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袁崇煥要殺毛文龍,是不是背叛明朝?

哪位老師給分析分析呢,我看資料看亂了。


因為所謂袁崇煥的爭議,只在網路歷史愛好者和流行文學上。史學圈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多少爭議,唯一有爭議的是他該不該殺毛文龍,這個問題從明末清初一直爭論到現在都沒有結論(你要是信不過咱們自己的材料,可以看下朝鮮人的 《李朝實錄 》《槎行錄》 《花浦先生航海朝天日記》, 朝鮮國王開party慶祝毛文龍被弄死,朝鮮人說他『』欺誑中朝(中朝指中華朝廷),托以接濟遼民二、三十萬,歲發幣銀二十萬,潛結宦官魏忠賢輩,卻不發包,入諸內璫。島糧則專責我國。虛張捷報,至作毛大將傳,鋪張戰伐之績。蟄居孤島,徒事張皇,轉增功賞,官至後軍都督。至戊辰,經略袁崇煥受命出關,稔知其狀,招至雙島斬之。其後崇煥得罪,蓋以是媒孽雲 」(媒孽指借端誣罔構陷,釀成其罪) )。而且他的地位是清朝、民國、新中國共同塑造的,不是清朝一朝在捧。清朝是從忠君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角度來說的,而且明史定稿,是閹黨餘孽讒言誣告(反間計只是個火頭,崇禎還沒弱智到信閹人在那講故事),蒙蔽聖聰造成的,不能都怪崇禎。 民國則是把他當做反抗韃虜的榜樣,把他塑造成岳飛、于謙那樣的悲劇英雄,認為他不死,明朝就不會亡,清朝就不會入關,這就比清朝更進一步了,畢竟明史里享受這個待遇的是孫傳庭,不是袁崇煥(」 傳庭死而明亡矣 」 ) 。新中國對這個問題倒是不算太看重,著力點不過就是愛國主義,但說他是叛徒,是國賊,說真的,也就這幾年,也就是明事(其實也只是說袁自己也有問題,而不是說他是叛徒)和杜車別(純屬胡說八道,跟當年明月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以及一些網路小說流行文學有說到。


袁當然不是叛徒。

第一,袁抗清有功。

老是有跳樑小丑混淆視聽,戲說歷史,可惜,在邏輯上他們都很可笑。

有人說袁拿著最多的軍餉,卻寸功未立。

可人家至少打了個寧錦之戰。

同位置上比較:

洪承疇:松錦之潰

孫承宗:大凌河之戰喪師4萬

所以找一個更好的?找誰?喪師4萬未殺一人的滿桂?

袁黑打滾可厲害了,一邊極歪曲詭辯之能事,把寧錦之戰說成不勝甚至戰略失誤,但一邊又說袁搶滿桂的功?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有功,那到底是勝還是不勝?

一邊指責袁布局失敗,寧錦防線無用,應該退縮山海關。但一邊又捧孫承宗,說此人能力在袁之上,然而孫承宗也是這布局,那就奇怪了,這布局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這些事太多了,一邊說袁守城不戰,縮頭烏龜,一邊又舉不出袁時期能和清軍野戰戰勝的例子;一邊說袁軍事不行,又找不出個抗清比袁損兵少的將領;一邊說袁是文官出生,不懂軍事,一邊自己連文官還不是呢,照談復遼大業;一邊說歷史被修過,捧袁的文章不可信,一邊又拿史料黑袁,即使它們來自同一史料。。。。

說這麼多,總歸起來就是一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我認為最明顯最重要的一條是對毛文龍不聽號令的不滿和勢力不能得到控制的擔憂。在「十二大罪」中有首條就是「專制一方,兵馬錢糧不受查核」,毛文龍以二百人渡海,勢力一躍擴充成擁眾幾十萬的一股不受節制的勢力無論對袁崇煥還是明朝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隱患,毛文龍已經呈現出割據化的傾向。這一點是作為統帥的袁崇煥不能忍受的。至於其他的罪很大程度上都是借口,只要有心去找明末將官身上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羅列這些罪也不是難事。當然按照這個罪來做毛文龍確實可以殺頭,但是前提是袁崇煥並不具備斬殺毛文龍的許可權。另一方面袁崇煥或者是這個明朝當局對於斬殺毛文龍後的東江掌控完全是失敗的,將東江這個可以對後金進行牽制的力量變成了自己的火藥桶,最後還為滿清貢獻了三順王。


孟森的《明史講義》已經說得很清楚:

「毛文龍東江之兵,始以朝廷無的餉而借口通商,以違禁物與敵為市,敵乃大得其助,而崇煥治兵,請管東江之餉,而文龍拒之,以與敵通市為利,又不欲以領餉而暴露其兵額也。崇煥斬文龍,編製其兵,核實其餉,東江正可有為,乃身即被戮,毛兵亦無所依賴,自相屠殺,相率降清。論者又以此為崇煥之罪,不以為殺崇煥者之罪,至今尚糾紛不已,是用揭之。」

對於殺毛文龍,據《明清史料》中的崇禎聖旨:

「毛文龍懸踞海上,糜餉冒功,朝命頻違,節制不受,近復提兵進登,索餉要挾,跋扈叵測,且通夷有跡,犄角無資,掣肘貧礙。卿能周慮猝圖,聲罪正法,事關封疆安危,閫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處置事宜,遵照勒諭行,仍聽相機行」

看,是「聖明天子」的聖旨明確說毛文龍「通夷有跡」的,還讓袁崇煥「不必引罪」。不管袁崇煥殺毛文龍合不合程序,是崇禎皇帝為其背書的。

《崇禎實錄》也記載,「吏部奏言:『皇上命汰冗員,臣以為莫先於清廕。兩京三品以上及疆埸大吏例廕其子,念其祖父勞勩也;乃父兄罪削,子弟恩廕如故。夫廕以酬勞臣,非恤罪臣也。宜命驗封司清核,以杜僥倖』。上是之,奪毛文龍世廕,毛雲龍除名。」看看,這明顯是當做「罪臣」處理的。

如果說以上是崇禎為了讓袁崇煥辦事,順著袁崇煥的;那你殺了袁崇煥以後,該給毛大帥「平反昭雪」了吧?

然而《崇禎朝野紀》記載:「崇煥既誅,有東江舊弁周文煌,具疏為毛文龍訴冤,奉旨云:逆督擅殺島帥,罪案已定,文龍歷年糜餉,牽制無功,豈得乘機借端,希叨忠義。周文煌瀆奏不倫,本當重處,念系愚弁,姑饒他。觀此旨,始知殺袁為毛報仇,非聖意也」

看看,有人為毛文龍訴冤,崇禎還說「瀆奏不倫」呢。

至於網上某些「袁崇煥是清朝捧出來的」神論,具體可以看我的文章:

袁崇煥的地位是清朝捧出來的嗎?


說袁汗奸的都是預設立場,然後找有利材料。如果袁是汗奸,寧遠之戰直接開城投降,帶路破山海關好了,還有必要到京城送死?袁崇煥可不是什麼遼人。


袁黑太好玩了,蘭亭序都出來了,歷史文學跨界無壓力啊
那你展示下袁崇煥密報皇太極殺毛文龍的臨摹版本唄?
==========================
@大內義興

求袁崇煥密報皇太極殺毛文龍的書信原文,或者袁崇煥與後金以殺毛文龍為條件的協議原文。
貼圖或引書信、協議的原文皆可。
別打滾也別轉移話題。誰主張誰舉證。我等你的舉證。


袁崇煥在明朝做到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除了入閣已經文臣巔峰了。而且一旦平遼成功,妥妥回來入閣(有網友提醒袁只是三甲進士也沒館選庶吉士,按明朝後期傳統,他入閣是沒戲了),憑軍功再拿個伯爵侯爵什麼的。文人最高理想也就出將入相了。他要腦殘到什麼程度才會跟著當時在大明眼裡不開化的土人混。大家都罵帶路黨,人家那是為美帝帶路,真成了能比以前更好,可有人為索馬利亞帶路么?在大明人眼裡女真不一定比現在中國人眼中的索馬利亞強。洪承疇是被俘了還想活才投降的。袁崇煥又沒被俘。袁崇煥性格不好,能力有爭議。不過人家好歹是進士出身,不說聰明絕頂,智力至少是遠超一般人。這種腦殘事情他做不出來。


袁崇煥性格缺陷比較大不假,但是連袁崇煥都能被稱為漢奸也過份了吧。當初寧遠之戰別人都在跑,他既沒有跑也沒投降,這樣的人在平時不得善終挺正常,但是在明末還這樣被殺只能說崇禎作死了。


是毛文龍背叛明朝


他們其實是偽滿洲國粉,滿遺擅長在網路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其核心思想是留戀他們的鐵杆莊稼。但是也許他們或者他們的先輩從來都沒有所謂的鐵杆莊稼。利用所謂軍人待遇的問題,挑撥廉價的情感。明明只有做保安的素質,卻想享受軍長的待遇!他們造謠說明朝的軍戶待遇低。卻不說這些軍戶的高層如毛文龍是如何的喝兵血!還世代免費的拿國家的補助!無非就是改革開放中那些過去國企里的蛀蟲下崗了!

還在竊明裡面公開為漢奸孔有德洗地,在臨高啟明裡面要用自動化武器謀殺討滅東江叛軍的朱大典。這幫人的核心就是現在北朝的活躍分子。趙慢熊,馬前卒,童貫,林深河等等,灰熊貓只是一個被他們利用的打手。而灰熊貓自己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滿遺。很多人說竊明激發了網路的漢民族主義高潮。我只能說這種所謂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也太廉價了。比傳銷更加一文不值!!


袁崇煥沒有背叛,但袁崇煥為了想方設法實現【五年平遼】,卻採用和後金議和的方式,導致殺害毛文龍。關於袁崇煥和毛文龍的史料,網上很容易找到,都翻爛了。關鍵是如何解析,稍整理一下,就很明晰了。

即使在《明史袁崇煥傳》里,袁崇煥的形象也非常奇葩的,借口修堡壘,和後金議和,不救毛文龍和朝鮮。當著崇禎的面吹噓五年平遼,被別人揭穿後,說是安慰皇帝,再問皇帝要許可權。毛文龍死後不久,後金就入關了。這些《明史袁崇煥傳》全部都有記載。

而農曆6月5日,袁崇煥殺毛文龍(注1);農曆6月12日,後金就商議進攻明朝(注2);農曆10月27日,後金破關而入。

從5日袁崇煥在雙島殺毛文龍,到12日後金商議進攻明朝,僅僅隔了7天。這只是巧合嗎?

(注1)明史本紀第二十三(崇禎):(崇禎2年)六月戊午(5日),袁崇煥殺毛文龍於雙島......冬十月戊寅(27日),大清兵入大安口。十一月壬午(初1)朔,京師戒嚴。
(注2)清史稿本紀二(皇太極):(崇禎2年)六月乙丑(12日),議伐明,令科爾沁、喀爾喀、札魯特、敖漢、奈曼諸部會兵,並令預采木造船以備轉餉。

當然,有人質疑袁崇煥殺毛文龍的雙島,距離皇太極的瀋陽有300公里,才7天,皇太極是怎麼知道的?很簡單,袁崇煥告訴皇太極的。《明季北略》記載【崇煥既殺文龍,密報於清議和】(注3)。

(注3)明季北略卷五:崇煥既殺文龍,密報於清議和。清主大喜,置酒高會。

不單單《明季北略》是這樣記載的,《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注4)、《石匱書後集》(注5)(注6)都記載了袁崇煥和後金議和,後金要求殺毛文龍,即是【其以文龍頭來】和【殺毛文龍以為信物】。

(注4)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毛帥東江:初,天啟間,崇煥撫遼東,遣喇嘛僧餾南木座往建州主款,會罷歸,未就。至是再出,無以塞五年平遼之命,乃復為講款計。建州曰:『果爾,其以文龍頭來。』崇煥信之,且恐文龍泄其款計,遂身入島誘文龍至......以尚方劍斬之。
(注5)石匱書後集毛文龍列傳:督師袁崇煥事,適當女直主(努爾哈赤)病死,崇煥差番僧喇嘛鎦南木座往吊,謀以歲幣議和。女直許之,乃曰:『無以為信,其函毛文龍首來。』
(注6)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崇煥以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議和,殺毛文龍以為信物。

《明季北略》的記載是否客觀真實呢,看對毛文龍的一些記載也可以知道了。《明季北略》評價毛文龍【充虜報功】,還有【又驕恣,所上事多浮舉,索餉又過多】(注7),就是毛文龍殺良冒功,還報功誇浮,索要過多的軍餉。

可以說《明季北略》對毛文龍的感官很差,犯不著為毛文龍洗白,而胡編亂造一個袁崇煥為議和,而殺毛文龍的故事。

(注7)明季北略:遼民苦虐於北,時欲竄歸中朝,歸路甚艱,百計疾走,數日方抵關,文龍必掩殺之,以充虜報功,是其大惡。又驕恣,所上事多浮舉,索餉又過多,朝論多疑而厭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島中,莫能難也。崇煥初斬文龍,上甚喜,嘉諭倍至。

當然,還有人會質疑袁崇煥為議和而殺毛文龍的故事,《明季北略》是怎麼知道的。

很簡單,《崇禎長編》里,袁崇煥被崇禎下獄後,【以謀款則斬帥】(注8)就是袁崇煥的罪行之一。【謀款】即是議和,就是說袁崇煥為實現和後金議和,而殺毛文龍。袁崇煥下獄後審問一下,其做過什麼事情,自然什麼都抖出來了。

(注8)崇禎長編: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

袁崇煥為什麼為和後金議和,而殺毛文龍呢?這又很簡單,袁崇煥和後金議和的事情,早已有之,而關於袁崇煥和後金議和的事情,《明史袁崇煥傳》記載的很詳細,不可不看。

《袁崇煥傳》先是對袁崇煥一頓狂吹啊,什麼大清本來【所向無不摧破】,甚至明朝不敢討論【戰守】,到了袁崇煥,才敢討論【戰守】問題(注9)。

(注9)明史袁崇煥傳: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崇煥始。

但神奇的是,接下來《袁崇煥傳》畫風就開始反轉,袁崇煥給努爾哈赤【遣使吊】喪後,袁崇煥就【欲議和】(注10)。

沒錯,《明史袁崇煥傳》里,天啟皇帝在位時,袁崇煥就想和後金議和。

可是後金打的算盤是,要打朝鮮,但為了無後顧之憂而【欲因此阻其兵,得一意南下】,便搪塞袁崇煥而【遣使答之】,然後便【大興兵渡鴨綠江南討】。

又沒錯,《明史袁崇煥傳》里,當時袁崇煥想和後金議和,但被後金耍了。

(注10)明史袁崇煥傳:先是,八月中,我太祖高皇帝晏駕,崇煥遣使吊,且以覘虛實。我太宗文皇帝遣使報之,崇煥欲議和,以書附使者還報。我大清兵將討朝鮮,欲因此阻其兵,得一意南下。七年(1627年)正月,再遣使答之,遂大興兵渡鴨綠江南討。

但要知道,《明史袁崇煥傳》里,袁崇煥開始議和時【中朝不知】,也就是朝廷是不知道的。後來朝廷知道後表示同意,但不久又【頻旨戒諭】表示不同意。結果朝鮮和毛文龍遭遇進攻,被言官認為是議和導致的(注11)。

當然,袁崇煥自認為議和是【修故疆】,就是說袁崇煥自己解釋和後金議和的目的是,爭取時間修整防線,還上書稱修建了【錦州、中左、大凌三城】,防線便【金湯益固矣】(注12),所以袁崇煥在後金大舉進攻毛文龍和朝鮮時,選擇不救。

(注11)明史袁崇煥傳: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及奏報,優旨許之,後以為非計,頻旨戒諭。崇煥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鮮及文龍被兵,言官因謂和議所致。
(注12)明史袁崇煥傳:四月,崇煥上言:關外四城雖延袤二百里,北負山,南阻海,廣四十里爾。今屯兵六萬,商民數十萬,地隘人稠,安所得食?錦州、中左、大凌三城,修築必不可已。業移商民,廣開屯種。倘城不完而敵至,勢必撤還,是棄垂成功也。故乘敵有事江東,姑以和之說緩之。敵知,則三城已完,戰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帝優旨報聞。

當然,前文提到的袁崇煥和後金議和,是天啟皇帝在位時發生的,到了崇禎繼位後,崇禎又繼續欽定袁崇煥督師薊遼。

當時,崇禎詢問袁崇煥平遼方略,袁回答給點許可權,便【計五年,全遼可復】。崇禎表示很開心,但然後崇禎稍息,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如何5年平遼,袁回答由於皇上煩惱,便【以是相慰耳】。許反問袁,萬一5年到了要問責怎麼辦?袁崇煥便【憮然自失】(注13)。

等崇禎稍息後回來,袁崇煥便要求【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結果崇禎全部答應了(注14)。

(注13)明史袁崇煥傳:(崇禎元年)七月,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台,慰勞甚至,咨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
(注14)明史袁崇煥傳:頃之,帝出,即奏言: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帝為飭四部臣,如其言。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袁崇煥要是完不成5年平遼怎麼辦?

《明史袁崇煥傳》里,袁崇煥為了5年平遼,向崇禎要了什麼【戶部】【工部】【吏部】【兵部】,一切可以拿到的許可權。要是袁崇煥5年無法平遼,這樂子可就大了。

平遼可不是靠修建【錦州、中左、大凌三城】這樣的城堡就能平遼的。平遼終究靠的是軍隊的進攻,也就是需要軍隊進行野戰才能完成的。而袁崇煥更不可能依託本方城池作戰,來5年平遼。

關寧軍的野戰戰鬥力,根據其一貫的尿性,估計在幾年裡是無法得到質的提高,就算得到質的提高,5年也是快到了。那麼袁崇煥自然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而議和就是其中之一。

《崇禎實錄》記載的很清楚了,袁崇煥由於【許上五年復遼】,擔心【懼上責效】,便想與後金【復修款議】,毛文龍成了絆腳石,袁崇煥自然要【決計斬文龍】(注15)。

(注15)卷二:五月庚戌,袁崇煥至雙島,毛文龍進謁,慰勞甚至。戊午,矯制殺文龍。崇煥自出都門至寧遠,專主款;於寧遠捷後,即令番僧往清軍中唁問,意欲議和。會罷歸,未就。迨再出,陛見日,許上五年復遼;既而懼上責效,欲復修款議。惡文龍擾之,乃決計斬文龍。

現在清楚了:昨天,袁崇煥為了修堡壘,可以和後金議和,然後漠視後金大舉進攻毛文龍和朝鮮而不救。那麼明天,袁崇煥認為和後金議和,能夠實現5年平遼,那麼殺了毛文龍,也不足為奇了。

諷刺的是,毛文龍死後,《明史袁崇煥傳》這樣記載【文龍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就發生了己巳之變。

更奇葩的是,《明史袁崇煥傳》一邊為袁崇煥喊冤,一邊卻認為【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還感慨【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注16)。

(注16)明史袁崇煥傳:初,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崇煥死,邊事益無人】啥意思?袁崇煥主議和,袁崇煥掛了,大明就無法和後金議和了,所以明朝就快要滅亡了。

真不知道,袁崇煥才區區守城20來天,有什麼好吹噓和稱讚的,又不是守一年,比守城還不如祖大壽,祖大壽堅守大凌河城都超過1年,完爆袁崇煥。

比評價,同樣是《明史》,孫傳庭的【傳庭死而明亡矣】,比袁崇煥的【明亡征決矣】,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袁崇煥是沒有背叛,但袁崇煥本人的結局,和毛文龍之死,以及明朝己巳之變的悲劇,都始於袁崇煥迫切完成【五年平遼】的任務。

畢竟沒本事,非要吹噓【五年平遼】,只能自食惡果了。


做錯事不等於漢奸,即便如某些噴子所說,袁崇煥做了什麼。建議你看看這裡面的一篇打臉文,意思就是說缺乏充分研究就搞出些什麼標新立異的觀點,什麼黑岳飛,粉秦檜之類的,無非就是書讀的少無法給人嚴密的論證,通過一些高調的與眾不同的觀點來嘩眾取寵。同樣問問,明英宗是漢奸嗎?用錯人,葬送明朝主力軍隊。萬曆是漢奸么?怠政給明朝造成危害,幫了後金。袁崇煥在抵抗後金功勞如此之大,卻被這麼多人否定,不知是何居心。真是沒想到知乎裡面漢奸論的這麼多


袁崇煥殺毛文龍,是一場刺殺。

因為袁崇煥根本就沒有殺毛文龍的許可權,也沒有經過任何的程序審判。

攻其不備,突然襲擊,斬首。

袁崇煥設陷阱捕殺毛文龍,和派兵攻殺毛文龍,用刺客刺殺毛文龍是一個性質。只是袁崇煥利用自己的身份,使用了成功率最高的手段。

一方大將被當成狗一樣的殺掉了。冤不冤?

毛文龍是大明的一品大員,皇帝的大臣,不是袁崇煥養的狗,想殺就殺?皇帝是崇禎還是袁崇煥?

如果毛文龍是可以被隨意殺死的狗,袁崇煥不也是條隨便殺的狗嗎,憑什麼袁崇煥就冤哪?

袁崇煥死的時候,是下獄,判罪,明正典刑的。

毛文龍被袁崇煥斬首的時候,還是大明的一品大員。

被崇禎問罪的其他人或許可以喊冤,袁崇煥可沒有這個資格。

袁崇煥是絕對,絕對算不上民族英雄的,根本就沒觸及民族英雄的最低標準。評價袁崇煥,應該用明朝臣子的標準來評價。

民族英雄的兩個標準:偉大的功績,崇高的道德。袁崇煥兩條都沒有,也就名字里有一個崇字。

要是參與了對抗後金的戰爭,沒有臨陣脫逃和投降的就是民族英雄,那麼明末民族英雄得有十幾萬以上,其中還包括了被袁崇煥殺掉的毛文龍。

之所以有人把袁崇煥比作岳飛,原因很簡單,因為岳飛事迹在先,吹捧袁崇煥的人蹭先賢熱度罷了,根本就是在抹黑岳飛的形象。岳飛哪有袁崇煥的無能和狂妄!把袁崇煥比作岳飛的,統統都是岳黑!

袁崇煥應得的評價,唯有佞臣二字。


謀款斬帥,罪名里寫的十分清楚,不知為何都選擇視而不見,是心存美好幻想嗎?許多小白說督師謀款不可能督師不貪錢。其實謀款是議和的意思。

只要把關於袁崇煥的史料或看法,把兩廣人寫的,清朝人寫的,民國保皇派寫的,少數民族寫的,這幾類資料文章去掉,就清清楚楚。特別是袁自己的通敵書信,奏摺更是清清楚楚。

注:這個問題下面回答的,給袁洗地的,許多帳號就是兩廣的。


我覺得袁都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
當時後金的一代目努爾哈赤死了,出現了繼承人危機。最後一番PK,皇太極跟幾個兄弟聯手,逼死了後母,當了二代目。
但皇太極的位子是不穩當的。兄弟四個平起平坐,隨時會有第二次內訌的可能。而如果再內訌,根基不穩的後金就很可能二代而終。這在歷史上也並不鮮見。
袁都督誇口五年平遼,估計最大的理由就是認為後金必然發生激烈的內訌。
所以袁都督的一切舉措,就是減輕後金的外部壓力,以增大後金髮生內訌的概率。沒想到皇太極的政治手腕超乎想像,後金的政局一直保持了平穩,反而趁著這個戰略機遇期做大做強,一發不可收拾。
袁都督就這麼杯具了。


是呀,是個大漢奸。吹牛逼給崇禎皇帝下了軍令狀,五年還遼,沒有收復領土的話要砍頭的。可是5年快過去了,屁都沒收復,還打了好多敗仗。於是和滿清私下交涉不要攻打明朝,在滿清缺糧的時候還把軍糧送給滿清,滿清說可以,但前提是殺了毛文龍。因為毛文龍在滿清後方襲擊,滿清不敢長驅直入,害怕老家被抄了。最後文龍死了,滿清衝到北京城,袁毒師卻帶著大軍姍姍來遲跟在滿清騎兵後面,好像是押軍的。而且在打仗期間,派人射殺了明朝抗清英雄滿貴。所以當被處死後的,北京的百姓活活把他給生吃了。崇禎可不是個笨蛋,比你想像的聰明多了。毛文龍也有尚方寶劍,平級的官員袁沒有權利殺欽差大臣的。袁被洗白不過是小說碧血劍的虛構而已。


個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 袁崇煥缺錢 朝廷給 但不夠 大明幾百年好像就戚家軍和遼東軍 軍餉發的最及時

而毛總兵 生意人 有錢的很

2 毛總兵不聽號令 讓你幹啥就幹啥 偏不 等著被整呢

但毛總兵的功績也是要說一下 襲擾後金的後方 雖然是小打小鬧 不至於對後金傷筋動骨

但是總這樣 皇太極也煩 總的派兵看守 誰讓你海戰不行呢

袁督師拿下皮島之後 至少應該留一隻襲擾後金後方的隊伍 以策應前線

-----------------

感覺崇禎是無奈的+故意的

沒讀過什麼書的皇帝 總是怕別人看不起 所以誰都不信

袁督師 你現在能抗擊後金 我用你

你要錢給你 要人 也給你 要權利也給你

殺毛文龍 可以

但搞不定後金 我就搞死你

你居然還帶兵回來北京 美其名曰勤王 不信你了 幹掉你

-------------------

袁督師當時可以說 最大的官了 薊遼都師 (以後有個五省總督 那個最大)

當年李永芳投敵 努爾哈赤賠了個孫女

這袁督師要投敵 後金給他啥好處 才能讓他背叛大明?

要說 袁督師想自立為王?

也不現實 當時明朝內憂外患 哪裡都是問題

而且也不一定有人聽他的

同時他老師 孫承宗還在世呢

孫老師何許人也 大明扛把子

再或者 袁督師想和後金分割大明

那也沒有群眾支持啊

所以 總覺得 袁督師冤啊。。。


很明顯是漢奸了,這麼和你說。袁2在崇禎上位的時候啟用。崇禎2年女真人就打到北京城下,差點連北京都沒了


你當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卻是個將首


袁崇煥殺毛文龍,肯定是不對的,可以說是莫須有的罪名,無厘頭的行動,包括他的五年復遼,完全是胡說八道,這說明他的個性中有重大缺陷,從這點也看出崇禎不行,這麼重大的問題出現後,不懲處袁,反而去宣布毛的罪行,難怪崇禎會亡國,


推薦閱讀:

如果你穿越回明末指揮薩爾滸之戰,你會怎樣挽回大明的劣勢?
岳飛和袁崇煥都是為漢族抵抗外族,且都是錯殺,為什麼一個流芳千古,一個卻飽受爭議?

TAG:袁崇煥 | 歷史 | 史料 | 古代軍事 | 毛文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