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跨行業的經驗如何積累?
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做社區的產品經理,如果轉行為電商的,搜索的,應該做哪些功課?是對新產品的研究能力,還是時刻保持關注,我是做社區的產品經理,研究電商還是從網站功能架構,購買流程上分析,感覺並沒有接觸到電商的核心,所以發問,求高人解答。
社區、搜索、電商,這3個是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也不相信有人能夠在3個方面上面都做到很好的程度,但可以說一下我的理解。
社區。如果你是社區的產品經理,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水車,只有這樣你才能了解社區生態環境和用戶習慣,另外社區的產品經理會更偏社區運營方向;
搜索。這個方向是我見過最重技術的方向,淘寶搜索的產品經理絕大多數之前是搜索開發工程師,對於搜索的產品經理該如何做,我想百度系最有發言權;
電商。做電商的產品經理,這個我之前總結過,與所有互聯網的其他方向也會非常不一樣,主要體現在:
1、電商的流程非常長,而且是串列而非並行結構,即任何一個流程中斷即造成全流程被破壞,所以流程的順暢和穩定性是要優先考慮的;
2、電商非常重數據,因為電商的所有流程都可實現數據化運營,所以電商的產品經理要先熟悉所有數據節點,了解其影響點,然後再融化到產品工作中去,這個不是拍腦袋的事情;
3、電商是以訂單為中心,而非以用戶為中心。說白了,電商是要去賣貨,而非挖空心思去做交互設計,對於設計再好而沒有太多訂單的網站,其實他們可以轉型去做互動娛樂產品嘛。決定用戶下單的因素太多,絕非只是web端的用戶體驗。另,強調一下,電商的用戶體驗指的是全流程的用戶體驗,這個須謹記;
4、電商目前的趨勢是web前端標準化、後端厚重化,所以電商的產品經理不會在交互原型上投入更多時間,而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系統搭建和優化上(電商要上的系統實在太多ERP、WMS、CRM、客服SOP等),這個很需要結構化思維,而不能發散化和MTK化;
5、電商是目前互聯網最熱門的方向,沒有之一,但也是個苦活累活,如果沒有想好,不要輕易踏入。如果你是個喜歡研究交互設計,喜歡研究Web端用戶體驗,喜歡做一些很酷的輕量級產品的互聯網產品經理,一定更要謹慎。
從核心數據開始,找到什麼數據影響產品的成功.社區的核心數據是什麼,電商的核心數據是什麼,搜索的核心數據又是什麼?
然後再去找到有什麼功能或設計能過影響到這些核心數據?入職現在這份工作之前也在糾結這個問題。現在,對於這個問題,好像有些自己的小想法了。索性跑來寫答案,之後可以驗證一下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論是否正確,也請大家指教、評判:)
可能題主換工作的時候,糾結點和我一樣,不單純是糾結"產品經理跨行業經驗該如何積累",也想知道怎樣快速從零到一熟悉新領域、積累新領域的經驗、在新領域裡怎樣遷移自己的經驗,做到和熟悉領域一樣順手。不知道我的小猜測是否正確?
首先,先梳理一下自己跨行業、熟悉新領域的經歷,回想每一步,自己是怎樣做的。
- 從生活服務產品到移動教育,從平台到小而美的工具型產品。覺得這是一款難得的好產品不想錯過、看新聞報道團隊背景也很贊,於是上線不久就勾搭面試了,面試之前,用研做的很足,100+份用研數據,加之自己就是目標用戶,又有英語教學與教研背景,感覺熟悉產品的門檻很低。
- 從熟悉的教育行業離開,換了一家公司,開始做新領域產品,有種把自己優勢都丟掉、從零到一重新開始的不自信,入職前不知道怎樣準備,拖拖延延只看了一本視頻產品的書,產品方面只是簡單的看了一下競品,著力點還是在於從產品功能層面。
- 在新的公司,環境和之前大不同,自己在慢慢適應成長的過程中,開始注重工作方法與思路的梳理,對於移動產品的了解也更深一層。又是新行業,又是新的開始,發現自己進入新領域的方式,不再是簡單的看競品了,而是從行業出發,想知道這個行業是什麼樣子的,這個行業的產品市場是怎樣發展的,用戶有什麼問題,有哪些尚未挖掘的機會,我們的自有資源是怎樣的,怎樣用自身資源去匹配機會等等。
上上上上周又是切入新領域,花2個小時出了一個報告,發現自己跨領域的時候不是那麼恐懼了,也沒有了之前的不知所措。就像上文所說,先整理了一下分析的框架、維度與思路,才著手分析。分析之後,也對新領域心裡有了底。要是再換行業,獲取新領域的時候,大概用這個框架就OK啦(偷懶ing &<(?????)&>)~
分析思路與框架如下:
一、行業概況分析
針對行業的分析,主要看行業內都有哪些人,在做哪些事,主要從以下維度出發:
- 互聯網巨頭如何切入的,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切入,發揮了自身的哪些優勢,上線的產品是什麼,在市場上表現怎樣?
- 行業領導者在做什麼,什麼模式,發展動向怎樣?
- 傳統企業是怎樣做的?
- 官方機構有無介入,有的話,有無相關成果?
- 有沒有創業團隊在該領域做得不錯?
- 國外該領域的發展情況?
- 有哪些衍生品(如周邊產品和智能硬體)?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了解一下行業的壁壘與進入門檻。
二、產品/產品市場分析
針對產品的分析,主要從產品種類(有哪幾類、哪些相似的競品)、主要功能、主要商業模式出發,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競品,具體分析維度可參考產品精益畫布:
- 問題:這個產品解決了用戶的哪些問題,最重要的1-3個問題
- 用戶群:目標用戶/客戶是哪幾類人
- 產品核心亮點
- 解決方案:最重要的1-3個功能點
- 渠道:用戶的來源
- 收入分析:已經有的收入模式,怎麼贏利?
- 成本分析:有哪些花銷,核心成本是什麼?
- 關鍵指標:用哪些角度評估產品的成敗,KPI是什麼?
- 門檻優勢:有哪些難易複製的競爭優勢?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了解一下產品市場規模(總體市場規模有多大,競品的市場佔有狀況如何),市場的發展情況,如:開始的時候是怎樣的,都有哪些產品類型;現在是怎樣的,什麼樣的產品類型居多、做的不錯;之後的發現趨勢等等。
三、用戶研究
一直認為,產品是為用戶解決問題的工具,移動產品就是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與手段,為用戶線下的生活場景提供更為優質的解決方案。對於用戶的研究,主要從以下維度出發:
- 目標用戶是誰?
- 目標用戶的群體特質怎樣?
- 用戶線下生活場景中,用戶有哪些需求?
- 有哪些問題、痛點與不爽?
- 針對這些問題、痛點與不爽,用戶現在是怎樣解決的?
- 現有的解決方案有什麼不爽?
- 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 用戶這麼多需求,我們將解決用戶哪方面的需求與期望?
四、自身分析
除了外部環境的分析,還需梳理一下自身情況,如公司資源優勢、產品情況,做到知彼知己。
1、公司層面:
- 公司在整個行業中的位置,是領導者還是追隨者?
- 有沒有良好的業務基礎?
- 有哪些資源可以用,哪些資源可以形成行業門檻?
2、產品層面:
- 產品目標:戰略主打產品、邊緣卡位產品、新業務線-創新產品
- PLC-產品生命周期:產品孵化期,需要你來做新業務線或新產品;產品成長期,需要你快速迭代產品,或者是優化用戶體驗;產品成熟期,需要你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產品衰退期......
3、公司與產品結合層面(如果是較高level的產品經理,也可以考慮下產品的商業價值):
- 這個產品可以為企業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創新創業戰略產品、卡位產品、打敗競爭對手、擾亂競爭對手產品、創造經濟利益產品)
- 這些價值是否契合公司的戰略目標與業務發展趨勢?
- 為什麼是現在做這個產品,時機對么,有現有資源么?
*在分析自身優勢的時候,除了對公司做分析,也可以開始做對自己的職業優勢的分析,如:新領域產品中,有哪些模塊是自己熟悉的,之前的工作經歷能為產品帶來什麼,經驗的遷移與轉化等。
五、結論與解決方案
周一做分析的時候,選取的框架,就是上述四個基礎層面。但是,好的分析,一般都會有自己的結論與總結,甚至是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與建議。如果我們只單純關注數據和競品信息,就不叫做行業分析,而是信息收集。針對新領域的分析,尤其是對於新產品的研發,要明確:
- 行業的機會在哪裡,我們能從哪一點進行切入?
- 用戶群體特徵怎樣,我們去滿足怎樣的用戶需求?
- 競品這麼多,我們怎樣做出差異化?
- 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做怎樣的努力?
這樣一個循環走下來,應該會對新領域產品市場的概況了解的差不多,或許會有自己的思路和產品想法。
附:渠道與工具
- 競品信息競品用戶反饋:APP ANNIE、應用市場、搜索引擎、微博反搜索等
- 用研:現有問卷數據、問卷、對身邊的人做用戶訪談
- 行業報告與數據:艾瑞、易觀國際、KPCB、友盟、talking data等
- 另外,利用知乎、quora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看一些自媒體的相關報道,也是不錯的方式。
業務層面的跨界大家講了很多了。
我說說PM的知識跨界從技術出發轉產品,從支付開始到電商再轉媒體,現在到電商服務商,在工作中重新接觸市場、銷售、品牌,然後工作中除了產品基礎的工作外,碰了數據、聊了運營,然後在某一年忽然開悟,又關注公司戰略,之後到產業層面,重新看待資本在公司經營中的作用,然後重新回到產品來理解自己的工作,發覺產品工作的局限,而變化僅僅是表面,業務側重點不同,但是追根溯源上找到用於理解差異性的自洽理論體系,剩下的問題反而沒有想的這麼複雜,很多事情就是一通百通,關鍵是找到合適自己的切入點,然後快速找到業務重點,逐步補足。
我個人的想法是做為產品經理一定要把握「企業產品精神」,然後從產品經理的角度根據「產品精神」去改善體驗。我極力反對那些互聯網用戶體驗論的人,因為根本沒有思考過,都是看了點書和人家說的,然後跟著胡說八道。我敢說只要是無形產品和賣服務的那一定是用戶體驗,不管是網上線下。如果是賣實體產品那成本和反應速度相對就比較重要。我不清楚你所說的電子商務是做什麼的,如果是實體產品,那麼搜索引擎是賣服務的,電子商務是賣實體產品的。兩者本質是不同的,搜索引擎改善體驗才會有突破性,而電商目標明確就是以營業額為標準,所以怎麼降低成本和對市場快速反應才是最重要的。
舉個例子:易迅為什麼用這麼短的時間做到3C類產品的前幾名,京東為什麼這麼大的營業額沒有營利,或者順豐為什麼準備要做電商。如果能看到實質的話那絕對可以做3C類產品經理。
當然用戶體驗很重要,但是產品經理改善用戶體驗一定是圍繞著產品精神來做的。
假如賣實體產品電商,那麼改善用戶體驗就要圍繞成本和市場快速反應來做。比如降低用戶購買成本,降低公司銷售成本,或者分析出用戶最感興趣的產品並想方設法讓用戶知道。像優惠券,抵扣券就是很好的體驗。像一個用戶要買筆記本怎麼樣把最接近用戶心理價位或者性價比最高的筆記本通過站內搜索體現在用戶顯示器里。最好把性價比都量化,通過價格,品牌,映像度,用戶反饋等加入站內搜索里那不是可以極大改善體驗嗎?
產品經理應該都是相通的,其實把握產品本質去改善體驗一定是最好的產品經理。
我是做桌面軟體產品出身的,然後轉作安全社區和軟體,然後又做行業網站,然後又做集團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中間轉了好幾次,有一點經驗供參考:
先從你最關注的電子商務開始,我的出發點是某集團企業的電子商務業務。
電子商務的出發點是:定位。究竟是幫集團賣貨?(零售B2C、渠道B2B)還是定製(C2B)還是什麼?如果是零售,那麼庫存管理是核心中的核心。而線上和線下渠道的關係,則是影響到發展的關鍵問題。
我很喜歡柳傳志一句話,叫跳出畫看畫。在看自身的電子商務業務時,需要說服集團領導給予支持,說服業務部門給予支持,說服內部團隊。一個不慎,就可能全盤打翻重來。
所以必須要站在行業未來角度(電子商務的戰略地圖是什麼)、集團角度(電子商務對於集團到底有什麼價值)和業務角度(如何做什麼路徑做才是最優選擇)。
那麼之前的工作經驗對現在的工作有什麼幫助呢?
主要是信心方面。因為做一件事,成了。再做,又成了。就逐漸積累了信心。
其次是經驗方面。比如之前做行業網站,就需要和不同行業的高管在業務層面進行深入的交流。對高級管理者的戰略思維和方法有了溝通的經驗。
還有就是能力方面。很多事情看起來千變萬化,其實內部需要的思想和方法論差不多的。產品經理裡面的基本方法,如競爭分析、商業分析、產品分析等,還是可以不斷應用。
最後就是環境。身邊都是很厲害的人,也銳利的想法和能力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把你逼到這樣的地步。不論大公司小公司,你的直接老闆和直接打交道的同事能力,是影響成長的最關鍵要素。遊戲,搜索,電商都做過。相對來說,電商數據最多最複雜,搜索技術性最強,遊戲最注重用戶交互設計。但其實本質上是相同的,因為這涉及到PM的數據分析、技術背景、原型設計能力,這是對PM來說都很重要的素養。所以跨行業沒有問題。不過呢,易學難精,跨行業到一定年紀,一定要想好自己要主要做什麼,看自己的發展規劃方向,所以不建議 跨太多行業,找准方向去做就好。
我覺得互聯網產品經理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對於自己產品的市場定位和用戶群的把握,但是前提是你對這方面產品有很深的了解,比如從左社區的轉入做搜索的,就要先了解搜索引擎產品的市場情況等方面的信息,只要深入了解你所想轉的行業的產品情況就能把原有的職業技能應用在新的行業里,一通百通。
電商,其本質是商務,是以訂單銷量為中心,做好這個才是根本。需要基礎和擴展系統搭建和持續優化 ,做好全流程的用戶體驗 還包括供應鏈管理 渠道管理等
只有基礎系統,數據等合理,才會有進一步的交互細節。
做產品經理就和創業一樣,目標可能不那麼具體,但首先要感受到發展的方向,然後就是著手不斷嘗試,並且隨時調整,成功的東西就是千錘百鍊的。
我反而感覺做社區的轉電商,不要考慮太多電商應該怎麼樣,而是發揮自己做社區的特長,做出有社區特色的電商。只要最後促進了購買用戶數不斷增加,回頭客不斷的增加,那就是最有說服力的數據!
從erp oa完整了解開始
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做社區的產品經理,如果轉行為電商的,搜索的,應該做哪些功課?是對新產品的研究能力,還是時刻保持關注,我是做社區的產品經理,研究電商還是從網站功能架構,購買流程上分析,感覺並沒有接觸到電商的核心,所以發問,求高人解答。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意見不同的時候,該怎麼決策?
※觸屏版和 WAP 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怎麼理解「產品是演化出來,而非規划出來的」?
※為什麼小米各方面做的都不錯,結果反而不能把米聊做好呢?按說小米不缺人才才對吧?
※應屆生產品助理/經理面試,應當多談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