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怎樣煉成的?
就只是天縱其才嗎?
《新唐書·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循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闢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闢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塗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採。訪後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範,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身,命也,不願更嫁。傳正嘉嘆,復其夫徭役。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10歲通《詩經》《尚書》,詩詞格律肯定不在話下。但李白對詩的大膽創新應該與他的經歷有關,在岷山隱居過,為人仗義任俠,好詩、酒、劍。遊歷長安而不得志的經歷加深了他的悲劇色彩,他遊歷天下,用詩來記錄自己的一生,肯定是不夠快樂的,但遠離官場和勾心鬥角,對於魯直的李白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而賀知章的「謫仙人」,杜甫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也反映了當時的名士牛人對他的認可。
李白的一生肯定是極為精彩的,我們只能從一些細節去遐想他壯麗的一生
杜詩可學而白詩不可學。
李白之才,天授也,非人力所及。
——————————————
老杜作詩有章可尋,鍊字、用典,號稱「無一字無出處」,影響了有宋一代半數詩人。
詳情請見錢鍾書先生《宋詩選注》。
從此杜詩成了詩人們心中的聖經。
而白詩天馬行空,縱橫捭闔,恣意酣暢,如黃河九曲而滔滔不絕,又如秦嶺高峻而怪石嶙峋。
具體例子請見:李太白天才在哪裡? - 王路的粽子鋪 - 知乎專欄
摘出一段來:
或問:為什麼李白的「高堂明鏡悲白髮」讀起來會有很暢快的感覺?
答曰:李白天才,就天才在這裡。
這是音節上的奧秘,賈島李賀之輩練一輩子,也只是在字詞上打圈轉,看不到這一點,更別說練到了。
賈島琢磨「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要是李白,不帶琢磨,上來就是敲。不是「敲」字表示的意思響亮,而是「敲」的音節,就比「推」舒服。再具體點說,你念「推」字,要比念「敲」費勁。
「高堂」,兩個字,響響亮亮。
「明鏡」,兩個字,擲地有聲。
「悲白髮」,平仄仄,「白髮」二字,不僅是仄聲,更是入聲;「悲」又屬「上平四支部」,極短促的陰平,效果就出來了。
這麼說白了,沒意思。得讀,得感受。這滋味的好處就像做愛,說是說不出來的。
智商是天生的,天才不世出,修鍊只能出匠人。
李白這樣的才華,迨天授,非人力所能為。記得大學第一次讀完太白全集時,發出的感嘆和賀知章一樣:「謫仙人」。
李白,其實上訴的一些答案,個人不太苟同。天才不是天生的,李白的話和他個人的經歷是很有關係的。李白生性豪放,愛喝酒。喝酒可能是他靈感的來源,父親是商人,所以吃穿是不愁的。而且父親一直勉勵李白去報效國家,因為少年頗有才華,所以接觸了不少文人,而且李白求知慾強。家境好所以常遊盪于山野。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無論閱歷還是文化。都是他才華的沃土,這樣的少年才成為了,一代大文豪。
李白-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惟有飲者留其名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集各種「仙」於一身的李白,在他的詩里行間,總是縈繞著一股若有若無,時濃時淡的哀傷。從「低頭思故鄉」到「緣愁似個長」再到「舉杯消愁愁更愁」,這種傷愁痛楚,卻正是李白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許是我自己的性格使然,總是見不得完美。可李白就是斷臂的維納斯,詩詞就是他在默默的舔舐自己的傷口。
以前很不喜歡喝酒,特別是白酒,那種辛辣的味道總是讓我疑惑是不是我的味覺和一般人不一樣。直到後來喝醉了幾次,才開始慢慢地體會到「醉里乾坤大 壺中日月長」。於是也開始學著自己小酌幾杯,各種白酒黃酒洋酒,都是有嘗試。漸漸地也開始品嘗出那「酒中三千味」。
李白的酒是否也如我的杯中苦?
李白自詡「斗酒詩百篇」,後人每每想起李白,酒葫蘆也是從不離身的。可是李白的酒究竟是何滋味?他的一生放蕩不羈,便是在朝堂之上,也能得唐明宗奉食、高力士脫靴。更是敢在朝堂皇帝百官前耍酒瘋。若說他無心官途,卻是一生都在與權利核心的人物交往。若說他有心從政,鳳冠上朝卻又故意如此失態。這究竟是為什麼?
人之一生,最難過的一關就是「天意難違心難平」。作為李白而言,心懷的是家國天下社稷事,所思所想也都是萬民福祉。可是奈何天意作弄,所擅長的卻是文才詩詞一道,於政治之上,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而命運更是偏偏讓他早早地知道了自己這樣的情況。這種「擅長做的事不是喜歡做的事、喜歡做的事不是擅長做的事」的痛苦鬱悶,實在是無處訴說。及到憑著一手詩文與皇帝相見時,那種痛苦便也達到了頂峰。除了能誇誇自己的酒量文筆,耍耍酒瘋以外,難道要讓他當著皇帝文武百官的面捶胸頓足、痛哭流涕么?身為仙人的李白做不到。
於是,他只能自我放逐。寄情山水、縱情聲色。「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這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李白只有通過最擅長的詩詞才能排解一二。而更讓他無奈的是,生在大唐盛世的他,不僅做不了「喜歡做的事」,連「想要做的事」也都做不了!李白自知在政治上不會有任何建樹,萬民福祉那是求不了了。行俠仗義、快意恩仇那總行吧。心心念念、永不離身的那一把寶劍,卻由於種種原因得不到鮮血的滋潤。只能殺些低賤的奴隸下人,空負了一身的武藝,負了這三尺青鋒!「起舞拂長劍 四座皆揚眉」當心中的那一股桀驁任俠之氣磨得只剩下嘩眾取寵,這是怎樣的悲哀…………「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李白的心裡的那團火已經熄滅了,剩下的只有外在的玩世不恭和內在的波瀾不驚了。除了酒,還有什麼能帶來一絲慰藉?除了劍還能和誰對月歡歌?「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我想明月應該是懂李白的吧?
「預拂青山一片石 與君連日醉壺觴」除了喝酒還有什麼可說的?我相信,便是那一曲《將進酒》,李白也是流著淚,笑著歌唱!
後天努力也很重要啊,李白的父親是商人,見多識廣打小就讓李白學習六甲百家,——五歲誦六甲,十歲習百書。《上安州裴長史書》
在他十八歲左右正是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的時候他隱居去了——又昔與東岩子隱於岷山之陽,白巢數年,不跡城市。《上安州裴長史書》岷山是哪,大匡山。而李白正是來這學道了,東岩子是誰,聽這名像不像道士。
這可妥了,李白和道士學道去了,其後寫的文章天馬行空,揮灑自如這不都可解了嗎~(≧▽≦)/~
剛好,李白在這段時間又拜訪了多位道士,終於遇到個劍術高超的道士,於是李白又去學了劍術,便有了——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
且說李白十五歲讀啥了——百家奇書。如趙蕤的《長短要術》正是講的戰國到漢代的一門學問——長短術。長短術是啥,縱橫之術,而那《長短要術》講的也是遊說任俠以求發達的內容。
這也就解釋了李白任俠思想,詳參《俠客行》
讀過李白傳就知道……的確是天生的
我覺得是時代和他個人的文學修養煉成了他。盛唐是一個包容的時代,而且詩歌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熟,再加上他博覽各家經典,豪放的情懷。成就了唐詩甚至中國詩壇的一個高峰。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多說一句,本人覺得,從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上來說,李白不及杜甫。
貴乎反駁也請舉出實例,總是說那些情感發泄類的詞語,到底能證明什麼呢?
----------------------------------
李白在盛唐時做不做廣告
我先告訴你一件重要的事
李白是四十歲才爆紅詩壇
那麼在那之前的四十年里
他在做什麼了不起的事呢
他在喪心病狂地推銷自己
而且是血洗朋友圈的刷屏
從他出道到終於成為網紅
他整整刷了十七年朋友圈
十七年的朋友圈啊 旁友
人生能有多少個十七年呢
我們之前說簡歷製作
還專門舉了他的例子
與韓荊州書這篇文章
李白的求職信代表作
可惜也沒能找著工作
在他三十齣頭那幾年
他蹲在長安城大門口
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不是寫詩也不是寫書
而是自暴自棄在要飯
簡單來說就是在乞討
但是李白終究是文青
就好像在網上的那些
要飯不叫要飯叫眾籌
李白蹲在長安城要飯
還結識了一群古惑仔
但雙方關係十分不好
以致於要飯都被排擠
所以李白成名後寫詩
昔在長安醉花柳 五侯七貴同杯酒
氣岸遙凌猛士前 風流肯落他人後
但他沒有這麼寫
昔在長安城門口 三五成群偷喝酒
這就是那個李白
號稱長庚星轉世
繡口一吐半盛唐
酌酒花間 磨針石上
倚劍天外 掛弓扶桑
後來在朝廷混不下去
因為他是傲嬌的文青
凡事要面子還要裝 *
當然虛偽點說是清高
總之李白再次失業了
從劍客到驢友
從乞丐到道士
從文案到待業
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就是專心致志地去做文青
我很感激唐玄宗這個決策
因為我一直很喜歡李白的詩
但是這跟他這個人沒有關係
一首詩並不能說明寫詩的人
身為詩人 我最明白這道理
蔡京的書法寫得再精美
宋徽宗的花鳥畫得再好
都不如岳飛一首滿江紅
當然這裡不是在說藝術
然後李白沒有決心創業
他在取了個村婦理財後
便開始繼續籌謀新工作
他遇到了同樣失業的人
一個叫杜甫一個叫高適
三個人互相吹噓了一番
喝了幾天酒就各奔天涯
結果安史之亂就爆發了
求職心切的李白簽約了
結果他簽的是恐怖組織
陰謀顛覆國家政權那種
於是他被流放到了夜郎
不久後他的一生謝幕了
謝幕在采石磯的江水上
標準的文青非主流死法
(當然,事實上他死在自己叔父李陽冰的家裡)
只要功夫深 鐵棒磨成針
今天早上看搜狐新聞 碰巧看到「
文章憎命達 魑魅喜人過 」 杜甫的《天末懷李白》 打開知乎也看到李白 呼應一下 不錯
推薦閱讀:
※大家覺得李白最狂的一句詩是什麼?_?
※李白如果來到西伯利亞會寫一首什麼樣的詩?
※為什麼古代很多有才的人得不到重用?
※李白為什麼能夠讓高力士給他脫靴?「力士脫靴」真有其事嗎?
※王者榮耀中李白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