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田馥甄的新專輯《渺小》?


在開始之前,我要引用我一位貝斯手小夥伴阿十的話:

「有些東西,你們給分低,真的,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們聽不懂。不好意思,大概需要大起大落,歌詞文藝清新或者刻骨銘心的才會對的上胃口?哦不好意思,如果那樣的歌兒丟給田小姐來唱,估計你們也就給一兩顆星星。為什麼?因為你們眼裡她終究是個偶像團體成員罷了。我不怪你們,因為你們不懂流行音樂,不是說你們沒有喜歡的流行音樂,是你們不懂流行音樂。」

這傢伙昨晚熬夜寫完一篇很專業的分析《渺小》編曲的聽歌報告,感興趣請搜索新浪微博 @ 阿十才不認命呢啊喂 (真是個怪ID)

然後下面是我熬夜寫的玩意。

先說吧,這個不是樂評,是分享的感受

正文:


【引言之一些廢話】


看得出萬能青年旅店是田馥甄喜歡到不行的樂團,比如,樂團前段時間因意外不能赴台演出,田馥甄在FB上一副抱憾到整個人都不好了的樣子,在電台代班也要放一放萬青的《十萬嬉皮》。也許《十萬嬉皮》里大夢一場的董二千先生得到了田馥甄極大的共鳴,起碼在「喜歡養狗不愛洗頭」這一句詞上,田馥甄應該中槍到暗中對歌詞叫妙吧?其實聽到《十萬嬉皮》里那句「終於淪為沉默的幫凶」,誰又能承認自己不是董二千先生呢?

萬青那張專輯裡還唱: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揪心的玩笑和漫長的白日夢》)

一下子指向現代人生命最荒謬最困惑之處。《渺小》也一樣,往最深處追問著——

「向黃土灰塵,向肉體靈魂,向芸芸眾生,我該說感謝,還是對不起?」

這樣來看,跟萬千聽眾一樣,田馥甄在揪心的玩笑和漫長的白日夢裡,不斷張開又握緊自己矛盾密布的手,然後,伸出手掌給你看——瞧,我是這樣的,你呢?

然後你一低頭,她矛盾密布的掌紋跳躍成音符唱詞,最後交織成旋律跑到耳朵里來。


有次聽到一位很出色的文學教授說,好的藝術創作,不是追求個性,而是追求人類最深處的共性,穿透形式層面之後,觸碰最深層的痛,那時候生命產生的顫慄是同一頻率的,那才打動人。

如果聽完《渺小》這張專輯算是有共鳴和感動的話,那也許說明聽者和歌者一同進入了音樂創造的某一生命體驗之房間,這是一種緣分。聽歌嘛,向來都是靠緣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要麼是某一風格或唱腔不是你的菜,要麼歌詞你不理解無從感動,喜歡呢,那一切都很簡單,因為你的生命經驗和它一拍即合,耳朵舒服心裡也舒服,連帶著理性分析編曲之後都覺得如此舒服。然後,咔噠,房間的門就打開了。


至於田馥甄的單飛歷程,不想再贅言,看這篇文章的人,也不必我做任何科普性的介紹。最值得說的(也是反反覆復要說的),是她單飛三年來的開拓處,分別是關於她與世界相處的姿態,以及唱腔。

(這兩點跟這張專輯密切相關,所以有必要在引言部分的廢話里多廢話它幾句。)

從早年的活潑鬼馬到一種近乎封閉式的自我保護,再到如今頗為自在自如的處世方式——田馥甄在公眾視野的成長有一條清晰又模糊的線,就這樣畫出來。單飛這幾年她經歷什麼,當然我們無從全部知曉,但起碼知道有幾件重要大事(具體不說了媒體都說過)撞擊、重塑著她。我們能看到的是,她選擇了開放和拓展自我,這幾年越來越能接納一切,2010年那個背對鏡頭唱歌的田馥甄顯然已經開始樂於張開雙臂迎接世界。自處對內向人格的田馥甄不難,難的是如何調整自我秩序,讓自己可以適應世界秩序。對於田馥甄這樣自認極度悲觀的人來說,保持這樣一種不斷向上的姿態……幾乎可以說是充滿拉扯和痛苦的,因為張開雙臂就要遇到傷害,而內向型的個性也必然不斷誘惑她返回背對人群的狀態。但也毫無疑問,只有這種向上,才是可以使生命最有張力、最能支撐自己、最正向的姿態。

說到這裡不知為何想起王菲來,有很多人說田馥甄有了王菲早年的影子。王菲的成長軌跡完全是另外的樣子,倆人性格也不一樣,聲音也不一樣(是的非常、非常不一樣),雖然田馥甄受偶像王菲諸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潛在而非外在聲音或形式的。王菲更像是一個詩人化的歌者,從《十萬個為什麼》開始,二十幾歲的王菲已經開始引領華人樂壇的潮流,劍走偏鋒地將獨立融進主流,而且試驗大膽,不拘泥,不管受眾懂不懂得。田馥甄顯然不是一個詩人化的歌者,她比較像散文家,善於剖析自我的散文家,慢條斯理說給你聽,對人生誠懇對世界謙卑,但非常習慣於用冷冷的語氣掩藏熱情。當然三十歲的她也還未達到王菲在三十歲時的成就,畢竟她作為田馥甄出現在樂壇才三年,而王菲那時候已經獨立出片十多年。田馥甄路還長,況且她要做的是自己,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就好。

扯太遠了,寫到這裡似乎已經完全超過了大多數樂評字數,而我還沒談到正題。關於唱腔,從《To Hebe》開始就有人詬病田馥甄聲線單薄,一直到現在。喜歡田馥甄聲線的人從不會覺得她單薄。陳綺貞聲線也是單薄的,甚至誠實來講在歌唱技巧上田馥甄還略勝一籌,但沒人指責說「陳綺貞你聲線單薄,專輯除了唱得不好其他都好」。事實上聲線是天生的,根本不應該是指責的對象,值得說的該是唱腔。田馥甄的唱腔很獨特,聲音是清涼、放鬆的,這一點在華語主流女歌手裡很難得。當今華語樂壇大部分歌手的聲音是熱的、暖的,田馥甄聲音里天生有一種涼意,配合這幾年愈發成熟的氣音和假音,這種涼意近乎使人沉迷。「放鬆」也是很多歌手夢寐以求的事情,聲音的放鬆和吐字的恰到好處,這是多年音樂素養積澱下來的成果(她聽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這張專輯裡,田馥甄的中低音區值得好好回味。關於這些會在下面具體說。

好了,我們還是說說《渺小》這張專輯。


【概念支架:而立自省】


《渺小》是一張在概念上十分出色的國語專輯,這是唱片公司企劃的巨大成功。田馥甄個人專輯有著濃烈的個人風味,這種風味不只體現在音樂,而且體現在概念。很容易就可以發現,田馥甄的大部分歌曲只適合她來唱,因為口吻太符合她,像量身定做的衣服,別人穿怎樣都彆扭(《中國好聲音》里有選手唱《魔鬼中的天使》就過於發力,喪失了原唱「軟刀子」的韻味)。三張專輯的概念一以貫之,就是「面對自我」,而《渺小》是三張專輯中最為凝練成熟的。《To Hebe》時是力圖跳脫出團體樹立個人形象給外界認識,故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內向型的特質,《My Love》再往前走一步,注重的是關於愛情的反思,映照出獨特、矛盾的世界觀。而《渺小》則完全開拓出大視野,有著並不故作肅穆的人文關懷與坦誠的個人哲思,個人的反思因為足夠深入,就產生了現代人共性的思考——世界在矛盾中如何求得和解,自我在矛盾中如何求得和解,這是專輯探討的中心,可謂概念統一,自成一體。

電台訪問里透露的信息是,田馥甄在企劃階段寫過一長篇剖析自我的文章交給歌詞統籌,詞作者的靈感就是這篇文章里田馥甄攤開的世界觀。全碟詞作圍繞田馥甄在而立之年的種種自省展開,而這種自省是全面的,所以專輯的概念也是完整的,又由於自省涉及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故而詞作完全不拘泥於情歌路線,側重的是哲思。專輯因為貼切個人特質而顯得格外真誠、真實,田馥甄希望全碟的詞作能像辛波絲卡的詩一樣深入淺出,這樣一來,概念支架的牢固和口吻的一致性使得全碟結構完整,而非單純十首歌的合集。

華研近年經營的最成功的歌手就是田馥甄和林宥嘉,這兩位已經是華語樂壇新生代的主力唱將。除卻歌手個人聲音的出色外,唱片的企劃營銷與歌手個人特質結合得到位是成功的最大原因。雖然外界不乏指責華研在創作上「綁手綁腳」的聲音,但不得不說就「市場性和藝術性兼顧」這一點,華研在田馥甄和林宥嘉身上做得相當成功,而且在可見的將來,這兩位年輕的歌手顯然有更大的專業野心。在《渺小》這張專輯裡,除了概念走得更深遠,田馥甄嘗試的曲風也明顯更加多元,而悅耳度也不錯,在安全牌的範圍之內能夠既好聽又不單薄的專輯,已經非常難得。

接著說創作團隊,《渺小》大體延續前兩張專輯的人馬,由王治平把關,母帶去了LA,找到Oasis mastering的 Gene Grimaldi這位混音過Lady Gaga和Lana Del Rey的大牌操刀,所以對於有不錯的音響或耳機的人來說,聽《渺小》耳朵就有福了。作曲有陳小霞、鄭楠、楊子朴、黃淑惠、郭文宗、劉大江、張簡君偉,不太熟悉的應該只有苗小青,這是內地一位擅長創作RB的原創音樂人,豆瓣上有他的主頁。作曲人陣容以華研老朋友為主,基本保證專輯悅耳度,而作詞人陣容則有點群星閃耀的感覺:施人誠、姚若龍、徐世珍、藍小邪都是熟悉的華研老朋友,暫且不表,令人意外的是林夕、黃偉文、周耀輝——香港樂壇詞作三傑齊聚在一張台灣歌手的專輯中實屬罕見。專輯詞作質量都非常高,似乎沒有一首是弱的。有趣的是,這張碟里周耀輝填了《渺小》,林夕填了《不醉不會》,黃偉文填的是《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恰好分別對應生命-生活-愛情,形成一個三角,而這三個詞也恰好概括了專輯的架構。

因為很早就打算把這篇「樂評」(雖然我真的不把這個完全業餘的東西當樂評)的立意點放在專輯的概念上,所以會按照這樣三階梯的結構解析專輯的十首歌,也可以說,十首歌獨具匠心的曲序安排,恰好可以用這個結構來概括。


《渺小》

統領全碟的一首歌。田馥甄在年假看到辛波絲卡的《在一顆小星星下》很有感觸,就有了要把這首詩文本的味道融進正在企劃的新專輯裡的想法。周耀輝於是填出這樣立意高遠的歌詞,照舊「仙氣」,配合著沉沉的曲,低語再頓悟。張國榮說周耀輝的詞「醉生夢死」,《渺小》里生、死、醉、夢卻皆成眾生萬象,歌者跳出城市人間,思緒飄遊到星空荒原,皺眉惶惑地發問——人類衝鋒的號角是城市噪音,對這一切我該致歉還是感恩?

於是樸直地先是揭示衝突對立,然後回歸辛波絲卡詩作中「致歉」的主題,同時加上「感恩」。《渺小》是探討「存在」的作品,拋出問題也嘗試給了救贖和解的答案。懷疑世界時也懷疑了身在其中無法抽身的自己,人該怎麼面對這些?周耀輝說:「先說感謝,再說對不起」,這就是答案。也可以用辛波絲卡在《種種可能》里那句「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來概括,每個存在都有它自己的理由,所謂天地不仁並非是宇宙的無情,恰恰是宇宙的寬容。廣闊的世界中混亂既然存在,那麼每個人自我的混亂也就得到了諒解。

《渺小》曲風是華語主流樂壇不多的電氣民謠,清冷的鋼琴如荒原寂寥的環境,時遠時近的一軌噪音恰好呼應著現代都市形象,猛然加強急促的低音鼓是矛盾衝突的撞擊,還有一軌空靈的電音效果,體現渺遠的星空。田馥甄的聲音在《渺小》里著重突出清冷感,而和音又有很厚實的聖潔氛圍,氣音的使用給人嘆息的感覺,尤其「原來」兩個字,頓悟感瞬間被吐字的特殊處理給樹立出來。

所謂識得乾坤大,尤憐草木青,《渺小》這首歌出色在概念,咀嚼不盡,統領全碟可謂名副其實。略有遺憾的是,編曲因為注重表現寂寥感,總覺得副歌部分單薄了一些,私以為那軌弱弱的弦樂加強一點就好了(弱到我剛開始沒聽出來)。也許和田馥甄天生的聲線有關,像同樣做電氣民謠的打雷姐,因為聲線厚重,和龐大的弦樂很搭,田馥甄的聲音似乎不適合跟那麼大的弦樂隊放一起。不過《渺小》和音的豐富度也可以有烘托宏大氛圍的效果。


《矛盾》

如果說《渺小》中需要仔細挖掘的種種哲思是歌者世界觀最深層的內核,《矛盾》就是歌者這個內核中的種種衝突涌動的外在表現,大概就像太陽光球層上劇烈的黑子活動,巨大的氣流漩渦持續不斷。《矛盾》最能概括歌者和整張專輯的氣質,從《渺小》開始就是對立衝突的語對,這種語對反覆地出現,讓整張專輯冷熱共存地矛盾到最後一首。而姚若龍在這首詞里,極度敏銳精準地概括了歌者代表的現代都市人所共有的矛盾——

「同樣一個懷抱水火都沸騰,快樂凝望不快樂,妥協共生。同樣一個腦袋對立的靈魂,勇敢挑釁不勇敢,激烈辯論。」

理性和感性不斷拉扯,驕傲與自卑同時較勁,想要愛情卻親手毀掉機會,想要不同凡響卻時時刻刻隱沒人群,以為自己樂天知命卻忍不住試圖挑戰命運……「太多的反省,壓力像鬼如影隨形,最初的幸運,最終會不會是囚禁?」這簡直就是田馥甄最赤裸的自白。《矛盾》是內向自省的抽絲剝繭,用字字珠璣評價它應該不過分了。

攤開手掌,誰人沒有矛盾密布的掌紋?也許失眠時會聲嘶力竭用力拉扯,想要反抗這些內里的矛盾,然而姚若龍最點睛之筆就在最後——反抗矛盾,反而矛盾。一語點醒夢中人,與其用力想要解開那些個性繩結,不妨接納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矛盾》的作曲鄭楠愈發成熟,主歌旋律階梯式起伏,是不緊不慢地邁台階再走下來,而副歌急劇推起再回落,則有種小跑著來回的感覺,歌詞那種陡然而起的困惑和旋律的情緒緊密地貼合。田馥甄的聲音在這種上升和回落的旋律里,張弛有度,假音拋出去再收回來,氣息掌握得不漏痕迹,句尾的頓挫體現的是糾結的無奈,和聲的情緒在中後段不斷加強,而中低音區則在襯詞部分展現得很好。

編曲韓立康是近三四年台灣編曲界新生代人物,與林宥嘉合作過《越反越愛》《四號病房》,也做過魏如萱的《糜人》,都是很有感覺的有些怪怪的搖滾樂,可見他很善於掌控搖滾曲風的節奏。林宥嘉曾經評價他「編的一些音階,切入的邏輯,感覺很妙」。這一種「妙」在《越反越愛》里,是少掉一軌吉他後怪而有fu的單獨出現的鼓,在《四號病房》里是中後段歐洲indie rock才容易出現的大提琴solo。而在英式搖滾曲風的《矛盾》里,妙就妙在幾種衝突的器樂共同出現,交織向前:大提琴和鋼琴是典雅從容的,而電吉他和強烈的鼓點是聳動不安的,氣質中庸的木吉他又是一個不同的面向。編曲非常貼合歌曲立意,使得歌詞意象在器樂表現中具化,也起到了編曲最該達到的營造氛圍的效果。


《終身大事》

說完現代人生命存在的困惑,專輯到了《終身大事》就來到「生活」這個層面。作詞藍小邪再次鬼馬,搞完《我是火星人》和《思凡》里誤入地球的外星人還不夠,《四號病房》的精神病患者、《超級瑪麗》里的螞蟻貓咪和《花花世界》的各種小花也沒讓她發揮淋漓,終於在《終身大事》里蹦出一個操心起全宇宙的俠女來。首先藍小邪就開了「終身大事」這個辭彙一個玩笑,何謂「終身大事」?「終身」要完成的「大事」那麼多,從氣候變暖到遊戲闖關,從寵物花草到使人厭煩的加班,甚至火星上的事情這位俠女也要來關心一下,哪有閑下來的功夫放心地去談情?所以,等等吧,這個所謂的「終身大事」暫時不去做,也並不會天下大亂。

大多數歌曲里,默默等愛降臨的剩女們總有種優柔口氣,顯出蓋不住的衰老,跳脫不了「沒有愛情那就好好充實自己吧」的主題,有種無奈感。《終身大事》里這位俠女顯然還精力旺盛,積極要完成的是自己的夢想,而感情的事則計劃之外,與眾不同地表示:「不把這些事搞定我可沒時間談情」。藍小邪像是外星人的繼承者,腦子怪怪,愛用科幻、怪誕、有趣的意象,《終身大事》的口氣又貼切著田馥甄那個胡思亂想和熱情仗義的面向,直接反擊現實里各界人士關於田小姐「終身大事」的發問,卻又比「干你屁事」四個字來的有意思多了。

旋律有些RB的《終身大事》簡單直接,屬於那種過耳不忘的類型,加上編曲JerryC選擇了明快強烈的方式來處理,可以說是節奏控們一聽就會喜歡的歌。編曲里加入一些中國風元素,把俠女的形象樹立出來,這種中國風不是體現在旋律上那種典型的五聲音階之類,而是單純在器樂表現上運用一些民族樂器,鼓的音色颯爽明朗,古箏氣場足夠。反差明顯的是,用木吉他去彈典型的五聲音階,然後電吉他重重地營造金屬感。這種獨具匠心,讓人找回了JerryC成名時搖滾卡農的味道。

再說田馥甄的演唱,一首明快的搖滾,歌詞又那麼單刀直入,怎麼唱能不落俗套有型有格?如果有人記得田馥甄早些年自己作詞的那首聽來讓人很過癮的《來不及》,可以試著比較一下《來不及》和《終身大事》里田馥甄處理的變化。同是爽朗的有些金屬味的搖滾,《來不及》是很直接地向前沖,副歌部分有種嘶吼的過癮感,而《終身大事》則完全換了處理方式。《終身大事》咬字的處理有一種不屑的、酷酷的感覺,副歌則是介於假音和真音之間,並不再直接地衝鋒,反而是迂迴、放鬆,與強烈的編曲結合產生相當奇妙的作用。故而有人說聽《終身大事》是晃頭晃腦,一首這麼明快的搖滾為什麼不是讓人蹦蹦跳跳而是晃頭晃腦呢?歌者聲音上虛化的處理是值得好好品味的。

《不醉不會》

說到底全碟最容易讓人搖搖晃晃的應該是《不醉不會》,看了歌名就有點想喝酒(難道是因為這一點所以內地版刪掉了這首歌?XD)。林夕繼《你太猖狂》和《我對不起我》之後,又來用歌詞替田馥甄發聲,這回不再說糾結著的愛情觀,改說生活觀。田馥甄平日里愛小酌幾口,微醉之後就自動融掉冰山,變成想和全世界交朋友、熱衷於對身邊人瘋狂表白的奇怪人類。而《不醉不會》里「醉眼看世界」,則是她三十而立領悟出的生活觀,一個過於清醒理性的人,的確需要提醒自己別太較勁,想想喝醉的狀態,那時候頭腦暈暈,不是很開心么?林夕攫取這個觀點,玩起文字的遊戲,的確,這麼「醉」的主題,不好好玩一玩豈不可惜。於是疊字詞一個個蹦出來,幾乎所有ABB形式的詞都配合著一個ABB形式的音階鏈。靠一個「醉」字,就可以衍生出「懵懂懂」「朦朧美」「似是而非」等等有意思的東西,又暗藏一些智性的詞,比如引起誤會的「紫微」,並不是林小姐扮演過的那位格格,而是代表命運的紫微星。不過這種誤會也是有趣,糾結是哪個紫微又有什麼重要?答案的對錯無所謂:迷茫茫的天地沒那麼多對不對。不妨說,這是一種意外的幽默感呢。

作曲人劉大江原供職索尼唱片,後來成了獨立的音樂製作。其實這位作曲人更多活躍在內地樂壇,不過近兩年開始和華研的幾位歌手合作,包括Olivia的《等等》和動力火車的《當》,另外,林宥嘉那首非常有味道的《拾荒》就是他作曲。《不醉不會》的主歌和副歌都很輕快,都是短短的音節,Bridge部分「不醉就學不會」則是長音,第一遍聽就想,誒?突然慢下來,那副歌是什麼樣?還蠻吊人胃口。編曲又是JerryC,有一軌不安的電音藏在下面,烘託了迷醉的感覺,其實私以為出彩在吉他和田馥甄的和聲。田馥甄的唱腔又是那種虛化的方式,這就避免了把輕快的歌唱得芭樂爛大街。剛播出的時候有人評價說這首「唱得軟乎舒服」,在《不醉不會》的和聲里,這種感覺發揮得淋漓盡致。只能用豐富cry來評價這首的和聲,層層疊疊,非常過癮。


《你快樂未必我快樂》

這首歌是一首愛情觀,之所以還是算在「生活」這級台階上,是因為它是觀念的表達,而非愛情里扎紮實實的情緒。藍小邪這回開林夕的玩笑,帶著田馥甄開王菲的玩笑,一起向偶像們「挑戰」——《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嗎?也許未必。「女性覺醒」這個主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不過還是有必要在沉迷愛情時提醒一下自己,如果快樂不是相互的,還是得懸崖勒馬才能全身而退——你愛你所以我得愛我。這種對愛情現象的疑惑和反思,恰好延續《Love!》那句「怎麼全世界每個人都愛別人,不愛自己」。

黃淑惠之前給田馥甄的曲子是《Love!》和《要說什麼》,都是輕柔隨性的民謠小品,而這首《你快樂未必我快樂》據說Demo也是個民謠風格的作品,最後卻被處理成了Country Blues Rock。王治平和編曲聖手Martin Tang找到一種酷酷的曲風來配合這個酷酷的主題,倒有些讓我聯想起蔡健雅的《多米諾》。說到Martin Tang,真是一出手就讓人佩服到五體投地,早期是孫燕姿的御用編曲,又多次奪下台灣金曲獎的最佳編曲。而之前田馥甄那首神作《My Love》就是這位鬼才編曲,非常宏大耐聽。這回《你快樂未必我快樂》一上來,迷人的貝斯和鼓就抓住耳朵,布魯斯的節奏以及典型鄉村音樂的吉他一出來,更是有點欲罷不能,A1的編曲乾淨利落,和聲加進來之後再度加強這種迷醉的情緒氣流。這首歌的編曲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利落,加一軌多餘少一軌可惜,編曲難得能夠做到這麼恰到好處。


《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

理智冷靜談完觀念,還是免不了失足掉進感情泥沼裡頭。接下來是三首直接進入愛情情緒的作品。《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又是一首矛盾拉扯的歌,第一次和田馥甄合作的黃偉文,今年唯一寫過的國語詞就是這一首。黃偉文是一個喜歡運用物象的人,現代生活里最瑣碎的物件或瞬間,在他筆下都可以有詞味,《這麼遠,那麼近》里的地球儀和玻璃窗,《尼古丁》里戒不掉的煙,《垃圾》里化蝶的廢紙和鐵了心的空罐子,陳奕迅「男人玩具四部曲」里的相機、手錶、車和美酒,《自然醒》里的電鑽鑽頭和《唐人街》里的蛋炒飯……好像沒有什麼不能寫進詞里,就像辛波絲卡的詩,就連用「色情文學」都可以寫一首詩出來。在《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里,黃偉文寫到提醒星座運程的雜誌、翻舊愛的Facebook到深夜的手指頭、健身房沒關的燈、報紙的訃聞版和婚禮的邀請函,用最常見的物象勾勒出最強的畫面感,讓聽者代入情緒就是很容易的事了。口吻倒是非常貼切歌者的矛盾個性,明明在意想念,卻還是非常冷漠地提醒自己「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自尊沒了能死的感覺。

其實這首歌旋律比較平穩,但是情緒又很濃烈,編曲使出渲染情緒的利器——弦樂和鋼琴。主歌先是很乾凈的鋼琴凸顯寂寞感,漸漸加入的弦樂豐富起來,並不是很大的規模,然而室內樂隊的大小也足夠烘托氛圍,尤其是顫音的效果,情感上那種壓抑、坍縮立顯。題外話,其實總覺得這首編曲有些類似於林宥嘉的《勉強幸福》。


《你就不要想起我》

好吧,還是要說說這首大情歌。不得不說這首大情歌還真的扎紮實實可以虐到不少人,所以《你就不要想起我》還是很成功的。抒情搖滾是田馥甄從《To Hebe》開始就玩很轉的曲風,也是近幾年華語樂壇很主流的風格。《寂寞寂寞就好》就是抒情搖滾傳唱成功的典範,成功到幾乎聽流行樂的人就會哼幾句的地步,《你就不要想起我》是《寂寞》原班人馬打造,想要不Hit也難。施人誠配合「渺小」這一概念,反思在巨大的愛情里,渺小的當事人真的可以「寂寞寂寞就好」么?於是歌詞一開頭就反駁了三年前的作品:我都寂寞多久了還是沒好。雖然整首歌是大情歌路線,不免老生常談地唱著「明明你也很愛我,沒理由愛不到結果」,不過流氓婆式的口吻,倒顯得這份不甘心越發讓人難過起來,要強到這個地步,最後還是承認被打敗,可見愛情面前,誰都得荒唐地重蹈覆轍,無可奈何。

楊子朴的旋律的確非常適合做抒情搖滾,抑揚頓挫。編曲幾乎和《寂寞》一樣的套路,先是鋼琴把人帶進情緒里去,然後電吉他、鼓點不緊不慢一起加入,副歌一起把情緒推到頂點。田馥甄的唱腔給人的感覺是明顯厚實了,而中低音區的穩定度在主歌部分表現相當出色,雖然是大情歌,卻在吐字上難以模仿,比如「沒好」、「嘲笑」的嘆息感,「愛不到結果」的「不」和「夜長」的「長」那種似是而非的滑音……細節處理貼切情緒,所以比較動人。


《無常》

終於說到《無常》了。專輯十首歌里除了《渺小》,《無常》就是最喜歡的,《渺小》勝在概念的宏大,而《無常》則整個是全能型選手,無論是詞曲演唱還是編曲,《無常》都做得非常出色。

鄭楠和藍小邪幾年下來積澱出的成熟,幾乎在《無常》里發揮得淋漓盡致。鄭楠的旋律非常美,甚至把《無常》的曲子單拎出來用鋼琴獨奏也足夠感人,因為是他親自操刀製作、編曲,所以完整的成品近乎完美。在前幾首歌豐富的聽覺效果之後,《無常》很冷靜地出現,迅速降溫。我個人相當喜歡A1和B1段的感覺,鋼琴乾淨空靈,還有一軌細微柔弱的電音,除了這些就是田馥甄氣音處理出的演唱,整個氛圍清冷,像是深夜自言自語的私人化寫作。田馥甄的氣音再度展現那種濃烈的嘆息感,按理來說,這種曲稍稍處理不妥,就有灑狗血的可能,而田馥甄很清瘦、放鬆的演唱,則馬上體現出一種領悟力來。到了A2段,電吉他和鼓才終於出現,B2段弦樂也出來了,抒情的氛圍是循序漸進的,最後再「咻」地一收,處理得穩妥恰切。

「無常」是悲觀主義者最常握在手心的世界觀,時不時就拿出來看看,世事無常,需要給自己打個預防針。據說因為鄭楠的旋律太美,藍小邪填了很多版本,才終於用《無常》完美配合。除了古靈精怪,藍小邪出手虐一虐心也是相當有一套。南極開花、沙漠游魚,都是明顯的謊言,然而看似荒誕的意象卻揭示滄海桑田的巨變,也是一種矛盾——面對荒唐的人生,掩藏了不甘心,耳朵嫁給謊言,唱出無情的勸告。這種冷漠的口吻和抒情的旋律體現的是對立拉扯的複雜情緒,「來讓所有遺憾再不用被遺忘,成全那句無常,就讓所有遺忘,都忘了怎麼忘,就讓無常如常」,辭彙只要改動一個字就可以變換意味,何況人來人往的生活。這大概就像《不如不見》那種情緒,面對人生無常,最好還是「讓你不再認識我,讓我不怕放過我」。放下某段感情不是難事,難的還是放過自己啊。


《愛著愛著就永遠》

當全碟發展至實在是悲觀到讓聽者整個人都不好了的節奏時,溫暖恬靜的吉他響起,一看歌名(雖然當初單看歌名的時候很想吐槽),似乎是個很正面的方向了。人還是得往前走,專輯也不能一味給人傳遞負能量,所以《愛著愛著就永遠》這種讓人聽完笑著鬆口氣的歌,還是得出現。張簡君偉寫過的《還是要幸福》雖然走的是虐心情歌路線,不過旋律的悅耳、舒服和這首歌是很相似的。而《還是要幸福》的詞作者徐世珍負責填詞,口吻也依舊是柔和的。田馥甄巧合間把張簡君偉寫的這首《愛著愛著就永遠》撿回來,成品得到很多人的喜歡,看來這個巧合相當重要。

這首歌副歌很抓耳朵,但我比較喜歡主歌,因為主歌部分平淡、安寧里有種非常迷人的氛圍,而且我個人又鍾愛于田馥甄中低音區和氣音的表現,搭配著木吉他很舒服。編曲樊哲忠總給人溫溫吞吞又悶騷的感覺,相當適合編這樣溫暖安靜的東西,木吉他、鋼琴、小提琴以及層層疊疊的和聲,這首歌還真是讓人舒服到底。


《口袋的溫度》

到最後一首歌了,讓我喘口氣……

像陳珊妮《低調人生》最後給了《啟示路》來安慰大家,《口袋的溫度》也是個適合用來收尾的作品。陳小霞的歌這幾年被華研搶了不少,《口袋的溫度》又是作品發表會時被華研拿走的。田馥甄有很多歌是屬於「好聽非主打」那種,比如《To Hebe》的《沒有管理員的公寓》,《My Love》的《影子的影子》,初聽來平平淡淡,但比起許多抓耳的旋律,這種歌很耐聽雋永。《口袋的溫度》也是這麼一杯溫吞水,如果乍聽無味,很有可能某一天隨機播放時就打進心坎。和聲里的哼鳴、主歌的平穩展開,比較豐富的編曲,都呼應著頗具關懷大愛的歌詞。

詞作者之一常正是陳小霞的網友,陳小霞覺得主歌歌詞不夠完美,施人誠就給潤色了一下。主題是很正向的,都市中冷漠的人們其實口袋裡都揣著滾燙的情感,只不過心牆阻隔,坦誠的溝通越來越困難。《矛盾》是面對自我時拉扯的獨白,而《口袋的溫度》則反映這種矛盾作用下,現代都市人人際關係的尷尬,所以要去尋找一個溫暖的出口:誰活著沒有失落失望遺憾,不需要溫暖的陪伴,進來吧孤單旁徨受傷的手掌,口袋裡的溫度是會生長愛的土壤。延續著上一首的治癒系,《口袋的溫度》漾出滿滿暖意。揣在自己口袋裡的手掌為何不嘗試去和別的交握?別嘆氣啦,聊聊天吧。


【結語之還有一些廢話】


擼完這個又臭又長的東西,已經凌晨五點了。是的,我非常幸運地熬過了自殺率最高的凌晨四點,再提一遍辛波絲卡吧,只是覺得應景,因為《清晨四點》里她說:讓五點鐘到來吧,如果我們還得繼續生活。

之所以還是寫了這個東西,實在是因為……被一些不太認真的「樂評」搞得有些手癢,覺得恩我這個蠢音飯還是再蠢一把吧。

寫樂評似乎是個逼格很高的事,實際上我覺得一點也不。一個出色的團隊認真努力地去完成一張專輯,到底我們誰有資格說好或者不好?倒不如說喜歡或者不喜歡來的誠懇些。


看來華研是打算將田馥甄的「文藝女神「路線進行到底。不過」文藝女神「有很多種風格,這又要考驗華研的包裝定位能力了...我還是從歌曲風格說起吧。

在之前田馥甄的回答中,知友 @張俊迪 (Mua!)提到她是中文版拉拉打雷,如今一語成讖...很多人認為主打歌《渺小》借鑒了王菲,其實根據小道消息貌似這首主打歌就是華研收歌收了近一年的lana del rey風格 (評論: 渺小),再加上我已將Born to Die整張專輯聽到滾瓜爛熟,反正一聽到《渺小》,第一個念頭就是金髮紅唇的拉拉打雷姐...不過《渺小》專輯卻不似《Born to Die》專輯有那樣的統一性和儀式感,製作公司只不過用這首主打歌做一個風格小試探:你看這樣的歌Hebe也能唱!

豆瓣中的溢美之詞已經很多,我僅說我認為的專輯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點」——大家別緊張我不是來拉仇恨的...首先是「風格多樣」。當然,說好聽是風格多樣,說不好聽(咳咳)就是「拼貼」。專輯前半段,即從拉拉打雷風格的《渺小》到《你快樂未必我快樂》,歌曲是一首一種風格,聽得我思維時時跳線。從《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開始(矮馬這歌風格陡然一變就轉到成人抒情了)至最後一首,風格又再次統一為抒情歌曲,區別在於配器或厚重或輕薄。

我堅持認為,田馥甄清亮到單薄的小細嗓駕馭不了厚重配器的歌曲。縱然《你就不要想起我》和一專的《寂寞寂寞就好》一樣,都是難得的旋律抓耳之作,但是一配上弦樂...特別是副歌那句「你就不要想我到瘋掉」,小細嗓真的要被淹沒了喂~~還有《矛盾》,電吉他一上來差點蓋掉高音區。相對而言,《渺小》的處理倒挺不錯。拉拉打雷的歌曲中通常輔以大量弦樂,《渺小》以合成器取代弦樂,田馥甄的歌聲可以凸顯出來。

對於「風格多樣」的事兒大家見仁見智。製作團隊似乎打算讓田馥甄在三專中嘗試一下新的文藝風格,也許還要標榜一下「Hebe神馬都能唱」,於是在二專中統一的風格又分散了。而且——很奇怪——明明在二專中似乎打定主意揚長避短,像My Love那樣走樂器輕薄化路線,三專中厚重配器的歌曲反而多起來了。這種路線搖擺是腫么回事...

第二個「點」是歌曲旋律追求平淡。我曾提到《渺小》的「副歌去高潮化」,豆瓣有人稱其為「旋律扁平化」。製作團隊似乎認為「文藝」就是「旋律平淡」——啊喂這是嚴重的認識誤區好咩?!這導致不少粉絲認為這張專輯旋律不夠「抓耳動聽」。而專輯中旋律抓耳動聽的歌曲風格又偏到成人抒情那一路,換言之,不夠「文藝」。製作團隊似乎拿不準「文藝」和「好聽旋律」的平衡點。我覺得「文藝」和「旋律」不矛盾,如果我是唱片公司老闆,就把Feist啊Regina Spektor啊王菲啊Tori Amos啊Cat Power啊Beth Orton啊萬芳啊Bat for Lashes啊拉拉打雷啊Dido啊Florence Welch啊一幫文藝女歌手的專輯丟給製作團隊,讓他們聽一百遍啊一百遍,學學別人怎麼寫旋律的。哦對了,還有孫燕姿的那張《我要的幸福》,這張專輯風格清新文藝,旋律抓耳動聽,真是華語唱片口碑市場兼得的優秀代表啊啊啊!!(眾:樓主的腦纏病又發作了!快拿繩子來!!

咳咳...看起來我在批評這張專輯??我承認這張專輯的確有些槽點,不過大家糾結於「歌曲是否好聽」完全重點錯,重點是華研的包裝能力。你看,自從華語唱片工業大崩潰後,即使是大廠牌也很難有精力金錢對一個歌手進行徹底的包裝,而華研還能夠下血本對田馥甄進行精準徹底的包裝,幫助其成功轉型,在如今的環境下,足以讓我這個曾經的華語歌迷感慨過去的好時光。當然,這種包裝有利有弊,知乎權威的(傲嬌)演技分析專家曾經在「如何評價安妮 海瑟薇」的回答中提到:「...我舉幾個和安妮?海瑟薇類似的國內的例子。尚雯婕和田馥甄,這倆都是經過精心包裝後轉型成功的女歌手,前者我還非常喜歡,但她們的成功只能遠觀,是典型的企劃產物,怎麼講?看看她們的微博吧,說話都太不對勁了,這讓滿懷期待尋找與歌手認同感的潛在粉絲頓時大失所望。」如果意識到田馥甄的形象是包裝的結果(這時搞不好會有腦纏粉跳出來說「田馥甄本來就熱愛文藝」神馬的),而且她本身不一定能像拉拉打雷無縫融入這個形象設定,呃...關注點自然不一樣了...

所以呢,如果你覺得田馥甄轉型後的路線非常對你的胃口,別忘給居於幕後默默流血流汗的製作包裝團隊送上一朵小紅花;如果你覺得歌曲不好聽,這種事兒也不能怪田馥甄,炮口要對準目標嘛。總之,粉絲們!乃們要對Hebe有信心!如今她已經在華語歌壇佔有一席之地(看看新專輯推出後豆瓣的支持率),只要製作團隊不發瘋,小心的把握專輯的風格,她的音樂還是值得期待的。


先扔結論吧,詞曲編曲有新意可圈可點,概念和製作優秀的華語專輯,但距離頂尖專輯的差距在於整體連貫性,零件優秀整合之後缺乏些通徹的鮮活感,歌手演繹上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完全同意排名第一答案所言的「有些東西給分低完全是因為聽不懂」,另外認為丁勾的評價較為片面,其實除了旋律、製作和歌手嗓音的匹配度以外,對於專輯本身並沒有講什麼。反對在評價華語流行專輯時完全照搬西方流行樂的評價體系。雖然過於注重歌詞忽略製作編曲是華語樂壇最明顯的弊端之一,但對於華語音樂,詞的立意和深度仍然可以說是歌曲以及專輯的靈魂。這樣說是因為,我相信像丁勾這樣的樂評人,在過目華語專輯時會對製作和質感層面非常注重,至於專輯所傳達的核心以及細節,未必有真正細心了解。

《渺小》這張專輯整體的核心個人認為是自省,落在「思」這一個字上。整體的色調是很冷的,直到末三首才依次回歸平淡、希望、溫暖。除了明顯出於市場考慮的大情歌《你就不要想起我》和最後的暖色《口袋的溫度》,整體透露出來的是無奈後的釋懷和超脫,心態是很通透的。
推薦曲目:《無常》《愛著愛著就永遠》《不醉不會》《終身大事》
歌曲的賞析排名第一的答案說得很詳細,我不打算做非常具體的分析,這裡概括點幾個我認為值得注意的。
《矛盾》:作詞還是很細膩地捕捉到了年輕人的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的。「希望被疼惜,又不屑被放口袋裡,點出了多少人戀愛或是人際中的心態,人人都渴望著被憐惜,但別人愛的方式我未必買賬,都是獨立的個體,怎會像個玩物一樣為你所有隨你把玩呢?後面接著一系列的思想糾結,寫的就是人自己思考時這個方向想偏了左,想糾正點就偏了右,跌跌撞撞,搖擺不定,怎麼也找不到最合適的平衡點,哪天不想這麼矛盾了跳出來看一眼,是不是我越想陷得越深反而不快樂不開闊?副歌部分的矛盾衝突感在作曲上營造的非常出色。
《終身大事》:很輕鬆的小品,本身題名是個反諷,習俗上戀愛婚嫁是最理所應當的「終身大事」,卻排在了很多荒誕、與現實脫節的雞毛蒜皮之後。表達的方式比較誇張,主旨其實很簡單,戀愛不過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我還有那麼多要緊的事要做,幹嘛緊握著它一件不放。個人認為這首和下面的《不醉不會》當屬田馥甄嗓音最適合的音樂風格。
《不醉不會》:典型的林夕作詞,意境是在的,但還是有些拼湊了。值得提到的是,對於這首歌田馥甄的演繹可謂是非常精彩,將醉未醉的朦朧感可謂表現到淋漓盡致。只是有一些細節還需要注意,音色硬了那麼一點點。(如「Oh,不醉就學不會」中的Oh,以及bridge的兩句)
《你快樂未必我快樂》:只提一點,副歌部分重複的「Who-oh」氣氛烘托得非常棒,在我愛你愛到快要變成你,終於認清你的快樂與我的快樂並不可混為一談的那種感覺上的輕鬆和不值一提,一下就出來了,神來之筆。
《其實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和《你就不要想起我》都算是比較常見的情傷主題,屬於大家能聽到共鳴的但沒有太大突破的。重點談一下《你就不要想起我》,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首比較「齣戲」的一隻歌,應該是公司考慮到整張專輯的定位都離大眾愛聽的旋律鮮明悅耳的「大情歌」差了太遠,也花大功夫做了這首詞曲都還算優秀的歌,也是唯一一首全首「撕心裂肺、大氣磅礴」的歌。一句話總結,就在講常見的命題不管愛得多認真也不一定有結果。說實話,這首是與田馥甄本人vocal最不符合的一首歌,不僅該表現好的細節上沒有表現出神韻(如「一個遠遠的微笑」聲音非常實且硬,「才剛成真的美夢/轉眼就幻滅破掉」完全沒有唱出轉折的情感),最後一段主歌前最應該爆發的「你就不要/想我到/瘋掉」完全淹沒在宏大的配樂中。這就是歌手本身的音色和曲風匹配問題了。
《無常》:全專最佳,詞曲皆有新意,編曲出神入化。前三分之二都突出一種冷冷的平淡氣氛,bridge部分的配樂當屬全專的最高潮,波瀾壯闊,但僅僅四小節便匆匆收尾,回歸平常。整體看來,平淡是常態,無常不過是人生幾段磅礴的插曲,來也快去也快,浪潮褪去,便回歸平常,也就是所唱的「就讓無常如常」了。具體的意象不再多言。
《愛著愛著就永遠》:個人偏愛的第二首。如果說大多數情歌是寫給戀愛中甜蜜或抉擇,失戀後沉湎或豁達的人,這首則是寫給在愛情尋覓中有過一定經歷,受過傷,卻仍對愛情抱有希望和信心的人。個人覺得詞寫得非常真實,體會過戀愛再失去後的人,在遇見一段新感情時,已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不那麼衝動,有著一種類似自我保護的機制使得雙方都不過於草率,而彼此雖有吸引,都渴望融化寂寞的冰冷卻又躡手躡腳不敢先動作的這種心態被刻畫得極為形象。在詞中便是那句「我們在寂寞中靠近/擁抱中痊癒/卻不敢輕易說愛情」。而受過傷,多少有過一點點被悲觀佔據的時候,會體會到戀人愛著愛著就變了那溫水煮蛙般難熬的普遍道理。而在內心最深處實際上是不甘對愛言棄的,可傷痕卻將這份失望與擔憂掛在心上,便懷著希冀相信仍然會找到真愛愛到永遠。這首歌的歌名起得極有味道,「愛著愛著」兩個動詞講的是一種漸漸的過程,愛情細水流長般進行著,並沒有刻意而是很自然地一直愛著,走過了好遠,猛然發現「就」到了永遠,短短七個字卻將全過程描繪得如此精妙,真是大讚。曾試著用英文翻譯這首歌名,卻無論如何都沒有原味,中文的精簡和美真的是其他語言難以相比的。
《口袋的溫度》:全專唯一的溫暖,個人覺得詞的立意還是穩中有新意,但曲和製作都偏弱,不多評價了。

這樣也算是把全專從頭到尾過了一遍,該談談整體了。應該都有注意到,我前面九首歌曲多少都有提及,就是沒有談首撥主打《渺小》。私心講,我是欣賞這首主打歌的,曲風走了電氣民謠是很有益的嘗試,詞曲和氣氛也都有詩的靈性。這首歌的地位是專輯的核心,奠定了專輯的基調,但個人的印象是偏虛偏空了,或者說,這首歌站的高度很超前,但有些言之無物,作為專輯整體的概念未免脫節。應該說,《渺小》有一個非常超凡的靈魂,但在整張專輯的實現上,後面的歌沒有走到一個套路上來,沒有到達這樣深遠的一個音樂概念,只有一個空的,沒有骨架的,飄蕩著的靈魂。如果統觀整張專輯的結構,渺小算是核心靈魂,後面《矛盾》與《無常》是人生思考層面,從矛盾糾結的左右不定,到了無常如常的淡然超脫,這三首歌能緊密結合成一個思想層次的結構。《終身大事》《不醉不會》則是輕鬆調戲的甜點作為點綴。《你快樂未必我快樂》《其實這個人已與我無關》《你就不要想起我》則是戀愛苦情三部曲,《愛著愛著就永遠》在暗淡中點亮了一絲希望,《口袋的溫度》展望了溫暖。實際上關於愛情的幾首歌,確實通過戀愛中關係的角度展現了單方的渺小,但和前面的層次拉開比較大,再加上《口袋的溫度》這樣一個稍弱的收尾,整體看起來,斷層感就比較明顯了。關於田馥甄的演唱,大體上是讓人滿意的,《不醉不會》《無常》甚至給人驚喜,她找到了自己音色適合的曲風,田馥甄在整體風格的把握上沒有問題,但比較缺乏細節表現力,在傳統流行風的曲目上表現就連差強人意都算不上了。期待Hebe在這次嘗試後能進一步找到自己的路線,同時注意打磨自己的細節。


結尾說句題外話,從定位上,公司應該是有意將田馥甄向王菲的路線去靠,有幾首歌的立意實在是有相當程度的對應,體會下吧。
《矛盾》--《開到荼蘼》;
《終身大事》--《悶》;
《不醉不會》--《催眠》;
《你快樂未必我快樂》--《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無常》--《當時的月亮》


怎麼說呢 我一直覺得她唱歌好聽 是喜歡她的歌聲 我從來就不會拿王菲壓她 我也不會告訴你笑忘書我只喜歡田馥甄的 紅豆我喜歡方大同版本的 她的確有走天后的路線 這無可厚非 如果我們熱愛音樂 自然有個偶像在心裡 會想模仿她的唱腔什麼的 為什麼一定要批評呢 但是就渺小專輯來看 有一首歌 你快樂我未必就快樂 這首歌 確實凸顯了她聲線的單一 然而 終身大事里連續的假聲唱法 卻也證明了她的實力


不覺得好到哪裡去
底蘊和作詞作曲水平的問題吧 譬如結巴的七里香 科特柯本的漂白 同樣走文藝路線 但不會被人稱之為文藝balabala的
因為刻意所以被標榜 因為無亮點所以才被公司冠名以做噱頭
一切文化產品 絕不能自吹自擂 自我營銷 如果如此則走上自我陶醉的路線
而且呢 她的嗓子聲音比較柔和 但缺乏廣度的音域和曼妙的辨識度
所以總而言之 她還是適合整體包裝的偶像組合生涯


他做他喜歡的音樂,從沒說自己走什麼"特定"路線,何況有誰說歌手必定有固定路線和風格呢?老實說文青根本只是被別人貼上的標籤,何必讓別人用既有而自己不一定認同的價值觀去審視自己的東西


喜碧腦纏粉一隻,半夜失眠發帖,僅代表個人觀點。
整張專輯聽下來很舒服,給四星,撒花~
先說說主打吧,渺小是整張專輯裡最大氣的一首歌,歌詞致敬辛波絲卡,加上喜碧在最後的詩朗讀,給歌曲蒙上濃濃的文青氣質,巴特,旋律是硬傷啊是硬傷,歌曲部分總有腳著像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某首歌……(好吧我想不起來是哪首)後半部分就一直飄啊飄,聽完之後腦子裡除了北歐的涼風啥都不剩下……
矛盾,好吧這首歌我們家喜碧hold不住,力量方面略不足導致歌曲矛盾衝突的感覺並未完全體現出來。
終身大事,專輯最愛的一首,俏皮的旋律加看起來有些無厘頭的歌詞,讓人忍不住嘴角上揚,喜碧三張專輯裡最喜歡離島,超級瑪麗,花花世界,終身大事,其中三首是藍小邪的詞,我想這不是巧合,大概藍小邪跟喜碧心中可愛的想法契合度很高吧,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唱片公司大概也感覺出來了,所以三專里收了無常,終身大事,你快樂未必我快樂三個藍小邪的詞,不過以終身這首最出彩。
不醉不會,聽的時候我就在想,這首歌王菲來唱的話可能會更好聽,王菲已經是一種風格的傳奇了,喜碧真的不要走她的路數。
愛著愛著就永遠,雖然這首算是迎合大眾口味的歌吧,但是也抵擋不住我對它的愛,專輯裡第二喜歡的歌,旋律很美,這是屬於喜碧的情歌,喜碧的治癒方式。
三專還是能看出喜碧的成長的,有些許小驚喜,大概脫離了she之後她終於可以做自己了,加油喜碧小盆友,雖然路還長,就這樣做」渺小」的自己慢慢前進吧。


他們其實就是抓住田馥甄是王菲粉絲,而且田馥甄也用那種唱腔唱歌這件事情來黑她。王菲的確算得上是華語樂壇的奇蹟,可以在藝術和商業之間隨意穿梭。這件事情真的很難啊,尤其是在華語樂壇。但是田馥甄就是田馥甄,你說她模仿王菲真的只能是強詞奪理。在我個人看來,這張專輯真正能算得上問題的也只能是跨步稍大。渺小談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矛盾抓住當代青年思想上的那些糾結,終身大事則是極少的討論到婚姻與愛情的作品。更有像無常這樣的作品。黑子們大多數也許是沒有聽懂吧。


個人覺得嗓音可塑性不強 嗓子是天生的只能說 0.0也是小細嗓 不過相對而言還算可以了 最好的並不一定是你想要的0.0 口味對了就好


聽到《不醉不歸》才覺得catchy,不過這首歌怎麼跟孫燕姿的《咕嘰咕嘰》一模一樣呢


她的歌很多詞都很棒~


田馥甄這張專輯很棒。概念很明了。歌曲製作陣容強大。風格多樣。



打雷姐不怎麼了解,專輯總體感覺還行。主打不喜歡,第二主打《你就不要想起我》有點喜歡,但田的聲音駕馭感還是差了點。
《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超贊,讚歌詞,黃老師的歌詞刺心能力是越來越強!還喜歡《不醉不會 》,梁老師的詞越來越大氣了!


把我在豆瓣的樂評摘過來,本意是用來反駁這張專輯非常裝逼的觀點。

這張《渺小》是田馥甄發行的第三張專輯,也是從以田馥甄之名出道以來爭議度最大的一張專輯。

不喜歡的聽眾認為本張專輯完全不適合田馥甄,詞曲的龐大感是她單薄的細嗓無法襯托出來的。

我則認為田馥甄的唱歌技巧以及聲線與以《渺小》為代表的整張專輯配合得十分到位,被眾多樂評人詬病的」田氏風格「正是在商業的大背景下自我的體現。

現在的聽眾彷彿已經不習慣於從前的芭樂情歌,而歐美音樂的流傳廣泛更是讓整個唱片行業都備受挫折,《渺小》這張專輯就是在這夾縫之中逆襲的一個奇蹟。可以聽出來,這張專輯整體的文藝范以及田馥甄稍顯刻意表現出的唱腔都是對市場的一種迎合,畢竟是商業作品,華研唱片在這一點上還是十分明智的。拋開優秀的商業唱片的外殼,歌手和創作者的個人態度在這張專輯下也展現得無以復加,比如《渺小》就表達了田馥甄謙卑自省的處事原則,又如《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則反映了田馥甄本人的愛情觀。正是基於這種自我精神的體現,這張專輯的立意就顯得更高了。

如果說這張作品的缺點,我認為是唱片封面,有《愛著愛著就永遠》這樣溫暖的作品在其中,配上這個那麼冷艷的封面實在不很合適。

本張專輯我推薦的歌曲有:《渺小》、《矛盾》、《終身大事》、《這個人已經與我無關》、《愛著愛著就永遠》、《口袋的溫度》。


腦殘粉太可怕了。


整張專只喜歡《你就不要想起我》,《渺小》歌詞太偉大太文藝,讓人感覺很裝b啊- -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林俊傑歌曲的詞?
如何評價李志新專輯《1701》?
對於李宇春拒絕當中國有嘻哈製作人你怎麼看?
現在(2017 年 7 月)薛之謙是哪種咖位?
如何看待lana Del Rey的戀父情結?喜歡老男人,lolita情節?為什麼?

TAG:音樂人 | 流行音樂 | 田馥甄Hebe | 音樂專輯 | 音樂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