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編劇是如何構思迴環式敘事劇本的?
構思迴環式敘事的邏輯結構是怎麼樣的?如何以時間上的迴環往複為構思的主導線?如果可以,能否以「羅拉快跑」這部電影舉例?
我們不應該放棄探索。探索的終點將是它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T·S·艾略特
謝邀,故事電影敘事結構大致分為了五種模式:因果式線性結構、迴環式套層結
構、綴合式團塊結構、交織式對比結構和夢幻式復調結構。
迴環式套層結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迴環式敘事。
《羅生門》《東邪西毒》《低俗小說》都是優秀的迴環性敘事電影。它們的敘事形式都呈現出一種環狀結構,以對事件的不同層面、不同側度上的反覆敘述來凸現「敘述」本身的深層意蘊。《羅拉快跑》也是如此,通過重複和假設時間,在隨心所欲地重新來過中完成了一個命運童話。
在傳統電影敘事中,時間被理解成為單純的持續,被嚴格地限制在一定的空間中順時展開。但在迴環式敘事結構中,它重新建造了時間,以對時間的重構來敘述時間,使時間成為敘事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間在《羅拉快跑》中絕對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羅拉必須在二十分鐘之內籌到10萬馬克解救她的男友曼尼,否則曼尼性命不保。這意味著要麼做時間的囚犯空忙一場,要麼控制時間,把握分分秒秒。影片將這20分鐘的歷險變魔術般地推開去,誰也不知道它會變出什麼玩意兒。
《羅拉快跑》分為三個不同的結局,羅拉是不死的,她會在失敗後「穿越」到之前的時間,去探索另一種結局,探索的終點將是它的起點,永無止境。片中羅拉第一次死亡在冥界為情節發展的分水嶺,其餘兩次羅拉的奔跑已經脫離的敘事而變成了一種敘事技巧,觀眾在看見羅拉死而復生後,已經明白了不用為羅拉的命運糾結神經,而是去關注羅拉重新拯救男友途中會有怎樣不同的際遇。在這裡,對故事本身矛盾衝突過程的呈現已經不是結構的中心,而是把敘述的重心放在了由於不同層次、不同視點的「講述」所形成的對應、對比、多義性和懸疑性等敘述張力上。
其實迴環性敘事並不複雜,只是將故事定義在一個圓中,結尾亦是開始,使故事的結局呈現出多樣性,加劇了故事過程中的偶然性和碎片性,有點像蝴蝶效應,過程中一個細微的改動,就使整個故事的結局得到改變,片中羅拉就是因為因為遇見惡人和惡狗的不同反應導致的幾秒誤差使故事有了不同的結局,賦予了本片無限可能。
影片的迴環式結構特徵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導演的敘事主題,揭示了影片的最終目的和價值取向———探索。眾所周知,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新德國電影」聲勢浩大,成就斐然,很多作品都顯示出對時代、歷史、現實的關注和思考,對電影形式的發展與開拓也很有成就。湯姆·泰克沃正是沿著這條道路,走出了《羅拉快跑》。他把電影像玩遊戲一樣拆散了,重新把同一時空的事件進行各種組合,其實是想通過影視遊戲的假定性、人智的可動性和觀眾的參與性來探索人、人生。我們的人生不是遊戲,遊戲可以有多種結局,大不了重新開始,但人生卻是不可逆轉的,生活也不能因為某次選擇失誤而重新開始。「歷史不能假設」,生活也同樣如此。面對人生,我們該何去何從,這是導演,也是影片留給我們永遠值得思考的問題。
迴環性敘事脫離了因果式線性結構的束縛,在固定的線索上不斷往複探索,顛覆重構,不受時間的限制,在輪迴重複中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受。
本文部分觀點參考於2013.06文學教育
《羅拉快跑》的迴環式敘事模式
首先,謝妖,這個我覺得真心答不了,思考劇本,我個人覺得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每個人考慮的方法不一樣,共性不多。
謝邀,這個我真的有點難了。個人覺得不管是不是環形敘事,在構思的時候全部都是線性敘事的創意點,只是在後期進行了分段和打亂敘事結構的做法吧。這是個人猜測。對編劇行業以及手法不了解 謝謝
暴雨將至算是迴環結構吧,羅拉快跑算嗎?
我要嘗試一下,拍一個短片試試。這種敘事方法特讓人著迷
推薦閱讀:
※如何只用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寫一個反腐的小故事?
※社會閱歷較淺的人能否寫出好劇本?
※對於電影編劇來說,長片劇本和短片劇本在構思和技巧上有什麼不同?
※花田八錯到底是哪八錯啊?
※婚禮微電影的旁白文案怎麼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