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利潤很大嗎,為什麼這麼多人進入這個行業?
手機(製造商)行業利潤是否很大?有相關行業的人出來解析下利潤到底有多吸引人?
老本行的當然可以做!
青橙CEO蔡曉農:給大眾高性價比智能機
廣東新聞頻道專訪AGM余陳志先生_AGM A1_手機新聞IT的學著做!
大可樂手機丁秀洪:八核手機是朵什麼奇葩?教英語出來也可以做!
老羅要出手機了!《我在和一群笨蛋競爭 所以勝算大》連搖滾的都可以做!
名人出手機不靠譜 明星該推個人APP_StartOS系統門戶在現在蘋果,三星橫行,小米魅族華為中興等國內品牌也搶佔了中低端市場的今天,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進入這趟深水?是入門門檻低還是風險不至於外行人看得那麼的「悲觀」?
做過手機的人過來說幾句。。。
1)利潤大的手機風險也大,因為要做利潤高的機型一般都是高端機型,高端機型的研發成本高,對品牌的要求也高,如果研發實力不足的,供應商關係不鐵的,品牌影響力不夠的,做高端機型做不好,出貨量不夠的話成本很高,甚至沒人願意給你做,後期存貨和退貨都會壓死你
2)利潤不高的機型,一般都是中低端,這個市場競爭相當慘烈。沒有品牌影響力的很難做。而且市場的時點容易踏不準。一旦有處理器或者屏幕大小上的風吹草動,一旦運營商發布的合約機跟你配置差不多,一點什麼辣椒什麼米的又出了新機器,你的貨很快賣不動,然後市場價瘋狂的降價,庫存的跌價很快就把前面的利潤吐出來並造成虧損
其實手機很多公司在做,成功的品牌就那幾個。還有很多品牌雖然出貨量大,但是背後血淋淋的虧。現在很多其他領域的玩家湧入,一方面是看到小米和魅族的成功,一方面是互聯網營銷的日益成熟,廠家不需要再運營很重的線下渠道,也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去做線下品牌和營銷。但是畢竟手機依然是個很重的行業,不熟悉供應鏈,硬體研發,質量售後的玩家要進來,真的賺不到錢。
一.暫時假定你說的手機行業是指手機、而不包括移動終端上的軟服務
1.市場容量
站在發達的美國、歐洲、日本和浮躁的中國來看,大部分用戶看到的是蘋果、三星的崛起和中高端市場的飽和,但從商人的角度看,包括東南來、非洲、大陸三四級城市,這些對手機的需求量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而且不是中高端手機市場,而是低端市場,就是幾十美元一部的手機(搶得快,還可以在早期賣得更貴,利潤空間更大),手機未來是個個人必需品,而且使用周期都是1.5-2.5年,按全球70億來算,有40億會選用這種手機、就是說,飽和市場 是每年消耗20億部手類型手機。2012年全球手機出貨總量還不及10億(注意,是總量)。這個數據在商家眼裡,意味著還有很大市場空間。
2.國內的優勢:人才和技術
國內早期為MOTO、Nokia、三星、蘋果等手機廠商的代工,積累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同時從90年代的電子原件、再到MP3MP4、再到MTK平台山寨機的橫行、以及國內魅族、OPPO、小米等品牌(包括早期的波導)的出現,都為國內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這種優勢大大降低了這個行業的門檻,讓有意向的老闆們感覺到進入這個市場有如探囊取物、手到琴來。
3.國內手機品牌為這個市場打個血路
在東南來、非洲、大陸三四級城市等手機市場上,早已有華為、中興、聯想在這個市場上撕開一個裂口,相信只要跟在這些人手機,再利用山寨優勢,他們不相信打不開局面(或者分一點殘羹)。
4.國內老闆們的商業思路:做生不如做熟
這種思路的形成歷史原因展開來說就複雜了,這裡只做為原因提起,不細分析。
5.投資的壓力以及其他行業的不確定性(風險控制)
稍微有接觸過投資的人都知道一句話:社會上的錢太多了,都等著投資。這個從目前眾多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就可略見一斑,這麼多的錢拿在手裡(不管是募來的錢、還是自己的錢),不投資出去,按目前中國的CPI 10%來算,1個億一年就虧了一千萬。他必須想辦法投資出去,做點事業。投資什麼呢?國內到處都是紅海、一有一丁點藍海出現,大量資本就湧進來。只要能看到一點市場,而且還有點把握的,進去圈個地再說。
二.從應用終端的角度看,主要是兩點:
1.短時間內,它是互聯網的入口;
2.更長時間看,它是個人在線、娛樂的主要設置之一;
3.更長時間看,它是個人、家庭、辦公的主要設置之一。
這是手機成為地球人剛需的原因
包括軟體內置、服務捆綁、手續服務,這些的價值都非常高,能賺錢的機會非常多。
原本做手機的廠商,如摩托羅拉等,都沒啥錢賺了,這個行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正因為如此,所以在上面一層,才會有這麼多企業進入。注意,是上面一層,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帶來很大的附加值,而儘可能壓縮手機本身的製造成本。他們並不是手機廠商,而是來壓榨手機廠商的。
很奇怪,我覺得貌似只有一位朋友的回答切中要害,但為啥好多人不去頂。
手機只是一個入口 @子丹
但在我看來這位朋友只回答了一半兒,雖然這一半兒是最重要的。呵呵
諾基亞,三星,摩托這樣的企業做手機,我猜是因為慣性。
google,蘋果,華為,騰訊,百度,做手機,是因為這是未來互聯網的主要入口,數據。
謝 @大象小兵 邀。前些天很忙,一直沒有時間,我看了下部分朋友的回答,存在一些誤解,入行十幾年的手機行業老兵回答一下,也算是對自己思路再次梳理。
在大部分外行人眼中,手機行業門檻低、利潤高;加上風投鼓吹入口的概念,導致各行各業都湧入進來,似乎誰都可以在這裡賺到錢。
但事實呢?
樂視一台手機虧200,一年虧損100億;魅族錢荒一台虧100,一年半虧損13億,鎚子上半年就傳言倒閉了5次。
當然,也有賺錢的,華為、OPPO、vivo一台大概能賺200;蘋果則是暴利,一台賺3000,真要以為錢這麼好賺,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在目前這個實業舉步維艱的大環境下,做實業很難,手機行業更是難上加難,我03年入行 ,8年前創立的AGM能在戶外細分市場有點成績,靠的是一步一步來的踏實勤奮少犯錯誤。
*手機行業利潤大嗎?
按照獲取利潤的來源將目前市面上的手機分成三類,產業巨頭、互聯網手機品牌、細分市場垂直領域品牌(比如我們公司的AGM,主打戶外手機)。
產銷巨頭依賴產銷量獲取巨額利潤
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做的就是產銷模式,主要利潤點在於兩塊,一是靠銷售量,二就是入口。
銷售量好理解,賣一台賺200,賣100萬台就是2個億。蘋果2016年Q4財報中iPhone的銷量為4551萬台,按照每台3000元的利潤算,就是1300多億,而這僅僅只是一個季度的銷售利潤。
但在手機行業,能靠銷售量賺到錢的,要不有很高的技術門檻,要不有較長時間的品牌積累。喬布斯76年就鼓搗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 Apple-I,只看到蘋果這幾年風生水起,沒看到蘋果公司在數碼產品行業40年的深耕。
當然,產銷利潤只是這些產品利潤中的一部分,有的人認為有了品牌和渠道就能進來玩,但最後往往要栽跟斗,比如格力。就像生一個孩子是很簡單,但是想把孩子養好就絕不簡單。
但更多人進入這個行業的原由在於行業鼓吹的:入口,互聯網品牌手機的玩法。
互聯網品牌手機的玩法在於利用流量分發與內置生態將用戶價值可持續變現。
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米、魅族、樂視、鎚子等,硬體虧錢也要做。
以小米為例,雷軍從創立小米伊始就宣傳自己做的是互聯網手機。
首先是節流層面:
第一,小米的硬體利潤確實很低甚至是處於虧損的一個狀態。在傳統的產品定價中,有近3~5成是分給通路者,也就是中間商。而小米是高度依賴互聯網的直接銷售,省下了許多渠道成本,所以它才能高配低價,讓對手直接懵逼,而在小米之前,史無前例。
第二,雷軍的營銷手段在業界首屈一指,小米每一代旗艦機種在剛上市時,成本的確是高出定價不少,
但是小米藉由每年旗艦新品上市之初極少的出貨量來控制虧損,讓消費者對小米機的渴望加溫,屆時零組件成本已經降低、但售價不變,所以同一個機種只要能賣的越久,小米獲利空間就越大。有意思的是小米在巴西已經不賣手機了,因為巴西經濟太差,今天定價999,明天可能貨幣貶值到599。
其次是開源方面,小米雖然沒有在硬體上賺錢,但在軟體方面賺的盆滿缽滿。
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廣告、電商、遊戲和增值服務這幾種。
在移動互聯網上,除了遊戲是真正的利潤豐厚之外,廣告和電子商務都需要絕對的市場規模,才能取得不錯的回報,而增值服務,也是要遵循長尾效應。
這意味著,要想在互聯網上獲利,你就不得不把產品的市場做的非常大。小米作為第一個吃互聯網螃蟹的人,無疑在這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估計,小米2015年全年實際出貨量7100萬台,佔比5.12%,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而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湧入這個行業的原因也是看上了手機行業的入口前景。小米之外的其他互聯網手機品牌,各有盈虧,樂視、鎚子就是明顯的虧損狀態;但即使虧錢了也得做下去,入了坑想再跳出去就沒那麼簡單了。
AGM、青橙、MANN、雲狐等切入的是戶外市場細分領域,走的是傳統的產銷模式。
以我們AGM為例,借用老羅的一句話——考慮到我們是小廠商,所以沒有去市場的紅海中競爭,選擇了讓AGM從戶外手機這個細分市場切入,主打的就是戶外、三防、智能這些功能,而目前我們在戶外手機領域也擁有了幾十項技術專利。
從定位和產品的生產上就註定了我們的客戶人群只是很少一部分愛好戶外的人,所以我們AGM無法和產銷巨頭可以廣鋪線下渠道去搶佔市場,也無法和小米一樣靠互聯網服務賺錢。
但我們憑著十幾年的積累,足以在這一細分領域的品牌上站穩跟腳,每台手機也有一點點薄利,能夠自給自足,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去開發更多的技術專利,服務好我們的目標用戶。目前來講,我們的利潤前景還可以,AGM今年也花了幾千萬,在規劃戶外手機的品牌路線,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再談談手機行業的供應鏈規則,搞得定供應商就有足夠的利潤空間。
對於供應商來說,蘋果、三星這種產業巨頭就是典型的苛求代表。
以蘋果為例,它們的要求非常高,由於蘋果產品線少到一張桌子就可以擺上所有產品,所以蘋果堅持對供應商往上審查三代的策略。例如你供應屏幕,屏幕的上游有是玻璃,玻璃的上游供應商是石英,蘋果一直嚴格審查三層。所以蘋果在全球供應鏈榜單里之前一直排名第一,現在乾脆不參與排名直接進入神一級的公司了。
蘋果的東西哪怕只是一張傳單,也全部要做越南的工廠製作,之前去Apple
Store看到蘋果傳單就是比別家的手感和質感好,後來才知道原來蘋果對品質控制太嚴格,中國Apple Store哪怕想做個傳單也得總部製作,因為只有越南工廠的紙張能滿足蘋果的要求。
互聯網手機品牌面對供應商時是最悲催的,因為他們做的是入口,硬體虧錢,既要好材料,又開不起高價,所以只能在營銷噱頭上下功夫。
鎚子為例,如果鎚子公司的訂單和產業巨頭的訂單起衝突,供應商肯定會先將產業巨頭的訂單完成之後再來滿足鎚子的訂單。產業鏈需要數量來維持生存,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細分市場的供應鏈競爭沒有主流市場那麼激烈,而且AGM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三防手機製造商,所以供應鏈是我當初有信心做AGM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AGM在供應鏈選擇方面一直很苛刻,只選擇最優秀的合作夥伴,比如三星的Super AMOLED顯示屏,戶外可視;瑞典的fpc防水指紋識別;AAC box speaker等等。自己做的品牌肯定希望把供應鏈上最好的東西用上。
所以我們在簽合同的時候寧願犧牲部分利潤,也一定會要求供應商保證材料的質量和數量給AGM做最好的產品保證。
總體來說,大品牌,高技術門檻有錢賺;小品牌,細分市場,前景仍然可觀;但互聯網手機,除了小米,大部分都過得很艱難。手機終歸是科技產品,把產品做好才是正道。
現在手機行業進入緩慢增長的時期,先別談多少利潤,我一直跟團隊講,能活下來才是關鍵。
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謝謝。
瀉藥
對於樓主的問題,我真心是不知道手機行業的利潤有多大,但是我知道按照小米1的賣法,賺錢是肯定的
至於為什麼這麼多廠商都要去做手機,實際上都是源自一個原因:渠道
中國企業,一直很信奉『做渠道』,認為自己做了渠道,就比別人要高一層;彷彿只要是自己做了渠道,就能建立和蘋果相媲美的生態系統
在智能手機這個層級,內置軟體和軟體生態圈就是企業眼中一條寬廣的渠道了。用戶在手機這個入口之後,有硬體分成(硬體和銷售價差價)、軟體收費分成(軟體市場一般按照3:7分成)、廣告分成(大部分廣告平台都會按照一定比例抽成)、內置軟體分成(內置軟體收錢)、版權物分成(iOS的音樂,小米的主題,鎚子的圖標)和用戶信息分成(用戶行為數據,手機通訊錄,簡訊,瀏覽器記錄數據銷售)
當然上面列的還只是在手機這個入口之後,廠商分成的幾種模式,市場上存在著更多的,更難以現象的模式。說白了,你看到現在電腦那些收費或者免費模式,放到手機上都可以用,只不過這些模式的運營多了手機(系統)提供商這個中間人
做了一部手機,賺錢的渠道這麼多,心動了么?
心動不如行動,現在手機行業門檻越來越低,你就是直接上MTK方案都會有人買賬,大不了屌絲點便宜點賣唄,反正只要用戶入門,細水長流也是活法。
要是想要撈大筆,就像某公司一樣開發布會,請名人來看相聲,請水軍到處刷,再搞點冠冕堂皇的東西出來唬弄人,只要你唬著人了,做好數錢數到手軟的準備吧。對了,數到手軟時千萬要繼續裝窮,說自己做的是『屌絲經濟』,說不定到時候唬到國家了還能拿個科研經費消遣一把。
==========體內酒精含量:0.4%===========
說了點大白話,肯定有人不愛聽
那我乘機也炒作一把:不愛就滾,愛看不看
貌似黑了不少人……不會被幹掉吧……
銀行、通信、石油、電力、煙草、交通這些行業的利潤更大,但是國家不讓做啊。
雖然手機行業利潤不高(主要還是天朝沒有核心技術啊),但是好歹門檻低,不用打通政府關係也能做,自然做的人就多了。
其實有沒有利潤還看公司的管理,小米賣699都還有利潤,HTC賣好幾千照樣虧損。別跟我說HTC做工好,看那個大縫……
做機十年以上回答一下……
1.手機作為商品有個特點:耐用品的價格,快消品的流速。現在高端機動輒4K+,無論是上游供應商還是廠家抑或終端零售商利潤都不錯,三星蘋果還是能賣的飛起來,四千塊可以買一台不錯的冰箱或者一般的電視了,有多少人會換電視和冰箱呢?但一年換個旗艦機的人滿街跑,可以想到蛋糕有多大了。
2.現在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其實國內市場需求還是在增長的,五吋四核運營商都奔著600-去定製了,農村市場大有可為。有人問這個價錢硬體還有利潤嗎?負責的說,有,甚至399都有。之前上面已經回答過了,利潤的來源硬體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軟體預裝,話費分成,遊戲收入等等。
3.物聯網是大勢所趨,手機作為目前看來最合適的終端聯接中心(必需品,便攜,處理能力強大,網路連接等),是有野心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廠家們,比如蘋果,三星,小米,騰訊等等必爭之地。
基本就是以上三條了吧,手機打字太累……
手機只是一個入口
家電業、消費電子行業整體因其充分競爭性,毛利水平是很低的,現在1999元買台32寸液晶、洗衣機、空調、甚至筆記本電腦都能買到,但1999元的小米手機在行業內還是被認為「物美價廉」的,手機產品十分依賴規模效應,元件採購量超過一定數量級後(如20萬),成本攤薄後會快速下降,小米公司聲稱2012年納稅19億元,可見其利潤;而手機行業在中國門檻實際是很低的,聯發科、高通都有現成的全套智能手機設計方案,在深圳就可以完成全部硬體配套,眾多資本能不趨之若鶩?互聯網企業、IT大佬做手機,除了追逐利潤外,也有掌握互聯網入口的考慮,一個軟體或應用培養最初的100萬用戶是很難的,但通過做手機可以直接進行應用內置,這也是小米的米聊至今死而不僵的原因;
1.產業鏈長且複雜,利潤不穩定,風險大,做九款掙錢了一款壓庫存就搞死你 2.中國股市爛得一逼不也那麼多人往裡沖,說好聽點國內缺乏好的投資渠道,說難聽了都以為自己命好過別人。手機行業也一樣道理,何況個別老師還認為自己是轉世喬布斯
很奇怪,「互聯網企業做OS做手機是為了搶互聯網入口」的觀點還有這麼多人信。按這個理論,杜蕾斯和傑士邦應該開妓院了
真正高利潤低風險的行業他們都擠不進去……
廠商的利潤不知道,不過我家有人賣手機是當時HTC one剛出來售價都是4888,便宜點的也要4500+,我拿的時候只花了進貨價4050,便宜了官方指導價將近1K,這就是利潤,而像BBK,OPPO等等賣場的水分更多。售價廠商可能單機利潤沒那麼高,他們只要量大,購買硬體的產品,和單機生產成本會更低,利潤也會更大。
我覺得你的後半句話可以回答你的前半句,利潤不大是不會有這麼多人進入的。
每個人每天都需要用到的東西,當然市場和利潤都是巨大的。手機行業2年多。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簡單介紹下手機行業:
首先是做晶元做平台的IC廠商如MTK ,高通,展訊等等,然後是IDH手機方案設計公司如華勤、聞泰、銳嘉科、龍旗等等很多,主要賣PCBA板(手機主板),最後是手機終端廠商,手機終端廠商就太多了,大的中華酷聯,小的歐博信、諾亞信等等 你前所未聞的,及各種山寨小廠商,主要提供手機自己品牌模具給手機方案公司。
一開始手機的行業很難進入,自從有了MTK平台之後,手機門檻就越來越低了。在09 -10年之前做手機 那時候主要是功能機,利潤還是很可觀的。當時行情很好,各種山寨機,出口到中東非洲等,需求相當旺盛,手機成本很低,利潤空間大。行情好的時候普通員工的獎金髮過12個月(聽之前的老大講過)。大家紛紛創業,做手機主板設計,IDH手機公司數量頓時暴漲。上海幾家大的IDH 的老闆大多數都是中興出來的,在03-04年紛紛建立自己的公司,到現在公司的規模在手機方案設計公司算中等規模的。其中小規模的手機方案公司不計其數,每年都很多倒閉的。隨著手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手機的成本越來越低,各個IDH想盡一切方法降低手機的成本(包括LCM CCM等物料)。當然那手機整機的利潤也就越來越低了。同時,國家對山寨手機的打壓越來越猛,手機行業已然變成了紅海。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比之前的火爆場面弱了很多。
就在這個時刻,智能機android開源平台的興起,再加上蘋果IPHONE4的熱銷。各個手機廠商覺得機會來了,紛紛開始設計智能機主板,智能機在手機行業又颳起了一股強烈的旋風,其中android造就了三星、HTC 。隨著MTK第一款android智能機晶元6573的發布,憑著很好的性價比及低門檻,迅速打開了市場。各個手機方案公司的出貨量猛增,小賺了一筆。好景不長,博通,展訊,聯芯。英偉達等其他IC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ndroid平台。中華酷聯四大手機品牌瘋狂的推出各個系列的產品,搶佔市場份額,並不斷的布局高端,中端,低端市場,佔有了一線 2線 3線城市的市場。由於智能手機不僅僅打電話,發簡訊,而變成了一個移動多媒體。android智能系統加上牛X的硬體配置,極大提高了手機終端體驗。3G的普及,使智能手機上網更加順暢。移動互聯網來了,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搶佔流浪入口,開發應用程序,與手機廠商合入內置自己應用,或者推出自有品牌手機等等方式。
手機行業已經血流成河。但是即使這樣,公司有2個高層自己出去創業還是做手機主板。應該還是 有利潤的。
因為手機是一個非常好的互聯網內容的承載物,上述公司爭相做手機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搶佔互聯網接入資源吧,這樣做起來以後如果要推送產品或者服務的話,受眾面有保障,服務營銷效果會更好
因為門檻低
有些廠商做手機是因為他們什麼都做,順便做做手機,比如三星、索尼、LG,他們擁有品牌影響力,雄厚的研發實力,自己強大的營銷團隊。這些電器巨頭講究的是規模經濟
另一些廠商也更看重手機的隱性功能,把手機作為一個互聯網入口,比如阿里,百度,火狐,谷歌,騰訊、他們做手機的目的更側重於讓自己原有的業務推廣效果如虎添翼
此外,現在的手機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是並未飽和,具有強創新能力的廠商依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同時,手機市場的行業壁壘並不高,如果一個優秀的運作團隊有好的創意和特色,能抓住合適的消費者群體,他們只需要一比天使投資就可以進入這個市場並分一杯羹,比如小米,老羅。
一、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企業。二、手機行業任何人都可以進入,不像兩桶油。三、消費需求龐大,個體需求差異較大。好了,不需要把波特五力模型都講完吧。
手機是終端策略。
推薦閱讀:
※你所在的行業里有哪些少為人知的內幕?
※你所在行業,你最不滿意的政府政策是什麼?
※最值得尊敬的行業是什麼?
※一周之內真的能摸清一個行業嗎?如果能,該如何做?
※健身教練證好不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