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否接受到了視線範圍內的所有信息?

當我們朝遠處看時,視野相當開闊,但我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忽視(模糊化)了其他東西。那麼,在我們的大腦中,是否儲存著視野範圍內、那些被忽視的信息?


很喜歡這個兩句話涵蓋了視覺加工好幾個level的問題,下面從不同level分別說一下,如果有的已經被其它答案提過,就當是做個總結好了:

當我們朝遠處看時,視野相當開闊,但我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忽視(模糊化)了其他東西。

首先, 題主提到了「模糊化」這個詞,雖然前面半句說的是注意力,但還是要先提一句視錐細胞分布的問題。因為白天我們的視覺主要依賴於視錐細胞,而它們在中央凹分布密集,在視網膜外周部分分布較少,所以我們如果想看清楚某個東西就必須主動地「把眼睛轉向它」,這屬於視覺注意中自上而下(top-down)的成分。

然後說到我們往往會注意一些東西而「忽略」另一些,其實這就是注意的基本功能,它需要幫我們過濾不重要的信息,因為人的認知資源有限,只能分配給重要的任務。相關的有幾個概念:perception(知覺)、注意(attention)、意識(consciousness)、記憶(memory)。下面我會從注意出發,討論它與意識和知覺的關係,再提一點兒意識與記憶。另外,不同的人對這幾個概念有不同的定義,所以請大家主要關注我所指的那個東西,而不是概念本身。

我理解的注意是一種加工優先順序,可以是某些空間位置被優先加工,也可以是某些特定的feature。意識則是主觀上能報告出某些信息,或者知道自己曾經加工過它(因為有時報告不出來是記憶層面的原因,這個後面會說)。沒被注意的信息肯定是不能被意識到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非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有個經典的視頻就是描述這個現象:兩組人傳球,一組穿白衣服,一組穿黑衣服,大家忙著數穿白衣服的人傳了幾次球,而完全沒發現有個黑猩猩從中穿過(History, Travel, Arts, Science, People, Places)。其它還有很多change detection的視頻也很好玩,隨便找了一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iPrBrGSJM。所以,沒被注意的信息即使在視野內,也不會被意識到。但是,沒被意識到的信息不一定沒被注意到。有個實驗我不記得出處了,大概是在黑色屏幕上有很多豎直小線段,但其中若干個是傾斜的,它們組成了一個小矩形,這個區域與其它地方很不同。但是因為這些線段呈現時間很短,之後又會被別的刺激掩蔽,所以被試是意識不到這個小區域存在的。但之後的測試表面被試對這一特殊區域會有更高的priority,表現在探測出現在這一區域中的刺激更準確或更快。所以,意識不到並不代表沒有注意優先。

然後,被注意到的信息肯定是通過知覺加工了,但沒被注意到的不一定沒被加工。這裡提到的知覺,是指高於感覺(sensory)層次的加工,也就是對例如光、聲等物理刺激進行整合。沒被注意的加工是閾下加工,這個在實驗中可以通過快速呈現+掩蔽(就是上面提到的小線段實驗,類似於閃一下就被亂七八糟的東西蓋住了)或連續閃爍抑制(CFS)的手段做到。因為「什麼都看不到」所以被試連刺激在哪兒、是什麼都不知道,理論上也就不會有注意存在了。但是很多實驗發現這些信息還是被加工了,比如被試對有吸引力的圖片反應更快,在迫選(forced-choice)任務中正確率高於機遇水平(chance level,等同於瞎猜)等。一些腦損傷病人的表現就更為典型了,比如盲視(blindsigh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GmWqX0MnM 這個視頻里的老先生初級視皮層(V1)受到損傷,什麼都看不見,但卻可以獨立避開障礙物,所以我們認為這些「看不見」(更不會被注意到)的信息是被加工了的。其它還有忽視(neglect)與湮滅(extinction),前者是被試並沒有視覺上的缺陷,但在他的某側視野中呈現物體時他會報告「看不見」;後者同樣沒有視覺上的缺陷,如果給他呈現一個物體他也能看見,但如果兩側視野同時呈現物體,他就會說一邊有東西而另一邊什麼都沒有。我覺得這很能說明注意的確是一種加工優先,因為在兩側都有物體時出現了競爭,於是比較弱的那一側就被忽略了,即注意不到。對於neglect患者,如果在他「看不見」的一側呈現房子的圖片,一個完好但另一個著火,然後問他願不願意住進去。即使他一直表示什麼都沒看見只能亂猜,結果也是驚人地完美——不住著火的房子。

最後說一下意識與記憶,意識到的不一定被記住(在一段可長可短的時間後)。有篇paper很有意思,鏈接如下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564523。被試的任務是在四個東西里找唯一的字母(其它三個是數字),然後報告字母的位置。如果被試能正確報告,那麼說明他們肯定是意識到這個字母是什麼了(不然無法與數字區分開)。但是當實驗者surprisingly讓被試報告這個字母是什麼或者是它的顏色時,很多被試卻無法報告,即使這個surprising test就發生在被試剛報告了字母位置之後。因為字母本身及其顏色都是無關信息(相對於位置),所以即使意識到了也可能記不住。

總結起來大概是:知覺到的一部分被予以注意,注意到的一部分進入意識,意識到的一部分最終被記住。


樓上為什麼都在扯一些清晰度啊加工啊什麼的……這個題難道不是說大腦能否接受和儲存所有感覺記憶么?我從另一個角度來答一下好了~~~

問題一:大腦能否接受到所有信息?能!
問題二:能否存儲所有信息?能?……否!也沒這個必要。

問題一:
因為眼睛沒有選擇權,它會把看到的一切視覺刺激忠實地傳遞給大腦。當然也會像相機一樣,焦點的地方是最清楚,但注意範圍外的,模糊的信息也拍下來了。

問題二:那為什麼是大腦「能?……否」儲存呢?這裡一定要提到上圖左側的一個東東:感覺登記

這是一個神奇的登記,它能將所有感覺刺激的物理特徵的精確表徵保持幾秒鐘或更短的時間。這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它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

以下是一個神奇的實驗,感覺登記的特點【轉】
美國心理學家G.斯珀林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覺記憶存在的證據。他用速示器向被試呈現一張有12個字母的卡片(一般只能記住4、5個)。字母分上、中、下3行,每行4個,呈現時間50毫秒。呈現畢,立即將高、中、低3種聲音按隨機順序給被試其中的一種。要求被試聽到高音信號,就立刻報告上面一行字母;聽到中音或低音,就報告中間或下邊一行字母。
結果表明:若聲音恰在刺激卡片剛剛消失時呈現,被試能報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斯珀林據此提出,人的記憶系統中還存在一個獨立的感覺記憶階段。
感覺記憶指持續時間僅約1秒鐘的記憶,又稱瞬時記憶。一切輸入記憶系統的信息,首先必須通過感覺器官的活動產生感覺知覺。當引起感覺知覺的刺激物不再繼續呈現時,其作用仍能繼續保持一個極短的時間。這種短暫的保持就是感覺記憶。由於它就像登記一樣把輸入的信息記錄下來,故又稱感覺登記。

這個實驗的關鍵在於字母只呈現50毫秒。什麼概念?劉翔起跑反應時間是108毫秒,就創造了一個世界起跑最快的紀錄,因為起跑反應時就要100毫秒以上,低於100毫秒都算搶跑。
一瞬間的呈現,能夠報告76%,這實驗和結果簡直牛逼大發了。
不過感覺記憶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別注意的材料,才轉入短時記憶,否則就會很快消失。樓上各位說的是這個么?

綜上所述,所有感覺信息傳遞到大腦後經歷一個持續非常短暫的感覺登記階段,也就是大腦對所有信息的暫時儲存。隨即這些信息就經過了注意的篩選,將重要的,吸引人的,於自己有關的等等挑揀出來,其他的信息則丟棄……等等,有什麼不對。


我要放大招了~~photographic memory照相記憶
照相記憶指一種對物體或聲音等在呈現後一段時間內,不使用任何記憶法而非常精確的回憶能力。有個日本人七田真認為照相記憶存在於一部分兒童和極少數成人身上。
也就是說,凡人們視野範圍內的信息確實被忽略了,但是擁有照相記憶的人並沒有。
相信經常混跡知乎的人對照相記憶是比較了解的了,我就不贅述了。~~不懂的可以搜維基百科Eidetic memory 我對照相記憶的爭議保持理解,但是我相信某些人大腦的能力,比如超憶症超憶症_百度百科。
我要強調的是,擁有照相記憶的人有:
夏洛克福爾摩斯:不能理解為什麼凡人的記憶力那麼差...

謝耳朵:朕擁有高清的照相記憶

本來這些圖已經夠了,奈何搜到了我的最愛和我的主子們的合照。所以後半段答題時腦中一直有一個旋律「soft kitty, warm kitty, little ball of fur ~~happy kitty sleepy kitty purr purr purr ~~~"第一次上日報真開心~~
謝邀@frida lee,都看到這裡了,順手點個贊吧~~


2015.4.26 更新,在文末引用了一篇文章。
看到樓上寫了很多優秀的答案了,還有上日報的。我這篇答案,就用作自己來梳理一下對這塊知識的理解吧。
-------------------------------------原答案 開始 ------------------------------------------------------------------------------------
沒人邀請我……
趁著午休先寫一寫,以後會更新
先來回答問題,是的,大部分信息都接收到了,只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和處理。
我推薦各位看官可以先看看我之前寫的答案,
為什麼眼睛能看到的圖像內,只能同時吸收和思考處理一部分信息? - Yangming Yue 的回答
寫的不好,還請多多包涵。感覺要寫成連載了……
上一個答案裡面,我主要強調的是注意在視覺信息處理中的作用,其實,在沒有注意的情況下甚至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信息也會被加工。只是會被加工的比較淺,效果不太明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情況比較少。
我就稍微舉幾個例子,以後可能會慢慢更新更多的東西,看看大家的要求……

接下來我想引入一個概念, 連續閃爍抑制。


連續閃現抑制(CFS,來自 認知心理學_理解腦)
向觀察者的優勢眼連續,快速的閃現一系列不用的隨機色塊拼成的圖像,同時向非優勢眼的相應位置呈現目標圖像。如此一來,非優勢眼刺激被抑制於意識水平之外,觀察者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報告看不到目標圖像,研究者就可以考察無意識下的視覺信息的加工機制。我們這邊做的研究的例子不知道……(我不是做這個方向的),記得有這麼一個研究,用fMRI做的實驗,說是恐懼面孔在被CFS抑制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被大腦處理,表現為可以激活杏仁核,而對照的中性面孔則沒有這個效應。

現實場景(腦補的),你可能在大街上走著突然就感到害怕,但是你完全沒看到什麼值得害怕的東西,少年,我覺得可能是你的大腦在無意識狀態下處理了一些恐懼面孔。

----------------------------------原答案結束----------------------------------------------------------------------------------------
記得我剛進現在這個實驗室的時候,導師曾經給我講過意識和注意的關係,大概可以根據注意和意識的有無分成四種情況:有意識,有注意;有意識,無注意;無意識,有注意;無意識,無注意。這四種情況裡面,只有第一種是我們平時非常普遍會用到的……剩下三種,一般都需要很特殊的方式來激發,比如說上文提到的CFS,連續閃爍抑制,所以一般用於實驗室的研究。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發揮自己的作用。
我在查資料的時候偶然翻到了一篇文章,我覺得非常好的解釋了上文提到的四種情況,特轉到這裡,大家如果有什麼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在評論區說明或者私信我,我會盡量為大家解答。

相信大家看完下面這篇文章以後就會明白,大腦接受到了所有的信息,只是有用的部分才會被處理。至於沒用的部分……最多走到初級視覺皮層。
希望能通過我的答案讓大家對視覺系統有更多的了解。謝謝各位。

---------------------------------------------------------------轉載開始----------------------------------------------------------------

《意識和注意並非同一過程》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6月20日第611期 作者:王冰 梁崇理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在線
責任編輯:崔岑

【核心提示】意識和注意究竟是同一過程還是兩個獨立過程,引起了學者的濃厚興趣,而且爭論不休。很多人認為意識和注意是親密的一對,注意集中到某個客體時意識就產生了,當注意從客體轉移走時,意識也隨之消失。

意識和注意究竟是同一過程還是兩個獨立過程,引起了學者的濃厚興趣,而且爭論不休。很多人認為意識和注意是親密的一對,注意集中到某個客體時意識就產生了,當注意從客體轉移走時,意識也隨之消失。但Koch和Tsuchiya總結了意識和注意的相關研究成果,對二者的關係進行了梳理,發現意識和注意並不是同一過程,出現了有意識無注意和無意識有注意的情況。二者的關係到底如何?是同一過程還是兩個獨立過程,在對比雙方觀點的基礎上,我們認為注意產生意識。

意識和注意是兩個獨立過程

Koch和Tsuchiya討論了意識和注意的關係,通過比較二者的功能差異和四種加工方式,認為意識和注意是兩個獨立的過程而不是同一個過程。這四種加工方式:一是產生意識的注意(attention with consciousness),當我們注意場景中的一個客體時,通常會對它的屬性產生意識,這種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二是沒有注意、沒有意識(no attention,no consciousness),它主要是無注意加工和無意識加工。在這種情況下,活動激發的波動從視網膜轉移到初級視皮層,即使沒被注意到或是意識到,加工依然存在,且可以使用敏銳的行為技術檢測到,如被運動圖像壓制的不能被知覺的刺激依然能產生負後像。三是無意識的注意(attention without consciousness),即個體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某個客體的關注,但這種關注或注意依然發生了。這方面的證據來自啟動和視覺搜索。將目標詞低於注意閾限時間呈現,也就是目標詞呈現得足夠短以至於無法被注意到,如呈現50ms,呈現之後用其他刺激對目標詞進行隱蔽,理論上來講,人們是注意不到低於注意閾限的詞對的,然後讓被試完成補筆詞,如完成spr____,結果發現被試通常使用目標詞補充。視覺搜索的證據,如男性和女性裸體圖片在不被知覺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吸引注意。再如,從一個凌亂的場景中搜索一個物體的時候,注意分配給了看不見的客體及其特徵。四是無注意的意識或中心注意缺失下的意識(consciousness in the absence of central attention),如當一張圖片短暫(30ms)、隨機地閃現在屏幕上時,被試能夠準確地報告出這張圖片的大意。這說明在中心注意缺失的情況下,被試依然對客體產生了意識。

不存在沒有意識的注意和沒有注意的意識

上述四種觀點中,無意識注意和中心注意缺失下的意識,表明注意和意識是獨立的過程,但是通過分析Koch和Tsuchiya列舉的證據,筆者發現了如下問題。

無意識注意,即在沒有意識情況下產生的注意,其實並不是知覺到的注意,而是注意的朝向或是注意閾限下的加工。如詞幹補筆測驗中,被試對呈現50ms的刺激可能無法達到注意,進而進行的加工只能看作是注意閾限下加工。又如,男女被試對異性裸體圖片的注意是注意的朝向,在實驗中,男女被試只有極少一部分報告看到了裸體圖片,且這部分被試的數據從研究中被刪除,大部分被試都沒有報告其看到了裸體圖片,這說明被試對裸體圖片並沒有達到閾限上的注意。

在中心注意缺失下的意識中,意識也不是覺知的狀態而是無意識加工。在給被試呈現30ms的圖片時,30ms的刺激時間並沒有達到被試的注意閾限,被試對圖片是否出現處於未察覺狀態,因此被試對圖片的加工可以看作是無意識加工。

無注意加工和無意識加工指的是刺激沒有達到注意和意識覺知狀態時的加工,與注意和意識並不一致,因此第三種類型無意識的注意和第四種類型無注意的意識的證據是不充分的,即不存在沒有意識的注意和沒有注意的意識。

閾限下注意產生了無意識加工

無意識注意中的詞幹補筆和視覺搜索兩種實驗涉及共同要素:被試必須注意啟動目標詞對和被壓制的裸體圖片。如果被試完全閉上眼睛或將注意力轉向與任務毫不相干的事物上,啟動效應和注意朝向的現象就不會發生。

中心注意缺失下的意識,包含同樣的注意要素。圖片在呈現時間很短的情況下,即使沒有達到注意閾限,個體也還能對它進行歸類,這意味著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出現了。Peelen,Fei-Fei和Kastmer使用fMRI和目標分類任務發現了對快速呈現的自然場景進行分類的視皮層神經基礎,對類別信息的快速偵察受到客體選擇皮層中的「類別確定」偏向機制的影響,而這個機制對視野中的物體進行平行加工。這表明,個體對邊緣視野依然給予了注意,而且進行了加工。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Koch和Tsuchiya用於證明意識和注意是兩個獨立過程的類型三和類型四卻都包括了注意,雖然呈現的刺激沒有達到注意的閾限水平,但都引發了相應的加工:無注意加工或無意識加工。對這種現象的一種可能解釋是呈現的刺激產生了注意效果(儘管沒有達到注意閾限水平),但出現了對刺激的無意識加工或注意閾限下加工,這可能意味著閾限水平下的注意引發了無意識加工或者是潛意識加工,即閾限下水平可能存在的注意和意識的對應關係。

注意與意識的關係:注意產生意識

早在19世紀,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就認可了注意和意識的親密關係。注意和意識分享了許多特徵,最顯著的共性便是:在任何時刻,一個客體或想法佔據了注意的中心,然後就會被我們的意識覺知。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情境中,我們持續不斷地被來自各個感覺器官的繁多的外在刺激所包圍,也受到我們內在想法和記憶的轟炸。如果環境中的所有刺激都被加工或不分主次地逐一反應,有機體則很難實現由其內在目標指導的行為。個體可以把注意集中於這些客體中的任何一個,突然,這個刺激就成了意識覺知中的首要屬性。當然,可以在不同想法和不同客體進行快速轉換,然而客體的經驗只是注意或意識中心的那個客體。對環境中其他的客體的知覺依然存在,如果不是被你關注,這個不被注意的客體會很模糊。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學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在線
責任編輯:崔岑

轉載來源:意識和注意並非同一過程


@周鉑的答案是正解的,非常詳細。我來回答個簡短版的。

就說兩點:

1、感覺(sensation)過程中的生理基礎:視錐視桿細胞的分布範圍較小(可以想像成膠片大小)造成了人眼清晰視覺範圍有限,需快速掃動獲得更大畫面。

2、知覺(perception)過程的大腦處理:人腦會根據人的以往經驗和當下人的注意(attention)對獲得的視覺數據進行主動地解釋形成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會存在現實世界存在、人眼接收到了、但你卻沒有「看」到的物體。

最後科普一個有趣的事實,人的雙眼視覺範圍中其實有一個盲區,但大腦會根據盲區周圍的信息補全盲區的視覺(你可以理解為高級的插值演算法),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腦補」。另外,請意識到「眼見為實」是多麼天真。


是的。
你說的不清晰只是因為,視網膜上的敏感度並不是均衡分布的,黃斑點上是最多細胞的,因而你視線瞄準的地方清楚。
周邊本來敏感度就不好所以不清楚。


謝瑤

沒有模糊化,只是沒反映給意識


大腦接收了大量的視頻信息,但是意識只關注了其中一小部分。我認為大部分信息被丟棄了。因為大腦本身存儲空間是有限的。這些信息一般說已經消失了。從更高的緯度看所有的信息可能是永恆的,但是單從我們的緯度看是真的消失了。


沒有啊,回家路上大街上那麼多人,你只記住了美女,屌絲們的相貌你不可能都記住啊。
眼睛肯定事無巨細都反應給了大腦。腦子可不會什麼都記住。多費腦細胞啊。
話說回來,你當時沒注意的東西也不是全被腦子丟了,有時候如果特別重要,有時候也能記起來。
號稱狙擊手對於地形環境看過後需要記住所有細節,但那是需要訓練的。也就是說全記住也是可能的。


瀉藥

我們看見的,跟真的看清花色輪廓不是一回事。比如,你看一眼清明上河圖,你覺得你已看完全圖,恢宏大氣,其實你閉上眼睛其實可能橋在哪裡你具體都指不出來。


因為你的視網膜上面或者說你的視覺感受野上只有一小片區域能夠清晰分辨圖像,就是個那小坑坑,中央凹,中央凹的最中間某個點點是不能夠辨別任何的,盲點,因為那裡是視神經跑路之處。

你看東西時在不斷地轉動眼球,因為中央凹才有集中的錐體細胞,錐體細胞對辨別形狀輪廓十分重要,沒有的話你就只能感覺到明暗變化。

額,重點開始。。

就拿閱讀來說,你在閱讀之時眼睛在不停地眼跳,就像跳遠一樣,看見這個就跳到下一個,為什麼要跳。。因為你一次只能看到一丁點東西。。不要問我為什麼,問你的感受野,問你的中央凹里幹活的區域為什麼那麼點點還總體錐體細胞那麼少。

其次就是辣個你看見的東西很多,但是真的能夠分辨的只有放進中央凹的,因為它的投影位於你的中央凹。還有你的意識,你會無意識或者有意識去看那些新異刺激,突發信息,感興趣等等,別問我出於什麼目的,摸著良心問自己。。而且,就算是你清晰的看見了某個東西,你的注意資源沒有分配到它上面,只是單純地看了就過了,它可能就沒有機會進入工作記憶,就可能過眼即忘。理論上瞬時記憶只有幾秒鐘,你不加工它,就忘了吧散了吧天涯海角吧。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變化盲視 找個陌生人去問路,等別人回答問題時,你倆中間出現了一個阻礙你們看彼此的遮擋物,然後馬上把問路人換掉,換成一個跟他衣服褲子帽子一樣的同性,長相可以一點都像,頭髮不誇張的。。。過半的陌生人沒認出已經換人這個詭異的事實。
其次,辣個 選擇性注意實驗 找一群被試來看打籃球的視頻,並要求他們數數白衣服的人傳了幾次球,不準互相干擾,最後被試都報告了自己數了幾次。。其實打球視頻中出現過一個穿的跟大猩猩一樣的人,還對著鏡頭擺pose,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沒看見那孩子。

兩個本科認識的實驗,兩個都是在說認知資源的有限性,你不能夠同時協調兩個或者多個高投入的認知任務。其次,就是,眼睛真的其實未必看得到辣么多,因為本身局限性,以及你的各種調節,不管是注意資源還是其他能量。

那些看見了但是沒得到注意的信息,能夠進入記憶。

例如你看見個大長腿美女,你當然眼裡只有她,旁邊可能還有一個略遜色的女生,你掃過,但是你沒有注意到,你沒有注意到而已,她已經進入你的瞬時記憶了,但是你腦子裡正加工美女的腰臀比,腿長几公分,等你們擦身而過,注意!是擦身而過之後!

你的好基友問你看見兩個姑娘沒?
啊,我只注意到其中一個。
那個大長腿旁邊那個。
什麼樣子?
就是藍色衣服,短頭髮那個。
(⊙o⊙)哦。。。。。。是的是的!

你就想起來了。。。。但是發生距離回憶的時間必須足夠短暫,因為畢竟你沒有怎麼加工,提取線索是有時效性的,這個基友的問題就是一種認知資源的調配,你加工美女千百遍,未加工平凡女子,基友就無意讓你加工了那平凡女子,從此她就經過工作記憶,住進了你的長時記憶。時效性就表現在,你好基友一個星期之後問你,你可能連旁邊是男是女都想不起來。


最後就是,那些沒有落入中央,沒有看清晰,而且你也沒有轉動眼球掃過它們的。背景信息一般存在的信息,模糊的印象你會有,比如顏色的深淺,但是輪廓那些你是想不起來的。。它們太脆弱,被忽略是很正常的,無法提取。記得腦的閱讀里有個研究,根據被試的眼跳速度,大家都很快,一次呈現一個字母xxxxx d xxxxx ,只要被試的注視點換到下一個字母,馬上把上一個字母換成x,被試其實每次注視點裡都只有一個字母,剩下的都是背景,但是最後被試都沒有發覺注視點以外的全是一個個猥瑣的xxxxx ,為森么,為森么,因為根本看不清注視點以外的形狀,中央凹只有一小片片能夠精確識別形狀各種的區域,看不見就是看不見,也不可能停在你腦子裡讓你哪天突然想起。

題主,愛你,么么噠。


有個成語叫視而不見


吹流弊的時候發現對面厭惡的表情了嗎?


你的鼻子


顯然不是,按照最新cv的研究成果看,人眼是走注意機制的,從兩個方面考慮,看山是山,即有選擇的獲取信息,看山不是山,即獲取的信息不止看到的


大腦雖然接受了全部信息,但只解讀了部分內容,而解讀了什麼受制於你以往的生活經驗、記憶、情緒…等等,這部分信息不會丟失,不會遺忘,通過催眠或引導入定,或入定仍舊可以調取。


應該是和個人興趣有關係,人們關注的事物往往都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


沒有,你盯著那個字數好多好多的答案的其中一個字看,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去看其他的字,然後仔細的識別下其他的字是什麼。


接受所有是不可能的,通過訓練可以增加接受的信息。


能接受所有的信息,但絕大多數的人的大腦會出於保護的原因過濾絕大部分的信息。因為一般一個正常人根本沒辦法處理所有接收到的信息。
有少部分的人的大腦的確可以不過濾,但這之間又只有極少部分的人可以這樣過下去,大多數人是要接受治療的,醫學上這是一種病。


額,有區別嗎?反正沒注意到的信息是調不出來的……不是監控錄像
補充……這個找不到專門的論文的話,我這麼回答應該比較合適吧……樓上那些給確切答案的請補充個reference


蟹腰。有啊,女票(腦科學起步者)說過,但是我不曉得原理。
總之來說就是醬紫:
看過的聽過的感受過的,那些信息都永遠的存在於腦中,我們缺少的只是提取他們的方法。只要有渠道,一切信息都是可以被提取的。

我的理解:
那些催眠,也就是一種提取信息的方式吧?接觸到潛意識,或者在腦袋中找到那部分記憶然後提取。
如果像題主所說,望向遠方,注意力集中到**上沒看到路過的一輛車。我猜想,也許通過某種方式,也許是場景重現或者什麼,可以讓你回憶起那不曾注意的那個車(也許我只是在胡扯)
有機會我找到資料再來更新答案吧:)


當然不是


推薦閱讀:

在基礎心理學領域,研究者應該重視課題的應用價值嗎?
生命數字,九型人格,塔羅牌等,是否適合放在大學裡教授?
「紅配綠丑」是由於後天聯想造成的還是先天認知?
輟學在家的人如何重新樹立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2014諾貝爾獎「大腦GPS系統」的發現在神經科學領域屬於什麼水平?在同領域還有哪些可與之相當的重大成果?

TAG:視覺 | 眼睛 | 認知心理學 | 腦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