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女性选美比赛更多更火爆是因为对女性的歧视吗?
选美比赛的来源是什么?
男性的选美比赛为什么比女性的更少更冷清?
歧视的定义是非常广泛的。而且群体和个体是不一样的。
严格来说,个体只要符合自愿原则,任意合法合理的活动都是可以展开并接受的。但是作为群体逻辑却不是如此简单,这也是女权主义理论发展至今的原因。
父权意识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单纯是“一类行为”,更不是指的男性群体,这个只要读点女权书籍都应该区分得清楚。很多人错误将相对的积极自由(比如存在女性选美,那么只有存在男性选美并可被主流道德接受)和绝对的自愿(认为取悦到自己)当做消弭父权意识的一种方式,这个在60年代Hooker等激进女权吐槽为将性别政治庸俗化为一类“生活方式”。当然马克思当你吐槽小资阶级无产者,也类似吐槽过。
因为自愿并不等于自由。这个熟读左派社会学或者社会建构论的人可能都会熟悉。用日常语言来说,我们自愿的选择是在某个被建构的社会价值系统中组建自我的价值体系,而我们认为“自愿”的选择往往是某个选择符合某个你认定的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并且往往可以取悦到自己。但这不等于你的选择是自由的,简而言之你所处的文化阶级,社会生态,消费市场通过公共媒体的价值观输出,都影响着一个社会人的价值选择方式,你只是从既定被普遍承认的价值系统中选择自我取悦。但是不等于你逃离了社会意识本身的规训,比如你认为选美是对于自己女性魅力的证明和自信的检验,并且诉诸为性别文化价值,这本就是消费市场建构的一类价值观,而这种建构在激进女权看来是并不中立的。而这种规训本身就在有意无意地侵害消极自由和中立的性别意识。
社会心理学近来喜欢以”期望”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消费媒体中的女性性别角色
使得女性自我期待产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怎么样的刻板印象?
它如何加总到社会普遍共识中去?
女性的公共媒体形象在传播意义上代表着怎样的价值体系?又产生了怎么样的榜样效应?
对以上做各类行为学意义的实证分析是蛮热门的一类命题。
而80年代之所以激进女权主义者的先辈们认为“选美”是性别歧视,原因在于这是消费市场的公共媒体话语的衍生,而在消费媒体中所建构的女性的性别角色仍然包含着父权意识的劣等部分,包括将女性角色以“性对象”的意味置于主流,而且消费媒体的专家系统默认女性继续为“被观赏者”的前提,将文化消费品包装成性别文化中的绝对价值,然后输出给女性群体。即使某些展现女性“独立性”价值的话语,也是沿着这个逻辑展开的,而根本忽视了女性本来的自主意识。
激进女权认为这类做法就是性别歧视,选美就是这样一类。
而后现代女权中喜欢引述规训与惩罚中圆形剧场的比喻,认为这依然是单一父权意识叙事下,将女性置于透明的圆形监狱中,一类打着赞美旗号(因为这种赞美前提是父权化的,而且是一种单一叙事下,父权意识主体对于被审美的女性的一类指涉,以至于使其被建构为他者,而他者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波伏娃第二性这个书名的原文)所进行的一次权力结构的表演。
当然由于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力和经济地位上升,似乎男色市场开始慢慢扩大,感官的公共化和性意味的狂欢成了我们消费市场最热门的产品,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女性消费男色的状况似乎还更常见,甚至于消费市场也开始拿女性独立性来做文化消费品了。使得这个问题似乎变得“平衡”了?
但在激进女权看来这显然并不是,父权意识所依托的经济秩序和消费市场倾向依然是存在的,消费市场对于女性性别角色单性叙事和物化仍然是存在的,并且根植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中。
这也是为何很多女权主义者批判选美的原因。我的观点是,选美比赛确实是对女性的歧视。
首先说几个讨论误区:1.认为选美比赛是女性歧视,不意味着女性展露外在美是错的。2.男性选美是否歧视的讨论和女性选美是否歧视的讨论有很大区别,我后面会提到。3.选美比赛是否涉及歧视,与参赛者是否以自由意志参赛两者没有关系。主贴中多次表明女性有权以自由意志决定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展现何种美),然而从没有人说要对参加比赛的佳丽本身的行为进行批判,事实上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必须要站在更宏观的立场。之后又谈到神话故事的“女神选美”,我不知道这段话是想表明什么,对现在的选美比赛有什么借鉴意义。中国有组织、有章程、有参选者和参观者的选美活动起源于妓院,请问是否有借鉴意义?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3/03/28/19445532.html
好吧,可能有点尖锐,但是我认为大家心中有一些隐隐不安的情绪使得讨论没有办法做到足够理性。担忧的是一旦选美比赛坐实女性歧视,意味着我们需要去审视大家一直以来的许多习以为常的行为。最高票答案是大家最想看到的答案,却未必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我说的是未必)。
言归正传:
1.讨论它是否对女性歧视,不能一来就谈负效应,要先从动机出发。说选美比赛是对女性的歧视,最大的原因是选美比赛,是一种对于旧有不正观念的屈服。我帮题主换种问法说不定大家有所启发:女性“选美”活动如此频繁,是为什么?社会对女性如此“看脸”,是歧视吗?台湾宅男女神比宅男还多,反映了什么?
选美比赛本身(无论目的是吸金提高知名度带动产业发展),说白了是对市场的迎合,而市场最感兴趣的,很抱歉就是每位佳丽的颜值和身材。数千年里男性一直掌握着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享有相对于女性的高社会地位,不负责任的说,难道不是性冲动构成了选美市场?社会对女性的不信任,忽视女性除了生理功能之外所具有的素质,使得女性美的评判标准单一。事实就是,“选美比赛”这种形式的选美注重的是外在美的考量,给到每位观众最直观的感受——选出来的美女除了发型好像都长得差不多。我们已经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发现“这是个看脸的世界”,这样的市场倾向侧面反映出社会对于女性美的普遍观念依然是“外表美就行了”。
选美活动看似是无辜的,我们可以说它给了女性展现外在美的机会。但是站在更宏观的立场上,我们到底有多需要这样的“提醒大家女性的外在美”的机会?我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满足那些“轻视女性其他素质的人”的消费欲望?
同理男性选美不属于男性歧视,男性选美越来越多的原因很简单,女性开始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资源,组成的市场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新的市场的出现是好的,它增加了男性评判标准的多样性。可以比较简单地归纳下,由于男性不会赚钱的都是废物(偏激),所以男性财富评选在某种程度上是歧视,女性财富评选不是歧视。
2.谈一谈选美比赛的负效应,结合着反驳几个滑坡论证。
选美比赛所谓才艺展示等环节,技术上由于才艺的多样性和主观性大大增加了考核难度,是不可能设定高权重的。但是!选美比赛一旦加入了才艺展示等环节,会给予观众一种很强烈的暗示,我们选的佳丽都是真正具有“女性之美”的女性,而事实上呢,它所谓的“美”是狭义的,是外表美。坦诚的说我不认为会有多少人发现这种暗示,更可能的情况便是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输出。我的意思是本身选美活动就是一种价值观输出了,加上这样的暗示之后势必有更多人会越来越把外表作为衡量女性美的最重要的标准。造成的结果是男性在工作生活中越来越不愿意接触外表不那么美的女性(换言之女性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素质来做补足);女性会花费大量时间在外表上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类似于运动员、奥数竞赛等滑坡论证就不攻自破了,它们产生的是正效应,引导人类更高更快更强更聪明,而前者加剧男女不平等现象。
补充于十月九日
这篇东西在前几天一次写完,本来想多补充点论据,以及完善下用词准确性的,但之后提不起劲了。看了一些相同观点的高票答案,感觉逻辑全是在的了,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在别的答主处找找论据。
首先,对于楼里仅仅因为“这是在突出女性的性吸引力”,就说选美是歧视的想法,我有话要说。外貌和性吸引力也是一个人优势的一部分。假如一个人有资格通过其他优势获取社会的认可,为何不能通过美貌获得社会的认可?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通过外貌获得认可的机会,大家是否均等。
所以问题应该分为两部分讨论。
其一:
1、假如女性除了选美,也有选智商,选情商,选力量,比如奥赛、体育比赛等机会可以一展风采
2、并且参加这些活动所获得的回报和选美差不多
那么就不是歧视
如果这两条有一条不成立,就是对外貌不出众的女性的歧视。
因为它标志着女性没有机会通过除了美貌以外的优点获得认可,或者通过其他优势获得的认可不如美貌多。
也意味着不美貌的女人永远不可能和美貌的女人有同样的价值。
其二:
1、假如世界上除了女性选美外,也有男性选美。
2、并且男性通过选美获得的认可和女性差不多。
那么选美就不是歧视。
如果这两条有一条不成立,就是对男性的歧视。
因为它标志着男人的美貌不可能带来认可,或者男人的美貌获得的认可不如其他优势多。
也意味着男人的美貌永远不可能和女人有着同样的价值。男人永远不可能在这方面和女性机会均等。
随着女权运动和男色消费的兴起,人们离这四条前提越来越近,按说美色早就不是女人获得认可的唯一条件了,男人也有了越来越多地靠美色取胜的机会,但为什么还有有人会抓住这件事不放呢?
因为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有人认为:选美看中的是女人先天的性魅力,且把女人像挑货物一样分为三六九等,这确实是一件让人难以容忍的事。
不过这种“难以容忍”,我认为是有“语境”的。这个语境就是人类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都是在用,且【只用】这一种“物化”的目光去看待女性。这种目光完全忽视女性的方方面面,仅仅看到女性和“性吸引力”相关的部分,把女性变为“仅有生理价值”的物种,沦落为他人的附庸甚至物品,否定了女人其他方面的才智和能力,甚至让女性遭受暴力和侵犯,给无数女人带来了屈辱和痛苦。
所以当这种目光延续到当代社会的时候,才会让人极难容忍。
因此假如一个人仅仅提起“选美”二字,就想到了对女性莫大的侮辱,这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美艳佳丽,而是上千年来一个个沦为附庸、物品,甚至奴隶的女性形象。
Jean-Leon Gerome: "A Roman Slave Market",
Arab and Berber (Moor) Paintings: Slaves and the Harem
像这样,一团白花花的肉,赤身裸体,毫无反击能力,接受他人的品头论足。
我敢说即使是完全没有经历过这些的现代女性,看到这样的场景也绝不会好受,感受到的只有伤痛和屈辱。
即使是那些真的希望通过自己的性吸引力换来好处的女性,恐怕也很难做到对这种场面沾沾自喜。
所以人们不是讨厌选美,人们是讨厌这种赤裸裸的、贪婪的目光,以及无法直视这种目光下像一摊肉一样无力的女性形象。
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天生就男女平等,甚至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行塑造自己外貌的社会,美貌、性感就会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里的一个维度,是值得大胆地追逐和赞扬的。在这样的世界里假如一个人可以通过智力赢得尊敬和喜爱,就也可以通过美貌赢得尊敬和喜爱,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惜现在还没到这个时候。就在不到一百年前,女性还被认为是“缺乏智慧”“不能自主”“不该有投票权”的人群。拿了诺奖的居里夫人,还在仅仅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就被科学院拒之门外呢。不到五十年前,女人才在局部地区实现了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基本平等。这还没提到至今世界上还有大量地区仍然毫不把女性当人看呢。
人类至今仍然没完全学会不用掠取的,带有性意味的目光看女人,又怎么奢求大家能完完全全豁达地看待选美呢?
所以,从理性上,我仅仅认为选美本就应该只是一种“人们某一个方面优势的比拼和角逐”,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意义。
但从感性和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我理解所有反对选美,认为选美是“侮辱女性”的想法和人。
北京时间 2015-10-07 18:00修改。增加了“为什么内在美的选拔比赛不是歧视”和“为什么男性选美要与女性选美分开讨论(尽管它们的结论可以是一致的)”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见最下方。
---------------------------------------------------------------------------------------------------------------------------------
毋庸置疑,选美比赛含带了对女性的歧视,正如“XX先生比赛”含带了对男性的歧视。
女性能够自由地参与到选美中去,与“选美比赛”是否对女性有歧视,是各自成立的逻辑。打比方来说,女性可以自主选择参政,但这份主观意识所表现的独立、自由等值得我们推崇的价值无法否定现行的国家政体大多数仍(制度性地)歧视女性这个事实。
我们当然不否认选美冠军诸如Nancy Redd可以借用成名的机会宣传“男女平等”这样值得称道的举动,我们也应该欢迎甚至鼓励类似Erika Harold的选美名将在聚集名声后参与公共管理,更有力地为自己与社会服务。
这些杰出的女性本就不应该成为我们诟病的对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选美对女性的歧视这一问题是可以和参选者的意识剥离开来、单独讨论的问题。
选美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向外传输了一种“外在美可以决定女性美”的一元论,它对于“美”即是身材与脸袋的侧重覆盖了过程中参赛者所携带的、但不易表达的其他特质。这在有意与无意中施加了对女性自我审视时的压力,固化了包括男性在内的全人类的审美标准。
(CNN有一期图文展览:When beauty pageants and politics collide,多少选美冠军单纯地因为体重增加而被官方机构剥夺头衔的?)
为什么关乎性别的选美必须要与厨师大赛、运动会等其他比赛严格区分开来呢?
第一,选美比赛的价值观是二元对立的。
选美将“外”与“内”的两种美对立,将“瘦”与“胖”、“凹凸有致”与“轮廓不一”、“理想型身材比例”与“非理想型身材比例”等诸如此类的身体状态对立。如Courtney Martin所说,那些选出来的美,大多是“tamed, plucked, planned, premeditated, and rehearsed”。
反观厨师大赛、运动会等比赛呢?这些比赛的价值观是多元的,——湘菜做的好你是好厨师,粤菜做的好你也是好厨师;腿部运动力强你是好运动员,臂部运动力强你也可以是好运动员——,这些比赛的社会作用不会成为我们去规范某一个人群的既定标准。
第二,选美比赛的历史是压迫史。
我没有完全阅览所有答案,但我几乎能肯定在此问题之下的答主,没有一人把选美中涉及的性别问题,与一届比赛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比如选美比赛中gender和race、gender和class、gender和nationalism之间各种微妙复杂的关系。
从1920年的La Plus Belle Femme de France开始,选美在欧洲是男性对女性、战争对beauty cash、城市阶级对乡农阶级等等各个方面的利用与剥削(详见 Aro Velmet, Beauty and Big Business: Gender, Race and Civilizational Decline in French Beauty Pageants, 1920–37)
而在美国,从1968年的“反选美大游行”以来,选美比赛更是对非白裔文化的否定。
选美从来不只是几个女的或男的,比比谁身材、脸袋好谁就赢奖杯。它的历史赋予了它更加特殊的文化意义。
我竟然在知乎上解释为什么“选美”和类似“运动会”的比赛到底哪里不同,真TMD见了鬼了。
参考:
Penny, Caitlin, Pageant: The Manufactured Beauty, 2015
Keith Lovegrove, Pageant: The Beauty Contest, 2002
---------------------------------------------------------------------------------------------------------------------------------
为什么内在美的比赛与选拔不是歧视?
因为内在美的比赛大多不是群体指向性(group specific)的、大多不会被性别敏感化(sexualised),且优胜者所携带的文化意义是多元的,但选美比赛本身已是highly sexualised。
举个例子:
一个女孩儿赢了全国书法大赛冠军。试问有谁会指着她,然后严肃地评论道“你看看,男孩子写书法不如女孩子”,从而真正产生对男性在书法竞技方面的歧视?
总得来说,今年可能是这个女孩儿得冠,明年是男孩儿,后年是变性人,再后年是同性恋——由于得冠者的文化含义不固定,所以类似的内在美比赛无法产生群体的歧视作用,不像选美比赛,必须得有身材、脸袋才有可能夺冠。
为什么男性选美要与女性选美分开讨论(尽管它们的结论可能一致)?
这个问题十分关键,十分容易被忽略。知乎上有一个关于“黑人”和“白人”的问题(找不到原文了),即为什么黑人在说“Black men are also men”的时候,白人不能回答"Yes, but white men are men, too"。道理是一样的。正如黑人群体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女性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忽略历史环境从而简单地说出“黑人白人都一样”、“男人女人都一样”这样的言论,是不尊重黑人与女性,且不利于我们拨正历史问题的举动。
具体来说,我们看到女性选美从20年代开始,直到90年代之前(大多数到现在也是一样),无一不是由男性股东操控,这些比赛在过程中对“外在美即女性美”这一观念重复地固化。但男性选美基本是95年后,大多是21世纪才出现的事物,而且承办方是由女性选美组织持股的。这些比赛的出现是我们价值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并没有伴随着任何压迫的观念与历史(尽管在结果上这些比赛同样固化了我们所认同的男性的“美”的标准)。
最后举个例子:
当我们看到某个国家选出了一名女总统后,诸如“这又怎样?男总统也有啊,不用大惊小怪”的话,各位如果说出来,是不是觉得有点怪?
最近似乎有人在看这个远古遗产,所以说明一下,原本针对的是王诺诺(好像是叫这个?可能记错了)的答案,但它似乎消失了。。所以找不到下面说的高票答案并不是因为我精分了。。大概。。
先回答问题。选美不歧视女性,它系统性地物化以及选择性地歧视人类。
真的很想问一下在这答案下面回答的人都了解选美大赛吗?最近刚刚看了一集关于选美的上周今夜show,结合一下个人的在线浏览在此打一打为了反政治正确而矫枉过正的人的脸。
我们先根据赞数最高的答案立一根智慧的标杆。
世界上最早的选美,大概特洛伊故事里,还是牧羊人的帕里斯手持金苹果对着三位女神的抉择——女人的美究竟是什么?权力?智慧?还是外貌和爱?
所以在最初的故事里,选美不但不是对女性的歧视,倒更像是一个哲学命题。而真正尊重女性的人看选美比赛,看到的应当是对女人本身的赞美,脑子里思考的也该是这个哲学问题,而不是将女性作为客体,进行估价和评判。你如果从一场美女身着旗袍展现美貌的比赛里看出了歧视,那是不是说明了你内心深处,觉得女性固有的特征就是劣等的呢?
嗯,非常的现代,充满了理性的思考。
然而选美是一个旧时代的产物,最早始于1921年成立的美利坚小姐,我们这里讨论的毫无疑问是一个西方传入中国的洋概念,而不是,emm..神话里的故事。早先的审美评审标准非常神奇,包括对四肢、头部及躯干的测量,分数配比分别是5、5、3。当然现代选美意识到这种暴力的评选标准颇(花)具(钱)争(费)议(事),所以开始采取更加侧重人(收)性(视)化(率)的评选过程。现代的选美主要由面试、泳装和晚礼服环节组成。
然而旧时代的产物终归还是要携带旧时代的恶习,我们先从评审标准来看一看。
2015环球小姐大赛申请者要求--中国区网站节选
- 截止于2015年2月1日,须年满十八岁且小于二十七岁。
- 身高1.65米及以上(净高),体重在合适范围以内。
- 会自我打造妆容者优先。
- 自然女性,无结婚或离婚记录。(如在大赛及后续活动过程当中结婚,则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格)。
- 无生育史(如在大赛及后续活动过程当中怀孕,则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格)。
- 授权组委会在大赛范围内使用参赛者名字,肖像,声音,和/或文字记录以进行广告宣传等;无条件同意永不向环球小姐组织及环球小姐中国区组织提出任何索赔。
- 自行支付所有大赛相关的差旅费用和培训材料费(培训及大赛期间的食宿由组委会承担)。
- 同意组委会在2015大赛期间及后续活动全程进行完整、持续性的参赛背景审查,包括教育、工作、家庭及个人活动等等。因此参赛者须直接向组委会授权第三方信息披露并及时提供所需信息。如不配合背景审查将随时会被剥夺比赛资格。
顺带一提这个要求一点出来前半段是英文,其中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如下:
- Must speak relatively good english,[nbsp] those who have no english will not be accepted.[nbsp]
嗯someone has very little english
大家总的来说也不反对选美比赛选的是外在美。那么我就问一下,环球小姐、美利坚小姐、美国小姐等各大赛事全部要求无结婚记录无生育史,跟外在美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或许生孩子对女性有生理影响,这一要求可以方便海选?那结婚有关系吗?
至于后面几条要求是什么意思大概就不用多说了。
毫无疑问的,选美主要看的是外在美,言谈举止和气质也主要算作外在美的一部分。
根据美国小姐(不是美利坚小姐)的老板Donald Trump对着一个女新闻记者的话来说——
"I mean, we could say politically correct that look doesn"t matter, but the look obviously matters, Like you wouldn"t have your job if you weren"t beautiful."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政治正确地说外表无所谓,但是外表很显然有所谓,比如说你如果不漂亮就不会有现在的工作。”
当然,选美比赛的老板不尊重别人并不能完全代表选美比赛,但这种人会花钱去买选美比赛的所有权,说明一定问题。更新* Trump的sexism不在这里讨论,川粉求放过。
大家也都指出,男性选美是存在的。顺带一提,由于男性选美很少而且很多并不是每年一度,我只查到新加坡办的Mister International 有要求参赛者未婚未育并且如果赢了必须保持单身到下一届。个人猜想这只是新加坡人没有怎么多想就照搬了西方选美规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Manhunt International、Mister World 和Mister International这样的男性选美无论从流程还是要求都基本照搬女性选美。
为什么?因为一开始的Mister World 就是Miss World办的啊!只是加了一些体育项目而已。因此男子选美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开始有人气的东西。至于那些拿健美比赛说事的人,请立刻停止阅读本答案并把我加入黑名单。
说到底,为什么会有人说选美比赛一开始是歧视女性的呢?首先,那时没有男性选美这个概念,男模八十年代才变的受欢迎,而男星直到九十年代都能在电影里做一些可以被定义为性骚扰的事情而被大众所接受。现在的人很容易就忘了,几十年前的世界有多么糟糕。
选美这玩意本身就是一个落后的时代的产物,一开始就是一帮西装革履的大老爷们对着一群穿着泳衣的女人品头论足的活动。(注意这里不是比基尼,1951年第一次安排比基尼项目之后由于社会的抗议各大选美比赛都禁止了这一项目。没错,物化女性很厉害的时代人们同时也保守到无法接受比基尼)
而选美的主旨将“美”这一多元的主观概念一元化甚至客观化。试想,本来一些人觉得某学生妹好看,一些人觉得她像猴,然后她选美赢了,那些觉得她长得像猴的人是不是多少会怀疑自己的审美?如果第二年又发生这种情况呢?这对社会并不是没有影响的。然后年复一年地举办各种各样的选美,就造就了那个大家长得都很像的韩国选美。
所以很多觉得选美不歧视女性的人说的没错啊,选美歧视的是不符合大众审美的的女性。而这大众审美本身是个什么玩意,有多少是刻在基因里的,有多少是后天耳濡目染习得的,学术界并没有共识。
所以接下来说的对男性选美和女性选美都适用。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选美的评选基准。由于我人在纽约,就来看一下美国小姐的纽约区预选赛是如何评选区域代表的。一共三轮,第一轮的分数三分之一是私下面试,三分之一是泳装环节,三分之一是晚礼服环节,第二轮一半晚礼服一半泳装,第三轮剩下五个人,是一个问答环节。
再看看某个用QR码开头的答案,现实中的选美听起来是不是不像她说的那么哲学?
而真正尊重女性的人看选美比赛,看到的应当是对女人本身的赞美,脑子里思考的也该是这个哲学问题,而不是将女性作为客体,进行估价和评判。
是的,如果人们都完全不受社会影响,somehow不在乎社会认同感,并且思想极度开化,理性远远凌驾于感性,那么选美理论上来说可以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审美对各个参赛者的评价。
但是实际上,将女性作为客体,进行估价和评判不是选美比赛的whole point吗?
然而放到人类社会上下文中,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真正尊重女性,在看选美节目的时候脑子里应该思考关于女性美的哲学问题,而不应该注意选美这个节目整个为之而存在的目的。但是所谓的赞美为什么非要用全国/全世界上下各地的女性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一个主观强到历代哲学家无法明确说明的标准下相互竞争最后选出一个胜利者这种方式来进行?
(╯-_-)╯╧╧
女人的美究竟是什么?权力?智慧?还是外貌和爱?
你知道吗?选美的泳装环节中,参赛者要用喷雾胶水确保泳装严丝合缝地黏在屁股上。不管选美比赛是什么,反正跟上面的问题都无关。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觉得选美并不是什么好主意。早在六十年代随着第一波女权运动就有过反对选美的浪潮。咳咳当然这里我要与女权划清界限,不讨论女权,选美也是愚蠢的。
实际上,美利坚小姐的问答环节可以看做是当代选美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做出的调整。主持人会要求参赛者用20秒时间回答“政府是否应当为了保护国家安全监听国民的通讯”或者“ISIS刚刚残暴地斩首了三名新闻工作者,请问美国应该如何应对”之类的不要说20秒了2000字都不好回答的问题。
某个观众听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反应是这样的。
当然,我觉得他心里也有可能是:“卧槽摄影师在照我我不能让我的亲朋好友看见我在选美大赛这么蠢的活动现场第一排!”
当然很显然,评委并不是很感兴趣参赛的人是怎么想的,而是单纯地在丢出一个困难的问题,然后看参赛者紧张状态下的言谈举止而已。问这种复杂的政治问题是当代选美大赛为了随着时代进步改变自己形象的一招,为的是使自己显得没那么无脑。
此外,美利坚小姐还宣称自己每年为女性提供四千五百万美金的奖学金。给他们打电话的话,你会听到这样的话。
四千五百万美金?嗯、嗯你没听错。嗯、嗯他们确实是撒谎了。
查了美利坚小姐主活动各个州竞选的税务报告之后,某新闻主播模仿者发现美利坚小姐2012年提供的奖学金金额一百万美金都不到。打电话给主办方之后才发现,他们基本上就是把所有为选美冠军提供奖学金的学校所提供的奖学金金额相加,然后再乘以可能接受这份奖学金的人数之后得到了这个金额。(╯‵□′)╯︵┻━┻
会小学数学的都知道这是多么的扯淡。
还有一点很有趣,那就是选美比赛和模特走T台的区别。可以想到的有两点,第一是选美比赛具有竞争性质,而且对美的定义似乎比时尚界还要狭窄,而模特走台是。。。专业劳动?第二就是选美大赛官方一直以来几乎是一致性地表示鼓励普通人参赛。
这有什么不好?男同胞们可以试想一下哪天自信心膨胀了报了个名选美,然后发现图左是你自己。
- 当提到「选美比赛」这个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女性)选美比赛」的时候,选美大概就跟性别歧视无关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选美是「歧视」(differential treatment/consideration) 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选美活动本身,选美只不过是一个窗口,选美背后的男权话语和观众脑中的性别预设其实早就在那儿了,选美只是把它们曝光了而已。至于选美在何种程度上强化了这些,要看具体情况。个人觉得选美节目很容易误导三观还未健全的人(儿童、青少年,但也包括一些成年人...),让他们/她们误以为外表是女性最重要的资本,误以为现实生活也是个选美舞台,人们可以随意对女性的外表进行评论和打分。尤其是中国一些所谓选美实在是太low,往往透着一股「富豪相亲会」的气息,感觉就是个女性身体的品鉴会,一排女性在台上待价而沽的感觉...
- 大多数选美(尤其是历史上的选美)的确是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物化女性成分的,当然每个选美比赛需要具体讨论。现在也有一些选美(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为了政治正确)也有很多与外表无关的内容,甚至会为性别平等和女性教育等议题呐喊(虽然将参赛选手sexualize的环节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 「选美」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就是:是谁来选?什么是美?前一个问题决定了「男性凝视」的程度,后一个问题关系到对「女性」的定位。一群大老爷们对女性的三围评头论足的「选美」和一个多元社会鼓励女性展现自我发出声音的「选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即使是后者,考虑到「选美」的黑历史,最好还是避开「选美」这样的定位,没必要趟这浑水。
- 女性和男性选美/健美比赛都是对人的物化,但是考虑到女性受压迫的历史,在现实中被物化和骚扰/侵犯的程度和比赛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显然女性选美更体现了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性别预设的强化,而这最终又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女性在现实中的各方面境遇。严格来说,这不(仅)是歧视,而是对性别不平等的复制和固化。如果脱离历史语境,无视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而孤立地看这个问题,自然会觉得这是无病呻吟、无事生非,但这么觉得只是因为一些人选择性无视了「病」和「事」而已。
- 我们当然可以支持和鼓励「女性美」和「男性美」(虽然理想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带上性别标签),但也应该避免两者的过于二元对立和造成的话语霸权。但现在的选美活动本质上就是商业操作,而给一样商品加上性别标签可是 市场营销的神器,要是真的搞出一个去性别化的「选美」,负责marketing的人估计 就无从下手了...
- 这跟化妆、选择做家庭主妇等问题都有些像,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个体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个体在做出选择之前能够多少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社会性和背后可能隐藏的男权制度和逻辑(好想用「社会学想象力」这词...),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哪些选择,自己做出某个选择究竟放弃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做出这个选择,这样才能体现出「自主」和「选择权」这两个词的分量。这也算是我对某高票回答的回应吧。当然了,最根本的还是倡导性别平等,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打破性别角色对个体的桎梏。
- 这问题下面的不少回答简直是错误类比的博物馆:「柿子炒鸡蛋只吃鸡蛋是对柿子的歧视么?」「大学只招收分数线上的人是对分数线下的人的歧视么」「月球绕地球转是对火星的歧视么」这都什么鬼?所谓类比,至少是同一类的才能比吧?关于选美体现歧视,复制性别不平等的逻辑,请看上面第1和第5点。
我这就是一些吐槽,这几个回答可能更好更系统,推荐:
选美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 acel rovsion 的回答
选美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 王笑哲的回答
选美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 张正晟的回答
选美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如果要想援引女权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来为自己背书,那么能不能先对那些文本抱有一点起码的尊重啊?
1. 最反对选美的是激进女性主义者,游街烧内衣的就是他们,他们将女性长期所处的劣势归因于生理构造(本质主义),于是主张女人应当中性化,说“女人不应当放弃自由,取悦别人,为别人而活”。
但是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女人,包括男人,有谁可以完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在乎他人的眼光,纯粹“为自己而活”呢?想通过做得更好获得别人认可,谁都会这么做,何来被歧视一说?
首先是一个事实问题,激进女性主义者没有烧过内衣,这只是伪造,我记得这就是你口中的李银河老师强调过的。其次,“长期所处的劣势归因于生理构造(本质主义)”这句话简直莫名其妙,哪来的本质主义了?如果有人认为女性找不到工作都是因为体力原因,那叫保守主义红脖子。如果有人认为女性由于历史和经济上的原因而处于受压迫的地位,那也不是本质主义,那叫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下的所谓的本质主义一般指的是所谓男性本质、女性本质、人的本质或者是社会的应然情况一类的东西,恰恰是激进女权主义一直着力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是第一个需要被解构的对象。
就算你第一段说的都对,那么何来的“通过做得更好获得别人认可,谁都会这么做”?这类思想是哪个哲学系的哪个文学系的老师教的,我建议取消教职。获得别人认可怎么就变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就不谈波伏娃的关于他者的理论了。也不谈拉康关于镜像的理论,毕竟我觉得这位恐怕也理解不了拉康。咱们就谈谈几百年前康德就苦口婆心地说要运用人的理性,自我作出决定,就告诉过你什么是启蒙,现在连这个都忘光了?
2. 除了刚刚提到的“激进派”,还有你们熟悉的波伏娃——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女人是后天形成的”,让女人不受歧视,不应当让她们放弃女性特征,而是赋予她们和男人一样的机会。
而尊重其自由意志,想选美的不会被人说是个花瓶,想要拼事业的也不会因为不结婚受到指责,这便是给她们最大的机会。
喷了,又开始讲什么女性特征,这时候咋不说本质主义了?难道“女性特征”这个词不是最大的本质主义吗?波伏娃在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里面至多算一个游离角色,概因存在主义实在算不上特别地“自由”。人应该自我规定自己的本质,应该自我选择自己的行动,应该导向自我的解放,这么激进和革命的东西,被你三言两语讲一讲就变成“不应当让她们放弃女性特征”了?
咱们就谈一谈密尔吧,这位的自由主义立场大概比波伏娃靠谱一点。然而他实际上也反对所谓的女性特征之类的提法,因为在面对女性从出生到死亡都遭受到极大压迫的事实时,还来谈论所谓性格和特征是相当愚蠢的。女性应该和当时的男性一样,能拥有理性,能拥有艺术追求,能拥有科学素养,还能和男性平等地结合,女性的自由发展不应该受到限制,而所谓女性特征无非是种种限制的结果,而这一切都跟选美毫无关系。这可是密尔就懂的道理,怎么后人这么容易忘光了?
3. 除此之外,女性主义里还有一派——文化女性主义。他们认为女人与生俱来生来的特质值得赞颂。女性温柔细腻,具有哺育的能力,这种柔性的能力是强大的,值得被发扬赞颂的。用这种角度来看,选美标准里的“美”也并非是讨好男性的美,是存在在自然中,女性自带的美感。
天了噜,这又是怒黑了一波文化女权主义者。即使真的有女权强调所谓特质的存在,依然不可能有人会讲出这样的依旧没什么理论基础依旧喜欢玩偷换概念的愚蠢言论啊。
我们把立场再退一步,就不妨承认女性真的有什么所谓的与生俱来的特质,这段说得通么?选美到底体现了什么本质了?看一看几个选美比赛中国地区报名的要求吧。世界小姐我就不黑了,刚刚还取消了泳装环节,不展现身体美了么。
第一个比赛:“年龄在18周岁-26周岁的女性,未婚未育,身高1.7米以上,身体健康,面容娇好,三围比例匀称,无不良记录。”
第二个比赛:截止于2015年2月1日,须年满十八岁且小于二十七岁。
身高1.65米及以上(净高),体重在合适范围以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拥有中国护照。
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越流利越好。零基础英语程度的参赛者将不被考虑。
有才艺者优先。
有舞台大赛经历者优先。
会自我打造妆容者优先。
自然女性,无结婚或离婚记录。(如在大赛及后续活动过程当中结婚,则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格)。
身心状况良好,无影响参赛的重大病史。不吸烟。无药物治疗依赖或任何精神状况,包括饮食严重失调,人格障碍等影响参赛的病症。
无生育史(如在大赛及后续活动过程当中怀孕,则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格)。
嗯嗯嗯,这就是你眼中的“温柔细腻”,你眼中的“哺育能力”,你眼中的“存在在自然中”,我甘拜下风。
从选美比赛在欧美出生的那天开始,它就代表着一群阴暗下流的白种布尔乔亚男性老年精英对于女性所能具有的最傲慢和无耻的审判,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它全面建议着我们应该对于女性采取什么样的评判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应该由人自己决定。它还代表着一种可以将人当成艺术品一样评判并且以此牟利和取乐的价值观,而实际上人应该而且只应该作为一个自我丰富和实现的人存在。这样的以身体数据为第一评判标准、从台前到幕后都高度工业化的全面物化到底有什么可辩护的?
当然,我们应该避免在论证中对于一方抱有太多的道德评判,否则可能会将另一方过分地拔高。实际情况是选美并不止于什么压迫和被压迫,因为众多如这位答主这样的所谓女神也参与了这种共谋并且乐在其中,这就是意识形态的最高魔力,使人“认识”现实。赞成者以为自己是自由的,然而只不过是接受了一套简陋保守的价值体系并且毫无反思的能力,甚至在遭受质疑时徒劳地寻求辩护。观众以为她们是自由的,然而参与者只是把身体卖给了那个正在运转的机器,你情我愿公平交易。
观众也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因为由于一种深层的掩盖现实罪恶的羞耻,男性们从参与者到观看者甚至都不敢公开自称是为了简单的性冲动而观看比赛,而非要找到点崇高且滑稽的理由诸如“发现女性中美丽和智慧”来为自己辩护,而女性也顺从地一起进行这次盛大表演,仿佛看不透这层皇帝的新衣。其实你们都应该懂的,但是你们就是不懂,可能是不想懂,但是这句话也不能说出来。嗯,你们都是自由的。表面是,其实不是,但深层确实是。看你愿意活在那一层了。
我来说一个吧…
唔,立场得先说好,我并不是狭义的女权主义者,只是认同女权主义理论而已。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我都会灵活使用,也不会只单纯的考虑理论的正确性而忽视了现实如何。
然后静等激进者和大牛过来吊打我→_→
首先选美我分为选美本身和如今的选美。
选美本身并应该是男权社会特有的产物,因为女尊社会和平全社会一样会有。之前看到大牛雨亦奇表示就算是男女公平的选美本身,也会因为物化而导致性别歧视,其实认为并非如此。
实际上活在社会中,无论任何社会,都无法避免某种程度的物化和异化。简单来说社会的维持需要大家付出一些东西或者一些劳动来贡献。为了保证这种贡献我们会在道德上把这件事情设定为“好”的。而给社会贡献东西自然会产生一套标准,因为社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是有不同要求的。那么在个人的贡献套进这套标准的时候,物化和异化也就产生了。就算不是社会,而是一个公司或者组织,也会对成员有一些准则并要求他们提供一些贡献,而所需要的贡献和准则往往是特定的,那么这也会导致物化和异化。
既然某种程度的物化和异化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用工资或者杀敌数量物化一个人就可以,用外貌物化一个人就不可以呢?这显然不公平。人作为向往美的动物,自然会让美的东西产生价值,而价值即可物化和异化。我们甚至可以说,要想形容人就必须有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也随时可能被物化。
这里的问题在于,如何避免过度的物化和异化,而不是说只要一提到物化了异化了就如临大敌。完全不用异化人的共产主义社会只存在于你脑海之中。
但是物化和异化会导致不平等啊是啊,但是人生下来拥有的资源就是不一样的,社会科学不强调完全平等,而是强调社会的流动性和可控制的不会让社会失序混乱解组的不平等,而一定的不平等反而会刺激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但是美丑是先天的啊。
天真,你要试试化妆,整容,PS甚至是变性么→_→过去美丑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现在不是了。我并不喜欢说天然就是真化妆整容就是假。照这么说人必须剥离掉一切外在修饰才是真?那要衣服的审美干啥?这个观念才是真男权观念。不过现在也在改善吧,起码男生也越来越注重服装的款识和搭配了。
至于一定程度的物化和异化是多少,是不是问题,是否需要解决,如何解决,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首先是性别歧视吗?毫无疑问,是。
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进步,有两个体现:
1. 过去女人抛头露面都是不可以的,你看现在阿拉伯妇女,现在女人可以露脸甚至三点式给人看,说的好听点叫embodiment,说的简单点就是说身体或者外在形象有正面的价值和意义了,女人们终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他们的身体,虽然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并不是这样。
2. 虽然从社会结构来看女人仍然没有掌握他们的身体并在男权的社会中挣扎,但是身体和美貌给了女人一条出路。我们都知道有美貌体制的压迫,但是在美貌体制之下,女人可以化妆整容瘦身来在美貌体制中取得优势,从而杀出一条血路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和条件。
毫无疑问这个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执行甚至强化男权思维和父权结构,并且这对于天生不好的女性也更不公平。但是与此同时,相比男性,女性获得了一条在社会结构中上升的道路。
我们知道社会结构和社会压迫不只有男性对女性,还有以资产划分的社会阶层,以年龄划分的权力结构等等,男权社会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我们跳出女权主义这套理论,而是用女权主义背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来看整个社会,就会发现基于男权的美貌体制确实在压迫物化和伤害女性,但是女性因此获得了一条在结构中挣扎的出路,这个挣扎的上升,是在整个社会中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性别社会中的变化。相比之下,男性依靠外貌身材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各方面条件的难度就大多了,收获也不如女性高,当然与此同时,男性靠内在能力提升的难度要低一些,收获比女性大一些。
而如今的选美就是如此。我们不能否认存在赤裸裸的性别歧视物化并且选美在一步步加深性别的刻板印象,但是同时这也是女性挣扎的一条出路。就算一些真正的科班出身的欧美女权主义者也经常会希望通过整容改变自己的外在,因此陷入两难。我们知道我们无法像理论那样要求每个人,因为生活是不一样的,田野和象牙塔是不一样的。女权主义最佳的意义在于批判性,而实际上不能真正的解释社会高度的复杂性。在这个社会中,因为男权思维的影响,美貌一定程度上也形而上的脱离了男权的控制而成为一种权力和资本,而女性,更容易获得这种资本。
其实这里有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变性人选美大赛。诸位看官,可以试着跟着我这个说法,自行想像一下,那些男变女的变性者所表现的,如何在美貌体制中付出无数努力从而得到社会认可的逻辑吧
性别歧视导致了选美,而不是选美带来歧视。事实上在北欧的很多国家已经大量取消选美比赛并明令禁止将女性的裸体大面积裸露照放在杂志封面和广告上了。男性选美是少数,不在讨论范围。毫无疑问选美是为社会地位低下者准备的。我想中国的任何一个官员都不会参加选美。
不是歧视,但潜移默化加深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选美比赛以美貌为标准评判女性把以美貌胜出的女孩纸捧上天,导致女孩子从小都认为当beauty queen才是最酷最值得追求的事,心思自然不会花在那些社会上大部分赚钱的工作需要的技能:比如学好数学和编程。久而久之会导致男女收入不平等女性成为男性附属品等后果。当然这个结果不止是选美比赛造成的,包括很多其他媒体广告撒的。
ps以上结论是我的phd research,不过还没发表所以没法给citation。
可以是歧视,也可以不是歧视。
如果在社会环境中,评价女性主流的、甚至唯一的价值取向是美色,那么选美便是女性歧视。
如果在社会环境中,评价女性的价值取向是多种多样并行不悖的,那么选美便不是女性歧视。
无论男女,任何一个个人和其所属集体,如果只能在一个价值取向的尺度进行评价,那么本人与其所集体将不得不面临内外两个方面的必然歧视。
上述观点的逻辑来源是个人自由、人人平等。
基于上述观念可以看出,如果社会舆论评价一个人同时存在着多个价值标准,这样将会最大可能争取每个人能够在某一个价值取向的尺度上居于高分位置。
歧视的逻辑内核是同一价值取向的上下高低之分,避免歧视的思路方向无非有二,一是同一价值取向,然后压上提下。二是社会评价的多种价值取向。“选美(理想型)”这一命题并没有什么歧视,原始初衷是为统治者选取配偶,这在动物界也是流行,是强者的权利。当步入现代社会,倡导平等,能力强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但社会不认可强者将权利凌驾于弱者(人类)。换句话说,你可以侮辱鸡鸭鱼狗,不能侮辱人,这是不道德没有素质的,再强者也经不起一人一口唾沫。此时选美就有了新的目的(理想型),展示人的真善美,不只是针对女性有选美,男性也有,施瓦辛格不就是选美出身的嘛。所以“选美(理想型)”绝不包含对女性或男性/男性或女性(非要抢个先后的话只能多些几个字了)的歧视。
但理想型不是现实,我们的社会终究不是天下大同,尽管我们一直试图努力。现实中的选美五花八门,有真正考虑德智体美才,真善美的良心选美,但更多的是选美活动别有目的。第一,毫无疑问,无利不起早,钱才是关键;第二,名,所有人都在试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没有人会拒绝多一个人赞美你;第三,色,为某些人提供便利,不必辛苦寻找猎物,猎物们都在T台上呢!第四,其他目的。
而即便是为了以上四类目的,也无从谈起歧视,倘若这是歧视,那主动参与这类节目的各类性别的人岂不是自找歧视(请凌辱我吧,选美比赛!)?那那些追在屁股后边狂呼男神女神的大众岂不是被歧视者的崇拜者,他们又该如何定义?
所以,综上,选美并不歧视所有性别(包括LGBT,谁敢说LGBT未来不会做选美活动?)。如何操作选美才真正是要考虑的问题。
补充一点:女性选美比赛多于男性选美比赛。原因如下:首先,还是利益,由于男性女性消费思想上的差异(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差异),男性在物质消费上远不及女性,女性买衣服,买包,买首饰,各种买买买,大多数男性是消费不过女性的。因此,这之间的联系就非常明显了。女性选美比赛选出来的选手是可以代言女性用品的,展示女性美的,符合女性买买买思想的,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你能想象让一个肌肉男穿女式比基尼,头上带一朵小花宣传女式用品吗?男性选美存在便是因为男性并非对消费毫无需求,而男性选美比女性选美少便是因为男性消费需求比女性少。第二点原因,是色(归根结底也要算在第一点,利益上边)。这个色也是男女思想差异的不同。男性对物质消费需求较少,可是男性生来的富有攻击性的荷尔蒙需要释放呀,从哪里释放?性!从偷看邻家小妹洗澡到青春期扎堆看小电影,无一不是在释放过剩的精力。女性荷尔蒙虽也蠢蠢欲动,但确实目前来说总体不如男性爆发强烈。因此,这之间的联系也很明显了。作为一名想挣钱的商人,你更愿意办受众大的女性选美还是受众小的男性选美?综上所述,女性选美远多于男性选美符合了男性与女性双方的需求,符合了市场的需求,就目前形势来说非常合理!!!不是什么歧视!!!
其实说到这里,我不禁要说,是不是男性女性之间的一丁点不同,都有人要把它和歧视拉上关系?男性强奸案高于女性强奸案,有没有人站出来说“男性歧视女性,男性强奸案居然要高于女性!”;男性生殖器比女性生殖器显然是要多上不少组织的,有没有人站出来说“男性歧视女性,男性身上居然多一块肉!”事实上,女性强奸男性在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上来说是一片空白,这才能勉强(之所以说是勉强,是因为当初女性相关保护法出现之前,部分女性也遭受了与目前被性侵男性同样的命运,而立法者在立法时忽略了男性被性侵的可能。)说是一种歧视,好在慢慢在改变。
有女性说男女本来就不公平,“我们要十月怀胎,那种痛苦谁知道?”我告诉这类女性,什么叫公平“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这就是公平。
我想说的是,男性女性之间没有事事公平,但我相信阴阳平衡,男性女性之间总得来说是公平的。希望不要有人,丁大点事,拿出来扯性别歧视,大家都很忙,没空玩歧视!
选美不是,但是目前的选美标准是父权社会的认知体系,而这个体系是歧视女性的。
极端女权主义:选美是物化女性,是对女性的歧视!
(╯‵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选美是布尔乔亚的腐朽产物。
(╯" - ")╯︵ ┻━┻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存在男性选美就 OK 啦……
╰(●"?"●)╮
后现代女权主义:老娘参加选美是为了自己~~~
ヽ( ?? ω ?? )ゝ
李银河说过一句话,大致是这样的:选美、化妆是个人的自由,想选的去选,想化的去化,是个性化的,个人的事情。
在我看来,以“陷入歧视”为名,否定打压他人的自由选择,才是最大的歧视。
美是无形的,美人却是有血有肉富有争议的。
题主你的质疑并不新鲜。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这种观点——无论骨瘦如柴还是丰腴甜腻,选出来的“美”,只是男性审美,而选美是一种讨好男人的方式。于是反对者走上街头,他们焚烧女式内衣,为一只羊加冕,说——看,这就是美国小姐,这就是你们牺牲自我谄媚男人的样子。
谈这个,始终绕不开女权。
我不常在知乎说女权,第一是因为才疏学浅谈不来,第二是因为想远离无意义的撕。
正如同直男病也分“癌”和“炎”,就算是你们看来不那么可爱的女权,也并非都得扛旗上街头。其流派错综复杂,这里按下不表,仅从女权角度给几个关于选美的观点:
1. 最反对选美的是激进女性主义者,游街烧内衣的就是他们,他们将女性长期所处的劣势归因于生理构造(本质主义),于是主张女人应当中性化,说“女人不应当放弃自由,取悦别人,为别人而活”。
但是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女人,包括男人,有谁可以完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在乎他人的眼光,纯粹“为自己而活”呢?想通过做得更好获得别人认可,谁都会这么做,何来被歧视一说?
2. 除了刚刚提到的“激进派”,还有你们熟悉的波伏娃——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女人是后天形成的”,让女人不受歧视,不应当让她们放弃女性特征,而是赋予她们和男人一样的机会。
而尊重其自由意志,想选美的不会被人说是个花瓶,想要拼事业的也不会因为不结婚受到指责,这便是给她们最大的机会。
3. 除此之外,女性主义里还有一派——文化女性主义。他们认为女人与生俱来生来的特质值得赞颂。女性温柔细腻,具有哺育的能力,这种柔性的能力是强大的,值得被发扬赞颂的。用这种角度来看,选美标准里的“美”也并非是讨好男性的美,是存在在自然中,女性自带的美感。
从以上三个角度,我认为选美比赛不是对女性的歧视 (/≥▽≤/)
世界上最早的选美,大概特洛伊故事里,还是牧羊人的帕里斯手持金苹果对着三位女神的抉择——女人的美究竟是什么?权力?智慧?还是外貌和爱?
所以在最初的故事里,选美不但不是对女性的歧视,倒更像是一个哲学命题。而真正尊重女性的人看选美比赛,看到的应当是对女人本身的赞美,脑子里思考的也该是这个哲学问题,而不是将女性作为客体,进行估价和评判。你如果从一场美女身着旗袍展现美貌的比赛里看出了歧视,那是不是说明了你内心深处,觉得女性固有的特征就是劣等的呢?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追求,有追求“小的确定的幸福”的,就有爱闯不安分的。别说20多岁愿意蹦跶的年龄,就算到60了,有老太太在家带孙子,也有老太太在广场舞里跳出自己的一片天,都是个人性格所致,你不能说孰优孰劣。
你也不能说,选美选出来的都是傻白甜,真可能别人徒手开根号的速度比你还快还专业。
你逗我呢。
_(:3」∠)_
结婚要求男方有房有车,这才是对女性的最大歧视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瞎扯的什么蛋,竟然还有上千赞,而且是女性居多。天天喊着女权女权的一帮人,我真不知道阻碍你们女权的是男人还是你们自己了。
选美比赛的动机是什么?是压迫、是剥削、是把女性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奴化好么?这一条千百年来就没有变过,从先秦的选美上贡,到宋代的妓院品花,元清的花魁,甚至到近代的正式选美(1937年开始),动机 从!!!来!!!就!!!没!!!有!!!变!!!过!!!
即使你怎么粉饰参赛的自愿性,都改变不了这一点!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在地上挖个陷阱,陷阱旁边插个牌子“此处有100万,愿者自跳,概率获得哟”,但是我没告诉你跳进去会断手断脚,会变成弱智!
那么你告诉我,我挖这个陷阱的行为合不合理,与是否自愿 有一毛钱关系么???有么??
竟然有一帮人拿奥运项目来嘲讽对比!
如果说可以用 动机论 来解释看待这个问题的话
那么辩证的用用 效果论 来看这问题下的答案,我只能说,效果真是好!
哎,哀哉~
我这只是个怒其不争的吐槽贴!
更多理性的分析 还是去看 @王笑哲 的答案吧
赞同!!!
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你说!!!
难道这些身材就是好身材吗?!!!
凭什么!!!
难道只有六块腹肌八块腹肌才算美吗?!!!
我肋下的排骨条条分明宛如世间最高超的艺术家雕刻出来的艺术品难道不美吗?
还有!!!
难道我一米五的身高不能仰望天空吗?!!!
选美就算了!!!
军队也赤裸裸的拒绝我!!!
难道我不能报效祖国吗?!!!
歧视!!!
歧视!!!
绝对是歧视!!!
看看下面的这些男模
你们真的觉得美吗?
看着我的眼睛!!!
回答我!!!
难道我
一个一米五,胸下拥有绝对完美排骨的男人
会比他们差吗?
强烈要求更改赛制!!!
我要去选美!!!
我要告诉他们!!!
美是千差万别的!!!
各有千秋的!!!
怎么可以只有那些胸大无脑全身都是破肌肉的男人参加呢!!!
希望到时大家能为我投上一票!!!
给这个歧视的世界一记响亮的耳光!!!
谢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清楚:美貌是否具有独立于男性(审美)之外的价值?
如果女性美貌与否需要根据男性的需求/审美观来评价,那么可以打个比方(注意,仅仅是比方):如果一只土豆参加麦记炸薯条大赛,这是它的自由吗?
或者
Django 参加某庄园的劳动大比拼是对黑人的歧视吗?
当然,聪明的女性一眼就看出那只土豆无可救药地出卖了自己;那么,如果 Django 赢得比赛以后,有丰厚的奖赏,那么,他应该参加吗?
如果抛开美貌对雄性人类的吸引,它仍然能够被识别,并且,与不具备这一特征的女性相比,它产生了不同的效用,[尤其是在(抛开男性审美的)女性群体中],那么,它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由。 某些观点认为女性是“后天形成的”,意指外界对女性(特征)的构建,而美貌是否含在其中,目前似乎并没有定论。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觉得,除非投票的都是“不代入男性角色的”女性同性恋者,否则第一点嫌疑目前难以排除。
推薦閱讀:
※女權主義者真的特別凶嗎?
※為什麼「造物者」賦予女人子宮,讓女人獨自承受生育之痛?
※如何看待:男子拒簽不平等婚前協議,結婚前一天悔婚?
※如何看待計劃生育提升了女性地位這種說法?
※媳婦非常懶和邋遢,怎麼辦?
TAG:女性主义 | 女性 | 歧视 | 选美比赛 | 中华田园女权主义网络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