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應該存在嗎?

以下的內容摘自《動物權利》:
動物園
如果人們沒有從野外捕捉動物,動物園就不會存在。動物園收養動物的第一步就是捕捉野外動物並把它們圈養起來。接下來的第二步通常就是野生動物買賣;交易的過程常常充滿冷漠和殘忍。許多動物在這一過程中死去,導致死亡的原因包括:艱苦惡劣且伴隨虐待的旅程、致命的感染,以及對動物園環境的無法適應。人類捕略者為了便於捕捉,可能屠殺被捕獲動物的家庭成員。216

如果一個物種滅絕了,那麼,我們不能在嚴格的意義上說該物種受到了傷害;物種不是擁有利益的存在,所以不會被傷害。220

保存物種主要是為了人類的慾望。220

對大多數人來說,由於參觀動物園只是一個偶爾的且花費很少的活動,因而聯合抵制不合格的動物園將是效果不佳的。223

鑒於動物園令人沮喪的歷史,以及動物園的倡導者總是傾向於用動物福利的花言巧語來掩飾其自私的或至少是少於服務於人類利益的目的,因此,利益的驅動似乎很難保證動物園的動物不被忽視和虐待。224

能夠獲得合理性證明的動物園的標誌或許就是,借望遠鏡給參觀者使用成為它的一項日常政策。224

希望回答者能對以上內容作出解釋。


動物園是有存在意義的,很多動物園起到動物保育、研究、教育的作用。管理運營得當,我覺得動物園沒什麼可詬病的。可能有人會認為,動物園限制了動物的自由,但確實,要起到保育、研究、教育的作用,只能限制一部分動物的自由,不然很多工作沒辦法做好。獨立的研究所設立在非動物活動的領域時會有各種制肘,動物園可以提供成熟的環境和方案。

早期的動物園源於動物博覽,純粹是商業利益在驅動,那時候的人們去動物園只有一個目的——獵奇。(關於那個時代,不靠譜地說一句,可以看《人猿泰山》《金剛》……)現在的動物園大多已經脫離了滿足這種純粹低級的需求。動物園的概念在不斷進化,甚至你看,南非的野生動物園,最大的面積有馬來半島那麼大,動物生活在園內其實就是在野外,而研究、保育等工作照常開展,只是遊客要看動物反而得限制自由,需要坐在車內沿著特定的線路觀看。

當然,中國有很多小型動物園還處在那種供人獵奇的展覽狀態(沒辦法我只知道國內的事……),動物單純是賺錢工具,骨瘦如柴,環境又臟又臭,這樣的動物園還是關閉算了……這是國家在這一塊管理得不好,門檻過低,並且缺乏規範化。有同學說,動物在野外也過得也不好,但其實很多時候——就像很多人見不得虐待動物一樣——人們是在照顧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動物的感受。我不忍心看到小型動物園裡骨瘦如柴的老虎,不忍心看到屁股變光禿的孔雀,但它們在野外環境物競天擇死相怎麼慘我不在乎。給孩子看這樣的動物園,不但起不到教育意義,還會嚇到孩子,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動物園要辦的話,還是要辦好。反正我是永遠都不會進這種小型動物園的。
-------------------------------------------------------------------------------------------------------------------------------
針對問題補充的補充。

問題補充了不少論斷,那些論斷都過於武斷了……

問題:如果人們沒有從野外捕捉動物,動物園就不會存在。
如果說動物園有原罪的話,這大概就是動物園的原罪了。早期的動物園的確是在野外捕捉動物,現在動物園裡的動物也有部分是野外捕捉的,但目的不同。擴大指責範圍和無視行為背後的目的,而作出這樣的指責,是放棄思考的行為。現在動物園裡的動物很多是以前的動物園的動物們繁衍下來的,它們一出生就在動物園裡,已經沒有了野外生存能力,不待在動物園裡,放到野外只能送死。你可以指責最早的動物園是不道德不合理的,就像你可以指責早期美洲殖民者的行為,但你現在不能叫美國人都滾回歐洲,你要尊重目前既定的現實。不少動物園也在做保育工作,讓一些園內新生代的動物們重返野性,然後放歸自然,為什麼不提這個?動物園還有不少動物是從非法飼主和野生動物交易那裡解救出來的,為什麼又不提這個?甚至很多野生動物園,根本就不存在在野外捕捉動物進園內的說法。

問題:如果一個物種滅絕了,那麼,我們不能在嚴格的意義上說該物種受到了傷害。保存物種主要是為了人類的慾望。
一個物種滅絕了,自然不是說該物種受到「傷害」,嗯,這是人類矯情的說法,正確的說法就叫「滅絕」。但現在很多動物的滅絕不是自然的原因,而是人類活動的干涉,不知極端自然主義者是否承認,今天的人類已經是自然界里拔高的存在了,這個高度,已經無法再把人類視為普通的自然產物。人類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環境改變地貌,人類的生產活動甚至使南極上方的氣體比例都改變了。極端自然主義者認為一切都應該在其自然的狀態,動物滅絕就該由它滅絕,不得進行半點人工干涉,可惜已有人工干涉加速滅絕在先,再用人工干涉進行保育,絕對是合理的,而物種的多樣性,對於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是有幫助的。人類加速了某些物種的滅絕,已強於本來自然的演化,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對自己以及後代解釋目前的地球時,我們用「傷害」來形容這樣的行為和後果,是非常合理的。極端自然主義者無視現實,而說「保存物種主要是為了人類的慾望」,一是不把自己當人類,二是不把動物當動物,他們尋求的是一個脫離現實而虛無縹緲的「自然狀態」。

問題:利益的驅動似乎很難保證動物園的動物不被忽視和虐待。
嗯,忽視和虐待動物的動物園應該取締。我在前面就已經說了,就不累贅了。但不是所有的動物園都在利益驅使之下運營,很多動物園都在虧本經營,部分運作資金由某些自然基金會支撐。動物園在做保育、研究、教育的工作,是為園內和園外的動物生存得更好。這個問題補充又是一個以偏概全不看現實的武斷結論。

問題:能夠獲得合理性證明的動物園的標誌或許就是,借望遠鏡給參觀者使用成為它的一項日常政策。
按這個說法,哪怕是南非那些大型的野生動物園都是不合標準的,因為去那些野生動物園人們還能坐在制定的車上沿著固定線路參觀,科學家也在動物身上做各種標記進行跟蹤研究。那麼是否要把現在動物園裡的動物一股腦們全放歸自然(或者全部宰殺?),才能達到這個標準吧……人類的干涉又不斷在破壞環境和自然的今天,又如何做到這樣一蹴而就呢。動物園和依附動物園的研究機構不是突然間由邪惡勢力建立的,美好和諧的自然環境也不是由極端自然主義者一拍腦門突然就能建成的。話說我真羨慕極端自然主義者無視現實放棄思考的行為,這樣的人生太簡單了,活得太輕鬆了。

最後,我可以理解極端自然主義者為了自然和環境把一些話說得過滿,但不是所有正氣凜然說出來的話都是合理的,請尊重現實啊!不要脫離人類歷史和現實說一些自以為是的話,你們這些降臨派!你們一直在等三體星人毀滅人類吧!沒錯,伊文斯,說的就是你!


動物園在我小時候心中的地位等同於麥加"每次去都懷著朝聖的心理"
兩棲動物館就等同於大清真寺""雖然門票還要再交2角(如有冒犯到您的信仰我先道歉)
希望每個小孩子不僅僅可以通過類似動物世界的節目了解動物""
動物園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了解世界的第一扇窗口,我認為存在的利大於弊。
當我們第一次被教育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時,幾乎都是通過老師和父母。
此時我們腦中對自然的印象是是很模糊的。
就象這樣

熱愛它?一門45分鐘的認識春夏秋冬的課程。我覺得這是遠遠不夠的。我記不太清楚了,使用放大鏡燒螞蟻是不是這課裡面教的,請大家指點下。(為了說明放大鏡聚光的功能)當我們被教育要保護野生動物,拒絕使用一些珍惜野生動物時。我們通常看到的是廣告圖片是這樣的

一些電視或者公益廣告宣傳片。這些對於成人來說都是值得肯定,在設計廣告文案和內容時,大多數時候是針對成年人的。
但是我想對於孩子來講可能沒有太直觀的認識。孩子理解力是有限的,所以動物園對於孩子來講就是專屬領地。是住在城市中的大多數孩子們唯一可以近距離觀察和發現自然世界的窗口。
當孩子看到真的小猴子

真的大狗熊

和大灰狼時

那絕對是震撼。當看到一些萌態可掬的小動物時,不用你教他這不能吃,他自己也能領悟。當有誰提及要食用或者殘害這些美麗的動物時,他也會站出來維護他的小夥伴(小猴子,娃娃魚,穿山甲等等)
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說,動物園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的確需要一個場所讓孩子們接觸這些動物。


來一段引用文字

為什麼貓科動物特別喜歡繞圈圈走?
每次去動物園看老虎都有一隻會一直在左邊靠近網子的地方一直一直繞8字形圈圈幾年前在夜行館看到的藪貓(?)也一直一直沿著展示房裡的木樑繞圈圈最近去看山貓他也一直一直繞圈圈動物園是真的很小,他們一哆繽不到身體該有的活動量但為什麼是繞圈圈呢?而且是很規律很標準路線的圈圈,我在那看了十分鐘一點都沒改變路徑!

在圈養貓科的行為觀察紀錄中,刻板的踱步行為時間多寡經常被用以檢視動物的福利指數(Mosan 1993)。Mellen等人於1998年Second Nature的報告指出,踱步行為與展場氣候(enclosure climate)、巢位置(den sites)無相關,而與展場大小(enclosure size) 、展場複雜度(enclosure complexity) 、視覺遮蔽物的數量(the no. of visual barriers) 、群體的大小(individuals or groups)及食物的多樣性(diet diversity)呈相關性。從動物園誕生之時,眷養於其內的動物開始失去經後天學習、屬於文化方面的非固定行為。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文化,只是當大家不再需要應付覓食、躲避天敵、交配以及各種存在於自然環境之威脅所帶來的緊張感,也逐漸失去游水、掘土或是飛翔等行為;動物園也意外地讓動物發展出一種固定行為:動物專家第一次看見黑猩猩把玩自己的糞便之後把他吞下肚,或是不斷地理毛、拔毛,後不斷地舔著潰爛的傷口;第一次看見大象,或是以飼料引誘鴨子靠近,然後用大大的腳掌把它踩到土中;第一次看見海獅在水中繞著固定圈圈游泳,然後再經過固定的一點時以身體摩擦。其他令專家們嘖嘖稱奇的動物行徑還包括大猩猩把消化一半的食物吐出後再吞入反芻,大象、棕熊、黑熊、北極熊、老虎不斷地在原地饒八字形、美洲豹重複跳躍重踏勐撲直到膝蓋變形為止─狹窄的空間、無趣缺乏威脅的生活導致動物們產生類似人類OCD強迫性異常行為或是監獄、收容所內犯人的慣常性或重複運動等等,以製造體內腦啡,平衡神經介質多巴胺(dopamine)引發的激動、攻擊以及重複性行為。百憂解藥廠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產品會使用在熊與大猩猩身上─專家背景嚇傻了,稱動物園為「重複性行為的樂園」,也不會知道有一天「百憂解世代」居然適用於動物。


動物園的存在與否,是人類對動物環境的一種意識的體現。你怎麼看待周圍的動物?天敵還是食物?出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怎麼看待自身?高貴呼?人類可以決定他們怎麼對待動物,圈養作為寵物,放歸大自然?掠奪棲息地,還是建立保護區?保護誰?保護長得好看又稀少的,還是名貴的藥材?

作為動物,某有任何發言權(除非,,,某有除非,人類絕對主導)。你看他們日復一日,為的只是本能的繁衍,不過是基因的一枚棋子,可以移動而已,本質上和細菌,植物又有什麼區別?

作為人類,普通的一枚,你渴望什麼?你願意動物園消失掉嗎?如果動物保護協會,動物福利的研究者,其他科學家們,給你各種科普,各種呼籲,你會心動嗎?你可以不再去動物園,不再看海豚表演之類的嗎?

作為人類,關切動物福利,動物保護的一枚,你在保衛誰的權利?保護動物,是因為你愛護動物,還是因為你喜歡長得好看的,楚楚動人的動物呢?還是你痛恨某些人類呢?保護動物,是為了生態平衡的話,終其根本,還是保護人類的生存家園。你願意為了保護動物付出多少代價?和政府作對,和既得利益者作對?

每個問題都有不同的答案,所以這個話題也會有無數的看法。雖然看上去一點用不管,答案還是,沒那麼簡單。

用我的觀點看一些觀點。
1 動物園是某些動物的保育基地。這個我沒什麼好反駁的。熊貓這種又黑又白又是亞洲血統的交際花,人畜無害的,真心的不捨得扔出去啊。我們都是善良的人啊。
2 動物園的動物快樂嗎?說實話,動物有沒有快樂,重要嗎?一個動物想要的不是快樂,是繁衍子嗣。只要可以多生幾個健康的寶寶撫養長大,在動物園,忍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也忍了。為了保護孩子,死不足惜。要非說快樂不快樂,你去動物園看過嗎?我不算是動物保護主義,但每次去動物園就會流淚,看到動物被殺戮的視頻,決定吃素。生活中,沒有去倡導過什麼,也沒有奔走相告,也沒有做任何極端的事情。在我看來,如果在動物園,還是單身的話,他們肯定不快樂。北京Zoo裡面的獅子和老虎的園區竟然是水泥地面,懶洋洋的躺在地上像打盹的豬。這個畫面,永生難忘。兩棲動物的一些地方,每個種類有的只有一隻,在一個魚缸大小的地方,供人們觀賞。他們也許沒什麼享樂和自尊,他們想要家庭,想要小寶寶,摔!
3 教育 動物已經知道他們的命運逃脫不了了。儘管見了人類他們會拚命地逃啊。。。那就弄幾隻來動物園吧,小孩子們歡呼雀躍的不行啊。我真是不忍心怪罪。動物的種群也沒那麼脆弱,抓幾隻不至於崩潰。但是小孩子也不是搞分類學的,不用每個種類都搞一隻來啊,也不用好幾個大洲的都要弄全啊,背井離鄉的,哎。也可以多些自然生境,好好待他們,去過英國的動物園,比北京的要好太多。長頸鹿都是自由遊走的,猴子跳到遊客的車上,出門時要有專門人員把他們撥下來。。。

所以我的觀點,動物保育,動物教育,和展覽賣票盈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希望盈利的部分盡量少些,動物的處境盡量好些,人們對動物的虐待盡量少些。

另外關於動物表演,我是絕對的反對。如果你認為能在那裡面謀生已經是一些動物的福氣,那麼不是你太冷漠,就是你太naive了。

拆除動物園從前是我研究生時期幼稚的夢想(不要罵我,因為我會罵回來),現在看來,沒那麼簡單。希望將來能做些有益的事情吧。大家一起來哦~~~啊哈哈。


單純從人類自身利益出發,我認為傳統的把高等動物囚禁在狹小區域的動物園不好。

因為小場地小監牢里的高等動物都有精神疾病,越聰明的動物(如狼、熊、象等)越發明顯。而一般去動物園都是帶小孩去認識直觀、真實的動物 ,這導致我們不過會看到一些眼神渙散,行為詭異的東西,你願意帶你的小孩去逛精神病院?如此這般,我覺得不如看看標本結合影視資料即可。

而模擬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有一定活動場地,能滿足社會性強的動物的社交要求的野生動物園對於我們人類的觀察還是較好的,起碼那裡面的動物行為比較正常。


權利的擁有者必須有能力去理解用於管理所有主體,包括其自身的義務規範。在運用這些規範時,他們必須能夠認識到其自身利益可能與正義發生矛盾。

只有在一個能夠有自控能力,有道德判斷能力的群體中,才有可能正確地引入權利的概念。

不要拿「動物權利」這詞出來賣萌了。順便人身公雞一下,窩老見過的有限的動物權利等諸如此類的愛好者。十有八九是主張萌物權利。剩下那個是為了泡妞。不過話說回來,這類遊行跟社團里正妹的確多...


「動物應該有他們的自由」這句話顯得很可笑,拿人類自己價值觀去套動物們,不覺得自己就是你們每天都唾棄的那種把人類當成「世界主宰」的人嗎?
不討論動物園本身存在的科學研究價值。只說動物園中的動物大部分(我是說大部分)是愜意的,因為它們不用為食物、領地和交配權發愁。(不要只拿中國的髒亂差動物園說事兒,因為題主的問題是「動物園應該存在嗎」而不是「中國的髒亂差動物園應該存在嗎」,當然後者是絕不應該存在的!)而且野生動物園中的動物們還是有很高的「自由度」的。

我們來看一下小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節選(雖然是小說,但此處論述堪稱一篇果殼科普文。如果覺得太長,可以只看黑字部分):

好心但有誤解的人們以為生活在野生環境的動物是"快樂的",因為它們是"自由的"。這些人通常想到的是大型的漂亮的食肉動物,例如獅子或獵豹(很少有人會抬舉牛羚或土豚的生活他們想像這隻野生動物在吃了虔誠地接受自己命運的獵物之後,在熱帶稀樹草原上閑逛,散步消食,或者在吃得過多之後去跑步健美,以保持苗條身材。他們想像這隻動物驕傲地溫柔地照顧自己的後代,全家在樹枝上觀賞日落,發出快樂的嘆息。他們想像野生動物的生活簡單、高貴、充滿意義。後來它被邪惡的人捉住了,扔進了狹小的監牢。它的"快樂"被擊得粉碎。它深深地渴望"自由",用盡一切方法逃跑。由於被剝奪"自由"的時間太久了,這隻動物成了自己的影子,它的精神垮了。有些人就是這麼想像的。
事情並不是這樣。
野生環境中的動物生活在一個有很多恐懼卻只有很少食物,需要不斷保衛地盤,只能永遠忍受寄生蟲的環境中。在一個無情的等級嚴格的群體中,它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出於必要,被迫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由的意義何在?實際上,野生環境中的動物無論在空間上、時間上,還是在個體關係上都不自由。在理論上——也就是說,作為一種簡單的實際可能性——動物可以收拾東西離開,藐視它這個物種認為合適的一切群體準則和界限。但是這樣的事情比在我們人類成員身上更不可能發生,比如一個有著所有常見的聯繫——與家庭、朋友、社會的聯繫——的店主,他不可能丟下一切,只帶著口袋裡的零錢和身上的衣服就從自己的生活里走開。如果一個人,最大膽、最聰明的生物,不可能從一個地方遊盪到另一個地方,所有人都不認識他,他也不依賴於任何人,那麼為什麼性情保守得多的動物會這麼做呢?動物就是如此,保守,甚至可以說極端保守。最微小的變化也會讓它們心煩意亂。它們希望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事物絲毫不變。意外的事物令它們十分不快。你在它們的空間關係上能看到這一點。無論是在動物園裡還是在野生環境中,動物在它的空間里的居住方式和棋子在棋盤上移動的方式一樣——意味深長。一條蜥蜴或一頭熊或一隻鹿所在的位置不比棋盤上的馬所在的位置有更多的巧合,或更多的"自由"。兩者的位置都說明了方式和目的。在野生環境中,一季又一季,動物因為同樣迫切的原因,每次都走同樣的小路。在動物園裡,如果一隻動物沒有在慣常的時間以固定的姿勢出現在平常的地點,那麼這就說明有問題了。也許這只是對環境中一個微小變化的反應。飼養員留在外面的捲起來的水管讓它感到了威脅。一個水坑剛剛形成,讓它感到緊張。一架梯子投下了陰影。但是這也可能說明更多的問題。最糟糕的是,這可能是動物園園長最擔憂的:這是一個癥狀,是麻煩即將來臨的預告,是檢査糞便、盤問飼養員、召來獸醫的原因。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一隻鸛沒有站在它平常站的地方!
但是讓我花一點兒時間只對這個問題的一個方面繼續進行闡述吧。
如果你到一戶人家去,把前門踢開,把住在裡面的人趕到大街上去,說:"去吧!你們自由了!像小鳥一樣自由!去吧!去吧!"你以為他們會高興得又叫又跳嗎?他們不會。小鳥並不自由。你剛剛趕走的人會氣急敗壞地說:「你有什麼權力把我們扔出去?這是我們的家。我們是這裡的主人。我們在這兒住了很多年了。我們這就叫警察,你這個流氓。」
我們不是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嗎?動物肯定就是這麼感覺的。動物的地盤意識很強。這是它們大腦的關鍵所在。只有熟悉的地盤才能讓它們完成野生環境中兩件需要不斷去做的極其重要的事情:躲避敵人以及獲取食物和水。符合生物學原理的動物園裡的場地——無論是籠子、獸欄、四周有深溝的小島、圍欄、陸棲小動物飼養箱、大型鳥舍還是水族館——只是另一個地盤,只不過大小和與人類地盤的靠近程度有些特別。這個地盤比大自然中的地盤小得多,這是合情合理的。野生環境中的地盤很大,這不是出於喜好,而是出於必要。在動物園裡,我們為動物所做的就是我們在家裡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我們把在野生環境中分散在各處的東西集中到一個小地方來。以前洞穴在這裡,小河在那邊,狩獵場在一英里以外,瞭望台在狩獵場旁邊,漿果還在別的地方——所有這些都要受到獅子、蛇、螞蟻、水蛭和毒藤蔓的侵擾——而現在河水從近在手邊的龍頭裡流出來,我們可以在睡覺的地方的旁邊洗澡,我們可以在燒飯的地方吃飯,我們可以把所有這些起保護作用的牆圍起來,讓裡面保持乾淨和溫暖。一座房子就是一個縮小了的地盤,在那裡,我們的基本需要可以在附近安全地得到滿足。一座合理的動物園就相當於動物的房子(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沒有每一處人類住所都有的火爐或類似的東西)。動物發現這裡有它需要的所有地方——瞭望台,休息、進食、飲水、洗澡、梳毛的地方,等等——而且發現不必去捕獵,一星期六天都會有食物出現,它便會像在野生環境中將一個新地方據為己有一樣佔據它在動物園裡的地方,仔細察看這個地方,用它這個物種常用的方式,也許是撒尿,把這個地方劃歸己有。一旦完成了這個喬遷儀式,安頓了下來,動物便不會感覺自己像緊張的房客,更不會感覺自己像囚徒,而會感到自己是土地擁有者,它會像在野生環境中的地盤上一樣在它自己的場地上活動,包括在地盤受到侵犯時竭盡全力地保衛它。從主觀上看,對於一隻動物來說,這樣的場地不比野生環境中的條件好,也不比野生環境中的條件差;只要能滿足動物的需要,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造的地盤都僅僅是一個客觀情況,一個已知事實,就像豹子身上的斑點。你甚至可以說,如果動物能憑智慧作出判斷,它一定會選擇住在動物園裡,因為動物園和野生環境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沒有寄生蟲和敵人,有充足的食物,而後者卻有很多寄生蟲和敵人,還缺少食物。你自己想想吧。你是願意住在豪華旅館裡,享受免費客房服務,可以隨便看醫生,還是願意無家可歸,沒有一個照顧你的人?但是動物沒有這樣的識別能力。它們在自己本性的範圍內,靠自己有的東西湊和著過。
一座好動物園是一個充滿了細心設計的巧合的地方:就在動物用尿或其他分泌物對我們說"別進來"的地方,我們用障礙物對它說:「別出來!」在這樣的和平外交條件下,所有動物都很滿意,我們也可以放鬆自己,互相看看了。
文獻里可以找到很多動物能逃跑但沒有逃,或者逃跑了又回來的例子。有這樣一個例子,一隻黑猩猩的籠門沒有上鎖,門開了。黑猩猩越來越焦慮,它開始尖聲叫喊,一次又一次猛地把門關上。每次都發出震耳欲聾的噹噹聲。最後飼養員被一位遊客提醒,急忙去採取了補救措施。一座歐洲動物園裡的一群狍在大門開著的時候走出了圍欄。因為受了遊客的驚嚇,它們逃進了附近的森林。那裡有一群野生狍,還可以養活更多的狍。儘管如此,動物園裡的狍還是很快回到了圍欄里。在另一座動物園裡,一個工人大清早扛著木板正朝工作地點走去,他驚恐地發現清晨的薄霧中出現了一頭熊,正邁著自信的步子徑直朝他走來。那個人丟下木板逃命去了。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立即開始尋找逃跑的熊。他們發現它回到了圍欄里,它是像爬出去時那樣從一棵倒下的樹上爬進去的。有人認為是木板掉在地上的聲音讓它受了驚嚇。
但是我不想堅持。我並不是要為動物園辯護。要是你願意,你可以把所有動物園都關閉(讓我們希望僅剩的野生動物能在僅剩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吧)我知道動物園已經不被人們喜歡。宗教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關於自由的某些錯誤觀念使兩者都遭了殃。

————————————————分割線————————————————
本人個人公眾號【chencha-xinshu】陳茶煨新書
用歷史這碗陳茶,燉出一段段鮮活的文字……
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AEiKkrnE8eSOrf3x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沒有應不應該,動物園已經存在了幾百年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我本人是反對動物園的,自從去過兩次之後,看到裡面的動物的慘狀,實在不忍心去。

其實動物園本可以做的更好,有時我又想是不是應該多去至少增加點兒收入有可能會改善動物的生活。

唉!關鍵是動物園的管理者如何去管理這些動物,管理不好真的還是別要動物園了,其實不就是動物的監獄嗎?

關鍵大部分動物沒有違法也根本不知道咱們的法,去動物園調戲動物的人歇了吧,求求了!


其實無論哪個觀點,都是出於人本位來思考,只是雙方對於保護的意見分歧。既然是人本位,最簡單直接方式是如何最大限度讓人類收益,如何保存一個物種本身的基因庫以及行為學和他所覆蓋環境以及跟其他物種的關係,這才是最重要的。了解動物的最佳方式是動物園,如何讓動物在動物園中表現跟野外大致一樣的行為也是現在動物園越來越重視的問題。

把人類思維和價值觀套在動物身上是無價值的,對於動物來說,自由的代價就是一餐飽三餐飢,天敵天災同類爭鬥的威脅,生存以及繁衍都面臨巨大的挑戰。而在動物園養尊處優的動物,同樣也失去在野外的活力與交配欲,甚至出現刻板印象和精神疾病,這反而損失了動物的觀賞性,無論從利益以及教育上來說對於動物園都是很不利。

我認為只有正視人本位這個出發點,理解保育動物以及動物園承載意義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討論動物園是否應該存在。假如把自己當做神去可憐其他物種是可笑的,把自己作為一名管理者最大限度保存他們的價值服務自己才是對雙方最佳的策略


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劃定野生動物保護區。
沒有人能真正知道動物自己更願意被豢養還是回歸自然。
馬賽馬拉陪伴動物的日子裡,讓我看到他們真實的一面,或許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去戰鬥,但這才是自然,不是么?我們有什麼權利去干預自然?僅為了我們的孩子看到動物更方便?讓我們的孩子面對被禁閉的動物學習自然知識本身就是可笑的。
動物能在他們的環境里自由生存,這才是應有的狀態。
我們需要看他們,可以,把自己關在籠子里,然後拜訪他們吧。


你說的意義是指為了人類還是為了動物呢?人類努力保護物種多樣性實際上也是保護了人類自身,從這個角度看是一舉多得的事。勢必有意義。

而「動物園」的意義其實取決於它的質量。
如果一個單純的以展覽參觀為主的動物園,很多二三線城市都有,你說的那種虐待行為主要出自這些缺少科學管理的動物園。其中動物的管理養育很多是不合格的,這種不合格往往顯而易見:吃的不好,住的太小太擠,馴養員的暴力對待,生病不能及時救治,過多的訓練和演出……

這些身體和心理問題人類往往可以感同身受。從而一旦知道內幕,可以想像動物有多麼憋屈,多麼痛苦。

而更深層次的問題,也許是科學救助之後的疑問。
當我們對待動物極其關懷,就算是像寵物,也會有諸如:寵物們對於主人的態度是出於權利的脅迫還是真情的流露之類的問題……所以人和動物之間的複雜關係,勢必是由我們位於生物鏈中不同地位等級而決定的。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人類相對於整個宇宙的渺小,在我們登頂食物鏈頂端以前,已經有無數生物曾經駐足王座。

將來未必沒有。
所以動物園如果要做,首先要達到人們想要救治研究動物的目的,二是達到人類敬畏自然的目的。是敬畏,而不是把所有的動物都擺成無毒無害,可賣萌可比?的樣子


謝不邀,一直在動物園進行動物育種工作,而且也走訪了很多動物園包括一些國外的頂級動物園,我來闡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先從最近公司的一個例會上講起,經理宣布以後的劇場表演進行革新,全部向歐標看齊。其實我們動物園裡面的劇場現在已經是動物行為展示了,就是飼養員帶出來一個犀鳥,給觀眾看一看,然後扔一個水果,犀鳥飛出來調走。相比較以前的那種比較殘忍虐待型的訓練,現在已經人性化了許多。而經理說的歐洲標準,我也沒辦法詳細講明白,根據我的觀察,基本就是你走道這裡老遠的看到遠處窩著一頭獅子。它幹什麼隨它,但是你不能碰,讓遊客看到動物的自然狀態。其實我一直對這種展示表示懷疑,倒不是讓動物展示自然狀態這種提法不好,關鍵是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群眾素質極其高的國度,如果遊客花了那麼多錢,走了那麼多路才只是遠遠看了一眼老虎,我很擔心群眾們怒砸我們的招牌。這種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
好了,回到提主的問題,動物園到底應該不應該存在?
首先簡單列舉一下動物園你的功能
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
當然, 我就是主要做這個工作的,列舉我們對於那些瀕臨滅絕的鳥類(權威說的)進行孵化和育雛,成活率已經可以達到85%,野外肯定是更低。而且我們也擴大的基因種群。
對於教育
我曾經接待一個丹麥的類似於夏列營的訪問團,當時他們參觀完我們動物園以後,帶隊的丹麥老師詢問這些十幾歲的孩子感受,其中一個孩子說了一句讓我很有感觸的話,we should"t love them,but respect them.如果一個動物園可以 讓參觀後的人能有這種領悟。那這個動物園一定是成功的。如果你真的仔細觀察每一種生物的特性的時候,你或許會發現上帝很公平,或許他確實讓愚蠢的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可是他絕對沒有拋棄過任何一個生靈。
也許大家確實參觀過一些比較可怕的動物園,關在狹小的籠子里,周圍環境骯髒潮濕,動物全都是精神萎靡,皮包骨頭。其實以上的現象絕大部分是由於體制的原因,吃公家飯的肯定不如自己掙錢吃飯的(上面已經有回答了,就不多說了)。由於我們園區是個人的,加上錢也充足一些,所以基本上老闆要求遊客不可以看到籠子,基本上除了病房和後勤區域需要籠子,其他地方都是呈現自然狀態。所以問題的關鍵是錢到底花沒花到地方。給動物吃的水果是否進了別人的肚子里。
我們對動物的講解要求全部中英文,還要加上一些關於該種動物的歷史典故以此吸引遊客。所以動物園給遊客提供了輕鬆愉悅對孩子也有意義的環境。
其他功能按下不表。
這裡說一些自己的感想,人類太偉大了,其實說什麼動物快要滅絕,真的不一定,如果人類喜歡了某一種動物,那他肯定滅絕不了。
我想各位看官一定明白一件事情,你在動物園看到動物,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可是野外絕不是這樣的,你確定你要讓你的孩子去看野外禿鸛怎樣吃東西?看一看科摩多龍怎樣找食物。歸根到底,動物園不得不給廣大的遊客呈現一種大家想看到的情景。因為來動物園絕大多數是兒童,有很多內容都屬於少兒不宜,比如,大家都願意讓孩子知道大熊貓是國寶,愛吃竹子。動物園肯定會呈現給大家一致乾乾淨淨大熊貓在吃竹子。可是如果大家看到一隻馬來貘在發情,肯定會繞道走,絕不會給孩子看的。
請原諒我一直以人的視角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很簡單,動物園是給人看的而不是給動物住的。我總覺得回答的不是題主的問題,所以總結一下,動物園有很多重要作用,所以應該存在。看到那些對於動物不人道的情景主要原因在於沒有提供好的福利,但是動物園確實在給遊客呈現動物狀態方面進行了取捨。至於是否限制動物在動物園而不是在自然中是一種應該受到譴責的事情,那把孩子限制在學校里是否也同樣受到譴責?
就講這些吧!


拋磚引玉
1.強調動物的權力就是對人類權力的限制。
2.動物園如果不應該存在說明寵物也不應該存在。寵物是個人的寵物,動物園是全人類的寵物。
3.在利益的驅動下虐待動物的一般是馬戲團。
4.如果動物園不存在了,你我的子女一輩子都見不到真的熊,獅子,狼。別指望他們會和人類和諧相處勾肩搭背。
5.動物園的存在是人類進化到食物鏈頂端應有的權利。
6.人類橫豎都要發展,城市化只會向全球蔓延,不會縮小,野生的動物一定是呈減少的狀態的,與其用死亡換取發展,不如合理的捕獲一部分養在動物園裡面。
7.路邊的任何一條野狗,都會覺得如果能進入動物園,一定比「掏垃圾,喝廢水」的生活更愜意,可惜,他們還不夠資格進入。
over


保存物種主要是為了人類的慾望。
這句話不太準確,保存物種主要是為了人類的利益。因此,任何形式的動物園,都是可以並且應當存在的。
試想,如果動物也有所謂的自由幸福等權利,那麼這些反對建立動物園的閑人們最不應該去關心的就是動物園該不該有。他們應該去拿老鼠做實驗的科研機構,開發殺蟲劑的公司,以及各個屠宰場門前大聲疾呼。
看樣子,這些人並不明白我們人類就是這個星球的主宰,也不明白主宰是怎麼一種含義。那麼我覺得他們可以去我說的三個機構看看,然後琢磨琢磨我們離開這三個機構怎麼生活,然後他們就能夠對在這個星球上發生的事情有一點認識了。
我覺得,真有這麼悠哉的情懷,不如去關心一下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烏克蘭的老百姓,他們可是我們的同類!


看一下 《the glass between us》裡面的圖吧:

這是封面圖:

其他大圖只在官網找到了:
Alex Webb // Rebecca Norris Webb // Photographs


八九年不去動物園了,今天小侄兒一周歲陪他去了一次。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很奇妙的地方。

但不知道是不是主觀感受太強烈,感覺大多數的動物生活處境是很不好的。猛禽中的熊成了會賣萌乞食的萌寵,明明投食者的面前就立著一塊警示牌「請勿投食」。

金錢豹焦慮的在門口一直打轉,長頸鹿一到五點準時收工走進了滿地排泄物的室內,總感覺每種裡面的動物都有種百無聊賴孤獨的感覺,眼神是空洞的總覺缺少些什麼。

放一張孤獨的黑猩猩的背影。
其實我是不願意去動物園的。


當然不應該存在!如此簡單的道理偏偏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歸真堂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狗肉節為啥一幫人去示威花錢救狗?而對每天擺在眼前的動物園視而不見?


這段話邏輯夠混亂的。

我大概能看懂的是:物種滅絕了對動物其實沒有損害,但人類為了欣賞動物的萌態,強行把他們抓進動物園,保存多物種,這對動物所產生的身體和尊嚴傷害是可恥的。

我甚至引申出這樣一個結論:殺死動物乃至滅絕他們沒有問題,但如果把他們關起來欣賞他們的萌態,那怎麼能行?簡而言之,《動物宣言》的作者認為動物個個都是可殺不可辱的斯巴達

作為動物里的一個敗類,我想說,有些哥們就是這麼帶勁兒,於是就被一棍子敲死做了衣服燉了湯,有些哥們沒這麼帶勁兒,但因為太丑被一棍子敲死做了衣服燉了湯,剩下我們這些既沒有上進心,天賦又都點在賣萌上了的動物,在動物園裡靠著嫻熟的撓肚皮和打滾活了下來。

我是一名可恥的動奸,被動物開除了動籍,但人類願意收留我做二等公民,動物園就是他們給我修的收容所,你有意見?不好意思,你們動物界管不著。


大家都是動物啊!為什麼要把除人以外的其他動物集中起來供觀賞?需要學習的話,那就陳列動物標本啊……


我想如果動物會說話 你在它們原本生存的野外 問它說願不願意背井離鄉 它肯定不願意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某男子與母狗發生性關係被私刑」這件事?
如何做一個好的貓爸爸?如何及時發現貓咪生病了?
海豚救人的故事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那海豚的「動機」是什麼?
養捕鳥蛛是種什麼體驗?
為什麼殺豬隨便殺、殺狗有爭論、殺海豚卻被全世界所不齒?

TAG:動物保護 | 動物 | 生物學 | 動物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