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過哪些好的防呆設計?
生活中除了文中20131011早讀課:別讓用戶發獃——設計中的防呆策略提到總結的電腦組裝、微笑鑰匙、防污漬咖啡杯等,我們還能想到mac充電線、防止門撞壞牆的門吸等;互聯網產品中更多,特別是引導交互頁面。大家遇到過哪些好的防呆設計?
衝壓機床要雙手按鈕才會啟動。
補圖。就是圖中的兩個綠色按鈕了,中間那個是緊急停止,左邊那個旋鈕是開關。操作員在把工件放進去以後必須雙手分別按下兩個綠色按鈕機床才會動作。兩個按鈕離特別遠是為了防止操作員圖方便用單手或單手加肘彎去夠,雖然聽上去很傻,但真的有人這樣做的,防呆防的就是這樣的呆逼。有些機床還會在沖床兩端加上紅外感應,有東西伸在工件方向上就不會動作。
小時候我媽給我織毛衣,總是在正面織一道豎紋,這樣我就不會穿反了
---------------------------------------
5.19
上張圖吧
剛剛從柜子深處掏出來的雖然皺巴巴的但絕對溫暖的媽媽手織羊毛衫?( ̄??)?
這件毛衣是去年還是前年織的記不太清了,雖然我現在已經可以分清毛衣的前後了,但我媽現在給我織這種純色毛衣時還是會順手織上一道豎紋 ^_^
---------------------------2017.2.28-------
今年本命年,母親大人給織的新毛衣,我已經長大了,可以分得清前後了?( ̄??)?
隨便拍的,效果不太好
好多人提USB介面、電源線介面或者內存條一類,但是跟這個東西比弱爆了,對就是他——3.5寸磁碟。
要把3.5寸軟盤插進3.5寸軟碟機,看起來似乎有8種(規矩的)方法(斜著插不算,對角線肯定進不去),而其中只有一種是對的,但是你測量一下或橫著插一下就會發現左右兩邊事實上略長於上下兩邊的,雖然就差一點,但就是橫著插不進去,一下防了4種。
還有3種方法,分別利用突起、凹陷和切角避免了,也就是說你哪怕是第一次用,從來不知道這玩意是怎麼插進去的,不用說明書,也只能用一種方法把這個磁碟插入軟碟機。
上面是對於不會用的人,對於會用的人,由於前方金屬滑蓋有非常明顯的指向性,當你知道怎麼使用後,你肯定是將金屬滑蓋沖前的。又因為其背面是這樣的:
那麼大個金屬盤軸,只要稍微清醒就很難犯錯啦!不過就算你真迷糊到用手腳都分不清了了,還是依然只能有一種正確的方式插入軟碟機。
堪稱設計中的典範啊!!!
========================題外話的分割線=============================
順便說句題外話,要說這是那個公司設計的?
請跟我高呼:索尼大法好!索尼大法保平安!!
是的,1980年索尼率先推出的3.5寸軟盤和軟碟機,笑笑笑。
========================徹底歪題的分割線=============================
既然有「防呆設計」,為何不能有「痴呆設計」?要說這種設計的經典,一定是法國藝術家卡洛曼(Carelman)設計的「給受虐狂用的咖啡壺」 (喂喂,聽這名你就知道了,其實人家是故意的)
你們用用看,你們用用看,╭(′▽`)╭(′▽`)╯╭(′▽`)╭(′▽`)╯
========================15年5月18日更新===============================
今天回頭一看,竟然跑到第一位去了。。。為了感謝大家的贊與感謝,再增加一條非常經典的防呆設計。
大家難道沒發現在各種麵包車上被普遍應用的門拉手的配置也非常棒么?(??????) ?
非常巧妙的利用了配置方向與結構引導人們的行為,只要看過別人開一次,無需說明書,這一輩子幾乎都不會開錯。
就像下圖這金杯的兩個門把手:
誰也不會橫著拉副駕駛門,後門也不會有人認錯開門用力的方向。。。
當然了,好點的車型門後面的門能開的更省勁點,這倒是實話。。。
===============2015年5月19日更新,文字超長,沒興趣的請略過================
其實,我猜到有人會來反駁我,但卻沒想到來的是什麼人(「我猜到了這個開頭,卻沒猜到了這個結局。」知乎版?(≧?≦)?)
@李英俊 在答案下面回復:
3.5盤相比usb-typec是很糟的防呆設計,防呆目的達到了,設計一般,你的設計憑什麼讓人用最多8次的成本去試錯?我說的是四個方向正反去插
由於回復太長,而且回復的內容的確可以讓大家更了解設計,不要誤解設計,所以貼到回答下面了。
to @李英俊 (閃拍網創始人之一,早期thinkphp團隊成員,好伴時尚技術)
如果是一般人評論,我會贊一下這個評論很在點子上,然後仔細的講解的,但這位兄台以你簽名中的資歷說出這句話來,我只能說感到很詫異!非常的詫異!
好吧,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講解下吧,為什麼3.5寸盤的設計可以奉為經典:
首先這是由當時的技術和材料決定的,3.5寸軟盤是對5.25寸軟盤改進,相對於上一代的5.25寸軟盤,在擴充了容量的同時,更好的防呆設計(其實這應該叫限制因素設計)、更好的引導設計、更好的保護措施(外部殼子加硬,內部防塵護墊,金屬蓋板減少進灰)、並且還小型化了。一步實現了這麼多,而不是通過試錯-反饋-修改,這種迭代的方式一步步實現,正是其最牛X的地方,當然,跟索尼當時有個強迫症老大不無關係。
整套成熟的產品1980年就推出了,那個年代的設計產品幾乎沒人考慮交互因素的,甚至在1979年的時候,還因為人機交互不友好,誘發了全球第一起真正意義上的核電站事故——美國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然而事故從調查到後期設計界開始重視這方面,不知道是多少年後的事了。(具體情況可閱讀設計心理學 (豆瓣)這本書,作者諾曼是當時的調查的專家之一,書里不止一次吐槽第三盞報錯警告指示燈裝在操作台背面,設計師你是想鬧哪樣?!誰沒事一有警報還要繞過去檢查第三個燈?)
而3.5寸盤的設計思想在當時簡直是遠超了幾個世代,甩了當時設計界幾條大街!拿當時的環境來和當今的USB-TypeC比, 難道不有點耍流氓么?
限制因素設計(防呆),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我來說說引導設計。
一、我們的大腦中的很多記憶是存儲於外部環境的,大腦只是對其進行了一個符號化的提煉。不信請現在回憶1元硬幣上,菊花、1元以及1yuan拼音字樣,分別在什麼位置,然後在去找個拿出來仔細看看,就算你大致記住了,你會發現記憶中其實少了很多細節。
(拼音的1我是故意打錯的,沒拿出來錢看之前沒發現錯了吧。)
二、人為了隨時能夠處理多種事物,我們的行動事實上是分「有意識行動」和「下意識行動」的,否則人類不可能做到騎自行車、操縱汽車或操作任何略複雜點的機器或工具的。所謂下意識行為,也就是你不會認真思考和控制你的每一部分行動細節,不信你開車的時候有意識的控制你的手腳每一步操作都精確無比,方向盤轉動精確到度,腳下踩油門的力度也精確到最合適,這時你還有沒有精力去注意路況了?
結合這兩點,如果妥善的利用人類的記憶和行為習慣,人們的行動不但水到渠成,而且非常自然。相反,如果是不理會這些,或者倒行逆施,人們很在行動上也容易「很自然的」犯錯。
想像一下,你面對一扇光溜溜什麼都沒有的玻璃擋在你面前,你知道這是一扇門。可這個門應該推、拉、橫向滑動、還是向上抬起才能開?如果是推,推門左側還是右側?
假如這個門應該推,那麼在推的位置上面貼一張金屬片。問題一下解決了不是?好吧,如果你喜歡」乾淨」,覺得本身光溜溜的玻璃貼個大金屬片難看,那麼我們在上下地彈簧連接的位置貼各貼一小張金屬片,至少你也知道這門應該不是橫向滑動、也不是舉起來,而且還知道這門是的旋轉軸心在哪一邊了,也解決了大部分出錯。
相反,假如我故意貼反,你會推那邊?相信大家都有答案,隨後當你推不開的時候會想什麼?八成不會試試另一邊,而是懷疑是不是門鎖了或者壞了,對不?
這就是引導設計,事實上3.5存檔的兩個金屬件完全可以設計的不那麼明顯(都跟塑料殼子一個顏色有什麼不好?),這一明顯的引導設計在防呆(限制因素)之前,就已經杜絕了99.9%的情況下的錯誤使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毫不猶豫的正確的插入磁碟的!
剩下那0.1%的情況下,的確可能需要複數性的常識嘗試,但絕對不是8次,我們針對兩種情況具體分析:
情況1,在沒人指導、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從未用過軟碟機的人。橫向只需一次(傻瓜才會每條長邊都試驗一次),剩下的前後最多4次,總計最多5次。而且這情況下的試錯,基本上是一次性行為,當你知道正確方式後,根本無需再試,因為外觀的導向性很明顯。
情況2,有使用經驗的人發獃了,事實上只需要2次試錯,因為如果插不進去,他會把注意力轉過來,只需一瞬間的注意,正確的操作方法一目了然。
而發獃通常是大多數,第一次使用經驗對於軟盤的使用頻率來說數量太少,所以哪怕最多5次試錯,在那0.1%中也只佔了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
任何的設計技巧不是單獨使用的,而限制(防呆)設計,通常只是最後一道防線,好的設計可以在防呆之前就杜絕大部分出錯!這也是3.5寸盤的設計上的經典所在,產品永遠是一個整體,當一個產品在各方面全部優秀,而且全面領先於同類水平,才能稱得上經典!雖然我喊了索尼大法好,但我其實並不是索尼腦殘死忠粉,但是索尼的很多設計思路,作為一名設計師在我心裡真心敬佩。
==========================割==============================
回頭讓我再說下為什麼我覺得USB和內存條弱爆了!
其實很簡單,在引導環節上,USB和內存條做的相當少,以至於對於這兩件產品重複性2次試錯是經常有的!正著插不進去,反著再試一下,這種行為在大多數用戶那裡是經常重複的,哪怕是用熟悉的電腦和熟悉的U盤,照樣經常發生,更別提各種USB線了。
(雖然很多優盤也設計了正反較為明顯的不同,比如Sandisk的某款、SSK的某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但那是單個產品外觀設計上的事,與標準USB口的設計無關。)(另外請不要跟我說USB金屬上的那倆窟窿,拆過插口的都知道,那兩個窟窿的設計作用事實上是卡具,指向性極其之弱,多少人都不知道如何分辨,甚至知道如何分辨也不會注意!)
而3.5存檔金屬件的指向性,在防呆之前的上一層行動上就已經避免了大量的誤操作,這相對於脆弱的磁片以及當時較貴的電腦設備價錢來說,無疑是最佳的保護,因為你無須每天都試錯,畢竟來來回回的試錯的磕碰也可能造成損傷和損失的。
而且這一設計理念至今還在被沿用,比如SD和Micro SD的外殼,除了防呆之外,你覺得SD卡露出來那麼長一條金屬銅片而不做進外殼保護起來為的是什麼?留那麼長,而且暴露在外,難道就為了接觸充分么?
(可惜由於插口小型化,便攜化,SD和Micro SD的插口不再是裝在電腦上軟碟機的那種固定方向且不便翻轉。數碼相機和手機上重複性的2次試錯是常見的,筆記本上內置讀卡器試錯情況要少很多。很顯然在這一點上SD卡在吃現成設計的老本,無創新!)
========================最後關於USB-TypeC============================
我承認USB-TypeC的確是個好設計,試錯出現頻率也相當少,但是無論從年代上來看,還是跟實際設計需求來看,Type-C的設計難度都比3.5寸盤要小得多。
其一,3.5寸盤裡面有一個裝入正圓形薄片的硬性需求,「8個方向插入可能」這種需要防呆的設計需求是與生俱來的。
而TypeC則是個插口需求,最多情況下,正方形介面也僅有四種試錯(參照D型USB口),而首先將四種變為兩種難度,咳咳,我還真不知道電源插頭是什麼年代設計出來的了(這讓我不得不想起PS和PS/2口的爛設計,搞成圓的這種返祖設計有意思?好在不需要經常插拔。)。
雖然Type C小型化了,但是其防呆設計理念的本質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在標準並行介面上就實現了!對的,就是我們還能在VGA線上還能看到的梯形設計,196X年就有了。而USB標準在出生之始,竟然沒有考慮學習老前輩的設計經驗,著實讓人扶額,直到Mini和MicroUSB出現才改善,著實有點晚。
其二,雖然現在Type C 的導向性很明顯了,但不得不說至少現在,大多時候TypeC的另外一端通常依然是標準的USB方口結構,由於需要兼容沒法改了。正如我前面說的,一個產品的設計好壞,需要對其整體來評價,標準USB口無疑是拖了後腿。
最後再重複的表達一下,以兄台您簽名中的資歷,做出這種評價來,我表示十分的詫異!!
不僅僅是體驗上想當然,Type-C通常都是一個產品的一部分中的一部分(移動硬碟線的一端之類的),僅僅拿一個細節來談產品。也不談設計歷史背景,就算沒用過也沒想像一下設計需求和實際的情況,直接給出「很糟」的結論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而且就算理解為您是純代碼技術向,不需要了解這些設計都在什麼年代產生的。但是「最多8個可能」和「最多5次試錯」這個區別,至少也該想得到吧,否則就沒優化演算法這回事了,什麼時候都是所有可能性全試一遍,效率呢?(扶額)
跑個題,說個最需要防呆設計的地方吧
大學實驗室的真空水泵有兩個抽氣介面但是只有一個總開關,有時候兩個人同時用泵抽濾,然後一個人抽完了要走,這時候完全就靠這人的實驗操作水平保證他先拔掉抽氣的管子而不是直接關掉泵,如果直接關泵,那另一個人抽濾瓶里是負壓,水泵里那不知道溶解了什麼東西的循環水直接倒吸,嘿嘿,如果要的是抽出來的固體還好,如果產品在濾液里,gg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一學期被坑過兩次了,造水泵的給兩個抽氣口分別加開關很難嗎?很難嗎??很難嗎???
update:這種泵其實是有止回閥的,但是用的時間長了非常容易壞,學院也懶得修(整個化學樓上百台),而且壞了除了不防呆倒是不影響使用,實驗室,特別是教學實驗室里那些泵都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了,然後實驗課就很容易被啥都不知道/知道但是智商突然下線的小白給坑,你妹
5月21日上圖。
目前我們機務段使用的機車上在司機操縱台左手邊有一個黃色按鈕,叫做「警惕按鍵」。
在沒有操縱的情況下,司機必須在每分鐘內按壓一次。
否則,自動自動報警,再則停車…
這應該算是防呆吧…諮詢了一下武廣高鐵的司機,高鐵動車駕駛室內,司機有一個踐踏板。
每隔30秒必須踩踏一次。
否則…停車。
所以開動車還挺帶感的。
防止灰塵進入杯子裡面。
45度的設計
汽車的油門和剎車都是一個腳
(別跟我說卡丁車)
2013年10月14日回答:
不說最好,就說最近看到的。
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時出現的驗證碼,輸入的4個字母后就可以即時判定正誤,不用擔心點擊提交之後,才發現驗證碼填的是錯的。
驗證碼本是用來防止機器惡意操作的。但也造成了用戶輸入時的出錯的概率。
最糟糕的是部分網站在驗證碼填寫錯誤的情況下,點操作按鈕後會清空前面的部分輸入數據,比如註冊網站時填寫的密碼-_-!
為什麼這麼好的東西沒普及啊?
暫時目測國內網站沒幾個地方支持。rd哥哥說,很多網站不做是因為後台數據安全的考慮……╮(╯▽╰)╭
2015年5月17日補充
這一兩年這種方式越來越多的出現在 web 上了,但感覺移動上還相對較少。
另外,最近,我還發現了關於驗證碼另外一個有待提高體驗的問題:
案例1:
最近 qq ,在我讓電腦休眠一段時間後,再開啟時,經常讓我輸入驗證碼。但是當電腦開啟時,我並沒有立刻把驗證碼填了,而可能半個小時之後,需要用 qq 時,才想起去填寫驗證碼,但此時我看到的驗證碼是過期的,也就是說,我輸入這個驗證碼是必然會報錯的,然後刷新出一個新的驗證碼。
案例2:
輸入賬戶名,密碼,驗證碼,點擊【登錄】,提示了密碼錯誤。然後我第二次輸入了正確的密碼,點擊【登錄】。這個時候就會提示我,驗證碼錯誤,並且刷新出一個新的驗證碼。
另外:補充一個冷知識
我們看到的「驗證碼」的學名是:全自動區分計算機和人類的圖靈測試(CAPTCHA)
Java不能用指針。
說一個大家肯定都用過的
衛生紙
這個問題我其實也是昨天才發現
現在你一般買到的衛生紙都是兩面光的
但單層衛生紙並不是這樣,是一面光一面糙的,昨天看日本的《月曜夜未央》發現了這個問題,公共廁紙是單層的,並且糙面朝里光面朝外,這樣在取用時習慣會抽出來向上卷層,就會把糙面卷到外面來
擦屁股的時候用糙面的話就。。。。
所以現在手紙都是雙層至三層,每層都光面朝外
防呆定義
防呆(日語:ポカヨケ;英語:Fool-proofing)是一種預防矯正的行為約束手段,運用避免產生錯誤的限制方法,讓操作者不需要花費注意力、也不需要經驗與專業知識即可準確無誤完成正確的操作。廣義來講,防呆就是如何設計一個東西,而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的程度。避免工作錯誤的發生,進而達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之境界。
防呆與設計
最常見的防呆設計在電腦中,為了讓普通用戶在組裝電腦時不會出錯,相關零組件大都有形狀相符的防呆設計。生活中也不乏防呆設計的應用,下面這款2013年iF獲獎作品微笑鑰匙(Smile Key)就通過防呆設計解決了關於鑰匙的4大難題。自然的弧度,更加貼合拇指和食指,用著更舒服;更容易分辨鑰匙的朝向—再不用去記憶哪面是正確的朝向,自然貼合拇指與食指的那面,便是正確的;鑰匙平放的時候,因為這弧度,更容易被拿起來;鑰匙上面有數目不等的凸起小顆粒,用於區分誰是誰,比如說,1個小顆粒是辦公室的,2個是自家大門的。這在晚上看不到的時候尤其方便,再不用一串鑰匙挨個嘗試了。
防呆設計經常使用感官替換的方式來進行設計。如下面這款杯蓋,通過視覺替代觸覺進行防呆。可以感應杯中液體的溫度顯示不同的顏色。通過視覺的警示提醒人們此時的飲品很是燙口,避免一時糊塗拿起就喝了。
再如下圖所示的路邊的壓痕,則剛好相反,通過觸覺代替視覺提醒對駕駛到路邊的車輛進行防呆提醒:你的車輛已經偏離主行車道了。通過行駛過程中車輛的顛簸感,比視覺引導更有效的指示駕駛員儘快調整方向。
防呆設計的重要目標是避免錯誤。喝咖啡留到桌子上是不是很懊惱?那就別讓這個錯誤發生:來自設計師Kim Keun Ae的創意,防污漬咖啡杯在杯子的腰線上開了一條環狀凹槽,於是,順著杯子邊沿淌下的咖啡漬,流到這裡就會橫向發展,再不會繼續往下弄髒桌子~
另外,防呆還會通過設計在適當的時候對用戶進行提醒,幫助用戶完成任務。來自設計師Risako Matsumoto(松本理紗子)的創意平衡花瓶也利用了防呆的理念:優雅的提醒你澆花。一根木頭支架,一頭嵌著花瓶,另外一頭則是可以移動的配重滑塊,整個結構通過掛鉤固定在牆上,形成一個類似天平的結構。當花瓶中的水減少,支架就會開始傾斜,水減少得越多,也就傾斜得越厲害,從而醒目地提醒你,它該加水了。
夜間的提醒也很重要。停電了,卻怎麼都找不到蠟燭?澳大利亞工作室Den Studio帶來的熒光蠟燭(Blackout Candle),通過防呆設計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它採用了特殊材質的石蠟和發光粉混合製作,白天發光粉吸收光的能量,晚上發出熒光;其次,造型方正,在底部有個小開口,剛好可以塞進去一盒火柴——於是,即便突然的停電讓你措手不及,但是找到了蠟燭,你就能找到火柴~
從上面幾個案例中可以總結出防呆設計的原則:」避免錯誤,無需思考」,細化如下:
1.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不需要注意力。
2.外行人來做也不會錯──不需要經驗
3.不管是誰、無論何時都不會出差錯──不需要專門知識與高度的技能。
從用戶層面分析,防呆設計就是以非專業、無經驗的用戶角度出發,通過設計引導這類用戶正確的操作。工業設計如此,交互設計也不例外,下面就是筆者對交互中的防呆策略的一些思考。
交互中的防呆
簡單地說,防呆設計就是如何去防止錯誤發生的方法。人們總是在怪罪一件錯誤的發生,而較少去動腦筋想想如何去設計一些方法來避免錯誤的發生。所以我們需要正視錯誤,面對錯誤,想方設法的避免錯誤或緩解錯誤。在交互設計中,用戶可能的錯誤正是我們應該預防的方向,我們可以參考防呆設計的思路,通過設計,引導用戶正確的操作。
1.限制操作
想像一下:點擊某個功能按鈕,然後提示不能使用,應該怎麼怎麼樣先……此時你是否會呆住:既然不能用,為啥要放出來做煙霧彈?所以,當用戶當前狀態不能進行一些操作時,把這些操作隱藏起來吧。給予用戶適當的行為約束——為用戶封閉掉不正確的道路。下圖所示,如果瀏覽器中已安裝Evernote Web Clipper,該頁面對應按鈕顯示為灰色不可用狀態,避免用戶重複安裝。
根據用戶的使用狀態,對應進行功能項的展示和隱藏,是有效避免用戶誤操作的常用手段。由狀態所限制操作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預防了用戶可能發生的操作失誤。
另外,通過有趣的形式提醒用戶達到限制也是一個友善的防呆做法。Feathers是一個第三方Twitter 客戶端,點擊那個可愛的 Twitter 鳥發推。隨著用戶逐漸輸入內容 Twitter 鳥會逐漸變綠,防止用戶輸入超過140 個字元限制。
2.預見錯誤
給予用戶必要的預判性錯誤提示——在用戶出錯發獃之前,告訴用戶,這樣走可能會出錯。
當用戶在午夜提到」明天」時,siri會詢問用戶具體的時間,以防用戶錯誤的做出對明天的定義。
當電量不足時,Dropbox會自動停止正在進行中的照片上傳動作。這個貼心的設計讓用戶避免了因上傳而耗盡電量手機關機的囧態。
當用戶的一個行為很可能會引發預見性的錯誤,越早提示用戶,並給出可行性的建議,錯誤越容易被接受和改正,用戶的損失也就越小。
3.跳出空白
空白頁面一定是空白的嗎?NO。單純的空白頁面會讓用戶焦躁不安:發生什麼了?我現在該怎麼辦?……無路可走的焦慮肯定是很難受的,為避免這種心理,我們需要給到用戶適當的出口,讓用戶在空白頁面也有路可走。
例如在空白頁面,提供用戶解決辦法,或提供給用戶其他出口,引導用戶接下來的操作,讓用戶不在空白頁發獃,幫助讓用戶快速離開空白。
706081041931277907144410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又或者,給用戶以與眾不同的空白頁,讓用戶可以在空白中思考。Clear中,當用戶刪除所有list或新建一個空白項時,頁面展示出一些有意思的語句,讓用戶不再空白。
4.步驟狀態
在一些複雜的操作時,用戶會產生一定的心理疑問: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此時,為了避免用戶發獃,需要告訴用戶操作所處的狀態和接下來的操作步驟。
對用戶在這個頁面需要做什麼、已經做了什麼有清晰的劃分,對現在需要進行的、當前所處的操作階段予以高亮顯示,吸引人進行操作;對於還未進行到的操作階段也預先做了一個介紹,很清晰的介紹了完整的任務流程。
另外,對狀態的巧妙標識也是防止用戶發獃的一個有效途徑。操作過多,用戶可能已經遺忘了一些狀態,比如瀏覽網頁時哪些看過哪些未看過。Opera 在新開網頁標籤上設計了折角處理,提醒用戶這個頁面還未瀏覽。
無確切進度時,隨著時間的增加改變wording,以提醒用戶當前頁面仍在努力載入,避免用戶誤認為頁面卡住。
5.唯一操作
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對操作的流程沒有預期的普通用戶,在一些流程複雜的交互操作前總會或多或少的迷茫。如何降低這種迷茫?解決方法就是讓用戶單次只需執行唯一操作,不要把複雜的選擇題拋給用戶,讓用戶發獃。
例如在電腦殺毒這個相對複雜的任務中,一次只提供給用戶唯一明顯按鈕,避免用戶在選擇時左右為難。把簡單留給用戶,把複雜留給自己。用戶只給用戶唯一的推薦,別讓用戶思考。
6.想你所需
用戶在操作時不會保持高度的謹慎和耐性,所以必要時要幫助用戶思考。幫用戶想他沒想到的,幫用戶想他所需要的。如新浪微博使用郵箱做為登錄名,用戶在輸入@ 後,將會出現輸入建議,輸入建議里有常用郵箱的後綴以輔助輸入。此時用戶就可以直接選擇無需輸入。
根據用戶場景設計用戶想不到的需求是防呆設計的較高境界。當你使用手機豎屏瀏覽時想將內容放大你會怎麼做?沒錯,將屏幕翻轉至橫屏顯示,之後觸控放大。谷歌翻譯對這一場景進行了延伸設計:當翻譯完句子後,如果將設備橫屏旋轉其界面會自動全屏並放大,方便展示給旁邊的人觀看。這個貼心的細節提前考慮到用戶使用翻譯的場景,幫助用戶省去一步操作。
替用戶思考,幫用戶想他們所想不到的,不局限與讓用戶停止發獃,還要讓用戶意想不到。
結語
防呆設計就是如何去防止錯誤發生的方法,讓非專業、無經驗的用戶可以第一時間完成正確操作。最後,總結下防呆在交互設計中的應用。
避免錯誤
1.限制操作:將暫時不可用的操作隱藏起來;
2.預見出錯:將用戶可能的錯誤提前展示,比事後諸葛要好;
3.跳出空白:別讓用戶止步與空白,空白應有更廣的發揮空間;
無需思考
1.狀態指引:讓用戶了解當前的狀態和未來的進程,防止用戶迷失;
2.唯一操作:複雜的任務流中不要讓用戶過多選擇,簡單唯一就好;
3.想你所需:用戶是匆忙的,我們要替用戶想到他們想不到的事情。
總之,我們應該拋開自己的高級用戶視角,在用戶可能」發獃」的各個時刻精雕細琢。深入挖掘用戶行為習慣和心智模型,真正從用戶的角度去分析使用上可能會出現問題,通過系統的設計去盡量避免錯誤的發生——把簡單留給用戶、把複雜留給自己,讓發獃成為不可能。
出自《三聯》
為了防止用戶不小心把軟體卸載:
你不優化一下系統嗎?
你不升級到最新版嗎?
你不再裝一遍嗎?
狠心卸載?
堅持卸載?
……
算了,送你XX助手好了!
ctrl alt delete
比如麥當勞的門把手,拉是豎條推是橫條
肯德基的門把手,拉有把手推就是塊光板
絕逼是學校里給校園卡充值的機器。
校園卡充值的時候,必須有一隻手按住校園卡才行,因為它設計的放校園卡的地方不是水平面而是傾斜的,要是不按的話,卡就會掉下去,這樣就只能單手進行充值了。
當時覺得這設計的真傻逼.......弄得這麼麻煩...
後來才發現,當時是太年輕了
因為大學幾年,校園卡從來沒有被遺忘在那裡.......1:SIM卡,SD卡,缺個小角
2:USB插口的小方塊,USB Type-C的雙面都可插入設計
3:各種卡扣,比如說單反相機旋入鏡頭時,擰到底會自動扣死
4:電話座機在接聽的時候撥號盤會有背景光,也防止在掛電話的時候沒有掛好聽筒
5:飛機上的洗手間,在沒有鎖門的時候光線是昏暗的,鎖好門燈才會變亮
(我不止一次坐飛機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人用廁所不鎖門的。。他們不覺得裡面黑嗎。。
6:重大決策按鈕(火警算嗎。。)上面一般有個小蓋子,防止執勤人員在睡夢之中按下………
7:現在有很多家門,是那種只要撞上,從外邊是打不開的。。
(開鎖費好貴。。機場上的供水裝置,可以供熱水和冷水,按鍵式的設計。
冷水一按鍵就可以出來,而開水必須要按一下鍵,再確認按一遍,以防燙傷。這個太棒了。
不過不知道算不算防呆。。。因為一想到防呆就是內存條。。。
還記得那一句遠古的預言啊:USB介面發明人死後,棺材緩緩降入墓穴,不一會又提上去了,換個方向之後再降下去…so...誰說USB打誰
說個跑題的—班主任需在教室後面陪同學生自習的制度
駕校教練給我們講過一個踏板的設計:
所有車的剎車踏板都比油門踏板高,通常剎車踩到底都比油門高出一塊
另外,開過車的同學都知道,剎車的「踩程」也比油門短好多。剎車很容易踩到底,而油門很難
obviously,這是給那些開車喜歡偷懶,腳不好好放的同學設計的
設想一下,你單位在北城,你上午剛在南城談攏一筆大單,一臉愜意地開著車,聽著歌,想著回去以後老闆怎麼誇你。中午的環路不是那麼堵,你一腳油門跟上前面的車,然後放下僵了半小時的腳,休息一下。然後,窩次奧!前面車來了個急剎車!「我腳沒在剎車踏板上怎麼辦」「我這麼一腳踩下去踩到油門了怎麼辦」不過沒事,多年的開車經驗告訴你:「沒事,你就照著中間使勁踩!踩到的肯定是剎車!」
說實話,這設計真是在我剛會開車那會幫了我幾次。
說句題外話,前一陣很火的那架國產飛機。
我想大家看到這個踏板設計就明白我想說什麼了
我打一開始就站在設計失誤該停飛那邊。分析一下整個事件的各方發言很容易總結乾貨。
不停飛派:
官方:幾乎所有事故都是駕駛員失誤造成
停飛派:
知乎部分簡短回答:設計問題涉及利益不能細說
推薦閱讀:
※怎樣製作工業設計作品集?
※MacBook Pro 2016為輕薄操碎了心,為何仍比ThinkPad帶網卡的傻大黑粗機型重?
※自動扶梯的內部結構與荊州扶梯卷人事件?
※Android 誕生幾年了,為什麼大陸手機企業對於推出 Android 高端智能手機一直不溫不火?是工業設計不行還是沒有自己系統的特色呢?
※微躺車那麼好為什麼沒有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