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峰為什麼要自殺?


摘錄幾句話吧,都是最後一章里,喬峰被眾人救出時出現的對話。

遼人是這麼說的:

「蕭峰這狗賊為什麼怎地沒良心?他到底是咱們契丹人,還是漢人?」——一個契丹老者
「聽說他是假扮契丹人的南朝蠻子,這狗賊奸惡得緊,真連禽獸也不如!」——一個契丹漢子

宋人是這麼說的:

「大伙兒受了奸人扇惑,說幫主是契丹胡狗,真是該死之極。」——吳長老
「你……你又說是契丹人?你……你定是不肯做幫主,喬幫主,你瞧開些吧,別再見怪了!」——吳長老

「我們誣指居士是契丹人,罪孽更大,善哉,善哉!」——玄石

遼帝耶律洪基是這麼說的:

「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之前指控喬峰時,人們的邏輯是:喬峰是契丹人,所以他一定會對宋朝不利。

現在反轉了,怎麼解釋呢?很好辦,因為喬峰不是契丹人唄,或者就是因為喬峰被宋朝收買了。

無論宋遼,大家都是這種思路,沒有人理解喬峰的真正想法,連少林寺的高僧也琢磨不透。直到喬峰死後,中原豪傑們才開始思考,為什麼一個契丹人要來幫助宋朝,耶律洪基也才開始想到,喬峰苦勸自己不可伐宋,也許不光是為了大宋,也是為了契丹。

雁門關外,耶律洪基已經許下諾言,終其一生不再對大宋興兵。喬峰的心愿不過是希望兩國和平,不再妄生殺戮,現在心愿已了,再無牽掛,是時候履行塞上牛羊的諾言了。

「這些刀頭上掙命的勾當,我的確過得厭了。在塞外草原中馳馬放鷹,縱犬逐兔,從此無牽掛,當真開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來瞧我不瞧?


蕭峰自殺的理由,書外的理由多於書里的。講道理,雁門關不是蕭峰人生的最低潮,反而是最高潮,這個英雄做到了極致。以前更糟糕的情況都過去了,想死也根本不急著這一時。
問題在於書寫到這裡,作者已經沒有辦法給蕭峰安排一個合理的結局了:
身為遼人,大遼已經沒有容身之地,堂堂男子漢也不可能低頭認錯;
回歸宋土,一個遼人,還是當年的高官,回去重新當他的丐幫幫主?還是真的走上高官進爵之路?這不是賣主求榮嗎?
投奔西夏、大理?堂堂蕭峰,武功蓋世,靠自己兄弟養著混生活?
跟小姨子隱居山林?蕭峰一輩子就愛阿朱一個,不是毀了之前的專情?

作者把蕭峰寫得太完美,以至於堵死了所有的去路,不管怎麼寫都會有損蕭峰形象,於是乾脆大筆一揮當場寫死,讓蕭峰的人生定格在完美的最高點上。

金庸書里最主流的結局就是功成名就隱居山林,但都是跟女主角圓圓滿滿才行,而阿朱死太早,蕭峰又專情不願意跟小姨子好。要不把蕭峰寫死,就只能在這裡把阿朱寫活了(參考倚天屠龍記的殷離)


這才看出來民族識別和身份證制度的重要性。

丐邦時他大可把身份證往桌上一拍,大聲說:「老子是漢族,好好看看,中考高考沒加過半分,提拔民族幹部時沒半點優惠,我胸口上的是我小時候養的哈士奇……」

反正有個明確可以認同的族屬,又有官方文件為其背書,讓其餘人無話可說。

就是因為民族族屬與認同混亂,又沒有法律文件在後面背書,最後是里外不是人,所以還是自殺吧。反正死後各種難聽的話也不用聽了……


大概是這樣……


韋小寶又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可是吩咐下來的這件事,我偏偏辦不了。我不敢去見皇上的面,只好來世做牛做馬,報答皇上的大恩了。你見到皇上,請你將我的為難之處,分說分說。本來嘛,忠義不能兩全,做戲是該當自殺報主,雖然割脖子痛得要命,我無可奈何,也只好盡忠報國了。」

王進寶將心比心,自己倘若遇此難題,也只有出之以自殺一途,既報君皇知遇之恩,亦不負朋友相交之義。

——鹿鼎記,45回


喬峰的死因無外乎四個字,重情重義。

商人的破產,軍人的戰敗,從政的迎來仕途終點,一往情深之人卻不得不面對摯愛的離開……這些都是常見的自殺理由,而他們之所以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無非是因為心中分量最重的東西,譬如事業或感情,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回頭讓我們來看看喬幫主——一個重情重義之人的悲劇。

首先身份上,命運就給喬峰開了個大玩笑,就像一名公司董事長,年輕有為,平日在公司里是無人敢挑戰的權威,人人提起都滿含敬畏,忽然有一天,被「冤枉」成敵國的卧底,在董事會上眾目睽睽被踢出局,本來是權勢如日中天、前途不可限量的新星,一夜間變成一無所有的過街老鼠……

說真的就這一下,平凡如你我,能經得起這打擊的有幾個?

這是事業和信義的雙重打擊。但是喬峰並不甘心,他一路追查,想要一個真相,想還自己一個清白,卻只能看著知悉真相之人一個個慘死,在他心裡,早就覺得大家的死都是他一人所累。後來聚賢庄血戰,當真是黃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老朋友,好部下,幹了這碗絕交酒,然後一個個死在他手上,本來好好的喬幫主,喬大俠,這次徹底坐實了殺人魔頭的罪名。

喬某人之前三十多年的情義,就這麼隨著故交的血,一起流幹了。

後來我們都知道,那個四海列國,千秋萬代只有一個的阿朱,那個古靈精怪,體貼善良的阿朱給了喬峰重新開始的希望,給了他一個美好的塞上牛羊的夢想。

然後這個夢想又被自己親手擊碎。

其實喬峰此時已經如行屍走肉一般,他本來活著的意義已經很迷茫,要不是阿朱對他託付了阿紫,也很難走到遼國那一步。

後來發現自己的身世,發現蕭遠山才是大惡人……嗯,我們讚賞羨慕某人常說四個字「敢愛敢恨」,此時,位高權重的蕭大王,想愛之人死在自己手上,想殺的仇人又是自己的生身父親。

心酸,無奈,悔恨,悵然若失,種種思緒,錯綜複雜,剪不斷,理還亂。

他這個大王當的,其實沒什麼意思,甚至痛苦難當,每當深夜夢醒,發現夢裡的阿朱早已不在,早被自己重手震碎心脈,那又是種什麼心情?

最後這次,以一己之力化解兩國干戈,看似喬峰無以自處,沒有選擇,只能一死謝天下,然則從他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呢?

我覺得他已經受夠了折磨了,他的心隨著阿朱的離去那一刻已經冷了,之後的所做所為,大部分時候都是被人被事情推著走,作為他個人,所謂生存的意義在他腦中已不復存在。

正好這次上天又給他出了這樣一個難題,遼國揮師南下,國家大義和好生之德二選一,完美的死結。要仁還是要義?既然只能選一,那就選仁,再捨生來償還義吧……

不說解脫,不說救贖,我就說一點。

雁門關外,累世恩仇,既有英雄豪氣干雲天,又有眷侶誓言在心頭。也許那一天,對於他來說,真的是一個值得死去的好日子。


因為他是帝釋天在書中的化身,五衰而亡本是宿命,他一出場就是要死的。


活下來?當然可以!遼國的南京大牢和大宋的東京大牢,挑一個呆著就是了。


聽不懂?行!我們從頭說起。


眾所周知,喬峰有兩個身份:

第一個:河南農戶之子喬峰。

不要把古代想的那麼原始,事實上只要和稅沾上邊的,政府都會變得非常高效。古代戶口因為與稅收息息相關,政府是管得很緊的。喬峰這個身份算是宋朝戶口,在宋朝是個合法身份。但是。。。喬峰攤上了人命案,而且是以子殺父母的人倫大案。所謂「以孝治天下」,這種違背孝道的人命案子,是必然會送到天子案頭的,是通天大案。諸位可以自行查一查北宋陳世儒案的結果。

可以這麼說,「喬峰殺父」這個案子,幾乎是鐵案。不單單是因為有「人證物證」,還在於案件的真兇就是喬峰的生父。同樣按照古代孝道的司法邏輯,兒子是可以替父親背鍋的。考慮到喬峰的生父已經年邁出家,喬峰完全有可能也有義務為這起案件負責。


說到這裡,再說說喬峰第二個身份:南院大王蕭峰。

蕭峰,奚族人(耶律是契丹族,蕭是奚族。可憐一堆沒文化的江湖草莽以為蕭也是契丹人,殊不知如果按「契丹國人」來算,燕雲的漢人也是「契丹國人」。),從遼主平叛,以功晉陞南院大王。某年某月率部造訪嵩山少林寺,數十騎出入中原如入無人之境。後又入西夏參與駙馬招親。

概括起來就是:給遼國皇帝拼過命,也拿著遼國的兵馬辦過差。這麼一份履歷,拍在任何一個人面前都不好意思說這個人不是「遼臣」。那好,按「遼臣」來算的話,各位聽沒聽過一個玩意叫澶淵之盟啊?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和平條約里有這麼一條:禁止兩國接納對方逃人。逃人指的是逃犯、叛徒。以這一條為前提,宋朝任何一個關口都可以拒絕蕭峰進入。當然咯,這種條款也不是鐵律,可是你們一群江湖遊俠兒從燕雲一直鬧到雁門關外。遼國皇帝都是見證人,就是要徇私枉法也缺乏空間啊。


或許有人要說:蕭峰蒙受不白之冤,而且他有大功於北宋。


這話你和司馬光說,他會告訴你:「宋遼澶淵之盟尚在,何來南侵之說。子虛烏有!」

你和王安石說,啊那會好像王安石已經不主政了,那換任何一個新黨大佬估計他們的回答都一樣:「和平是靠兵強馬壯維持的,不是來自於承諾。」

所以蕭峰不死,回大宋做喬峰,他要吃人命官司,大辟之刑等著他。回大遼,接著蹲班房坐大牢。要怪就怪他有個好爹這麼坑害他,絕壁是親生的。


謝邀。

喬峰抱拳向眾人團團行了一禮,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眾位好兄弟,咱們再見了。喬某是漢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有生之年,決不傷一條漢人的性命,若違此誓,有如此刀。」說著伸出左手,凌空向單正一抓。單正只覺手腕一震,手中單刀把捏不定,手指一松,單刀竟被喬峰奪了過去。喬峰右手的拇指扳住中指,往刀背上彈去,當的一聲響,那單刀斷成兩截,刀頭飛開數尺,刀柄仍拿在他手中。他向單正說道:「得罪!」拋下刀柄,揚長去了。

余受業恩師乃南朝漢人,余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蕭遠山絕筆。」
蕭峰聽智光說完,恭恭敬敬的將大布拓片收起,說道:「這是蕭某先人遺澤,求大師見賜。」智光道:「原該奉贈。」蕭峰腦海中一片混亂,體會到父親當時的傷痛之情,才知他投崖自盡,不但是由於心傷妻兒慘亡,亦因自毀誓言,殺了許多漢人,以致愧對師門。

蕭峰蒙受不白之冤、受人圍攻,蕭遠山妻兒慘亡,兩人都有破壞「不殺漢人」誓言的理由,在我看來,蕭遠山的理由還大一些,如果他妻兒被殺之後憤而殺一百個漢人高手泄憤,我反倒理解,可他選擇了自殺。兩人殺了之後的選擇並不太一致,由此可見,他對誓言看的不是那麼重,他並不是一個受道德約束的人,因此我不同意他無路可走的說法。他反而是一個特別衝動的人。

我認為蕭峰是被耶律洪基激死的。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只見蕭峰仍是一動不動的站在當地。
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試想,如果耶律洪基不說那句話,那可能是這樣的。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只見蕭峰仍是一動不動的站在當地。他見蕭峰心若喪死,想起蕭峰相救的恩德,實在是於心不忍,剛要開口,忽見阿紫向蕭峰跑去,只聽阿紫道:姐夫,你忘了答應過姐姐要照顧我一生一世么,我們不理這些人了,我們找地方,阿紫陪著姐夫過一輩子,好不好啊。蕭峰心中微微一動,暗忖自己雖對阿紫無男女之情,可阿紫畢竟年幼,行事乖張只因少了教養,若跟隨自己,未必不能改邪歸正。

或者耶律洪基這樣說。

眾士卒想到即刻便可班師,回家與父母妻兒團聚,既無萬里征戰之苦,又無葬身異域之險,自是大喜過望。契丹人雖然驍勇善戰,但兵凶戰危,誰都難保一定不死,今日得能免去這場戰禍,除了少數想在征戰中升官發財的悍將之外,盡皆歡喜。
耶律洪基心中一凜:「原來我這些士卒也不想去攻打南朝,我若揮軍南征,卻也未必便能一戰而克。」轉念又想:「便算不侵宋,聽聞那西域諸國富庶無比,漢唐之時絲綢之路更是流傳至今,我何不派使前往,溝通貿易,既全了我兄弟之義,又可富國安邦,豈不美哉。」
想到此處,耶律洪基下馬走向蕭峰,只見他一拱手,道:「賢弟,為兄不滿五十,已知前四十九年的錯了,賢弟救命之恩,又怎能叫區區誤會毀了我二人結義之情,為兄剛才聽賢弟說起二位義弟,可願與為兄引薦一二。」

蕭峰都不會死。結果耶律洪基選擇了最沒用的說法,對一個皇帝來說你小家子氣氣的說句撒氣的話,真是挺不會當皇帝的。


謝邀。
……想搞清楚他為什麼自殺,首先從一個人自殺的原因開始談吧。
……自殺的情況我湊了四種(歡迎補充):一,為他人犧牲。二,處於絕境或自認為沒有活路了。三,生不如死。四,捨生取義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自殺的,自殺也需要內在條件。
……湊了三種:一,有足夠勇氣。二,認為有自殺的必要。三,了無牽掛或管不了那麼多了。
所以,滿足所有內在條件並且處於上述情況之一,自殺就極為可能了。
………………………………………………………………………………………………下面來看看喬峰吧。
……當時的情況其實挺樂觀的,耶律洪基已經答允他了,他死不死對遼宋關係沒有決定性影響。所以不是為宋犧牲。
……生不如死也不符合,雖然痛苦是有的,但是比起之前含冤難雪,師長過世,眾叛親離,親手打死阿朱等情節來說,當時舊友冰釋,兄弟們為他出生入死,大宋暫時平安,他的心裡其實蠻安慰的。
……那麼看看他是不是沒有活路了。
……耶律洪基還是蠻欣賞他的,只要他肯歸降,妥協,榮華富貴不可限量,雖然當時逼耶律洪基承諾,引他動了殺機,但是低頭認錯,說發誓不算,或者投誠都是可以找條活路的,只要不要臉,怎樣都能活。
……當然會有同志反駁說這樣的喬峰就不是耶律洪基要的喬峰了。那麼他也可以直接投靠大宋,建了這麼大的功,絕對能好好當個大俠,人人敬重。就算宋不收,夏,大理,隨便挑一個。
……插句看似離題的話。為什麼喬峰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如此崇高?為什麼他的死震撼了如此多的讀者,讓他們念念不忘?
……因為他本來可以活的,可以活得很好,死亡,是他自己的選擇。
……他是契丹人,也是宋人,他投靠哪一方,都勢必是不忠,不義。他兩方都不幫,自己躲起來過日子,這還是喬峰嗎?他還有生存意義嗎?他永遠不知道逃避。在忠義面前,他的生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捨生而取義。
…………………………………………………………………………………………
……抒情完畢,我們來談談他是否符合條件。
……勇氣就不說了,討論他有沒有勇氣簡直是廢話。
……不死就勢必不忠義,所以選死,有必要。
……為啥活到現在呢?因為他沒完成的事情多了去了,大宋危如累卵,群豪不夠團結,兄弟麻煩不斷,阿紫瞎了沒人管。。。。。。然後在死前什麼情況呢?大宋可以安穩一下了,群豪組團救隊友,兄弟一個駙馬一個皇帝,連阿紫眼睛都好了,她哥哥是皇帝,她不去害人已經大吉大利了,也不用操心。
……一口氣解決了有木有,死了也沒問題了有木有?
……所以他去死了,乾淨地,壯烈地,在人們的驚呼和悲痛中死去了。
……他是自盡的,沒人有資格在他胸口插上那兩截斷箭,配做這件事的,只有他自己


Haoming之邀,必須答。 以下分析以三聯版為準。

金庸筆下的男主,最後多以歸隱作為結局。如果女主未死,則「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比如《倚天屠龍記》里的無忌畫眉,《笑傲江湖》里的嫣然一笑,《連城訣》里的雲笙相會,《射鵰》《神鵰》《鹿鼎記》也皆是如此。

幾個例外的是:
《雪山飛狐》和《俠客行》,沒有結局的結局。不過石破天有阿秀為伴。
《飛狐外傳》,胡斐埋下程靈素的骨灰。
《書劍恩仇錄》,香香公主早逝,陳家洛隱居新疆。袁承志有點類似,不過比陳家洛幸運,青青還在身邊。

或許,《天龍八部》屬於第一類。
塞上牛羊空許約,但是阿朱一定不會過奈何橋,一定不會喝下孟婆湯。
在陽世,阿朱為丈夫和父親的對立肝腸寸斷,蕭峰為北宋和契丹的仇恨立錐無地。
那麼相約隱居在陰世,也是挺美的結局。

也或許,《天龍八部》屬於第二類。
蕭峰豪情萬丈。蕭峰重義輕生。蕭峰一諾千金。蕭峰視死如歸。
這樣的英雄,從他誤殺了阿朱開始,就註定了不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包惜弱隨楊鐵心,殷素素隨張翠山,葉二娘隨玄慈,刀白鳳隨段正淳,紅娘子隨李岩。
這些都是女隨男。
可是,大俠不能這麼簡單。得加上國讎,加上家恨。
於是有了燕雲十八騎,氣吞萬里如虎。
有了叫單于折箭,人道寄奴曾住。
然後,我才來。
──我欠你幸福,我這就來彌補。

不妨說,蕭峰自殺,是金庸一個新的嘗試,也使得《天龍八部》有了一個宿命般悲壯而偉大的結尾。
在時間軸上,從蕭遠山一役開始,金庸開始畫一個圓。
玄苦、汪幫主來決定這個圓的大小。
段譽和虛竹來決定這個圓有多立體。
阿朱來決定這個圓多有色彩。
但是圓就是圓,就算像兩道彩虹接在一起,筆觸終究會回到起點。
雁門關,三十年母親喪命父親尋死的地方,成為自己的埋骨之處,讓蕭峰離去的背影除了無奈更有了些義無反顧的決絕。

很多事情沒有為什麼。
為什麼《三國演義》里三家歸晉?因為分久而必合,歷史如此。
為什麼《紅樓夢》里黛玉殞命?因為玉帶林中掛,判詞如此。
為什麼《天龍八部》里蕭峰要自殺?
單單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結局。

軍中皮鼓號角響起,傳下御旨,但聽得歡呼之聲,從近處越傳越遠。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只見蕭峰仍是一動不動的站在當地。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 「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聲驚叫,縱馬上前幾步,但隨即又勒馬停步。
虛竹和段譽只嚇得魂飛魄散,雙雙搶近,齊叫:「大哥,大哥!」卻見兩截斷箭插正了心臟,蕭峰雙目緊閉,已然氣絕。

如是我聞。


段譽一路勾引的姑娘,都他娘的是他爹的女兒,還好,他不是他爹的兒子
蕭峰一輩子奮鬥的東西,都他娘的是別人灌輸給他的玩意兒,除了阿朱,可惜阿朱已去,所以蕭峰功高蓋世,但是這些功勞對蕭峰並無意義。
虛竹一輩子想當好和尚,可惜所有戒律都被他破去,再原來他是當世最有權威的和尚的兒子
慕容復從小為之努力的,全部都超過他的能力,他本可以擁有的最美好的存在,卻因為得來太易,被他棄若敝履。
天龍八部就是這麼一部處處充滿反轉、無奈和糾結的小說。
假設帶頭大哥當初沒犯那錯誤
假設帶頭大哥們犯了錯誤老實承認
假設帶頭大哥們犯了錯誤索性一錯到底,故事都不是這樣。
他們犯了錯誤,小心翼翼的遮掩,扭曲糾結的想補償,最後適得其反,最後還是得承擔報應。。。。
蕭峰為什麼自殺?
別人想要他做到的,蕭峰全做到了
之前,他是漢人的大英雄,立功無數,之後作為契丹人他維護了大遼和大宋的和平,但是這些蕭峰其實不在意,或者說曾經在意而之後並不在意,真正在意的阿朱,卻死在自己掌下。
可以說,生無可戀,世間再無值得追求的事情。
但要我說,蕭峰是厭棄與這些可憐的俗世之人共存。
除了阿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蕭峰對慕容復說的那句話

蕭某大好男兒,竟和你這種人齊名!

可惜這世間再沒有其他的大好男兒——兩個兄弟好人是好人,並不是蕭峰概念里的大好男兒,到那一步,蕭峰才發現,自己如此孤獨,遺世獨立,不過如此。

所以蕭峰選擇自殺,這漢子,死都死的那麼帥。


再無牽掛


蕭峰之死:一場大眾合力的謀殺


豪氣衝天,錚錚鐵骨,頂天立地如泰山般聳立的凜凜大漢。

武俠世界為國為民,悲天憫人的第一大英雄,蕭峰!蕭峰!蕭峰!

為丐幫解決三大難題,為丐幫立七大功勞!外境越兇險,鬥志愈強!執掌丐幫八年,內解紛爭,外抗強敵,率領丐幫發展壯大成為江湖上赫赫威名的第一大幫派!

一個真假未明的火漆蠟丸,私底下交頭接耳傳播的流言。

「喬峰是契丹人!」

「大宋江山會斷送在喬峰的手中!」

「現在不會做,不久就會做了......」

「豬狗不如的契丹狗......」

蕭峰在青壯年將青春、才華、武功獻給了丐幫,獻給了大宋,卻被一個小小的蠟丸,一個尚未證實的謠言判了刑。

杏子林中,人人敬仰的民族大英雄半天不到變成了眾人切齒唾棄的番邦大惡人。

如同互聯網上最廉價的惡一樣,稍有風吹草動,各種謠言,各種解讀,各種小報刷屏而來。相比昂貴的探索真相,人們更願意選擇聽信廉價的歪曲。

一個人的謠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的謠言。江湖大眾的醜惡迅速讓蕭峰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雁門關,蕭峰的父輩蕭遠山因為契丹人的身份,被一群蒙面人伏擊,不分青紅皂白,一家老小,屠戮殆盡!

在慘案發生的現場,蕭峰查清了自己契丹人的身份,那時甚至連蕭峰都厭惡自己的身世。

蕭峰的遭遇不僅讓人聯想起近代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圖靈,二戰期間幫助盟軍破譯德國密碼,讓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提前兩年結束,直接挽救戰火中數千萬士兵的性命,間接拯救數億捲入戰火無辜百姓的性命。

可圖靈是個同性戀,他那個時代不能接受包容的戀情,圖靈被判「化學閹割」。法庭外,那些在二戰中不曾對德國入侵做出任何抵抗、任何貢獻的媒體、民間小報、道德衛士繼續給圖靈「判刑」:譴責,謾罵,譏諷。

圖靈不堪恥辱,咬了毒蘋果自殺身亡!

二戰後將「法奸」剃光頭,裸體遊街,戰爭解放後意味著更大的災難

相比圖靈,蕭峰似乎幸運一些,整個江湖都唾棄蕭峰是契丹人時,一個嬌弱的聲音喊了出來:「漢人中有好有壞!胡人中也有好有壞!」聲雖不大,卻擲地有聲。

這個聲音來自阿朱,後來蕭峰在西夏皇宮念及阿朱,胸口一痛,傷心欲絕:「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

阿朱擅長易容成形形色色的人,惟妙惟肖,也許在易容中,她對蕭峰的痛苦感同身受。

聚賢庄一戰,蕭峰面對千萬人的猙獰面孔,吾往矣。

讀者們卻忽略了同樣獨自面對萬萬千千青面獠牙的江南嬌弱女子------阿朱。柔弱而堅定,在舉世皆罵蕭峰豬狗不如契丹身份的漩渦中如一葉扁舟逆流而上,毅然絕然跟隨這個契丹大英雄。

如皚皚白雪中綻放的一朵梅花,雖很快被暴雪湮沒了,但畢竟盛開過。在特殊時代,勇於說真話,勇于堅守,勇於擔當,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阿朱理解蕭峰,相信蕭峰,她清楚地知道:好人壞人不能以地域、種族、膚色區分!

劫後重逢,兩個不被世俗接納的蕭峰、阿朱在雁門關相約去塞外無人的草原馳騁打獵,牧羊放馬,可憐塞上牛羊許約成一夢。

有時候覺得金庸是不是太殘忍了,為何不像安排楊過小龍女那樣,讓蕭峰和阿朱也無聲息隱居呢?可又一想,中原也罷、塞外也罷,哪裡沒有人呢?哪裡沒有歧視呢?哪有沒有紛爭呢?

金庸可憐這對情侶,這對苦命人,這對大英雄,給了他倆美好短暫卻刻骨銘心的時光。

一壇酒,阿朱只喝一杯,蕭峰喝剩下的全部。在以後的狂風驟雨中阿朱承擔不可避免的千千萬萬,而蕭峰搶著承擔剩下的萬萬千千。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該來的總會來。

蕭峰用最威猛的降龍十八掌打死最親最愛的人,絲毫不出於自己的本意。現實也是如此,非出於本心傷害最重的,往往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

生命逝去之前阿朱哭了,她多想一直陪在蕭大哥的身邊,多想一輩子都不分開。

傻,真傻,阿朱真傻,比程靈素還傻。

有她在身邊的歲月才是蕭大哥最快樂的時光,有她在身邊蕭大哥才不會孤單寂寞。

她想用死贖上代人的罪惡,化解這代人的仇恨,阻止下代人的悲劇。

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武功蓋世,氣吞萬里如虎的蕭峰抱著阿朱屍體,哭得像個找不到媽媽的孩子。

天上星,亮晶晶,永燦爛,長安寧。阿朱是滿天星空中最亮最美麗的那一顆!

塞外落日,莽莽草原,蕭峰只有酒相伴。倦極失落的他獨自走向更加凜冽的嚴寒酷雪,毫無目標的向北,去哪裡都好,只要離開傷心的江南就好。

千軍萬馬中,射人射馬,擒賊擒王,哄騙阿紫說,他說那時候最擔心的只有阿紫。但兩人都知道,那時候蕭峰的心中有的只有她,只有她最了解他,在他孤孤單單、給人輕蔑鄙視為胡虜賤種時,挺身而出。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在塞外,有結拜的義兄耶律洪基皇帝;有尊貴無比的南院大王權位;有三軍將士無上崇拜的威名。獨獨沒有她,每當雪花飄落,細雨綿綿,倍加思念。

金錢、地位、虛名不如有一位知你、懂你、愛你的人。

又在雁門關,蕭峰令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換取了漢族、契丹族暫時的和平。

和平協議達成了,和平卻從未來過。兵強馬壯的遼國三軍將士慶倖免於戰爭時,議論更多的是蕭峰阻止遼國侵略大宋的目的。

「他雖是遼人,為南蠻撫養長大,可說一大半是南蠻子。」

「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萬物一般,眾生平等。聖賢畜生,一視同仁。漢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榮辱,俱在灰塵。

蕭峰終於沒有跨過心中的雁門關,同圖靈選擇服毒自殺一樣,選擇了斷箭入心的方式解脫自己,也許去找阿朱了吧。

蕭峰死後,雁門關男女老少沒有人懂蕭峰為何自殺?唯有阿紫悲愴的喊道:我姐夫是你們害死的,所有人都是兇手,所有人的雙手都沾滿他的鮮血。

雁門關,處於漢族,契丹族的交界,地勢絕險,盤旋崎嶇,直入雲霄,大雁都難以飛越。

種族,階級,文化,黨派,價值觀的雁門關,隔閡如海那麼深,由悲壯英雄的碧血匯聚而成。

2013年,在英國司法部長倡議下,英國女王代表皇室赦免了圖靈,遲來的道歉晚了六十年,但畢竟來了。而阿朱之後,卻再無阿朱!

品讀金古,

願享同感。

公眾號:何為金古


無路可退,生無所依,非死不可。

一,悲劇的本質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這種撕碎的力量,往往來自於無法掌控的命運,窮盡一生努力,卻仍舊逃不脫。

亞里士多德說,悲劇的主角是因為陷入逆境而遭難,而不是他本人的惡德敗行。

悲劇使觀眾對劇中人產生深深的憐憫,激起命運無常、無可奈何的共鳴。

悲劇中的人物大多以死亡為終結,正如西方的《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東方的《梁山泊與祝英台》。

悲劇的本質是絕望,只有死亡才能消除無能為力的絕望,走向最終的平靜。

天龍八部就是一本徹徹底底的悲劇。

陳世驤先生評價說,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每個人物無不為自身的貪嗔痴愛所困,都在自己的命運中沉浮。眾生皆苦,求而不得,貫穿全文。

葉二娘愛上她想愛的人,只因為是不倫之情,不得不躲躲藏藏,見不了陽光。孩兒剛一出生,便被蕭遠山搶走,數十年不得相見。終於見到了,來不及享天倫之樂,便殉了情。

玄慈臨死前說,你和令郎分離三十餘年,不得相見,卻早知他武功精進,聲名鵲起,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漢,心下自必安慰。我和我兒日日相見,卻只道他為強梁擄去,生死不知,反而日夜為此懸心。

蕭遠山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某日攜妻兒省親,卻毫無由來地捲入到宋遼之爭,妻子被殺,親生兒子不能認,餘生隱姓埋名,時刻被仇恨纏繞。

玄苦大師,親授喬峰武功,十數年如一日;喬三槐夫婦,傾心撫養喬峰成人,視如己出。卻都遭橫禍而死,殺他們的兇手又偏偏是喬峰的生父。此仇也無法得報。

何人不冤,無人不苦。

喬峰作為主角人物,更是深深陷入孽障,除死無他途。

張五的自殺,是一種逃避。而喬峰的死,更象是一種解脫。

杏子林事變時,喬峰曾發誓,喬某是漢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有生之年,決不傷一條漢人的性命,若違此誓,有如此刀。

但聚賢庄一戰,卻傷了無數性命。

然後,親手殺死了自己最心愛的女人。


二,愛人之殤

當天下人都以喬峰為敵,阿朱義無反顧的站在他的身旁。

你是昔日光芒萬丈的丐幫大英雄也好,還是眾人不齒的契丹賤種也罷,在我阿朱心裡,你只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子,為我雖千萬人而往的喬大哥,一生一世定當追隨你。

在這黑雲重重的世界裡,阿朱是喬峰最後的一抹溫暖。

可他卻親手毀掉了那段希望。

他抱起阿朱的屍身,走到土坑旁將她放了下去,兩隻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臉上卻始終不撒泥土。他雙眼一瞬不瞬,瞧著阿朱本來俏美可喜、這時卻木然無語的臉蛋,只要幾把泥土一撒下去,那便是從此不能再見到她了。耳中隱隱約約的似乎聽到她的話聲,約定到雁門關外騎馬打獵、牧牛放羊,要陪他一輩子。不到一天之前,她還在說著這些有時深情、有時俏皮、有時正經、有時胡鬧的話,從今而後再也聽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約,從此成空了。

蕭峰跪在坑邊,良久良久,仍不肯將泥土撒到阿朱臉上。

從南來了一群雁,也有成雙也有孤單。成雙的歡天喜地聲嘹亮,孤單的落在後頭飛不上。不看成雙,只看孤單,細思量你的凄涼,和我是一般樣。

胡一刀死了,胡夫人旋即自刎。張五死了,殷素素緊緊跟隨。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那時候,喬峰已經有必死之心了。


三,價值觀的坍塌

俠之小者,鋤強扶弱。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宋朝自太祖杯酒釋兵權後,重文輕武。與契丹糾纏多年,丐幫擔起了抗遼的大任。

喬峰在杏子林事變之前,終日率領丐幫弟子刺探軍情,擊殺遼人。此生抱負便是抗擊契丹,保護大宋,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如此轟轟烈烈的過完此生。

而當他突然發現自己身世之後,先前所做的一切都變成彌天大錯。

這半生忙忙碌碌,到頭來成了一場空。

他仍是不甘心,努力周旋在宋遼兩國之間。但宋遼不兩立,豈是喬峰只手能改變?

做南院大王,便得伐宋。
做丐幫幫主,便得抗遼。

隱居山野,做一閑人,可以么?那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又如何放得下心頭?

雁門關外,喬峰做了最後一次努力。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見蕭峰仍一動不動地站在當地。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曾與陛下義結金蘭,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義,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舉起右手中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右臂回戳,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心口。

大遼國的皇帝、義結金蘭的大哥,說出的這番話,變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心中的世界,和眼前的一切完全格格不入了,自己再存留在這世間,還有什麼可以訴求的意義?

阿朱已死,阿紫有依靠,養父母雙亡,親生父親終老少林寺。

再無牽掛。

白茫茫的大地一片乾淨,正好,去陪了阿朱吧。


(完)
微信ID:lahen0923
歡迎關注


天龍八部里蕭峰為什麼會自殺

天龍八部是一部悲劇,這是大家可以接受的;蕭峰選擇自殺卻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故事是這樣子的:耶律洪基允諾永生不再侵宋之後斥責蕭峰不配做契丹人,蕭峰一下子情緒激動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拔箭刺向自己的胸膛:死掉了!一開始我也是拒接接受這樣的結局的,可是作為一個理性的菇涼,我還是願意相信金庸這樣安排是有道理的。在我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多年後終於有一天在電腦桌前頓悟:蕭峰的自殺是金庸一手編造的成人童話破滅的結果,也是金庸在民族主義的道路上走不下去的結果。

理論背景

民族主義起源於近代歐洲,這種以本民族為忠誠對象,呼喚熱烈的民族情感並呼籲為本民族的利益而奮鬥的思想潮流奠定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基礎,但內在包含於這種思想的對本民族的狂熱崇拜也使其同時具有對其他民族狂熱的排斥的可能性。

天龍八部的故事背景設置在宋遼時期,從嚴格意義上我們並不能用民族主義的框架來對其進行分析。但鑒於「中華民族是一個早熟的民族」,自秦漢起,我們的文化中又多少有著十分明確的「夷夏之辨」,民族國家的輪廓若隱若現。而天龍八部的朝代背景相較於其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朝代諸如漢唐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即這個朝代更多的是一個漢民族政權;同期存在的西夏、大遼、大理等政權亦有自己的「代表民族」。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接近的民族國家林立的時期。

天龍八部不是一部典型的武俠,很大程度上,金庸展示的並非歷盡坎坷,英雄成名的常規主題。在天龍八部所框架的世界中,蕭峰從一出場就是以功成名就的身份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其向後的敘事也就不再是成為英雄而是英雄是怎樣走向毀滅的。英雄的毀滅多重原因造成的,但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從天龍八部所體現的民族主義的角度來分析蕭峰之死。

故事分析

正如俄狄浦斯王一樣,蕭峰的悲劇,是從一出生就埋下的種子。

三十多年前,蕭遠山攜愛妻前往中原探親,原本稀疏平常的事情,卻因為他們是契丹人而遭到汪幫主等一干人等的血腥屠殺。汪幫主及帶頭大哥固然是受到了慕容博虛假信息的矇騙而採取了這次盲目的行為,但基於夷夏之辨的精忠報國的思想卻是深深根植於大宋俠義人士心中。因此即使是在這次流血的慘痛的悲劇之後,汪劍通等人的民族主義觀念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蕭峰流著契丹人的血,所以汪劍通在任命蕭峰為幫主之前要他立三件大功來證明他的忠誠;因為他是契丹人,即使在任命蕭峰為幫主之後依然要留信一封,提醒丐幫長老提防蕭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來一直盤桓在汪幫主的心頭。

杏子林事件之前,蕭峰是喬峰,是一心報國、義薄雲天的丐幫幫主,是受人敬重的英雄好漢,更重要的是他是自己認為也是他人所接受的一個漢人。這一民族身份構成了喬峰世界觀的起點,他是漢人,所以他要殺掉「契丹狗」保家衛國。在宋朝這個一個漂泊的積貧積弱的朝代,「精忠報國」自然是被社會所推崇的。他並不需要考慮這其中的對錯,因為歷史、文化、社會已經預先假定了這一邏輯的合乎正義性。

杏子林馬夫人以極其惡毒的方式指出喬峰契丹人的身份,蕭峰開始不見容於中原武林,悲劇色彩開始吞噬英雄的光芒,並不斷走向高潮。

杏子林之後,支撐蕭峰復國讎的基礎崩塌,蕭峰轉向「家恨」。他苦苦尋覓,卻發現置自己於不義之地的「大惡人」是自己的父親,發現導致他家破人亡的「帶頭大哥」是少林主持,發現自己復仇的結果是心愛的女人死於自己的掌下。

以汪幫主為代表的正義消滅契丹人的正義人士製造了悲劇,卻並不需要承受悲劇。他絲毫不需要為他所殺掉的契丹人自責、悔恨、反省。這些工作需要一個擁有雙重民族身份並能超越民族的蕭峰來完成。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說:「喜劇傾向於表現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劇則傾向於表現比今天的人好的人。」而最殘忍的悲劇就是製造一個美的、理想化的、超越的人,然後將其毀掉。

雁門關,復「家恨」不得的蕭峰很快被放置在一個更大的困境之下。遼王意欲南下侵宋,蕭峰力阻,「你可曾見過邊關智商。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歷經滄桑半生的蕭峰此時多少超越了狹隘的民族觀念,只可惜遼王還沒有。蕭峰被囚。段譽等人前來營救,他們逃難躲在一間破草屋休整時,有一段對話,想來金庸為這個問題也是費了不少心神。

蕭峰問少林大師:晚輩有一個疑問,想當面問清楚家父,倘若遼軍他日起兵攻打少林,家父會如何自處?

大師:當然是奮起反抗,護寺殺敵,正如蕭施主一樣,棄暗投明。

蕭峰:大師身為漢人,自然認為漢為明,遼為暗。但是對於契丹人來說,他們就會說大遼為明,大宋為暗。我蕭峰身為契丹人,竟然幫助大宋殘殺自己的同胞。日後遼國上下必視我蕭峰為一個不忠不義之徒。

段譽:大哥你為天下蒼生請命,不但挽救了大宋的老百姓,也使得大遼的兵將免受戰役之苦,此為大忠,亦為大義。

虛竹:你已經儘力而為了,但願普天下的帝王將相都皈依我佛,那天下就不會再有戰亂之苦了。

蕭峰:只可惜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如此天平之日。

金庸沒有學過國際政治,不很清楚國與國之間為什麼要打仗,也不懂國與國之間要怎樣才會不打仗,他只能嘗試給一條出路,那就是讓普天下的帝王將相都皈依我佛。但是金庸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蕭峰是沒有出路的。

耶律洪基答應蕭峰即刻撤兵,永生之年不再侵宋,但他同時宣布:蕭峰不配做我們契丹人的子孫。蕭峰超越了民族主義的狹隘立場,卻改變不了民族紛爭的時代。他對得起天地卻對不起自己的同胞也不見容於自己的同胞,他唯有以死來結束他的困局。「蕭峰一直謹記自己是契丹人,但蕭峰自幼在南朝長大,受漢人養育之恩,並且答應我爹在有生之年不會助遼侵宋,不僅是為了大宋,也是為了大遼免受戰亂之苦。今日我蕭峰迫於形勢,脅持皇上,大逆不道,是契丹的大罪人,我愧對皇上,愧對大遼,我蕭峰再無顏面立於天地之間。」

有評論分析蕭峰選擇自殺是因為阿朱,他同時被漢人和遼人拋棄,天地間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他只有死去的阿朱了。這種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就愛情分析愛情的行為是耍流氓,因此我們需要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去理解阿朱對於蕭峰的精神象徵意義。

蕭峰問阿朱:假如我是契丹人,你還不會讓我照顧你呢?

阿朱:漢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麼貴賤之分?

參考文獻:

金庸,《天龍八部》

唐俊山,《生命的寂然---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文化解讀》

胡迪,探尋《天龍八部》中蕭峰之死

陳海,論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悲劇人物蕭峰

嚴家炎:論金庸小說的情節藝術


既然活著心太累,那就自殺吧。

人是自己觀念的俘虜,喬峰認知失調很嚴重。


直接原因是被耶律洪基那句話激的,「兄弟回南朝高官厚祿」,大意如此。

根本原因是蕭峰早就生無可戀了,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有一個小阿朱,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比的了的。

再者,能有蕭峰如此成就的人,心氣太高,受不得這樣的侮辱。倘若放在令狐沖身上,令狐沖絕對不會當回事兒,可令狐沖武功再高也成不了蕭峰。


以前在天涯仗劍寫的關於蕭峰自殺分析:簡單的說,蕭峰無法為養父母恩師報仇,本該死在少林寺。

很多評論者喜歡強調金庸創作受到西方文藝理論,西方小說的影響,比如《連城訣》之於《基督山伯爵》,再比如蕭峰的形象有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Oidipous)的影子。蕭峰形象與俄狄浦斯的契合不僅僅因為經歷類似——都受到命運的捉弄犯下大錯;還在於性格有共通之處:即使出於巨大的不幸,不肯消沉聽任擺布,直面現實,憑藉過人的勇氣、智慧、勇力不屈的抗爭。最後這種抗爭卻反而加劇了不幸,終於敗給命運,譜寫了極具感染力的悲劇故事。

但,蕭峰的結局卻並沒有俄狄浦斯王那般震撼人心。因為蕭峰死亡的時間根本不對——他本該死在真相大白時的少林寺。

蕭峰的心理危機,歸結起來有四次:1、杏子林中,得知自己本是契丹人,這麼多年來一直幫著敵人打自己同胞來著;2、阮星竹住處,親手無謂的殺死了自己的愛人;3、少林寺,得知自己痛恨的大仇人,加劇自己巨大不幸的人居然是自己的親身父親;4、雁門關,到底還是背叛了義兄和祖國。

這四次傷害,歸結起來,其實第四次本該最小。第一、自己並沒有背叛祖國,自己的選擇恰恰也是對祖國負責任的做法,耶律洪基對他不義在先,無所謂不忠不義,道德上壓力不大;第二、蕭峰一貫對宋朝比對遼國更有感情,小說多次提到,感情上壓力也不大;第三、最後的做法並非突發事件,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事件之前,心情明顯已經和緩,被關在籠子里也每天大吃大喝,甚至還總想著去靈鷲宮找虛竹吃吃喝喝,顯得還有人生盼頭,思想感情也處於舒緩期,因此,那是他最不該自殺的時候。

相比而言,恰恰第三次是最大的傷害。對蕭峰而言,道德自律高於感情。為宋人做事可以說毫不知情;害死阿朱也是對方自己求死;但親生父親害死養父母和恩師,自己無法為養父母和恩師報仇——這才是無法繞過去的鴻溝。遷怒慕容博是很沒有道理的——慕容博無非和蕭母之死有那麼點間接關係。而蕭峰心中最大的仇恨其實是養父母和恩師之死。所謂【喬峰將爹娘掩埋了,跪下來恭恭敬敬的磕了八個響頭,心中暗祝:「爹,娘,是何人下此毒手,害你二老性命,兒子定要拿到兇手,到二老墳前剜心活祭。」】所謂【我是契丹人,他揭穿我本來面目,那是應該的,令我得知自己的祖宗是什麼人,我原該多謝他才是。可是他為何殺我養父養母?殺我恩師?迫我傷害朋友、背負惡名、與天下英雄為仇?】所謂【爹爹,這大惡人當年殺我媽媽,還可說是事出誤會,雖然魯莽,尚非故意為惡。可是他卻去殺了我義父義母喬氏夫婦,令孩兒大蒙惡名,那卻是大大不該了。】而趙錢孫和智光,他原本都是準備原諒的。

可以說,少林寺真相大白的蕭峰應該處於最大的精神危機中——一如俄狄浦斯洞悉真相時。無法面對真實,不能彌補大錯,生活失去意義。俄狄浦斯自刺雙目時萬念俱灰,託付照顧自己的兒女後再無牽掛;而少林寺真相大白時阿紫已經被救到父母身邊,蕭峰也沒有什麼牽掛了。但偏偏這次蕭峰反應最平靜,心裡酸一把,虎目含含淚,就找個出氣筒慕容博喊打喊殺了。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金庸創作的到底是通俗小說,第一目的是討好讀者。情節不允許蕭峰此時死。通俗小說要大團圓結局,縱然是悲劇,也要大團圓之後的悲劇。蕭峰可以死,但要在大顯身手萬人擁戴後死。要在「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的光輝下死。要死的夠豪氣,夠煽情,不能如俄狄浦斯般,只帶著萬分的凄涼走到最後。可問題是,這樣處理,傷害的卻是蕭峰的人物形象。蕭峰在得知養父母真相後的表現過於冷漠,最後的自殺也很突兀,《天龍八部》面世以來,有這兩個質疑的讀者絕非我一個人。

金庸知道創作小說需要尊重角色人物性格。真正偉大的創作,作家並不把自己看成上帝,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死時自己放聲大哭,卻對自己筆下的人物命運無能為力。金庸也不止一次的宣稱自己要讓人物性格帶動人物命運和情節。《倚天屠龍記》後記這樣說;《神鵰俠侶》乾脆在小說正文里這樣宣稱。可恰恰這個《神鵰俠侶》,是最不尊重人物性格,巧合用的最泛濫的金庸作品。尤其是小龍女最後不死,簡直牽強到極點。

以前劉國重先生把金庸類比大仲馬,我個人倒認為類比柯南道爾更妥當。兩者都是最成功的通俗小說家。有人統計過,世界電影從古至今,出現最多的屏幕形象就是福爾摩斯;在華人圈,大概被拍攝最多的也是金庸吧!巧合的是,柯南道爾和金庸對自己的小說創作內心深處都不認可,都不滿意於【通俗小說家】的身份。但,真要創作嚴肅文學,他們就能成功么?通俗小說,真的就沒有嚴肅文學有價值么?巨大的經濟收益,名利,得到後又表現的不屑一顧,是否有些矯情?人的一生,真是無時無刻不面臨魚和熊掌的抉擇啊!


生無可戀 ,欲求無門。

其實蕭峰最想的,是在丐幫開開心心的和低袋弟子喝烈酒,吃狗肉。在被揭露身世之時,他的人生已經沒有了追求和目標。這時候是阿朱站了出來,給了他下一個目標:追尋帶頭大哥,為父母報仇。同時也給了他人生的追求:「塞外牛羊」。阿朱離世後「塞外牛羊」沒有了。少林寺一役,為父母報仇的目標也算完成了。

大願已了的蕭峰,人生已再無追求,也再無樂趣。看看書里,這之後的蕭峰,還有那股豪氣干雲的氣概么?哀莫大於心死。無所恨,無所愛,無所依,無所歸。人生至此,真的是「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了。

蕭峰一生英雄蓋世,豪氣縱橫,當時幾無敵手,就算是與之為敵者,也要挑大拇指,贊一句「好漢子!真英雄!」但縱然如此,那又如何?他的一生牽掛:「胡漢之別,人鬼殊途」。任你多高的武功,多強的手段,也是於事無補,徒增煩悶而已。人生至此,與其窩窩囊囊的活一輩子,真不如死個豪氣衝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武當七俠?
如果天龍八部的主角是桑土公,故事該怎麼發展?
《金庸全集》的最佳閱讀順序是什麼?
金庸小說里有哪些在當時武林中武功高強但是沒幾個鏡頭就跪的人?
金庸的小說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最討厭哪個?

TAG:武俠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