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美國、中國本土咖啡連鎖店競爭日趨激烈,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
本土咖啡店如何脫穎而出?
本題已收錄進知乎圓桌 ? 喝杯好咖啡 歡迎關注討論。
韓國人喝咖啡己經是在亞洲國家中數一數二的普及,在韓國本土連鎖咖啡廳的數量早己大於星巴克在韓國的數量,我看過一篇2011年的報導,Caffe Benes在2011年已擁有533家特許店,而Angel-in-us在2011年擁有406家特許店,但星巴克在2011年只有340家韓國店,從此可知,除了咖啡在韓國百姓中的普及程度外,韓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是很強韌的,一點都不會像其它國家把市場讓給外國人。
畢竟韓國人接受咖啡文化至少超過40年以上,時間的積累己經讓這種外來的提神飲品,完全落地平民化,即使這些連鎖大品牌的咖啡廳大多都是使用的義式咖啡的萃取方式,但口味上明顯有異於國外。我個人去品嘗這些韓國大品牌連鎖咖啡的時候,在咖啡的風味上明顯感受到二個特點,咖啡味比較清淡,再者喜歡使用甜份大的鮮奶勾兌,所以整體品嘗起來是微甜的,這個是和國外咖啡連鎖品牌有很大不同點的;另外在咖啡以外的餐點上,即使各家韓國咖啡廳都會賣Waffle鬆餅,但口味鬆軟也是符合亞洲人的口感(從韓國麵包店的麵包也是走鬆軟甜的路線),甚至會導入本土韓國風味的甜品元素,再配合上連鎖咖啡品牌配合韓國偶像明星的品牌代言,完全是針對自己國人市場設計,這也難怪韓國的星巴克無力招架韓國各連鎖咖啡品牌的攻勢。
我身邊的外國朋友們都一致覺得美國是最沒有咖啡文化的國家,或許他們都分別是一些歐洲國家的人,所以不太喜歡美國,但回頭看最知名的美式咖啡Amerciano,就是意式濃縮咖啡加水,也就是淡咖啡,甚至在美國到處都是那種用自動濾壺做成一大壺的低廉咖啡,就這樣成為了美國咖啡的最大標誌-美式咖啡。即使如此,美國人的商業頭腦還是不融忽視的,麥當勞、肯德雞、可口可樂…這種大型的、全球的連鎖餐飲品牌都是美國人的,包含全球知名連鎖的星巴克。星巴克把喝咖啡像喝飲料一樣,帶入到了一個普及像喝果汁一樣方便輕鬆的境界,並且發明了很多原本沒有的咖啡飲料,我相信星巴克絕對是那些本來不太喝咖啡國家的領頭羊,把大家對咖啡需求的增加,星巴克絕對是功不可沒,太多咖啡還沒普及的地方,大家會以喝星巴克當做是個很時尚和很洋氣的事情。
雖然星巴克早就開始針對咖啡生豆、咖啡原產地開始注意,也因為精品咖啡的流行,開始接受新觀念而推出一些屬於莊園級的咖啡豆,但對咖啡有一定認識了解以及品味的人,大部份都不願意去品嘗星巴克的咖啡,除非不得己才會喝星巴克,畢竟星巴克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
中國本土咖啡品牌連鎖店如果站在韓國和美國這種巨型的咖啡連鎖品牌下來看的話,從規模和投入的服務及質量,真的無法比,安慰話可以說咖啡不是中國人的飲品,但站在正視問題的角度來看,中國人投機心理大,永續發展眼光短淺是事實,要不怎麼也沒看出個知名的連鎖茶館呢?
但世界種植咖啡最佳的地段,全部在北緯23度與南緯25度之間,正好中國南部雲南有很大部份都在這個區域中,不但有海拔高度,日照和山區溫差,以及鐵比卡和阿拉比卡種的咖啡樹很多,除了種植農法要再提升外,中國種的咖啡豆是很有機會站上世界精品豆的舞台,成為咖啡世界中的一顆新星。再加上美國和韓國這種大型咖啡連鎖進入中國,帶動中國人對咖啡的認識和需求,廣大的中國大陸腹地上十多億人口,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中國市場的咖啡需求年年上升,中國完全可以有屬於中國人適合的咖啡口味和大型品牌,拭目以待。
=========================================================
台灣自由行美食旅遊書《拾味台北-真滋味》和《拾味台北-心旅行》作者;
CafeDeSOFA沙發咖啡館 創始人
歡迎關注蛋蛋IN北京的新浪微博,帶您到處吃好的玩好的!
http://weibo.com/vinca520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看到別人的回答只是基於咖啡本身,那是可以談咖啡豆和咖啡的烘培的,我讀完,覺得和問題不搭,才憤憤然寫下該答案。
韓國咖啡,其實在韓國咖啡的文化很重,因為他受美國文化影響大,但韓國又加入了自己的文化,韓國的咖啡店和企業的做法是經過很多改良,他已經不是本質上的咖啡,我這裡再強調一下,他不是本質的咖啡,而是飲品。用韓國朋友的話說,就是水的生意,這話非常有意思,只是用咖啡的概念來做了新的飲品,就理解成奶茶也可。在韓國這類飲品店非常多,(也可以叫咖啡店)小,而且多,面積非常小,街角咖啡館。
美國的咖啡,分了幾種,如果從中國流行的層面,星巴克、COSSTA這些為主,咖啡快文化,他們提供的是咖啡文化和咖啡快消習慣,從他們的店堂的座椅設計可以看出兩家追求的差異性,星巴卡,追求外帶,店鋪里的座椅不會讓你很舒服。而COSSTA的店鋪里的座椅要比星巴克舒服,他的地段和商鋪的位置沒星巴克的地段位置人流量大,相對租金要便宜,所以他不過於追求外帶,他們的咖啡其實咖啡加奶,他們在咖啡的糖上沒韓國的花心思,他們追求的是咖啡快文化。(其實他們的廣告詞絕對不會提快的,哈哈)
中國大街小巷裡開出一些小資情調的咖啡,你會發現他們沒在咖啡上像韓國人那樣花心思,而在一味的追求拉花和咖啡造型,形式感追求大約產品口味的追求。
中國的咖啡機會很多,做好的沒幾個,因為沒研究出咖啡商業的本質,可以去看看智課堂里的商業本質。
只因為今天晚上失眠,正好看到這問題和一些答案,憤憤然寫下,不足夠的地方,哪天想到再補充。
謝邀。
歐美系的咖啡館很簡單直接,都是歷史悠久,成熟的商業化模式和產業鏈,是真真正正靠咖啡做買賣的。比如星巴克和摳死他。
韓系的咖啡館我始終不知道如何盈利,記得以前哥們幾個吹牛逼的時候說,「我要是身家有十個億,不在乎拿出來一個億做咖啡連鎖店。」可能是這種形式吧。比如MAAN,ZOO,我看到的客人幾乎少之又少,目測就知道不可能支撐一個店的成本。個人覺得韓系咖啡館又貴又難喝,而且店裡所有的放映設備都在放韓劇和棒子MV簡直太傻嗶
國內的咖啡連鎖,基本上都是用來做商務談判,環境高貴優雅富麗堂皇(誤),盈利主要是在百度上做推廣,給人洗腦畫大餅,讓人傻錢多的各位加盟。倒是和現在的微商賣面膜很相似。(笑)
總之,如果要開咖啡館,千萬要考慮好。因為這確實是個很閑卻不賺錢的買賣。混得好倒是能養家糊口,混不好入不敷出,出兌還困難,不如去做麻辣燙。
如果題主有關於經營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我。
本土應該開茶館
先寫一點,慢慢添加吧。
美國咖啡館,你所指的其實就只有星巴克一家吧。
韓國咖啡館,也就是ZOO MAAN BENE三家。
中國的比較多,就不細數了。
其實對比優勢之類的,不大好講,還是從幾方面做做對比吧。
經營方式。
星巴克以自營店為主,也有加盟店,licenced店。好處是管理許可權大。
韓國的咖啡館來中國主要是加盟,加盟費不低,某些加盟費可達200w。仔細看他們的牌匾,有waffles toast,有bakery,反正不像你想的,以及中文牌匾中寫的是賣咖啡的就是了。加盟的好處是擴張快,話說這種擴張和他公司有神馬關係。缺點就是管理許可權不大,所以下邊的加盟商有好多自己偷換原料降低成本的。
中國的咖啡品牌,怎麼做的都有。
還是那句話——加盟不是餐飲的最佳選擇。
星巴克主打咖啡味道的飲料,是咖啡推廣的排頭兵。有了星巴克,才有了中國年輕人對於咖啡的認識。不過有了星巴克,焦糖瑪奇朵似乎應該成了所有咖啡館的必備。
星巴克門店在中國的主要功能在於:沒有選擇的時候的咖啡供應,相親好地點,曬MacBook等等。
韓國的那幾家,大家看英文牌匾就應該明白了,主要賣一些吃的東西。客均面積極小,兩張桌子很有可能擠在一起,這個主要是為了解決咖啡館翻台率低的問題。
咖啡口味差,反倒是一些果汁什麼的比較好,所以還是用Cafe來理解比較合適。
中國的就太多了,可能要很久才能整理出來。
上島,半島,兩岸這種充斥著上世紀8/90年代韻味的咖啡館。主打西式簡餐,在某些城市是40/50多歲大叔大娘們聚會打牌的場所。也是咖啡館的一種形態,雖然不火爆,但也死不了。
某些做大了一些的本土咖啡公司,兵分幾路。有的往上遊走,比如明謙,自己去雲南種咖啡。有的慢慢的擴張,比如seesaw。有的開啟加盟模式,比如質館。個人有個人的活法,市場這麼大,只要不作死就不會輕易的死。我才不會說我自己的咖啡館是幹嘛的呢。
剩下的,就是很多獨立咖啡館了。
哦,補充一下,還有不少模仿韓國咖啡館的,有不少賣麵包順便賣賣咖啡的。
獨立咖啡館實在是太多了。
少數咖啡館是開了多年,口碑味道都很棒的店。
有咖啡師學成之後自立山門的,這種真的是好好賣咖啡的多,不過多在一線城市。
有票友愛好者玩了一陣子,決定開個店試試的。
有做公務員(或者其他閑職)實在閑的蛋疼,就開個咖啡館自己玩的,這種店也有被包養的人來開。
有立志提升中國咖啡檔次,所以只賣單品的店。
挖坑先
開起來一家新店然後趕緊賣給做白日夢的文藝青年,再開下一家……
本人在韓國呆了5年(讀書) 大三時候在國內開了自己的咖啡店, 對美國星巴克也有很多調查研究。
哪先說說韓國咖啡店吧。 看到上面的朋友說韓國咖啡店是 MAAN zoo cafe beene的時候我都笑了,我喝咖啡習慣是在韓國養成的,但是這麼多年沒去過以上三個店。除了cafe beene之外其他兩個店基本沒怎麼看到了,而beene最近在韓國混得也不是很好,有很多負面評價。我記得一次在上課的時候班上有人買了一杯beene的咖啡被教授看見了,然後噴了一臉說:「beene的咖啡做得這麼差你居然喝他家的咖啡。」由此可以見到beene已經在韓國混的不好了。為什麼在中國那麼多人知道呢,我總結了一下就是她們在韓國基本爭不過幾大咖啡店以後目標就轉移到中國市場。(ps:認為中國人傻錢多,咖啡市場未成熟,可以來了以後任意蹂躪我們)。
ok 正規說下其實星巴克在韓國還是不錯的,所為的生命愛國情懷那種虛無飄渺的事情我在這裡就不說了,韓國咖啡店之所以可以崛起跟它們的硬實力是分不開的。下面我認為韓國現在比較強的幾家店吧
先說說angel in us咖啡。 樂天旗下的咖啡品牌目前在韓國接近900家店面,崛起也是從樂天百貨商場裡面崛起的(樂天作為韓國十大財團之一就憑一個免稅店部知道賺了多少國人的錢)後來那麼硬也造就 他的技術和設計等其他方方面面可以不輸給星巴克,可以說一句天使15年的官網設計是我見過最又feel的咖啡連鎖店設計之一了。然後明星代言一月一款新品,內容和星巴克一樣各種附屬產品(杯子,本子等等)最主要的是憑藉樂天的勢力佔據了很多黃金位置點(這點在韓國星巴克也拿他無法)首爾很多店24小時營業這點上跟韓國人夜生活分不開,這也造就了他們在營業時間點上多了幾段(晚上一兩點裡面坐滿人你可以想像)總之就是一句話就是在韓國本土硬實力,軟實力都不亞於星巴克。對於產品來說的話這點我多說說(國外很少看到連鎖亂來的,因為有時候一點負面影響就能給她來帶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都是針對本國人,所以在產品上本人說句真心話基本水平都還不錯的)
然後說說TONM TOMS 和HOYYLS 這兩家張秀一個比較偏清新一個有點LOTE風格. 在所有的主要位置上都有這兩家的。TONM TOMS主打產品是麵包甜點其他特色飲品,HOYYLS 的做法就是類似星巴克的菜單(但是質量也不錯)但是這兩家比較狠的是喜歡刷樓- - 要是去韓國玩你走在大街小巷上突然出現一家咖啡店是一棟樓的那麼基本就是這兩家了,當然他們也有小的門面的。總體來說他們和星巴克一樣的是都佔據很多不錯位置,但是裝修風格各異,在加上產品部分差別化。所以他們在韓國一直發展到現在並且取得不錯成績。(個人認為東西是真的比beene好喝,裝修也比beene好 雖然beene 最近很多點在韓國重新翻修但是產品真的頭疼)
最後在說下paul bassett 吧。 最近新崛起的韓國咖啡店,在市場已經飽和的韓國還可以殺出來,單憑這一點我先給他點一個贊。他崛起的原因和老闆有很大關係,老闆本身就是個IP。2013的世界咖啡冠軍。咖啡味道各方面我就不說了,那是肯定和星巴克差不多的(這種做商業性咖啡的 我認為你就別把他想太多了,在韓國這就是一個接地氣讓所有人民消費的東西。30元消費給你價值30元的產品,所以最好喝也是有一個瓶頸的。)但是老闆個人魅力不錯,加上他家的冰淇淋非常好吃,對的就是冰淇淋,一款有機農的冰淇淋幫助他起飛了,(現在這種有機農冰淇淋在韓國也還挺火的。)
說說韓國的星巴克吧, 這麼說原味拿鐵是一級棒。(比較起來國內星巴克就是渣渣,基本我喝過所有產品都碾壓國內)除了我經常去的一家自己烘培的店,就屬星巴克的咖啡最好喝了。在位置方面不多說,都是在比較好的位置了。
其餘很多還不錯的咖啡店我就說了。還有幾家連鎖和數不清的自營店。韓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咖啡銷量是亞洲第一。基本上是全面都愛,上至70歲老頭下至10歲小孩。所以咖啡店的水準算是比較高的,亞洲方面我感覺就日本和他最牛(雖然日本人不這麼迷戀咖啡,但是人家做事認真用心啊。先是作品然後才是賺錢,所以很多店還是不錯的。)韓國的優勢這麼說吧 本土咖啡水準很不錯,對待咖啡的態度也比中國尊重得多,一個咖啡師的證書還需要筆試,面試全國統考。然後在店面裝修設計上也很用心,細膩程度上比中國高了好幾段。至於上面說的中國MAAN ZOO 什麼的 感覺和韓國本土的店 根本不一樣。可能裝修上雷同但是靈魂本質上哪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是一家店。
關於星巴克的話世界第一的咖啡連鎖這點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全世界那麼多店面,但是我比較鬱悶的是,星巴克在哪裡都有本土對手。而且在很多方面本土連鎖還是壓制星巴克的。(不信你看看英國costa, 加拿大Tim Hortons 和澳洲的(澳洲不說了星巴克最慘 那個本土咖啡文化比較奇特 導致大多數國民根本不鳥星巴克,所以星巴克基本快開不下去了。)但是呢 在中國拿出一家可以和他一個檔次上本土連鎖店,我馬上刪文當我是放屁。
上面是廢話說說星巴克吧,崛起於西雅圖。到現在很多店都把星巴克的第一家店當作星巴克崛起的地方一樣,那麼我只能說你想多了。簡單的說一下舒爾茨先是給星巴克打工,然後自己單幹開了一個叫『天天』的咖啡店。最後又回去把自己的老東家星巴克收購了,然後他認為星巴克存在了很久對當地人已經有品牌效應了所以才把名字定為星巴克。說到這裡可以看出來了吧,星巴克的崛起和他的老大有決定性因素,後來事實也證明這點,因為星巴克拓展太快造就了很多問題的時候,本來已經沒幹ceo的舒爾茨又回來了,讓星巴克全世界的店全面停業然後整頓學習讓星巴克回到崛起時代的那個星巴克(你敢相信-反正我不敢要是那樣做估計我的團隊和投資者得滅了我)。所以經過整頓以後的星巴克無論在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提升,這也造就了他現在的地位。也就是一句話在規模管理上它是沒毛病的。有品牌有質量有人才有研發團隊。(聲明一點很多中國星巴克不是這樣的,中國是奇特的地方,很多牛逼的店一來中國就糟蹋了)而他的崛起真正的地方我認為是他順應了時代,模式上壓制當時所有的店。在當時就是種創新所以時代選擇了他。其他我就不多說關於星巴克的書滿街都是,實在不行噹噹,亞馬遜買一點就好了(本人推薦英譯版的外國人觀點比較客觀你能看出更多東西)。
那麼說說中國吧 中國本土連鎖還是挺多的。只是沒有形成星巴克的氣候而已。而且由於一開始咖啡店的地位比較低,所以創業可以說在管理和戰略上的上限不夠。比如我說一句我要做一家抗衡星巴克的咖啡店,估計全國以為我是瘋子,如果說是正面對抗我認為也不可能。但是我還是那句話別把咖啡店想太高,多想想你的消費者消費目的在什麼地方。消費的剛需何在。中國市場那麼大星巴克他也占不完,而且不喜歡星巴克的人比比皆是,這些人就是你的潛在客戶。星巴克的優勢在於他是一個集團,它是一個象徵,它是產品質量和環境的一個保證同時他是一個龐然大物,龐然大物,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說了四遍應該懂了吧,他很笨重,不個性,他的產品對於今天的我們中規中矩。這樣的龐然大物是不能隨隨便便變化戰術和戰略,懂?,它是美國幾十年前中產新興階層崛起的時代產物。但是他不是其他國家的,不是韓國不是日本不是英國不是澳洲同時他也可能不是中國的。
中國咖啡市場或者說是水吧市場隨著發展正在發生巨大改變,傳統的什麼上島咖啡咖啡的他們雖然死不掉,同時也決定他無法崛起,想想今天20歲-35的人們在幹什麼,喜歡幹什麼,要做一個順應時代的連鎖。中國咖啡很多店面還是有以前傳統的影子(可以說是奶茶吧的樣子)。就連很nb的雕刻時光我感覺也是。連鎖和小店不一樣,小店針對的小眾,連鎖的顧客可以說是廣大的消費者,咖啡連鎖可以說是要針對廣大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者。不同時代不同的英雄人物,我沒去過全國所有的店。但是我知道中國本土連鎖正在崛起,上一輩人謀生存這一輩人謀戰略。
關於中國咖啡想下次再寫,感覺bb這麼多 偏題了。整理下思路去說到咖啡館文化,首先需要普及一個概念」第三波咖啡」,這也是美國人提出的概念,目前已經受到圈裡人的認可,在歐美也開始普及,不過現階段國內的認知度和普及度還不是很高。
所謂「第三波咖啡」是指既二戰後以雀巢為代表的咖啡速食化的第一波咖啡和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第二波咖啡精品化,21世紀初,開始有人提出要追尋咖啡最本真、原始的味道,用最好的咖啡,萃取最純粹的味道,最大的區別在於,第二波咖啡選用的是拼配豆,主打意式咖啡,推崇的是從經過不同種類和產區配比過的咖啡豆萃取出的均衡的味道。而第三波咖啡選用單一品種和單一產區的單品豆,採用手沖、滴漏等方式,獲取不同產區咖啡豆自身所具有的風味,比如最出名的衣索比亞耶加雪啡,最大的特色是明亮的橙香,這種咖啡即使溫度降低,味道也不會變差,仍然醇香、順口。在咖啡的鑒別和評定方面,美國也已經做的很成熟,他們有一個精品咖啡協會CSAA,全球的咖啡種植商每年都要帶著自己的咖啡到CSAA進行評分,評分在80分以上的可以被稱為精品咖啡,價格也會根據評分的不同有巨大差異。可以說,第三波咖啡就是為了對抗星巴克在咖啡行業的強勢和壟斷地位而興起的。目前美國已經有了很多具有巨大品牌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第三波咖啡館,國內這幾年也開始湧現出第三波咖啡館,但大多比較小,沒有形成規模,知名度也有限,未來發展如何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言歸正傳,談一下我個人對美國、韓國和國內咖啡館的感受。
美國咖啡館起步早,品牌影響力大,且實力雄厚,像星巴克這樣的品牌咖啡館已經遍布全球,他們主打的咖啡就是第二波意式咖啡,雖然他們也意識到了第三波咖啡的侵襲,但他們的問題是體量太大,不適合做對咖啡豆的新鮮程度和保鮮時間要求很高的第三波咖啡,且由於分店太多,做第三波很難保證一致的口味,所以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是以第二波意式咖啡為主打。其他的幾家比較有影響力的美國咖啡館也是一個路子,所不同的是costa的咖啡因含量更高,適合需要用咖啡提神的人群,但在味道上差別不大,相比較而言,星巴克的咖啡味道確實很一般,而且越來越淡,完全憑藉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生存。
韓國咖啡館我去過幾家,感覺咖啡味道一般,但在布置和環境上有自己的特色,用韓國明星作為招牌,配合韓式文化的一些東西作為裝飾,加上店面大,座椅更舒適,藉助韓國風這幾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確實不容小覷,但在咖啡文化方面,韓國咖啡館和美國咖啡館差不多,走的第二波的路子,憑藉的是品牌和環境。
國內有影響力的咖啡連鎖品牌不是很多,雕刻時光是我一直比較關注和喜歡的一家,他們家緊隨咖啡文化的發展步伐,做的還是很專業的,但隨著他們發展速度的加快和加盟制的引進,品質開始有所下滑,且最近很多店都關了,還是挺可惜的。
總得來說,雖然連鎖咖啡館統治著咖啡市場的大片江山,但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同質化,未來咖啡館文化還是會向小而精的路子發展。像是法國,滿大街都是咖啡館,但裝修和特色各不相同,配合成熟的咖啡文化,雖然咖啡館多,但活的都不錯。國內一線城市目前也開始有一些新的外資咖啡館品牌進入,加上一些私營小咖啡館的發展,開始形成更成熟和有品位的咖啡館文化,不過對於咖啡館而言最大的問題是租金太高,單憑賣咖啡,很難維持,像單向街這種以書店、精品店和咖啡館相結合的方式值得借鑒。
咖啡說它是飲品,更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咖啡行業在中國市場的盛行,咖啡連鎖店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
韓國咖啡店,有Hollys coffee, TOMN TOMS, DESSERT39等。
美國咖啡店,有: Starbucks coffee, Dunkin" Donuts等。
中國的咖啡店大家都有所了解,我暫時就不說了。
各自的優勢其實就是其經營模式,核心競爭力以及產品、風格、服務的差異性。
Starbucks coffee以自營店為主,也有部分加盟店。星巴克的人氣不用多說,在韓國、日本的店也挺多的。
如果你和東部的人談論Dunkin" Donuts,他們都會感嘆:這絕對是最棒的食物!Dunkin" Donuts的甜甜圈種類豐富,你可以吃一個星期吃一種,一年都不重複。Dunkin" Donuts的咖啡不太苦,不太甜,不太濃,還有獨特的口味:椰子,肉桂,藍莓,但是Dunkin" Donuts遇到不喜歡甜甜圈的人群就要哭了。
韓國的咖啡店最近在中國的影響力挺大的,來中國主要是加盟,加盟費有高有低,某些加盟費可達200萬,也有50萬左右的。加盟的好處是容易上手,對於初期創業的新手,選擇韓國咖啡連鎖店加盟是個不錯的選擇。加上公司總部的扶持宣傳,地理位置的相鄰,低成本高品質的產品是很具競爭優勢的。TONM TOMS 和Hollys 在韓國的主要地段和街區都可能會看到它們。TONM TOMS主打產品是麵包甜點其他特色飲品,Hollys 的做法就是類似星巴克的菜單(咖啡的口感可能更創新)。它們的裝修風格各不同,在加上產品差異性明顯,在韓國的人氣一直不錯,穩定發展。
說到產品的差異性,DESSERT39甜品咖啡店也後來居上,這是來自韓國唯一做甜品連鎖的一家店,一些著名的咖啡店裡的甜點也是由他們的糕點師精誠的手加工而製成的,其特色是在一處就可以品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代表性甜品,是2017年韓國人氣最高,顧客滿意度第一的甜品咖啡店。
其實我說的這幾個品牌都有各自的優勢,適者生存,人氣代表競爭力。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品牌才是對的選擇。
喝過韓國的cafe bene,不是一般的難喝····
還是開大煙館比較賺錢,把全世界的煙草都整全了,大家一邊抽一塊膜蛤,PM低於1400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會抽煙。
無論阿拉比卡還是羅布斯塔,作為雲南經常四處奔走又稍微接觸一點農產品的某蠻子表示,在小粒咖啡畢竟沒有形成一種飲用文化,至少在雲南來說飲用咖啡並不像一種主流文化(其實我還比較詫異普洱茶以前,至少07年以前在雲南真沒那麼火,哈哈)。
厄好像在哪裡看過,英國飲料文化主流是紅茶,而新生代作為自主和脫離傳統的這代算是咖啡的主力人群。而法國咖啡口味重但是尊顯傳統,從飲用到口舍如何攪拌都成為了一種文化。而德國對咖啡更善於用diy方式去滿足人們。
但奇怪的是喜食清淡料理的日本人卻喜歡重口味咖啡,所以嘛,這種飲品還是伴隨主流文化吧XD星巴克除了人太多,咖啡對我這種小白來說還是不錯的。韓國咖啡館給我的感覺就是東西難喝,裝修誇張,西安漫咖啡和ZOO人都特別多,完全無法理解啊,那麼難喝的地方幹嘛去
店裡只要還有煙味韓國咖啡店就不可能普及
國內咖啡店給我的體驗就是純粹是給土豪裝X之用。漫咖啡賣得咖啡那叫咖啡么?漫咖啡里賣得新鮮調製,居然還兌水以後再賣給你,喝了一次以後就再也不進漫咖啡了。
北京好多漫咖啡,說實話,咖啡真難喝。但這裡是煙民的樂園啊!有了漫咖啡,大家就不用去上島了,逼格升高不止10個段位,ok?
美國不清楚,一直很想去西雅圖,在星巴克的總店喝杯咖啡。說說我對國內和韓國咖啡館的印象。
我經常喝today"s coffee,在內地去過的幾乎每個城市,每次都要等,因為很少有人點,要現做,經常等著等著服務生就忘了,還得去提醒。後來,當日咖啡變成每周咖啡了,原因應該也是喝的人太少。
在香港,沒改名字,幾乎沒等過,立等可取。在澳門,說today"s coffee,服務生沒聽懂,後來發現,menu上寫著coffee of the day。
比較好玩兒的是吉隆坡,乾脆沒有當日咖啡,服務生懷疑我點的不是星巴克的東西。
想找個沒人抽煙的地方聊聊天,星巴克是個好選擇,問題是普遍太吵,吵得腦仁兒疼。哦,可能需要說明一下,我是吸煙的。
星巴克是個小氣人談「大」生意的地方,至少我被迫旁聽到很多聽起來很大的生意。
國內「咖啡文化」很重要的一環就是鄙視星巴克,我碰到過一個朋友,提及星巴克很是不屑,「連鎖店的東西終歸沒有個性、沒有底蘊」,我後來發現,他喝KFC的咖啡。
我也經常喝雙份濃縮,很奇怪的一個現象,很多地方的小咖啡店經常只有單份的價格,而服務生居然不知道雙份的怎麼賣。有一次在一個小鎮的咖啡館,又碰到這個問題,服務生很納悶地說「雙份就是兩倍的價格」,我有點生氣,店主(就是服務生的老公)趕緊打招呼說加五元就可以了,跟我道歉說她老婆不喝咖啡的。
韓國本土咖啡店多到令人髮指,我有一天從酒店去超市,來迴路上拍到十幾家不同的店,幾乎全都是英文名字。
韓國人好像嗜甜,咖啡像火鍋一樣甜,我在自動咖啡機上投幣買過一杯espresso,喝一口就想扔掉,如果是義大利人,估計得罵街。還是老老實實去星巴克吧。
以個人所見,在喝咖啡這件事情上,中國和韓國普遍不太適應快餐的規矩。很多人不會在排隊時想好點什麼,而是到了收銀機前才看menu,還要跟服務生問東問西,惹得後面的人很不耐煩。還有,韓國大媽也夠吵的。
不愛喝咖啡,不好這口,喝了容易拉肚子,因為工作需要所以常去咖啡館。
曾參與過棒國某知名咖啡連鎖企業在中國的新咖啡品牌的店鋪形象設計建立規劃,對棒系咖啡品牌有一定了解。棒系知名咖啡店大多數店鋪都裝修的花里胡哨逼格看似很高又完全沒有內涵,不耐看,他們營銷的點在於環境要吸引人而不是咖啡或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要多好,所以要是喝外帶的還是別去棒系咖啡店買了,還不如去85度C。棒子做咖啡不如鬼子,至少人家是在認真做咖啡的。
三四線城市的本土品牌咖啡館,大多數都是以餐館的角色存在,和餐館不同的是他們的菜系可以包含中美日韓法意德等各國菜系,你可以邊喝咖啡邊吃炒田螺,再來份牛排配蝦餃,這是其他國家的咖啡館沒法體驗的,而且本土品牌的咖啡館座位一般是最舒服的,包廂占的比重特別大。這類咖啡館最大的特點就是什麼吃的都做,但是做的都不精。一線城市的本土咖啡館區去的少,大多數時間都去SB咖啡或是靠死他,因為這些咖啡品牌門店多,沒人在裡面抽煙。
本土咖啡店你要脫穎啥?消費群體消費習慣各不相同,那些洋咖啡館有你這麼接地氣嗎!
不懂專業咖啡知識,根據自身工作角度回答,請見諒。
咖啡作為消費品的一種形式,也是文化的載體之一。
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滿足哪怕消費者本身都沒有覺察到的需求。
星巴克是依託美國快速運轉的商業文化興起的,韓國咖啡店是伴隨著如同韓流等一系列小資情調的生活追求興起的。中國的咖啡店也不能脫離中國的元素,其中縱觀中國歷史,個人認為中國的餐飲行業怎麼也不能和養生脫節。也許這將是中國咖啡店能夠佔據一席之地的方法之一。
歸根結底,要想做到極致,必須是自己的東西,那才有不可超越、不可替代的優勢,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專心做好產品、服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