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不餓的情況下想吃食物是嘴巴饞還是身體需要?
說真的,其實「為什麼會餓」這個自打人類出現開始就困擾著我們的問題,在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的情景下,我們人類仍然沒有完全搞清。
為什麼這麼說?
想想你不吃飯會餓吧?(這不廢話么)
想想你聞到食物的香味會怎樣?
想想你聽到顛勺的聲音會怎樣?
想想你看到五顏六色又可愛卡哇伊的拼盤會怎樣?
想想你想到一些特色美食時會怎樣?
想想你看到別人大快朵頤時會怎樣?
有的人一開心了就使勁吃
還有的人心情不好時會使勁吃
還有的人失戀了會玩命吃
……
更有的人為了吃貨之名…還是不說了。
告訴我你看完如下圖片後身體的反應:
流口水了嗎?
(為毛都是肉菜?答主是肉食動物!)
可為毛以上情況會引起人的食慾?
這其中又有怎樣的生理過程?
對不起,人類並不完全清楚。
愚以為,人體是自然進化的高度集成的全自動化系統之一,到目前為止我們僅知道,餓這個事兒,是由腦、神經系統、腸胃胰腺等器官、體液、激素等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
類似下圖的一個過程(此圖只是大概,並不絕對):
先說說腦,這裡要從下丘腦開始,下丘腦就在你兩隻眼睛的後面,那麼一小坨還分成多個模塊,其中的「弓狀核」、「腹內側核」、「背內側核」、「室旁核」、「視交叉上核」、「外側下丘腦」這幾個模塊共同組成了「食慾中樞」
你可以把這六個核和食慾中樞理解為「六小段代碼」構成了「一個核心程序」,來控制食慾。大腦也有其他結構作為「附屬代碼段」來「輔助核心程序運行」……(雖然不懂程序代碼,但我在儘力照顧知乎的程序猿們)
接下來,當你看到上面美食的圖片,或者聞到好吃的東西,感官信號就傳給了下丘腦的這個程序,然後下丘腦傳遞信號給內分泌系統,這些過程統統都是自動化完成,並不受你大腦的主觀意識控制。所以大家以後看到吃貨流口水不要鄙視,他們是真的控制不住。
內分泌系統又是什麼鬼呢?
編程過程中使用的特定函數。
功能是促進食慾或抑制食慾,包括但不僅限於:
NPY、甘丙肽、黑素細胞凝聚素、內源性阿片樣肽、食慾素、谷氨酸、GABA、CRH族、POMC、神經降壓素、GLP-1、黑皮質素、MSH、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胰島素、性激素、CCK、PYY、LP(瘦素)、GR、去甲腎上腺素、5-HT、FAS、大麻素系統、ILs、IFNs、TNF等等等等
這些小函數有刺激食慾的,也有抑制食慾的,其中刺激食慾的函數一出來,人就開始發神經:胃酸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加快、唾液分泌、心情愉悅、血流加速……
這些效果直接刺激人的器官,產生主觀上「餓」的感覺(輸出結果)傳遞給大腦(操作者)。
然後咋辦啊?吃或不吃,好吃的就在那裡,大腦作為操作者,決定是不是要把好吃的吃掉。
不吃,促進食慾的小函數繼續發揮作用,直到你受不鳥。
吃,吃飽了之後又一段信號傳遞給下丘腦(注意不是大腦),這時下丘腦自動釋放信號給全身,促進食慾的函數輸出被終止,轉而分泌抑制食慾的另一組函數,在這組函數的控制下,你的器官產生反應,蠕動變慢、飽腹感等感覺這時候就來了,這組感覺信號傳遞給大腦,然後命令你主動停止進食。
可是如果好吃的太多了太好吃太好看太美味了怎麼辦?
會過度刺激下丘腦,
讓你餓的函數分泌太多
即便物理上吃飽了,你仍然感覺自己還能多吃那麼一口
而這些促進食慾的因子失效需要時間
告訴你飽的因子發揮功能也需要時間
於是諸位吃貨們不自覺的就吃多了。。。。
那麼我們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如何分辨不餓的情況下想吃食物是嘴巴饞還是身體需要?
首先,前提是「不餓」,這個不餓必然是題主大腦上主觀認為的不餓,即沒有飢餓感的信號傳遞到大腦。而且通常認為的「餓」是指胃部反應。
但是【「餓」=胃部反應】嗎?
不一定。
前面說過了,如果人飽的時候,是會發信號終止促進食慾的小函數繼續輸出的,那麼當你感覺「想吃食物」的時候,一定是有促進食慾的信號從下丘腦發出來了,但這個函數並不一定是操控胃的,也有可能是操控唾液腺的。
所以題主可能剛看到類似上面的美食圖片的時候胃裡並不感覺餓,但是唾液開始分泌了,然後提出了這個問題,以為自己是嘴饞。但如果題主多觀察一會兒圖片上的美食,給下丘腦足夠的刺激,並稍加等待讓這些小函數生效,可能就會有胃部的飢餓感傳來了。(因為唾液的分泌會進一步對消化道造成影響)
以上內容是一種有關飢餓的討論,純屬個人部分觀點,且皆針對正常人體生理機能而言。
最後祝大家身體倍棒,越吃越胖。餓了感覺吃什麼都可以,嘴巴饞就是想吃特定的東西,比如我現在就想吃黑森林
問自己想不想干吃一個饅頭。
無聊時干吃饅頭也願意,顯得嘴巴沒有那麼無聊,然而並不餓。
小時侯家裡窮 都是吃玉米餅就鹹菜 那時候特別饞白饅頭
推薦閱讀:
※海綿的領細胞和領鞭毛蟲在結構和功能上有什麼區別?
※健身後,補充蛋白粉有用嗎?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有差別嗎?
※為什麼生物界沒有進化出連續旋轉的運動結構?
※肌肉發力的微觀機制是什麼?人奮力推一塊巨石,巨石紋絲不動,人為什麼會累得滿頭大汗?
※對待學習生物、解剖、神經科學,應該抱有何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