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再也沒有金庸古龍一樣的武俠小說作者和作品出現?

很久不看武俠了。
求大家賜教。


受邀是在是受寵若驚...
我的個人感覺是這樣的:

  • 武俠小說寫作在金庸古龍時期算是啟蒙(注意是和現代相比)階段,那時候小說寫作的門檻沒像現在降得這麼低,普通大眾大多對寫書(尤其是類型化小說)還多少有點敬畏,所以那時候的武俠小說作家的整體數量要少一點;現在創作門檻降低了很多,自己開個博客寫兩篇就算,沒有市場壓力沒有質量監控,很多作品都變得比較隨性,注重得更多的是個人表達,質量良莠不齊,沒有那麼大的衝擊力和影響力了
  • 現在閱讀模式的選擇增長太快,讀者的選擇太多,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一個可能很小眾的作者,不像舊時閱讀渠道比較單一,作品很容易普及到廣大群眾中;我高中同學裡就有很多喜歡《武俠》里那些零零散散的小作家的(當然其中有些後來變成了小大家...)
  • 有金庸古龍珠玉在前,後來者難免會被拿來比較,所以除非是有很明顯的突破創新,一般的作品都會給人一種模仿或者致敬的感覺,尤其是些武功招式、流派啊之類的(這個完全是自說自話了,別往心裡去,先看了金庸古龍以後,再在別的作品出現相同的流派什麼的,就會不由自主產生一種"切,這都是野史,金庸古龍才是正統"的感覺...)
  • 其實對於武俠小說的衡量標準也隨著時代發展有所改變...所以,與其說現在沒有作品能媲美金庸古龍,倒不如說現在的作品根本就不以他們為模板了
  • 最最最重要的...兩位大師實在是太厲害了啊,bar被set這麼高,很難有人突破啊...

個人愚見...勿噴...-_-


我自己也不算經驗很豐富,被邀請實在受寵若驚。

關於武俠看過金庸十五本;古龍楚留香,陸小鳳,小李飛刀完整系列以及孔雀翎,浣花,大人物,蕭十一郎,歡樂英雄,白玉老虎幾本;倪匡現代武俠的幾部短篇,另外就是玉嬌龍和春雪瓶兩部;各式標榜武俠的電影若干。

現在的作家,很難寫出優秀武俠作品的原因,私以為有如下原因:

1,想像力欠缺
寫小說是件特別費腦子的事,而武俠小說又很考驗想像力。曾經在朋友推薦下看過一些網路上以武俠名義出現的小說,沒錯裡面是有復仇,客棧,鏢局,刺客這些武俠小說的標記,可是情節構思人物設置無一能逃開金,古兩位前輩的窠臼。說來說去都是一樣的故事,名門遺孤卧薪嘗膽最終報了大仇,輾轉眾多少女之間總有人和他比翼雙飛總有人被辜負或出家或生恨或黯然離去;或者江湖上出現一大寶物各門派爭相奪之,最後與世無爭的男女主角走到一起;還有一種只有一個主角和他若干死黨,不停地卷進江湖上各種陰謀,最後邪不勝正。來來去去那些人那些事,又寫不出性格突出的人物,缺乏引人入勝的構思,有些地方雖然設了懸念可惜越發展越不能自圓其說,只用男女主角廉價的曖昧來吸引青春期讀者的眼球,大約是現在大多數年輕武俠作者的通病。

2,社會經歷不足
寫小說者,描述的是一整個社會,或曰江湖。在一個完整的魚龍混雜的社會中,有達官顯貴,有深山隱士,有街頭乞丐,有風塵異人;有王府,有鬧市,也有尋常百姓家;有琴棋書畫,也有刀槍劍戟,還有柴米油鹽。想要把各色的人物刻畫的生動,那麼人物生活的環境,交往的同儕,他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事,作者必須了如指掌,就好像在說一個很熟悉的人一樣。「辣塊媽媽」就是韋小寶的口頭禪,他就只能欺上瞞下,胡天胡地;而為軍國大事操心的陳近南對於他,那種既嚴格又慈愛,也正是因為他的身份及作為所決定的。那麼如果作者對於這些形形色色的人不熟悉,不了解,僅僅憑藉情節上簡單粗糙的模仿,寫出來的作品自然單薄,矯情,欠缺說服力。而現在大多數年輕作家很少有機會了解各個階層的人。古龍先生曾混跡草莽,金庸先生經歷過戰亂,退學,創業的艱難,他們對於人情世故的認識不是我們這些被人拋棄就以為世界末日來臨的孩子們能「模仿」的。

3,知識不博
知識與想像力一般都是正相關,你知道的東西多了,思維自然更開闊。你的主人公來到江浙一帶,吃的自然就是桂花白木耳百合湯,糯米嵌糖藕,茭白蝦仁,龍井茶葉雞丁等精緻小菜,來到雲南,吃的就是宣威火腿,汽鍋雞,過橋米線。北方如鹿鼎公館是怎麼樣的建築,南方如琴韻小築是怎麼樣的結構,此外欲描寫善彈琴者,須知宮商角徵羽,欲描寫善下棋者,須懂規則戰術,善寫字畫畫者,又要懂筆墨紙硯的學問。在大師們描寫的大千江湖中,還有許多如奇門遁甲,五行八卦,造橋造錢造炸藥,加之天南海北的方言服飾習俗,這還真不是坐在書桌前或百度一下就能解決的問題。

4,耐心不夠
這世道太浮誇,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來做點事情,10歲孩子出了書成了名,家長們紛紛坐不住了,就像搶船票一樣,晚了怕丟了什麼似的。越來越多小朋友走速成的路子,看了幾本漫畫就說自己熟讀經史子集,是欺人還是自欺呢?
我常記得小時候的夏天,爺爺講過無數遍的三國演義故事,每一次聽感悟不同,老人家的記憶誤差有時也不能面面俱到,上學後找來一讀,許多疑問豁然開朗,對其了理解也更深。這些說來不值一哂,可是的的確確會讓你的眼光有些不同。
經典,或說文化,難道不是用來反覆咀嚼代代相傳的么?

以上胡言亂語,見笑了


金庸古龍之後,如何寫出影響深遠的武俠小說,說說一木自己的思考吧。形成了文章,歡迎拍磚。
武俠小說或許可以從成人童話走入成人寓言

不太了解其他年代人的閱讀體驗,但像如一木一樣出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尤其是男人,大都無法忘記曾經對武俠小說的痴迷,或挑燈夜讀,或冒著極大的風險在老師眼皮底下偷讀,或寧願餓著肚皮用飯錢去租武俠小說來看,不一而足。

獲得讀者如此的愛戴,估計是很多其他領域的作家所羨慕甚至嫉妒的。首先不說藝術水平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單從閱讀心理來說,這其實是個一直被人所忽略的社會現象。一木膚淺地認為,這種心理是人類內心深處追求無限自由的外在表露,而不僅僅是受獵奇心理的支配。曾有個朋友說: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當個昏庸但不亡國的皇帝。昏庸的皇帝,不需為江山社稷而操勞,也不被身前功身後名所束縛;不亡國的皇帝確保了他始終擁有了最高的地位和權力。這是一種極度自由的狀態,他可以做他一切喜歡的事情。諸位莫笑,換你,干不幹?

但這只是白日夢,我們都是被生活所捆綁的人。而閱讀武俠小說,讓我們內心深處這種無法實現的夢想獲得盡情的體驗。把柴米油鹽一腳踢到一邊,跟隨者主人公自由自在闖蕩江湖,斬奸佞、扶弱小、吻美人,無疾病之困擾,無窮苦之勞心,往來皆是英雄客,出入都是鐵哥們,席天幕地,處處是家,練就絕世武功後更是予取予求,有興趣噹噹武林盟主,心血來潮過過隱士生活。你說,還有比這更爽更自由的日子嗎?

但在很多人心目中,特別是在很多作家心目中,武俠小說得到的依然是輕視。說句題外話,大學時一木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中文系教授認為古今中外一切道理無不包含在文學裡面,是最有用的;數學系教授認為數學包羅萬象,天理大道和日常生活無不涵括,是最牛的;哲學系教授認為哲學研究宇宙終極價值,那是無用之用大用也,是最強的。

或許人都高估了自己或者自己熟悉領域的價值。君子不器。對於小說來說,無論何種題材,不管是革命的,生活的,言情的,魔幻的,武俠的,都是載體,能否以此做到「不器」,成為人類精神文明史上瑰寶,取決的只是作家個人的才華和思想。武俠小說再離奇,也沒有《西遊記》裡面的故事離奇,至少沒有聽過哪個主人公是石頭變的;武俠小說里輕功再高,也不能一個筋斗飛十萬八千里;很多人詬病的打打殺殺好像在《西遊記》里也分量不少。但是,《西遊記》依然是千古巨著。

因此,我堅信武俠小說的前途。並固執地認為,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最成功的文學還是那些雅俗共賞的作品。《老子》之類畢竟過於深奧,往往只能仰望,對於平庸如我來說,我更感謝《西遊記》等四大名著帶給我的閱讀幸福,更懷念大學期間廢寢忘食一本接一本看金庸和古龍小說的美好時光。

現當代武俠小說已經從主要注重情節的離奇變為更注重人性的描寫。同時金庸、古龍兩位武俠大師的出現,也使得部分學者改變了視武俠小說為低級不入流小說的印象,開始逐漸登堂入室了。嚴家炎、陳平原、孔慶東、陳默、曹正文等先後出版了論述武俠小說的專著。很多人都說,武俠小說已經走過了它的巔峰時代,金、古兩個武俠大師如兩座大山橫亘在武俠的天地里,難以逾越。

是的,我也相信這點。金庸的降龍十八掌已登峰造極,古龍的飛刀也是妙到顛豪,再去練降龍十八掌或者小李飛刀,即使多努力也很有可能只是班門弄斧湮沒在大師們的背影下。

但是,我們可以繼承大師們求新求變的精神,努力尋找新的突破。既然武俠小說契合了人類骨子深處對無限自由的神往和追求,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讓它從成人童話走入成人寓言呢?七尺身軀立於天地之間,再偉岸也會渺小;神功蓋世比之造化自然,再神奇也歸平淡。一個人,一把劍,成長於江湖,尋找於江湖,求索於江湖。江湖會以什麼姿態迎接他?他問不清從哪裡來,但他將向何處去?前行的路途有哪些荊棘坎坷?走的過程精彩嗎?困惑嗎?痛苦嗎?最終的歸程是哪?

拋出話題,但求引玉,也為給嘗試武俠小說寫作的自己以激勵。


受寵若驚啊....
個人看來,中國武俠跟中國動漫犯的是一個毛病——社會依然沒有正視這種藝術形式。動漫自然不用多說,武俠方面,就是出現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他能夠寫出《天龍八部》這樣深刻的作品,但是整個主流社會對於武俠的態度依舊是三個字:課外書。
這真是一件無比可悲的事情,作為武俠的主要受眾,年輕人的閱讀內容一直被主流觀念所把持。現在真正被廣泛宣傳的,為人所知的所謂新武俠,除了在武俠這個小圈子裡,外邊有誰知道?功利化的教育觀下,孩子的所有閱讀面無比狹窄,就是《天龍八部》已經進教科書了,你身邊的孩子除了教育部推薦的幾本名著外還看過什麼書?這不僅僅是武俠的問題,而是整個中國文藝界的通病,武俠如是,動漫如是,科幻如是。
所以說,只有「成人童話」真的有成人來看了,童話才能寫得好。


最近正在讀《誰來與我乾杯》
同意一樓,古龍有說「當其他人『正常』的時候,我已經『落拓江湖載酒行』了」,少年時王動離家,葉開漂泊,陸小鳳「只有自己照顧自己」大約就是這樣神韻


價值觀落後時代,武俠很難火了


基本同意程小橙 所言。補充兩點。我認為最基本的原因應該是沒有市場動力。在金古時期還有其他不錯的武俠作家,雖然水平參差不齊,但反映出當時武俠小說的創作熱情是很高的。當時武俠小說基本都是在報紙上連載的,也是當時少有的消磨時光的方式。但是現在人們獲取娛樂的方式多樣化。武俠小說雖然也有不錯的閱讀群體,但是相比其他的娛樂方式人們更傾向於看電視劇電影動漫等視頻內容,選擇閱讀方式的也會選擇所謂玄幻等內容雖然大多垃圾,但是讀者看著YY過癮的小說類型。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武俠小說創作自身的瓶頸,金古已經登峰造極,即使金庸自己都無法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而選擇封筆,古龍更是不乏質量不高的作品(當然很多是代筆緣故)。所以現在所謂的新武俠基本也是金古的老套路,甚至加入奇幻的元素(滄月、步非煙)也顯示出經典武俠小說創作的瓶頸。在市場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更是難以吸引有水平的作者創作武俠小說。


《十景緞》,語言風格類似金庸。過了多少年了,那種語言味道不復再有。是不是故意做舊的?還是白話文就那樣?
大作家都是不可複製的。要再有,還會是大作家?研究《紅樓夢》的那麼多,捆起來能是一個曹雪芹嗎?


因為很久不看,所以你覺得再也沒有金庸古龍一樣的武俠小說作者和作品出現


經典武俠已經落入俗套


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最關鍵的,金庸的著作緊扣歷史。除非自己構建新世界,然而這些歷史人物已經被定型,甚是你塑造的角色都會被人聯繫到金庸小說,金庸最厲害的是抓住了歷史,你現在看看《花千骨》《三生三世》《青雲志》以及正在拍的小說,那都是情情愛愛的小作品,對於金庸粉絲來說,這些網路小說真的塞牙縫都不配,根本沒有耐心看這些小鮮肉電視劇。
而且13版天龍,我的天,現在拍電視劇竟然可以粗製濫造到這種程度,所有人都瘋了么?這是洗錢呢么?我去!!!


可以看一看,錯終亂,不知道,是不是你喜歡的類型


文筆可以的就已經是少數了,再加上受前人經典影響太重,擺脫不出傳統武俠基本套路,而市場現在更傾向與天馬行空的yy玄幻小說,最重要的是金庸古龍寫的是人性,是社會,現在的武俠、玄幻達不到這個高度,讀起來沒有共鳴。


因為再也沒出現過金庸古龍一樣的人


因為不流行了 out of fashion


受眾不同。

——————————————————————————————————————

背景:通過正規考試篩選,金庸的班級里一共有3個學生。金庸寫了本射鵰英雄傳。

同學A:佳作。

同學B:精品。

金庸:OK,我再一本。

背景:金庸的班級擴招,又進來了197個關係生。金庸寫了本神鵰俠侶。

同學C:金庸寫了本書,好像挺牛x的。

同學D:那有啥牛的,再牛能有咱班班長吳老二牛,吳老二寫的那首一人飲酒醉咱班有一半的人都會喊,文藝委員小紅天天要跟他連麥。

金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庸也罷,當今的流水賬寫手也罷(簡稱金、流)。沒有誰是單純為了抒發自己情感而寫作,寫就是為了賺錢,想賺錢就得先對市場受眾定位。

金時期,識字的人少,識字的人即有文化的人,有文學修養的人。金庸那個時代的作者需要迎合這些知識分子,即文學品味在整個中國占前百分幾的那一小撮人。

流時代,識字的人多,按比例來講,大部分識字的人等於金時期的文盲水平。這個很關鍵,義務教育讓當代讀者的主力軍識字,這些人能閱讀,對讀物的要求就是內容簡單,字數多,更得快。流要取悅大部分讀者,只需按一個框架羅列漢字即可。只要寫的多,能堅持,就能盈利。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當代寫得一手好文章的人會在利益的驅使下,去做其他更有意義、更賺錢,更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我私以為,如果金庸晚出生幾十年,即便擁有同樣的才華,也不會寫這麼多優秀小說。


推薦閱讀:

除了金庸古龍這樣成名大家的作品,有沒有哪些武俠小說,是值得一讀,甚至反覆讀的呢?
《新邊城浪子》你更喜歡誰?
白玉老虎好在哪裡?
用陸小鳳的靈犀一指去接李尋歡的小李飛刀結果如何?

TAG: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古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