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能否誕生成功的中間頁公司?

百度和 360 的口水戰之後,百度在搜索結果上大幅砍醫療廣告的推廣位,也就是意味著醫藥行業將像其他行業一樣,擁有大量非廣告的展示機會,這是否會催生醫藥行業的中間業務公司的誕生?


醫藥行業是國民消費的大頭之一,類似的比如房屋、汽車、旅遊等行業都產生了成功的中間頁公司,如果只看市場容量,醫藥行業的確潛力很大。但考慮到中間頁業務是在Business和Customer之間整合信息提供服務,我想能否持續的為B和C兩端都創造價值是判斷模式能否成立的主要依據

醫藥往往需要分開看,先說我更熟悉的藥品行業吧。

藥品行業和其他消費品比較的話很特殊。比如實際使用者(患者)、支付者(醫保或未來的其他金融機構)和購買決策者(國內是醫生,美國有專業的處方管理公司)多是獨立的三方。對於患者和支付者來說,選擇藥品時所面臨的不僅僅是信息不對稱,更是知識的不對稱。所以多數藥品(處方葯)的購買決定只能交給專業人士完成,這也是法律規定的。而從醫生的角度來看,處方選擇一般基於專業判斷和部分實際利益的考量。這樣的話主流藥品行業中,以製藥企業為B,患者、醫保、醫生為C的各方似乎都不怎麼需要中間頁。當然,有一些細分市場,比如以醫藥電商為B,以需要買葯的消費者為C的中間頁業務還是有明確需求的,目前來看這應該是天貓京東等大電商平台的機會。

醫療行業看起來應該更適合中間業務發揮作用,至少能明確的解答C端(患者)該去哪兒看病的問題。美國有很成功的DocZoc,國內也產生了諸如好大夫、挂號網、春雨等拿到投資的創業公司。但同時,受國內醫療體制的制約,醫療資源向一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過度集中,優質醫療資源高度稀缺,患者認可的醫療機構基本上都過載了,他們不太可能有動力通過中間業務商來開發更多客戶。所以個人感覺目前中間頁在醫療行業充分市場化以前,將很難成氣候,細分市場的小機會一定是有的,或許更重一些,介入行業更深一些的模式會有更多機會。

另外,針對原來百度上常見的各種假藥和黑醫院,希望這樣的中間頁永遠不要有。


從政策角度回答一下:
中間頁公司,本質上還是信息提供商,而醫藥行業的廣告管控是相當嚴格的,所以如果排除這些虛假和非法廣告,在公共傳播領域能做的內容很少。醫藥行業80%(此數據不一定準,僅作參考)的營銷額是處方葯和器械貢獻的,而這些產品是不能在非專業媒體做廣告的。因此中間頁公司只能猛攻OTC,而OTC的廣告規則和宣傳規則,在電視、報紙上早就被玩得難以再翻花了。如果出現這樣的醫藥中間頁公司,恐怕也只是原來在這個行當的公司開拓一個新的業務部門而已。


有:360良醫_中國最安全、最乾淨、專業的醫療健康搜索引擎


推薦閱讀:

曲昔匹特和奧美拉唑有什麼區別?
5年的醫藥代表想要轉行?
家裡老人買了報紙上的葉黃素膠囊,不知道這種藥品的可靠程度如何?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臨床上抗血小板凝聚哪個更有效?
康泰疫苗發生新生兒接種疫苗死亡增加到 7 例,用「偶合症」解釋是否合理?

TAG:醫藥 | 百度搜索 | 中間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