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狼的孩子雨和雪》?


本文刊登在了雜誌《二次元狂熱》2013年五月號上(參考:如何評價國內ACG研究向雜誌《二次元狂熱》? - Macro kuo 的回答)。下文是將雜誌刊登版本的文章經修改而成。值細田守新作バケモノの子在日本上映之際,把兩年多以前寫的專欄文轉過來。
動畫考察21 在後宮崎駿時代超越所謂「動畫」——細田守導演作品《狼的孩子雨和雪》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

A piece that surpasses the Miyazaki-era of "Anime"

《狼的孩子雨與雪》是繼《穿越時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戰》等話題電影后,細田守導演的最新作品。2012年夏天公開後獲得了三次大獎的該作,以其42.2億日元的票房成為了代表2012年的日本電影。可以說,這部作品超越了日本既定的「動畫」媒體形式,成為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創者。


縈繞在《狼的孩子雨和雪》上的神聖光環 The Divinity

  細田守導演因在吉卜力的聲望問題於2000年被撤下《豪爾的移動城堡》導演一職,其後經歷了導演利用了現代藝術家村上隆的設計的LV宣傳片《SUPERFLAT MONOGRAM》(2003)和One Piece第6部劇場版《祭典男爵與神秘島》(2005),於2005年離開了東映動畫成為獨立動畫人。

《數碼寶貝 我們的戰爭遊戲》

《SUPERFLAT MONOGRAM》

《祭典男爵與神秘島》

《穿越時空的少女》

《夏日大作戰》

《狼的孩子雨和雪》

2006年,他的首部劇場版作品《穿越時空的少女》一開始僅在全日本21個電影院首映,相對於EVA新劇場版《序》首映時的85個、《破》的120個和《Q》的224個是微不足道的。(參考閱讀:如何評價《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 - Macrokuo 的回答)但後來,憑藉其獨特的魅力而形成的一傳十、十傳百的口口相傳和粉絲們的奔走相告,最終播映影院多達100個,並創下2.6億日元的票房記錄。這種人際傳播形式類似上世紀90年代的舊版《EVA》,是觀眾「自己發現的,所以自己有必要去談論」,並且使部分觀眾產生了「作品在散發一種只有自己才懂的信息」的錯覺。2009年,同樣是他的作品《夏日大作戰》,卻和《EVA新劇場版 破》一樣,完全消除了作品中的這種「一對一」的感覺,以及誘發這種錯覺的表現,而是施展了細田在東映動畫里練就的渾身解數,融入了所有可能滿足大眾需求的娛樂性要素。就像《EVA新劇場版 破》是為了普及EVA而存在的舊EVA的二次創作一樣,《夏日大作戰》成為了他本人1999年執導的《數碼寶貝 我們的戰爭遊戲》的二次創作,並創下了17億日元的不俗票房。當2012年EVA Q通過回歸舊EVA的艱深路線,融入BL和GL(或者說是AKB式的)等的各種要素,獲得舊EVA粉絲和宅腐動漫粉絲追捧的時候,細田守的第三部作品《狼的孩子雨和雪》(以下簡稱《狼之子》)及其主角「花」的出現,突破了近幾十年來日本動畫和角色的傳統內涵,成為了在後宮崎駿時代超越「動畫」這一傳統概念的作品。這是細田守個人作品迄今為止的一個大飛躍。如果說突破了50億日元票房的《Q》作品裡蔓延的還是當年那種只有自己才懂的信息的錯覺,那麼《狼之子》就是給觀眾帶來了一種人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故事寓意的感動。因此,獲得驚人的42.2億日元的票房收入也就不足為奇了。作為成立於2011年的細田守個人動畫工作室(Studio 地圖)的首部原創作品《狼之子》,這個票房成績雖然在數字上未能超過《Q》,但其對於整個日本動畫界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了這個有著15年以上歷史的對手。難怪這部影片就受到了激起整個御宅第二世代熱潮的《機動戰士高達》系列生父,一向以言辭犀利、辛辣刻薄著稱的富野由悠季導演在上映前的讚不絕口:

《狼的孩子雨和雪》的衝擊——富野由悠季

可以說已經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這部作品明顯是把目標指向了革新。不過,身為作者的導演本人或許沒有意識到,他是在追求手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這樣的作品。

不論是否意識到,可以說,與這部作品相比,過去的一切電影看上去只會像是為了迎合時代的手法,在照葫蘆畫瓢而已。

這部作品既不是變身題材,也非戀愛題材,也不存在環保或是環境問題類的信息在裡面。當然也更不是治癒系的作品。

這個故事早已跨越了過去的題材分類。想必這是因為其描寫十分冷靜。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她是一部文藝大作,因為她對於真實的生命延續,兒童成長問題的描寫所達成的意義,已經到了讓人刮目相看的程度。

當然,在技巧上也許會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這些細節問題都是瑕不掩瑜的。這部作品的構造可以說正是因為運用了動畫里特有的手法才得以成立的,卻不得不被貼上動畫電影的標籤,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

能夠看到這種作品,作為製作者同行來說,不得不說是很幸運的。

向開拓了動畫的可能性的、參與到本作製作的導演和製作班底致敬!

同時富野由悠季也在影片公開後和細田守的對談里指出:

細田導演將這麼個誰都曾體驗過的理所當然的故事,通過巧妙的動畫修辭手法,組織到了一個十分適合觀看的片長當中。雖然我不敢承認,但不得不說細田導演已經變得能夠獨當一面了,相信《狼的孩子雨和雪》在今後10年、20年里所獲得的評價和認識,將遠遠高於今天。

富野由悠季導演難得的這一番毫不吝嗇的讚美之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狼之子》的本質。細田導演不愧是開拓了一個時代的動畫大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圍繞富野由悠季的評價,剖析這部作品的神聖光環。

「長不大」的日式主人公 The Youthfulness

自從第一部《鐵壁阿童木》登上熒屏(1963),日本電視動畫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50個年頭。

  在這50年里,日本動畫到了《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機動戰士高達》的時代之後,可以說主要描繪了一種使思春期的觀眾感到愉悅的情景,或者乾脆就是一種妄想或者願望,而成年人看到這種作品則會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期。在這幾十年里,觀眾們一直是在力圖從動畫中尋求某種失落的青春期式的命題。無論是從《EVA》中的碇真嗣到《Death Note》里的夜神月,還是從《高達SEED》中的基拉·大和到《Code Geass》中的魯魯修,亦或是從《涼宮春日的憂鬱》中的阿虛到《物語》系列裡的阿良良木歷,從世界繫到空氣系,冒險類到日常類,動漫粉絲眼中的主角或英雄,就像萬年保持小學生不變的大雄和柯南的不變性一般,一直都是高中生的孩子形象。而作為表現動畫精華的動畫電影,也不例外。將好萊塢電影里常有的以成年男子形象刻畫的英雄或主人公借鑒到日本動畫作品的時候,往往讓人費解:日本動畫中的成年男子就有能夠成為英雄的人格么?而之所以成年男子的英雄形象在日本動漫里往往淪落為類似《TIGER BUNNY》里的虎徹,又或是《宇宙兄弟》里的六太這種有點《銀魂》MADAO式的角色,不能直接將好萊塢式的硬漢形象搬來,正是因為存在這種意識形態上讓人不由生疑的差別。當人們不能從成年男子的角色里找到英雄形象的時候,日本的動畫和其他影視作品裡出現那麼多的少年少女的主角就不足為怪了。而單就動畫這種影視形式來說,就連擅長製作面向不同年齡層次的動畫作品的日本也尚且如此,其他國家也就可見一斑了。而細田守的《穿越時空的少女》和《夏日大作戰》很顯然也是在這個失落的青春期式的命題中誕生的。動畫作為適於描寫這類命題的藝術形式,一直被賦予了「用青春期的眼光新鮮活潑地描繪故事」的社會角色。而從製作方的角度來看,就算是到了40歲、50歲(細田守,庵野秀明,今敏)甚至60歲、70歲(宮崎駿,富野由悠季,高畑勲),動畫界的巨匠們還是一直在將自己心中的「年輕的那部分」映射到年輕的少年少女身上在進行電影創作,也就是電影中的Juvenile(日文概念直譯,英文叫young adult fiction)題材了。

細田守

庵野秀明

今敏

宮崎駿

富野由悠季

高畑勲

如果說曾經的奧特曼系列代表了特攝片里舊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大故事裡的「大」英雄,東映的那群從恐龍戰隊一直延續到今天各式各樣的假面騎士超人的特攝片里,動作演員身穿人偶服或者緊身衣的對打就代表了當代百家爭鳴的小故事裡的「小」英雄。(大故事小故事概念請參考 動畫考察9 從碇真治到夜神月的想像力變遷——家裡蹲式的心理主義到生存遊戲中的決斷主義)然而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近半個世紀前的數十米高的奧特曼,或是一直延續至今的真人等身大的假面騎士超人,日式英雄的標準總是叉著腿並手叉腰站立的那個英姿颯爽的姿態。而我們也不難從細田守成為獨立動畫人後的三部作品的宣傳海報上的女主人翁姿態中,看到這種日式英雄形象在細田筆下巾幗般的再現。除了EVA私小說式的《穿越時空的少女》(原作也是近半個世紀前的作品)採取了女主人公紺野真琴獨自的跨越動作外,在原創作品《夏日大作戰》和《狼之子》的宣傳海報里,篠原夏希和花都採取了典型的日式英雄式的叉著腿站立的姿態。這就體現了細田守在尋求自己的「英雄形象」的進程。也就是說,從《夏日大作戰》到《狼之子》,細田守實現了從刻畫受到大家族(在海報里處於篠原夏希背後的大家族成員暗示英雄背後有家族的支撐)支撐的網路半虛構英雄的「角色」,到刻畫艱辛支撐家庭、養育孩子成長(在海報里,花抱著孩子的姿態表現了她撫養孩子長大的毅力)的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母親這個英雄「人物」的轉變。

從「角色」到「人物」的飛躍 The Personification

而這個從「角色」到「人物」的轉變,就可以說是自從《白蛇傳》(取材於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動畫電影)於1958年公映以來,日本動畫所一直未能逾越的壁壘了。當初日本在以迪斯尼為典範,將動畫製作和編成為兒童向的媒體作品的時候,一種將作品中的人物由「設定」和「世界觀」進行構造化的方法,就幾乎在無意識間束縛了日本動畫製作者們的創造力。而為了對抗和擺脫這種無意識中的束縛,在自己導演的作品《歲月童話》和《平成狸合戰》里一直追求描寫「人物」而不是「角色」的,就當屬高畑勲了。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細田守的作品是更接近於高畑式的作品系譜的。

《白蛇傳》

《歲月童話》

《平成狸合戰》

早期宮崎駿也曾經批判過庵野秀明,說他的作品描繪的不是「人物」而只是「角色」,其實宮崎駿本人歸根結底描繪的也只不過是「角色」而已。在論及「人物」和「角色」之區別的時候,不少觀眾和評論者會簡單地將宮崎駿和高畑勲他們的作品都視為「吉卜力工作室」這個大的類別里。實際上,在動畫的領域裡可以說,不論是製作方還是作品觀眾都難以擺脫「角色」的束縛。也就是說,一般觀眾在談論宮崎駿的時候其實也只是在討論「動畫是如何描繪接近於『人物』的『角色』」而已,一直沒有能夠歸根結底地上升到「動畫真的有在描繪『人物』么」的這個視點。

之所以筆者認為細田守的作品「接近於」高畑勲的系譜,是因為在細田守前兩部作品《穿越時空的少女》和《夏日大作戰》里,他所描繪的紺野真琴和篠原夏希還僅僅是接近於「人類」的「角色」而已。而這裡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兩個主人公都還只是十來歲的少女。就像前面所說,日本的絕大部分動畫至今所描繪的主人公都還停留在這個年紀,或者是年紀更小的少女們。即便是在家庭向的故事中,主要情節往往都是從主人公經歷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到與異性接觸、磨合、結合(交往,結婚)為止。也就是說,從想要在動畫里描繪少女期的女主人公的那一刻起,動畫至今所培養、積澱出的文法和樣式,都會將故事局限在從少女發育期到成熟期之前的那個階段。哪怕是一點細微的動作、表情、語言……不論是如何力圖去描繪「人物」,這個被描繪出來的結果都會有那個「角色」的模式和影子,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難以走出所謂「萌系角色」的套路。

那麼細田守又是如何跨越這個模式的呢?首先,與利用自己心中的「年輕的那部分」進行動畫製作的前輩們不同的是,細田守運用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現實中身邊發生的事件在進行創作。例如在《穿越時空的少女》里,諸如本文文頭所提到的、細田將自己在動畫界里因威望不足而被撤下《豪爾的移動城堡》的導演一職之類的遭遇,和在業界艱難打拚的經歷融入到了作品中,通過數十年前的原作中所刻畫的穿越時空的這個人生「後悔葯」,真情實感地描繪出了整個故事。而相似地,關於前一年(2005年)的海賊王劇場版《祭典男爵與神秘島》,細田守本人也在採訪中承認是「利用失去夥伴的船長這個主題暗喻自己這個曾經失去夥伴的導演」的事實。在他的首部原創作品《夏日大作戰》中,細田將他與妻子結婚時「去鄉下見大家族成員時那股一開始沒有任何期待感,卻在結婚後感覺意外的有趣的心態」原原本本地再現在了「被篠原夏希假借打工之名,讓自己冒充婚約者,陪她回老家鄉下的小磯健二」之上,使得故事有血有肉。

而到了《狼之子》里,雖然細田守的孩子恰巧在影片上映時誕生,由於妻子懷孕之事是在細田守作畫分鏡完成時才得知的,所以孩子的誕生和這部作品本身並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儘管結婚後還沒有子女,但細田目睹了現實中的母親們撫育兒女的一幕幕,《狼之子》就是對這種現實的描述和憧憬了。這種描述和憧憬並非是像EVA里的碇真嗣對於回歸自己母親的子宮(EVA的Entry Plug)或是其克隆體(凌波麗)的一種角色性的俄狄浦斯式戀母癖。細田守的母親在他製作《夏日大作戰》的時候就已經過世。母親的去世給細田守帶來的除了悲傷之外,據他自己所言,更有一種「母親已經盡了自己的義務,接下來就該輪到自己了」的人生使命感。正是有這種即將到來的使命感,細田守對於母親這個存在的意識,與其說是一種孩童時代的、對於母親的欽慕與感恩,不如說是對嚮往成為為人父母的期待。也正是這個跟自己的經歷息息相關的期待,才使得《狼之子》的女主人公跨越了以往動畫所描繪的第二性徵的發育期和成熟期,直接描繪了「與異性結合、產子、一直到自己的孩子也成長到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期」的這樣一個母親的、作為20-30歲左右的「大人」的成長曆程。這一變化看上去雖然細微,但是對於日本動畫和與其有親和度的媒體作品(漫畫,輕小說等)的世界來說,卻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描繪這一年紀段女性的動畫雖然絕對數上並不多,卻並非完全不存在。像是「大姐姐」這樣的「角色」,或是「母親」這樣的角色也是廣泛存在於動畫的世界裡的,在創作的時候細田守也有可能陷入這些角色的定式之中。《狼之子》通過將13年的故事濃縮到兩小時片長的電影里的方式,避免了這些個「角色」要素存在的可能性。在創作思路主要來自對母親的傾慕與嚮往的同時,作為對於今後為人父為人母的思考,作品的一個思路契機也來自於自己的30歲左右的妻子,細田守將他妻子的所謂「一種不符合年齡的大學生般的形象」映射到主人公「花」的身上,可以說正是讓這種略顯靠不住的母親的形象巧妙的更新了至今動畫或其他影視作品裡描繪的「母親所該有的形象」,以一種獨特的懵懂感讓「花」展開了其作為「母親」這個「人物」所特有的挑戰。

正因為細田守的《穿越時空的少女》和《夏日大作戰》是來源於現實生活,他在兩部作品裡所刻畫的主人公才是比較接近於現實,而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存在。例如在《穿越時空的少女》里出現的並不是動畫里常出現的粉嫩美少女,而是有著傻氣和缺點的、現實化了的紺野真琴。而到了《狼之子》里,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育子只是一種憧憬,所以才會出現通過一個懵懂的花挑戰母親這個「人物」,來展示給觀眾一種「通過養育子女、看到子女一天天長大而帶來的幸福感」的美好境界。然而正是細田守將這種美好境界和「狼之子」這個幻想要素相結合,才讓作品在獲得電影性的同時,通過理想化了的抽象符號,讓觀眾體驗到一種獨特的現實感以及來自內心的震撼,反襯出花這個「人物」作為細田守對於「母親」憧憬的成功具現。而命運般地與影片上映同步誕生的細田守的孩子,可以說就像這部作品所達成的一樣,象徵了從動畫一直以來的女性「角色」中,一個全新的「花」這個母親「人物」的誕生。可以說,細田守在這部片子里達成的,就是將他一向的不給人物影子的二次元式畫法和與這種畫法南轅北轍的、將主人公作為「人物」而非「角色」進行描寫的方向性相融合的一種獨特風格。

就像富野由悠季導演所言,這部作品裡這種女性主人公的描繪方式對於日本動畫這種媒體形式,可以說是有著巨大意義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種擺脫了長期以來以十來歲的女主人公作為「角色」的描繪方式,對於日本動畫自《白蛇傳》以來一直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定式,即「動畫是為了孩子們(和御宅們)而存在的東西」,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迄今為止的過去,如日本輕小說創作者在企劃階段將大學生或者已經畢業了的女性作為主人公的作品送到出版社編輯部時,經常都會被要求改成高中生,或者乾脆整個企劃因此直接遭拒。一直以來,每當為了讓「角色」這個符號能夠在讀者和創作者之間產生共鳴的時候,10來歲的少女就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而這種不可或缺性恰恰反映出:在與動漫和輕小說密切關聯的業界里,「角色」給作品所帶來的限制性之強烈。而這種限制性跟筆者在動畫考察15 日本動畫故事性的現在到將來 (輕音少女,夏日大作戰,EVA,東之伊甸,反叛的魯路修,穿越時空的少女) - 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里說到動畫衰老的真實性也是相通的。

細田守之所以能夠成功擺脫禁錮,一是由於個人動畫工作室的創作可以不受大廠慣俗的支配和約束,二是他活用了從東映學到的製作理念。他的前兩部作品《穿越時空的少女》和《夏日大作戰》以充滿娛樂性和符合動畫觀眾口味的特色建立了作品地基和觀眾基礎,就成了有助於他在《狼之子》里更好地自由發揮的外生要素。《狼之子》中將主角和視角都集中到「花」這個母親身上的這一特點,就是與「在《崖上的波妞》里最終沒有選擇將母親的麗莎,而是將小孩子的宗介和波妞設置為故事中心」的宮崎駿根本的不同之處。事實上,細田守是延續了高畑勲「在《歲月的童話》里描寫10歲的少女和20歲後半的女性之間往複的、力圖在動畫里描寫(當時的)現代女性」的創作風格。

《崖上的波妞》

《歲月的童話》

然而,細田守並不是在這個時代里唯一向日本動畫里的傳統女性「角色」發起挑戰的動畫人。日本NHK電視台在2011年初和2013年3月就曾經在 「大人的女性動畫時間」的動畫系列裡,面向日本動畫的非傳統收視人群,即3、40歲女性,播出了由直木賞得主的女性作家的短篇小說改編的動畫作品。諸如以《人生Best Ten》里的39歲單身女性,以及《不在他處,正是此地》中大學生的母親為視角的故事,都是超越了傳統「動畫」里少女的女性範疇,描繪了「成熟女性」的作品。而細田守這一題材在動畫電影界的成功,就讓日本動畫界看到了從「角色」到「人物」轉化的美好前景。

想像的餘地和「可能性」 The Spatiality

還記得在細田守上一部的《夏日大作戰》里,他為影片內容做了精心的準備,在動畫演出設計上動用了全方位的娛樂手法,各種假想空間OZ里集合了眾網路用戶力量對抗love machine的打鬥場景,以及最終集聚大家族成員的力量將小行星探測機的墜落軌道移開的挑戰,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觀眾大呼過癮。而到了《狼之子》里,細田守的這種先端性的演出技巧可以說是得到了他有意的抑制。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為了使故事更容易讓觀眾理解和代入情感的製作方式、縝密的敘事性以及時間控制。他在短短2小時的片長里有條理地濃縮了13年的故事,並且不會陷入一種流水賬式的記敘和縮減,而是有張力地描繪了「花」作為母親從孕育子女到子女獨立的每一個進程,並將每個場景印刻在觀眾的心中。比如將父親的「他」的死放置於整體片長的六分之一不到的地方,「雨」溺水的事件放在整部電影的正中,這種嚴格的時間控制不僅起到了精簡次要劇情作用,也能讓想要描繪的地方實實在在地被濃縮地體現出來。

再比如片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關於到底是選擇作為狼活下去、還是作為人活下去這個問題。這裡本來應該可以像《幽靈公主》式的,將動物世界、人類世界的對立軸明確地描繪出來的,細田卻有意沒有選擇這種手法,而是像姐弟倆那場動真格的打鬥所要表現的一般,將原本畏首畏尾的「雨」和原本調皮搗蛋的「雪」姐弟兩人的角色性格在故事後半對調,展現出他們各自在成長中的變化。這裡,如果是一般的敘事風格的話,很可能會故意讓兩個選擇了不同道路的姐弟的人生以某種方式相交匯,或是以對抗的形式,又或是以互相理解的形式進行發展,而這部電影卻是以兩人的道路一直分裂,互不干涉的形式結束。這種距離感可謂難能可貴。

其實這種給人以想像的餘地的描寫在片中其他地方也可以見到。例如在老師帶領下穿過山脈映入眼帘的那個湖的場景里,「雨」眼前的那一簇花其實是與母親片頭夢想中所見到的花坪是同一種花,也就是說,作為兒子「雨」接下來將要生存的大自然其實是與母親「花」內心的景色有某種聯繫的。然而,母子二人相互卻並不知曉。又比如關於像是「花」發現狼男的「他」死去時的橋與「他」躊躇該不該向「花」坦白身份卻最終沒能說出口時兩人所在的橋是同一個地方等等各種點到為止的暗示可謂是遍布全篇。這些地方都並沒有選擇不留餘地去揭穿這種暗示的真相,而是讓觀眾自己去汲取個中含義。當然細田導演本人自己心中一定有他的答案,他卻沒將自己所信奉的答案通過影像強加給觀眾,只是將它們提示在這些個場面里,讓觀眾自己延伸想像力去判斷和填補空白。可以說,正是這種讓觀者的想像力參與進作品中的娛樂性,使得這部作品獲得了其他動畫所沒有的「可能性」。

這裡如果換了是富野由悠季或者庵野秀明導演來編排的話,大概就會去描繪「孩子不能選擇父母的不條理性」,以及發展向「父母為了自己的生存意義而(最終)殺掉自己的子女的矛盾」的糾葛和衝突。當然,並不是說這樣就不如細田的版本好了,正像前文所說,日本的幻想題材動畫的作品核心一直描繪的,都是一種「思春期的如何從父母的影響下獨立」的主題,「(讓父母)從子女處獨立」的這種思路本身就很稀薄,就連這種劇本的儲備也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狼之子》的出現可以說是有著重要意義。如果說細田離開東映後的這三部里最有衝擊力的是《穿越時空的少女》的話,那麼讓動畫粉絲最能享受的就是《夏日大作戰》,不過,最讓人感受到動畫未來的可能性的,還得屬這部《狼之子》。


從娛樂性和作家性的兩立出發,不斷變化的動畫 The Fluidity

就像上文所舉的富野由悠季和庵野秀明的例子,作為電影演出家的能力越高,其「作家性」往往就會成為一種麻煩,妨礙到作品本身貫徹娛樂的可能性。其實,也就是這種地方造就了細田守和他的前輩們的不同之處。

例如,押井守導演曾說過「電影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去製作至今沒有過的東西了」。然而作為娛樂的電影,一般都是由製作方長期積累下來的、周知的構架方式所製作出來的,若不能按照這些方式製作出來的,就很難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娛樂性電影。在另一面,如果不是像《柯南》或者《哆啦A夢》之類的系列動畫的劇場版,而是製作像細田守所製作的一個獨立故事的長篇動畫電影的時候,為了使故事成立,在能夠確保娛樂性的同時,也需要這個製作者或者導演的某種作家性和實力。而能夠在這種電影構建力和娛樂性上實現兩立的動畫人並不多見。在《夏日大作戰》里可以說細田守就是明確地展示出了這種兩立性。相對於將自己的人生都代入到作品中的EVA粉絲和表示不可理喻的非粉絲的極端對立,就算是不喜歡《夏日大作戰》的人至少也能理解她的內容。可以說,正是這種容易理解性才使得它獲得了票房上的成功。為了使當今略帶閉塞感的御宅們所支撐的日本動畫獲得更大範圍內的認知和評價,可以說動畫界所需要的正是這種作品和動畫人。原本細田守是可以繼續固守他在這種時代需求性中扮演的標兵人物的,然而在《狼之子》里,我們不難發現,他卻又向著別的方向邁出了新的步伐。

記得曾經和藤子不二雄等人一起在常盤庄以下一個手塚治虫為目標努力的已故漫畫家石之森章太郎(漫畫《人造人009》、《排球女將》作者)曾經說過,漫畫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比其他的藝術形式更低一個等級的存在。雖然他曾一度因此而嘆息,然而某個時期以後他就釋然了。因為他開始覺得,「文學和雕刻之類的藝術一定程度上已經是設立完成了的藝術門類,漫畫卻不是。正是因為漫畫一直都還未成熟,所以才能一直保持其形式的不斷變化,而這就是漫畫這門藝術的價值所在。」其實石之森的這番話對動畫也是適用的。正如前文所說,一直以來,(未成熟的)動畫在描繪的都是一些未成熟的年輕人(長不大的主人公)的故事,來給同時也是未成熟的觀眾(孩子,御宅族)看的。無論是早期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又或是《機動戰士高達》,其實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看,這些都是一般成年人會覺得很傻、進而嗤之以鼻的噴飯類作品。然而正是因為這些作品裡有某種挑起青春期年輕人心理的某種本質性的東西,一種面向大人的藝術里所沒有的東西,大家才會這樣喜歡這些作品。可以說這種本質性的東西到現在的動畫界也是沒有變的,不論是引領時代的《EVA》,甚至包括細田守前兩部的《穿越時空的少女》和《夏日大作戰》里,也都存在這種本質性的東西,也就是一種少年少女啟程的主題。可以說一直以來為大家所喜歡的動畫里,大都有這樣的主題。然而,正因為動畫也跟漫畫一樣,其藝術價值側重於其本身的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長期沉浸於這種單一的少年少女啟程式主題的製作方法,其實是並不利於動畫這種媒體形式發展的。當年押井守將前衛性要素的這種作家性在保持動畫本身趣味性的基礎上引入動畫,使得動畫變得更有魄力,又或是早期《機動戰士高達》里通過引入真實的戰爭觀和人物描寫,使得被人唾棄為低俗的機器人動畫這個題材獲得了更多人的欣賞,這些都是在通過對於動畫的不斷變化來體現其價值。而到了《狼之子》里,可以說細田守就是在自己的電影史里重現動畫史的進步,只不過是由和押井作品或者《機動戰士高達》的進化不同的角度出發,讓日式動畫(Anime)從根本上回歸到了動畫電影(Animation)這個最為原本的起始點。


突破題材的「普遍性」 The Ubiquity

日本動畫發展至今,可謂是對各種題材的故事情節的敘事方法和細節布置積累沉澱了一個大概的章法,而細田守可以說在東映動畫的時候也吸收了這些章法,例如如何去讓觀眾盡興其中,又如何給觀眾的情感下套等等的一系列誘導作業,這些都儼然已成為日式Anime中最為根本的一種特徵。而作為運用了這種出色的誘導性演出的結果,可以說觀眾的情感狀態基本就是受到電影演出家的控制的。他的那部充滿了理論性演出的《夏日大作戰》就是這種演出控制的成功案例。當然雖然細田守本也可以在這次的《狼之子》里延續運用這些演出手法進行製作,並且通過這些熟門熟路的手法實現一個簡單明快的故事,讓自己的觀眾在想要他們流淚的時候流淚、想要他們笑的時候笑。然而,細田守覺得這種誇張變形了的演出和展現技巧,在要去表現像人類歷史中延綿不斷的一種「父母養育子女,子女不斷成長」的傳承性一類的宏大主題的時候,就變得不合適了。為了不讓故事淪為「主人公曆經千辛萬苦,並最終得到回報」的這種充滿即視感和虛構性的一般養育子女的故事,同時也是為了最大程度上忠於這部動畫的主題,細田守被迫選擇拋棄了這種演出,跳出了這種所謂「日式動畫(Anime)」的作品製作,也拋棄了他一直以來在東映動畫和前幾部作品裡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打破了類型動畫的定式,選擇了以一種用近似紀實片的形式描寫這個虛幻故事的有點矛盾的敘事方法。

然而,對於一個靠演出吃飯出道的動畫人來說,恐怕沒有什麼比讓細田守這樣把手上的武器統統繳械、腦中的專業知識全部清空從零開始更難的了。由於這部作品的主題的特殊性,製作這部電影時他至今所掌握的知識和技巧已經不足以勝任,因此對於細田來說,製作這部作品更像是一種探索和學習他所從未駕馭過的新領域的的過程。例如一個非常具有象徵性的地方就是在狼男第一次展現他的真實身份的場景里。如果這部電影是「變身題材」又或是「狼男題材」的話,那麼這個場面就應該是一個很大的看點。如何將變身成狼的過程展現的具有衝擊性和躍動性就成了作品成敗之處。這點和以往的《美少女戰士》或是《假面超人》也是共通的。雖然細田守一開始也將這個變身場景里人變狼的過程描繪得跟變身題材作品裡一樣相當有魄力,然而當他把這個場景置於作品主題之中去看的時候,才發現這麼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和衝擊力的場景並不適合這部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於是細田在斟酌決定全篇基調的這個場景時就開始發現,自己曾經在《夏日大作戰》里運用的手法在這裡是不再管用的了。而最終細田守費盡苦心摸索出的結論,也就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場景里被描繪得十分柔和自然的狼男的外貌變化,以及跟接下來他和花兩人結合的鏡頭(雖然有獸交之嫌的這個場景對於全篇可能還是略顯突兀)很自然地的接續。而全篇的製作中可以說是充滿了這種細田導演與過去的自己的鬥爭和向新紀元的挑戰。

又例如,在教室里雪在窗帘擺動中變身的場景,或是最後花目送雨向山離去的鏡頭,一般意義上電影中應該將這些關鍵場景演繹得更加戲劇性。然而細田在這裡並沒有通過帶有演出性的描繪將這裡的情感堆積得很深來使觀眾落淚,因為他描繪這些場景的目的並非是想有意要觀眾落淚,也不是想通過渲染與狼男戀愛這個特殊事例來獲得一種戲劇性效果,而是想要將故事和「與某人戀愛、結婚、生子、教導孩子自立」這個誰都有可能會體驗的事實聯繫起來,對這種生命的交合和傳遞表現出一種敬重之心。

在電影中為了獲得更大程度上與觀眾的共鳴,製作者常說要去「描繪普遍的東西」。然而,這種「描繪普遍性」往往卻不是只要將自己所拿手的地方都發揮出來就能夠實現的,細田守可以說就將自己拿手的東西先封印起來,再去重新審視故事主題和動畫這個媒體,才通過不有意渲染的這種特殊的描寫切入點,使得這部電影在一個幻想設定下能夠獲得真正的「普遍性」。而這種「普遍性」恰恰又是在突破了至今日式動畫的任何一個題材後,作品獲得的一種在人們所追求的各個題材的「普遍性」之外的特殊的存在。或者,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這麼說,細田守是通過《狼之子》將一直籠罩在日式動畫(Anime)上的「封閉性」的這個特殊性給打破,回歸了動畫(Animation)其應有的普遍形式。

說到封閉性,其實就像有各種軍事宅、地理宅、動畫宅的分類一樣,動畫和電影的觀眾也是喜歡某個或某幾個類型的動畫的人居多。而喜歡動作片的人不一定會去喜歡言情片,喜歡文藝片的人也不見得會去喜歡冒險片。之所以我們常說眾口難調,其實這是因為觀眾們喜歡的,正是上文所提到的這些個類型的影片中長期積累下來的獨特技法。而整個電影史和動畫史(其實動畫也是一個大的類型)就可謂是一直在追求某種類型範圍內極致化了的影片。然而正像上文中提到的,動畫這個類型的價值就在於其作為一種不斷變化的媒體存在,為了在這種狀況下追求普遍性,就需要有一種突破題材的必要了。而《狼之子》則不僅橫跨了動畫內的這種題材的分類,更突破了所謂「動畫」這個大的類型本身的限制。

  說到題材和「動畫」這種媒體類型,也許有人會從「母子愛」或是「家族成員間的羈絆」等視角來看《狼之子》。然而細田守想要表現的,卻是超越了這些個主題的、俯瞰整個人生歷程的視角。也就是包括了「母親養育子女,子女成長後最終還是要離開母親」等等這一切在內的、一個「為人母」的過程。正因為故事並非單單想從「母子的羈絆」視角切入,最後雨離開花的場景里,如果是別的題材中作為母親的花很可能說的那句「別走!」才會被換做是她對於子女最終必將離開自己的一種理解。這裡存在的並非是一種子女是否應該最終離開母親的命題,而是在承認了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分離之後,花對於自己養育子女是否有一種達成的滿足感的故事。而這種滿足感也並非是像表現「母子的羈絆」主題時需要通過例如最後那個分離的鏡頭的演出技巧進行升華的存在,而是一點點積蓄在全篇動畫里的。

  所以雖然很多觀眾在看完此片後覺得「深受感動」,甚至有人覺得「不知道為什麼在看的時候一直淚流不止」,然而真正在追究他們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受到感動和流淚的時候,卻很難說出他們是因為哪一個或是哪幾個場景而受到的感動。故事裡雖然有提示出諸如「父親慘死」、「兒女成長後離開母親」的這麼一些可以輕易讓人傷感的場景設置,然而細田守卻有意沒有用戲劇性的演出手法來刻畫這些事件和場景賺取觀眾眼淚。也就是說,這部作品其實並不是運用故事的戲劇性來感動人,而是在通過動畫這種媒體對一位母親的人生經歷(這裡甚至可以不必是母親撫養子女的故事)的展現,使得觀者能藉此回顧自己的人生來獲得感動。每個人都有別樣的人生,而能夠讓每一個人聯想起各自人生的作品,可以說就是獲得了最大的「普遍性」了。而我們評論《狼之子》的時候,跟細田守用這部電影刻畫他人生中的母親形象一樣,其實就是在用它來談論我們的人生,這種評論因人而異也就不奇怪了。

到了《EVA》登場的1995年以後,可以說觀眾對於娛樂影像作品的解讀能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為了迎合這群觀眾,日本電影和動畫整體的演出「質量」也隨之得到了提升。而這個質量就表現在對於某種題材的影片給觀眾帶來的快感的不斷深入的研磨之中。然而,這就彷彿御宅族很難融入所謂主流社會的這個現實一樣,當製作方和觀眾都沉浸在這種題材的快感中的時候,他們對於演出和他們所喜愛的題材作品的手法的理解越深,就會在製作和觀影時越難以跳出這個理解的範疇。在日本動畫逐步獲得世界範圍內認可的今天,這種固執於某種手法和類別的描寫形式的御宅性其實並不利於其進一步的普及,可以說《狼之子》這次在電影院能夠獲得如此成功,靠的正是跳出了這個限制了題材發揮的理解範疇,才讓許多平時不看動畫的電影愛好者也能走進院線欣賞。在這個意義上,這部作品可以說是重現了宮崎駿在數十年前開始將動畫搬上主流舞台的偉業。而《狼之子》在日本上映前就預定在世界34個國家的展會上巡迴上映的事實,以及運用了背景和人物同時運動的世界上最先進的CG和手繪融合的描繪手法,來表現與宮崎駿的《幽靈公主》(自然與人類)、《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人魚和人狼)等作品相通的主題的——這種融合了現代的動畫技術和普遍主題的製作方式,無一不顯示出他作為後宮崎駿時代日本動畫代表人物的這個和宮崎駿有著類似影響力的存在感。然而,這種影響力的傳承和前文中提到的他在描繪「人物」上與宮崎駿的「角色」的不同卻是不矛盾的,因為如果說宮崎駿是讓動畫有了其更為普遍的思想性,細田守則是拓寬了承載這種思想性的表現手法。也就是一種突破了題材的客觀敘事手法和其對觀者自身經歷投射的「普遍性」。


用影像而非台詞實現說服力 The Picturesque

如果說獲得了奧斯卡和安妮雙項大獎的迪斯尼短篇動畫《Paperman》是在表現手法上將電影還原至黑白和無聲世界中最初的感動,在技術上將動畫的2D人物和3DCG技術實現了完美融合的話;《狼之子》就可以說是在敘述故事的手法上偏重利用靠背景和場景而非過多的說明性台詞去說明故事,在技術上打破從來的動畫攝影方式的規範,將3DCG完全融入到動態的背景里,使得故事的每一個細節都獲得了更有說服力的真實感,最終讓觀眾更能將自己的人生代入這個完全虛構的作品當中。而《狼之子》可以說毫不亞於《Paperman》,也是在回歸了電影最原始的感動之上(電影的初衷還是靠影像的演出來敘述故事),成功將新的技術和手法融入了既成技術和手法之上的動畫作品典範。

不像目前日本的主流動畫里強調人物和動態的特寫,從一開始花和他相遇的情景開始,片中就充斥著一種遠景描寫——也就是將主人公完全置身於鏡頭的遠處、人群當中,有時甚至會出現完全沒有人物登場的鏡頭。而這些鏡頭裡不論是自然界里的一樹一花,又或是城市裡人群的移動和光線的變遷,都沒有任何一種重複感和虛假感,這種場景設定的趨近真實性可以說就給作品本身奠定下了一個寫實的基調。

就像當年宮崎駿在採訪中所說的那樣,「能夠在作品裡描繪出自然界的『風』是自己作為動畫人的首要目標」。而細田守這部作品裡的「風」的重要作用可以說相較宮崎駿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狼男在花面前以及雪在在草平前變身的時候就是如此——狼男變身的時候風起,變身結束風停,雪變身的時候風恰到好處將窗帘吹起擋住她變形中的臉。片中後段雨要去山裡救老師和雪要和草平留宿學校的那天一早暴風雨前起風的場景也是如此,這裡的起風暗示出了姐弟兩人在這裡即將做出人生的選擇。可以說,《狼之子》里的風所體現的,都是一種生命具有躍動感的成長及變化。而帶有這種生命成長主題的表象,也是可以從片中像是星辰斗移,樹葉上的露珠,樹枝上的小動物之類的描寫中信手拈來。更不用提主人公的花、雨、雪名字里各自所帶有的象徵性和生命力的所在。

與一般動畫不同,《狼之子》里甚至有邀請時尚設計師參與制作。例如在刻畫「花」這個人物的時候,不會將對她的描寫僅僅局限於一個半工半讀的苦學生的形象,而是在該表現自己女性魅力的時候選擇相應的服飾和裝扮予以表現。而平時自己一個人孤獨生活的時候,花也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雖然是一個人過,也能做上好幾個菜吃上一頓像樣的飯。並在與狼男的「他」相遇後也能展現手藝讓他吃上有著花獨特吃法的烤雞肉串,而這代表了自己對於家族成員的愛的雞肉串一直能夠延續到「他」死去以後許久。正像她解釋「花」這個名字來歷的時候所說的「能夠保持微笑地面對生活和困難」,這些生活中的點滴都在無聲中顯現出了花堅強而溫柔的形象。

相似地,我們還能找到在作品中屢屢登場的書的存在。從一開始一個人生活到與狼男的短暫邂逅,再到一個人撫養子女以至最後孩子離開自己,可以說花一直都是一個人孑然一身,特別是在要養育狼之子的時候,她還不得不有意避開與人接觸的可能性。於是,代替一般人身邊可能存在的朋友,花身邊跟她交流的就是各種書了。可以說花在人生中是將讀書作為朋友:無論在人生中遇到什麼新的局面,無論是與狼男認識搭話的那句「沒有教科書聽不懂的,要不一起看教科書吧」,帶著狼男偷偷溜進圖書館,產子時讀的自然生產的書,又或是在照顧子女的時候讀的如何與狼生活的書,種田的時候讀的種植的書。而且如果觀眾注意用心觀察,花家裡書架上的書也是隨著人生的發展而在變化的。而雨也是從書中得知的在人類社會裡狼是邪惡的存在……這些乍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跟這部動畫一直所保持的遠景鏡頭一樣,可以說是通過細節和環境的融合,從一個側面客觀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狼之子》就是這樣通過影像里對細節和背景的描寫,真實客觀地刻畫出了其主人公。如果說日本動畫至今基本是靠其從輕小說和漫畫中汲取養分的敘事法的話,那麼超越了所謂「動畫」這個題材的《狼之子》就彷彿是從繪本和插畫的世界裡提煉出了其意境。而相對於前者的各種跌宕起伏的敘事手法來吸引觀者,後者則是利用生動的畫面和人物的結合,用細節進行故事陳述。如此一來,動畫里每一個細節都凝聚成一個小的意境,並最後通過整部動畫匯聚成一個完整的世界。而通過這個世界所能帶來的「人物」也就自然更為真實,故事也就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而獲得普遍性。

《狼之子》的超越的啟示 The Beyond

  其實不論是怎樣題材的動畫或者電影,其新意往往在於這部作品裡與她所屬題材的一般作品有所不同的地方。就算是這部《狼之子》,在製作初期細田守導演也曾把它戲稱為「現在很稀有的動物題材動畫」。然而事實上,這部作品卻不能完全被囊括在類似「母子題材」或是「動物題材」之類的分類之下。因為若製作者以這種題材的作品去製作,就必然會有其漏掉的和放大的要素。而涉獵無數的觀者帶著對「題材」的先入印象和期盼去觀看《狼之子》的時候,也難免會產生疑惑。而就像富野由悠季所說的那樣,只要「動畫」還是一個大的題材,這種超越題材和其「動畫題材」的不變性之間的矛盾就是恆久存在的。就像《狼之子》給我們所展現出來的那樣,面對這種矛盾性,無論是製作方又或是觀眾,都不應該予以放棄而沉溺於舊的程式或者乾脆放棄作品的體驗,而是應該放寬自己的視野,去表現和品味作品中的那些前所未有的東西的可能性。也許我們不應該再擺著一副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中二表情,對於「對動畫不屑一顧」的那群人嗤之以鼻,也不應該再對動畫這種媒體有一種劣於其它藝術形式的偏見,而是應該以一種靈活的心態和動畫這門以變化為價值的媒體打交道。而這恐怕就是《狼之子》的超越所教給我們的。

郭文放

2013年4月22日

日本東京


擴展閱讀:

如何評價細田守最新導演的日本動畫電影《怪物之子》? - Macro kuo 的回答

如何評價細田守? - Macro kuo 的回答

本文出自:動畫考察 - 知乎專欄

【專欄已於2016.6.26開啟讚賞,您的讚賞將直接幫助豐富和提升對動畫的考察】


2012年在日本上映的這部電影,是有細田守執導的,影片講述了花和狼結合生下雨和雪,狼意外去世後,花獨自撫養雨和雪長大的故事。

花上學時認識了旁聽的狼人並對他產生了好感,二人因此產生情愫,在一個月圓的夜晚,狼人變身成為狼的樣子告訴了花自己是狼人的秘密,花最終還是選擇了和狼人在一起,並生下了雨和雪。但本應幸福的生活因為狼的意外離世而變得異常艱難,花獨自一人撫養雨和雪,狼人生前攢下的積蓄越來越少,雨和雪時而人時而狼的樣子也讓花越來越擔憂,最後花不得已搬到了鄉下。鄉下的生活簡單、清苦卻又快樂,雨和雪在這裡肆意生長,度過了一段非常難忘的時光。雨和雪很快到了該上學讀書的年紀,雪選擇了去學校並很快的融入了校園生活;雨卻不喜歡人群,在學校里顯得格格不入。兩人的生活軌跡越來越遠,雨和雪還因此大打出手,兩人的交流越來越少。一個雨夜過後,雨上山之後就再沒有回來,而雪與為她保守秘密的少年握手言和,真正的融入了人類的生活。

細田守的這部電影跟《千與千尋》有著很相似的地方,他們都用動畫傳遞溫暖。影片中的年輕媽媽花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艱辛。生活給她的沒有風花雪月,沒有白頭偕老,丈夫是狼,孩子不知是狼是人。然而即便是這樣,她也笑對生活,照顧雨和雪累到虛脫時她在笑;被鄰居惡語相向時她在笑;種不出菜被爺爺罵她也在笑。彷彿笑一下,困難就沒有了,彷彿只要笑了,生活就又是美好的。然而影片最可貴的我覺得並不是母愛的部分,更可貴的是這種母愛下所傳達的每個個體都應被尊重的思考。這不是一個母慈子孝的故事,沒有母親辛苦付出望子成龍的橋段,在花知道雨要過狼的生活,回歸山林之後,花並沒有去阻擋,甚至可以說,在整個雨和雪的成長過程中,花都沒有去左右雨和雪,而是讓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去生活,去長大。

我想這世上最偉大的母愛莫過於此,我伴你成長,陪你看世界,給你避風港灣,最後我尊重你的選擇,讓你以你的姿態,而不是我的或者任何人的姿態生存於這世間。


看了樓下這麼多,我認為一部好作品並不一定要有明確的主題,但是要有清晰的氛圍,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得到這氛圍就是靠製作了

如果和動畫計較細節邏輯的話,我覺得也太不浪漫了
說一部感情作品的好壞,當然是根據看完之後是什麼感受來判斷了

我的感覺是,看完後整個人都透明了許多


看到好多不能理解狼爸打獵死了的人,我來分享一下幾種解釋吧。
第一種解釋是按劇情解釋。
還記得雨小時候為了抓鳥差點被淹死那一次吧。事後他解釋說,腦子裡突然特別想去撲鳥,就去了。而狼爸死的地方也是一地羽毛。所以可以解釋為,狼爸也是偶然的野性發作,撲向一隻鳥,然而久在都市,身手不再,失足跌落而死。
第二種解釋是豆瓣看來的。狼人其實是的一種隱喻。所謂狼人血脈,其實是指一種家族遺傳病。導演本人也說過,他的作品《狼的孩子雨和雪》的最初靈感是由報紙上關於那些因各種原因無法進入幼兒園只能由家人照顧的兒童的報道而激發。那麼狼爸的死就很明顯了:病發而死。並且是死在孩子降生後不久,就更加符合為了照顧家庭,勞累過度這個背景了。
還有那些指責本片三觀不正,指責花媽萬年小受,指責孩子白眼狼的筒子們。
對對,你們說的都對。
然而。
《狼的孩子雨和雪》本來就是一個悲劇內核,披了一件溫情的外衣。你們想想,一個單親家庭,兩個有遺傳病的孩子。在大城市呆不下去了,逃到鄉下生活。這樣的家庭天然的就面臨比別的家庭多得多的困難,這樣家庭的孩子天然的就和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內心不一樣(並沒有歧視的意思)。導演把這一切呈現給我們看,不同的人生經歷看到不同的東西,並引發思考,這也正是本片的特別之處。拍個三觀正的片子多簡單啊,塑照幾個高大全的形象多簡單啊,難道我們小時候還看得少嗎?


日本動畫導演中,今敏已故,宮崎駿已隱退,新海誠還太年輕,說起來能挑起大梁的也就是細田守了。這個飽經滄桑的大叔並沒有讓觀眾失望,為我們呈現了一部又一部的佳作。在看過穿越時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戰之後,我決定把狼的孩子雨和雪補完。

以一個非專業人士的角度看,這部電影絕對可以打高分。音樂的選擇和渲染讓觀眾的心情隨著劇情發展跌宕起伏;畫面精良細節也很用心,隨手暫停一下就有不少可以考究的地方,也是看得我又哭又笑,時不時的還起一身雞皮疙瘩。這樣看起來,確實不錯;但是,除了前20分鐘狼爸爸還沒死的時候,剩下的接近100分鐘,我基本都處於這種情緒中:媽媽你好辛苦啊好辛苦啊求不虐求不虐。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說白了也是劇情需要。不過我真的太喜歡媽媽這個角色的了,基本上一切美好的形容詞都可以用在她身上,樂觀,堅強,溫柔,勇敢。兩個孩子還在嗷嗷待哺,丈夫就離開了他們;在大雨中痛哭過後,為了孩子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振作了起來。然而撫養一個普通的孩子長大尚要耗費無數心血,何況還是兩個狼孩。孩子生病了,不知道是去看獸醫還是看兒醫,作為一個母親,猶豫中的煎熬可想而知;姐姐從小活潑好動,一生氣就會變成狼型,弟弟小時候雖然安靜些但是也沒法完全控制自己,媽媽始終處於怕被別人發現的擔心之中;由於每天太勞累,養成了隨時隨地都可以睡著又醒來的習慣。最終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搬到了鄉下,一個人把破爛到不行的房子修整起來,在傲嬌老爺爺的幫助下順利地種出了蔬菜養活一家人,和一開始有些疏遠的鄰居後來也能友好地相處。

媽媽為了這兩個孩子,付出了她的一切。最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日子有多麼的艱難,媽媽始終保持著笑容,始終有一顆溫柔對待整個世界的心。後來孩子漸漸長大,可能是弟弟的性格原因,實在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對弟弟的反感也在下雨天和媽媽不辭而別的時候達到了頂點,尋找弟弟的過程中媽媽從山上滾下來,看得我好心疼。雖然後來看到弟弟救回媽媽的時候心情有些釋然,但多少還是覺得生氣。我並不反對弟弟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能為了媽媽做人不做狼而違背自己的天性,既然終有一天會告別,那麼不能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一個更好的告別方式嗎?

雖然對弟弟有些生氣,但還是可以理解他,畢竟身上有著狼的天性。總的來說,這部片子里沒有壞人,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感謝細田守在這部動畫中創造出了一個如此美好的世界。


  日本治癒系的動畫電影,時間大多發生在夏天。比如宮崎駿的《龍貓》,《幽靈公主》,可能還有《千與千尋》;吉卜力的《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細田守的《夏日大作戰》和《穿越時空的少女》;新海誠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再仔細考察的話,治癒系的動畫,或者在更加廣泛的意義上說,日本動畫的主人公往往是個孩子,而這些奇幻夢幻的故事,又往往發生在暑假期間。
   除去《幽靈公主》世界觀另外建構的片子,上一段提到的電影基本上都發生在鄉下,要麼是主人公本來就住在鄉下,要麼是放暑假去鄉下親戚家避暑,要麼主人公給什麼神奇物種拖去鄉下旅遊。機緣巧合,總要讓故事發生在山清水秀草長鶯飛的鄉間。
   不止治癒系,整個日本動畫似乎都形成一種思維慣性,那就是自然和鄉野一定是好的,而對城市和科學技術的態度,即使不像宮崎駿那樣旗幟鮮明的反對,也至少是士郎正宗和大友克洋這樣謹慎或者有反思的,即使在諸如高達,EVA這類以巨型機器人作為賣點的動漫,導演在導彈巨炮擼爽了以後也總不忘藉助某個二逼少年之口,來談一談科學技術對人性的摧殘。
  《狼之子雨和雪》是一部和技術八竿子打不著的電影,它和《夏日大作戰》《穿越時空的少女》一脈相承,講的是青春的煩惱和成長的傷痛。
開始是花夫人的泡爺流程,雖然口味比較重,人獸的設定比較無法接受,但狼先生的哈士奇造型和清新的敘述風格並沒有明顯違和感。(唯一受不了親熱時狼先生的華麗變身!側影像極了狼外婆生吞小紅帽)
雜交出兩位活潑開朗,上跳下竄,還時不時變身大嚷大叫、在屋子裡像小狗一樣狂奔,用生命賣萌的姐弟雪和雨後,狼先生就獻身使命了,之後便是夫人搬到鄉下養孩子的故事。
姐姐小雪從小便像只小狼,活潑的她喜歡大自然、喜歡嚇唬追逐動物、擅長獵捕小動物。弟弟小雨幾乎沒有野性,像只家養小狗一樣膽小怕生、需要媽媽抱抱。
而隨著影片逐漸推進,蝴蝶效應一般,兩個孩子完成了身份認同的互換。
「當選擇到來之時,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實早已決定」
成長的喜悅和傷痛,家庭的溫暖和束縛,未來的不安和抉擇,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交織在一起,兩個孩子的轉變看似無厘頭其實早已註定。
  正是因為姐姐雪的樂觀開朗,她更想與人交往、融入人類社會,她說服母親送她去小學讀書,與班裡的女生打成一片,並逐漸發現普通女孩不像她一樣敢玩蛇、喜歡收集小動物骨骸於是改變自己變得更像女孩。可是,狼人畢竟是狼人,還是會不得已傷到別人尤其是在意的人。所以,出乎意料的,最終雪竟然是在跟自己狼性的一面作鬥爭,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這裡不得不說,草坪同學真是個好少年,被撕了耳朵以後,變得義無反顧。送筆記送桔子送麵包,泡妞兒風雨無阻。學習草坪好榜樣!鼓掌!
  與姐姐相比,弟弟雨生性孱弱,總是需要媽媽拍拍,不喜歡陌生的環境,害怕蟲子,打不過小貓,不喜歡上學,不喜歡與人交往,看童話書時哭著問媽媽為什麼狼總是被討厭。然而,雨的另一面也早已存在,他善良敏感,熱愛自然,喜歡用心去感受世界。也正因為雨對人類社會的疏遠以及對自然的敏感細膩,當雨成長起來後,這個幼時最沒狼性的孩子,反而融入自然和動物的生活圈,向一隻年邁的狐狸學習自然法則,成為一隻真正的狼。
暴雨來臨前,雨說老師腿受傷了可能不久於世。「不能丟下森林裡的動物不管」,弱小的身軀承載起這份責任,逐漸發酵,轉變的反差極具衝擊力。與姐姐雪相反,雨選擇了代行深林之王,告別母親,進入山林。
   這一部電影,處處能嗅到青春的氣味,但最感人的,其實是暴風雨來臨時,雪和草坪留在無人的學校一段。看著操場上的積水,窗前的他們說,那就像一片大海。風雨交加的情境下,雪吐露了內心的秘密,兩人盡釋前嫌。夏日的微風拂過,帘布一來一回地擺動,晦暗的窗景,竟顯得無比溫柔。
   這種溫柔,只有在暴雨過後的夏天,才能見到吧。就好像《情書》里的柏原崇,在窗帘的掩映下,告白了藤井樹,美好如夏日一般的青春。
l


前期實在有些突兀,爸爸死的不明不白…有種強行給故事拉開序幕的感覺…

故事從花決定開始獨自帶兩個孩子之後故事就漸入佳境。感情傳達的到位且紮實。有些作品可能有些晦澀,比如像冰菓這樣感情線埋的很深,劇中少有一些表象上的流露。狼的孩子雨和雪裡的感情則是來自於平凡的日常,直白,並且樸實。

雪我不多做討論。簡單說就是一個熊【狼】孩子長大成人的故事。只是她小時候比一般的熊孩子更野就是了。隨著成長,接觸到廣大的世界,最後想要成為一個人活下去,也獲得了可以說出心裡話的人。

我更想多談談雨的成長過程。
或者說,我在這一塊的故事裡看到了日本文化里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自然的靈。或許是因為看過蟲師的原因,我對這一點有很深刻的體會。
蟲師里有一集講的是一個蟲師因為選擇以人類之軀作為山主調和自然的平衡。在其它幾集里也講過,失去了山主的地方生態會瞬間崩潰,動物與人都無法繼續生存。本身人類作為山主是非常辛苦甚至於危險的。故事的結局這個蟲師引來了「白蛇」讓它吃掉自己代替自己成為山主繼續維護一方平安。沒記錯的話蟲師最開始成為山主的原因也是因為村子裡的人想讓居無定所的蟲師留下來,就殺死了過去作為山主的野豬(還是不慎殺死的?有些記不清了…)。所以蟲師才選擇吃下野豬自己成為山主_(:3」∠)_…
這是一個關於自然的靈的故事。總要有這麼一個生物承擔著維護整個地區平衡的責任。而一旦承擔起了這樣的責任,與過去或者是世俗的緣份就不存在了。雨的成長就在於慢慢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接受這一點,最後選擇作為狼繼續活下去。

後期唯一不太滿意的是姐弟打架的那一段。姐姐先不談,弟弟怎麼也該成熟到懂得接受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了。

私以為,全劇最出彩的一點在於觀眾伴隨著堅毅的花,看著雨和雪一點一點的長大。一個接受人世間的冷暖,一個接受自然的法則,最後都作出了自己的決定努力的活下去。這就是所謂的「養育」與「成長」了吧。關於這些感情的描繪,狼的孩子雨和雪可以說在我所看過的全部作品裡是處於相當靠前的位置的。

最後補充一下…彈幕看的十分不舒服…雖然b站的觀眾素質是個大家都懂的災難,但這樣偏冷門的作品都沒能倖免實在有些遺憾。幸虧我第一遍沒開彈幕看…

狼一樣的少年真是太好看了。


前面幾個答案讓我覺得分析的很對 我就不多說影評了
這部電影是讓我看起來覺得很舒服的類型


花的那句:「可是我還什麼都沒為你做呢。」真是瞬間戳中淚點。


感覺他的這部作品對應著日本現今或未來的家庭價值觀趨向 即溫柔的父母 反叛的子女 相互的理解 對孩子犯錯的容忍 指引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 這些內容和題材讚頌著人的溫柔和美麗


淺薄流評價:我認為,這是細田守監督目前最好的一部作品!
從《穿越時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戰》到《狼的孩子雨和雪》,提升了一大步。


大愛教媽媽種地的傲嬌老爹。

老爹不光種地本領強,也很有頭腦。

他堅持讓媽媽多開一塊地,卻不肯說原因,直到收穫季才明白他的用意——種出來的土豆吃不完可以送給鄉鄰,鄉鄰又回贈媽媽各種農產品,感情是拿土豆當貨幣使 XD


發現很多人替花抱不平,覺得她奉獻太多,子女卻太不孝,我來根據個人經歷說說我的想法。
我出生在一個很平凡的家庭,由於是獨生女,爺爺奶奶很寵,基本上到現在二十多了還是奶奶在幫我洗衣服,也沒有經濟獨立,靠父母供著讀書。
這樣想父母以及長輩真是偉大不是么,然而我也會承受我該承受的。
由於獨生女,我爺爺奶奶從小就給我灌輸要招男孩入贅的觀念,希望我繼承家業,希望我(給他們)生曾孫子,生兩個以上是最好。也就是說,為了報答,我基本上沒有遠嫁和自由擇偶的權力。
除了這點從小給我洗腦的他們最為重視的之外,我到高中為止出去附近朋友家我爸都要奪命連環扣。我發小對我抱怨說她受不了我爸總是找不到我就打給她,動則追過來把我接走,我記得我小時候晚上看電視,我奶奶希望我跟她去睡,就在旁邊等著,每一分鐘問我一遍好了沒。我初中畢業,全班同學最後聚在一起唱K,爺爺打電話來說要我回去預習高中的課本。就是這樣被控制的感覺。
(我挺慶幸我還是挺有主見的一個人,不像我爸那樣被控制得在大事情上做不了決定,只能痛苦逃避,走哪算哪。這也可能是我爸決定不了,所以我才能有機會做決定吧)
根據中國的大多數教育來看,家長付出了,就有權利控制小孩子的未來,干擾小孩子的未來。如果小孩子說不,決絕離去。好的!沒有責任感!不孝順!
如果狼的孩子雨和雪是中國電影,雨要去山裡,花一定會說:你忘記媽媽怎麼跟你說過么,媽媽生你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養大你卻這麼不懂事!媽媽要投河裡自盡了活著還有什麼盼頭,媽媽的人生都是為了你啊,你一定要好好讀書為你死去的爸爸爭口氣啊雨!
然後你們就看雨一臉難受地說我不走了,花瞬間露出欣慰表情,多年後雨成為一個中年男,感覺人生無趣,每天上班,抱怨家庭……
以上,在這樣的教育下的我雖不認同這種觀念但還是選擇去接受它。雖然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和傳宗接代這樣的真相讓人痛苦,但是我絕大多數時間還是很幸福的。
但我因此而理解和喜歡這部電影,我希望以後我做母親能像花一樣,給予而不求回報。

------------以下在一個回答下的評論----------
雨從小就很內向,其實他們小時候我還以為雪會更適合當狼的,畢竟幼年的雨是看見小蟲子都會嚇哭的小孩。看見陌生人躲起來不用解釋,因為他們從來沒接觸過生人,從小除了媽媽和彼此不認識任何人。雨在那次雪天后發現自己其實有勇氣抓住一切,他的獸性開始萌發(那個時候的雨和一開始雪出場爬柜子搗亂的年紀差不多)。
接下來是上學,雨不太願意上學,不愛跟人交流,在學校也總是被欺負,他是那種善良內向的性格,後來碰到了籠子里的狼,他心裡的困惑就是幾個場景帶過了,答主沒有去注意。直到後來在山上遇到師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看見新的天地,那也是他的選擇。沒有人可以去指責。答主說他母親在收衣服為他擔心他卻這麼沒良心,請問你看見雨的猶豫了么,他心裡牽掛著森林很煎熬卻沒有馬上去,難道不是還顧及母親么。反倒是他母親毫無野外生存能力還要去冒危險找他成為累贅(但做母親的都會這樣也是人之常情)。母親眼裡他還是那個弱弱的小孩子,但雨已經強壯得超乎她想像了。最後雨回來把母親背到安全的地方,母親終於肯放手讓他去獨立生活了。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結局。
另外,他們的父親是在城裡狩獵的,失足掉入河中。雖然沒說明原因,但一隻長時間生活在人類社會的狼馴化已久,失手也合理吧,何來質疑?
以上,我很喜歡這個動畫。


人其實很脆弱,可我們卻擁有一件最為強大的武器。它能幫助你忍受各種各樣為人知不為人知的痛苦和辛酸

它叫希望


這個片子的名字很吸引我,看完之後,我感覺整個人就像在一大樹下,接受天雷滾滾劈向我,五顆星的話我只能給一顆星。 我不是宮粉,敏粉,我只是個路人。上個周六看完的片子,直到現在我還一直放不下這片子,特別想問問[雨]到底是怎麼想的。
那個小時候見到陌生人就躲起來,見到小蟲子就尖叫的人,竟然想當一隻狼。
這片子的音樂和節奏給人的感覺還是很舒服,也有幾分宮崎駿的味道。狼爸爸死的那一段我特別無法理解。解說詞說:「不知道是不是狼要為新生兒狩獵的本性。」你們是生活在大都市裡的好嗎?你去山裡狩獵的話,淹死在山上不是更合理嗎?難不成還在山裡狩獵然後叼著跑回都市嗎?都市人來人往的不怕人看見啊。
[雨]因為差一點被淹死而性情大變,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會變得格外強悍。他作為一個人生活了10年,中間也因為自己是不被大家喜歡的狼,而悶悶不樂,還哭了。跟媽媽去參觀大自然,去看狼,那時候我以為萌萌的[雨]以後會是個地理學家,因為自己有一半狼的血統,還會成為一個特別偉大的人。結果人家一直認為自己是一隻在人堆里卧底了10年的狼。差一點死了,而性情大變,卻變得不是人了。也不想想你還個人生的,你媽是人類,你爸還有一半是人,你就不是人了。怎麼想的啊,還要去深山裡接替你師父的位置成為森林之王,我也是醉了,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雨被媽媽強留下的時候,天上下雨了,媽媽在做飯,還得出去收衣服,雨卻看著忙碌的媽媽,擔心著山裡的情況無動於衷],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想照顧了,還能承擔起一個森林嗎?日本人的思維真是無法理解。然後媽媽在累倒的時候夢見狼爸爸,狼爸爸說:「雨也也長大了,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要支持。」然後媽媽就讓雨走了,以後天天聽著山裡傳來的狼叫聲,知道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媽蛋,山就是這一座山,不想做人的[雨]難道連回家都不願意了?就徹底的要四條腿走路了,以後發情期交配的時候怎麼辦,山裡可就一隻狼,狼和人可不一樣,是有發情期的。
直到現在我還一直無法理解,這10年的人,怎麼就要丟下母親,當一隻不願意兩條腿走路的人呢?好想替她媽打死他。


一個男的,作為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為了抓個雞,把自己的命搭上。
另一個男的,為了自己的中二,差點把養他十幾年的親媽的命搭上。

你們不想打斷他們——尤其是第二個——的腿嗎?


作為母親再看這部動畫,最深刻的體會是,孩子們,無論她多麼有想法並善於索取(雪),還是多麼柔弱經常需要你的懷抱,到了那個時刻,不會有認真的告別,母親只會突然發現孩子們要走了,追也追不上,不會有懺悔或者感恩的話,你已經陪伴他們走過你最重要的時刻,此時,像片尾曲唱的那樣,看著你的背影走上自己的人生征途。不必追。如此真實,但讓人如此坦然。


花在與狼人結合的那一刻就應該意識到接下來撫養孩子要面臨的困難,為了兩人之間的愛情,為了丈夫種族的延續她欣然接受。丈夫去世後為了撫養兩個奇怪物種的孩子不惜犧牲掉自己的人生,她堅忍、努力、頑強地活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當最後兩個孩子分別做出了個人選擇,實現了自我認知,母親欣慰地笑了,並守著已故丈夫的照片度過餘生。我就呵呵了,如果只有這種母愛才值得歌頌的話,那我寧願一輩子不作母親了。你在鼓勵孩子做出為狼or為人的個人選擇的時候,就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價值實現嗎?養育孩子、為愛人延續種族就是你此生的意義?


沒看完,但想說幾句。

首先是養孩子的觀念:小時候你養他對他好,長大了請你放手,讓他自己選擇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不管那個地方有沒有你,那是他的生活,你不應該干涉。

如果你能接受這種觀點,那麼我敢說這一定是一部你熱愛的電影;

如果不能,你會覺得噁心,難以理解等等;但是我還是要說,以一副 「我養了你20年,你卻這樣對我」 的心態去養孩子和看這部電影,也很讓人噁心。


細田守《狼的孩子雨和雪》以女兒雪的口吻進行漫長的時間回顧,講述了媽媽花與狼人爸爸相識、相戀,那時候狼爸很孤獨,「要是有個家能多好,能說我回來了的地方。然後脫下鞋子,洗手,往椅子上一坐,該有多美好啊。」「做個書架,等書放滿了,再做個新的書架,無論怎麼樣都行,因為是自己的家」。花說她願意做那個等他回家的人。

隨之在溫馨的小公寓里,花先後生下了他們的女兒小雪和兒子小雨,誰知狼爸爸因為捕捉野味給媽媽補身子,不慎發生意外撒手人寰。柔弱而堅強的花竭盡全力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子女狼人的身份受盡別人的異樣目光,迫使他們離開繁華大都市,前往寧靜偏僻的山野鄉村求生,讓兩個孩子回歸天性,自由成長。期間韭崎爺爺等鄰居給花一家帶來無微不至的關懷。

影片將狼人姐弟雨和雪成長中的性格轉變描繪得細膩有趣,生動合理。小雪和小雨漸漸長大,姐弟倆人因為做人還是做狼爭執打架,他們對於未來充滿著不安和困惑,開始抉擇尋找自己的世界。

姐姐雪從小便活潑開朗,嘰嘰喳喳,充滿野性,生氣時變成小狼大嚷大叫,開心了又變回可愛的小女孩,喜歡大自然,喜歡捉弄獵捕小動物。

正因為雪的樂觀開朗,她更想與人交往、融入人類社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當她發現別的女孩子喜歡的都是花裙子小飾品,於是不再玩蛇,收集小動物骨骸,而是穿上漂亮的裙子變得矜持淑女,為了喜歡的人不斷跟自己狼性的一面作鬥爭。

而弟弟雨孱弱敏感,需要媽媽的保護。不喜歡上學,不喜歡與人交往。反而更願意融入自然和動物的生活圈,向一隻年邁的狐狸學習自然法則,成為一隻真正的狼。最終選擇走進山林,守衛大自然。

其中不少細節刻畫尤為出色:

花蹲在店門口等狼爸爸等了好久,狼爸爸匆匆趕來,花抬頭笑靨如花,暖人心脾。

花給孩子們用木刻測量身高,看著孩子慢慢長高,溫暖真實。

又如鏡頭橫移切換雨和雪的小學升級,雪坐在第一排上課積極,而另一教室雨坐在最後一排無精打采,性格反差寥寥幾筆便舒展開來。

一場大雪銀裝素裹,母子三人在雪地里賓士,歡聲笑語不斷,冰雪奇緣既視感,太美了。

弟弟雨在雪地里捕獵時失足掉進河流里險些死去,小雨一臉興奮的說著自己的不害怕時,花媽媽卻淚流滿面,抱著雨失聲痛哭,看得心都快碎了。

印象深的就是最後一次,花穿著黃色的雨衣,對著決定做狼的雨遠去的背影大喊:「可是媽媽什麼都還沒為你做啊!」,這就是母愛啊,永遠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多,兒女總有一天要長大離家,那種複雜的心緒只有為人父母的才能真正體會吧。

為人父母的真是太辛苦了,整部片子花一直都像一朵花一樣燦爛的笑著,堅韌柔軟,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即使韮崎爺爺大聲斥責她「笑的話什麼都做不好!」。碰到艱難困苦的時候總之就算是勉強也要笑出來,這樣的話就總能熬過去。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最終那個狼少年雪選擇回歸自然,狼少女雨選擇做一個普通人,享受甜蜜的愛戀,成長中所有蛻變都需割捨。剛被雨水沖洗過的山毛櫸葉子,剛被雨水沖洗過的蜘蛛巢,剛被雨水沖洗過的天空,萬物都在太陽下閃耀著彷彿世界在一夜之間重生。

母親花對於孩子的選擇尊重釋然,想起龍應台的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正如片尾曲《母親之歌》(おかあさんの唄)中所唱的:要選擇兩條分歧道路的哪一條,你直直凝視著遙遠的彼方。已經沒有什麼東西能給你了嗎,當你啟程的日子到來,我一定會微笑目送著你離開。但總感到有些寂寞呀,請你要堅強地活下去。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這麼想要嫁給坂田銀時?
火影忍者裡面春野櫻是不是所謂的沒有血統的天才?
為什麼夏亞在最後說拉拉辛是有可能成為他母親的女人?
銀魂里沖田和神樂最有愛的片段是哪些??

TAG:動畫 | 日本動畫 | 動漫評析 | 狼的孩子雨和雪 | 細田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