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Design 有什麼缺陷和不足嗎?
忽略設備和性能的原因, 請純粹的從設計和用戶體驗上探討這個問題.
拋個磚.
1. 可見性
圖片來自 @評論屍.
很大的一個缺點是可見性不足. 就 Drawer 而言, 雖然 Google 強調過開發者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來讓用戶發現 Drawer 的存在, 但是這個控制項本身的可見性很差 (所以才會需要開發者花額外的功夫讓用戶意識到它的存在), 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另外, 除了 Drawer 之外, 還有一個已經快要死掉的控制項 Scrollable Tabs 也是可見性非常差勁的類型 (只能看到當前和左右各一個 Tab 的名稱).
2. 按鈕樣式
亂七八糟的按鈕樣式容易讓用戶感到迷惑 (雖然其實現在還在用的樣式基本上也就只剩下兩種了).
3. 使用圖標按鈕
這點要對比 iOS 來看. Android Design 中明確說過盡量使用簡潔清晰的圖標來製作圖標按鈕, 但是圖標這種東西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比如下圖這些圖標:
一個圖標根據使用情況不同可以代表新建, 編輯等信息, 比起 iOS 直接使用文字按鈕 (或者圖片在上文字在下的按鈕), 顯然很不直觀. 更別提某些開發者自己畫了一套讓使用者完全不明所以的圖標, 那簡直是對用戶體驗的毀滅.
而且更糟糕的是, 如果開發者使用了自製的 Action Bar, 那麼唯一的救命稻草 —— 長按圖標浮現提示 —— 也就消失了. 舉個例子, 在 Android 4.1 以上的自帶時鐘應用中, "添加不同時區時鐘"和"進入鬧鐘界面"這兩個按鈕是沒有任何文字提示的, 尤其是那個添加不同時區時鐘的按鈕, 第一次使用的用戶基本不可能直接猜出那是什麼用的按鈕, 長按又無法獲得提示, 實在是憋屈.
4. Contextual Action 的問題
Android Design 里對於 Contextual 的定義倒是很明確, "長按時出現的操作". 但是對 Contextual 操作的觸發方式卻沒有靠譜的規範. Google 自家就有好幾種對 Contextual Action 的解決方案:
有的時候他們又會同時出現 (比如 Play Store 里 All Apps 列表), 讓人感到無法理喻.
另外, 我向來認為無論什麼操作都應該能通過數次單擊來完成, 而官方規範里的 Contextual Action Bar 的喚出方式卻只有長按 (在 Gmail 里也可以單擊頭像, 這是個不錯的進步), 可見性非常低. 就這一點而言, 我比較喜歡 Item Action Overflow 和 Secondary Action. 但是 Item Action Flow 又有問題, 這個下一段講.
5. Action Overflow
下圖可以說明所有問題:
http://www.phonekr.com/wp-content/uploads/2013/10/2013-10-12-11.01.05_framed.png
(這張圖一直傳不上來...)
我覺得沒有任何一個新用戶能在第一次使用 Play Store 的時候搞清楚三個 Action Overflow 的區別, 而它們又長得一模一樣, 實在是令人無語.
其他的我再慢慢想想...
1 不直觀,認知成本高,而且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手機操作水平稍低的用戶,會存在:
Spinner 看不懂;
Drawer 的三條杠看不懂;
N 多長按操作發現不了;
會忘記還有 menu 鍵,有的藏著關鍵操作項;
圖標隱晦看不懂;
不知道哪裡是文本輸入框,哪裡不是;
抱怨設置項太多,連起來繞地球三圈;
難以區分 UP 和 BACK ;
不知道 Home 上的 app 圖標是快捷方式 ...
以上這些每一條都有人來找我請教/抱怨/要求改方案/打著請教的幌子讓我改方案,都是淚!
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有點隱晦,帶有喻意的設計,像三星的 UI 雖然大大降低了認知成本,卻覺得好土。
2 控制項亂
表示開關可以用 switch button,也可以是 check box,兩者的區別難以感知;
表示選中多個條目,可以用 check box,也可以是蓋一個藍色的色塊;
沒法區分只讀的條目和有下一層及的條目,後者 iOS 會加個小箭頭;
喜歡把條目切成幾段,點擊其中一段對應一個功能,這個設計讓輸入法設置成了混亂的重災區。
3 視覺與動畫粗糙
界面沒有層次節奏可言,比如字體顏色、大小、間距等都沒有仔細考究。
(盜了個圖,圖呢?)
email 灰濛濛一片找不到重點
動畫太少,導致很多必要的反饋只能依賴 Toast 彈框通知,這東西一閃而過,字一多就看不清。
想想人家 iOS 刪除圖片,嗖一下吸進垃圾桶。 Android 只能在屏幕下方彈個框,寫著 deleted....
現在是凌晨 1 點,而體內咖啡因作祟。
action bar太高了按不到呀
純粹的從設計和用戶體驗上探討這個問題.
在考慮回答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了前幾天我問過你的一個問題,關於SplitActionBar當時你回答:「Split Action Bar. 漸漸淡出視線的符合 Android Design 的設計.」
後來我又從知乎上問了這個問題,但是只有一個人回答我
ActionBar中的SplitActionBar為什麼漸漸的在最新的Android應用中消失不見了?
「美觀度差,虛擬導航佔用了一欄,追求簡潔設計,最大化用戶視覺衝擊,儘可能少給用戶選擇,卡片與這個整體不和諧」
當下屏幕越來越大,Split Action Bar這種設計,無疑是有益於單手操作的
Drawer隱蔽性略高,但是會讓整個應用顯的美觀一些
但是現在的Drawer列表,很多都是從上到下排列Item,在我看來,這其實就代表了AndroidDesign在我眼中的現狀:
曾經有人試圖去學習了解AndroidDesign,但是少有人能合理的使用AndroidDesign
還有一點是我一直想要吐槽的,返回鍵為什麼一定要放在左上角,有沒有一個能夠有說服力的理由?
此外……我身邊的人,99%沒聽過AndroidDesign,有很多做Android的和我抱怨過Google沒有給一份可以參考的開發標準,所以東西做的很爛,這也就是學生開發者和老師們最常見的心態。Android在他們眼裡還是玩具,只不過是由於iOS開發成本略高的替代品
暫時就想到這些……個人一點點小小的不系統的看法,想到啥說啥:
交互上:
我覺得Action bar上的按鈕都在屏幕的右上角上,在流行的大屏幕手機上非常難按。(很多APP為了好看簡潔也都不會啟用位於屏幕底部的Split action bar)
Drawer這種導航模式除了好看,全局性強之外,我個人十分不喜歡。一是不直觀,二是觸發起來也十分不易。很多Drawer觸發區域非得要在屏幕邊緣向中間滑動,而且大部分是左側抽屜,在如今大屏窄邊框時代非常的蛋疼。我認為在很多時候遠遠不及原來的各種Tabs如Fixed Tabs和Scrolled Tabs等形式。同時如果是全局Drawer還會影響到現在流行的全局手勢返回。(所以個人認為1.70版本的改用Drawer導航知乎不是很好用,不如舊版的Tabs。)(吐個小槽,標示Drawer存在的三道杠也挺丑的……)
還有就是Up和Back的邏輯問題,很多開發者不喜歡這個,認為會把操作邏輯搞得十分複雜搞暈用戶。但我個人還挺喜歡的。
在內容列表上,現在流行的Cards UI。(這個不是Android Design里的內容我這裡只是隨口一說)有個問題是Cards其實是一種擬物,它應該默認存在著一種可以操作的隱喻,比如說在Google Now中的「劃掉它」。而在很多APP中,由於左劃右劃已經被各種全局手勢返回、Drawer、Tabs給佔用了,所以卡片僅僅是卡片而已,就是放在那當內容列表的,總感覺不對勁。
視覺上:
個人覺得扁平和擬物的尺度十分好,配色也好~小小陰影也好~分層也好~圖標也好~按鈕icons也好~邊緣回彈、按鈕反饋光效也好~(by Holo風格腦殘粉= =、)
1、用戶認知成本高,過度Geek范
因為安卓上遵循AndroidDesign的應用少,像谷歌自己的一系列應用,因為各種特殊的原因,在普通用戶面前出現的幾率本來就不大。
個人覺得AndroidDesign是一種視覺與交互的特殊融合,需要一定的推廣才能讓普通用戶接受。
普通用戶是不知道ActionBar上的Spinner是可以點擊出下拉列表的,他們不知道那個箭頭是啥意思的。
普通用戶是不知道Drawer是從屏幕的邊緣滑動出來的。
等等等等...
所以我們開發者或者設計師,也就更不會知道用戶都不知道些什麼。
2、自由度小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篇文章,大概說的是谷歌自家的應用長的都越來越像了。
確實Gmail、G+、環聊、keep等應用,看上去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好處是這樣的體驗能保證大體水平統一相當,而且用戶也容易快速轉移使用習慣。
但壞處就是,留個設計師的空間就比較局限了。
對於現在大對數崇尚在站酷、Dribbble上炫技巧作品的設計師(這是現象,但感覺不是好現象)而言,他們對於視覺酷炫追求就沒法得到充分的滿足。
你讓他們怎麼在ActionBar上炫技巧?
你讓他們怎麼在Drawer上炫技巧?
你讓他們怎麼用谷歌提供的圖標炫技巧?
所以在安卓上,酷炫或者獨特交互或者極簡的設計就比較難出現。設計的良性循環就無法建立。所以我不反對有人說安卓手機永久了,設計感跟體驗感都直線下降,這是現實,因為現在真正願意靜下心來思考安卓視覺設計與交互的人太少了。
3、交互上暫無對動畫手勢做出規範建議
用戶永遠不會告訴你,這顏色色值要改成什麼,這交互動作要改成什麼。用戶的唯一感覺就是不爽不舒服不自然。
雖然我並不認為動畫跟手勢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但不否認它們確實佔了很大一部分。最起碼我身邊從安卓轉向蘋果的用戶,第一感覺就是,動畫豐富且流暢,手勢多樣且自然。
順暢自然的動畫效果及良好的手勢,會給用戶很自然且直接的良好體驗。
而AndroidDesign在這些方便並沒有給出太多的規範建議(像ViewPager這樣的良好動畫體驗,少),也就造成了普通用戶上手後不自然不順暢的感覺
*4、開發不一定便捷
附加說一點題外話,按照AndroidDesign的設計來開發,不一定就方便很多。
如果設計上嚴格執行AndroidDesign,會想對容易點,但考慮到兼容的問題,還要引一堆庫。
如果設計上一半一半執行AndroidDesign,那是用原生庫呢?還是自己寫一個?用原生庫,估計也要改很多東西。
所以,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原先比較了解安卓的開發者,在無法得到便利的時候,也就懶的向設計師宣傳介紹了。
最後...作為開發者,我習慣了AndroidDesign,反正我是用不來ios,難用的要死。
Press、G+、Fubbo..我常用的應用不多,安卓上本來好應用就少,符合AndroidDesign的就更少了,及符合又擁有自己獨特設計風格的應用就少之又少了...
但我們開發者,現在面對的安卓用戶,在運營商的大力推廣下,已經越來越接近平民化,我們該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反對所謂的低劣ios移植,我們也不太能照搬谷歌的設計。而是要根據我們的實際國情需求,來思考,來嘗試,我們到底該做出怎樣的調整。
1.現實性的問題,目前android 2.3的份額還在20%左右,為了既保證項目的按時完成又要保證軟體在幾大主流系統中的正常表現,action bar什麼的,我們只能自定義了;
2.安卓的圖標基本上都難理解,所以做的時候也直接採用了文字作為圖標樣式;
3.虛擬導航欄和軟體底部的標籤欄靠的太近,誤操作概率非常大,建議都換成滑動標籤欄;
4.側邊的滑出小抽屜drawer,三個小杠看不到且丑;
5.返回和向上太混亂了,避免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產品整體架構足夠扁平。
暫時就想到這麼些,如果你夠牛逼,設計規範什麼的,不用太在意。
Android design最大的不足是普及率太低。
國內廠商:who care?!
推薦閱讀:
※為什麼 Android 的機器主頻和核心數比 iPhone 高,卻沒有更流暢?
※點點網有android客戶端嗎?
※android中如何比較優雅地為一個ViewGroup添加陰影?
※安卓開發被公司要求做ios項目,兩個月未完成任務被辭退,請問道理在哪?
※塞班系統的衰落與它的固步自封有多大關係?
TAG:Android開發 | Android | Android應用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