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瓶裝水瓶蓋時,每擰一次的效果真的是累積的嗎?

看過一個雞湯故事,講甲有一瓶飲料怎麼也擰不開,給乙。乙擰了好幾下也沒擰開,就給了丙,結果丙輕輕一擰就開了,甲和乙讚歎丙天生神力,丙於是很雞湯地說不是我力氣大而是你們的努力做了很好的量變積累,我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一小步質的飛躍


都說是雞湯文了,你還信。

靜態摩擦力不是耐久值一樣打一下少一點啊,是象防禦值一樣非要超過一個臨界點才能轉變成動態摩擦啊,然後就輕鬆了。

說是劈磚、撞門還好點,這個故事裡的丙絕逼是天生神力啊。


原理各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再說點別的,順便求摺疊。

我之所以討厭一些雞湯文,是因為他們罔顧事實,胡亂編造出來一些聯繫,就想搞出個大新聞。如果想說明量變的積累到質變的飛躍的過程,為什麼非得用這個例子呢?像折斷鐵絲的疲勞破壞過程比這好到不知哪裡去了。鐵絲的每一次彎折都是損傷累積的過程,這是量變;最後那一次彎折把鐵絲折斷了,這是質變。為什麼一定要擰瓶蓋呢?你萌呀,畢竟還是圖樣!


得看是什麼瓶子。大湖橙汁那種玻璃瓶,估計管用一點,每擰一下空氣就可能進去一點,內外氣壓平衡後就很容易打開。不過對於這種瓶子,在瓶底用手掌拍上幾下更管用(實踐出真知,單位發了兩箱玻璃瓶大湖,太重了拿不回家,只能自己慢慢喝掉)。碳酸類塑料瓶和非碳酸類塑料瓶請樓下補充。


It"s so kind of 丙....事實上,只要你擰它,要麼它動(哪怕一點點)要麼它形變(even a little),你看,我的想法是(順便說一下我沒有啥nb的物理基礎,僅供參考)甲和乙都對使瓶蓋受力了,一方面確實有可能有微小的位移(起碼小到他們感覺不到),但在另一方面他們壓縮了瓶蓋(你光拿個瓶蓋在手裡用平時擰它時的力氣捏,就會發現它明顯形變了,所以瓶蓋和內壁接觸的更緊密了。再其次,他們的手手和瓶蓋的摩擦使得瓶蓋更光滑了,所以悲劇的丙就得施加更大的力來獲得相等的摩擦(我個人!覺得!外壁的損耗高於內壁)。所以綜上我覺得這是個定量而非定性問題。樓下坐等專業人士回答。


按照經典力學的理論,丙的解釋可能是錯誤的。摩擦係數mu 是定值,想推動他需要F=mu N,這應該是能夠轉動瓶蓋的初始值,而根據一般瓶蓋的螺紋設計形狀,只要瓶蓋有一點點的鬆動,壓力N就會變小,需要的F也會變小,瓶蓋就會順利擰動了,因此初始狀態需要的力量F應該是最大的,所以丙最牛逼。


推薦閱讀:

行業中有哪些字是誤讀並延續下來的,比如鉻(ge)大家都讀(落)光柵(zha)大家都是讀(shan)?
二十一世紀頭十年理論物理學有什麼重大進展嗎?
如果地球上的人口一直增長,陸地上要保持多大的植被覆蓋率,才能保證人一直都能呼吸到氧氣?
光學晶格 (Optical lattice) 這個領域目前的發展如何,有哪些學校做的比較好?
黑色的玻璃是不存在的嗎?

TAG:物理學 | | 生活常識 | 力學 | 瓶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