎車轉型(最大特徵是從兩門變四門):
雪佛蘭 Impala,雪佛蘭 SS,雪佛蘭 Malibu,道奇 Charger

跑車轉型(兩座):
雪佛蘭 Corvette,福特 GT,道奇 Viper

小馬車陣營(依舊兩門四座):
福特 Mustang,雪佛蘭 Camaro,道奇 Challenger

依舊純肌肉(都已經在十年前停產):
龐蒂克 GTO,龐蒂克 Firebird

===============補充一些有意思的背景吧==============
為什麼前面老是強調爭議呢?因為美國愛車的人很多,而且開車的人很多,所以很容易形成派系。比如福特派,雪佛蘭派,卡車幫,肌肉黨,野馬團等等。就像天朝智能手機幫一樣,各自為戰,相互攻擊。自從開了這輛福特野馬之後,開在路上經常會碰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遇到其他的野馬,他們會鳴笛,會大力踩油門,甚至會燒胎向你打招呼……很熱情吧。如果遇到大黃蜂,他們就會踩離合同時踩油門,發動機轟天響向你挑釁。一次我在等紅燈,旁邊停下來一輛科邁羅,車主降下玻璃,在紅燈變綠的一瞬間,撂了一句:Let"s Race! 然後就跑了。可是尼瑪我是要左拐的啊!
所以美國汽車就有一大批腦殘粉。開純粹老肌肉車的人鄙視所有車。可參見《速度與激情2》裡面第二場賽車戲。他們嘲笑野馬和大黃蜂太娘,是閹割版的肌肉車。他們嘲笑日本車的花哨,歐洲車的娘炮。《速度與激情4》裡面那句"Muscles beat imports everytime."也著實讓開GTR的沃克輕輕一笑。可是開野馬的人就怒了:野馬都不算肌肉車,那什麼還能算是?!
而開卡車的則無視所有車,他們加高輪胎和排氣管,經常愛跑在敞篷車前面,猛踩油門,結果後面全是黑煙。
開雪佛蘭的會黑福特,說野馬拐彎是坨翔。Youtube搜野馬,排名第一的便是野馬車禍合集……
而開野馬的則堅信,我們才是美國的至尊力量。
所以在他們的相互指責下,肌肉車的定義很難唯一,因為車友無法形成共識。美式肌肉車的審美取向也是很複雜,不容易得出一個固定的結論。以上總結,應該算是盡量客觀的了。

小馬車可以通過改裝變成肌肉車,比如著名的野馬改:Shelby Mustang系列:

和 Roush Mustang 系列:

他們的性能都可以比肩經典肌肉,馬力數大的驚人。目前只有道奇的戰馬(Dodge Charger)算是唯一的純種肌肉車還在賣。而且他的2015 Hell Cat Charger SRT,實在是完美了……


寫一段關於美國肌肉車的小故事:Aero Warriors, 曇花一現的空氣動力四戰士

Aero Warriors,空氣動力四戰士的全家福,從左到右分別是 Mercury Cyclone Spoiler II,Dodge Charger Daytona,Plymouth Superbird,和Ford Torino Talladega

空氣動力四戰士性感的背影。畢竟70年代他們是美國賽道和公路的主宰,你能看到的永遠只有背影

首先,經典的肌肉車定義是全尺寸車身(3米軸距/5米全長),大排量發動機(big-block engine, 7.0L ~ 7.5L),前排2人(或者3人)後排也是3人全尺寸座位。按照這個標準,福特野馬,雪佛蘭 科邁羅都不是肌肉車,他們沒有全尺寸的車身,沒有2+3/3+3座位;嚴格意義來說2+2的車型在美國市場里歸類為Pony Car (小馬車),賣點是設計而不是動力。不過,這裡並不是來爭論哪款才是真正的肌肉車,而是講一段1969-1971年的小故事。

說起肌肉車的發展,就必須介紹一下美國NASCAR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ock Car Auto Racing,全國運動汽車競賽協會)。對於很多不熟悉美國汽車運動的人來說,NASCAR恐怕是看起來最無聊的比賽之一,橢圓形的賽道,大家都在向一個方向繞圈圈,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但實際上NASCAR可能是最暴力刺激的汽車比賽之一,簡單的圓形賽道造成的結果是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快車慢車混在一起;任何一次NASCAR賽事都會帶有無數的摩擦衝撞甚至最後火光四射的亂成一團,僅僅是完成比賽也需要車手十二分的專註和超常的瞬間反應。然而NASCAR最瘋狂的年代,還是在60年代的『Dirty Track』,年代。。對的,這個年代的賽道還不是瀝青/水泥鋪墊的,很多賽道還是泥地賽道!!然而進入60年代末期,泥地賽道漸漸少了,新的比賽都基本在瀝青賽道上進行,這一改變漸漸解放了NASCAR戰車的性能。從這個年代開始NASCAR的比賽車速越來越高,空氣動力學漸漸成為了影響車子性能的首要問題,NASCAR的參賽廠商開始感覺到,不是任何問題都能用更大排量的發動機來解決的。

福特和道奇(克萊斯勒集團)首先意識到這個問題,隨著車速漸漸接近200英里時速(322公里),原有的美國式車體設計變得難以駕馭。首先是駕駛艙和車尾的不連續導致氣流在這裡過早分離,在車尾產生亂流,這不僅增加了阻力還降低了後輪的抓地能力。然後是肌肉車的巨型的水箱柵格在高速下變成嚴重的迴風區,把車頭抬起,讓車子失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道奇開始為為其『挑戰者』車型Dodge Charger裝上更簡潔的水箱柵格,後車窗玻璃也變得更傾斜,並且移除B柱讓整個車頂也變得更簡潔:這就是最初NASCAR版本的Dodge Charger 500。

不過道奇的這些小打小鬧還是不足以讓其贏得NASCA,因為福特在這方面做得更好。福特在其 Torino車型上換上有史以來角度最低的斜背(Fast-back),並且採用新式的半埋前後保險杠,最後加上一台 335馬力的7公升428 Cobra Jet或者375馬力的Boss 429發動機。這樣子,第一對空氣動力戰士兄弟:Ford Torino Talladega/ Mercury Cyclone Spoiler II就誕生了。

Ford Torino Talladega,作為第一台『空氣動力戰士』現在看來也僅是平凡無奇的外觀。其實空氣減阻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在細節處,比方說稍微加長和斜切的車頭,風擋的導水槽縮小了等等。

Mercury Cyclone Spoiler II的大斜背,盡量吧車頂和車尾連成一個平面,這樣對減少阻力很有利,不過多少提高了升力。

這個有個題外的小故事。NASCAR當年對參賽車輛的要求是必須有500台產量,實際上Mercury Cyclone Spoiler II在參賽的時候達不到這個產量,僅有351台。福特很『聰明』的在邀請NASCAR工作人員數車的時候,把351台 Cyclone Spoiler II停在前面,然後緊貼著152台普通型的Cyclone Spoiler。因為兩者車尾是一樣的,僅有車頭不同,而NASCAR的工作人員並沒有留意到這點就確認了福特503台的產量。

福特公司靠著Ford Torino Talladega和Mercury Cyclone Spoiler II兩戰士贏得了1969年NASCAR的車廠總冠軍。不過也是這個勝利,拉起了短暫的『空氣動力之戰』(The Aero Wars Years)。為了戰勝福特,克萊斯勒集團/道奇公司最後放棄了所有的理性,在其洲際導彈部門緊急調來了空氣動力學專家John Pointer來為Dodge Charger和Plymouth Roadrunner重新設計空氣動力外形。

60-70年代克萊斯勒集團的主要產品,除了車輛以外就是遠程洲際導彈

克萊斯勒的產品目錄表。。。對的,包括阿波羅18號登月飛船和土星5號火箭都有

John Pointer為Dodge Charger 的氣動設計給了幾個非常重要的意見:1,車頭要造成流線型,散熱口盡量做的小。2,高高架起後擾流板(尾翼),讓其離開車身的亂流區工作已獲得更高的氣動效率。3,車頭加上下唇擋板,一方面提高下壓力,另一方面把氣流強制導入散熱器里。於是,美國肌肉車歷史裡面最驚世駭俗的設計就誕生了:Dodge Charger Daytona。

Dodge Charger Daytona那個尖尖的車頭,毫無疑問的來自於一個火箭動力專家的手筆

當設計完成的Dodge Charger Daytona拿到克萊斯勒總經理的桌面上時,總經理的評價是:這是我見過有史以來最丑的車,不過如果他能贏比賽,我就會愛上他。最後,NASCAR賽季開始前,第一台Dodge Charger Daytona準備完成開始進入測試階段,在Chelsea測試場上得到204英里(328公里時速),這是首次有NASCAR車型打破200英里時速的界限。

然而,Dodge Charger Daytona的外形實在太難以讓人接受,其姊妹車型的Plymouth Superbird為了市場和實用性,還是稍微改了一點外觀;Plymouth 為其車頭稍微做了點修形,尾翼也稍微高點,車身線條最後也變得更加簡潔。而在Superbird 準備進入賽場的那一刻,NASCAR已經把最低產量要求提高到1500台,作為克萊斯勒集團孤注一擲的王牌,Plymouth Superbird 只能按照NASCAR要求的數目,瘋狂的把產量拉到2000台(一說法是2783台,另外一說法1935台)。然而這台『超級鳥』和她的姊妹Daytona也不負眾望,在1970/1971最後一個賽季的Aero Wars贏回大部分賽事的冠軍。

這裡也有一段小故事,如果熟悉早年NASCAR故事的人都會知道當年賽道的教主:Richard Petty 『the King』,他是當年克萊斯特集團的長期簽約車手。但是從 空氣動力之戰開始(1968年),克萊斯勒因為車型的性能跟不上導致教主大人跟著也連連失利,於是『the King』在後來轉簽去福特以求重奪冠軍。所以打造Plymouth Superbird的目的之一,除了贏得比賽以外,就是重新把教主大人拉回克萊斯勒集團。最後,毫無意外的Plymouth Superbird的官方色就是代表『the King』的亮藍色。

亮藍色的Plymouth Superbird,是不是很熟悉的身影

Plymouth Roadrunner Superbird 的官方logo,是華納兄弟動畫的嗶嗶鳥(the Road Runner)

然而最多人認識的,還是在《汽車總動員》裡面出現的 車王 Strip "The King" Weathers,而給這位車王配音的則是Richard Petty 『the King』本人

Richard Petty 和他亮藍色的戰車 43號Plymouth Superbird

然而就跟所有精彩的賽車故事一樣,整個空氣動力大戰僅僅到71年就被叫停。NASCAR官方覺得賽道上200英里時速疾馳的賽車過於危險,就叫停了所有空氣動力學設計。同時71年也是最後一屆還有泥地賽道的NASCAR,之後的賽事都只會在鋪裝路面上進行,而以往寬鬆的技術標準也跟著泥地賽場一去不返。現在我們也知道,70年代所帶來的,還有能源危機,以及美國汽車排放環保條例的收緊。所有的這些事情,讓NASCAR的規則甚至整個美國汽車行業都跟著重新洗牌。空氣動力四戰士,其實是經典意義上美國肌肉車的最後一個頂點;而美國力量的重新興起,則要到1987年別克的GNX才重新振作了。90年代開始依靠新技術(電噴,渦增,可控燃燒等)重新拿回動力優勢的美國跑車,已經不是70年代以前那種單一而純粹的肌肉車設計;可以說,70-90年代之間,美國『肌肉車』在定義上有20年的時間斷層。

補充一下,關於別克 GNX的簡短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裡。順帶說一句,在《汽車總動員》裡面,那台在最後比賽里把車王 Strip "The King" Weathers撞得飛起的綠色小車Chick Hicks,就是1987年的別克GNX。

sazabi2001:別克(Buick)汽車在美國本土的口碑和地位如何?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肌肉車不等於性能車,而屬於crusier(巡航車)或者GT car(Gran Turismo)。
設計理念十分直接粗暴。大空間(大的外形),大馬力(大排量發動機v8),後驅(the way god intented to drive a vehicle). 所以最終成品是一個外形硬朗,擁有大排量發動機後輪驅動的適合長途公路旅行的車。
後來有了變種稱為pony car。這一部分的車區別於muscle car的部分有3:
1. 外觀新潮(用於吸引年輕人)
2. 發動機排量變小(用I4或者v6引擎來降低成本)
3. 增強駕駛樂趣(操控性增強)
於是你能夠見到長得類似supra的日系野馬(4代)和奇醜無比的3代野馬。

直至近年,出現的第六代野馬和科邁羅都變成了世界性的車型,都有3種動力組合(i4 turbo, v6, v8)來適應世界各地的需求。激進的外形,充滿科技的內飾和良好的操控性,使得這些新時代的肌肉車有了和m4,c63對比的底氣。野馬已經引進了中國,科邁羅應該也會引進。屆時希望這些肌肉車能在中國生根發芽


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文化,那是叛逆的十年,叛逆的時代特徵通過肌肉車的語言展現無遺,長車頭/短尾/快背造型等這些獨特設計元素伴隨著肌肉車孕育而生,首先出現在美國市場上,誕生於1964年的Mustang一經上市便受到了熱捧,上市第一天便收到了2.2萬份訂單。七十年代末則是困惑不安的時期,對於汽車而言,消費者購車時優先考慮的是油價問題,Mustang開始由小排量發動機的選擇,而車型設計逐漸演變為四四方方的直線型。而在八十年代,人們更注重效率,歐洲設計風湧起,Mustang以當時更具流線型的「歐洲設計風格」亮相,同時重量進一步減輕,使得燃油效率進一步提高。九十年代則見證了反主流文化的轉向,靈感來自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尚元素的「復古」風開始流行。這種復古風也體現在了Mustang車型上,設計師「按下重置按鈕」,重新利用原始的經典細節。在外觀方面更加運動的同時,經典的Mustang設計元素以更流暢的設計形式得以回歸——車側扇形進風口、開放式前隔柵以飛奔野馬標識、三柱尾燈以及雙座駕駛艙紛紛出現在這代車型上。


隨著年代的推進,肌肉車的造型隨之也會有一些變化,設計師應該要做的是既要考慮的消費者的對經典元素的情感,也要順應著時代的變遷,找尋新的經典。

對於全新一代Mustang,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就突破傳統肌肉車的束縛,設計出一輛具有當代氣息,同時又能讓人一眼識別出來的Mustang車型——大膽、前臉兇猛,車身具有輪廓分明細節,更顯強勁的Mustang 汽車。也就是說,在保留經典肌肉跑車DNA的同時,重新定義「全新肌肉跑車」。數百張草圖被提煉成幾份最終提案。隨後根據這些提案製造出最初的一批粘土模型,用於三維評估。

在內飾方面,團隊花費了很多精力研究各內飾部件之間的關係,才使內飾設計達到最佳契合度。最終主題的靈感來自飛機機翼,經典的雙眉對稱中控台造型與此靈感完美融合。內飾所有儀錶、顯示屏、撥動開關等設計元素均被置於雙翼內。所有裝置的安裝位置都能滿足實用性需求,正如飛機駕駛艙一般。撥動開關是現代中控台的一大亮點。

利益相關:任職於福特(Ford)


野馬能算肌肉車?這太指鹿為馬了吧,你能指著賓士C級管它叫S級?真的肌肉車是高性能V8全尺寸或者中尺寸與賓士E級S級相當,野馬科邁羅和C級差不多大,你怎麼能管野馬叫肌肉車?美國人管野馬這類車叫PONY CAR(小馬車)


肌肉車,V8發動機,絕對的後驅,直線加速令人血脈噴張。

正如樓主所說,肌肉車的蓬勃發展是在美國的50-60年代,這和哈雷文化的蓬勃發展不謀而合。

為何是50-60年代呢?

我們從多個方面回顧美國當時的歷史,從中分析,可知其一二。

首先,1930年後美國經濟大蕭條,經過二戰的洗禮,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美國要工業技術有工業技術、要油有油,要錢有錢,已經具備一切經濟與技術的基礎,可以使其放手去追求機械的極致。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由東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轉移,國內人口的再次大遷徙到來。

這場遷徙又給了有錢又任性的工業領域製造肌肉怪獸的理由——遷徙的需求

而且由於1930年經濟大蕭條,美國大量興建公路網路,此時派上了用途。發達的公路網路為遷徙提供了設施基礎。

美國的母親之路:66號公路(66號公路始建於1926年11月11日,於1938年才宣告全程完工。它起始於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穿越密蘇里州,堪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斜貫美國版圖一直到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後來延伸至聖蒙尼卡Santa Monica,跨八個州,三個時區,全長2450英里,約合3943公里。66號公路在50-60年代是通往美國西部的主要通道。在此時期,這條公路迎來了第二次大遷徙。而1956年艾森豪便大力推動&<州際公路法案 Interstate High-way Act&>此法案順通過後,66號公路開始由盛轉衰。)

由於長途遷徙的需要,大馬力肌肉車的需求變得自然而然。

但上述這一切都是客觀條件,當時的美國人自己想駕駛大馬力肌肉車嗎?

60年代,美國經歷越戰,戰場上,士兵對摩托車和汽車的馬力需求不斷增加,這也為後來軍工技術的轉型升級帶來巨大的需求契機。戰後軍工行業技術迅速轉入汽車行業和摩托車行業。這也促使了機械行業的蓬勃發展。

同時大量的退伍士兵戰鬥時所養成的駕駛習慣,使其對大馬力的需求變成了一種信仰,這造就了這個時代肌肉車和哈雷文化的人文需求。

同時60年代的美國,它是」搖滾「的黃金時代,」人權「的黃金時代,「X解放」的黃金時代,這一切,都催生了FREEDOM RIDER。

現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所以50-60年代肌肉車也步入黃金時代。

正如現在美國的絕大部分卡車司機仍是退伍軍人一樣,退伍軍人的第一輛車一般就三種選擇:

肌肉車、哈雷摩托車、皮卡!!!

這就是為何美國會有特有的肌肉車文化。

所以無論是《急速60S》尼古拉斯凱奇的1967「伊蓮娜」Shleby GT500

還是《速度與激情》唐老大的Dodge charger 1970

還是1970—— Camaro系列中的Z/28 SS

肌肉車的經典永遠來自那個年代!!!

而現在唯一保持肌肉的外形,V8的澎湃的肌肉車也只有Challenger Demon這個超級王者。

6.2升supercharged V8引擎提供840馬力,峰值扭矩達到驚人的1044牛米,0-96km/h加速僅需2.3秒,5.1秒可加速至160km/h,四分之一英里加速測試僅需9.65秒,尾速225km/h的Challenger Demon

希望肌肉車不死,FREEDOM永存

這裡也秀一下陪伴我四個月Challenger R/T

這車5.7 L排量,375匹馬力,550牛.米扭矩。起步紮實有力,中後段源源不斷的輸出,車身沉重,乘坐舒適,極其適合高速駕駛,自駕,全程不需要播放音樂,聽著一陣陣的聲浪,就讓人陶醉。

在一望無際的美國高速公路上,你聽著耳旁澎湃的聲浪,看著副駕駛的愛人,大聲聊著人生,車伴隨著油門的深入推著你一路向前,我們的人生不也如此,乘風破浪、一往直前。

雖然我喜歡大馬力的肌肉車,但我遵章駕駛,禮讓行人

我喜歡的只是在路上自由飛馳的感覺


肌肉車就是便宜,馬力大,必須美式
大v8發動機,後驅。所以相應的,內飾簡陋一點,懸掛也差一點(反正對轉彎要求不高,能燒胎跑直線就行),發動機什麼直噴啊就別想了,拿排量補就好。打個比方,v6 mustang大概22k,v8大概30k,價格和l4,v6雅閣差不多,夠便宜吧。
還有,v6的mustang嚴格說算是pony car,不算muscle car。不知道以後的2.3t的mustang要叫什麼名字,是不是連pony都不算了。
按說克爾維特也不算muscle,主要是因為太貴了。


我很想有一台老野馬,或者是挑戰者,英帕拉也不錯啊


我對肌肉車的想法就是,線條硬朗,聲兒大,耗油『


推薦閱讀:

你心目中最美的車是哪一輛?
為什麼乘用車的發動機聲音能做得很安靜?
汽車行駛時,車內能否做到絕對靜音?
怎樣自製卡丁車或類卡丁車可駕駛小車?
陸風、眾泰為什麼不怕被告侵權?

TAG:汽車設計 | 汽車文化 | 汽車造型設計 | 美國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