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山地車和初級以及高級山地車有什麼區別?
自己現在騎的是入門山地車!現最遠途到達100km左右,感覺自己的車還是很給力的!可能是沒有太長途的經驗吧!先問一下,初級或者中級山地車的感覺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運動正當時,更多「運動」討論歡迎關注。
喲,山地車。
先佔坑,然後開始答題。
——————————————————————————————————————
作為一個從騎大寶馬到自組TREK,來簡單談談我對山地車的理解。
山地車騎行根據越野強度可以分為XC、AM、FR、DH。當然,如果繼續細分,還有很多種。由於中國國情,一種0越野山地車在祖國大地上遍地開花,俗稱山馬黨。不同用途的山地車會有很大區別,價格也從幾千到好幾萬不等。
為了方便闡述,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山地車的零件。
1、車架
(我目前用的車架,就是那麼帥氣!)
車架,顧名思義,山地車的主體。一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適,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
車架大致分為兩種:硬尾車架和軟尾車架(上圖為硬尾車架)
硬尾車架,沒有後減震功能,但基本上山地車都配有減震前叉,基本上能夠適應大部分路況,是山馬黨和輕度XC的不二選擇。(暫且不討論土坡車、街攀等特技車)
硬
尾山地車是非公路地形、單行道及競賽的理想選擇。它比全減震山地車更輕、更耐用且更便宜。更輕是因為車架上的零件更少,更耐用是因為它沒有樞軸或後減震需
要保養。這意味著它需要較少的維修保養費,所以用起來比較便宜,最初購買的價格也較低。基於這些原因,硬尾山地車一直是許多越野競賽者的選擇。
(我就是TREK粉,啦啦啦)
軟尾車架,也稱全避震車架,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不用減速,不過騎車時會有一定的卸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一款優秀的後避震器(簡稱後膽),價格跟車架價格不相上下了。
同時,軟尾車架根據後膽行程的長短以及轉點、減震結構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很多類。
2、前叉
除了部分山馬黨,大部分山地車騎行者都會選擇減震前叉。
(原諒我對fox不感冒,放個bos吸引眼球。這不是前叉,這是奢侈品!)
前叉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⑴、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叉:以阻力叉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阻力叉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最重,但是最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拆叉換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震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於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3、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包括剎車、剎把、剎車線。
山地車用兩種剎車:V剎和碟剎
V剎:依靠剎車皮摩擦輪圈制動,所以輪圈一定要調整到位。
碟剎:通過剎車快(來令片)與金屬碟片之間的摩擦來進行制動。碟剎在各種複雜情況下(雨雪、泥濘道路)依然擁有較為良好的性能。但是價格比V剎要高出不少,重量也相對重一些。
V剎分兩種:油壓V剎和機械V剎。目前除了部分山馬黨為了減輕重量使用V剎,大部分山地車都使用碟剎。至於油壓V剎,這貨我只在攀爬上見過。
碟剎也分為兩種:油壓碟剎和機械碟剎。相比機械碟剎,油壓碟剎具有更好的手感、線性以及制動力。
4、傳動系統
(e thirteen牙盤,這貨是工藝品啊!夢中情人)
傳動系統包括牙盤、中軸、鏈條、飛輪。
牙盤,就是圖中這貨。自行車中軸和曲柄相連的部分。運動員通過蹬踏帶動曲柄,進而帶動牙盤的轉動,最終通過鏈條和飛輪,驅動後輪轉動,提供動力,完成自行車的整個傳動鏈。常見的山地車牙盤一般有3個碟片可供選擇,但是很多騎友發現平常使用一般都為中盤,很少會用到大盤和小盤,所以市面上開始有了雙碟片的牙盤。當然也有像我這種一張碟片通吃,還能拆了前撥。
中軸:裝在車架五通內的用於連接左右曲柄的轉動部件。常見的有方孔,花鍵和一體式3種。
鏈條:這個就不介紹了,會騎車的應該都認識。
飛輪:這個,容我放張圖吧。
(XX1飛輪,又是一個工藝品,就是這麼漂亮)
5、變速系統
(放個新貨,剛出來不久的XTR電變)
變速系統包括指撥、前撥、後撥和變速線。
6、輪組
(馬威克slr)
輪組:一個輪子通常由四個部分構成,分別為:輪輻,車圈,車胎和花鼓。
7、其他
差不多還剩下三件套(把橫、把立和坐管)、坐墊、把套、腳踏。就放個圖吧。
(fsa三件套,某寶的圖,請無視logo)
先發布一下,繼續補充,說不定會有贊呢~~~
—————————————————————————————————————————
接下來從每個零件來向題主解釋一下,為什麼一輛自行車TM要上萬啊!!!
車架。這裡就只討論硬尾車架吧,答主是屌絲,玩不起軟尾。
市面上大部分車架材質為鋁合金、鋼和碳纖維,最普遍的就是鋁合金了。但是即便是鋁合金車架,價格也可以從幾百到幾千,如果是碳架,沒個四五千行么?!例如捷安特ATX pro,沒記錯的話應該是700塊;再比如上圖中trek elite 8.9車架,市價為4000元左右。哦呵呵,就是一堆鋁,居然能差出3300塊錢,這些錢哪去了?車架追求的,無非就是重量輕,強度高。強度嘛、能夠把鋁架折騰斷的,網上也就那麼幾個,而且基本上都是超範圍使用了。來看看重量。8.9的車架帶中軸質量為1670g,至於atx pro,沒稱過,網上找到的數據是1920g,就為了這兩百多克(其實還是為了裝逼)。
前叉。窮玩輪,富玩架,土豪燒前叉,傻逼燒套件。(網路語,無任何個人觀點,無任何歧視)
三四百塊錢的XCR到萬把塊錢的bos,你還能hold住么?好不容易吃了一個多月的泡麵攢錢換了一根三千塊錢的sid,人家土豪分分鐘用上了靠萬的DT XRC,你還能淡定么?兄弟,聽哥一句勸,器材黨的路不好走。
放幾個價格吧。三拓XCR,某寶300左右;RS XC28,某寶300左右;RS XC30,某寶500左右,三拓神叉,某寶600左右;RS XC32,某寶700左右;馬尼托LTD,某寶900左右;馬尼托 R7 pro,某寶1100左右;馬尼托 R7 mrd 某寶1500左右;X-Fusion X32,某寶1500左右。其實這些前叉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用了,直接放毒品級別的吧(窮人沒摸過,寫錯了請指正)。FOX 基本上帶塗層了沒有下4000的;DT XRC,某寶1W左右;BOS,基本上都是一萬以上的。
中套件。傳動系統、變速系統合起來就是中套件了。如果加上制動系統,就是大套件,等下我們單獨討論。
Shimano和SRAM基本上霸佔了整個山地車套件市場,還有部分微轉(用的人應該不多吧)。能夠買到手的最低端的中套件應該是m370,某寶價格為350元左右;Shimano中最高端的套件應該是XTR,某寶為5000+。
關於碟剎:大眾線碟BB5,某寶200多就能配好了;XTR油碟,不帶碟片兩千多。
輪組。雖說窮玩輪,但是頂級輪組價格照樣不低。
1000塊錢買對成品輪組或者自編,都差不多了哈。但是比如馬威克SLR,某寶5k+;FULCRUM F0,某寶6k+。
三件套。也基本上要好幾百,如果是碳的,還能上千。
腳踏。好的照樣貴,saint、spank,都得要好幾百。如果是鎖踏,再配上鎖鞋,輕輕鬆鬆又上千了。
坐墊。這玩意直接關係到兩腿之間的玩意,一兩千妥妥的。
把套。終於有個能買得起的了,SRAM橡膠把套,100塊。
綜上,一輛車,兩三千真的也就低端入門了哈。
最後曬車收尾(猜中全部配置有大獎!應該看不清哈)以上,望有所幫助。(轉載請私信)
有句話叫做一分錢一分貨,兩分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所以一般的和高級的所用的配件都是不一樣的,當然高級的好很多
比如說車架,
可能是從材料上有區別,一般都是6061-7005鋁的,這裡面就分一般的6061和高級點的7005;然後除了鋁,還有更輕的碳纖維車架,因為我沒騎過,所以不做評價;然後還有更加昂貴的鈦合金車架,這種一般都是手工的,比如德國的尼古拉和美國的麻花鈦(牌子忘記了)然後車架的設計也不一樣,可以看看同一個牌子不同型號之間車架的設計看看,比如@越南的8500(?8.8?8.9?)車架的幾何結構和同樣的4300車架的幾何設計,就知道是有區別了
說完了車架,還有前叉,
一般都是金屬+塗層的內管,這個金屬我還真不知道,感覺是什麼合金,當然也有很壕的叉子用鈦合金做內管,塗層上的文章就很多了,著名的fox系列的卡斯馬(音譯)塗層,也就是著名的 黃塗層,讓帶塗層和不帶的價格差了很大,當然,現在x-fusion也出了同樣的gsa 黃色塗層(2個似乎是一家的),還有rockshox也出過黑色的特富龍(是嗎,我記不清了,歡迎指正)塗層,很有特色,對了還忘記了dt swiss 的xrc這個奇葩,這些都裝配在高端車,而低端車所不能及的,同樣,,內管裡面的結構也大有文章,同樣是氣叉,為什麼很多人選擇reba or sid而不是神叉,好吧好像歪樓了
然後就是輪組,
顧名思義就是那2個輪子,高端車和一般車的區別很大程度上也在這裡,正如前面@越南那個slr輪組,也是裝配在高端車上的,他的輻條是碳纖維的,比一般車輪組的合金輻條要輕,要堅固(斷條王什麼的我不做評價),除此之外還有輪組中的花鼓,一輛車跑的暢快(對,我喜歡用這個詞)與否,與花鼓的好壞有很大程度關係
,普通的久裕花鼓小几百就買得到,甚至一套自編輪組也不過1000以下,可是喬森和hope的花鼓,可能就是這個價格,因為它們的花鼓潤度比較好,好像又歪了……
制動系統
這個的好壞主要從制動力,線性……等等來比較,這裡我就扯扯碟剎吧,碟剎分為機械和油壓2種,定義我不說了,制動力上面的話,要看活塞數量和面積來看(如果我神論,求指正),一般的油壓碟剎(油碟,下文都用油碟代替)
都是雙活塞的,一些am,dh的高端貨可能會用到4活塞,一些更佳瘋狂的可能會出8活塞的……線性恕我手拙,愣是沒什麼感覺,所以不說了,要自己體驗才好
傳動系統
也就是變速的和你腳下踩的,高端的牙盤曲柄會做成中空的或者較輕且強度大的複合材料,飛輪也會好壞之分,無論是材料和設計,還有塗層……高端和一般的差別我覺得很大………
總結一句話,高端車會在配件的使用和車架的材料以及幾何設計還有各種搭配上比一般車要好,再剪短點,好車比一般車輕,騎起來爽,價格貴,最後送我的渣渣車給樓主看
這就是非主流一般入門山地車,希望題主玩車愉快ps:第一次知乎回答這麼多字,純手打累死我了
先請題主回憶一下有沒有喜歡某個東西,然後從初級到高級慢慢升級的經歷?比如音響,家居,牛仔褲。
原來看耳機話題的時候,有人說「開始玩好耳機的時候,感覺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好,但是換回低端耳機發現差別就出來了」。我感覺自行車也是一樣的道理,低價和高價的,都是自行車。換了好車子,會有好的感覺,如果再換回去對比下,感覺會更明顯。
車子和其他發燒玩的東西一樣,燒起來永遠沒頭,三千的車子和三萬的車子,一樣騎西藏,故障率還不一定誰高誰低,發動機好的,騎入門也可以碾壓騎高端的渣腿。我再打個比方,大家常穿的牛仔褲,身材好的,穿一般褲子也不難看,身材差的,好褲子也看不出好來。但是,但是,如果是好身材的,穿好褲子和差褲子,對比就比較明顯了。在自行車領域,器材的差距會隨著車手水平的提高而顯現得愈發明顯。
粗看了一下,有些答案是騎行愛好者列出了各個部件的價格,卻並沒有明確分析為什麼它們有這樣的價格。補充一二,能力所限,有粗陋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其實自行車本質上來說,是個機械產品。作為機械產品來討論,私以為影響到了價格的主要有 1.材料(高科技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性能,同時也提高了價格。碳纖維車架什麼的我頭一次見時發現一個車架居然比我一個車鎖還輕,在重量和價格上受到了雙重驚嚇)2.設計(良好的工業產品為提升性能,在結構等方面的設計上會有很大的技術含量,譬如讀碩士時做的一些工程機械車架輕量化的工作,確實要下功夫才能有好的效果,這種智力活動的結晶導致價格提高也在情理之中)3.精度(機械行業中包括製造精度和裝配精度的內容是一個決定成敗卻又經常被不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忽視的細節。精度等級提高一級,成本增加很多,當然伴生的是性能的改善,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機械產品的正品和仿造貨外形上基本相同一對比性能差別明顯)
至於具體到各類自行車的各個問題,並沒有做過詳細研究,恕不能具體解答。
前方多圖預警。
我的第一輛「山地車」是G的ATX660 準確來說它不能算是山地車 因為從安全形度考慮它適合通勤 前叉、制動、變速都不足以滿足山路的需求
貼張圖吧 當時還給660升級了xcm前叉
後來慢慢深入山地車 坑越來越深 邁入了自組這個大坑 於是有了第二輛山地車 車架是國產的bigcat elite
前叉是貼吧爛大街的神叉epicon x2
不過好歹也是個油氣混合叉了 手感確實比xcm好不少 至少壓的動了... 不過樓上說得對 一分價錢一分貨 神叉在小震動方面幾乎是沒有的 阻尼雖說是可調也跟沒有一樣
傳動和剎車是shimano deore m596大套 包括花鼓
性價比不錯的套件 後撥已經是shadow普及了 影子技術的後撥看著確實很炫酷(忽略我的腳趾...)
第一次用油碟 興奮自然不必說了 制動力比原來v剎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輛車天天陪我上學放學 周末再上上山 慢慢對596的漸進手感非常熟悉 也是s家的典型風格 掌握了抱死的界限之後就很少抱死了
這輛車是我最親近的一輛車 陪伴我的一年時間裡天天上學放學 暑假還從南京騎到蘇州 一年之內里程數就過了2600km 初二暑假組裝完成 初三畢業的暑假騎去了蘇州 然後...開學前...
它丟了。
由於高中住校的緣故 我度過了足足一年沒有車騎的日子。後來多次向家長申請 死纏爛打軟磨硬泡 終於鬆口 高二分班進入好班就裝下一輛車 不負眾望 終於達成目標
於是一年之後 我又開始了裝車之路。
yeti這個品牌是我一開始玩車時候就被耳濡目染的一個品牌 我一直都夢想著能有一台yeti。 再加上這次預算比較寬裕 毅然決定 架子選擇了yeti arc這款車架
正好這是arc老款經典車隊色塗裝的最後一批 果斷入手 一個車架的價格頂的上上一輛車(yeti神教么么噠!)
既然車架已經是頂級硬尾了 那麼其他配件也不能說不過去啊...
於是...
於是...
(碳柄的XTR油碟真是逼格高到沒朋友...)
於是...
傳動選的XT 30s 已經山吧標配了 就不上圖了。
裝車啦!
新車下地那天去爬山拍的照片 那時候還是燕把
後來為了追求輕量化又敗入了...
閃電 toupe ti坐墊 鈦弓 真皮/碳纖維混合
還有這個...
3T team把組
還給987升級了散熱來令片
嗯...好像光顧著堆砌配置了?
既然上面那張圖上可以清楚地看見arc這個車架的最大亮點-一體化的弧形後三角-這也是車架命名的由來)那我就從車架的感受先開始講起好啦
arc是一個很硬的架子 非常硬。原來的bigcat車架用的是7005鋁合金 硬度已經比660的6061鋁上了一個檔次 感覺很明顯 而arc通過鍛造和焊接技術 在同樣鋁材的前提下硬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而且更輕 雖然arc不是走輕量化的架子 不過還是比bigcat輕了些 騎arc的最大感受就是發力直接 後一體三角彷彿直接把發力傳到了後輪 還有就是路感明顯 下個台階清晰的震感令我印象深刻 這是前面的架子完全沒有的感受
to be continued(學生黨苦逼補寒假作業中....
繼續碼字
接下來咱們來說說前叉。
前面說過 我用過三拓的xcm epicon兩支叉子 目前用的是FOX Float 100 CTD kashima。xcm應該算得上是入門級山地車的標配了 現在走進車店 整車價格在2k以上的車前叉基本上都是這款 好一點的用xcr 這個叉子... 據說用久了之後會「潤」 可惜的是我用了三年 有效行程不到20mm 鎖死倒是很乾脆 油壓縮死之後就真的壓不動了 如果說有什麼可以形容它的話 應該是粗壯 當然 重量感人。看貼吧有大神拆開來上油 據說能改善手感。當然咯 作為入門級前叉 價格也很親民 還記得當時買來是RMB350。
接下來是epicon x2 人稱神叉 它究竟神在哪?在我買它那會兒 它是千元以內不多的油氣混合叉 後來xcr也成了氣叉 震驚了我所有的小夥伴... 作為一根氣叉 它比xcm軟多了(廢話...)當然你可以多打氣 這樣可以更硬一點 因為左邊叉肩的軟硬調節和叉角的回彈速度調節基本形同虛設 沒有多大效果 對於這個叉來說 軟和防打底不可兼得。有時嫌硬壓不動 放掉一點騎 平路上下個台階分分鐘打底給你看 聲音清脆我就不說了...小震動的吸收效果也很差 碎石路一樣震得手麻 但是畢竟價格擺在那 作為一個入門款氣叉也還說得過去 重量也不錯 需要說的就是神叉指的是x2 這款叉還有x1版本 藍標 據說比x2好很多 中空的叉肩和高低速阻尼都有了 曾經在bmc的視頻上見識過(又跑題了...
最後來說說這個fox吧 金黃色塗層真是太耀眼了...
有人說 fox買來需要磨合 一開始有點澀 但是我表示完全沒有這個感覺 裝完車上山 這個叉的手感非常舒服 我買的行貨5.1k的價格略貴 2014新款 也是這個貼紙的最後一批 15款都改成了彩虹標 用fox的叉 最大的感受就是幾乎不會打底。我65左右的體重 打65psi不到的氣壓 非常潤非常軟 但是從來不會打底 身邊有老鳥說 fox最後的5-8mm是你幾乎壓不到的地方 也算是對得起這個價格了。
變速和剎車以及輪組 我覺得我沒有什麼資格多加評論 價格上去了 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更輕 XT的變速可以一下降兩個檔位或者連摁兩下降到底 中空曲柄和複合材料的碟片我這菜腿踩不出什麼區別 輪組用的是fulcrum f3 1650g的重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而且支持稍微重一點的強度 可以用在軟尾上 支持真空胎 美中不足的就是幾乎沒有聲音 這也是f家一貫的作風 靜音輪組 不過騎久了磨合開了還是會有聲音的 而且蠻好聽的。
題主問的是入門級山地車和高端山地車的區別 我扯了一大堆零件和自己的玩車經歷 有點跑題 希望不要見怪。整體感覺就是 入門級山地車 更重 操控更費力 這可以從搖車的時候感覺出來 我用660搖車總感覺龍頭在飄 怎麼搖怎麼彆扭 而arc從來都是準確地指哪打哪 發力直接 不同的制動系統帶來不同的制動力 還有不同的信心
當傳動在清脆的一聲之後準確地變入檔位 你就能懂一分價錢一分貨給你帶來的喜悅了
重量是價格很好的體現 我的660超過16kg bigcat 13.5kg 現在的arc用了比較重的真空胎還灌了自補液 11kg 如果使用超輕的外胎相信可以達到10kg左右 不過我走的是實用路線
我個人的意見是 在自己條件允許的範圍內 還是可以考慮適當的升級配置 量力而行 不同等級的配置帶來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關鍵在於你是否認為這種手感的改善值得你付出 至於燒配件這種行為我還是持保留意見 我的配件也都是從實用角度出發 沒有壕到那種程度
玩車是個坑 還是那句話 量力而行。
不過夢想還是要有的 萬一實現了呢。
最後上幾張我很喜歡的愛車照片
以上。
就一張圖
低端山地車帶你在平整的鋪裝路面賓士,高端山地車帶你在複雜的山地小路飛行。這就是區別。
簡單的說,基礎級別的山地車(ATX 690,勇士600等)可以類比成城市SUV,舒適,走走土路無壓力,但是真要到了鳥不拉屎的大荒路,車子的可靠性,通過能力沒法勝任;專業級別的山地車(閃電 STUMPJUMPER COMP,斯科特 SCALE 740 730,捷安特 ADVANCED 2等等)可以類比成越野四驅車(悍馬,吉普等),車子設計是針對越野而來的,對於騎乘的舒適性會犧牲掉一部分,更多的是考量越野本身(可靠性,耐用性,通過能力,容錯性);頂級山地車(S WORKS, SCALE 700; 9.9系列,ADVANCED SL系列)可以類比成達喀爾拉力賽上面那些車子,騎乘舒適性一般不會很高(這裡面有必要聲明一下,這些車子我都騎過,頂級零件硬尾山地車零件我基本都用過整壞過,舒適性不會太高),車子本體的壽命也不會很高,這些車子的目標只有一個,純競技,頂級越野能力,其餘的指標都是次要的。 PS:如果是山馬黨(國內99%都是),越好的車子大部分會越輕一點,設計的會越犀利張揚,所以,此處省略一些字;
以上答案是簡潔版本,我會針對硬尾山地車,對車架,前叉,把橫把立坐管坐墊,變速,制動,輪胎花鼓車圈輻條;腳踏;進行單獨的,詳細的專業一些的解釋題主還是對自行車認知不足
山地車是山路越野玩用的,山地車不適合長途通勤
更好的車架前叉套件輪組,對於樓主所需,可以說用處不大。換車之後對於不上山飛個小土坡啥的實在是沒有必要。
沒騎過高級山地車。之前買了一輛500塊的永久。前叉就是硬叉、變速從來沒調好過還特別重。騎了兩年後被偷,之後又買了永久。這次花了800多。我對它的第一反應是輕(其實不是很輕,但比之前500多那輛輕多了 )。前叉也會壓縮了(雖然只是在剎車的時候才有明顯效果 )。變速也好了許多,不過還是有虛位變速不靈敏。
雖然它不是好車,但它給我帶了快樂。這就夠了。
希望今年能換烈風馬丁。
渣車
入門車和頂級車區別肯定大大的 從車的製造本身來說 材質 工藝 科技等等的不同使得其性能有差別 價格也有很大差距 但是越到頂級 價格差距愈大 但性能的提升越不明顯 1w的車可能比3k的輕5kg 再花1w也許只能減0.5kg 不過到那時候很多的技術性能的提升更多是為了應對一些極端情況而非針對普通使用了
從騎行的本質上說 發動機好 個人技術好 才是最根本 使用裝備的人才是關鍵 人越專業 能力越強 才越能把裝備的優勢發揮出來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 說阿姆斯特朗拿環法冠軍是吃了葯 但是我相信給個普通人騎環法的頂級裝備再允許他吃各種葯 也比不過不吃藥的阿姆斯特朗騎著我們大家口中的垃圾渣渣車 所以完全不必要過度追求器材
好了 大道理說完了 所謂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是怎麼樣的呢
我一壕朋友 說他器材黨都是抬舉他 心血來潮加了個俱樂部 前後參加了三次活動 買了兩輛車 第一輛是剛加俱樂部時配了一輛 我們帶他去車行 他進店直接說買個最好的 車行的老闆還是比較實在 就給他說 沒必要上太過於專業的 又貴也不適合 如果經濟比較寬裕 配一輛挨邊一萬的 足夠入門用 於是配好了騎著車第一次參加活動 結果遇上個左撇子 他心理防線立馬崩潰 原話 照著這個也給我來一輛 開始以為他開玩笑 最後真買一輛 但是到目前大部分時間車子都放院子里吃灰 他說 別對我說什麼參數啊性能啊指標啊什麼的 一概不在乎 也一概不懂 買左撇子就是覺得它造型特別 比較亮騷 騎出去有妹子主動搭訕 這就值了車錢了 我敬他是條耿直的漢子
我大學同學 從大學時代開始就相當愛騎車 我騎車就是他帶入門的 那時候他的時間除了上課基本都在騎車 不騎車就研究裝備 窮學生 買不起也要研究 天天嘴裡就是車架啊 氣叉啊 輪組啊 省吃儉用四處砍價收裝備自己攢車 一畢業就跟他一中學同學同居了準備結婚 工作了每個月工資三四千吧 除開租房吃飯日常花銷 一旦有點閑錢了 基本都花在車上 他女朋友氣得不行 同居第四個月的有一天放了個大招 直接給他講 你天天折騰 攢了不爽又去賣二手 賣了又花錢攢 看的我都煩 不如這樣你覺著結合你對車的要求 配件的價格 和你的心理預期 經濟承受能力 要多少錢能攢一個讓你不再折騰的車 我同學說 1w5吧 他女朋友直接給了他2w 給他說這是她的私房錢 大學幾年打工存下來的 你直接去買一個好的 但是保證以後三年內別再折騰 這個二缺居然真的拿了錢去買車 把自己原來的車處理成4k多 添了1w多攢了輛新車 不過這傢伙還是會來事 從那以後每個月還女朋友1k 還了一年吧 帳還清那天兩個人去扯了結婚證 婚禮上還把車推了出來 給我們講的這個故事 那輛車騎到現在還在騎 雖然很多配置都過時好久了 但他一直也就沒有再大折騰過了
講這兩個故事的意思是
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 入門車也好 初級車也好 高級車也罷 如果真要講區別 太多太細了 一兩句話一兩篇文章是講不完的 也講不清楚 即使講完講清楚了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其實本質區別不在於車 而在於人 用這車來做什麼 對車有什麼要求 如果自己都對自己的需求不了解 即使了解了這些車有什麼區別 只會讓人更困惑
其次在自己經濟能力許可的範圍 盡量買最好的或者某些時候是買最貴的 車也好 其他東西也罷 都是一個道理 一是從品質上講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 商品社會 永遠沒有大便宜可以占的 一般正常情況下 貴的東西有它貴的道理 二是從人的普遍心理上來說 人人都是器材黨 穿了回力雙星就想換安踏 換了安踏又去買李寧 穿著李寧心理惦記著阿迪耐克 因為大部分人在非必需物品上的做出選擇時 最大滿足的不是人的實際需要 更多的是滿足人的心理需要 而且這也是器材黨退燒的必經之路 燒到自己能負擔的頂了 也就無物可燒了 自然也沒再繼續的動力和新鮮感了 人都是只有見過經歷過才會真的對這個東西有清楚的認識 所以不如一步到位 直接退燒
總之 別在意那些什麼指標啊參數啊所謂區別 自己實際騎一下 隨心走 人會輕鬆一點
碳素自行車,就是自行車用的那種,騎起來會飛的感覺
看成【過山車】就滾進來的我也是醉了……
還是那句話,從男孩到男人,玩具越來越貴,初心不變。作為一個深深被毒害過的過來人告誡你,千萬不要入坑,入門車騎游可以了,小長途還是能應付過來的。說一句騎行界經典語言~當初說玩自行車不燒錢,現在全家都懷疑我吸毒~。。。
隨著你本人騎車時間越久,騎車技能會提高 那麼對車的性能要求就會高! 比如本人剛接觸自行車運動時,什麼都不了解,買了輛900雜牌車,隨著運動量增加,發現車子會有各種異響,笨重跟不上自己的節奏。這時候果斷換了輛2800的公爵600 後來朋友們開始騎山路了 於是我感覺自己的車騎起來很費力很跟不上自己的節奏了,覺有力使不出,於是自己組裝了輛12000的車 果然那感覺完全不一樣 輕 制動力強 各種路況都很給力,尤其是避震 傳動系統 剎車系統!再後來 開始長途100-300km 於是又開始上鎖 感覺更省力,再後來為了適應 長途爬坡路段 又更換了配件 18000 !
歸根結底 初級入門與高級 與你騎車時間技能成正比 (本人體力有限與車友們那些變態體能相比我會落後 但是如果你擁有高配的話 是可以彌補很多很多) 爬坡對騎車人來說是最費力最難受的!後來我換了打蛋器3爬坡輪組後。。嘿嘿 那酸爽!
你的意思應該是中低端山地車和高端山地車的區別吧,其實目前廠家並沒有很嚴格的按這個入門及專業來劃分車子。基本上都是根據配件來決定做的。偶爾有廠家給某款車子定位初級騎行使用,但是到店以後銷售是不管那麼多的,只要你願意花錢,買菜也可以騎上萬的車子的。關於車子每個廠家能比的也就是車架技術,而且決定一輛車子的性能也是以車架為基礎的,相應高端的架子配備的零配件也不會是太差的!而騎行區別呢,最主要的感受是力量傳遞的直接性,也就是說你使出的每一分力量都能充份的轉化為動力,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你騎起來相當自信,覺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量。剩下的就是零配件使用起來的感覺了,拿喜瑪諾山地指撥來說,高端的基本上都是雙向釋放了,手感更輕,靈敏度高,更換變速線也方便。把這些和其他相應級別的零配件組合起來,一輛中高端車子就誕生了!
手機碼字,馬上沒電了,就先說這麼多吧!上為個人淺薄理解,不足之處還請指教前面 @越南已經說得比較詳細了,我就打個比方,山地車的好壞反映到騎行者的主管感受上很多時候就是:緩衝靠車還是靠蛋。
既然問感受,我就說說感受吧。
從普通車換到入門的山地車,騎騎壓馬路長途還不錯。
之後換到一萬左右中間檔的山地車,就會覺得壓馬路越來越無聊,想去體驗起伏不平的山路,在山路才能最直觀感受到好的車架,前叉帶來的享受。
再頂級的,比如閃電的epic,沒體驗過,山路離得太遠,已經對山地車退燒了,想換公路。女朋友嫌棄後面不能坐人,算了,也不折騰了。
追求器材很多時候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一點點完滿感,性能上的差距在萬元以後已經不明顯了,除了那數字上一兩千克的差別。 最後的命運就是把車子放著看,然後慢慢看都不看了,積灰。。。
ps:以上都是個人經歷,我的車已經積了大半年的灰了,放在陽台,偶爾噹噹衣架。。。= =! 我還是可恥地匿了吧唉,為什麼很少有人談技術呢?這麼說吧,就國內玩車的氛圍和膽量,高低級車差在了逼格上,曾經騎著777碰見一退休老頭騎著上萬的SLR天天壓馬路,感覺浪費啊真想跟他換車。也拿ATX衝過山車也沒斷,因為國內XC基本就是比較平坦的土坡並沒有太大崎嶇。燒器材大部分得到的是心裡滿足,要不怎麼會山馬黨那麼多(其實就算沖山去也得騎車走很長一段公路啊,這個詞本身我就很不喜歡)。高端車強度更大,但是重量反而輕,有時想想很不科學啊。不過有錢還是買好的吧,除了威風心裡安全感也能多一點。
首先,用騎長途是否省力評價山地車根本就是耍流氓(不帶踩踏平台的軟尾壓馬路是會死人的啊喂),山地車本身的歸宿是野外啊!
至於價格的問題,如果輪組和套件感受不明顯的話可以試著換一條好叉,去下個台階,相信你會明白錢花在哪裡了
推薦閱讀:
※如果你在泰坦尼克號上,只剩下1小時的黃金時間你會怎麼自救?
※你是如何通過知乎找到工作的?
※健康和錢大家更重視哪個?
※如果你是信佛的,想善待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卻有人拿著小刀從不同角度刺你,你也要拿起刺刀反擊嗎?
※人為什麼早晨不想起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