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6Kr 發軟文嗎?


我們以善意出發,相信這裡幾位當事人的說法:36kr 不發軟文。然後在這個前提下思考。

這不奇怪嗎?明明不發軟文的媒體,卻總是被人懷疑發軟文。或許有競爭對手抹黑,這我不知道所以不評論。我想說的是,有很多科技媒體,即便全是硬文,事實上還是跟軟文沒有區別。

這絕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TechCrunch 就是一個典型。在我看來,這種網站不是媒體,而是黃頁。這不是說黃頁沒有價值,而是說它不是媒體。我記得很早以前看誰說的,CrunchBase 的價值要比 TechCrunch 主站大。CrunchBase 就根本是實打實的黃頁了。

沒有反思,沒有批評,沒有歷史感,沒有 chutzpah,什麼初創公司都是好好好,動不動就革命這個 disrupt 那個,name dropping like there"s no tomorrow……這種東西不是媒體。賺錢、高 PV、被收購,我替你高興,但不要假裝這就是媒體的未來。You eat your own dog food, we deserve better.


不拿錢=不是軟文
這種邏輯本來就是有問題的。

科技媒體,特別是面向產品的科技媒體,由於內容就是產品本身,不可避免的自帶有軟文的味道——即便是客觀的介紹,不也是在說產品么。
36kr又選了初創產品——初創需要曝光、初創不出名,所以寫了就很容易是「軟文」。
軟文現在都自我革命了,要求是「別那麼軟」。
所以軟文這個事兒別糾結了,拿走自己想要的信息,人家收不收錢,關自己什麼事兒呢?

再次重申,軟文這事兒,和錢沒關係。
別看見點兒和產品沾邊兒的,覺得自己的產品沒被報道,就是人家收錢了。
有時候不是收錢的事兒,是自己產品的事兒。

以上。


【補充】這是一年多以前發在36氪「北極社區」的帖子,剛好看到知乎有這個問題,就順手貼過來了。我再補充一點,不做付費報道,不收取任何公關費用,這就是36氪的操作方式,沒什麼值得糾結的。

我倒是很贊同樓上大哥的發言,讀者之所以關注36氪,並不是因為36氪不發軟文,而是關注36氪上的內容,讀者更關心的是能否獲得優質的信息。所以我們更關心的是,怎麼繼續改進我們的內容,對於創業公司的報道方式等方面,其他的事情,WHO TA MA CARES......

這個問題一直讓36Kr的同學比較困擾,儘管已經解釋過無數次了......

這是我比較早之前發在36氪「北極社區」的帖子,比較相近的說明了36氪內容的操作方式,以及有關「軟文」的討論,這就是我眼中的36氪,這就是36氪!|觀點評論|北極社區|36氪

36氪真心不發軟文,不做付費報道,也不做內容營銷,甚至我們從來都不收取任何公關費,車馬費,稿費。換一個最不濟的說法,起碼我在36氪的這兩年沒有發過任何軟文,也沒有看見同事發過任何軟文,而我負責的恰好是最容易出軟文的國內新聞部分,都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聲音會不絕於耳。


36氪的文章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國內外新聞資訊、國內外創業公司,以及一些專欄評論類的文章。一般而言,國外部分內容(國外創業公司,國外資訊)很少被稱作「軟文」,因為Apple、Google、Amazon、Facebook也不會來36氪做付費內容,有關iPhone、Google Glass的報道更是如此,各家媒體搶獨家消息還來不及。


最容易被詬病的就是國內新聞和國內創業公司的報道。我就分別說一下我的看法。36氪的定位是「關注服務互聯網創業」,因此報道國內創業公司是我們最核心的內容之一。根據我們對報道過的創業公司的回訪:

有67.3%的項目在36氪報道後,用戶/流量/下載量中的一個指標會翻番;9.8%的項目的上述指標會增長5倍以上,我們甚至還聽說過有增長50倍的項目;


有78.3%的項目在被36氪報道後會收到投資人的約見請求,其中18.5%的項目會收到5家及以上的VC的約見;62%的項目會收到國內其他媒體的採訪請求,而19.6%的項目會接收到國外媒體的採訪請求;


有71.7%的項目會收到外部的合作請求;還有40.2%的項目表示36氪報道後,有人才主動上門求加入,這些主動上門的人才對36氪報道的公司認可度較高......

我們報道國內創業公司的唯一標準就是「它是值得被報道的」,這個說法有點虛,但事實上確實是這樣,例如一個好的模式,一個好的團隊,一個有新意的產品都是我們考量的標準。創業公司尋求報道的唯一入口也是在我們的網站上。當然我們也會自己去發掘一些好的項目,主動進行報道。


從文章內容來說,報道創業公司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知道他們的產品。因此在文章中誇他們,甚至是讚揚他們某一個點,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但有一個前提和底線是,36氪所有的創業公司報道全部是我們自己撰寫,不接受任何產品類的投稿。對於一些優秀的創業公司,我們還會開放給他們免費的廣告位,邀請參加我們的各種線下活動(如走進投資機構,36氪開放日等)。當然也有不領情的創業者,報名參加我們的活動,臨場各種不配合,甚至說不來就不來,可曾想過我們的付出


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創業者同樣如此。我自己經歷過的,有的創業者非常nice,甚至有極個別項目從最初發布,到拿到投資,再到最後被收購,36氪都全程跟進了,他們也非常認可36氪對他們的幫助;而有的創業者,真的也讓我們打心底里在罵他娘,提出各種過分的要求,如要求虛報數據、不許提及競爭對手、不許寫產品缺點、甚至是免費報道過他們之後,還四處說36氪發軟文,做付費報道,無理由要求發軟文等等。

再說說最容易被視作是「軟文」的國內互聯網新聞。做這行這麼久,行業內確實有一些不好的風氣,這個我也承認,但並不能因為有人發軟文,做付費報道,而認定36氪就一定也會這麼做。事實上受這些風氣的影響,很多讀者戾氣越來越重,無論是什麼新聞,只要你寫了百度、寫了騰訊、寫了阿里就TMD是軟文,你TMD心理就不能健康點?


和我們報道創業公司的標準一樣,只要是「值得報道的新聞」,我們都會進行報道。在我看來,BAT就算是放一個屁,都會影響N多創業者的生死。例如騰訊推一款產品,可能幫助一大批創業者(如開放平台,確實是依靠騰訊的大腿,很多創業者活得很好),也可能幹死一大批創業者(騰訊的Copy能力不解釋)。我們報道這些,一方面這本來就是新聞,是值得關注的東西,另一方面,這也是36氪「關注服務互聯網創業」的一部分,沒有這些大公司,不知道這些大公司在幹嘛,談何創業?

當然,大公司的公關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經常會接到這樣的請求「我們領導很重視這個東西,想要出現在36氪,另外,錢不是問題」。因為我主要負責國內新聞部分,因此我接到的各種PR請求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所以我經常在考慮要不要開一個微信公眾號「我遇到的極品公關」。通常我的回應是,不好意思,36氪不做這樣的「買賣」,個別過分的同學,我已經在心裡問候你家人很多遍了。


其實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們「領導」會重視36氪,會要求一定出現在36氪上?我覺得正是因為我們的客觀和公正,在行業內有背書。當每一個這樣的「領導的請求」我們都滿足時,36氪還是36氪嗎?事實上,你們所知的很多互聯網大佬都是36氪的忠實讀者。「軟文」?呵呵!即便是不相信我,也請尊重這些大佬們的判斷。


最後我還想說一下36氪的團隊。大家都知道劉成城是88年的,其實36氪絕大部分員工,尤其是編輯部的同學,全部都是88、89、甚至是90後的小孩,我們真的是一個很年輕的團隊,還只是一幫小孩而已。大都是剛畢業就進入36氪,和36氪一起在成長,這種感情,創業的朋友們都是理解的。我們確實有很多地方非常欠缺,但相信我們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還是能夠守住的。


對於「36氪不拿車馬費」這一點,並不是我們要與行業為敵,不遵守遊戲規則。而是就像我剛才說的,我們只是一幫小孩,社會經驗閱歷非常膚淺,不善於和大公司,和公關打交道,拿了車馬費又不按照人家要求做事,我們會覺得很難為情。為了保持內容的獨立,索性就不拿,這樣每當公關提出不合理要求時,我們也好理直氣壯的拒絕。


不誇張的說,我們推掉的車馬費甚至遠高於我們的薪水。我們也不是慈善機構,當然也離不開柴米油鹽,我們也在規劃自己的商業模式,圍繞「創業服務」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未來的收益也爭取做到很多,而不是靠每次幾百塊的車馬費,這也不是我們的菜。


所以,這就是我眼中的36氪,這就是36氪!


By 36氪茶水間主任


這個世界很純潔的 36kr不發軟文 艾瑞的數據也不能定製


既然上面有答案提到了TechCrunch,那我感覺有必要說幾句了。

軟文的含義並不只是說某家公司的好話,收了一家公司的錢,說另一家公司的壞話,這一樣是軟文。我的定義就是如此,有人會把後一種情況定義為黑公關,那不影響,我認為收錢說了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這就是軟文的定義。

創業公司當然有好有壞。一點小小的好處,一點小小的壞處,只要你願意,都可以無限放大。並不是說你對一個公司各打五十大板,就一定客觀公正,那只是看上去客觀公正而已,如果這家公司真的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地方,你非要把它的壞處放大到50%,這也是不公正。

國外普遍的通行做法是,在撰寫涉及公司價值判斷的稿件的時候,以及介紹新公司的時候,都要寫明自己的利益相關,比如自己或者自己的直系親屬是否是這個公司董事會的成員,或者跟這個公司有其他業務上,金錢上的聯繫。如果註明了這一點,就可以排除這方面的因素,或者至少給讀者在看文章的時候上個保險。很可惜,中國暫時沒有這樣的習慣。

也許標註利益相關會讓你看起來,像是超市貨架上宣傳非轉基因的食品一樣。在知乎混的各位都知道,宣傳非轉基因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即使轉基因的食品,也不見得一定就對人有危害。但是這樣的標籤可以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利益相關的標籤也是一樣的,如果說在國外不註明能夠確實地造成危害的話,在國內,這種危害反而是不明顯的,因為即使註明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的,你也不知道他是否隱瞞了部分事實,而公開了另一部分事實。所有的這一切,都因為責任無從追究而無法查證,所以造成了是否標註都意義不大的現象。這無關你是否足夠自律,因為無人可以特地為你背書。

TechCrunch英文的同事在寫文章的時候,也嚴格遵守著註明利益相關的習慣,你可以在關於作者的頁面以及部分文章當中看到這樣的標註。而中文版原創文章能夠做到的唯一有效的標註,就是證明這是我們中國的記者寫的。在每篇中文原創稿件的開頭都會寫上:「本文是TechCrunch中國 / 動點科技原創稿件」的字樣,以同由英文翻譯發來的稿件有所區別。

我認為在目前國內的情況,區分一篇文章是否背後有商業因素驅動,最大的一個判斷條件就在於,你說出來的話,不要連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要是智商低,跟著人家PR被洗腦了,真心相信人家做的是好東西,那這是業務水平問題,不是職業道德問題。

最後,如果誅心之論看起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篇文章是正常的。你當然可以認為沒有一篇文章沒收錢,大家吃的都是dogfood。只不過,這不也就意味著你形成了你自己的判斷么?是的話,這也可喜可賀呢;除非你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看後除了不爽,什麼也沒有收穫到的那種人。

利益相關:答題時為 TechCrunch 中國和動點科技的編輯,歡迎大家收藏 TechCrunch 中國
PS. 關於36kr涉嫌侵犯TechCrunch中國獨家代理的文章版權的相關情況,請查閱:36Kr,請停止偷竊來自TechCrunch的文章 以及 我們團隊努力的結果 - Foundation - 知乎專欄


36kr不發軟文,也不需要發軟文!

事實上,36kr鼓勵創業團隊主動聯繫他們,然後他們去採訪,寫稿。

36kr本來就是報道互聯網創業的媒體,用36kr自己的話說——「關注互聯網創業」。採訪新興團隊,發現新的idea,讓這個團隊和它的產品第一次被世人了解,這本來就是36kr的定位啊,何談軟文之說?

為初創團隊提供一個曝光的窗口,就是36kr的願景之一。
怎麼會收費?
人家還巴不得你主動聯繫呢,你的創業故事就是36kr的內容本身,還收費?
想把本來屬於自己的素材拱手讓給別家嗎?

不知道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否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性,
36kr從一個小小的科技博客做成這樣可不是偶然的,
和某嗅網之類的「傳統」科技媒體相比,進步的可不是一點點。
至少不會向某嗅網一樣拿別人的錢把阿里往死里黑,然後拿阿里的錢把別人往死里黑。

中國很是缺少像36kr這樣的科技媒體,
能給初創團隊一個曝光於世人的機會,
而不是收費發稿,讓整個互聯網創業環境更加惡化。

沒有人認為36kr的存在讓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環境進步了不止一丟丟嗎?
請互聯網創業者來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一下吧,36kr,到底有沒有收過黑心錢?

36kr說過自己要建立生態系統,
它也確實在這麼做。
反觀其他的科技類媒體呢?
陷入了無邊的:
拿錢黑人——被投資,暴富——拿錢黑人
的死循環中,
除了36kr,有幾個能像矽谷的科技媒體一樣有專業態度,專註於發現新idea本身?

認認真真做科技類媒體的人,創業者還是能看出來的。

我始終喜歡知乎的「認真你就贏了」,
所以,我也認為36kr會是最後的大贏家。

為了防止被人說是36kr軟文,不匿了。


36氪不發軟文,哈哈,我學妹跟我說之前跟著團隊一起去豌豆莢採訪,恩,連一個漢堡都不讓吃。



作為一個旁觀者……
當一個網站以發軟文作為主要內容的時候,讀者就不會覺得這個網站上有軟文了。
因為,這個網站從來不發非軟文的東西。
所以,才會有這個問題。

唔……只不過發的都是軟文的另外一種形態罷了……

==========
剛剛收到一條私信


36kr在知乎上營銷么?
三天兩頭的出來真討厭。
堅決不匿。

最後:
真相是:大家都是有罪的,就算現在沒有總有一天會有,所以我的底線是別噁心到我就成。


很多軟文都有這個特點:把自己的產品吹上天。
36kr 他們自己說沒收錢,為什麼會讓人感覺很多軟文呢?因為他們允許文章吹破天!


好像有點自我營銷的味道


36kr可是坑了多少產品狗啊,又讓多少熱血沸騰的懵懂騷年踏上了IT這條不歸路,都是軟廣惹的禍啊


咳咳,貴氪不發軟文,只是偶爾做些搬運工而已


也許它真的不發軟文,但它確實是創業公司的搬運工,永遠都是「好好好」
-----------------
摺疊我吧
-----------------


Observation: 一幫以「不發軟文」為辦事原則的務實主義者喊出了「我們從不發軟文」的不明顯宣傳口號。


誰說不發了!!我們產品就出錢讓36kr發了一篇!不用這樣給自己立牌坊吧。


覺得你這是個軟文,所以堅決不給你發。覺得你這不是個軟文,那就給你發時候順便收你一下錢。倘若如此,你覺得是到底是不是軟文了?


不說話看圖吧……侵刪

利益相關:尋求過報道


我倒是想知道作為一個不發軟文的媒體,36氪對比特幣熱持什麼態度。


我覺得36kr肯定不會收現金的,這是肯定,但不是說36kr沒軟文。反而仔細看看軟文很多,有誇張的數字,有渲染的激情。 關鍵點不在於收錢,而在於相關利益方對軟文所報道領域初創公司對持股。 所謂利益方,36kr的投資方以及合作方,以及與業內大佬小佬之間的關聯。 著就是軟文的關鍵利益。 車馬費那些錢太小了。 36kr很好,有軟文很正常,瑕不掩瑜。 論廣告,還是萬萬沒想到更直白點!


推薦閱讀:

愛范兒(ifanr)和 36 氪有哪些區別?

TAG:36氪 | 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