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老師花了17年時間演孫悟空,這是"工匠精神"的體現嗎?


自從去年強答了一個關於六小齡童的問題之後,就收到過好幾次關於他的問題的邀請,其實我真是才疏學淺,不敢亂答。這個問題沒什麼人關注,我就胡言亂語兩句吧。

1.題目里說六小齡童演了17年孫悟空,這17年的數據是怎麼得出來的?

我猜測題主的意思是82年西遊記開拍到99年西遊記續集拍完的這17年,但中間這段時間章先生是只演了孫悟空嗎?

我們可以看到,這17年當中,章先生並非只鑽研孫悟空這個角色,他還演過周恩來、六齡童等其他的電影電視劇。所以題目中「六小齡童花了17年演孫悟空」這句話不妥,應該是「六小齡童17年間兩度出演孫悟空」。

2.什麼叫工匠精神?

引用百度百科的定義: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近十年以來,章先生的主要活動是:走穴演講;每次還都能遇上一倒霉孩子,問他孫悟空有幾個女朋友;對改編名著痛心疾首;自己改編西遊記,並在封面配上自己照片;到各大高校講心靈雞湯,賣書;罵同行;西遊記電視劇月月講,天天講;演講過程中耍幾分鐘棍子。

個人認為,他的行為可以稱作生財有道(其實吃相挺難看),但不應該叫工匠精神。

3.流行詞語的濫用。

一個新詞被創造出來之後,使用者從小眾變成大眾的過程中,這個詞的原意必然會被歪曲,濫用。

直男癌最初出現的時候,指的是那些不懂尊重女性的男子心理狀態,但如今已經被某些女性濫用為「你不隨我的意,你就是直男癌」。

綠茶婊最初出現的時候,指的是那些玩弄男生感情的女子,但如今已經被某些男性濫用為「你不跟我睡,你就是綠茶婊」。

中產階級、三觀正等辭彙如今都有這種濫用的趨勢。

而至於工匠精神,我覺得談遷為寫《國榷》,26年六易其稿,在剛剛成書之後,被小偷全部偷走,然而他重新振作,再次撰寫完成,這叫工匠精神;

車洪才老先生,1978年受國家指派,編纂普什圖漢語詞典,歷經36年,國家都已經忘了此事,他依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這叫工匠精神。

所以在使用流行語的時候最好自己能有一個尺度,不要濫用,否則這個詞的價值會產生貶損,而被這個詞形容的人如果德不配位的話,也容易被人當成笑柄。

如果真的愛章先生的話,就不要賦予他受不起的稱號,這會害了他。


六先生17年時間演西遊記~~~~~

只要不傻都明白這是在偷換概念吧。

82—88年,98—99年滿打滿算也就7年多。中間那些年隨便上網查查就能知道都幹了啥。

如果17年的說法成立,那麼施瓦辛格是不是也可以說自己拍終結者用了31年(1984—2015)?

@郝益晨 的答案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贅言。

我在這裡就推斷一下,他為什麼經常拿17年演孫悟空這個說法來為自己背書。

----------------------------------------分割線----------------------------------------

此前我也很納悶,六先生如果想證明自己拍攝西遊記的艱辛,為了多湊點時間完全可以把《吳承恩與西遊記》(2006—2007)給算進去,這樣就可以說自己拍西遊記耗費了25年(1982—2007),豈不是更吸引眼球?

直到我翻查了六先生以前的通稿我才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實。

看來為讓自己拍戲和玄奘取經的時間達到一一對應的關係,六先生也是拼了


六老師不適合生活在有網路的時代,如果沒有網路,他的牛皮就沒那麼容易被揭破了,如果我是六老師,我一定會仰天長嘯一聲「既生章,何生網」。

具體到這個問題來說,一來六老師沒有花過17年時間演孫悟空,除非他硬說自己這十七年都在思考孫悟空,而思考是演的一部分,那我就沒轍了。

另外,且不論工匠精神這個詞是否適合形容演戲,在我看來,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而精益求精的關鍵在於否定自我,人不否定自己,怎麼更上一層樓?

而顯然的,無論是精益求精還是否定自我,六老師都沒有做到,說精益求精,續集的演技比86版差的太多,至於吳承恩與西遊記,我沒看過,但從口碑來看,應該也不怎麼樣。說否定自我,這個更跟六老師沒一毛錢關係,六老師天天上新聞,基本就說這幾件事:1.86西遊(我演的猴子)就是好,就是好;2.改編西遊記(猴子演的跟我不一樣)大逆不道;3.我還要演關於西遊的XXX(也不見東西出來)。

另外還有一點,六老師經常強調自己不用替身,還總喜歡有意無意的往自己身上貼金,比如某座山上的猴子見了他都會打招呼之類的,可惜這些謊言最後都被人揭穿了。一般來說,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應該具備這麼幾條優點:不太愛錢,比較低調,尊重同行,這幾點似乎六老師都不怎麼符合。


第一,他並沒有花費十七年去鑽研怎麼演好孫悟空,別說什麼他已經把孫悟空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藝術的鑽研是沒有止境的
第二,同理,休傑克曼也沒有光演金剛狼,但他為了演好金剛狼,確實付出了太多,具體其他大神有關狼叔的回答里有寫
第三,六老師(我知道他叫章金萊)在貶低其他飾演孫悟空的演員來抬高自己的能力,真的是六六六


一個小孩子早上寫了5分鐘作業 ,晚上又寫了10分鐘作業 ,是不是就可以宣稱自己學了一整天的習?


這取決於你對「工匠精神」的定義。

如果你認為「工匠精神」是李總理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那個,包括產業升級所需的一系列軟體: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職業教育體系等等,那六小齡童只能說沾邊,畢竟他代表的還是舊時代的口傳身教。

如果你認為「工匠精神」是羅永浩吹牛逼的那個,不知所云只要裝逼就好,那連鎚子都有工匠精神了,六小齡童能打十個工匠之神。


我覺得工匠精神在於他的家族猴戲,體現在他身上的是紮實的猴戲功底和孫悟空文化的傳承,至於這十七年,應該說是這兩部西遊記中的表演,是對他猴戲功夫和對角色形象理解的檢驗。
然鵝,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就是批判的,因為西遊記並沒有連拍十七年,他對孫悟空形象表演的原始積累也不是這十七年中完成的,跟工匠精神硬扯關係,明顯目的就不怎麼友善啊。。。
至於六先生近年來為何變得如此偏執,也許是出身演藝環境,沒機會想我們一樣接受更多教育,加上對他練習了一輩子的角色無比熱愛而導致他的言論讓我們不適,抑或者只是因為他老了。。。不管怎麼說吧,我還是很愛他演的那個齊天大聖的!


那《猜火車》就演了二十年


六小齡童老師最適合演的不是西遊記,是動物世界。
不排除六小齡童老師的工匠精神,因為以前很多報道說他如何如何研究猴子,那時候信息渠道比較少,不知真假,但是他的工匠精神研究的是猴子,不是孫悟空更不是西遊。
為什麼越長大越覺得西遊不好看,這個鍋有86西遊的功勞。以前小時候看書還挺喜歡看西遊的,包括封神,三國,現在都還挺喜歡,但是西遊呢,越來越不喜歡,因為看西遊一代入的就是那豬那猴那大眼萌,完全沒法代入。
看過一個評論,西遊記由一部魔幻主義大作被生生拍成了兒童向片。
所以六小齡童對於西遊記方面我認為是沒有工匠精神的,只有過度消費。


吃老本不丟臉,可問題是枯藤老樹昏鴉寫出來後,仍是另一道高峰。


悄悄告訴你,其實我們身上也有工匠精神的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挊,鍥而不捨,嘔心瀝血,精益求精。
十數年為一日,不顧身體上的虛弱,精神上的消沉,也要進行下去。


我覺得他研究一輩子猴戲倒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演孫悟空恐怕不算。


推薦閱讀:

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樣的?
中國有哪些展現出『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

TAG:西遊記1986電視劇 | 工匠精神 | 六小齡童章金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