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從事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工作(包括與產品經理相關的,如產品設計、產品運營等)有何優勢劣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通過校園招聘的方式招聘應屆生從事產品經理的工作,所以想問這個問題。
1.互聯網公司既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有什麼不同的處理方式?
2.所謂的優勢劣勢,是從其本身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像這類應屆生應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儘力去避免劣勢。
3.延伸點說,一個應屆生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成長為一個比較合格的產品經理?
我不是很建議剛畢業的應屆生去做產品經理,尤其是如果他想做一個非常優秀的產品經理的話。技術出身的人,剛畢業還是應該是去做做實際產品的開發,keep hands dirty,同時能跳出來,從產品的角度去看。如果要做,也最好是去騰訊或Google這樣的地方,接受一些系統的訓練。面試過幾百個產品經理,最怕的就是剛畢業就做產品,看了各種科技博客和新聞,想法很多,都是別人的觀點,一張白紙塗了不少色彩卻不成畫。
產品經理的定義和具體職位內容,不同公司和不同產品的要求和定義不同。一般的應屆畢業生,如果做產品相關的事情,可以先從產品助理做起(不少公司都有類似的職位)。籠統地說:
- 優勢:年輕,可能會很有幹勁和熱情,學習能力不錯;可以很勤快,多做事,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里,有好處;敢想,不受什麼技術難度的限制,敢於提出自己的需求。
- 劣勢:容易陷入過多的細節,缺乏對產品整體的思考。項目跟進和時間管理能力欠缺。
畢業生除非個別在學習期間有很多實習或者自我修鍊的奇葩,一般是做不了產品經理的,可以從交互開始,或者做產品經理的助理。先多觀察,在行業沉澱一年以上吧
畢業生剛畢業時,最好能夠從事產品流程中的某個具體工作。
比如UED交互設計,比如前端開發,比如程序開發。在這個崗位上對於某個專門的技能進行大量的專門的訓練。也就是類似《異類》中所說的「1萬小時訓練」。
很多環節,沒有一定量的訓練,是不會有真正的感覺的,尤其互聯網產品,是由界面,信息流,HMTL,色彩,程序,資料庫等很多很多基礎元素構成的,對於這些基本元素的感覺,對於未來從事產品經理非常重要。為什麼個人站長的商業敏感度高,不是因為他們多麼聰明,而是他們真正靠雙手在製造與感覺自己的產品。
拿交互設計來說,如果一畢業就做產品經理(或者產品助理),真正能夠做的交互稿不會太多,尤其在很多大公司,設有專門的交互部門,大大削弱了產品助理學習交互的機會。
從統計學角度講,目前在產品成功的同學如馬化騰,丁磊,史玉柱,周鴻禕等都是程序員出身,不是偶然的,因為好的程序員實際上是最需要從全面的角度來考慮產品的,也就是既要考慮產品商業模式可行性,也要考慮產品程序的實現細節。剛好一個弟弟在問這個問題..話說得狠了些,但都是痛的領悟
謹以此文,獻予年華
一個純粹背景的PM做3年,之後他的路該怎麼走。
跳槽升級?那首先得有拿的出手的作品,任何一個招3年PM的公司對他的定位肯定是要主導一款產品的,沒有牛逼產品經驗,怎麼敲門。
自己創業?首先你得有一個牛逼的產品定義,再者你要有足夠的資源和運營能力,3年的時間,你能攢多少給力的資源。
窩在老單位混吃等死?呵呵,呵呵呵呵。
這是所有職業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對於PM來說困難要翻很多倍,他沒有退路。RD可以不用牛逼產品撐,一年一年漲經驗就能到更高的平台,市場可以不用牛逼產品撐,一年一年攢資源就能到更高的平台。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能力,PM沒有,有也需要用產品來說話,設計類的工作都是這樣,一個設計師再有思想,也要有厲害的作品來撐。
接下來的問題就很簡單了,一個3年的PM怎麼做出牛逼的產品。就目前互聯網的情況來看,相當難。有多少產品經理,又有幾款牛逼產品。絕大多數的PM都默默無聞,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現在行業還行,落潮之後呢,裸泳的會是誰?也不會是所有PM,因為技術背景的,市場背景的多少都有一條泳褲可以遮羞,鎮定地走回海灘,最悲催的必然是只有一身產品技能的沒有產品護身的PM。羞愧問題不考慮,這個可以用歷煉出來的臉皮來解決,最大的問題是,彼時不再年輕的你,要從頭開始了。
PM這兩年是很火,一批批學無所成的畢業生直奔進來,謀得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有個老闆罵還好,進到一家大公司,晃蕩晃蕩就過了幾年。不能否認,是有天才選手的,但不能認定自己就是那個天才選手。這個會一點那個會一點不應該是做PM的優勢,這個懂那個懂才能做好PM。沒有去懂這個懂那個,只了解個皮毛就要改變世界,最後褲子都保不住。
這裡還需要區分兩類人,選擇做PM,一種人是因為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另一種人是要改變別人的生活。對於前一種,沒有褲子是total lose,後一種失掉所有後還有濟世情懷寬慰自己。
無論哪一種,都要在短時間裡把自己弄得靈光起來。
這件事情,非常之難。
分產品設計能力和產品經理能力。
前者要懂用戶懂設計,職位要求上的所有點兒都應該達到深刻理解並能應用的層次。有的人活一輩子都讀不懂自己的伴侶,都沒有設計好自己的人生,PM的時間只有3年。
後者要懂夥伴懂管理,商業社會不是哥們江湖,一切都是有秩序的,讓所有人都開心不算什麼,讓他們開心地有產出才是能力,這是本能嗎?長期以來形成的個人魅力嗎?天生的控場能力?可能有這樣的人,但你只有3年。
對於獨立設計師來說,3年做成這個就夠了,他可以不需要配合,一個人就能完成作品。互聯網行業,沒有這種可能。除了研發外,還有運營和推廣。即使你用了3年時間有了一款足以驚世駭俗的產品,但也有可能折戟沉沙在江湖,甚至,都沒有機會亮劍。這基本上等於沒有產品。對於要改變別人生活的PM來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實踐,他還會繼續走下去。但對於第一種人,兩手空空,一場徒勞。
剛畢業的你,還要從PM開始職業人生嗎?如果依然這麼覺得,那滾上去再讀一遍。
讀完之後我們再來審視自己。
一個可能會做出牛逼產品的PM都要有哪些本領。
靈氣
你需要敏感,下雨天膝蓋疼不算,不一定是多愁,但一定善感,任何一個表象都應該能夠捕捉到,像感知你的男女朋友一樣去感知這個世界的花花草草,這是基礎。測試一下,你注意到這篇文章里人稱代詞發生變化了嗎?
邏輯
有了表象還不夠,還需要向背後推一層兩層,為什麼會是這樣,是真的嗎,等等等等。的士計價器有沒有可能造假,司機怎樣跑能獲得最大利益。這都是別人的產品,他們有他們的設計,你能理解嗎?
一個靈氣一個邏輯,幫助你發現和理解,一切都是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樣發現和理解的不斷運轉,就能看到不合理的設計,這時就是機會,會有牛逼到讓你讚美的設計,這時算是饋贈。這個世界擺在那裡,但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豐富程度。它沒有偏袒任何人,只是有些人拿到了贈品。
專業技能
比起靈氣和邏輯來,這個更容易訓練,就是拼投入和悟性了。能夠通過訓練獲得的本領,競爭就會很激烈。
運用能力
玩轉,這是一個偏貶義的辭彙,但事實上它更應該是中性。PM而言,這個能力直接決定了你的設計能否貫徹下去,當然如果所有的partner都如爹媽般疼愛你,你天天撒嬌都行,商業社會,一個PM,要處理所有的關係來推動事情向前進,同時讓所有夥伴都能開心。玩轉很容易聯想到伎倆,但個人認為,用伎倆玩轉所有人的人,會遭雷劈。
心
你不可能時時都能玩轉,老闆的challenge,夥伴的「這不對!」,處處都會遇到打擊。捧著自己的孩子隨時經受拒絕,還有職場上的上下級壓力,能不能撐下去,同時朝對的方向走,不同取向的PM會有不同的結晶。百折不撓。好像大家都可以做到,但肯定不是的,尤其是對於設計師來說,擁有整個世界,但時刻都在被否定,甚至有直接的人身攻擊,打擊到敏感的心,你還要選擇堅強。做一個獨立的設計師是容易的,但PM不可能獨立。被否定到開始懷疑人生價值,洗把臉還得接著拼下去。
這些,你有嗎?3年內,你能有嗎?
如果選擇繼續,那我們繼續。
下面可能會是一些方法,有些靠努力,有些靠機遇。
談一場痛徹心扉的戀愛去理解人類
毫無疑問,在愛一個人的時候,所有的毛孔都是打開的,你迫不及待地接收所有她的信息,無時不刻不在想所有關於她和你們的所有可能,也會被愛到,讓你感受人生的美好,找到失意時的力量支撐。分手後,你會重新思考所有事情,用理智去講解曾經的跌宕起伏。
如果你有時間,那就去戀愛,我想,你不應該有時間。
遇到一個大牛,窮追猛打
一句指點能點亮一條路,如果能夠遇到一個大牛,再幸運不過了。質疑他相信他無條件無選擇地模仿他,總之要榨乾他。他要是還會罵你,那就再好不過了。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得遇不易,且榨且珍惜。但幾乎所有大牛都不會為你摸經把脈,全看自己悟了,怎麼個悟法?這個問題也得自己悟。這樣來看,大牛一定在你身邊,可能不能教你所有,但一定有可以膜拜學習的地方。人們都說貴人難遇,是你不會發現,不會用罷了。貴人好遇,皇阿瑪才最難得。這樣的人會關心你,把你當儲君一樣要求,會罵你,破口大罵你。不過看性格,有的王上喜歡直接表達,有的王上喜歡比喻,你體會不到王上的怒,那你就不會得到人生的恕。
努力
3年後的自己可能會光著屁股傳回在人潮湧動的王府井大街上,讓你痛徹心扉的女神領著孩子直愣愣地看著你,孩子說,媽媽,你看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唉。雖然你身邊有好多被扒光的PM,但仍然不能減輕你的痛苦。想到這裡,還要努力嗎?怎樣算努力?起碼要比你的老闆晚睡,能力不如別人還比別人懶,你讓上帝怎麼幫你。毫無疑問,無論出於什麼目的,你選擇了hard模式。拋去情懷不說,單單的現實問題你都解決不了,財務自由?這條路距那個點有太長的困難要走了。你不奔跑,這個門就會關掉。但,最最幸運的是,你有精力。窮得沒有女朋友,家裡也不用太擔心,還正值壯年,不拼一把?
保持懷疑,尊重決定
現在的資歷,你是做不起PM的,老闆會一遍遍一次次地打回你費盡心思做的設計,有的人經歷一次次拍回後學會了乖巧,省時省力,這樣的人不被現在的老闆開除,也會被將來的人生開除。有的人一次次地固執己見,這樣的人一定會被現在的老闆開除。沒有一個PM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老闆是最大的PM,他的判斷比你的要對。這不是教人生長媚骨,地位不同,視野也就不同,結論也會不同,既然因為相信選擇了老闆,那就要相信大多數時候老闆比你要高一層。但還是要有傲骨,產品,永遠存疑,任何一個版本都是在嘗試成功,都寫滿了這樣對嗎的疑問,在一次次的肯定或者否定中形成牛逼的產品。也就是說,你還有機會。當然,如果你覺得這樣不爽,不再相信老闆了,那離職就好了,去遇到下一個讓你肯相信的老闆,遇不到的話,就自己去做老闆。只是,你只有3年。
我不確定自己還能走多久,我是一隻亡命之徒。
如果能再次選擇,我不會這樣走。
所以
如果你剛畢業,滾回去學門手藝
決定這麼走,那就加倍努力,all in, 去搏一次真正的體面
舉個例子,行業前輩邊江,百度貼吧的產品經理,最早是學酒店管理也是做酒店管理相關工作的,1990年代接待老外的高級酒店是中國工商管理的比較先進的機構,然後他在兩家資料庫公司做的工作其實是銷售,但涉及到產品規劃和研發的管理,完全是業務發展需要和自己好學帶來的結果,這些都是後來在百度順利推出產品的一些鋪墊,實際上後來的事情還得有運氣等等。這些基本都是他給我講過的。
我就是應屆校招開始當產品的,現身說法
1.互聯網公司既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有什麼不同的處理方式?
大公司資源多、分工細、產品用戶多:
所以,有些活幹起來輕鬆一些,比如騰訊自己做平台的,自研產品得到的流量肯定比外邊產品容易獲得。
由於分工太細了,大家都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比較專精吧,所以有時候從大公司到小公司,發現自己很無能啊,尼瑪什麼都不會……只會那麼一點點
用戶產品多,這點可能自己心裡會開心,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產品用的人越多越好~
2.所謂的優勢劣勢,是從其本身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像這類應屆生應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儘力去避免劣勢。
這是個通用問題,要知道自己的優勢是啥,因為互聯網產品經理其實分好多種類,你要找到你擅長的
就工作內容分,不同的產品專註於不同需求:
產品策劃,主要著重產品的功能、邏輯策劃
產品運營,主要著重產品發布後,如何通過運營手段去拉動功能的良性使用
收入運營(這塊工作策劃和運營都有,但我單獨拉出來),收入對於產品很重要,有的產品經理的工作就著重於挖收入、挖收入、挖收入,填不完的坑,挖不盡的收入……
合作溝通,這類產品經理主要負責各種合作的溝通,有點像BD(business developer)直白點說就是怎麼抱大腿,怎麼撈資源讓自己的產品發展的更好
數值策劃,有些產品對數值依賴很大(如會員體系、遊戲數值等),該類產品著重於數據策劃、挖掘和分析
用戶研究,著重於用研調查、分析這一塊
3.延伸點說,一個應屆生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成長為一個比較合格的產品經理?
這種問題沒有標準的,見過很厲害的,一兩年就高級產品經理還當leader的,還見過10年仍然小組員,和個人天賦、努力、機遇密不可分。
最後,歡迎想當產品經理朋友,想知道產品招聘的經驗(特別是大學生),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我想當產品經理(id:wxd_cp)
我是一名待實習產品經理,應屆生在大公司實習,目前還沒有正式入職。
我的想法是:每一個應屆畢業生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有幾個要素:
如果是大公司
有優秀的老師和公司提供優秀的培訓機制
到第一線工作,有技術地先從助理做起,沒有技術地根據自身優勢定性,比如前期策劃和前期的運營推廣,這一些都是可以的。我目前做的主要也是推廣策劃方面(文科生,略懂技術)
學習能力強不強(我就犯了關於產品細節太糾結,沒有看到全局的問題)
如果是去小公司,或者創業型公司
生態環境惡劣,那麼我建議,產品經理當程序員用,當設計師用,當打雜工用。實踐出真知!滾爬出經驗!
只記住一點:只有大型公司(騰訊、阿里、百度等)才會招應屆生做產品經理(算是比較正式的),其他中小型公司都不會將應屆生從產品助理培養為產品經理,基本都會分配去交互設計、UI、用研、運營等具體工作上。中小型公司一般只需要成熟的產品經理。
何謂成熟?標準就是一到兩個完整產品項目經歷,請記住,是完整的經歷,而且越成熟的產品經歷越好,所以騰訊出來的PM會很吃香。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產品經理本身就是一個火坑,作為一個過來人,應屆生千萬不要去做所謂的「產品經理」,大型公司除外,一定要從運營、設計或研發三個方向入手,能避免產品助理就盡量避免做產品助理吧,說白了,應屆生沒有相應的素質去承擔產品經理的職能,最終只會被淘汰的。
我現在也只能算是產品助理畢業了,路還很長!PS:有技術基礎的產品經理會更容易成功。我是個應屆小白……
我一直很關心應屆生怎麼成為產品經理的~
在這裡寫寫自己的感受吧,路途坎坷,人艱不拆
=======割他的知乎=========================
不是心理學、工設、電商等等等等任何可以做PM的專業出身~
空有一腔熱情,空有一腦子夢想,革命氣勢勢不可擋
做產品是因為……一開始學編程,學了一年發現壓根不是那塊料
and~偶然間轉行搞設計,也曾夢想成為牛X哄哄的網頁射雞濕
and~發現光會搞好看不行,不能脫離用戶和產品啊,然後百度之百度之,買書學習之
and~發現了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
畢業找工作,大家都想把我整成個美工,但是老夫想當產品經理啊魂淡
遇到個比較二貨的老闆,把我整進來做用戶體驗師,其實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嘛叫用戶體驗師
好吧管他呢……不做美工就好
OH靠,發現跑題跑得很遠了
工作前準備:
Knowledge:編程,Photoshop,html,javascript,設計心理學,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工設中的),Axure……
當然還有一腔狗屎般地熱情
應屆生的臭毛病,是你作為產品經理最大的障礙,例如眼高手低,好吃懶做,不太會跟同事配合,類似等等等等
但是BOSS說過一句話,這也是你最容易改造的時候,也是使使勁就能把你拉上正路的時候
別人家養大的孩子,叫到你家來,終歸不會心疼你家的玩意兒
何必要往火坑裡跳呢?
既然要跳了,那就告訴你,首先產品經理不是一個常規職業,即所謂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其次產品經理的技能只是加分項,因為產品設計、產品運營這些都是別人該乾的活。
最後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是產品進度管理和把控,你要確定你都了解什麼,才能知道你是否能做這個。
可塑性強、創造力強、忠誠度高(培訓成本低、薪金要求相對靠譜)
例:騰訊 在擇人方面更看重應屆生的「內驅力」,真正熱愛互聯網的人會通過尋求學習途徑、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而得到認可。(團隊協作也很重要)
現在我發現的劣勢:在化繁為簡和全面思考這兩種思維中不能合理適時的轉換。
優勢:還是用戶思維,能發掘出部分類型用戶的需求點。
親身經歷,開始做產品才發現之前的了解的東西都是紙上談兵。
應屆生從事互聯網產品設計,產品運營等個人覺得應該從這這類工作的基礎工作開始,深入到各個環節,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慢慢對這些崗位的沉澱自然水到渠成。
本人從畢業前的半年開始實習做產品運營助理,一直到做產品運營,到現在在做產品運營的基礎上去設計改版手上運營的產品,這些都是一步一步地走過來。
最開始在大學裡只是對互聯網痴迷,泡論壇,訂閱關注各種IT人士的博客,自己也折騰做獨立博客去了解一個網站的整體的構建過程。這些都只是愛好,那個時候還不知道產品助理是什麼,不過前期的一些準備,讓我機緣巧合地有了實習運營助理的機會。在實習過程中真正了解到什麼是產品運營,對這個崗位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後也更堅定了自己的方向。但是一直感覺自己做的事比較雜,不過呢,正因為接觸的方面比較多,在真正獨立做產品運營的過程中,也有了更多想法,有了更多改進優化產品的需求。
最開始看到的團隊是產品設計和產品運營都是獨立開來做的。不過現在深有體會的是,要做好這樣崗位,一定不要把自己定位只做某一塊的,而是各方面都要去實踐去體會,這樣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產品運營,都能從在實際工作中收集起來的信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出發去做。仔細了解產品出現的各個環節,最後回歸專註一塊。
應屆生一般不太可能馬上獨立設計或運營一個產品,但是從周邊的崗位入手,做些準備, 如果想從事這個崗位,那麼最開始入手的工作,一定不要脫離這一塊。
運用SWOT分析,我認為:
Strength:對產品有熱情,對工作有激情,敢於提出新想法,學習和接收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快,吃苦耐勞一馬當先,沒有家庭的牽絆,可以全身心投入事業為公司創造價值;
Weakness:缺少產品工作經驗,對產品缺乏判斷力,不容易有強烈正確的產品sense(這必須靠實踐打磨的),對產品缺乏系統架構層面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個別細節功能的認識上;
Opportunity:新人可塑造性強,學習快;
Threaten:大公司願意培養招的多些但是同時競爭也很激烈,但是很多小公司更喜歡招有工作經驗的人,就業機會不如技術類多
京東金融技術研發部 郝洪達
忍不住先吐槽:問題詳情里共 4 個自然段,其中 3 個自然段的開頭有莫名的空格,要逼死強迫症嘛( @顧惜朝 )。
子問題 1說實話很難看懂具體在問什麼。
主標題和子問題 2 問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嘛。
自己整理下問題:
- 應屆生從事互聯網產品經理職業,有何優勢劣勢?
- 該怎樣揚長避短?
- 需要多久才能成長為合格的產品經理?
- 大公司和小公司相比,在上述方面有哪些不同?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 優勢和劣勢
最大的優勢是「白紙一張」。
大公司喜歡,會給你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成長,會讓靠譜的人帶一帶。
劣勢也是「白紙一張」。
產品經理是整個產品的總負責人,可以調動數十人的資源,一旦方案、方向有問題,浪費的不止是一個人的成本。
- 如何揚長避短
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窗口期」。從小處著手,多犯小錯,避免犯大錯,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苟活下去。
- 吃多久苦才能成角兒
2 年時間找感覺,再花 2 年時間嘗試帶人、帶團隊,培養領導力。再往後就不知道了,我也才 4 歲,據說產品經理的上限很高呢。
- 大公司和小公司
大公司有資源、有意願培養應屆生,制度成熟,有一套成型的做事方法,有獨特的企業文化,有很多產品經理可供參考,非常適合應屆生。小公司不太清楚咯,逃~
我之前收到一封私信,是通信專業的學生,因為編程能力有限,所以想轉產品,想諮詢這反面的意見。我將回復貼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
問:您好,在知乎上看到您有關產品經理的討論,所以想請教您關於產品經理的一些問題。
我是北京交通的通信專業研究生,自己的編程能力有限,下學期又面臨找工作,所以打算往產品方向發展。但是看到網上黑產品這一職位的很多,所以自己也猶豫了,說實話我確實也沒有什麼互聯網思維,對新鮮事物極大的熱情。所以想請教一下作為應屆生我怎樣選擇方向比較好,非常感謝。
答:你的職業意向在互聯網圈內,拋卻興趣愛好等因素外,我相信薪酬也是吸引應屆生的很重要的原因。互聯網的薪資高於傳統行業,而產品經理的薪資也不低,有時比一般開發的工資要高很多。但是想過沒有,為什麼市場會有這種選擇?真的是人傻錢多速來嗎?我的理解是,任何行業優秀的人才他們的素質都是相通的,比如,勤奮,持續的學習習慣,良好的邏輯能力,包括開發和產品,但產品跟開發不一樣的是,如果你是開發且具備以上素質,你可以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結果是非常明朗的——高薪,高職位,每一年有個進步,看得見,摸得著,可衡量,可評估。但是產品不一樣,除了紮實的專業背景外,他更依賴你自身的素質,或者叫直覺,這種東西很難培養,他沒有可遵循的路徑,如何學習?怎樣叫掌握?面對突發事件如何判斷?這是很難量化的,我曾經也有同事做開發,後來轉作產品,後來又轉回開發,而現在很多設計,開發,測試都想轉作產品,以為這樣會更輕鬆,薪資更高。但我身邊優秀的產品卻轉做開發了,原因是產品太累,而開發的工作容易量化,且有成熟的學習社區,開源社區,自己只要專註在開發的工作上即可。
而產品需要做什麼呢,你需要懂商務談判,懂運營指標,懂測試,懂設計,懂開發實現難度,最基本的,你要懂邏輯,一個產品線上,其他崗位絕大多數產出都可以有模板,有借鑒,唯獨產品沒有,這個產品如何玩得轉,如何跑的通,需要你強大的邏輯設計能力。設計的好,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力量,很快的解決問題。設計的不好,最後上線肯定是漏洞百出,然後走迭代打補丁,一層疊一層,結果可能是公司業務很難拓展,每一次小的改動都會搞得項目組精疲力盡,雞飛狗跳,而這些問題的源頭在哪裡呢?很有可能是產品設計問題(當然也有開發架構問題,但這個不在本次回復範圍內),如果你做產品,要做好自己挖坑自己填的準備,那時候也許你會覺得很無助,因為設計開發測試運營市場商務都跑來問你這個東西如何實現,而你要迅速告訴他們答案,並保證這個答案不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坑。
產品這個工作是個入門容易精通難的職業,掌握專業知識將耗費你很長的時間(3-5年),產品對你內在素質有更高要求。達到資深產品比達到資深的設計師、開發工程師所耗費的時間和努力更多。產品邏輯思考能力的要求不比資深開發低,否則很難掌控大局,而對創意和責任心的要求則更高。我希望你選擇產品是因為對產品的熱愛,而不是因為逃避,產品的工作雜亂瑣碎,如果沒有對產品的熱情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境況。現在很多人選擇產品,也有很多人對產品的職位並不看好,但市場仍然願意高薪聘請產品必然有他的原因,這個原因一定不是因為對方好忽悠,而是,好的產品全靠自我成長,確實是稀缺資源。如果你有志成為互聯網的產品設計師,那麼加油吧,這個職業確實很有前景,他最後給你帶來的成就感,影響力,和財富的回報是令人欣喜的,希望你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產品經理,做出令自己滿意的產品:)
我是即將畢業的應屆大學生,給自己的職業規劃是產品經理(當然現在得從最基層做起),我也像部分人一樣去看各種IT名人的博客,訂閱各種內容,也試圖從知乎裡面了解PM們必須的軟硬體和工作內容。但我認為作為一名應屆大學生想儘快把腳踏進產品的「圈子」里,真刀真槍地去大/中/小公司裡面跟著團隊做項目,運氣好的話實習期間能夠接觸到幾個產品的整個過程,必然會對產品有更深刻的認識,比網上書上看到的體會會更多,至少,能夠初步培養出所謂的產品的sense吧。目前我也在關注這些機會,也想進入產品「圈」的應屆生戰友們,共勉!
剛畢業的大學生首先看自己是否具有有四個能力:1、自我調整心態能力;2、承壓能力;3、協調能力;4、學習能力
具體需要多少時間可以成為合格的產品經理,個人認為需要看你感覺自己能夠做好上面四個能力。
最大的優勢:年輕,可能
最大的劣勢:年輕,未知
推薦閱讀:
※公司向離職人員索要違約金合理嗎?
※為什麼管培生在第一家公司工作兩三年以後,加薪很困難,但跳槽第二家公司,就會得到很高的工資,甚至一倍?
※大學生應聘財務崗的簡歷應該怎麼寫?側重點應該在哪方面?
※在 Nike 中國總部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應屆生應如何高效地找到合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