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癌症篩查應定期選擇哪些體檢項目?
雖然「預防癌症」只能做到降低風險,但是我們還有另一招:發現早期癌症。
大家都知道,癌症分期很重要,早期跟晚期的結果會有很大差別。所以,如果在癌症剛出來的時候就通過檢查發現並且治療,那也算變相的預防了。
這個就叫做「癌症篩查」。
下面這些內容比較偏資料向,有些瑣碎,大家收藏好,到每年體檢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就行。
由於技術限制,目前並不是所有的癌症早期都能通過篩查發現。證據最充分的癌症篩查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對乳腺癌、宮頸癌和結直腸癌。
乳腺癌
乳腺癌篩查主要的手段有:體格檢查(觸診)、乳腺鉬靶X線、超聲、核磁共振(MRI)。
對於20~39歲的非高危女性,只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即可,而40歲以上的女性推薦每年進行1次乳腺x線/B超檢查,視情況加做MRI。對於高危女性,推薦20歲以後每年一次MRI檢查。
是否高危需要諮詢專科醫生,比如安吉麗娜·朱莉攜帶的BRCA基因突變就是高危因素之一。
宮頸癌
99%的宮頸癌都是由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不能反推,HPV感染的女性中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並不會發展成宮頸癌。
宮頸癌篩查中主要會用到兩種檢查:宮頸刮片、HPV檢查(也是用宮頸組織)。
建議21~29歲的女性單獨進行宮頸刮片篩查,每3年1次。原則上是開始性生活後才需要篩查。30~65歲女性可進行HPV和宮頸刮片聯合篩查,每5年1次,或單獨宮頸刮片篩查,每3年一次。65歲以上的女性若既往篩查結果連續呈陰性,則可以終止篩查。
結直腸癌
結腸癌發病隱蔽,有時會通過黑便發現。對結直腸癌的檢測方法比較多:除了最主要的大便隱血和結腸鏡檢查,還有鋇餐、CT造影、大便DNA檢查。
建議普通人群50歲開始篩查,每年進行1次大便隱血檢查,每10年做1次結腸鏡檢查。或者每5年1次鋇餐/CT造影/。
大便DNA是新興的一種無創檢查方式,目前的研究顯示它的靈敏度比普通的大便潛血檢查要高出不少,有望成為新的常規篩查方式。
對於高危人群,結腸鏡的頻率要提高,具體需要諮詢專科醫生。
以上三種癌症篩查的效果是最明確的,推薦一般人都進行。至於下面提到的這些,還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證明篩查的得益超過風險,故只推薦高危人群進行。
肺癌
目前篩查肺癌的主要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LDCT)。普通的X光片不能發現微小的早期肺癌,而LDCT可以,並且相比常規CT,LDCT的輻射量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大大降低了風險。現有的研究證據都表明,開展高危人群的LDCT篩查之後,早期肺癌的發現率和生存率都大大提升。
高危人群的定義:包括有吸煙史(至少30包年,包年=每天吸煙的包數×連續吸煙的年數)、當前吸煙者以及戒煙不超過15年的人群。推薦從55歲開始每年接受一次LDCT。
肝癌
在中國,原發性肝癌是第三常見、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因此對高危人群的篩查也非常重要。
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嗜酒者等等。對於這些人,推薦男性35歲、女性45歲時開始每6個月進行一次檢查。方法包括抽血查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聲(US)。至於CT、MRI以及PET-CT這些,建議在AFP或US篩查有異常時再用於明確診斷。
胃癌
胃癌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家族史等情況,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其他
前列腺癌和子宮內膜癌,前者因為進展比較慢,篩查(抽血查PSA)的效果也不是很明確,建議自願選擇;後者因為異常的陰道出血是多數女性早期發現的主要癥狀,所以一般女性要密切關注,並不需要其他特殊篩查手段。對於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家族史的女性,推薦35歲起每年一次子宮內膜活檢。
以上就是目前一些常見癌症的篩查相關知識介紹。還是那句話,收藏好,記得到每年體檢的時候拿出來瞅瞅。
第一、因為我國沒有制定對應我國國情的的癌症早篩建議,我們編譯了美國癌症協會的癌症篩查建議供大家參考。
美國癌症協會對平均風險女性人群的早篩建議如下:
美國癌症協會對平均風險男性人群的早篩建議如下:
第二、同時整體上來講,我國很多地區因為肝炎還較為流行,使用公筷較少、空氣污染,水的污染等原因,都會導致患癌風險增加,應適當擴大篩查部位,提前篩查年齡。個體來講,如果是高危人群,不是平均風險人群,那麼要根據情況擴大上述篩查的身體部位範圍,同時年齡也要做相應的提前。
例如重度吸煙史,按照國內醫生建議,可能40歲左右就可以開始低劑量CT的肺部篩查了。
如果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等家族史的,篩查年齡也要提前。不一一列舉了,哪天有空再來整理吧。
第三、除PSA篩查前列腺外,其他腫瘤標誌物沒有被任何醫學會建議為常規的癌症篩查項目,因為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
第四、PETCT用於癌症篩查是一個巨大的騙局而已,PETCT是用於診斷癌症用的。可參考知乎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125982/answer/151829653
第五,除了早期篩查外,也應該積極預防癌症。例如戒煙、飲酒適度、每天食用適量蔬菜水果、運動、避免肥胖、 接種乙肝疫苗、HPV疫苗等。
了解更多關於癌症篩查的信息,可以參考:
如何給父母家人制定全面合理的癌症早期篩查計劃?
深度解析肺癌早期篩查的是與非
視頻【乳腺癌普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診斷科蔣朝霞
視頻【肺磨玻璃結節的處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診斷科王昇平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patient
一般是腫瘤五項: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SF(血清鐵蛋白)、β2 –MG(β2微球蛋白)和CA50(癌抗原50)
另外,男人要檢查PSA以篩查前列腺癌,女人要做宮頸塗片和乳房檢查,以篩查宮頸癌和乳腺癌。民眾體檢中心專家表示:血液檢查:檢測血液各項腫瘤標誌物指標是檢查早期癌症的有效方法,能夠發現各種惡性腫瘤。
甲胎蛋白(AFE):檢測肝臟腫瘤標誌物,是排查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的主要方法。
癌胚抗原(CEA):檢測胃、廣譜、腸道、直腸、胰膽等腫瘤標誌物,篩查早期胃癌、直腸癌、結腸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癌抗原(CA-125):檢測卵巢腫瘤標誌物的方法,用於卵巢、胃腸、結腸、子宮內膜等早期癌症篩查。
癌抗原(CA-15-3):檢測乳腺腫瘤標誌物,用於早期乳腺癌的篩查。
細胞角蛋白(CYFRA21-1):檢測非小細胞肺癌等腫瘤標誌物,主要篩查早期非小細胞癌和N母細胞腫瘤等癌症。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檢測小細胞肺癌以及神經母細胞腫瘤標誌物,用來篩查早期小細胞癌、腎臟神經母細胞瘤和神經內分泌細胞腫瘤等。
TCT檢查:又稱為宮頸超薄細胞學檢測,主要用來篩查宮頸癌變。
乳腺鉬靶:這是現在檢查乳腺癌最先進、精準的儀器,可以發現深部的微小乳腺癌早期癥狀,在北京只有少數體檢機構鉬靶檢測儀,民眾體檢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肛門指檢:肛門指診是確定直腸癌的有效方法,大約70%左右的直腸癌都能夠通過這種方法發現。
便常規檢查:通過對糞便的各種化驗結果可以準確分析出十分有大腸腫瘤。
轉載自新華網:
http://www.tj.xinhuanet.com/shkj/2015-11/01/c_1117003571.htm
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身邊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分鐘確診癌症患者為6人。而且治療上沒有特效藥,唯一有用的辦法就是
癌症有一百多種,幸運的是,對國人威脅最大的前6種癌:肝癌、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都已經有了確切的篩查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早發現癌症的苗頭。
生命時報記者 江大紅
受訪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 張凱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醫師 劉炬
腫瘤篩查看似複雜,其實抓住幾個要點可以事半功倍,接下來就為大家逐一介紹這6種癌症。
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病毒長期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煙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長期食用霉變糧食的人群等。
檢查方法:超聲、抽血化驗甲胎蛋白。
檢查間隔:40歲以後每半年檢查1次,如有異常一定要遵醫囑複查或接受相關治療。
肺癌
高危人群:吸煙20年以上的,20歲以下開始吸煙的,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吸煙人群(三項只要符合一項就屬於高危人群);常接觸油煙或煤煙者;長期在空氣污染嚴重地區生活的人群等。
檢查方法:低劑量薄層CT。
檢查間隔: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應每年做1次低劑量薄層CT。若有長期不能治癒的咳嗽、痰中帶血等肺癌早期癥狀,應儘快做低劑量薄層CT檢查。健康人群中,男性50歲、女性55歲時應篩查一次。
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40歲以上且具有以下一項者,糞便潛血試驗陽性、有癌症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等。
檢查方法:腸鏡。
檢查間隔:高危人群做腸鏡檢查,陽性者根據治療原則處理,陰性者則每年複查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OBT),每隔5~10年複查一次腸鏡。一般人群40歲以上時每年做一次FOBT即可。
胃癌
高危人群: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過量飲酒,以及長期吃高鹽、熏烤煎炸食物的人等。
檢查方法:胃鏡。
檢查間隔:高危人群在40歲時應開始做胃癌篩查,若沒有異常,可間隔5~10年再做一次。健康人群中,男性50歲、女性55歲時同樣應檢查一次。
乳腺癌
高危人群:未婚或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於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
檢查方法:乳腺X線攝影、B超。
檢查間隔:35歲以後每隔一兩年做一次乳腺B超檢查,40歲以後每隔一兩年做一次乳腺X線攝影及B超檢查。如果篩查中發現明顯異常或高危型乳腺,間隔應縮短為3個月或半年。
食管癌
高危人群:40歲以上且兼有以下一項者,來自食管癌高發區(包括華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區、四川北部地區、江蘇北部地區等)、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癥狀者。
檢查方法:內鏡。
檢查間隔:40~69歲的高危人群應每5年篩查一次,若未發現問題,之後可每5~10年篩查一次,若發現病變則應聽從醫生建議。健康人群中,男性50歲時、女性55歲時也應做一次內鏡篩查,之後每5~10年篩查一次。
癌友該如何吃
癌症患者一定要注意飲食,以免吃錯食物增加身體負擔。總體來說,癌友有三大飲食原則:
一是參照中國營養膳食寶塔,做到營養均衡;二是在蛋白質的來源方面,溫性、熱性食物,如牛羊肉要少吃;三是補品、保健品要少吃,更不能亂吃,吃前最好諮詢醫生。
下面介紹一些常見食物,癌友到底該如何吃。
檸檬。檸檬富含維生素C、鉀、鐵等,但喝太多檸檬水容易導致脾虛,而脾虛易生痰,痰易導致火,痰與火結合會增加患腫瘤的風險或加重病情,導致腫瘤複發或轉移。
因此,癌症患者和正常人都不能喝太多檸檬水,一周別超過一次。消化道腫瘤病人、脾虛的人(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乏力、食慾減退、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最好別喝。
獼猴桃。性偏涼。腫瘤病人在結束所有治療後,可吃點獼猴桃,但一天不要超過一個,一周控制在三五個之內。
香蕉。性偏涼。若化療期間便秘嚴重,可適當吃點香 蕉,但有噁心、嘔吐等癥狀的人不建議吃。治療結束後如果沒有明顯的脾虛也可經常吃香蕉。
柿子。它最大的特點是澀,容易導致氣滯,因此不能和涼性食物一塊吃,如香蕉、獼猴桃等,否則會加重癌症患者氣血運行不通暢,令身體通道更加堵塞。
建議不管有沒有得癌,柿子都要少吃。特別喜歡吃的人,可先喝點粥再吃,吃完後別再吃其他東西,以免增加消化道結石的風險。
桂圓。性熱,不少人吃完桂圓後容易上火。腫瘤病人尤其是正在接受放化療的腫瘤病人,因為多表現為熱證,不宜吃桂圓,容易加重失眠、煩躁等癥狀,甚至可能引發出血。
治療結束後,可以偶爾吃一兩個,但一定要控制頻率和數量。
豬肉。性平。在所有畜類肉中,只有豬肉、鴨肉等少數肉類性平。豬肉、雞蛋、豆腐等是腫瘤病人的主要蛋白質來源,可適量吃,但豬肝、豬腦等內臟最好別吃。
很多人在化療期間愛喝豬蹄燉黃豆湯,豬蹄脂肪含量太高,容易升高血脂,加重化療期間肝臟的代謝負擔,並可能增加化療後發生脂肪肝的風險,所以要少吃。豬肉中,裡脊肉最好,任何形式的肥肉都要少吃。
牛羊肉。性偏溫。在中醫看來,身體特別虛的人,可用牛羊肉來補,但腫瘤病人怕上火,要少吃。化療期間,有不少人用牛尾湯來升高白細胞,這可能有刺激腫瘤細胞生長的風險。
水腫、乳腺癌病人更不能吃。此外,雞肉也性溫,可少量吃點柴雞稍微補補,但不宜長期吃。
蝦。它是補腎壯陽的食物,性熱,助火力量強,吃完後容易導致失眠、上火等,還存在促進癌細胞生長的風險。河蝦、海蝦、蝦皮都不適合腫瘤病人。
魚。大多數魚性偏溫,要少吃。而鯽魚、帶魚是發物,最好別吃。烤魚、炸魚等做法會增加食物的熱性,且本身容易產生致癌物,更要少吃或不吃。
韭菜。大多數蔬菜都是性平或微涼,韭菜是其中少有的溫性食物,它和蝦、螃蟹等一樣,都屬於發物,要少吃。油菜、菠菜、白菜等大多數蔬菜,都可以放心吃。
大米。性平。它和玉米、小麥等一樣,可以放心吃。(完)
推薦閱讀:
※肌肉里的乳酸是如何分解的?怎樣能加速分解?
※如何判斷一種食物的屬性(溫性、寒性、熱性)?自己的體質又怎麼判斷?
※日常飲食中,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新手如何開始健身房的鍛煉?
※睡到半夜醒來,出現小腿肌肉抽筋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