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是否與抑鬱症有關?可能會引起自殺傾向么?


蟹妖(.ω.)

厭食症和抑鬱症有關係。
這倆貨是好機油,通常是相伴相生的。
抑鬱症可以引發食慾混亂,增加進食障礙的風險。厭食症帶來的營養不良會加重抑鬱。

自殺傾向一般來說與抑鬱症的關係更為明顯。厭食症是否可能引起自殺傾向,答案是可能的,但厭食症到底在這之中做了多大貢獻呢,就很難說清楚了。

☆*☆*☆*☆*☆*☆*☆*☆*☆

以下是補充內容,純屬個人觀點,通過看書和交流總結而來,嚴謹性值得商榷,僅供參考。歡迎友善地進行討論。

神經性厭食與抑鬱症、強迫症具有相對明顯的相關性。神經性貪食與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焦慮症具有相對明顯的相關性。(注意「相對」一詞的模糊性)

首先清楚兩個概念,共病和併發症。共病是同時發生,具有一定聯繫,可能相互促進,併發症強調根源上的因果關係。

至於神經性厭食和抑鬱症、強迫症的關係,大概跟雞生蛋蛋生雞差不多,追究誰是因誰是果沒有太大意義。它們的引發因素和作用機制有一定的重疊,但不可能是100%重合。治療手段也有一定的重疊,比如說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對厭食症的營養治療和軀體併發症治療,在有需要時也會用於抑鬱症,最終目的是儘可能緩解該疾病的促進因素,比如說改變飲食結構對緩解抑鬱症可能有所幫助。

在治療方面,神經性厭食的用藥一般是抗抑鬱葯,體重極低、病症頑固的似乎會用到有助於增加體重的藥物,我不太清楚這種藥物是什麼機制,反正不是催肥激素就對了→_→,我猜想其作用機制是緩解精神上對攝食行為的過度緊張吧,因此對正常人來說,增重作用並不明顯。對抑鬱症的用藥通常也是抗抑鬱葯。重性抑鬱障礙,病症頑固的可能會用到抗精神病葯。

對於神經性厭食合併抑鬱症的治療,首先強調的是,體重要增加到正常水平。在體重極低時,由於代謝異常,抗抑鬱葯的效果會難以達到理想水平。且低體重伴發的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可以構成抑鬱症的維持因素。最明顯的是長期的能量缺乏引起的活動力下降、思維遲緩、心情壓抑;不過另一方面,在不太嚴重的飢餓狀態下,人通常表現得易激惹、焦慮、情緒化,應激水平提高;這兩方面都是類抑鬱症的表現。某些維生素的缺乏也可能引發精神癥狀。營養不良會引起代謝下降,主要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帶來類似甲減的癥狀,包括抑鬱。另外,營養不良並不一定表現為低體重,因為營養素並不只有三大能量物質。長期紊亂的飲食結構帶來的營養不良可以發生在任何體重的人身上。
然而,如果只強調體重,忽視精神疾病因素的話,對於厭食症來說是治標不治本。前面說到抑鬱症對食慾的影響。可能是降低食慾,也可能是增強。食慾降低是維持厭食症的因素好理解,或者說,可能患者並不承認自己食慾低下,因為食慾多多少少是存在的,而神經性厭食患者通常認同的理想狀態是食慾完全消失,攝食行為完全由意志控制;因而食慾低下的體現通常是,在飢餓狀態下,他/她們對食慾的控制力遠超於常人。食慾增強引發的體重劇增也可能是神經性厭食的開端,有相當一部分神經性厭食患者一度超重,在肥胖期間,尤其是青春期,逐漸形成極低的自我評價,對自己的體象持有扭曲的認知,當然,這些信念的產生也是抑鬱症的表現。
厭食和貪食只是進食障礙的兩極,大多數患者的狀態是在兩極非連續譜式地劇烈搖擺。。。

說到自殺……就不得不提到厭食症的高死亡率。神經性厭食的死亡率居精神疾病之首,不過這個死亡率是怎麼計算的,以什麼為神經性厭食的患病標準,以什麼為「由神經性厭食引發的死亡」標準,就很難統一了,所以我認為傳說中10%還是20%的死亡率僅僅是給人以感性認知罷了,數據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神經性厭食患者通常不是人們所認為的「活活餓死的」,因為他/她們是自己控制自己保持飢餓狀態的,在餓到生死邊緣之前通常早已抵不住本能地進食了,畢竟食慾是存在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而且,同等程度的營養不良狀態下,神經性厭食患者的生存意志遠遠超出單純性營養不良的普通人,也就是說,神經性厭食患者在非極端營養不良狀態下,更傾向於能夠「奇蹟般」地維持生命,甚至維持社會功能。另外,據說餓死之前的人並不一定是瘦成乾屍的模樣,在中國的饑荒年代,很多餓死的人臨死前是處於全身嚴重水腫的狀態,水腫原因是低蛋白水腫,體型臃腫不堪,這與以低體重為目標的厭食症相悖,不過這僅僅只能是由果到因的推論,並不是說體重極低的厭食症患者不可「活活餓死」。
神經性厭食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意外的機體損傷和自殺。意外的機體損傷,例如事故導致的骨折、出血,或者感染,有時只是肺炎,這些損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致命,但對厭食症患者來說,已經超出機體的承受力,脆弱的小身軀迅速衰竭;另外還有一種很悲傷的死因——再餵養綜合征,即因為營養補充過快,雖然對於正常人來說很可能都不足,但超出了患者脆弱的身軀的承受力,出現電解質紊亂、水腫、因新陳代謝突然加快而引起某些營養素(如磷、一些維生素等)儲備迅速耗竭導致的癥狀等狀況,最終可能引發心衰,導致患者死亡。再餵養綜合征是二戰之後才被注意到的,一度長期飢餓的士兵在食物突然充足後大吃特吃,也有可能只是按照正常的食量吃,結果身體上出現了一系列反應,嚴重者甚至死亡。現在,住院治療應該很少會出現由再餵養綜合徵引起的嚴重後果了,因為營養補充方案相對合理,生命體征監測嚴格,搶救條件相對完善,但非住院患者仍然要謹防此類風險。
至於厭食症與自殺的聯繫,國外有典型案例的報道。個人認為,自殺的厭食症患者,在厭食症中的體驗可能是以下幾種類型的:一種是類似暴食症的心境,不斷地後悔自己的「過度進食」,通過更嚴厲的節食和過度運動懲罰自己;患者只關注體重數字的上升,絕對地禁止體重上升,因此客觀上體重在不斷地下降,或者保持在危險的水平;他/她們感受到的抑鬱與暴食症更為相似,長期在「暴食」-厭食循環中掙扎,最後在某一次失去希望後選擇自殺。另一種是存在一定的恢復念頭,在努力恢復與打回原形之間搖擺,時而堅定信念努力進食,時而受厭食症的控制,「後悔」自己進食、增重,為厭食癥狀態——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改變感到不安甚至痛苦;並且可能身處不利於恢復的環境中而無法擺脫,或者軀體上出現難治的併發症,如嚴重的營養吸收障礙等;長期掙扎無果,最終選擇自殺。
這兩種類型都僅僅是我個人的猜想,我只知道,每個厭食症患者的心態都有其獨特性,不能一言以蔽之,或者粗略地劃分類型。比如說,有些患者可能並不追求低體重,有些可能是美食愛好者。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師在中國不是那麼普遍?
請問表演型人格障礙會出現一些強迫症或者恐懼癥狀況嗎?讀書能克服嗎?
"用心感知"和"用腦思考"有什麼區別?
全面二孩政策即將出台,父母打算要二胎,我應該如何調整心態?
朋友最近迷上了冥想瑜伽,但我覺得他有點走火入魔了,該怎麼辦?

TAG:心理 | 自殺 | 厭食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