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絡的命名規則是什麼?

很疑惑,比如為什麼手太陰是肺經,十二經絡的命名有什麼規律嗎?陰對臟,陽對腑,陰在內,陽在外,這個倒是了解,就是不太明白為什麼對的是某個具體的臟腑;
還有就是太陰 少陰 厥陰 這個順序是怎麼回事呢?
謝謝!


好問題!知乎上關於中醫的問題越來越糟了。

以下正答:
首先
三陰陽能量多寡的問題,其實大家主要困惑的是「陽明」和「厥陰」,太陽,少陽,太陰,少陰這個望詞就能生義。
《內經》有:陽明者,兩陽合明也。由次可見陽明是能量最多的。厥陰者,兩陰交盡也。厥其實可以看作絕的意思。厥陰自然也是能量最少的。 這兩個詞解決了,三陰陽的排序自然就解決了。 陽氣由多到少的順序是陽明&>太陽&>少陽, 陰氣由多到少的順序是太陰&>少陰&>厥陰

然後再說說十二經的命名問題。
先說三陰三陽的由來:
以下論點來自《內經》―陰陽離合論 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是以陰陽氣的盛衰(多少)來分的。 即陰氣最盛為太陰,其次為少陰,再次為厥陰;陽氣最盛為陽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
在人體面陽而立的情況下(聖人面南而立),接受光照最多的部位是體前(陽光直射),為陽明;其次為體後(因人彎軀作業時也受到陽光直照),為太陽:最少的為體之兩側(陽光斜照),為少陽。

而根據臟腑配伍關係, 人體內側與體外三陽部位對應處為三陰,即在內前者與陽明相對應的為太陰,在內後者與太陽相對立的為少陰,在內中者與少陽相對應的為厥陰。

(自動忽略字體美醜)
此左臂為標準解剖姿勢下的,並且默認下方為聖人面對的南方。 個人已經盡最大能力將陰陽離合論用圖示表達出來。這也是經絡過人體左臂的截面圖。 下面以肺經為例解釋三陰陽如何與臟腑聯繫起來。

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中醫解剖」問題,內經原文: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這段經絡循行直接指明了手太陰這條經脈是屬肺,絡大腸的。 因此叫手太陰肺經。

而需要注意的是手太陰肺這樣的陰陽,與陰陽能量多少並沒有關係,僅僅是命名而已。 學習中醫一定要先掌握陰陽在不同條件下的含義。

…………………分割線…………………………………

已經有朋友提出三陰陽動態變化這一觀點,對此表示十分贊同!如。果我們在臨床實際應用中考慮到這些是十分必要的。

單純說能量的多少,就是我上文提到的那個三陰陽的排序。比較大小,就必須把一個運動的事物,相對靜止來看待。

實際上,《陰陽離合論》最重要的話是這幾句: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什麼意思呢?無論是人體,還是天地之間,太陽就是一個打開的門,是為開,而少陽就是門的門軸,幫助推動打開的,而陽明就是兩扇門合上的意思

注意!!!

以下內容引自劉力紅《思考中醫》

門戶的概念建立了,就必須有一個與之相應的工作機制,這就是上述的開合樞。具體地說,三陽有一個三陽的開合樞,三陰有一個三陰的開合樞。這就意味著應該有兩個門,一個是三陽主宰的陽門,一個是三陰主宰的陰門。上面講到的只是生長之門,其實這是一個省略,應該還有一個收藏之門。三陽主的陽門實際就是生長之門,三陰主的陰門,實際就是收藏之門。陽門打開了,生長之門打開了,陽氣便不斷升發,不斷釋放,隨著這個升發,釋放,自然界表現的便是春夏的變化,萬物在這個過程逐漸地升浮起來。而隨著陰門的打開,收藏之門的打開,陽氣轉到入降,轉到蓄藏,這個時候秋冬開始了,萬物則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消沉下去。上述兩個門的分工雖然不同,但是,卻要非常協調地工作。這裡也體現了一個離合的思想。陽門開的時候,陰門要逐漸關閉,否則,陽氣一邊出,一邊入,甚至出不敷入,那這個春夏的變化,這個生長的變化,就沒有辦法實現。同理,陰門開的時候,陽門也要逐漸的關閉,否則,陽氣一邊入,一邊出,甚至入不敷出,那這個秋冬的變化,這個收藏的變化就根本沒有辦法實現。所以,為什麼陰陽要強調協調統一,不能搞對立呢?如果你開你的我開我的,那整個升降出入就要搞亂。《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神機化滅了,氣立孤危了,那還有什麼生命可言。所以,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傷寒論》講六經,講三陰三陽,實際上就是講上面這兩個門。兩個門要協調好,必須三陰三陽的開合樞協調好,開合樞協調好了,陰陽的升降出入就不會有異常,升降出入沒有異常,神機氣立沒有異常,這個生命就不會發生異常。我們從這個層面切入,不但整個《傷寒論》會很清楚,整個中醫也會很清楚。下面就具體討論這個問題。

2.陰陽的開合樞

(1)三陽之開合樞上面我們提到開合樞的協調對於門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先來看三陽這個門。在陽門裡,太陽的作用是負責開,「太陽為開」指的就是這層意思。隨著太陽主開功能的啟動,陽門打開了,陽氣得以逐漸地升發釋放出來。這個在自然界就表現為春夏,萬物逐漸地發陳、蕃秀,而在人體呢?陽氣方方面面的作用,就得到充分地發揮。但是,太陽老是這樣開,陽氣老是處於這個升發釋放的狀態,就像我們人,老是工作不睡覺成不成呢?這一點我們前面已經作了討論,知道它絕對不行。所以,開到一定的時候,就有一個關閉的機制,將陽門逐漸關閉,使上述這個蒸蒸日上,升發釋放的過程減弱下來,這個就是陽明的合,「陽明為合」指的就是這層功用。前面我們講過,一個開,一個合,它靠什麼來轉動呢?靠樞機來轉動。所以,太陽的開,陽明的合,就要靠少陽樞機的作用,「少陽為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2)三陰之開合樞三陽的作用清楚以後,我們接下來看三陰。陽氣的升發釋放到一定的程度後,就要靠陽明的作用,使這個過程逐漸衰減下來。這個時候陽氣要回頭,要從升發轉到收降,從出轉到入,從浮轉到沉。這個時候收藏的門要打開,不能將陽氣拒之門外,而這個過程就要落實到「太陰為開」的功能上。所以,太陰開機啟動後,陽氣就真正進入到收藏狀態。與三陽的道理一樣,陽氣能不能老是呆在收藏狀態呢?就像我們老是睡覺不起床,這成何體統?所以,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後,這個狀態就要慢慢地減下來。收藏的門戶要慢慢的關閉,這個關閉作用就要落實到厥陰的合上。太陰開,厥陰合,少陰的作用是樞轉開合,這是三陰的關係。

(3)協同作用從以上這兩個方面,我們應該能夠看到,陰與陰,陽與陽,陰與陽之間的配合非常重要。太陽主開,開機啟動,陽氣釋放,當釋放到一定程度後,釋放要終止,開機要關閉,這個作用要依賴陽明,在這個過程,太陽與陽明的開合要適時。釋放衰減以後,要轉入收藏,這個時候陰門要打開,否則,光終止釋放,不轉入收藏,這個升降的銜接就會出問題。所以,在這個關鍵環節上,陽明與太陰的配合非常重要。一個陰,一個陽,一個開,一個合,只有兩者默契,釋放才能轉入收藏。另外一方面就是,收藏到一定程度後,這個過程也要逐漸終止,開機也要關閉,這個作用當然要依賴厥陰。而太陽與厥陰的開合也要適時,在厥陰終止收藏的這個過程,陽門要逐漸打開,否則光終止收藏,不轉入釋放,這個升降的銜接也會出現問題。因此,在這個關鍵環節上,厥陰與太陽的配合十分重要。這裡也是一個陰一個陽,一個開一個合,只有兩者默契,入降才能轉到升出。這樣一個過程,陰陽確實在互相幫助。太陽的開需要厥陰來幫助,太陰的開需要陽明來幫助。陰陽之間的配合,在開合樞中體現得很充分。《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這裡我們可以借用《素問》的這個說法,將它改一改:諸治陽而不愈者,當求之於陰;諸治陰而不愈者,當求之於陽。比如我們治太陽,這個病看上去明明就是一個太陽病,可是怎麼弄它都不好,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太陽開的過程還有另外一個合的機制在協助它,是不是這個合出了問題,這時我們應當「求之於陰」考慮治治厥陰。反過來,太陰的病我們看得很明確,但是,按照太陰的治法就是解決不了,這個時候,我們也應當「求之於陽」,考慮從陽明來協助治療。


這個問題很具有誘惑力。
雖然有朋友已經答的很好了。
雖然也沒人邀請我來答。
我還是忍不住過來水一發。
都說學醫不要執著名相。
有是物即有是名。
人身十二經,是營氣運行之道路。
營氣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第一段所循路徑,經過肺,故名為肺經,這條道路運行出了問題,就會累及肺臟。
出於手,故名手經。
至於太陰之名,也可名老陰,可名至陰,只是名相而已,名相背後隱藏了什麼含義呢?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正常人的手太陰肺經,經氣運行從旁路轉到食指,即手陽明大腸經。
如果手斷了,那麼也會在斷口之前某處,從手臂前內側轉向手臂前外側運行。
所以命名規則是,先有經氣運行的道路,然後再有命名的。

再談十二經中的三陰三陽之名的內涵。
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為半表半里。
太陽在背,陽明在腹,少陽在身體兩側。
這個跟十二經的命名是一致的,這個不難,但僅僅是命名么?沒有內涵么?
三陰三陽之名,不在能量多寡,而在於能量變化方向。
「兩陽合明」同「兩陰交盡」這兩句所代表的含義是完全對應的,說兩陽合明就是陽氣旺盛,兩陰交盡就是陰氣絕盡,純粹就是望文生義,不懂陰陽變化。
「兩陽合明」同「兩陰交盡」這兩句的意思,描述的是陰陽變化的方向。
陽明的「兩陽合明」描述的是由陽向陰轉化,厥陰的「兩陰交盡」描述的是由陰向陽轉化。
現在對於三陰三陽的名相是不是有更好的理解了呢?

至於太陽為什麼叫太陽,太陰為什麼叫太陰,以及他們各自在陰陽變化中所代表的含義,我就不多說啦,樓主自己多參悟。


參見發表的論文:

不同種類幹細胞巢的有序分布構成中醫經絡系統

從進化論角度探討幹細胞分化及其幹細胞巢分布規律


黃帝和他的後學們說的很明顯了,經絡深入臟腑故名臟腑,淺出肌膚故有經穴,三陰三陽是一種時(間)空(間)觀,包含空間上的方位,表裡順序和時間上的流注順序


關於經脈現今最早的記載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和《足臂十一脈灸經》。文中僅表示手足陰陽並未進行臟腑的配屬,其中甚至將手三陽脈示為肩脈、耳脈、齒脈。當然這個和經脈的循行部位有關。
在《靈樞·經脈》中完善了經脈的體系,達到十二條經脈。其命名規律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手足,二是陰陽,三是臟腑。

首先說手足,這個最簡單。行於手的自然是手脈,行與足的為足脈。

然後是陰陽,一般認為背為陽,腹為陰;外為陽,內為陰。陰陽是一個相對範疇,脫離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存在。行於腿臂內側及腹部的為陰,行於腿臂外側及背部的為陽。再看三陰三陽的劃分。三陽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是陽明,所謂「兩陽合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所以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的在後;三陰之中最陰的是太陰、其次是少陰,再次為厥陰。在陰部的劃分即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

最後是和臟腑的配屬。六腑為陽,故與陽經相配;五臟(加心包)屬陰,故與陰經相配。臟分上下,經脈亦以手足分上下。手三陰聯繫與手胸,故手三陰配屬胸膈以上的臟,即肺、心包、心。其中肺為陰,心為陽,心包介於二者之間,所以手太陰為肺經,手厥陰為心包經,手少陰為心經。足三陰聯繫足與腹,故足三陰與腹部臟所配,即脾、肝、腎。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陽。故足太陰為脾經,足少陰為腎經,足厥陰為肝經。六腑與六陽經的配屬則與臟腑的表裡關係相適應。即肺與大腸相表裡,最陽的手陽明為大腸經;心包與三焦相表裡,故手少陽為三焦經,其他與之類推。但值得注意的是六腑皆位於腹部,故與足三陽經的聯繫更為密切,如常用於治療腑病的下合穴皆位於足三陽經。
知道了他們的命名規律,再記十二經脈的名字是不可能忘記的。即使忘記了也可以推算出來。


既然問的是規律,那我也來回答一下,都是我自己琢磨的,不對的,請大家指出。
首先要有概念,概念這種東西就像是綱,下面的目便好說了。
必須先說臟腑,臟腑都不知那就不用談了。
臟腑,臟(肝心脾肺腎)屬陰,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屬陽。
肝膽相表裡屬木,心與小腸相表裡屬火,以此類推,脾胃土 肺大腸金 腎膀胱水。
以春夏秋冬來記最為好記,
春木夏火(長夏土)秋金冬水。
木火土金水,春夏(長夏)秋冬。
木生火生土生金生水 相生關係。

接下來是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土 庚辛 壬癸
甲乙為木 丙丁為火 戊土為土 庚辛為金 壬癸為水

舉例
甲(陽)乙(陰)為木
再推
木為肝膽
肝為陰,膽為陽
再往下推
陽 膽經 甲 木
陰 肝經 乙 木
餘下臟腑依次類推。

至於手足三陰三陽以手舉例。

如圖。
手三陰三陽起始點如上圖。
按位子來看,小拇指有太陽少陰,中間來看有少陽厥陰,大拇指來看有陽明太陰。
兩兩位一組
太陽對少陰,少陽對厥陰,陽明對太陰。
不明白的話拿著你的左手比劃一番,你會比我更明白。

已知肝膽經脈走向由足開始
推理:足 陽 膽經甲木
足 陰 肝經乙木
已知道 足(少)陽膽經甲木
少陽對厥陰
推出 足(厥)陰肝經乙木
由此便大功告成,十二對經脈兩兩一組,皆可由此推出,其必要條件是一組之中必須知道其一的開頭,如手(),足()。
原本死記硬背十二條經絡變做六條,功減一半,其實不然,僅需記清四條經絡便足以。
沒有發現問題么?
心肝脾肺腎,兩兩一組為十,十二經絡還缺二?
剩下一組為心包與三焦。
心包為陰,三焦為陽。
也以上述方法推論。
十二經絡記明白四條經絡便完成已。

如果還需記住走向
手之三陽,自手走頭
足之三陽,自頭走足
手之三陰,自胸走手
足之三陰,自足走胸

反覆推敲發現規律,瞭然於胸,便融會貫通。
因為是自學,如有不對地方請各位老師同道匡正。
多啰嗦一句。
中醫崛起勢在必行,我輩應傳承文化,不因讓其斷流。
中醫西醫,不可結合,理念不同,害人害己,分清緩急,中西適用,才是最好出路。


謝邀。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陽明、厥陰,手足分開就是十二經。


額,感覺自己都要暈了


建議看看王居易老師的《經絡醫學概論》,對經絡的氣化,三陰三陽的開闔樞有很好的解釋。


推薦閱讀:

凈骨療法體系治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否有效?
按摩/推拿時那種酸爽的感覺究竟是怎麼回事?生理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如何評價「委員:凡是葯都有毒性,越是有毒的葯越是好葯」這則新聞?
街頭那些足浴按摩店、美容院開展的「經絡減肥」項目是否真能起到瘦身作用,還是商業噱頭?
醫療改革三年做了哪些切實有效的工作?接下來應當如何去做?

TAG:中醫 | 命名規則 | 經絡 | 醫學 | 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