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不要冰鎮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不能排出,要排出寒氣,得喝熱水熱茶」 的說法對嗎?

這句話剛出來我就想研究下是不是偽科學了,直到我周圍說這句話的人越來越多,我就越要揪根知底,不喜歡我們的人生被謠言影響,少吃冰飲沒錯,但是吃這些主要是為了消暑,跟什麼寒氣有什麼關係?
求乾貨!!!
耍貧嘴抖機靈我也會,求有邏輯的理論性答案,我是要拿給我媽看的!


「寒氣不能排出,要排出寒氣,」
這種朋友圈風格的所謂「養生知識」,肯定是出自偽中醫。

寒在中醫理論中,既是病因,又是病機。
病因角度——外感寒邪。如氣候寒冷,飲食過於寒涼等,損傷人體陽氣,可致脘腹冷痛,腹痛腹瀉,手足寒等癥狀。影響氣血運行,可致疼痛(劇痛,冷痛或絞痛)。寒性收引,可致肢體拘攣,腠理鬱閉則可見惡寒無汗。
病機角度——內傷於寒,寒從中生。是指機體臟腑功能低下,陽氣虛衰,溫煦氣化功能減退,使臟腑組織表現為病理性機能減退。內寒多責之於心,脾、腎,且與脾腎關係密切(這全是指藏象學說中的臟腑,非解剖學部位)。癥狀多見畏寒肢冷,分泌物和排泄物質地清稀,喜靜,喜卧。

這和什麼「排不排寒氣」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夏季完全禁止冰鎮飲料和飲食恐怕也做不到,適量就好。
在夏季,老年人,體弱特別是脾胃不好的人,兒童,確實不該吃太多涼的東西。
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吃進寒涼食物有可能誘發心梗,可能損傷脾胃致嘔吐,腹痛,腹瀉,可能導致「冰淇淋頭痛」等問題。


謝邀,這個問題參考馬來西亞中醫師paiyuen在問題《喝溫水比喝冰水更有益身體嗎?》中的回答,看過她的回答,我覺得不用討論類似的問題了。我一直用手機上知乎,不知道怎麼弄問題的鏈接,麻煩有興趣的同學自己移步一下。


唉,說重點~~

人家問你們三伏天不要冰鎮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不能排出,要排出寒氣,得喝熱水熱茶對不對,你們扯些沒用的幹嘛?

我來告訴你lz

是這樣的,這句話嚴格來說只對了一半

也就是說三伏天不要冰鎮飲料和食物得喝熱水熱茶是對的,但是原因根本不是所謂的寒氣不能排出


其機理是這樣子的:

中醫不是說陰陽么,而對於氣機上的表現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在人體上的表現在於:

春天,人體的氣大多附在少陽,也就是半表半里的地方;夏天人體的氣則依附在人體的體表;秋天氣又是往身體里收 ;到了冬天,氣就完全藏在體內了

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很多人講了半天其實沒有搞懂這個東西

為什麼會天人合一呢,其實是人體為了平衡自身與環境之間的變化有關,但是說起來比較煩,直接跳過2000字,簡單來講就是適應


前面說了夏天的時候氣是依附在人體的體表,用來推動幫助人排汗代謝散熱,那人總是一個陰陽平衡的整體,你把陽氣都附在體表了,這些陽氣從哪來的?

所謂知葯如知兵,這就和帶兵打仗一樣,從別的地方調咯,什麼地方有那麼多陽氣?心為君主肯定不行,肺為首相也沒本,肝為將軍之官本來就在外面的,沒問題

胃為.倉廩之官,嗯,這個可以有


於是,人體裡面統統都把陽氣放到體外去抵禦外敵了,人體內自然就一派氣虛之象,當然,這因人而異,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陽氣足,也感覺不到,但總得來說就是比原來弱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夏天不能吃涼的東西,因為你的脾胃比原來弱了

這時候脾胃一傷,倉廩不足,自然百病尤生了


就我所知 世間能做到寒氣不能排出 只有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了 樓主可能需要網購些黑玉斷續膏


我信題主是真的要拿給令堂看,所以本來已經要睡下的我開了電腦打下答案。
無論我說的是好是壞題主您認同與否,我都是出於一個中醫學生認認真真在這這裡給您作答,所以,請不要嘲諷,我已開啟沉默技能。

--------------------------------------------------------分割線---------------------------------------------------------
所有關於關於季節的養生學問來自於《黃帝內經》里的這一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這一句話現今可考的註解就至少有四位醫家。
此處我給您一一列出,一一解釋,至於說您認為哪一種是最合適的,您可以自行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馬蒔、高世栻註解:「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是謂春夏養陽,以養陽之生長;秋冬養陰,以養陰之收藏。這個說法後世沿用非常之多。中醫基本理論有一條就是寒涼傷陽,您若要養陽氣,那必然是不可以用寒涼之品。而您題中所提的冰鎮飲料和食物,確實是寒涼之品。
2.以王冰為代表的一些醫家認為養即制也,春夏陽盛,故宜食寒涼以制其亢陽;秋冬陰盛,故宜食溫熱以抑其盛陰。此處讓您各位見笑了,是的,中醫自身就是有爭論的,所以需要我們繼續研究下去不是么。此處我提供一種說法:遍查古漢語工具書,「養」,沒有「制」的意思。與文理不通.「春夏陽盛,宜食寒涼以制其亢陽。」春是春,夏是夏。寒涼食品只適宜於夏天,而不宜於春天。同樣,「秋冬陰盛,故宜食溫熱以抑其盛陰」。溫熱食品,冬天用之,固然適宜,而秋燥之時,未必妥當。春與夏、秋與冬不能相提並論。供您參考。
3.以張介賓為代表的醫家,認為陽為陰之根,養春夏之陽是為了養秋冬之陰;陰為陽之基,養秋冬之陰是為了養春夏之陽。與您的題干關係不大。
4.以張志聰明為代表的醫家,認為春夏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故當養其內虛之陽;秋冬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當養其內虛之陰。這個說法歸根結底與1是很相似的。

供您參考。
順祝令堂身體健康。
以上。


本人不懂養生,但是夏天喝熱水,不是溫水,要熱一點的,很舒服,尤其是出了點汗以後更是爽


我只想說,作為恆溫動物這麼多年……


用開車來比較下,剛開完的車是熱的,剎車盤特別熱,這個時候不要用冰水去淬它,會導致他壽命減短,我是這麼理解的。


三伏天是排寒嗎?那麼悶熱濕氣又重,最重要的應該是祛濕吧。

夏氣主濕,且有暑熱,是一年濕氣最重的時候。此時,人體內的「濕」不能正常排出,就會出現「濕重如裹」、氣機不暢,造成舊病複發、舊病急發的危險,三伏天濕度很大,人體內的「濕」不能正常排出去,就會出現「濕重如裹」、氣機不暢,造成舊病複發、舊病急發的危險。(摘自尋醫問葯網)

以下這些信號告訴你該排濕了,平時更要注意:

1、起床時看感覺:早晨起床時如果還覺得睏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發酸發沉,人也懶得動彈,那就說明你體內濕氣重了。

2、如廁時看大便: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凈,而且總有排不凈的感覺,說明體內有濕氣了。

3、洗漱時看舌苔:「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

4、看平時愛不愛動: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缺乏運動,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疾病。

5、吃飯時看胃口:沒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悶,容易拉肚子。脾濕導致的腹瀉不一定是因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並沒有效果。

那你知道如何祛濕嗎?

1、飲食清淡:多吃清淡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特別是遠離燒烤食物;少吃甜食;少飲酒;補充蛋白質和少量的瘦肉;多吃些有去除濕氣作用的薏米、紅薯、土豆、山藥、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白扁豆、赤小豆。

2、多動排汗:要想去濕氣,還要動起來。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的方法。體弱、有慢性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3、保持室內乾燥:家裡如果太潮濕,可以買來吸潮袋、吸潮盒甚至除濕機,也可打開空調的除濕功能,保持室內乾燥。

4、慢性病人防濕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不要忘記監測各項疾病指標,堅持服藥;同時注意不要長時間、長距離的旅遊,以免身體在營養相對不足的狀態下承受更大的消耗,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

參考自三伏天身體濕氣重該如何祛濕_尋醫問葯中醫頻道

來幾個三伏天的祛濕食療方吧(摘自微信公眾號"康囧囧")

摘自微信公眾號「康囧囧」的24節氣養生日曆


謝邀。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任何看法都是相對的,有它的參考系的,請參照物理學的相對運動。中醫講究陰陽平衡,講究辨證的看問題。
在此粗略將人分為素體陽盛的人、素體陽虛的人、平人(陽盛、陽虛屬性都不明顯的人)。
素體陽盛的人,夏天你靠近他就能感到他身上有熱氣傳來,有時候喝冰鎮冷飲是一件好事。這種人一旦發病,確定為熱證,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中醫可能還會用大寒的石膏來治療。
素體陽氣虛弱的人,冰鎮冷飲不論何時都是一件壞事,會更加傷害他的陽氣。他自己也會注意,根本不需要別人提醒。比如有的哮喘患者,冬春天氣寒冷時易於發作,在夏季,貼三伏貼(含熱性的溫散的藥物)一段時間,冬天哮喘發作會減輕。這是有現實案例的。你要是讓他喝冰鎮飲料,冬天發作可能會明顯加重。
而平人的體質陽盛、陽虛屬性不太明顯,如果夏天過多飲用冰鎮冷飲:一方面,夏天人體總是處於排汗的狀態,過多冷飲進入體內,容易造成體內陽氣散發受限,汗出不暢,留於頭身肌膚臟腑,會造成頭腦昏沉、身體沉重、大便稀溏等癥狀,而空調病的產生也是汗出不暢,陽氣散發受限導致的;另一方面,體質可能向陽虛偏斜,則易於患虛寒腹瀉、虛寒咳嗽等癥狀。當然這個體質改變的過程可能不是一年能夠看出來的。所以,老人們有句話挺有道理的:到老了你就知道了。大家都知道有個方叫藿香正氣散,治療寒濕暑病挺好的,大家可能以為這是一個涼葯,其實它是一個以溫葯為主的方!為什麼這個以溫葯為主的方在夏天卻這麼有市場,那是因為夏天人們確實貪涼冷飲過多,易於出現相應癥狀。不過因此,提醒在夏天,不要在沒有寒濕癥狀的情況下隨便服用此方。這是治病的,不是養生的。
至於說要喝熱水,那倒不至於,溫水就可以了,這也是個適度的問題。
至於素體陽盛、素體陽虛、平人怎麼判斷,這需要中醫專業人員來做。綜合起來就是,不論何種行業,都需要辨證的看問題,專業問題求教專業人員。業餘人員以科學的名義傳出來的話,很可能是斷章取義的,他可能故意沒有或者根本沒那個能力把這句話所需要的前提條件給你說出來。
我把這句話修改如下:
體質經中醫專業人員判斷為平人或素體陽虛的人,三伏天不要過多追求冰鎮飲食(會使汗液、濕氣排出不暢,與冷飲的寒氣結合,形成寒濕之邪留於頭身、肌膚、臟腑),而應選擇溫度適當(不應太熱)的飲品和食物。


人嘛,不就是喜歡傳一些違反常理的東西,然後顯得自己懂得多,大多數人都是傻子嘛。什麼牛奶有毒啊,什麼不要吃主食要吃粗糧啊,什麼什麼的,你就隨手轉發到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上繼續禍害別人,然後自己忘了這事不就行了唄。


有位養生顧問已經答出了很多乾貨了,但是他是個笨拙的勤學者,根本學不會中醫,只會某人云如何,某人云如何。
中醫所謂寒涼,跟冰品不是一個概念。
只有極少數情況,中醫才會用吃冰的方法給人治病。
吃冰只會導致體熱的熱量更加不通暢,達不到很好的散熱效果。
從純中醫的角度來論述,夏天到底該吃溫熱還是吃寒涼,好像連中醫們自己都搞不清楚,在此一併解答。
夏至之前,天地之氣升,宜食辛溫,以助人體陽氣發生。
夏至之後,天地之氣降,宜食酸涼,以助人體陽氣潛藏。
入夏晚的年份,可以多吃一些辛溫。
入夏早的年份,可以多吃一些酸涼。
體質偏寒者,宜多食辛溫,甚至入伏了,還要貼三伏貼。
體質偏熱者,宜多食酸苦,就不會傻逼兮兮的吃到上火。
年歲不同,地域不同,體質不同,到底該怎麼吃,該吃多少,只有大的原則,沒有一定之數。


這種辛散酸收的中醫思維,你們感受一下。


中醫及其理論不屬於科學體系,不存在是不是偽科學的問題。

中醫理論和巫術屬於同一體系,脫胎於巫術和經驗醫學。

指責巫醫不科學是很可笑的。

如果我媽信佛或其它什麼合法宗教,我不會去說:「」媽!XX教不科學「。

--------------------------------------------------------------------------------------------------

只有經過科學實驗檢驗出結果才能算是科學。如果做不出來,很遺憾,就不是科學,或者說科學上認為無效。


一般來說,微信上的東西——特別是那些嚴重顛覆自己N年觀點的東西——看看,就夠了。


我媽原來這麼跟我說過,還振振有詞的說,你想想,你體溫三十多度,喝這零度左右的東西,尿出來的東西還是三十多度,那寒氣都哪去了?
我的回答是,媽,那我喝點熱水,是不是應該發燒啊?


初中生物老師說,夏天長時間喝冰飲吃冰棒會使神經末端一直感受到寒冷,從而機體制熱,反而不會很涼快。

寒氣,熱氣,上火,都是不存在的。


感謝 @劉旭晨 同學批評,馬上補上問題回答。

第一,冰鎮飲料和食物,確實要少吃,會傷胃傷陽氣,這個是不分冬夏的。
當然具體到單個人身上,又有體質差異,體質好的吃點冰的喝點冷的無傷大礙,體質差的就算了吧。這個就好比打飛機,有人天生體質好,一天擼十遍都精神爽朗,但你本來就虛得秒射了,也要跟人家學,那擼到頭暈眼花腿抽筋,就不怪別人了。
整體來說,無論體質好壞,冷的少接觸,對身體都有好處。
第二,「會使寒氣不能排出」,這話是扯淡,這個屬於逗逼類中醫理論,而且沒有來由嘛,寒氣從哪兒來的?在哪兒蓄積?
第三,熱水熱茶能排寒氣,也是扯淡。
以上
————————原版分割線————————————————
這是很簡單的常識,諸位胃好的人可能還沒那感覺,等到加班熬到胃虛弱的時候,你們就知道這話有多正確了,冰水一下肚馬上開始疼。
這問題里諸位知友的回答讓我想到了一件趣事。
那年《一虎一席談》邀請方舟子一眾人來聊中醫問題,方舟子一方中有位醫生老爺爺,聽到有位搞中醫研究的大姐講在研究肥胖與體溫的關係,人家還沒講結果呢,老爺爺就脫口而出:「這還有必要研究嗎?胖人渾身脂肪,阻止了熱量的逸散,當然體溫比常人高啦。」

這就是本題里諸位答主的邏輯啦,你們都是常識辯論大賽冠軍。

但事實恰好相反,胖人反而大部分體溫低,而瘦人體溫高。
用你們這種逗逼邏輯同樣也能解釋這種現象啦。
因為瘦人本來體溫就高,而要維持這種體溫,肯定會燃燒脂肪啦;而胖人是因為天生體溫低,所以他不需要燃燒過多的脂肪來維持體溫,當然脂肪就會堆積啦。

到底哪種說法準確?兩種都是在扯淡啦。

你們那點常識要有用,醫生早就死光光了,
在醫學上,還是專人來談最好,
沒研究過的人回答問題,看似炫耀智商,其實都只是在暴露智商,
包括我在內。
洗洗睡吧。


昨天在三十五度高溫下騎行八個小時,回來吃了一根雪糕喝了一大杯冰水,今天高燒四十度,掛了兩次水燒才退下來。其實我是想喝開水的,之前運動完都是喜歡溫水加酸奶,無奈大家都在吃雪糕就一起吃了一根,冰水也是別人拉著喝的,喝冰水的時候感覺整個身體打了個激凌。
——————華麗的分割線——————
在網上找個篇不錯的文章分享下,講的很詳細易懂了:
中暑後該怎麼辦?六大錯誤消暑方法小心要你命
進入盛夏後以後,空氣濕度明顯增大,空氣流通性差,顯得悶熱異常,這時抵抗力低的人,很容易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能會引起抽搐和死亡,造成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
出現中暑癥狀一定要及時處理,然而中暑之後的恢復也是萬不能忽視的,千萬不能因為中暑,就大量貪涼,飲食方面更是應該格外注意。這裡筆者總結了中暑之後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酷暑來臨,大家不妨一起來看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中暑後應忌大量飲水。
中暑的人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其次,生冷的瓜果也應該少吃。
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第三,忌單純進補。
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症,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捲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第四,忌偏食。
中暑患者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但可適當佐以魚,肉,蛋,奶等,以保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第五,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中暑後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最後,忌飲冰鎮啤酒。
中暑之後若飲用冰鎮啤酒容易使人體胃腸道內的溫度驟然下降,血管迅速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使生理功能失調。還會使人體內的胃酸,胃蛋白酶,小腸澱粉酶,脂肪酶的分泌減少,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胃腸道受到過冷刺激,變得蠕動加快,運動失調,易誘發腹痛,腹泄及營養缺乏等症。


如果樓主要較真的話,刻意抖機靈的答案就別看了。這個結論是合理的,請參見下文的後半部分。http://www.guokr.com/blog/279089/


我原來也不信的,夏天必須喝冷飲,不開空調睡不著,覺得悶。

後來有一次夏天喝了幾大杯熱茶,立刻覺得不悶了,而且從此以後都不喜歡喝冷飲了,喜歡上了熱飲。慢慢地不開空調也不會覺得難受了。所以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推薦閱讀:

亞健康體質差的人,怎樣逐步改善體質,進而達到健康水平?
倒立有益健康嗎?
國內的芳香療法是怎樣的現狀?哪些機構值得花錢去學?
如何調養胃病?

TAG:中醫 | 養生 | 醫學 | 闢謠 | 健康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