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諾貝爾哥」郭英森事件中,微博和知乎網友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附知乎鏈接:如何看待微博上關於"諾貝爾哥"郭英森的報道? - 科學


聽說吃東西前喝點湯有益身心健康,所以先上個雞湯: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稱之為「毛毛蟲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花盆周圍不遠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 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在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飢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這個雞湯被稱作「毛毛蟲效應」。
也就是傳說中的「盲從」。

一、
為什麼微博網友和知乎網友的態度截然不同呢?
首先雙方領頭的V的態度就截然不同啊!
那麼為什麼微博的V會支持民科呢?
……
因為這樣能引起的轟動性比較大。

舉個栗子:

微博一:

我真傻,真的。我一直以為神棍沒什麼威望的時候會抱引力波的大腿,我沒想到民科也會抱。那是五年前的一個春節,郭英森第一次來到非尼莫鼠節目……算了我編不下去了。

微博二:

你覺得兩條微博哪一條更能煽動情緒?更能引起粉絲們的轟動?
答案不言而喻。
(哦對了,微博一套用的是本寶寶的發博方式嚶嚶嚶,這就是為什麼本寶寶永遠成不了大V(??ˇ?ˇ??))

至於這樣不負責地煽動大家的情緒,挑起莫名其妙的爭端是不是不道德,營銷號們可不管,他們的底線是法律,不是道德。

而話題傳到知乎這裡,性質就變了。
微博營銷號算得上是第一爆料人,而知乎再怎麼掙扎充其量也就是個第一評論人。爆料人吸引眼球的要求和評論人吸引眼球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爆料人只要把事情更可能地讓更多人看到就好了,就算傳遞的思想有錯誤,那也是可以後期依靠評論人的引導加以修正的。
而評論首先要做到的是:看起來客觀,看起來有思想。要讓人讀了覺得「卧槽好有道理的樣子」!
至於到底是不是真客觀,是不是真的有思想這個暫且不論。畢竟這件事原本就很簡單,要區分是非也很簡單,知乎得到近似於統一的結論,並不讓人意外。

也就是說,如果這件事最初是在知乎發酵,可能喊著愛國支持夢想的小粉紅們不再是微博用戶,而是如今理智得不行的知乎er了。
——並不是說這種事情一定會發生,但我無法否定掉這種可能性。

二、
除了領頭羊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知乎和微博對兩件事表現不同還有一個原因:
思考的時間。

很多人,在鍵盤敲了幾個字,心懷慈悲地心道要「支持郭英森」,然後回車發送,看到跳轉的網頁愣了片刻神,心裡想的可能已經變成了:「卧槽,我剛剛說要支持的不是個民科嗎?」
——你敢否認這種可能嗎?
而當新的一波人想發表一點兒與眾不同的看法,卻發現前人的評論全部都是和自己向左,他們會不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呢?
答案是會的。

再舉個栗子:

阿希從眾實驗(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1956年心理學家阿希(Aseh)進行了從眾現象的經典性研究— 三垂線實驗。

他以大學生為被試,每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為事先安排好的實驗合作者,只有一人為真被試。實驗者每次向大家出示兩張卡片,其中一張畫有標準線X,另一張 畫有三條直線A、B、C。X的長度明 顯地與A、B、C三條直線中的一條等長。實驗者要求被試判斷X線與A、B、C三條線中哪一條線等長。

實驗者指明的順序總是把真被試安排在最後。第一二次測試大家沒有區別,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試按事先要求故意說錯。這就形成一種與事實不符的群體壓力,可藉此觀察被試的反應是否發生從眾行為。阿希多次實驗,所得結果非常相似。

實驗表明:
  (1)大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試保持了獨立性,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
  (2)所有被試平均從眾行為百分比為35%。
  (3)大約有15%的被試,從眾行為的次數占實驗判斷次數的75%。


實驗後,阿希對從眾的被試作了訪談,歸納從眾的情況有三種:
  (1)被試確實把他人的反應作為參考框架,觀察上就錯了,發生了知覺歪曲。
  (2)被試意識到自己看到的與他人不同,但認為多數人總比自己正確些,發生了判斷歪曲。
  (3)被試明知其他人都錯了,卻跟著作出了錯誤反應,發生了行為歪曲。


一般認為,發生從眾行為是因為個體在群體中受到信息上和規範上的壓力。

  (1)信息壓力:經驗使人們認為,多數人的正確幾率比較高,在模稜兩可的情況下,由於缺少參照構架,就越發相信多數人,越從眾。
  (2)規範壓力:群體中的個人往往不願意違背群體標準而被其他成員視為越軌者,害怕與眾不同而成為「一匹離群之馬」,遭受孤立,因此採取多數人的意見。

——詳情請參考「阿希從眾實驗」。

而比起微博的心浮氣躁,知乎的節奏就相對就平穩一些。因為相對平穩,所以大家願意在提筆寫答案的時候多想一想(其實這裡還有個原因,知乎流行長答案,寫著寫著發現不對頭完全可以推翻重寫)。
而這樣想一想,大家馬上就意識到郭的理論的荒謬了。至於主持人和嘉賓的態度,那個是在發覺郭理論荒謬以後再討論的。
打個比方,就說我自己吧。
清晨點開知乎,看私信,回復。然後看到一條關乎郭英森的提問的邀請,雖然我並不明白為啥你們都愛午夜邀請我答題,而且只在冷門問題下邀請,但我還是去回答了。
我並不知道郭英森是誰,但我大概知道引力波這個詞,也知道引力波在很久以前就被愛因斯坦預言了,於是深深覺得荒謬。
搜索引擎很快給了我關乎郭英森的個人信息,抱著要好好答題的心思,我看完了視頻,儘管中途哭笑不得到差點關了。
然後,我寫下自己的答案,編輯語言,修改了兩三次。
——這些事,大多數微博用戶,抱著逢方必反心態的網友們,一開始並不會去做。

三、
其實現在微博的風向已經變了。
大伙兒從聲討主持人、支持民科轉變為聲討民科。有人說是營銷號在操縱。
這個……
營銷號真正操縱的是第一波不分青紅皂白就盲目支持民科的人,而現在的情況是:大家冷靜下來了。
當然其中勢必會有營銷號的參與,而營銷號的態度是,他們也冷靜下來了。
雖然冷靜的結果是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從一群憤怒的人變成了一群因另一件事而憤怒的人。
我這樣說,支持和反對民科的,很可能是同一撥人。
當然這也無所謂了。
再過兩個月,可能憤怒的人群都忘了郭英森是誰了。
而突然火了一陣子的郭英森,在慢慢被冷落之後,也不知道還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
這也不會有太多人關心了。

-----------------------------------------我是暖寶寶的分割線---------------------------------------------

說到民科問題總有一些感慨。
有人說要支持民科圓夢,有人說民科只是時代造就的受害者,有人說民科安安靜靜並沒有出格。
所以斷指的那位,揚言要炸了某電台的那位,以及要賣肝賣腎的那位(這位說的就是郭英森),真的不需要正常人的引導和勸阻嗎?

哪怕一點事都不做,至少,也不應該有人鼓勵科妄。
比起不自知的科學妄想者,助長大家不尊重學術界的氣焰的人,更可惡。
實現夢想和做夢,從來都是兩回事。
這件事,我很憤怒,也很痛心。

(剛剛才知道引用規範的問題,兩個心理學實驗的原地址無法找到,至於出處……最初的不知道,反正《普通心理學》裡頭有……)

2.26更新:爬上來改了個病句。「這就是為什麼……的原因」這種句式是錯誤的,請未參加高考的同學引以為戒,這是病句!
二貨如我果真是不寫幾個病句不舒服,寫了病句居然還沒人提醒,居然明明是自己發現了病句隔了好幾天才來改……我果然是拖延症晚期患者……
原諒我……


微博以用戶為節點,知乎以話題為節點。

在微博上發東西,只有直系粉絲能第一時間看到,然後再經過層層轉發。
在知乎上寫回答,所有點開該問題的人都能看到,用戶的點贊加速傳播。

微博上大V話語權更高,普通用戶說的話如果沒有大V的硬點,很難傳播出去為大眾所知。
知乎上大V出場自帶贊,但每個人都同樣的投票權利,用以支持自己欣賞的回答。

微博的用戶和知乎的答主,都有刪評論的權利。

所以,
微博上的大V,說出去的話被粉絲轉發再轉發,同意的人點個贊,不同意的沒發直接表示。
知乎上的大V,言論直接受到全站用戶的評判,可以點贊和感謝,也可以反對+沒有幫助。

普通用戶如果對大V的言論有意見,
微博上的小透明轉發的時候批判一番,但因為沒粉絲沒人看。
知乎上的小透明在問題下寫一篇回答,沒準就被頂到前排了。

去大V下邊留言?Naive,別忘了人家可以刪除禁評啊。

微博這種模式適合發表東西,作者在寫,圍觀的群眾點贊轉載。
知乎這種模式適合討論問題,話題拋出,引來各路不同的意見。

在微博,話語權被大號把持,普通人難以發聲。
在知乎,能看到更多的聲音,引發自己的思考。

人還是那些人,知乎用戶並不比微博用戶的水平高多少,知乎用戶上微博的比例也不低。但因為在知乎,同樣的話題下能看到更多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更利於一個人思考。在知乎,一個人不至於像在微博上那麼盲目,不容易信口開河。

—————————————————
最後說句題外話,這兩個社區的模式各有利弊。
微博的實名認證,使得像我這種光靠耍嘴皮子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很難有出頭之日。成為大V的個人,往往都是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言行舉止都要顧及自己的形象。但也不乏有一些無良媒體和個人熱衷於炒作,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整日一派胡言,挑動人們的情緒。
知乎這種話題節點模式,使得一個熱門話題很容易被搞成大新聞,這也給予了普通用戶一步步爬上大V之位的機會。而這些用戶水平良莠不齊,難以驗證他們的身份,更有甚者心懷不軌。故事類的回答門檻最低,不明覺厲的圍觀群眾熱情點贊,而知乎用戶又往往迷信於回答的得票數,於是不少人都喜歡上了清晨的陽光。


這很明顯地說明圍脖網友的普遍防騙素養更低,在理智層面上比起貴知來說要差一些,這也是貴知用戶值得驕傲的一點。

看一看這個事件的傳播熱炒過程就知道了,一兩個影響力比較大的大V跳出來不分青紅皂白地點個贊,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營銷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命推波助瀾,馬上就掀起了關注熱潮。煽情的介紹、充滿人性關懷的詞句、對凄苦身世的著力渲染,各種動人的小細節小故事,苦難折磨之後卻永不磨滅的希望之光,大V站出來的激情援手「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與你同在!大家都來捐款幫助他啊!」

————就這樣,童超捲走了二十多萬。

呃,對不起,我是不是拿反了解說詞?+_+

我錯了……/(ㄒoㄒ)/~~


我挺失望的,沒想到網民中這種錯誤這麼明顯的事(XXX首提引力波)都能產生這麼大的分歧。讓我開始懷疑人生,難道擺事實講道理是沒用的嗎?
有人提到了微博網友更人性,我只想說要不你去用愛發電?
某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道德感,就在不了解基本情況時盲目鼓勵「諾貝爾哥」不要放棄夢想,迎著流言蜚語繼續他追求諾貝爾獎的事業,導致他一生都投入在這件毫無希望的事情上,我認為這樣消遣別人的生命才是惡。


微博上搞物理科普的個人和機構,要比知乎上多得多。


好吧!微博是反智的代表。貴知是反微博的代表。

所以貴知藥丸!


從知乎網友對「諾貝爾哥」等民科的眼裡容不下沙子,到近期以童謠為代表的眾多女V被扒皮事件,以及在知乎廣受歡迎的小黃文和釣魚爆照題,充分證明了玩知乎的多半是單身悶騷理科男的事實~


中國各網站的網友平均智商和網站常駐網友數量是成反比的。如果有一天知乎和微博人氣一樣旺,兩邊的評論就差不多了。


知乎確實缺少對底層人民的包容!
大家支持的所謂「諾貝爾哥」其實就是支持「我們」啊。
「我們」其實和諾貝爾哥一樣,從小懷揣著驚人的夢想,渴望成為拯救世界正義的使者,渴望成為著名的歌星球星,渴望成為世界首富,渴望成為國家領導人。。。。
然而可是到了社會,長大了之後,我們才發現我們其實一無是處。成功只是屬於少數人,我們終於在嘲笑中明白曾經的夢想終究是夢想,不是理想,永遠實現不了。
但是我們之前的夢就磨滅了嗎,我認為只是藏在了心理而已。
我們仍然渴望有一天會有機遇去成功,
所以我們喜歡看《火影忍者》,喜歡看吊車尾的鳴人喊出我可是要當火影的人
喜歡看《星光大道》《快樂女聲》《中國好聲音》之類的選秀節目,喜歡看大衣哥朱之文那種農民翻身成為藝術家。
喜歡看《老男孩》
喜歡聽貧困生考上清華,北大,逆襲白富美的故事。

大家愛看這些東西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也是那樣的人啊,自己實現不了的逆襲夢看看別人實現了也過癮啊。
支持諾貝爾哥的這些人有幾個是真的相信他的理論呢,大家在小的時候說出自己的可笑夢想的時候是不是也受到了類似於這些嘉賓們的恥笑呢。只不過我們把這些不切實際的夢想壓抑了起來,而諾貝爾哥沒有。
如今,階級固化嚴重,庶民翻身的道路越來越少,佔有資本資源的人高高在上,所以大家支持的諾貝爾哥只不過是需要一個質疑權威,打破一切的平台而已。真理的對錯對大家來說重要嗎?引力波是誰提出來對普通百姓重要嗎?
知乎用戶不明白大家要求對諾貝爾哥的道歉實際上就是渴望上層人們對底層人們的關注。
誒,到底在哪裡都是屁股決定腦袋!
不行找個燒烤攤,三瓶啤酒下肚,沒準你的夢想比諾貝爾哥還偉大!


或許微博網友容易被民科忽悠,而知乎網友容易被有故事的摳腳「美少女「忽悠?


知乎有一點好,很多人都是「我不懂,我就不亂說,我就看看,悶聲發大財,這是墜好滴」/「我懂,我不同意,我就質疑,不管輿論和大多數人的觀點」

微博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只要能搞個什麼大新聞,收贊吸粉就達到目的了。


知乎更知,微博更博。畢竟看不懂引力波數學描述的人是多數。雖然知乎上大部分人也對引力波沒有那麼深入的研究,但是被光速火箭發光,到底能不能掉入黑洞這類問題洗眼,還是能理解「物理是一門複雜學科」這樣的道理的,也能理解任何一項科研工作都不是非專業人士瞎猜能夠完成的。而微博的關注者沒有這樣的訓練。
希望這次「諾貝爾哥」事件能是民智教育的一小步前奏。


謝邀。
人性的歸人性,科學的歸科學,兩個事情不要混在一塊說。評價一個事情不只是站隊那麼簡單的。很多中國人就是喜歡扣帽子,給人定性,然後再問你是哪伙的。
知乎上的人站在科學的角度,微博的站在人性的角度,本來不矛盾,自說自話罷了。
唐吉可德該如何評價?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個追夢人還是個瘋子?追夢人不一定是褒義詞,瘋子也不一定是貶義詞。
「嘉賓打斷人家說話不禮貌」,「這人根本不懂科學,不懂物理」,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這兩句話矛盾呢?我看完全不矛盾。


當人忽視個人概念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時候,表現往往是十分盲目幼稚的。
知乎相對於微博,知乎更注重的是個人的發言,而微博則注重的是群體的聲音。


顯然微博和知乎的用戶群體存在很大差異,知乎er嘲諷微博er智力低瞎起鬨的時候,微博er就嘲諷知乎er前些日子被童超騙了三十萬,你們不覺得這問題真正的原因是知乎用戶更有錢么,親愛的微博用戶,你們覺得那哥們說的有道理你們倒是去資助他啊[壞笑]


在我國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相信:

隱居在深山老林里的老中醫能完爆所有的現代醫學專家
我國傳統武術完爆現代搏擊
隨便組一個業餘球隊就能贏過國足
特種兵打得過泰森跑得過貝克勒
李小龍天下無敵
藏獒一出虎豹豺狼都不是個

如果你反對他們,他們會說。你沒見過真正的XXX,XXX不屑於這種比賽,XX不敢應戰 等等。
這種人相信民間能有偉大的科學家就不奇怪了。這種人微博上很多;相對來說知乎上主流的聲音還是比較理智的,但我發現現在知乎上這種人也越來越多了。


謝邀。

微博上:

大V發聲+熱門話題+部分人想標新立異+嘉賓和主持人確實有黑點,出現這種結果很正常。


任何平台,有大V背書的觀點,短期內總是會贏得多數人的贊同,即使是知乎也不例外。這次事件,最早的發布者(課代表胖圓圓)以及早的傳播者之一(姚晨)等大V,對郭英森的表態是話題被引爆的基礎。


其次,引力波是最近方興未艾的事情之一,在真正發現引力波之前,普通網民根本不關注也不懂引力波是什麼。而在它發現之後,由於意義的重大,以及某些大V網紅的推手,讓它成了當下網民熱議的焦點。搭上熱門話題的順風車,這是這條微博走紅並引起爭議的又一個原因。

當然了,網民們還是不懂引力波是什麼。【攤手】這也是胖圓圓這條微博能夠廣泛傳播的基礎。大部分人根本不關注誰提出了引力波,誰發現了引力波,誰為此做出了努力。他們的邏輯是什麼呢?「引力波是對的」,「郭英森認為引力波是對的」,所以郭英森也是對的。

P.S.:看了一下原微博,現在畫風有些轉變,大多數的是評價態度型評論:


「來到台上最起碼讓人家講完自己的思想,別人說話不輕易打斷,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仗著自己有錢就能這樣嗎?」

「是否偽科學評委都不應該是冷嘲熱諷態度,中學學歷怎麼啦?」

知乎上會有這樣的現象嗎?當然有,只是出於「精英階級」的驕傲與謹慎,大部分爭辯的人會從事實出發,借題諷喻可能會有,但是支持民科的還真不算多。


微博上有一堆閑著沒事義務教育都沒學好的近文盲。
起碼知乎上,文化水平高的多。


互聯網社交平台的用戶總智商是一個常數,它等於平台用戶人數乘以平台用戶平均智商。


階級問題,微博上的人不怎麼關心引力波是什麼,也不關心科學不科學,絕大多數的微博用戶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的發言偏好,他們普遍認為上層社會是吃人的,是沒有夢想的,是不尊重人的,上層社會之所以成為上層社會只是因為他們運氣好,如果我這麼一個有夢想的人有運氣不會輸,所以他們天然的偏向夢想代言人郭英森,天然的反對其實沒什麼過激舉動的嘉賓。他們的論點是,不管嘉賓學術多好,不讓郭英森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尊重人就不配做人。你難道真的覺得這些發微博的這麼有正義感?開玩笑,招聘節目變成最強大腦了?去肯德基買麥當勞還高喊顧客是上帝?他們其實不過是底層人抱怨社會不公。知乎的階層就不說了,自己都懂的。對付知乎用戶,打純感情牌就行了,對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趙樹理?
怎麼評價余秋雨?
Instagram的相機值得買么?價錢合理么?
凱常是個怎樣的人?
如何評價《大護法》中的小鳴(歐陽吉安的孫子)?

TAG:熱門新聞 | 微博 | 熱門話題 | 非你莫屬電視招聘節目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