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廣東高速一定坍塌令人震驚為什麼?是對陌生領域的無知還是思維慣性?

道路橋樑設計按標準來,這個必須有,不然怎麼通過,施工質量不得知,國家標準是否滯後不能滿足現階段要求?超載超限管理不力?最後怎麼在國喉那裡成了輿論大戰,有點小報的感覺了


粵贛高速匝道塌了,現場四輛載重卡車摔成一堆,令人震驚。更令人震驚的是新華社記者的震驚:總工程師分析說在那麼大荷載的情況下橋一定會塌,而這個結論讓記者同志震驚了。以下原文鏈接:新華社評廣東高速坍塌:一定會塌的解釋令人震驚
總工說:「四輛貨車的載重加上車身自重約有100噸,嚴重超過了的橋樑載重的設計上限,從理論上說一定會引起橋樑坍塌。」應該說 ,這樣的論斷很客觀,有理有據。橋樑不可能有無限承載力,設計施工都有個理論上的承重上限。實際承重超過了它,塌了也毫不奇怪。
不過記者同志的邏輯是這樣的:「但現實的情況是,高速公路上的超載依然是常態;緊鄰收費站的匝道車輛密集,也屬常態。這兩種常態高速公路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但為什麼還是讓悲劇發生了?究竟該追誰的責?」
所以按照這種邏輯,高速公路上超速是常態,這種"常態"汽車企業不可能不知道,為什麼生產的汽車超速下還會車禍,為什麼沒有設計生產超速了也撞不壞的車?究竟該追誰的責?
以一件違法事件實踐者眾多為由來為其造成的嚴重後果開脫,甚至還要倒打一耙質問為什麼沒有給這種違法創造足夠好的條件,這樣的論調,還出自官方媒體,這才是真正令人震驚的。
法不責眾似乎向來是中國人違法違規的最佳借口,無論是中國式過街還是中國式停車。但是中央還是提出依法治國,倡導從我做起,遵紀守法。這是一種輿論導向更是一種政策指引,是在習慣性「法不責眾」的國人中間樹立培養法制觀念,是落實依法治國的有效手段。
不過,新華社的這位記者,卻公然宣揚,為什麼沒有「照顧」違法大眾的違法獲益!為什麼不能法不責眾!這樣直接和中央唱反調,恐怕不太好吧~再說,這樣的說法本身,於情於理於法,也沒有一點站得住腳的地方吧?
是不是說,父母打孩子很普遍,所以它就應該被認可,未保法治安法刑法統統應該滾蛋?
是不是說,不按合同付款很很普遍,所以它就應該被認可,合同法整個應該取消?
是不是說,打牌搓麻將來點小刺激很普遍,所以它就不算違法,公安聯防每晚抓賭實在是閑著蛋疼?
然後,記者同志又說:「當然,花費巨資建成的高速公路「百年大橋十年垮」,工程質量如何,公路設計標準考慮了多少現實因素,載重預留了多少合理空間?恐怕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實際是,按照規範,匝道橋的設計貨載是「汽車—超20級」,即理論上橋體上有一台55噸的車行駛,同時前後10—15米可以分別有兩輛20噸載重的車行駛,將近100噸左右設計承重,但本例中四輛車加一起接近400噸。而從現場照片可見,哪怕從高空跌落後,橋面和橋墩依然完整無斷裂。這麼清楚的事實,實在不知道記者的那個問號,要打在什麼地方。
百年大橋,超載400%,別說十年,一年也挺不住。這種常識,小學生都懂。你要不懂,就是裝的。
所以這種所謂質疑,更多體現的如果不是文科生對於理工專業的傲慢和外行質疑內行的無知無畏,就是為了迎合輿論中對於「中國工程都是豆腐渣」的論調了。
最後,記者同志說,「不論有任何理由,提供的服務都不容許是『理論上一定會坍塌』的橋樑,更不能任其成為吞噬生命的黑洞。」這一副為民請命的形象實在高大上。只是可憐總工一段話被人斷章取義,弄得好像他事前知道橋要塌,「但我就是不說!」(請學姜昆用上海話說)而但凡小學畢業的中國人,都知道總工說的「理論上一定要塌」的前提是載重嚴重超過橋樑設計荷載。你不超載,橋怎會一定要塌?你這又是在為誰請命?為超載司機么?如此故意歪曲他人講話,就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我覺得只能用流氓二字形容。
果然什麼都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而文化流氓身在新華社,那就真的誰也奈何不聊他。
所以對於這種「震驚」,我只想說一句,「丟雷老母個嗨啊!」


謝謝 @yuanbo chu 您的邀請。
先貼一下我在澎湃網找到的該報道的原文。

新華社廣州6月20日消息,19日凌晨,粵贛高速公路河源境內匝道橋樑坍塌,4輛貨車掉落,當場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這座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橋樑,竟然在投入使用不到10年就垮塌。而業主單位總工程師「在當時情況下一定會引起坍塌橋樑」的解釋,令人震驚。

廣東粵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是廣東境內136公里長的粵贛高速公路的投資和管理運營公司,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是其母公司之一。

事故發生後,趕到現場的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敖道朝解釋稱:匝道橋的設計貨載是「汽車—超20級」,即理論上橋體上有一台55噸的車行駛,同時前後10—15米可以分別有兩輛20噸載重的車行駛。「初步判斷橋樑垮塌的原因是4輛超載貨車緊湊運行,形成巧合的荷載,對橋樑產生了嚴重的偏壓,達到了橋樑坍塌的『臨界點』。四輛貨車的載重加上車身自重約有100噸,嚴重超過了的橋樑載重的設計上限,從理論上說一定會引起橋樑坍塌。」

然而,耗資近50億元的粵贛高速公路是縱貫江西省南部、連接廣東的南北大通道。作為進出口的匝道緊鄰收費站,車多速度慢,多輛貨車同時通行的情況絕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尤其是遇到堵車時,高速路上車頭接車尾,這就意味著眾多司機都行走在一條「理論上一定會坍塌」的路上!

事故被困人員已全部救出,共造成1死4傷。 東方IC 圖

超載車輛的整治是毫無疑問的,廣東各地也花了不少力氣。但現實的情況是,高速公路上的超載依然是常態;緊鄰收費站的匝道車輛密集,也屬常態。這兩種常態高速公路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但為什麼還是讓悲劇發生了?究竟該追誰的責?

當然,花費巨資建成的高速公路「百年大橋十年垮」,工程質量如何,公路設計標準考慮了多少現實因素,載重預留了多少合理空間?恐怕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橋樑載重的理論標準遇上「又超又堵」現實車流,要保證橋樑不坍塌,是該治超?治堵?還是治橋?

超載不能成為免責的理由。按照我國現行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粵贛高速公路的投資、管理都是同一家公司,這也意味著超載車輛能否進入高速公路、進入高速公路車輛的數量都在管理公司的控制範圍。

民眾交了通行費,高速公路運營公司就必須提供合格、安全的服務。不論有任何理由,提供的服務都不容許是「理論上一定會坍塌」的橋樑,更不能任其成為吞噬生命的黑洞。(原文標題為《「理論上一定會坍塌」的高速公路橋,你敢走嗎? 》)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表達我的看法,然後再回答題主的問題。
1.事故專業方面。
2.這篇報道自身。
3.雙方的信息知識的不對稱。

1.事故專業。
首先,我沒有翻到事故發生的匝道橋樑的橫縱斷面,設計施工圖。

但是在鳳凰視頻上面有一個關於這個事故現場的航拍截圖。如下:

如果我的眼神還算好使的話,左下角應該是事發現場。

為什麼我要查到這個呢?因為我要理解上篇報道總工的一句話:

事故發生後,趕到現場的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敖道朝解釋稱:匝道橋的設計貨載是「汽車—超20級」,即理論上橋體上有一台55噸的車行駛,同時前後10—15米可以分別有兩輛20噸載重的車行駛。「初步判斷橋樑垮塌的原因是4輛超載貨車緊湊運行,形成巧合的荷載,對橋樑產生了嚴重的偏壓,達到了橋樑坍塌的『臨界點『。

請關注我上面的粗體字。

偏壓二字,我覺得用的很精髓。

根據截圖我們能發現,實際上匝道橋樑實際是一座曲線梁橋

如果是一名橋樑人,或者哪怕看過橋樑方面書籍的土木人,都有一個常識。曲線梁橋由於自身的構造原因,本身就存在彎扭耦合作用。一旦有荷載作用在橋樑上,便會產生所謂的偏壓。

理論分析見 @IDIOT 的答案。如果有必要,我後面可以補充這一點。

弄明白總工說的這一點之後,我們再回頭來看報道。
報道重點表達了兩個點:(當然我理解能力有限,不一定理解正確)
1.哎呀媽呀,這個總工說這個橋一定會垮~!!正愁找不到背鍋的,你不是找上門,撞槍口了嘛,那就不好意思了,敖總工,嘿嘿~~
2.大家看清楚喲,一超載這個橋就完了。你說這些個造橋的,超載都不知道考慮,這是視人民的生命如兒戲,你們都是XX。

關於第二點,我覺得 @杜岳 的答案已經每一句都撕逼到一定境界了。 @失落的哲人 也說得較清楚了。

我重點講講第一點。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能看到實際總工的意思是一旦這些車輛成為偏壓作用的荷載,橋理論上一定會垮。然而,記者同志不知道是忽略,還是刻意(我向來不憚以最壞心思猜測人心),給我們營造了一個觀點——這個橋一旦超載,就會垮。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就是直線橋和彎曲梁橋受力特點上的區別,沒有了解的人可能覺得沒有多大的區別。實際上,兩者的區別太多。不說別的,彎曲梁橋的所有支座都是雙抗扭的,預應力布筋到外側內側的弧形,自重所有都是設計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為一個彎扭耦合讓兩者的受力完全不是一個結構。打個淺顯的例子,你給我筆和紙,我再怎麼搞,還能給你搞出直線梁橋的計算。彎梁橋,你不給計算機,我拿命給你算。

當那幾輛超載的汽車,近百噸的車輛壓在這種差異之上的時候,塌與不塌的區別就是那麼大。

2.這篇報道本身
這篇報道從專業這個方面來說,是失實的。
我不能,也不用去揣測這種失實到底是什麼原因。
但是,僅僅需要指出來的是對業內人士的話引用可以,但是請不要在引用之後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到別的語境之中。

在總工那句話里,橋理論上會垮,我覺得問題絕對不大。
但是這句話:

然而,耗資近50億元的粵贛高速公路是縱貫江西省南部、連接廣東的南北大通道。作為進出口的匝道緊鄰收費站,車多速度慢,多輛貨車同時通行的情況絕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尤其是遇到堵車時,高速路上車頭接車尾,這就意味著眾多司機都行走在一條「理論上一定會坍塌」的路上!

在這個語境中,一個「理論上一定會坍塌」是多麼的觸目驚心。

3.雙方信息知識的不對稱。
事實上,新華社的一篇報道(或者社評)能夠面向廣大的民眾。你說是撰稿人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嗎?

顯然不是!

至少,還有上面的審稿人,負責人等等。

因此,從這點來看,我覺得很有可能只是撰稿人自己沒有相關知識和了解。因此對總工的話產生了片面的理解,把輿論導向了自己的觀點裡面。

甚至嚴重點說,能發出來,說明負責的審稿人等都沒有這方面的知識。

這是信息知識的不對稱導致發生的一起誤會。

最後,綜上三點,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橋樑人,但是我作為橋樑人看到輿論被這篇報道引向了一個焦點「理論上一定會坍塌」,真的非常受傷。這真的是誤會。

但是,誰也不能否認,能夠從中看到一家媒體對廣大民眾負責的態度。甚至,即使沒有這篇有觀點傾向化的報道,很多民眾也會抱有「橋超載就一定會垮」的觀點。

這是專業內外信息和知識的不對稱引起的誤會,私以為官媒不會特意去喧嘩炒作這樣一件事。

我們老師說過,超載是中國國情決定的事。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是這樣走過來。幾十年前的西方同樣超載嚴重。

作為一個橋樑人,有擔當,不僅僅是自身的態度,更是在自己有著堅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基礎作為保障。

所以超載有,橋樑人更應該考慮到,有所作為。

另外,專家組已經在審查,我們拭目以待結果如何~

廣東成立粵贛高速匝道橋樑垮塌事件調查組

據新華網消息,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牽頭成立的粵贛高速公路河源城南互通立交匝道橋樑垮塌事故技術專家調查組已到現場開展調查,橋樑修復設計工作也已同步開展,預計修復工期需要6個月左右。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6月20日通報稱,為保障對事故原因調查的客觀性,除本系統技術專家外,還邀請了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的技術專家參與技術專家調查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同時,委託第三方機構對原橋樑設計方案進行複核驗算,並根據事故實際荷載,對垮塌橋樑承載能力進行結構驗算分析和評估。

  通報稱,目前,項目公司已委託設計單位進行橋樑修復設計,預計橋樑修復工期需要6個月左右。據了解,事發匝道橋2005年12月建成通車,由廣東粵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設計單位為鐵道第二勘測設計院,施工單位為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監理單位為廣東翔飛公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該橋在歷次定期檢測結果中均評定為一類橋,技術狀況優良,能保證橋樑正常通行安全


我覺得說的沒什麼問題啊~說理論一定塌意思就是這麼久了沒塌,已經是奇蹟了!廣大雞者和輿論大眾應該感嘆一下設計和施工的鬼斧神工,讓一座理論上已經會塌無數次的橋一直使用到今日!!!我沒有開玩笑戲謔的意思,這個事件的相關問題真的答了很多,給太多人解釋了,有覺得合理的也有覺得為自己開脫的。但是事實就是在那~你讓我模擬那麼大的荷載,對不起橋博算不了。MIDAS我也懶得手動去給你一點一點調。手算?你給多少設計費?就因為專業人員的一句專業的解釋就讓媒體抓著大肆渲染,太心寒了。。。假設這座橋真的按照規範要求的可丁可卯的設計不預留富餘量的話,可能早早的就因為超載廢掉了。。。


作為一名新華社記者做社評之前應該好好看下面這幾句話,然後在責備,那個工程師的不當言論。。。
可靠度:在規定的時間和條件下,工程結構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是工程結構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在可靠度分析中,結構的功能通常以極限狀態作為標準,極限狀態功能函數的基本變數有兩個,一個是結構抗力R(結構抵抗破壞或變形能力,如極限內力、剛度等);另一個是結構的作用效應S(由結構作用而引起的各種內力、變形、位移等)。對於橋樑結構的功能函數為:Z=g(R,S)=R-S。當Z&>0,結構處於可靠狀態;當Z&<0,結構處於失效狀態。假定R,S均屬於正態分布,則其差Z也是正態隨機變數。

然後,記者同志又說:「當然,花費巨資建成的高速公路「百年大橋十年垮」,工程質量如何,公路設計標準考慮了多少現實因素,載重預留了多少合理空間?恐怕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實際是,按照規範,匝道橋的設計貨載是「汽車—超20級『,即理論上橋體上有一台55噸的車行駛,同時前後10—15米可以分別有兩輛20噸載重的車行駛,將近100噸左右設計承重,但本例中四輛車加一起接近400噸。而從現場照片可見,哪怕從高空跌落後,橋面和橋墩依然完整無斷裂。這麼清楚的事實,實在不知道記者的那個問號,要打在什麼地方。
百年大橋,超載400%,別說十年,一年也挺不住。這種常識,小學生都懂。你要不懂,就是裝的。
所以這種所謂質疑,更多體現的如果不是文科生對於理工專業的傲慢和外行質疑內行的無知無畏,就是為了迎合輿論中對於「中國工程都是豆腐渣」的論調了。

中國前二十年的國民教育都是白做了嗎
竟然被引用了就認真回答: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車輛可以被改裝嗎可以承受更高的噸位嗎,當然可以,請各位搞清主體對於單個車輛可以改裝,但是設計者是按照交通調查提供的數據進行設計的,交通調查中並不會給出那輛車超載那輛車不會超載,而且也不知道超載到底會超載到什麼地步。而且,改裝能多拉一倍重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對於橋樑來說,想要多承受一倍的荷載,可不止是花一倍的錢了
其次·,中國的設計規範裡邊,關於荷載的要求非常高,大部分數值跟美國一樣。這個限值是全球前列了,那些歐系國家都得靠邊站,要知道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超載。,甚至都需要去找新材料了。現在的橋墩鋼筋都設計那麼密,早幾年前鋼筋得少一半。現在各種設計院也怕出問題,就是往安全了死里設計,但是還是擋不住超載的步伐。新聞里那個橋單車都百噸以上了,像這樣車輛偶爾一兩次沒有問題,但是長期超載作用疲勞引起的破壞是非常的嚴重的。
最後,討論下橋樑設計者是否應該慣著超載車輛問題,每一個工具都有自己的使用極限,就像,設計者已經告訴你了這塊手錶不防水,不能帶著去游泳,然後你不知道處於什麼原因一定要帶著去游泳然後表壞了,最後勤奮的你對廠家投訴你為什麼不把表設計成防水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樣真的好嗎?


沒有塌不了的橋,只有為什麼塌的橋
1.匝道特點決定了其在擁堵條件下車輛時速相近,容易達到極限承載力
2.富餘係數的取值必然符合道路橋樑相關設計標準,如果對比吹毛求疵,當面路面全用柔性基層,捨棄半剛性基層,現在我國道路通車裡程能有現在的6成嗎,現在道橋平均都是一百塊挨著貼過去的。
3.材料用什麼不是看上去行不行,梁不是細了就偷工減料,都是結合結構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實際實驗經驗等設計出來的
4.超載超限超過設計標準兩倍或許不塌,材料和結構沒有突破的情況下,超過三倍四倍還不塌那就是設計不結合經濟性,是很難走上市場的產品。
5.道橋養護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很多簡單有效的產品記者會理解為橋樑裂縫了用創可貼補之類的,說到底,對不了解的領域要敬畏。


哎,可憐天下土木狗!
這個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個得經過調查,翻看建設時的各種資料才知道。但是我想講講我們施工人員的現狀:1、設計院設計出來的東西我們施工的時候一般是遵照執行的,不然要設計院幹嘛;2、我們施工的時候是絕對強調安全、質量的,不管是公司的領導還是項目本部的領導,去檢查也不是像你們想像的那樣,是真正的在強調安全、質量,誰也不想出了事故來擔責任;3、施工質量差很多時候不是項目部造成的,他們又不親自幹活,能親自偷工減料?況且材料質量也是要經過檢驗才能進場的。而幹活的是勞務隊,也就是農民工。有人說:看吧,又拿農民工來背鍋。但事實就是這樣,農民工不好管,你跟他說該怎樣怎樣做,他往往會答一句:你那麼厲害你來做。惹急了動手是也是有的(這個我親眼見過,技術人員說砼沒到齡期不讓張拉,民工直接拿起一根鋼筋把人打了)。不信,你去現場看看;4、另外,就我們公司而言,我們是有專門的技術部門負責施工時的機械工藝的簡算,比如腳手架的強度等。
另外,就我大學期間所學而言,設計一座橋的時候,荷載肯定是考慮完全了的,包括車輛荷載、風荷載、洪水等。
所以說,看到那些評論真的很寒心,我們背井離鄉搞建設,到頭來一看,全是罵豆腐渣的。我只想說S開頭的兩個字,我們自己修的橋我們敢在上面開車,你自己產的東西你自己會用么?
------------------------------------------------------------------
補充一點,一入施工深似海,夾在中間難做人!受業主、監理欺負,勞務隊還沒法管!


同時站在政治和輿論的制高點


圖片來源:同濟大學教授,侵刪,新聞的標題呢實在是唬人的嘞,什麼叫一定會塌,明明是在那樣的汽車荷載效應下,一定會塌,你不說個具體情況,搞得好像這橋無論有沒有組合作用效應都會塌一樣的,你這不是誤導大眾么,誰沒事幹設計建造一定會塌的橋?鬧著玩呢?


技術上可以把橋樑做得很結實,沒什麼難度,但作為工程項目一定要考慮經濟指標。即考慮橋樑可能的荷載來從概率上量化設計指標,而不可能一個農村公路的小橋按重載列車來設計。所以,橋樑安全與否是與其設計荷載匹配的,不能因為可能會出現嚴重超載而把所有橋樑的安全係數提到很大很大。


媒體無良。
一不信媒體,二不信政府,生活會變的很美好。


這種情況永遠有爭議,跟「恐怖分子綁架人質政府該不該交贖金」一樣,聖母派都認為先救人要緊,理性派都認為不能縱容恐怖行為否則更多人受害,互相完全沒法理解。

我們做設計的已經在儘力保證安全了,據我所知施工方也沒有敢在涉及安全的部分偷工減料,做出來的橋符合規範荷載要求都是妥妥的。

我覺得作為一個納稅人,更應該追究的是別的橋為啥沒塌,是不是浪費了納稅人的稅款。


敖總一直很衝動...性情中人....頂....


前兩年哈爾濱橋塌了也差不多情況,媒體一群文傻。


這些記者就愛搞個big news


記得大學時,上結構力學這門課時,用A4紙做紙橋的比賽,教授給定一個荷載,我們設計並製作好橋後,在課上載入。給的要求是:到極限荷載後不破壞,而在下一級荷載時一定要破壞,並提前預估破壞形式和原因。

為什麼要這樣?土木是一個嚴謹的學科,說了承載力是這麼多,就是這麼多,不多不少。多了會有怎樣的後果,我們也要從原理解釋的一清二楚,不能死得不明不白。這就是技術人員說出"高速一定塌"的原因。

而設計、施工,每個環節再分別有安全係數的,併疊加,也就是俗稱已經考慮「超載」了:材料強度乘一個係數、荷載組合再乘一個係數、各種不利工況再包絡一下、為便於施工再歸併構件長度取整拉通鋼筋等。

但是,有必要明確指定一個富裕度嗎?是要給其他環節「放水」提供依據嗎?明確以後,責任認定又如何?試想一下,國家明確了,可以超載3倍,那這3倍的富裕度,勢必會被各環節瓜分,到最後責任國家承擔嗎?

說個小插曲,現在的情況是:施工隊聽說設計圖紙都考慮1.5倍富裕的,那我給他折減一下偷個0.7,也還有1.05倍的富裕嘛。某天被設計人員的發現了,然後我們設計的圖紙就默默增加到2倍富裕。而後某天,又被施工隊發現原來有2倍賦予,可以折減0.5……於是陷入死循環,成本就被不斷增加,施工隊也越賺越多。


前面幾位老師已經說得很清晰了吧?
我只想補充一點:只要是嚴格遵守我國現行規範設計施工的橋樑,其安全余度已經大到讓人不免要心疼造價的地步了。


沒斷都說明設計和施工質量很好了 設計要求才多少 這幾輛車上去 超的不是一點半點啊


作為兩代土木人的後代,從小生活在圖紙世界的我,早就被灌輸了一個思想,對於土木 來說,耍嘴皮子的人民永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我知道我們這邊有個現實情況是,gov向民眾承諾了道橋開通時間,然後讓工程隊日夜加班,哪怕是雨天不適合進行某些工序的也要強硬進行,這使得道橋質量無法保證。現在我每次經過那個高架底下心裡還是怕怕的。


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


一般超載,橋不會塌,是因為橋在設計的時候本身有個安全係數問題,可你不能說超載後橋就不可能會塌吧。設計要求已經達到了,你還要我怎麼樣。再說了,當初設計的時候肯定就不可能專門會設計那種四輛100噸的車連過都不會塌的橋。那樣成本可不允許。


符合規範是中國工程師的一道免死金牌


造橋吧,我反正是不懂,但是對於這種一邊倒的說人家記者的我也看不太懂。這篇新聞我怎麼看怎麼覺得無非就是說 怎麼能在一定會出現一種超載的情況的路上造一個這種橋。這種疑問很常見啊,非得有人偷換概念,說這是法不責眾。拜託,這是法不責眾的問題么?說超載不好,逮著一超載的就宰了?還車輛超速,你車超速出了事最大損失是誰?你自己啊,在這個案例里超載橋就塌,損失是一個等級?再說又不需要全國都不超載咯,只要在這橋上不超就行了,執行起來有那麼困難?國家沒發展到一定地步,有些東西你法律就是不可能完全制止,人家玩麻將賭博不好,你查嘛 你抓嘛,但是你能在麻將上下毒?這是一個道理,你明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哪怕你造不出能承受這樣載荷的橋,你可以調整收費站的位置啊,你可以在橋前面設置一個攔截的站點啊,怎麼能眼看著這樣的事情發生呢?指責工程師確實不好,這是整個系統有問題。
至於某些 哎呀,你們就是不懂,別跟我爭 的人,我還真就是看不下去。哪怕我就不懂,我也知道校核肯定是按照極限載荷,極限載荷怎麼取?換你你在現實情況取還是合法情況取?還什麼縱容違法者,合著你要是工程師,你知道現實情況有超載,會超過橋樑承重,你就非得按著這麼設計,這些超載的人違法,壓斷了橋摔死活該?哪怕有著各種各樣原因,造出來的橋承重就是這麼多,你就不能講清楚,讓這個系統中的其它部分來協調避免這種情況?當然我不是說這座橋的設計師就是如此,可能他該做的都做了,道路公司煞筆。追責永遠不是最終目的,找到責任在誰損失也無法挽回,追責無非是希望慘劇不要再次發生。
還什麼記者的震驚令人震驚,超載400%橋一定會塌,這特么有什麼可震驚的,一個個還能有智商優越感,人家震驚的是這個嗎?明明就是面對 明知某種情況橋會塌,卻沒有行之有效的手段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這種現象的震驚。既然在這個地方超載造成的結果如此嚴重,對待超載就得用更嚴格的方式。最極端的橋頭設一個攔截口會不會?超載的統統趕回去行不行?實在不行,咱不造了嘛,反正造了也塌,花的那錢就用那兩天不值。哪怕我不懂,提出的方法爛,就沒人能找出一個方法?我不信


推薦閱讀:

橋樑防撞設計施工是怎麼進行的?
為什麼金門大橋是自殺聖地?
提高混凝土強度對結構抗彎能力影響不大,那麼對於橋樑結構提高混凝土強度具體有什麼作用?
日本江島大橋是個失敗的橋樑設計嗎?為什麼會修得像過山車一樣?
朝鮮戰爭長津湖戰役美國是怎樣空投一座橋樑的?使用的工程技術有哪些?

TAG:橋樑 | 橋樑設計 | 橋樑設計院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 橋樑抗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