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驅動一個人長期寫作博客的動力是什麼?


在參加一個技術類談話節目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要寫東西?」,換個文藝一點的說法就是,你就是個寫代碼的,不去好好做程序員這份有前途的職業,為什麼要來寫文章呢?誰讓你寫了,能掙錢嗎,有人看嗎?你爸爸媽媽知道嗎?你的老闆允許嗎?……


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程序員為什麼寫作,貼在這也算答案:


1、不要給自己設限。


誰說程序員只能寫代碼,誰說程序員都是宅男?程序員里才華橫溢的多了去了,無論是《黑客與畫家》還是《喬布斯傳》都描述了很多具備文藝氣息的技術大師,他們要麼作畫、要麼彈琴、要麼寫作、要麼運動,同時還寫的一手好代碼。其實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要麼熊樣要麼鳥樣,如果你能夠把代碼寫的很好,那麼為什麼不去把自己的思想和設計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呢?如果你能夠把技術文章寫好,慢慢就能寫出人文類的文字,慢慢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了。最高境界就是,你站在哪,哪裡就有一個刻著科技和人文路標的十字路口。

在寫微信平台之前,我寫博客,也為一些媒體寫文章,最好的時候一個月會寫2-3篇,每次約稿都要拖到最後才能完成,但是開始寫 MacTalk 之後,迄今為止,寫了200多篇有效文章,平均每周5篇左右,文字總量在應該超過了25萬

所以,不要為自己設限!


2、寫作即思考


寫作其實就代表思考,你需要言之有物,需要架構需要梳理,要有開端有結尾有結論有主題,特別神奇的是你構思了一篇文章,寫完後發現文章像具備了生命一樣生長出了很多奇異的果實,它們就在那些文字中間微微顫動,閃爍著獨特的光澤,彷彿被歲月沖刷過的鵝卵石一樣,而這一切你可能完全沒有想到過,而且不可複製。所以有時候我們去看之前寫的文章,會產生兩種感覺,要麼是覺得寫的太爛了,怎麼會寫的如此臭不可聞;要麼是覺得寫的太好了,媽媽我再也寫不出這麼牛逼的文字了,我覺得這兩種感覺,都挺好。

優秀的寫作者不僅能讓事情變的容易理解,而且能夠換位思考,溝通順暢思維敏捷。與這樣的程序員交流是賞心悅目的。遇到問題時他會抽絲剝繭,告訴你問題的前因後果,由表及裡,並且把能夠反映問題的各種信息等都提供給你,包括他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措施和結果。

所以,為自己寫作!


3、附加值


每個程序員寫文章的初衷都是為了記錄一些思想或技術,慢慢的會有分享之心,慢慢的會積累很多讀者,然後會有讀者的反饋和幫助,他們會告訴你這些文字為他們帶來了歡樂、思考和啟發,解決了問題。再寫再讀,你會發現文字還能為你帶來朋友和老師,有知名大公司的,也有不知名的小公司的,還有在創業的,有 SOLO 的。天地悠悠過客匆匆,能認識這些朋友,真好!


所以,為讀者寫作,附加值會隨之而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河狹水急,人急計生。


寫了差不多6年了,總訪問量有1000多萬,總共2094篇文章,主要分享自己感興趣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品、創業等方面的內容

1.堅持寫博,興趣是最大的驅動力,如果沒有興趣是很難堅持的,有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在業餘時間來做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時間久了,你會有種責任感

幾個收穫:
1.堅持做一件事,慢慢就變成一種習慣,習慣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2.寫博客是一個慢慢鍛煉你思考問題方式和邏輯的過程,寫博客就是把你的想法和思考梳理陳述出來的過程,久而久之,這方面的能力會慢慢提升
3.人脈:如果你真的在用心的寫博客,而且堅持了很多年,那一定可以通過博客極大的拓展自己的人脈圈

天涯海閣: 天涯海閣|Web2.0Share:關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創新初創企業


對於我。寫了 3 年多博客。是堅持,更是一種習慣。

一是自己的表達欲。總有些時候突然很想說些什麼,記錄些什麼。
一是對自我進行約束,強迫自己去成長。發布一篇文章就意味著一份責任,對讀者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所以,要寫得好,這也促使了自己的成長。

表達欲可以理解。但很多人不願意自我約束。其實這就看個人了,這對於我來說是有用的,滿足我的慾望,堅持能讓自己成長的東西。表達欲是一種驅動,成長抑是,所以我說,是堅持,更是一種習慣。

如果硬要說是什麼讓一個人長期寫作博客。這就是外人所看不到的真正原因。


前兩年關注這個問題,是想看看大家都是怎麼想的。今晚在下班路上忽然想翻翻過去關注的問題,看到這個題目時猛然意識到一件事:從2005到今天,我已經寫了十年。

整整十年。

這個時間跨度,足以讓一個門外漢經過無數努力成為一個領域裡的行家裡手,足以改變一個人,改變世界。

2005年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一支手機,從我媽那裡接過來的夏新。那一年,我遇到了迄今為止我生命中最熱愛的兩件事:設計和話劇。從鬱鬱寡歡的煩惱少年,開始嘗試走向人群、走向舞台。在一個沒有冬天的城市裡生活了四年,卻沒學會一句當地語言,然而卻結識了一群會飛躍千里專程赴約演出的好夥伴!

如今我更新博客的速度不如在校那會兒,隨著社交網路的演變,越來越少人會去看我的博客,畢竟那除了不定時的、偶爾才有的關於專業的文章外,大多不過是一些個人的日常想法和某種自戀的記錄罷了。

可儘管這樣,我還是在寫。

我腦海里不斷問自己,為什麼要寫呢?可不可以不寫?寫下來會怎樣,不寫會怎樣?要弄清楚這個原因,或許得回到更早之前的時光里。

在我還是初中生時,那會有一個網站,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知道,叫「中國學生網」。它的網址很有趣,是http://6to23.com。醒目的人一眼就看出是什麼意思了,於是我開始了泡論壇的網路寫手生活。當時一起管理文學版塊的幾個朋友如今還保持著聯繫,有時出差經過還會約出來聊聊天。在那個年代,我們即使上著網,也還是堅持著與網路上認識的人以「筆友」的方式來溝通。那時候我們開始在網路上發表一篇又一篇自我感覺良好的文章,在文章下與人聊文學、聊人生。儘管我們還沒有什麼人生,但除了課業,寫作就是我們最大的樂趣,是我們能與千里之外的人交流的最好的方式。

而那時候,正好出現了兩個人:韓寒、郭敬明。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夢想照耀著少年們的夜晚,儘管知道自己也許無望,但這個夢想讓許多人堅持著寫作。也許這個詞不該出現在這個語境下,然而對於那時的少年而言,這就是嚴肅的寫作。

儘管夢境過了許多年,對寫作的執念始終未能消散。

在高考前,我決定開始正經地寫日記,記錄下自己那一年。之所以說「正經」,是因為以往寫「周記」都屬於政治任務,是每周一篇的例行作業,談不上寫作。儘管偶爾會雅興大發,但遠稱不上是屬於自己的日記。那一年確實很多故事,小小的日記本在高考前的五天,正好寫滿。那彷彿一個訊號:新時代來了。

由於那一年的記錄養成了習慣,導致我在高考後開始發愁,我必須找到一個能自己寫日記、寫文章的地方,不然那無數的表述欲該如何宣洩啊!就這樣,我在另一個以「中國」開頭的博客站點開始寫博客。那是中國博客網,域名是http://blogcn.com。

如今,這兩個域名都已是黃土裡的歷史,裡面的人也都東奔西散,不知何方。

寫了五年blogcn,後因運營的原因無奈放棄,遺憾的是由於網站團隊的不負責任,丟失了大量數據,相信每一個blogcn的老用戶心中都對其藏著一萬萬個恨吧。幸好在崩盤前搶救了大部分的數據,就在blogcn決定轉用Wordpress後台時,我也決定,把數據搬去WP,在那邊重新開始。

此前一直覺得自己還是個新用戶,直到我寫到這裡才意識到,在WP也已經寫了五年了。

這十年間,互聯網發生過並繼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然而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么?是的,那每一點一滴的影響,都保存在我的博客里。除了互聯網,還有友情、愛情和親情,甚至還有哲學、宗教和設計,每一件小事對我的影響,都被保存在那裡。

這種保存癖,大概是來自我父親。在我還是小學生時,他就教我收集火花、糖紙、煙盒,至今家裡還有幾大箱。他說,這些東西記錄著這個時代,你二十年後再看這些糖果紙,就能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如今不用再等二十年,只要兩年,就足夠一個產品從生到盛、轉眼死亡。

但我這份對時間尺度的理解,對日夜洪流的態度,就是從這種「收藏」和長年的記錄里慢慢形成的。我們無須談論這樣是好是壞,只要自己認為那是對自己有益的,與別人的習慣是否一樣又有何妨呢?我很慶幸自己寫了這麼多年,因為即使記錄了再多蠢事,那也是自己之所以成為自己的每一步腳印。

寫到這裡,我或許該想想,欠自己的那兩篇讀書筆記、一篇影評以及一篇開箱文什麼時候才能補上?囧TZ…


有一塊自留地很有意思,不是么?整天在論壇上發帖也沒什麼意思,自己有個網站不是也很好玩?

開始只是想積累技術經驗,學習 Web 架構啊什麼的,對一些拿捏不定的東西做個總結,逐漸發現寫的這些玩意兒對別人還有點用,得到正反饋(這個很重要),然後繼續這個過程,比如新的方向,總結,得到反饋,繼續...

開始寫東西沒套路,逐漸形成規律:不寫重複的東西或是那種及時性的話題。

慢慢的就成了一種習慣,定期寫點,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和表達能力。

還有,虛榮心,渴望有點名氣。

2013 ,我的 Blog 從 MT 切換到 WP 平台了

http://dbanotes.net


自己給自己進行知識總結和整理。
像寫日記一樣記錄生活。
再有些讀者的反饋那就更好了,會激勵自己寫好,不但是給自己看,還有給別人看。
現在是個媒體人,也作為作品的存檔。


一個選擇

我知道現在可能說這話有點不合時宜,畢竟博客時代都已經過去了,再號召大家用過就好像時的東西是不是有點逆流而上?

我曾經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博客時代過去跟我們要開博客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就好像你的讀書時代已經過去你就不再讀書一樣。

判斷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有一個方法:在一張白紙的左邊寫不值得做的原因,然後在右邊寫值得做的原因,寫完一比較,一權衡,自然能夠得出結果。

大家都成年人了,你會覺得這樣思考分析總結的過程才是正確的思考的方法吧?

所以,我在這裡列出要寫(獨立)博客的原因,供大家去選擇,然後填在你白紙的右邊。

注意,我不是給你一個建議,而是提供一個選擇,這個選擇蘊藏著我也不知道的可能。

博客的內容

寫博客不難,你可以當作是生活的記錄,但是這樣的記錄沒有任何的意義。寫要對得住寫本身,寫出來的東西應該是思考的結果。我認為,如果你要開一個博客,博客的內容應該是這樣的:

    1. 不是生活雜記、不是流水賬、不是牢騷、不是抱怨、不是心情瑣記……;
    1. 有目的地寫,要務實,追求質量;
    1. 承認真實的自己,不要吹噓,不要裝逼,無需討好讀者;
    1. 記錄自己學習、思考、總結的過程;
    1. 分享你的故事、所得、感想、經驗;

值得寫的原因

以下是一個清單,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匹配,然後選擇。

重新認識自己

是不是很久沒有跟自己對話了?

你可以嘗試從回答一些問題開始,將你過去要迴避的問題寫下來,例如就可以從這個九個問題開始:

  • 1、請你介紹一下你自己,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 2、你有什麼理想嗎?這個理想是怎麼形成的?

  • 3、你理想的伴侶關係是什麼樣的?你自己在這個伴侶關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 4、你理想的事業是什麼,你正在做的工作符合你的事業理想嗎?這份工作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 5、你對親子關係怎麼看?對你來說,什麼是一個理想的父親(母親),你期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理想父親(母親)嗎?

  • 6、你對錢怎麼看,你認為賺到多少錢是足夠的?如果你明天一早醒來,已經有足夠的錢,你將會如何繼續安排自己的生活?

  • 7、對你來說,什麼是理想的性生活?什麼是理想的性道德,在你的性道德觀中,什麼樣的性生活是禁忌的,需要避免的,什麼樣的性生活是美好的,需要得到鼓勵和發展的?

  • 8、你的擇友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人你會願意交往,什麼樣的人你會拒絕和他交往?

  • 9、你對死亡怎麼看?你希望自己活到多少歲,你準備怎麼度過從現在到死亡的這段時間?如果你要立遺囑,這份遺囑會怎麼寫?

以上的這九個問題摘自《很少人能順暢回答這9個問題——心理治療剛開始醫生常常會先問你的 》by 李孟潮。

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選擇不發,但是我強烈地建議寫下來,只有在寫的時候你才可以慎重地思考這些問題,而不會迴避跳過或者留下空白,這是接受自己的第一步。

提供持續學習的動力

例如,我為自己設限每天寫一千字,信息的不斷輸出給我帶來恐懼,我害怕有一天我寫無可寫,於是我不停地閱讀,通過個人的知識管理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核心競爭力。

詳細的知識管理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個人知識管理的方法》,回復「知識」可見

積累更多的知識

寫並不是單純的寫。

例如你寫著寫著,你突然忘記了一個概念,於是上網找,找回來這個概念的時候,你重溫這個概念,可能還會順便看了一下這個概念的其他東西。

例如你需要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尋找信息來源本身就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同時,你慢慢就學會了鑒別知識:什麼是沒有用的心靈雞湯,什麼是不值得關注的吐槽名人,還有,在這個過程中,你還養成你的心智。

提高將事情講清楚的能力

很多東西你以為懂了,但當你在寫下來的時候,你就覺得無從下手了。

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講清楚,十有八九你還沒有完全理解。

將事情寫下來,慢慢就可以提高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寫會迫使你在你腦中搭建一個有條理的框架。例如我寫這篇文章一樣,我就將值得寫博客的原因一點一點地羅列出來,事情就更加清晰,你也可以更好的思考問題。

分享帶來的連鎖反應

「通過分享,你獲得了直接而快速的回報,你最終或許會發現你已將版權和「保留所有權利」拋諸腦後。新的經濟學準則是:參與你作品的人越多,回報越高。在分享主義里,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保留所有權,但是我樂於分享。」 by 毛向輝 《分享主義:一場思維革命》

互聯網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分享主義,基於分享主義,你可以享受到社會化及互聯網給你帶來的種種便利和好處,你分享了一個知識,你就成為了互聯網中的一個點,這個點的大小由你自己來決定,互聯網的大潮會將你的這個點推送到它所能觸及的每個角落,讓需要的人得到,同時,你的這個點也會繼續擴大,連接到整個網路,這個點有可能連接成一張網,而你就是這張網的中心。

幫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在微博,在朋友圈,你可能找不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而在博客,你可以通過看他的幾篇文章就迅速地理解認同這個人,即使你沒有見過這個人,但你也可以通過這種關聯來相互學習。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有相當的了解,你將這些內容發在網路上,網路上跟你志趣相投的人也會被你吸引過來,根據吸引力法則,你是怎樣的人你就被怎麼樣的人吸引,這就是博客所能賦予你的魅力。

即使博客沒有被他人關注,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同好,你可以自己將博文轉載到其他站點,人們會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你,有郵件、微博等工具,我們不乏與他人交流的途徑。by Gabriel Weinberg《Why I blog》

記錄成長

隔一段時間,你再回頭看你寫的博客,你會發現自己正在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不斷的成長,這種成長在自己眼裡是一種財富,在別人眼裡是一張地圖,你得到了收穫,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別人得到了指引,避免走彎路。

更多的情況是當你回望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一個傻逼,so what,that is what I am!

培養持續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開始是堅持,後來是習慣,接著喜歡。以後當有人對你說,「你寫那麼多有用的東西,你真的很厲害啊!」你可以笑而不語,也可以大聲說道:「你妹,你不知道我開始的時候多麼痛苦!」

讓你長久地去跑步,你可能做不到;讓你每個月看一本書,你也可能做不到;但讓你持續地寫一個博客,你可以做得到。

你不相信?你不試試你怎麼知道?

默默地持續做一件事是一種難得的能力,也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討論反思

每人都會有思維的盲點,就好像這篇文章一樣,可能你覺得我可能說得不對,你可以反駁我,我歡迎這種討論,因為討論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的思維的碰撞,這種碰撞會讓你反思,也會激發出你新的靈感,這種討論反思給自己的帶來巨大的受益。

互聯網給你的反饋就是讓你承受更多,接受更多,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搜尋到你意想不到東西

世界不止是你的家,你的公司,你的朋友圈,你應該去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通過寫博客,你會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像你一樣在寫博客,這些人和知識正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在等著你。

例如,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才知道了Gabriel Weinberg,我才要將陽志平的博客重讀一遍。寫的過程會讓你有很多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值得你去再寫下來,總結分享出去。

一個人在做一件屬於自己的事

很多你認為自己很牛逼的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做出來。

別人在刷微博,你在看書,別人在看穿越劇,你在學英文,別人在去唱K,你在寫個人總結。吃飯也要找同伴,出遊要找同伴,看電影要找同伴,你上一次一個人在做一件屬於自己的事是在什麼時候?

如果你想要清晰地思考,就必須遠離人群。但是走得越遠,你的處境就會越困難,收到的阻力也會越大。因為你沒有迎合社會習俗,而是一步步地與它背道而馳。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 ,怎麼能看見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遠保持質疑,問自己,什麼話是我不能說的?為什麼?——Paul Graham《不能說的話》

互聯網的身份識別:

一個長期的價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簡歷。這裡的「簡歷」並非是狹義上的求職簡歷,畢竟現在還沒有到價值博客的時代,很多人寫博客都是到處轉載或者乾脆碎碎念,正因此面試官未必拿個人博客當成了解一個人的更可靠窗口。

這裡的「簡歷」是指一個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窗口,雖然我們未必做得到像羅永浩、Keso這樣的博客,個人的影響力已經足以支撐出一份事業(牛博和5gme),但至少你會因此而結識更多的人,你的博客價值越高,你結識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會讓你的眼界得到極大的開闊,打開一扇又一扇你原本不知道的門,於是你就變得更牛…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by 劉未鵬

最後

你可能想不到在白紙的左邊(不值得寫博客的原因)寫什麼了,想不到寫個「博客時代已經過去」或者「我沒有時間」也可以,但與此同時,你也可以用那些時間去思考一下「怎麼做到長期寫一個價值博客」。

如果你不想思考,也可以回復「價值」看看別人的建議。

推薦寫作平台:

  • 簡書(推薦)
  • 自己搭建一個獨立博客
  • 新浪博客

壞記性。


1 反饋。大眾反饋真的很有意思。

2 寫不清楚八成也沒想清楚

3 長期看不到符合自己胃口的評論


成就感。


有人看。


我是看了劉未鵬的這篇文章堅定不移寫博客的。我的博客:http://www.ikeji123.com
文章如下:

(一)為什麼你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寫博客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寫一個博客有很多好處,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壞處。(阿靈頓的情況屬於例外,而非常態,就像不能拿抽煙活到一百歲的英國老太太的個例來反駁抽煙對健康的極大損傷一樣)
讓我說得更明確一點:用博客的形式來記錄下你有價值的思考,會帶來很多好處,卻沒有任何明顯的壞處。Note:碎碎念不算思考、心情瑣記不算思考、嘮嘮叨叨也不算思考、沒話找話也不算思考,請以此類推。
下面是我個人認為寫一個長期的價值博客的最大的幾點好處:
1) 能夠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自己既寫博客,也讀別人的博客,在這個時代,對於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拓寬朋友圈子的途徑幾乎只有一個,通過網路,而如何在網路中尋找到氣味相投的朋友,如何判斷別人和自己是否有共同語言?顯然,通過天天在SNS上碎碎念的那些日記是難以做到的。我佩服的一些朋友幾乎全都是長期用博客記錄想法的人,因此,和他們即便不打照面,也是心照不宣。即便素未謀面也能坐下來就聊得熱火朝天。
為什麼博客在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方面的潛力要遠勝於原始的交談方式?很簡單,第一,博客無地域限制,整個互聯網上從A到B只有一個點擊的距離,而傳統的建立朋友圈子的方法則受到地域限制。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即如果按照以前結交朋友的方式,需要互相聊天,交流觀點,然後才逐漸熟悉起來,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更糟糕的是,當你遇到另一個陌生人,又要把整個過程重複一次,表達你已經對老友表達過的那番想法。可博客卻做到了「一次表達,無數次閱讀」,當我看到一個寫了好幾年的博客,看完了之後我彷彿和這個人交談了很久,用程序員們喜歡聽的話來說就是,「博客極大地增強了話語的復用性」
我曾在CSDN上寫了近六年的博客,在一年半前建立了一個Google Groups(TopLanguage),由於我的博客的長期閱讀者都是互相有共同語言的,因此這個Group一開始就熱火朝天,而高質量的技術討論則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牛人的參與,雪球滾起來之後,就很難停下來了,將近一年半下來,從這個Group的討論中我獲益良多[1]。而對於非程序員朋友,科學松鼠會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 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我在《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裡面詳細總結了書寫的好處,這裡就不拷貝粘貼了。有些想法如果不寫下來,也就忘掉了,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數學牛人們的軼事》(榮耀屬於ukim)裡面講了希爾伯特的一個故事:一次在Hilbert的討論班上,一個年輕人報告,其中用了一個很漂亮的定理,Hilbert說「這真是一個妙不可言(wunderbaschon)的定理呀,是誰發現的?」那個年輕人茫然的站了很久,對Hilbert說:「是你.……」。
3) 「教」是最好的「學」。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講清楚,十有八九你還沒有完全理解。絕大多數人應該都知道在程序員行業面試官經常要求你講解一個東西給他聽,他會說他不懂這個東西(他如果真的不懂的話效果其實是最好的),而你的任務則是說到讓他理解為止。
為了讓一個不明白的人做到明白,你必須要知道從明白到不明白他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概念,這就迫使我們對我們大腦中整個的知識體系來個尋根究底,把藏在水面之下的那些東西統統挖出來,把大腦中的那些我們知道、但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潛在概念或假設(assumptions)都挖出來,把它們從內隱記憶拉扯到外顯記憶中。因為只有完全知道、並知道自己知道一切來龍去脈的人,才能真正把一件事情講得通通透透。
但是,你可能會懷疑,那除了能夠講清楚之外,弄清自己到底知道哪些東西還有其他什麼好處嗎?如果沒有其他好處,那我又何必費這個勁呢?我又不當老師。
TopLanguage上的一位朋友sagasw曾經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據說在某個著名軟體公司里,開發組的桌上會放著一隻小熊,大家互相問問題之前,先對著小熊把問題說一遍,看能不能把問題描述的清晰,基本上說的比較有條理以後,答案也就隨之而來了。當然,你不一定要對小熊說,你可以在大腦中虛構一個聽眾,一個不懂行的聽眾,然後你說給他聽。這是可行的,我經常在路上用。不過如果你能坐下來,我建議你還是說給實際的聽眾聽——即寫下你的思考,因為書寫是更好的思考。
我們的絕大多數知識在絕大多數時候都隱藏在潛意識中,其實我們意識的窗口很小,我們的工作記憶只能容納寥寥數個條目(記得那個「看你能夠記住屏幕上同時閃現的多少個數字」的flash小遊戲嗎?),我們平時所作的推理過程很大部分都是自動的,發生在潛意識中,而我們只能感知到一些中間結論。不信你回憶一下你在和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有多少次覺得「反正就是這樣,我感覺得到它是對的,但是你問我,我也說不清到底怎麼回事」,對此你不覺得很奇怪嗎?如果你都不能從邏輯上支持你的結論,你怎麼就能確信它是對的呢?僅僅因為你的直覺強烈地告訴你它是對的?那如果旁邊有另一個人,他和你持相反的觀念,而他的直覺也強烈地告訴他他是對的。這時候你又怎麼想?「他的直覺錯了,我的直覺是對的」?難道你這麼自信你的直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
我自己則是非常珍惜類似這樣的機會,即當「我強烈地覺得它是對的,但我卻說不出所以然來」,這時候往往是到大腦中翻箱倒櫃的時候,弄清來龍去脈的時候,深入反思的時候,糾正一直以來錯誤的潛在前提假設的時候。另一方面,「我強烈地覺得這個說法有問題,但我卻說不清它為什麼有問題,到底哪有問題」,這也是一個極有意義的瞬間,它幾乎總是意味著你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有潛在的偏差,肯定是在你自己都沒有覺知到的地方引入了一個潛在的假設、偷換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等等。而這種時候就是深入反思的時候,當你終於潛到問題的底層,觸摸到問題的實質,把水面之下的冰山整體看清了的時候你會有一種通體舒泰的感覺。
為什麼說以上這些?因為剛才說的是你必須等待這樣的反思機會,但如果你選擇經常總結自己的知識體系,並說出來給你的讀者聽,你就會發現你自己創造了這樣的機會。如果我們平時不反思,我們覺得很多事情都是當然的,但結果如果要你一開口說給別人聽,常常會發現事情就開始變得不那麼明顯了,你說著說著,就開始莫名其妙地發現自己需要用到「反正」這個詞了。
於是,反思的機會就來了。
一旦你把自己潛意識裡面的東西從幕後拉出來,你就有了面對並反思它們的可能,而不是任它們在幕後陰險地左右你的思維。很多時候我們的思路出了問題並不是我們不會反思,而是不知道自己的思維中有那些隱含的假設(assumptions),如果你只感覺到答案,卻不知道你大腦得到這個答案之前做了哪些推理,你又怎麼知道哪一環可能出了問題呢?另一方面,一旦你弄清了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離意識到問題就不遠了,很簡單的道理——如果別人和你爭辯的時候總是只擺立場,你就很難和他辯,但如果他把自己的推理過程原原本本暴露給你,批判起來總是容易得多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有很多人總是把邏輯藏在背後,不敢暴露出來)
絕大多數時候其實我們都會不假思索地得出一些結論,就像上了發條的自動機,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這些結論到底怎麼來的,在思維的背後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故而當我們發現我們的結論錯了的時候,一頭霧水,沒法著手尋找到底在哪錯了。如果你注意一下很多人的發言(論壇、博客等等),如果你把他們的發言分為「前提」、「假設」、「邏輯」、「結論」這四個部分,你會發現一大堆人只會不停地下結論,擺立場,卻見不到這些結論或離場的前提、假設和個中邏輯,倒也不是他們不願意寫出邏輯,而是因為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實在是一件困難非常的事情,我們的推理過程很大一部分發生在意識的水面之下,只有當有了重要結論的時候這條邏輯鏈才會浮出來冒一個泡,讓我們的意識捕捉到。更何況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用的其實並不是完整嚴密的邏輯思維,而是思維捷徑。
去教一個完全不懂的人,則是一種最最強大和徹底的反思途徑——因為他沒有任何預備的知識,所以要讓他弄懂你所知道的,你就必須徹底反思你的知識體系,弄清這座大廈的根基在什麼地方,弄清它的骨架在什麼地方,一磚一瓦到底是怎麼壘起來的,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層上,然後假設你的讀者站在第10層,指望著只要告訴他第11層有那些內容就讓他明白。你的讀者站在第一層,你必須知道你腳下踩著的另外10層到底是怎麼構造的。這就迫使你對你所掌握的、或之前認為正確的那些東西作徹徹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眾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得就越深刻
4) 討論是絕佳的反思。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有機會說給完全不懂的人聽,更大的可能性是說給同領域有一定基礎的人聽,這個時候並不代表就不能促使反思了,實際上,你會發現,如果你公開你的想法,幾乎總能看到與你持不同意見的人,然後你通過比較你和他的觀念之間的差別,會發現你們在一開始的思路上就存在差異,差異從哪裡來的?在進一步討論中你們就會不斷地迫使對方拿出更深層次的理由,這同樣也是一種非常有效地促使自己反思的方法,在討論的過程中雙方的理由自然會變得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接近問題的本質,一些平時難以注意到的深層面的差異性就會逐漸浮現出來,你也就多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去審視自己的思維中到底存放了哪些錯誤的信息
5) 激勵你去持續學習和思考。如果你沒有持續學習和思考的習慣,你的博客很快就會沒有內容可寫,就只能整點碎碎念或者轉載,然後你就會失去讀者,然後你就會關掉博客,然後一旦關掉博客之後你也就死了寫博客的心,然後就少了一條激勵你去思考和總結的途徑,然後你變得更不高興總結和思考,然後…
為了打破這個死循環,不要永久停止更新你的博客,就算你兩個月,三個月都不寫,只要你每篇都是寫自己思考的產物,寫有價值的東西,在互聯網上,金子的確總是會發光的,因為有無數的信息聚合平台在期待這些有價值的內容,有搜索引擎為你的內容提供海量的潛在讀者,有海量的人肉在手動挖掘和轉載那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所能做的最差的一個決策莫過於停止做一件沒有任何壞處,卻有一大堆好處的事情
為了讓你的博客有價值,你必須不斷總結自己學習的結果,你必須不斷思考,給出比別人深刻、獨到的見解。這看起來有點本末倒置,但很快本和末就會正過來。
6) 學會持之以恆地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在生活中容易覺得迷失,不知道想要做什麼,是因為沒有一件能夠持續地做的事情,用俗話來說就是沒有主心骨。用積極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一件能夠創造流體驗的事情,而書寫自己的思想則是一件容易產生流體驗的事情,在書寫的時候,特別是理性地書寫的時候,大腦逐漸進入推理分析模塊,一切不愉快的情緒,煩躁感都會逐漸消隱下去。不過前提是你得開始,並且堅持過一開始的困難期,以後的一切便成了習慣成自然。
7) 一個長期的價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簡歷。這裡的「簡歷」並非是狹義上的求職簡歷,畢竟現在還沒有到價值博客的時代,很多人寫博客都是到處轉載或者乾脆碎碎念,正因此面試官未必拿個人博客當成了解一個人的更可靠窗口。這裡的「簡歷」是指一個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窗口,雖然我們未必做得到像羅永浩、Keso這樣的博客,個人的影響力已經足以支撐出一份事業(牛博和5gme),但至少你會因此而結識更多的人,你的博客價值越高,你結識的人就越牛,跟牛人交流又會讓你的眼界得到極大的開闊,打開一扇又一扇你原本不知道的門,於是你就變得更牛…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二)怎麼做到長期寫一個價值博客
注意到我並沒有說「怎麼做到長期堅持寫一個價值博客」,因為當思考和總結成為習慣之後,訴諸文字以及藉助書寫來進一步思考就變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變成了一件「因為你在思考和總結從而必須書寫下來」的事情,博客就變成了副產品。
一開始的時候你是因為要寫博客而去使勁地思考和總結,指望給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東西,到了後來,就變成了因為你習慣了思考和總結,因為你意識到書寫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須使你的想法成為文字。至此本和末就會各歸原位,不再顛倒。
怎樣做到長期寫一個價值博客?也許有人會給出很多有趣有用的小技巧來提供動機和激勵,譬如如何做SEO,如何鼓勵讀者留言等等,但是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最最重要的,那就是:
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持續學習和思考的人,並只寫你真正思考和總結之後的產物,其他一切就會隨之而來。
就像那句經常被人傳閱的話:只做你最感興趣的事情,錢會隨之而來[2]。
這方面的具體例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隨處可見,就不一一舉了。我想再重複一下的是,千萬不要碎碎念,我能理解每個人都想偶爾發發牢騷的衝動,但是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窗口:twitter,所以立即停止在你的博客上碎碎念,閱讀博客的人希望得到信息而非噪音。如果實在忍不住想碎碎念的話不妨換一下位置,這麼來告訴自己:如果你看到別人博客來上這麼一段,你會有興趣看嗎?
(三)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怎樣應付
即便上文給出了N條寫博客的理由,但有時候只要一條不寫的理由就會讓人停止做一件事情。所以我特別加上一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怎樣應付」,《影響力2》[3]第五章雄辯地證明,「Much of Will is Skill」,意志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有正確的方法,而非天生
1) 擔心別人認為沒有價值。事實是,你面臨過的問題總會有人面臨過,你獨立思考了,別人沒有,你的文章對他們就會有價值。當然,肯定會對某些人沒有價值,他們早就知道了,但就算你再厲害,也總是有人比你厲害的,不能說因為這些原因就不記錄你自己的想法了,你自己思考了之後理解得最深刻,就算有別人想過了,總有人沒有想到的。況且,思考成了習慣,你的思考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你的文章也會越來越有價值。重複,無論你面臨什麼困惑,總會有很多人同樣面臨過,於是你苦苦思索之後的結果,肯定會對很多人有意義。
或者,你想通了之後覺得其實也很簡單于是不願意或者不好意思寫了,但要知道,問題在想通了之後總是簡單的,問題的困難程度不在於想通了之後還覺得有多難,而在於從你覺得它難到你覺得它簡單需要耗費多少思維體力,你耗費的時間越長,說明有越多的人最終還是沒有想明白(路越長走到底的人越少)。
最後,雖然我現在看一年前的文章覺得挺不成熟,但是如果沒有那些不成熟的思考,也不會有現在更成熟的思考,我幾年後來看現在寫的東西,還是會覺得不成熟。
2) 擔心想法太幼稚或有漏洞等等被別人笑話。人非聖賢。正是因為單個人的想法總是有漏洞,才值得拿出來交流(《書寫是更好的思考》,討論是絕佳的反思),被別人指出問題正是改進的空間,藏著掖著的想法永遠不可能變得更成熟。
Much of intelligence is knowledge,有這麼一個非常發人深省的經典心理學實驗[4]:

將孩子們分成兩組,通過給他們不同的閱讀材料讓一組相信智力是天生的,不可在後天改變的,另一組則讓他們相信智力其實只是知識和技能的代名詞,完全是後天習得的。接下來讓他們做一組任務,那些被相信智力天生說的孩子,傾向於迴避困難的任務,選擇較容易的任務,這裡的邏輯想必是這樣的:如果做困難的任務,就增大了失敗的幾率,就在降低了自己在別人和自己心目中的智力的值。為了保護這個智力的值不被降低,應該避免那些有失敗風險的項目。而另一組孩子則對於有挑戰性的事情躍躍欲試,並且在失敗的時候明顯沒有前者沮喪,因為失敗也是學得新的東西,不管怎樣都是「智力」的提高。

況且,只會批判乃至嘲笑別人的人是最不知道怎麼建設的人,忽略他們。
3) 得不到激勵。這其實是個最無聊的問題了,只有寫碎碎念的博客才會面對「激勵」的問題。如果寫自己的總結,寫自己獨立的思考,那麼書寫下來、理解通透,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激勵。就算放在自己的私密筆記本裡面也一樣有成就感。況且,如果你真做到了書寫價值博客,那麼絕對不用擔心你的觀點得不到傳播,也許一開始會耗時長一點,但是這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必要的初始階段,Gmail小組的核心人物、FriendFeed創始人Paul Buchheit,和編程界名博Coding Horror的博主Jeff Atwood都曾經感嘆過:Overnight success takes a long time ((1),(2)),不過對於價值博客來說,現在網路上的聚合類服務這麼多,機器的、人肉的、半人肉的都有,情況又要好得多了,而且我相信情況還會越來越好。
4) 寫不出來。這個問題也比較無聊,思考本不是一件急於求成的事情。長期訂閱我的博客的朋友知道我一般發文頻率在一個月三五篇,實際上有不少次我個把月也不發布文章,原因很簡單,要麼是有手頭的事情要處理思考的時間被壓縮了,要麼是遇到比較大或者比較困難的問題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積澱,沒有關係,如果沒有想清楚就再想想,愛思考的人和不愛思考的人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前者在生活中總是掛著幾個問題在大腦中,它們時常都會冒出來騷擾你一下,讓你琢磨琢磨,不愛思考的則是沒事不主動想問題,遇到問題還要先想想是否能找捷徑(找人幫忙)解決。
無論如何,不用急於求成,在一個主題上深入下去思考,總能挖到別人挖不到的角落。你能讓一個問題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就越是能夠發現新的東西,一般來說,我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我會讓他在意識或潛意識中待短則一個星期,長則一個月(視問題大小而定),利用走路吃飯的時間琢磨(我發現很多我佩服的人也都有這個習慣),有時即便已經想通了寫下來了發出去了,大腦仍然還是會在回味問題,還沒有把它撤出潛意識,然後看到某篇文章或某本書的時候忽然又有所新的感悟
能夠把問題長時間停靠在潛意識中是一種技能,能夠帶來很大的好處,停留得越長你越琢磨得透徹,比別人看到的就越多。我們必須要帶著問題的眼鏡看待事物才能發現新的視角,否則就會出現視而不見效應,別的不說,廣為人知的例子是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如果不是長時間琢磨著一個問題,一直把它放在思維中,是不會從洗澡領悟到「排水測體積」的,否則他洗了那麼多年澡怎麼不早發現呢?[5]
所以,如果你習慣了思考問題,就總會有東西寫,先有思考,然後有總結,然後在總結中進一步思考。
當然你也可以試試把不成熟的想法寫下來,試圖整理成條理清晰的文字,然後看看能否在整理的過程中走得更遠。這往往是可行的。比如這篇文章在我的簡記裡面原本其實只有三行字(包含大約十來個備忘關鍵詞),而最初在我的大腦裡面其實只有一個走路時冒出來的問題——為什麼要寫博客?

[1] 你可以看一下我收藏的一些精彩主題。
[2] 儘管我並不完全同意這句話本身,但它這種解決問題鏈上更基本環節的問題的精神是我贊同的。
[3] 《影響力2》這個名字起得很聰明,其實它並不是《影響力》的作者寫的。
[4] 我忘了這則實驗的出處了,但實驗的精神是記憶猶新的,哪位同學記得原始出處的麻煩提醒我一下。
[5] 對於阿基米德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是有爭議的,畢竟幾千年久遠的事情誰弄得清呢。但是故事的道理是很本質的,我們平時也經常有類似的體驗,加上阿基米德的「尤里卡」實在太出名了,所以我相信用用無妨。

[BetterExplained]為什麼你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寫博客


我的博客寫了7-8年了,我的理由是:分享,記錄,整理.


@周源 說像鳥一樣吃東西,大象一樣拉屎。。。。http://thinkingit.org/eat-like-a-bird-poop-like-an-elephant


1.文字與讀者帶來的成就感。
2.自我成長,思考的東西會越來越成熟。
3.拓展社交圈,這是博客非常重要的一點。
4.每天強迫自己寫一點東西,證明自己還活著。
5.分享自己的心得,接受別人的鄙視。


沒有什麼動力。閑著也是閑著。


我寫了差不多6年,500萬流量,基本每天2000左右流量,大概一個月更新20篇左右,最近更新比較少,也有1X篇。
感覺就像寫日記,時時提醒自己,作為一種思考問題的驅動,通常在想產品或者看別人的產品時,一些好的體驗會記錄下來,寫一些自己的評價,這樣來記錄和提升自己的產品感覺。
當然,也記錄很多跟產品沒關的東西,比如自己的一些愛好,攝影之類,這些都算是記錄生活。
總體來說,博客對我而言,有三方面的功能:
1、記錄問題思考問題,通過博客流量得到一些讀者的反饋。
2、記錄發展一些雜亂的攝影的作品,讓花了不少錢買回來的相機有點用途。
3、得到一些反饋和關注,表達一些觀點給讀者看,因為讀我blog的不少是同事和同行。


我很悶騷但又想表達自己


嚴肅地寫博客大概有七八年的時間,大致可以分這麼幾個階段:

一. 05 年 - 08 年
和很多朋友一樣,開始的動因就是給自己的網站加上一個當時看起來還算時髦的「博客」功能。那時比較喜歡玩桌面美化,所以與其說是博客不如說是網摘,都是收錄一些我覺得做得不錯的圖標、主題、壁紙之類的,偶爾也記錄一下自己生活的瑣事,最後再發布一些自己的作品。總的來說內容比較水,但卻是訪問量最高的階段,大概一個月 5 萬多的 PV。

二. 08 年 - 12 年
工作之後沒那麼閑去收錄很多東西了,內容上也轉向更專業的界面設計方向,為了提高英文水平嘗試了翻譯國外設計文章。在這個階段慢慢感覺到自己的博客成了一個自留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表達自己,同時也收到了很多反饋,意識到對於很多朋友來說是有意義的,所以開始更嚴肅地對待內容。可能性格上的原因導致了我更喜歡在網路中尋找存在感,所以博客這樣一個平台讓我慢慢意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中途遇上原來的 .cn 域名個人無法註冊的政策沒法續(老子信了你的邪,大學裡的時候就為了便宜那麼幾十塊沒直接買 .com 域名真是蠢到爆了),轉向新的域名一下子掉了大概一半的瀏覽量。

三. 12年至今
之前整個網站是半中半英,英文博文純粹只是保證那一半國外的瀏覽量過來點進來看能夠比較 friendly,但所寫的內容其實完全沒有沉澱價值,所以 12 年開始完全放棄了英文部分。雖然工作更忙了,更新速度慢了很多,但表達自己對於設計的態度的內容有了更多。

另外一個動力是博客被我視作為自己提高網頁設計能力的平台,從最早的表格網頁到後來可以用很基礎的 CSS 來做布局,然後會改一些簡單的 PHP 源碼來滿足自己對博客的需求,後來嘗試了響應式、font icon 等等各種新的技術也是在自己的博客上。


首先有固定的讀者群,且該等讀者群願意回饋你有價值的意見,對你所關注的話題也有興趣,也就是能形成雙向的互動,而且這種互動是持續而穩定的;

其次有傾訴欲,大部分人寫博客還是為了直抒胸臆,你有觀點並且想要告訴其他人你的觀點,而後盼望著得到認同,就是所謂的傾訴欲。沒有傾訴欲壓根不會提筆寫東西,更枉論博客;

有定力,這是針對長期堅持寫博客且更新穩定有規律的blogger而言的,堅持持久的做一件事,不被其他紛擾打亂,抵禦拖延症、惰性、對其他事物的突發性迷戀這些都挺難的,所以我佩服長期寫blog並且言之有物的人。

當然,以上都是針對blog言之有物的blogger的,而不是每天記錄今天吃了什麼的流水賬的類型。

但很可惜的是,我的google reader里的數據顯示,在這幾年裡,blogger的更新頻率都在下降,更新頻率高而穩定的blogger越來越少,最終只剩下商業博客能保證更新的穩定性。


騙廣告費也屬於動力之一.


推薦閱讀:

如何擁有一個完全免費的博客?
在基於 WordPress 的博客需要放大量圖片,限於主機空間有限,有什麼好辦法實現?
有誰知道歪酷網的創始人現在的情況?
「水虎魚」是誰做的?
想寫博客,國內有靠譜的地方推薦嗎?

TAG:博客 | 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