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肌肉感」是怎樣通過造型設計體現的?

「肌肉感」是很多汽車產品宣傳時會用到的一個詞,而汽車產品的肌肉感是通過哪些造型設計體現出來的?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前格柵和前燈絕對絕對不要和車身在一個平面上!!!儘管這樣能減小風阻,但是肌肉感瞬間就沒了!!!一會上一下2015款福特野馬大家瞬間就看出來了!!!
其次,引擎倉長一點,前擋風玻璃直一點,稜角多一點,有點溜背感,雙門,大概就是這樣。
不上點圖片不能騙贊了。請看第一代和第二代野馬(1960s-1970s)

下面是第三代野馬,看起來有點像同期的Escort Cosworth(1980s-1990s)

下面是第四代野馬,呃……家用車么……(1990s-2000s)

下面是第六代野馬,看起來有點原來的肌肉味道了(2000s-2010s)

下面是剛剛發布的2015款野馬,額……後驅大蒙迪歐即視感……

嘛,如果讓我設計野馬,拋棄什麼風阻之類的考慮,但是要兼顧福特的「阿斯頓蒙迪歐式」新家族前臉的話,估計我設計出來的會長這個樣子(非汽車設計、工業設計或美術專業,純個人愛好請輕拍):


題主問的是肌肉不是肌肉車吧?

什麼是肌肉感?
肌肉只是是大么?不是,肥肉也很大。

肌肉,單塊的看,是飽滿、且曲率變化的曲面。
肥肉呢?自行想像紅燒肉的肥肉,就是一個標準、平均的曲面。
整體來看,肌肉每塊之間都有明顯的分界。
以上變化的曲率和明顯的稜角就是肌肉的關鍵。變化的曲率決定了高光的所在,稜角決定了陰影的所在。如此體現出了肌肉的立體感。

車的表面也要體現出這種立體飽滿的感覺才叫肌肉感。

肌肉感的基礎是什麼?幾條線的走向?幾個特徵的大小?

汽車車身上的一切都建立在面的基礎上。腰線也好,裙線也好,窗戶也好,都是在車身基礎表面的基礎上進行的偏移和扭轉。這不僅是設計的基礎,也是生產製造的基礎。汽車是工業產品,一切的基礎都要建立在工業基礎上。
舉個例子:

寶馬6系。有韻律的高光走向,明顯的陰影變化。
飽滿而充滿變化的車身大面,尤其是車身側面。這構成的肌肉感的基礎。
腰線好像用力時暴起的青筋,讓整個車看上去緊繃、結實,有力量感。
突出的擾流板以及腰線形成的視覺上的陰影就是肌肉之間分塊的感覺。
細節部分,側裙,保險杠部分有很多小的型面變化,這些表面都是帶有一定弧度的。專業的說,哪怕一個很小的面中間部位向上凸起1毫米,造成的視覺效果也會大有不同。【12.16補充】
談一下個人對肌肉車的看法,我們求同存異。

Muscle car is a term used to refer to a variety of high-performance automobiles.
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defines muscle cars as "any of a group of American-made 2-door sports coupes with powerful engines designed for high-performance driving."

以上引自維基百科

肌肉車和題主所說的肌肉感造型關係不大。肌肉車更多的強調的是「powerful engines」,比如速度與激情里Dom開的Charger。全油門起步時前輪抬起。操控差——哪怕在不用剎車的NFS里都不好開……,主要玩兒的是Drag Race。肌肉車的造型從60年代誕生到今天都和肌肉感沒有直接聯繫。比如現在的Charger和Challenger,車身曲面都不夠有肌肉感,更多的是肉感。


寶馬那樣概念車gina(好像叫這個)。Chris bangle說:「穿著緊身運動服的人,會有勒出來的肌肉線條」。再看,的確神似。當然這只是營造「肌肉感」一種方式。


也只是宣傳而已~70年代美式大肌肉一來,全給丫把嘴閉上…你問怎樣通過外形體現…大,只有大,只要大,往大里做就得了,哪那麼多廢話!!!


反直覺的橫截面前大後小式設計,大量採用直線和稍帶彎曲的近似直線,超大截面的進氣格柵,反直覺的垂直/反斜面首上,微微隆起的發動機艙,前擋風玻璃陡峭,後擋風玻璃平緩,車尾不要像車頭一樣誇張,最好收斂住。大輪轂寬車胎,高腰線。


上面有朋友貼出了野馬家族史。我個人是野馬鐵粉,然後最喜歡這一款。
題主說的肌肉感,可能就是這樣:
線條有硬有柔,要露出一點金屬質感來,然後整體形狀要比較有渾厚感。
不是學設計的,不會用專業術語。但我相信只要有共同的審美觀,看到這個圖就會懂的。
然後就想說,這個圖質量不錯的,歡迎戳大欣賞


屁股大但不是一坨肉!車身側面飽滿,尤其車輪上方的部分要飽滿哦么么噠?


個人對肌肉感的定義要有兩方面組成
1 飽滿的線條
這裡想提的是賓士轎車,其實賓士的線條給人最大的特點是優雅,當然無疑是飽滿的,加之作為點睛之筆的腰線,給人一種很實質的感覺。而另一段,不知為什麼,即使拋開重量不提,看皇冠那圓滑的線條就給人一種空的感覺。 此為飽滿之說。
2 前臉的攻擊性
這裡恰恰要提的是日系車,雷克薩斯跑車的那類似一攤碎玻璃的前臉,攻擊性十足,給人很凌厲的感覺。而對許多車子來說,加上一些合適的空氣動力學套件就會帶出這種感覺。 此為攻擊性前臉。

結合這兩點,就形成了我心中對肌肉感的定義。

肌肉車。。。這貌似扯到性能了吧。。
我以為肌肉感確實和性能沒有必然的聯繫。


我覺得是不是得分清肌肉感和肌肉車的區別,上面說的大多是肌肉車,大馬力、老百姓買得起(對於洋人)、前大後小有侵略感,肌肉感記得以前是對於輪眉上方的突起翼子板的拉筋稱作肌肉,更運動,大多改裝車加寬體加包圍,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意思


推薦閱讀:

通常一款眼鏡框是怎樣被設計出來的?
如何評價 iPhone X 的工業設計?
為什麼 2012 款 iMac 要保留屏幕下方的金屬區域?
你遇到過哪些好的防呆設計?
怎樣製作工業設計作品集?

TAG:工業設計 | 汽車 | 汽車造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