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鏡發明之前,近視了的人是怎樣生活的?
在眼鏡發明之前也是有近視眼出現的吧?
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呢?
古代能用上眼鏡的畢竟是少數,普通人得了近視就近視著唄,常常要眯著眼睛看人。古代的近視眼的確不少,金元時期醫學大家李東垣專門就遠視眼和近視眼寫過分析,有「能遠視不能近視者」,又有「能近視不能遠視者」。
那麼我們不難推出,近視乃是從極早就有的疾病。近視眼常常成為學渣和學屌們避難的法寶。如《清實錄乾隆朝實錄》中有這麼一段兒:今考試者一百二十餘人,內報近視眼者竟有七十餘人之多,明系捏報,希圖規避。滿洲習氣,竟至若此,實堪憤恨。若以近視眼不能騎射,哈達哈即系近視眼,此眾人之所共知,伊何以隨朕畋獵打牲乎?此輩因不能騎射,遂藉口以圖僥倖,甚屬不堪。
這讓乾隆很惱火啊。
至於古代近視眼是怎樣生活的,《笑林廣記》里給丫立了專欄,大家可以看一看,開心一下:
兄弟認匾
兄弟三人皆近視,同拜一客。堂上懸「遺清堂」一匾,伯曰:「主人原來患此病,不然,何以取『遺精室』也。」仔細看良久,曰:「非也。想主人好道,故名『道情堂』耳。」二人爭論不已,以季弟目力更好,使辨之。乃張目眈視半晌,曰:「汝兩人皆妄,上面安得有匾!」
金漆盒
一近視出門,見街頭牛屎一大堆,認為路人遺下的盒子。隨用雙手去捧,見其爛濕,乃嘆曰:「好個盒子,只可惜漆水未乾。」
問路
一近視迷路,見道傍石上棲歇一鴉,疑是人也,遂再三詰之。少頃,鴉飛去,其人曰:「我問你不答應,你的帽子被風吹去了,我也不對你說!」
噀面
一鄉人攜鵝入市,近視見之,以為賣布者,連呼「買布」。鄉人不應,急上前拗住鵝尾,逼而視之。鵝忽撒屎,適噴其面。近視怒曰:「不賣就罷,值得這等發急,就噀(噴)起人來!」
烏雲接日
近視者赴宴,對席一鬍子吃火朱柿,即起別主人曰:「路遠告辭。」主曰:「天色甚早。」答云:「恐天下雨,那邊烏雲接日頭哩。」
鼻影作棗
近視者拜客,主人留坐待茶。茶果吃完,視茶內鼻影,以為橄欖也,撈摸不已。久之忿極,輒用指撮起,儘力一咬,指破血出。近視乃仔細認之,曰:「啐!我只道是橄欖,卻原來是一個紅棗。」
蝦醬
一鄉人挑糞經過,近視喚曰:「拿蝦醬來。」鄉人不知,急挑而走。近視趕上,將手握糞一把,於鼻上聞之,乃罵道:「臭已臭了,什麼奇貨,還要這等行情!」
疑蛋
一近視見魚,疑為鴨蛋,握之而腹癟。訝曰:「如何小鴨出得恁快,蛋殼竟癟下去了。」
拾螞蟻
近視者行路,見螞蟻擺陣,疏密成行,疑是一物,因掬而取之。撮之不起,乃嘆息曰:「可惜一條好線,毀爛得蹙蹙斷了。」
檢銀包
有近視新歲出門,拾一爆竹,錯認他人遺失銀包也,且喜新年發財,遂密藏袖內。至夜,乃就燈啟視,藥線誤被火燃,立時作響。方在吃驚,傍一聾子撫其背曰:「可惜一個花棒槌,無緣無故,如何就是這樣散了。」
蘇東坡就是近視眼HiAHiA,
據說枸杞菊花茶就是他發明的,用來明目。
至於寫字,他老的時候,臉都要貼紙上了呢Hiahia
悲傷的故事,可是我總是忍不住想樂~因為他太可愛了……
古人的近視率比現在要低很多,那個年代沒有電腦、手機、iPad,用眼率低,讀書那書上的字也都是大字,所以很少有近視的。
不過雖說少,但肯定也是有的。歐陽修就是近視,《石林燕語》第十卷里記載,他因為近視,平時讀書很困難,都是讓人讀給他聽。但是他讀書費勁,寫字卻正常。
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在政府數年,每進文字,亦如常人,不以為異。貴人真自有相也。
那個年代得了近視,就只能忍著,沒辦法。
到明朝的時候,就出現了類似眼鏡的物件。那個時候叫「叆叇」(ai dai 四聲),明宣宗就曾經賜給大臣一副金框眼鏡(為啥不是黑框呢?不理解)
《留青日札》里也有關於此物的記載
提學副使潮陽林公有二物如大錢形質簿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雲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倍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出於西域滿剌國或聞公得自南海賈胡必是無疑矣
後面又輯錄了一段《方洲雜錄》的記載,就是上面說的明宣宗賜大臣眼鏡的那段
後見張公方洲雜錄與此正同雲見 宣廟賜胡宗伯物即此以金相輪廓而衍之為柄紐制其未合則為一岐則為二如市肆中等子匣又孫參政景章亦有一具雲以良馬易得於西域似聞其名為僾逮則其二字之訛也葢叆叇乃輕雲貌言如輕雲之籠日月不掩其明也若作叆叇亦可
郎瑛的《七修續稿》第六卷里就出現了「眼鏡」這個詞
少嘗聞貴人有眼鏡,老年觀書,小字看大,出西海中,虜人得而制之,以遺中國,為世寶也。
那個時候眼鏡還是稀罕物件,當個寶貝用。
到清代,眼鏡就略微普及一點了。清代也有皇帝賜大臣眼鏡的,雍正召見王承烈的時候看他眼神不好,就拿出幾幅眼鏡,讓他自己挑一副合適的賞給他,把王承烈感動的哇哇哭。
清代的《郎潛紀聞》、《清稗類鈔》里也都有關於叆叇或是眼鏡的記載,就不貼原文了。
總結一下就是,如果在明朝以前,得了近視就只能忍著。明清時代,如果是平民老百姓,得了近視也只能忍著。如果是王公貴族上層人士,有錢或者有門路的話,可以搞到一副眼鏡。不過那個時候的眼鏡效果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想想一百年後可能出現的提問:「在視覺恢復技術出現之前,盲人是怎樣生活的?」
或者「在肢體再生技術出現之前,殘疾人是怎樣生活的?」
我覺得,在書籍能夠被大量製造、傳播之前,人類應該沒有長時間讀書的可能,同樣也沒可能成為近視眼。 長時間讀書,是少數人的特權,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成為近視眼。所以,在書籍大量傳播之前,人類這個種群,不會出現大量近視眼,從而也影響不到生活。個別近視眼,那能怎麼著,忍著吧。
- 眼鏡源於歐洲,眼鏡被發明應該是13世紀末的事情,大規模傳播應該是在14世紀。
- 中國雕版印刷術經中亞傳到波斯,再由波斯傳到埃及。歐洲普及印刷術,也得到14世紀了。
老花眼的產生跟閱讀無關,人到了40歲以上晶狀體變硬,聚焦不便,自然就容易老化。在眼鏡被發明之前,人類壽命不高,我猜很多人活不到出現老花眼的年齡。即使活到了出現老花眼的年齡,但也到了不能為社會貢獻的階段,所以社會的進步也不依賴你了,老花就老花著吧。
呃。。。。。。我還想說當時文化普及程度低,近視就很少。
- 我們先來看看是誰發明的第一幅眼鏡。根據谷歌的搜索顯示:關於眼鏡的發明,有多種說法。
人類可能早在千年前就發現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寶石磨製成的「透鏡」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將透鏡嵌入鏡架做成「眼鏡」呢,據說是在13世紀末葉時,同時出現在中國與歐洲。有人說是中國一位不知名的工藝匠所發明的;有人說是中世紀義大利多斯加尼的一個位尚-亞歷山大.史畢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說是十三世紀英國學者-羅傑.貝肯 (Roger Bacon)所發明的。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在西元1260年,馬可波羅就曾經描述中國老人家戴著眼鏡看小字的景象。據說,中國古代的眼鏡呈大橢圓形,鏡片由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磨製成,鑲在龜殼做的鏡框里,用銅製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或用細繩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而且當時的眼鏡造價不斐,也因此被當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據說,就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的代價換一付眼鏡的記錄。 轉自鐵血 http://www.tiexue.net/
而在歐洲,眼鏡是十三世紀末,在義大利發明的,當時的威尼斯與紐倫堡就以製造高透明鏡片聞名歐洲,不過,當時的眼鏡只能說是放大鏡,閱讀時才拿在手上,古人還是有不少的近視眼,這從一些史料和笑話中也可以看出。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諷近視眼的詩是這樣的:「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畫壁磨傷鼻,為鎖書箱夾著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唇皮。」老眼昏花,到處磕磕碰碰,只能在雲山霧罩中過一生的近視眼形象在這首打油詩中已經栩栩如生了。紀曉嵐就「貌寢短視」,說明他貌丑而有近視。
- 拿蝦殼磨成透明狀貼在眼睛上。這是千真萬確的,這是中國最早的隱形眼鏡。
- 那麼在眼鏡發明之前大多只能認命了,要麼把字寫的大一些(如果為了看字),要麼就藉助其他方式放大。
這個問題的進階版:在眼鏡被發明以前,眼鏡蛇叫什麼?
現在我們都不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們的生活依然繼續
沒有擁有就不會有失去的痛苦
對比產生幸福感的同時也會產生失落感
所以,就像我們現在會保全自己的四肢,因為胳膊腿斷了基本上接不上,所以以前人們也會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因為眼睛不好沒有眼鏡帶。
不過話又說回來,以前沒網路沒遊戲沒電視沒電腦的,眼睛不好的機會也不多啊。。。出處見水印
你把眼鏡取了過幾天不就知道了。你不是近視帶上凸透鏡(遠視眼鏡)過幾天不就知道了。
在古代,人們用的書上字比現在大,如果是近視眼應該也能看清吧
紀曉嵐 就是近視眼 但是紀曉嵐有眼鏡 哈哈哈哈
未來可能會有人問:在復明手術發明之前,眼瞎的人怎麼辦?忍著!沒辦法
現在也有近視但偏不帶眼鏡的人
要不然你以為鬥雞眼是怎麼出現的
古時候 醫生醫術不高 把近視的都治成瞎子了 所以古時候沒有近視眼
原來看到過的
推薦閱讀:
※怎麼樣才可以配到戴起來舒服又好看的眼鏡啊?
※在醫院驗光,在網上買鏡片,然後到實體店選鏡框加工,這樣好嗎?
※怎樣分辨眼鏡的折射率?1.74比1.67薄多少呢?
※配眼鏡是鏡架和鏡片哪個比較重要,特別是鏡框?
※眼鏡行業真的很暴利么,求業內人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