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極簡主義里的「不囤貨」?

看了一些極簡主義的書,很欣賞這種生活理念,目前已經丟棄了家裡幾乎用不到的,可有可無的,能代替的東西。唯獨囤日用品這點,依然無法做到極簡,城市小,滿意的商品基本都電商,但電商是滿額度才免郵的,這就導致我經常買多一份或幾份以湊單。
最重要的是,有些電商瘋狂幾近半價的大促低廉的價格真的很讓人心動,能用這麼低廉的價格購買慣用的日用品,真的有種佔便宜的感覺,在此情況下,怎樣才能做到極簡?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卧室好收納 ,更多「收納」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謝邀 @takeko machita
囤貨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過,正好借這個問題回答一下。

一、關於極簡主義的澄清

極簡主義,不是一種展現方式,而是一種思考力。
極簡主義不是為了小資和洋氣,極簡主義是非常費腦、血淋淋的。
費腦在於多頻次、多方向思考。
血淋淋在於剖析自己、深挖自己。

執行極簡主義,意味著不間斷地經常自省:
第一,究竟什麼是我必須需要的?
第二,究竟什麼是我真正喜歡的?
需要和喜歡,是人的兩大動力來源。

如果極簡主義只是為了簡單、減少、啥都沒有、啥都不要、節約……那麼就錯誤理解了這個原則的精髓。
極簡主義最花費功夫的,不是扔東西,而是思考和自省以上兩大問題。
這兩個問題思考清楚並執行,結果自然就不囤貨。
為了不囤貨而不買、扔東西,解決不了問題。

二、極簡主義下囤貨癖的分類


從這個角度去看囤貨的話,對囤貨要做出分類理解。

第一,真正因為需要而囤貨,不是囤貨,是庫存。比如我的一位中醫朋友,她出國就會購買很多當地藥物,我認為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她在家坐診,她需要這些東西。

第二,真正因為喜愛而囤貨,不是囤貨,是收藏。這個大家很容易理解,就不舉例了。

在仔細思考需要和喜愛後,存儲物品超過當前需要量,是可以的。


三、如何執行

牢記兩大思考原則:需要和喜愛。想清楚了就執行。想得不對再慢慢調整。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極簡主義,與價值無關。
只要真的需要,多費勁都要弄。
只要真的喜愛,多花錢都想辦法。
不需要,白給也不要。
不喜愛,白給也不要。
只與有關,與物品無關。

很多時候,因為囤貨人考慮的常見原因包括:打折、便宜、萬一要用的時候沒有了呢、多買點存著有安全感、看見堆著好多覺得安心、懶得思考自己究竟需要多少、沒想過是不是很喜歡反正看見有就買了……
而這些原因都與需要和喜愛無關。
當以上原因出現並干擾你的時候,請像洋蔥一樣層層剝自己。多問問自己為什麼這樣想,就容易找到真正的心理原因。

如何去思考,推薦佐藤可士和的《超級整理術》,此書中他多次講到他的好幾個項目案子和他的錢包、辦公室整理等,如何從眾多繁雜信息和物品中得出以上兩大結論。


以上。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號:敬子的生活本質研究所-------


做出一份購物清單,就會更容易掌控物品增加的過程和結果。

購物清單製作起來十分容易,可以用簡單的紙筆列出清單,購物時隨身攜帶就行了。

1、我平時習慣在印象筆記中建一份筆記,專門列出所需物品名稱,價格及照片,購物時打開手機就能參考。

2、如果要購買大件家居用品,像是去宜家的話,手中沒有購物清單,就只能漫無目的的閑逛,非常容易在1萬種商品的迷宮中迷失,又浪費時間還浪費金錢買回了原本不需要的物品。5年前,我曾經在宜家買了一件專門放在沙發扶手上用來收納各類電視、空調遙控器的帆布收納袋。原本是希望將來有了新房子、新沙發時候用的,結果5年後,我依然沒有使用這件物品的環境。最終在一次閑置物品交換活動上送了出去。並不是東西本身不好,而是自己沒有作好規劃。現在我要去宜家之前,一定會使用在手機上下載的一款APP應用,名字就叫宜家。我會在家裡把需要買或者在現場看實物再作判斷的產品加入APP裡面的購物車中。到了宜家後,根據APP中的購物車逐件選購就可以了。

3、淘寶網上的趁早小店(我並非刻意推薦,只是剛好在閑置物品交換會和朋友交換到這件,我推薦也沒任何商業好處,網上同類產品到處都是)可買到一款將購物清單與冰箱貼結合的創意小產品,也能幫助大家提前做好購物規劃。

購物技巧

帶著購物清單逛街,還是可能會出現購物失敗的情況,這時候怎麼避免呢?請大家參考以下幾條技巧:

1、吃飽飯後再購物

從心理學上講,身體有了飽足感,會降低購物慾望。反之,肚子很餓的時候去買東西,看什麼都想買,特別容易超支。無論是市場買東西,還是在淘寶上購物,本技巧屢試不爽。

2、不主動索要或拿物品(贈品)

在商業街路上或超市裡面,常常有服務人員向你手裡塞免費紙巾包和雜誌的。如果順手一接,就會造成雜物越來越多的負擔,最終還是要找地方扔掉。我們要鍛煉成就算看到贈品,也得在心裡告訴自己,免費來的東西質量很低廉,不值得長期擁有,堅決不要,堅決不佔小便宜!

3、用掉舊的,再買新的,廢物利用

發現有些物品家中在已經有類似的了,就不需要再重複購買。如果有舊物品還能持續使用,可以通過發揮創意給舊物賦予新的使用意義。比如說不喜歡的浴液,可以用來洗衣服和刷鞋。

4、減少網購、不囤貨

在每年淘寶雙11、雙12,都會被爆出很多散財童子的故事。有的買家,尤其是MM們,趁著商品比平時便宜,一口氣能買下6大箱東西,這麼大的量大概2年以後才能用完。這種購物已經不再是買需要的物質,而純粹變成了囤貨呀。家中成了徹徹底底的倉庫。而在下一年雙11來臨之前,這份買家一定還會繼續買新的東西繼續佔領家中空間。久而久之,非得另外花錢租賃一家倉庫放東西不可。我經常會看台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這檔節目經常會公開討論藝人的生活細節。特別有一期節目是講明星父母的,其中潘若迪夫妻居然只為了他們第一個孩子,就購買了4台昂貴的嬰兒車,又因為其他家中大量生活用品實在在家裡放不下了,特意去家附近租賃了一間倉庫,還得頻繁的往返就家與倉庫來回倒騰要用的東西。一個三口之家,真的需要用那麼多嗎?舊的還沒用完,再添新的,新的再變舊的,主人又去買新的,於是形成了家中物品的惡性循環。

5、不湊合、不合適的物品,要堅決退回

只買真正適合自己的,不為了圖便宜買一些湊合的東西回家。那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一定利用率十分的低。我們要知道金錢是由我們的個人資源即時間和精力交換而來的,如果用個人資源換來了不用的東西,等於是浪費了時間。盡量在可以退貨的商家夠米,買到不合適的,要以最快的速度退貨。能退多少錢回來都是好的,相當於退回了自己的個人資源。

6、減少外賣、減少包裝、自備購物袋

在購物時,盡量選擇簡易包裝的產品。一件複雜的產品包含的包裝往往不計其數,我們遇上製作精美的包裝,總是很難忍心扔掉,總想著也許以後會使用,結果這樣的包裝袋、盒往往都沒有用過,一直在家中角落擠壓著我們的空間。圖片中的幾件物品是我老媽中秋節期間在商場購買一條圍巾獲得的贈品,贈品包含精美紙袋、內包裝盒、說明書、塑料袋和4小塊迷你月餅。由於包裝過於精緻,也讓我猶豫了下,心想要不就留一段時間吧,也許用的到,結果半年過去了,壓根沒有使用過,最終以扔掉為結局。

遇到購買食物的時候,盡量選擇堂食,少把外賣盒、杯、袋帶回家。避免帶進來的包裝物滯留家中很久不扔出去。

另外我們出門購物的時候,自備一個購物袋也是好的,一是避免重新購買,二是環保。

關注公微輕裝前行,追求一種人生姿態,

從生活態度,到人生態度,由內而外的放下。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說說我收拾廚房的體驗,最近買了一個日本萬古燒,因為它可以兼具高壓鍋和電壓力鍋燉肉燉菜做米飯的功能,於是這倆超級佔地的大鍋就全收起來了,廚房空間變大了,我家廚房小,原本因檯面放鍋而產生的壓迫感頓時沒了。於是我趁熱打鐵把不用的廚房用品全扔了,結果就是收拾廚房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做飯完全不受任何影響,而且每天都有很整潔,即使隨時有人來我家,都不用擔心廚房散亂。這種感覺讓我很感慨,並認為這種理念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的胃,其實容量很有限,要麼裝最有營養的食物或者最好吃的食物。
比如女人的衣服,作為普通人其實每天穿的衣服也有限,所以我再買衣服也是只買最喜歡的,貴點沒關係,反而是要避免一堆一堆的打折的衣服,而且再買衣服也打算做整體規劃再買,衣服多了收拾清理本身也是讓人很崩潰的事情。
再比如護膚品,臉也只有一張,而且時間有限,很多時候是買到手放過期扔掉,所以我也會買自己能負擔的覺得最好的護膚品,並起到最大的效果。


這是我從廚房體驗到斷舍離的好處後,延伸的想法,生活可以同時變的更簡單而不受影響反而感覺很美好。所以我打算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踐行它。


重要的問題問三遍:
這個東西對我有用嗎?
這個東西對我有用嗎?
這個東西對我有用嗎?

還有一點是大多數人容易忽略的:空間本身是有成本的。
任何東西就算是白送的,拿回家屯著不用就會佔據空間,而最奢侈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空間。
空無一物是最大的奢華。


總結了十八點建議。

昨天看完電影《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還看哭了,這得是多麼痛的領悟啊。

在此之前,我看過這本同名書,還有《斷舍離》以及改編的電視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還有豆瓣上很多關於極簡的文章,然後,生活繼續。

當尿不濕囤到了第10包,我終於發現自己的主要問題不是整理的關鍵詞「扔」,而是陷入不停的買買買,容易囤積「將來很快」能用上的消耗品。


我有時會把新買的東西直接藏在柜子里,等老公不在時再拆包,到現在他還總拿我買的從未用過的縫紉機開玩笑,我還買過模特,布料,任何可能會感興趣的東西,先買回來再說。

新來的公司前台是怎麼認識我的:就是那個快遞最多的人。我接到電話寶寶就會問:是快遞嗎?老人的朋友來家做客問:你家是做快遞的嗎?

老公說不要再買牙膏了,家裡有12個了,我會說家裡人多啊,很多喜歡囤積的人總是說,東西並沒有很多,是房子太小了!這就是問題好嗎,放不下還買!所以要認識到:不囤貨是關鍵的第一步,其次才是整理(尿不濕你又扔不掉對不對)。

《你體內的囤積欲:如何過上更快樂、更健康的整潔生活》講到一點:我們為什麼更喜歡囤積消耗品?因為擁有比所需更多的東西,會讓人有安全感。比如多買一瓶洗髮水備在家裡,這樣就不用擔心某天會用完。一些人類學家相信,囤積可能給早期的人類帶來了一些進化上的優勢,但是我們現在生活在物質文明豐裕的社會,所以這種本能就變成了一種適應不良的行為。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戴維·伯恩斯博士指出了強迫性囤積症的常見認知扭曲:

1.我沒法扔掉任何東西,這就是 全或無思維(all-or-none thinking),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事物。
2 .過度泛化:一個單一的消極事件,就認為自己會進入永無止境的失敗模式。比如扔不掉一件東西就說自己果然是無法做到扔東西這件事,極端做法就是貼標籤。
3. 貶低積極的方面:否定積極的經歷,認為它們是由於各種原因,不能算數。
4. 預期性焦慮(anticipatory anxiety):他們預期如果丟掉了某樣東西,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嚴重的會把它災難化。

醫學上主要通過認知治療,普通人也需要了解,因為所謂的「症」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指出認知錯誤後,鼓勵患者逐漸丟棄他們所「珍視」的物品,並直面隨之而來的焦慮,這叫暴露(exposure)練習。

我最先扔掉的是什麼呢?各種購物APP!

先後卸載了:

唯品會(跨品牌活動始祖)
貝貝(靠賣寶寶服裝異軍突起)
小紅書(沒事就被中個草)
京東(618買完書就卸載了)
噹噹網(只留了亞馬遜用來買書,不用比較,價格其實差不多)
藝龍、去哪兒(既然都被攜程收購了,留攜程就行)
1號店(購物習慣轉向天貓超市)
麗芙家居(曾經為了湊運費,買了多少卷垃圾袋,汗顏)
即將卸載天天果園(這個運營很厲害,活動讓人慾罷不能,去年一個夏天就買了4000水果,現在裡邊還有300元儲值!!!)


接下來,怎麼控制買買買大總結:

1. 進來一件,出去一件,並且立刻執行。

2. 設想應用場景。沒有無家可歸的東西,你必須先想清楚會在何時何地、怎樣去用。

3.有瑕疵不要。如果它需要先進行某種修理,那就不要帶回來,除非你要搞創作(比如二手舊貨)。

4. 鍛煉。當你想去購物時,試試跑步,它可以幫你降低過剩的腎上腺素,提升大腦中讓你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水平。或者練瑜伽,它可以讓你鎮靜下來。

5. 設定期限,比如三天就要買一次的東西可以適量備足半個月的,把你容易囤貨的消耗品列出來,然後規定自己每次買的上限是什麼。如果不是易耗品,請不要重複購買,比如白襯衫,普通人你真的不需要十件。

6. 去咖啡館、書店或回歸自然。比如我在南京,最好的周末活動就是去先鋒書店,有書有咖啡有甜點,完美。

7. 學一門新技術,用你本來可能花在購物上的錢。我最近買了本繪畫書,每天練30min,加油啊少女,咳咳。

8. 避免常見購物花招:免運費,雙十一等,它的氛圍會讓你買下比需要更多的東西(重要提醒:雙十一那天記得關機!!!)。如果一件物品你現在或近期都用不上,那它就不算一筆便宜買賣,更諷刺的是,這將會讓你更難買下那些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9. 學習理財:我突然買的少了其實是從學理財開始,總是提前囤貨實際上也是財務損失,通過記賬發現已經從每月花費過萬到有時一個月只花費2000元。

第二步開始整理:

1.準備三個箱子:垃圾箱、捐贈箱、保留箱。

2. 從最容易清理的房間開始(怦然心動里建議按類整理而不是場地,這個要根據實際情況,比如衣服太多,要花費很長時間,可以按場所先整理一部分)。

3. 設定時間段以及目標,不要超過你的容忍限度。

4. 幾個重要設限方法:設置數量上限,比如只保留3個購物袋;設置高度上限,比如書堆到什麼高度;用儲物容器來設置上限,一旦它填滿了,就需要扔掉一些。

5. 應用俄亥俄規則,即物品只經手一次。如果你撿起了一樣東西,就必須把它放到其中一個箱子。不要把它放下,以後再決定。因為這個決定並不會因為拖延而變得容易。

6. 任務沒有完成,不要離開你正在工作的房間,否則容易中斷。

7. 避免陷入「攪拌」行為,僅僅把東西從一個房間挪到另一個房間。我的經驗是,千萬不要當著老人面收拾,他們會把你扔掉的東西撿回來!

8.最後,把垃圾箱和捐贈箱封好,立刻拿走。保留箱可以先放著,直到空間清理出來。

9. 承認已取得的進展,讚賞自己,並獎勵自己。我整理出的衣服賣了21元(要知道是3毛一斤啊),可以買很多電子書了,哈哈哈。

囤積會形成惡性循環,混亂的思維和心煩意亂的感覺會讓你不去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接下來,凌亂的生活空間會增加失控感和煩亂感,最終無法實現整理。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里有句話:捨棄是與暫且的戰鬥。

什麼是暫且?包括:以後會用到和先放著以後再說,這才是整理的兩大頭號敵人!

暫且用不到的就先扔掉或捐掉,最壞的結果不過是,需要時再買一遍。丟棄一件象徵了巨大成就的物品,是否會讓你過去的成功縮水?應該不會。你的生活經歷屬於你自己,不管是否有個實體的物件來提醒你,整潔有序的房屋和心靈,價值遠遠超過了那些物品本身。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為什麼加入人生二字,原來是這個道理啊。


1、沒有需要買的物品時,不要逛購物網站、超市。
2、有需要買的物品時,列個清單,買一個劃掉一個,買完就結賬,不要逗留。
3、吃飽後去購買食物,穿上最滿意的衣服後去買衣物。


1. 郵費不過10幾塊
2. 不要佔便宜 不要佔便宜 不要佔便宜。因為賣家並不蠢,真正佔到便宜的情形微乎其微

很多人為了10幾20塊錢,浪費很多時間,消耗大量情緒,衝動買入不需要的東西,這是最不值得的事情。

最好的治癒佔便宜心理的方式,就是培養付出的習慣。常給路邊的乞丐捐10元,就不會再對10元的便宜心動,常給慈善機構捐出全新的但不合適的衣服,就不再會衝動買入新衣,常把用不到的好品質的東西免費送給朋友,就不再會被不需要的新鮮玩意吸引。

常常施捨,就會發現囤積徒增煩惱。常常付出,就會發現還有很多遠比佔有更值得的東西。


去年一年因為換工作,換城市,換房子,被迫搬了四次家,搬家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不大的房間里,我有這麼多東西!回想平時,我花了多少時間來管理這些東西呢?一次一次搬家,都因為帶不走被迫扔掉一些東西,才發現,原來東西少了,房間變空了,整個人也變得輕盈了起來。

理查德懷斯曼的《正能量》大家都聽過,但是看過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裡就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行為學理念,即不僅內心會影響外部行為,外部行為同樣也會反作用於心理活動。空間對心靈的影響大概也是一樣的吧。

最近看了一本有關極簡主義的新書,日本作者有川真由美的的《極簡生活》裡面說到關於改變囤貨毛病的三個原則,我覺得說得挺好,也在慢慢地融入到生活里。日本人對於人與物品的思考,往往都非常深入與細緻。

其實對於極簡主義,我的唯一目標就是要節省我的精力和時間,哪怕是多花錢或者買東西都可以。這三個原則部分來說,也比較符合我的目標。

即:不添置,大膽扔,巧收納。

1. 不添置

去熟悉的商店買東西,出門列好清單

很多時候買東西,大家都喜歡在打折的時候買,彷彿買到就賺到。但是,這些多出來的東西,還沒用上,往往要花時間與精力去整理,每天看到也覺得很煩。所以作者提出,出門列好清單,去熟悉的商店,不把購物當作發現世界的途徑,而把購物當作一種routine,完成就不再留連。

  • 制定自己的標準,只有符合自己標準的東西才買,不符合標準的東西堆滿房間,你的生活就被不喜歡的東西包圍了。

用租賃或者一次性用品代替購買

多餘的餐具,多餘的生活用品,絕不囤積。比如用來招待客人的餐具,每次只到用的時候再買一次性的。

替換品能少則少

毛巾、床單都盡量減少,替換的時候曬一天都就能幹,少了替換品,生活不會有什麼不便,但是管理多餘的物品,非常花心力。《自控力》一書里寫到,一個人的自控力其實是有限的,意志力有限,就不要浪費在這些東西上,節省下來,花到真正提升自己的東西上才比較好。

買長久好用的東西

耐用順手、真正喜歡的,能搭配現有的東西,要提前想好應用場景,而不是買到再看怎麼用


2.大膽扔

現在用不到的,屬於過去的,遙遠未來的,全部扔掉

現在用不上的,過去的紀念品,以後可能用得上的,這些都只存在於想像中,天長日久,收藏在柜子里的物品就會被忘記,與其佔領不多的空間,不如扔掉,等到以後有用再買,多花的這麼一點錢,卻能帶來心情的長久輕鬆,非常划算的買賣哦。

如果實在捨不得扔,那麼可以送人,或者拍照。有些東西,並不一定真的要擁有,人的心靈往往都被這些東西所佔據。

  • 其實真正值得記住的東西,不需要拍照,一定會留在記憶中的。

3.巧收納

明確每樣東西的固定位置,一目了觸感,使用頻率高的東西放在一起,盡量少用收納工具

扔完後剩下的東西,不要用太多收納工具,以免遺忘在收納箱的角落,就失去了收納的意義。每樣東西明確位置,減少了找東西的時間,也是節省精力的一種方式。

我自己有時候連周一到周五每天穿什麼都會搭配固定好,如此每天不用花10多分鐘站在衣櫃前思考我需要穿什麼。每天10分鐘,一個月就是300分鐘。時間就是這樣節省下來的呀。

書里還有其它的一些有關極簡生活的方法,家居裝修上的,人際關係上的,財務管理上的,服飾搭配上的,話題比較全面,算是值得一看。


另外還有類似的書,不過基本上也都是日本人寫的,比較著名的如《斷舍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掃除力》等,都可以看看,此類書基本一兩個小時可以看完,比較快。同類型的書一起看,能夠快速提煉出對自己有用的,且印象比較深刻,融會貫通,總結出自己的方法,此為《如何閱讀一本書》里的主題閱讀法。


先附原文【看了一些極簡主義的書,很欣賞這種生活理念,目前已經丟棄了家裡幾乎用不到的,可有可無的,能代替的東西。唯獨囤日用品這點,依然無法做到極簡,城市小,滿意的商品基本都電商,但電商是滿額度才免郵的,這就導致我經常買多一份或幾份以湊單。】也就是說題主是為日用品容易多囤一份而苦惱。
我倒覺得,不必全部接受極簡主義和斷舍離這些概念。因為這些概念提出來是為了讓生活更舒服,顯然題主其實已經做到了大部分。
那麼日用品完全不能囤嘛?我覺得在收納空間夠用的情況下完全不要強迫自己一點日用品都不囤。
我的辦法是
第一合理利用電商。記錄一下洗衣液,消毒液,紙巾,這些日用基本消耗,根據消耗合併周期相同的定期統一購買。避免湊單。亞馬遜還有訂購省,按照周期送免運費還有九五折。(我訂購的是隱形眼鏡,凈水的內芯,脫脂牛奶)
第二,拒絕一切贈品。比如你本來買十捲紙,如果買十五卷可以有贈品,千萬不要因此多買。
第三,合併同類需求。再繼續拿紙巾舉例子,廚房客廳衛生間都可以用一樣的抽紙(廚房紙可以另備),刷鍋和擦衛生間的可以用同款海綿(注意是同款 ( ̄(エ) ̄) ……這樣你的囤貨可以迅速被消滅
第四,區分開需要囤貨的和不用的:多數日用品沒必要囤比如牙膏牙刷肥皂洗衣液,有些東西沒法不囤:紙品海綿鋼絲球抹布(不拆賣),還有一些可以買一囤一比如橡膠手套(??ˇ?ˇ??)囤了就囤了,不要給自己心理壓力


替換。

入了一件東西就要拿走一件。


電商還沒有哪家顯示出壟斷地位,新型O2O企業剛開始蓬勃發展,因此價格競爭必將繼續持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打折商品過了這村還有這店,屯它幹什麼。


首先要對現有的物品非常有數。
其次是對自己的需求非常明確。
最後是嚴守「不佔便宜」的原則。

以上三點做到都不容易,極簡主義者必然是很有條理、很有規劃、對自身條件有準確認識和定位、對想要的生活非常堅定、有較高的自控力的人。

極簡是一個整體人生觀,不僅是減少物品那麼簡單,努力追求極簡未必能做到,某些特定的個性特質加足夠能力才可以支持極簡生活。


自己動手可以弱化購買衝動。我開始試著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後,發現購買慾極度萎縮,看到好玩或吸引我的東西,第一反應變成了怎麼做出來的,而不是想去購買它。從心理上慢慢不喜歡購物了,也不去做產品比較,只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會關注品質和使用意義。
其實我現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過分了,總感覺極度商業化的環境下我們像極了變成豬的千尋父母,一味地接受別人給設置好的物質,而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想要什麼。反正現在各種促銷活動的環境下,我總是會浮現堆積在兩隻豬面前的饕餮大宴,然後心裡一激靈,趕緊關掉。

分割線
—————————————————————
最近的感受是:不入眼的商品變得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打著情懷做的垃圾東西,簡直是浪費資源。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不斷提高審美會過濾掉很多選擇。買東西必然是越買越精鍊的。


最近做了一次大掃除,才發現我小小的房間里竟然裝了那麼多東西,有些東西蒙上了一層灰,有些東西靜靜地待在角落裡,我甚至忘記了它們的存在。

桌子下面的塑料筐里有幾袋花茶,茉莉,菊花,玫瑰,還有一瓶玫瑰糖,很久沒有動過,為什麼買呢,有段時間眼睛總感覺乾澀,朋友學醫的,說菊花枸杞泡水喝對眼睛有好處,聽了就買了來,看見同事常泡玫瑰喝,說對皮膚好,又買了來喝,有一回同事說起某某上班許多年,雖然常常熬夜,皮膚卻保養得很好,因為每天下班沖一杯玫瑰糖水喝,比什麼都強!於是也學了過來。我向來對沖泡花茶沒有什麼興趣,覺得費事,也不喜歡那味道,喝水的時候花瓣跑到嘴裡的感覺也不喜歡,沒有堅持一個星期,就不再泡了,各種各樣的花茶就丟在桌子底下,再也沒想起喝。

衣櫃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衣服,記得上回媽媽來看我,打開我的衣櫃說「衣服一大堆,沒幾件拿得出手的!」現在看來她說的一點沒錯,那一柜子的衣服,有的是淘寶的便宜貨,有的是商場打折,我特別喜歡在打折的衣服堆里淘,一來便宜,二來總感覺會淘出幾件喜歡的,享受又便宜又驚喜的感覺。商場打折常常是這樣的――一件4折,兩件3折,就在昨天,我跟姐姐買衣服,同樣的折扣情況,我沒有看中的衣服,姐姐只看中一件,4折是200元,3折是150元,總覺得應該再挑一件才划算,看了很久,挑了一件比較便宜的,3折70元,220元買了兩件衣服,但兩件衣服款式有些相似,姐姐說便宜那件可以當睡衣穿,但據我所知,她並不喜歡睡裙,而那件70塊錢的衣服,是一件裙子……沖著那份便宜,買了並不需要的東西。我同樣如此,那一柜子的衣服幾乎都是這麼來的。有些衣服高高興興地買回來,總感覺撿了天大的便宜,但是穿過一兩回就不怎麼喜歡了,質量不好的更是無法穿出門,所以常常站在一堆衣服面前覺得出門沒衣服穿!而這些亂七八糟的衣服加起來,可以買上幾件「優質」的了。

廚房桌子下放著一袋可愛無比的小飯盒,有點像樂扣,都是逛超市的時候買的,買的時候想著可以裝這個裝那個,這個也喜歡那個也好看,買回家才發現並不實用,有些容量太小,有些不能進微波爐,因為是「樂扣」,一下子多出很多個用不了的飯盒,而這麼多飯盒加起來,也可以買一個「優質」的了。還有各式的碗盤,杯子,真正用到的就那幾個,其他的便成了擺設……就像極簡主義者瑞安和約書亞的經歷,「買了十個杯子,常用的只有那一個,每隔一段時間還要清洗一次,買了很多衣服,但從來不穿,不但找衣服麻煩,整理起來也費工夫……」「買東西只不過因為別人買了,或者廣告上說我"應該買』,或者只是為了讓別人羨慕,或者是為了讓別人高看一眼,或者害怕失去可能需要的東西。」

出於某些原因,家裡「囤積」了許多不常用的東西,不止佔地方,還給我們帶來困擾,花了錢卻不常用的東西,捨不得扔,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還會引發「選擇恐懼」,我常常糾結「今天要穿什麼?」

我把一年內幾乎沒有動過的衣服整理出來打包好,寄到給了一個鄉村教師,這個事情的緣起是那天在貼吧的捐助衣服吧看見有人介紹一個斷舍離理念的app(英文名yourole,中文名字叫「有肉」),這個應用就是讓你把你多餘的東西送給需要的人,我加入後剛好看到有貧困鄉村的一位老師在幫學生申領東西。把平時幾乎不用的物品(幾乎都是各種便宜貨或是贈品)果斷丟棄,把那些總是想著「以後會有用處」的各類瓶瓶罐罐和雜物丟掉。房間馬上變得寬敞簡潔,也不再上網買衣服,盡量不打開網站,沒有需要的時候就不去商場,選項變少,選擇起來就簡單了。我現在這樣想:「不買不需要的東西,打不打折,劃不划算,因為我不需要,所以跟我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那些多餘的東西並沒有給我帶來愉悅,相反更多的是困擾。

徹底的「斷舍離」是有難度的,很多東西花錢買來要丟棄,對很多人來說是「浪費」,我們可以先從「斷」開始,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堅定地不購買,從最簡單的東西開始「舍」,比如那些總以為以後有用卻一直沒用過的東西,有的東西也可以選擇捐贈,讓「物盡其用」,留下的都是不可或缺的東西。「離」就是最重要的了,脫離對物質的執念是最難的,每個人都有對物質的追求,多數人有執念,對物質的追求是天性,對物質的執念是可以選擇脫離的,但卻並不容易,但是「人不能沒有更高境界的追求,比如買貂,比如買包,比如買三年穿不上一次的高跟鞋,但陪你度過人生大多數時間的,還是基本款,它們好不好才是最要緊的。」只有知道自己最想要怎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能夠讓自己感到愉悅和幸福,才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極簡」的生活或許並不容易,就從簡單的生活方式開始吧!買最需要的東西,做最想做的事,果斷地拋開擾亂你思緒的東西,不讓過分多餘的事物來侵佔我們的時間與經歷。「如果一個人,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回題主,其實你看多了就明白,很多特價的力度尤其是日用洗護場,基本每個月都有同樣力度的,各個網站輪著玩……我現在已經不會輕易動心了,除非bug價,因為在我心目中滿減特價的價格就是常年價


總歸到底,還是對物品的執念。我以前也沉浸在這個問題中,於是上豆瓣發了個貼。

然後有一個朋友的回復,我認真的看了看,覺得很有道理。慢慢就走出來了。貼出來,給題主做個參考。希望有用!


我就做得到,因為我真窮


購物時看東西不看價格,真的。
抵制住低價的誘惑,不買5折以下貨。這一點最重要。
推遲入手的時間。必須買就買肉疼的。可買可不買堅決不買。相信我,可以好心情的事情有很多。
買衣服實體店試試試。做足功課買一套行頭。至少先買大件。基礎款是好東西。否則總也搭不上。


不要佔各大超市電商的便宜!不要佔各大超市電商的便宜!不要佔各大超市電商的便宜!

買所有東西都是當天需要用並且以後也必須用。注意必須用!

不過這些都阻擋不了你那些好奇衝動的慾望。

所以給自己定量購買!

比如衛生紙,根據自己情況估摸,一次只夠買一個月用的。
洗碟凈洗衣液洗髮液護髮素永遠都臨近用完再買。
為了占各大超市或電商的便宜而購買,實際上會任由自己的購物慾發散,囤的一大堆一年都用不完的東西。並且!所有日化都有保質期,包括因為我們的獵奇心又轉向其他品牌的產品,這樣直接就導致浪!費!白挖空心思收納,並且佔用那麼久的寶貴空間。


買東西的時候只買馬上就要用的,或者是明確知道這個是什麼時候要用的。比如家裡的暖水瓶打碎了必須要買新的,不買就沒有熱水喝。或者是下個月要去參加婚禮必須購置新的西裝。
如果一樣東西你覺得「還不錯」、「先買回來也許什麼時候會有用」、「等我瘦了就能穿了」,千萬不要買。


推薦閱讀:

如何整理MAC電腦的文件?
作為廚房達人,你在整理和清潔廚房中有哪些小竅門?
廚房用的抹布怎麼保持清潔?
有什麼收納耳環的技巧?

TAG:生活 | 生活習慣 | 極簡主義Minimalism | 收納 | 斷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