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家裝行業沒有形成行業巨頭企業?

為什麼在裝修這一行業沒有出現特別大的企業,是什麼原因?


因為一個城市已經夠賺了。
擴大規模等於幫別人鋪路,遲早是要單幹的。


謝邀,哈哈,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我能回答的嗎?不過這個問題也很好,引發了我自己的一點思考。
家裝面向的是以家居業主為主的消費人群,業主人群分布全國各地,數量多、但單筆消費額度低。人群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對於自己家的裝修設計的要求細緻入微,所以很難有一個設計模子復刻到每個業主家,形不成規模,成本大,利潤上不來。不像大型的商業工業住宅建築,客戶群體資金實力大於一個普通家居業主,一個單子的單筆消費額度高,不管是抽管理費還是設計費還是施工費,利潤空間都比做家居裝修設計要高的多!一些施工和設計要求,也可以流水、重複作業。所以給單獨的家庭做裝修設計,要形成規模,是不是太難了!除非是整幢樓里的業主說,我們都想要一模一樣的設計,我們的戶型也都一樣,你裝修公司設計公司就來吧,我們這一棟樓200戶,每戶交20萬,但我們是團購,所以你裝修公司給個折扣吧,每戶收15萬怎麼樣,一共3000萬,這單子才有點夠規模的意思!本人呢,對裝修施工不那麼感冒,目前對研究」怎麼做好軟裝設計搭配「比研究」怎麼搞一個大規模的家裝公司「更有興趣。所以有對軟裝感興趣的,記得加我微信號love home decor.

不過現在裝修公司在做的就是想一個模子復刻到每個客戶家,這樣設計和施工上都是輕車熟路,流水線規模化作業,成本低,利潤就高了。所以,網上這麼多業主的家看起來都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但這與業主的需求心理完全背道而馳了,誰願意自己家裝的和剩下的199家鄰居都一樣啊,個人業主搞家居本來就是追求「不一樣」的,要個性的。所以現在裝修公司的模式應該是會越來越行不通的,要變革!怎麼變?什麼時候變?問算命大師去吧!


說點個人想法。懶人可以直接看文末結論!

第一點:

設計也是服務行業的一種商品,但是它的局限性在於不能量產,每個設計圖都只能用一次,所以,這種單一性消費利潤是很少的。如果做手機、軟體或者衣服,只需要設計一個模板,然後量產,接下來就是銷售,比如蘋果賣手機,微軟賣系統……SO:只有量產然後層層分銷才能產生廣闊的利潤空間,成為巨頭。

第二點:

但有人說了,難道我開個公司或者連鎖店,雇很多人設計,我抽成,不是一樣能層層分銷,成為設計、家裝行業巨頭嗎?舉個例子:比如,我賣燒餅,做一張燒餅,只能賣一次,一天就算再努力,也只能做500張,一個燒餅賺1塊,那我一天也只能賺500,如果再賣點肉或者雞蛋,我一天賺1000,但是它永遠成不了巨頭。但是賣燒餅有一個出路,那就是開連鎖店,甚至網上賣燒餅,算上肉和雞蛋,我雇1000個人給我做燒餅,每個燒餅抽2毛,那我每天可以賺0.2x1000x1000=20W,雇的人越多,賺的越多,也許哪一天我就做成了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的巨頭(例子中的數據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問題)

但是,設計或者說家裝行業,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設計周期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要求:

如圖:好多人好長時間才能做幾個項目?(建築、室內、家裝等不同行業周期不一樣,總之都不短)

第三點:

市場沒那麼大,市場需求更新換代慢。還是拿手機舉例子,一個人一年年或者兩年換一部手機,人這一輩子能買幾個房子,能裝幾次家,加上辦公、商場等其他設計類型,也沒多少。建築行業的都知道,前幾十年的瘋狂透支,導致這幾年基本上沒什麼新項目了,很多公司裁員降薪。

綜上所述::

1、不能量產,單一性消費利潤是很少;

2、周期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要求;

3、市場需求更新換代慢。


感謝邀請,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有三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1.長供應鏈
家裝內容雖然有幾大板塊,但是瑣碎,供應鏈長,可選多,成幾何倍數的可選性,讓人難以以一種標準方式執行,無論是裝修隊,還是業主。
2.貓膩太多
家裝的長供應鏈,註定造成貓膩太多,不信任、工匠手藝等讓業主難以把握。每家裝修公司的側重點各不相同,集大成者少之又少。精耕細作的做不大,做大一點往往不拘小節。
3.沒有受到降維打擊
上面提到了集大成者,也就是說,家裝行業水深,行業已經夠亂了,亂世出梟雄,但是沒有真的英雄出現,一些有口碑或者做得不錯的,頂多就是個諸侯的角色。整體沒有共贏精神,都在考慮掙著貓膩的錢,是沒有前途的。站在業主的立場人人都會喊,但沒幾個人真的做到。說個小例子,筆者曾經找過一家在互聯網裝修走得比較順的企業老闆,也曾經拿到過風投,他們以高品質,好口碑等等家裝行業的優勢於一身,當我向他推薦我們企業的產品時,他明確表示,我們不需要這麼好的產品。好產品不代表性價比低,但是這就是造成業主不知情,明明有更好的選擇,但是他們是享受不到的,往高一層面說,就是並沒有給與業主最好的,哪怕是個選擇。


因為家裝行業的產業鏈太長,不容易把控。


消費者對於家裝沒有品牌忠誠度。
發展時間短。
家裝不存在過大的行業壁壘。
——————————————————
為什麼有的產業可以有巨頭產業,有的不可以?
1產業本身的行業壁壘如何,決定了產業中是否會有寡頭壟斷企業。
比如鋼鐵行業(除開螺紋鋼等建築用鋼,技術含量低,用戶忠誠度小),房地產行業(資金、資源壁壘),高新科技行業(技術壁壘)。
2.產業發展時間長短。
比如服裝、鞋業,發展時間越長,資本累積越多,巨頭企業越多。
3.用戶忠誠度。
食品、服裝、鞋業、日用品。基本很多快消品行業都有這樣的現象,消費者形成習慣與品牌印象後一般不會更改。
處於產業鏈上端的企業,如大型鋼鐵企業,供應鏈條穩定。


這個可以看這篇文章尋找答案,裡面已經說明了原因,東易雖然產值幾十億,但在總的行業份額里還不到1%,算不上真正的巨頭 家裝企業為何沒有「江湖大佬」? - 孫軍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大部分人是一次性消費,覺得好也沒有機會回購。


業務線過於分散且我覺得任何一個線程不咋且沒有評判標準的行業,都無法產生巨頭。多線程里的單線程產生龍頭或許還有可能。
首先家裝包括了什麼?
設計,施工,軟裝,主材,傢具。
設計包括了什麼?
各種風格,歐式,中式,現代……
施工包括了什麼?
水木電油瓦
軟裝包括了什麼?
各種風格。
主材包括了什麼?
瓷磚,地板,吊頂,牆漆,衛浴……
家具有包括了什麼?
太多了…
最後家是什麼?
上億中規劃和設想。
而整個鏈條串聯起來,每個環節都需要特定的人來完成,而人是最難標準化和控制的環節。一個龍頭企業是什麼概念?優質的服務,完善的售後,適中的價格等大部分消費者所鍾愛的元素合集。但是人們對於家這個概念的想法太多,沒有評斷標準,而企業又無法事無巨細的把上面的所有人和事情標準完美的配置和處理。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服務的評判很難有標準,我們只聽過這個設計師很厲害,這個工人幹活很好,很少聽到這個公司裝修很棒,就是這個原因吧。
才疏學淺,目前能想到這麼多


會有行業龍頭的,只是這個形狀不好表達。目前家裝行業還是以建材和施工方面為主要利潤來源,到後期慢慢會轉變成以設計帶動施工,在輔助以建材產品銷售,這個時候,就會形成以設計為中心的家裝行業龍頭企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互聯網家裝?傳統家裝?
13年起,各種炒,所謂眾人拾材火焰高,把互聯網家裝捧上了雲端,隨之而來各種顛覆,迭代,創新以及資本的進入,讓互聯網家裝小火一把。然而到了16年底,互聯網家裝好似飄在雲端的口號。聽行業人士說,只有愛空間發展的將就。反觀傳統家裝,從最開始的全人工,到半包,到套餐,到現在的概念化整裝,在跌宕起伏中走過了將近30個年頭。
怎樣定義當下的家裝呢?把牽扯到居家的、各個行業的產品有序、合理地粘連或者堆放在空間的過程,並且感覺上堆得舒服,這就是現在的家裝,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目前家裝是一個重服務傳統行業,至少是一個繁瑣的系統化組裝的過程。那什麼是標準家裝,首先,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方面匹配、吻合人體工程學而配置的標準空間。其次,安全、便捷,舒適,較強的體驗感是標準家裝的特徵。標準家裝從產品本身來講,產品本身涵蓋多個專業類別;空間設計,產品設計、機電一體化、建築、材料學、人體工程學、環境學、人工智慧、VI,搞不好還牽扯到心裡學(專註怎麼忽悠)。再繼續探究我都覺得很驚恐!!!我認為具備了這些專業的人士都聚集在一起研究和開發家裝產品,才能真正實現居住系統的標準化。然而當前的家裝,僅停留在滿足基本居住需求的階段。在任何一個單元,並沒有真正標準化,專業化的產品。
互聯網家裝,傳統家裝,國內除了做的比較好的幾個外,多數我比喻為一個是浮雲,一個是攪屎棒。一個站在天上,所謂的解決了獲客通道,提升了用戶效率。一個靠低價和鋪天蓋地的廣告、高成本忽悠。結果就是;一個曇花一現,熱度降了,一片凋零。一個靠地面戰和人海戰術忽悠,靠久經沙場的臉皮,整一個算一個。他們共同的特徵是:每天浪費23個小時處理、協調各環節的關係以及處理不斷的用戶投訴、團隊抱怨、供應商糾紛。剩下一個小時癱在那裡,滿腦子問號,咋個回事?搞求不懂???
大建設時代結束,市場萎縮,利潤大幅度減少,行業沒有標準,還沒有改變的傳統手工作業方式,逐年上漲的人工費,居高不下的獲客成本,極低的用戶信任度,產品技術尚待突破,這是裝企面臨的現狀。大家說裝修行業最終會向規模化,集中化,平台化靠攏,我不否認,也不肯定。但我否認是的所謂規模化就是店大,動輒上萬平米,全國又有N家等等這類理解。比如我在都江堰,你說你成都市中心有個10000平方的展廳,公司又多麼多麼牛X,我相信你牛X,但我不得來,為啥,在懶人經濟時代,(你別和我比懶,我懶得和你比)。所以規模化、集中化、平台化至少目前還沒有解決掉產品的技術問題,線上線下完全打通的問題,從產品、技術輸出層面還沒有完成標準化。
用戶的痛點,裝企的痛點,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技術的突破,VR、AR構建的僅是虛擬消費場景。客戶要買單,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真正觸發購買慾望的產品。我們可以靠甜言蜜語、靠中國人愛占欺頭的心裡去宰一堆客戶,撈一桶金。也可以靠新、奇、特的技術去短時間內帶來用戶的增量,但如果沒有解決產品體驗度的系統方案,那等待裝企老闆的就是煎熬和掙扎,或者是痛苦。中國為什麼那麼多客戶願意選擇自裝,歸根結底是我們裝企的產品技術含量太低,服務水平低,體驗度差。你叫客戶自己生產個手機試試。
摩拜,OFO,優拜、小藍等解決人們出行的最後3公里,互聯網家裝有優勢,傳統家裝也有優勢,我認為不論互聯網家裝也好,傳統家裝也罷,線上、線下完全融通。系統化解決線下,讓用戶成為懶人,讓家裝技術高大上,讓用戶像買手機樣沒法自己DIY家裝中的硬體,這也許是需要解決的家裝的最後3公里吧!


金螳螂不是嗎?


我覺得有一下幾點,不展開。第一,消費頻次低。第二,非標準化生產(指的是價值產生過程,不是產品生產過程)導致成本和效率無法大幅壓縮。第三,市場容量基數和互聯網流量轉化度低(更新迭代慢和頻次低限制了容量,相對於其他消費,這種大客單價消費行為流量轉化低)。第四,最重要的一點,水深啊,一個行業到底有沒有互聯化,關鍵是看這個行業的人心有沒有互聯化。


這個話題放到建築行業一樣成立


我觀點不太不一樣。身為一個室內設計師,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很悲哀。要是家裝行業系統化,企業化。也就意味著所謂的家裝設計會變得像工廠流水線一樣。公司整合好材料和程序。一樣的石膏板,一樣的櫥櫃,一樣的磚。所謂的設計師也就是個繪圖員。在乎的是業績是營銷。
說來說去國人還是不懂生活,不懂藝術。


專業性太強了,而且服務周期長,收款慢,各工種要協調配合,多是一個個小團體作業,而且熟人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無論是僱主和僱工還是設計師,都是需要時間來彼此信任,而BAT們更多項目都傾向快速消費/消費者多,家裝的收款和消費群體比很多服務業態來說都不算很多


不可複製性。


東易日盛不是嗎?做到上市公司,價值90多億,設計施工整體家裝,行業巨頭!


推薦閱讀:

對於「人在不理性時會如何決策」,目前經濟學有哪些研究結果?
現代西方經濟學體系是如何構建起來的?
很少人在半夜裡去購物,為什麼一些超市還會選擇 24 小時營業?
香港的經濟出了哪些問題?

TAG:裝修 | 經濟學 | 裝修設計 | 家裝 | 規模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