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冶煉青銅?
古人是如何在只有石頭木頭和陶制工具的前提下冶煉青銅的呢?(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的那段時間)
請詳細的說明一下,這問題困擾我很久了,感激不盡。
要多少人手,一共要用到哪幾種工具,要耗多長時間,冶煉的具體操作工序是什麼,如原礦如何處理,怎樣澆注進模具之類的,越詳細越好。
最後,這些工序只靠一個人的話,不追求高品質(能用即可)能做出青銅么?
試想一下。古人從無銅時代過渡到青銅時代的步驟。
前提:a.學會用火,會搭建石頭和土坯火爐,學會使用木炭 b.已經使用火燒粘土製容器 c.出現了控制較大片區域和人口的政權,有一定的人力使用 d.區域內正好有天然的銅礦,為孔雀石和藍銅礦,並伴有錫石。(這叫銅錫共生礦,經常還伴有銀,天然銅。)
步驟:1.對天然銅的使用。天然銅往往出現在銅礦,數量很少。天然銅的使用早於冶煉銅,某個政權或許早已經習慣於收集天然銅,製造一些裝飾物或者小容器。這個叫紅銅時代或者銅石並用時代。紅銅時代的人熟悉天然銅的性質,並能加工天然銅。
用陶器加熱/融化天然銅,用石錘鍛打是早期加工方式。因為那時候很難得到高溫,要得到銅水是很難的,可以用加熱後鍛打的方式來加工小型容器,兩塊銅片燒紅,並不需要完全的融化,也可以連接成一塊銅。
2.孔雀石,藍銅礦的顏色鮮艷,容易辨識。作為早期的顏料和裝飾品應該早已被熟知。在偶然或有意的情況下,小塊的銅礦落入火中,被還原出銅來,並被那時的人發現。偶然的情況可能是把木柴堆積在銅礦石上點火聚餐,或者用石頭搭建火爐的時候正好使用了天然礦石。等到火熄之後,他們發現石頭的一部分變成了天然銅。這種方法被有心人學會,逐漸發展成燒灼銅礦石來獲取銅的採礦法。
帶有通風口的木炭爐----其實就是一個粘土製成的圓筒,下面開一個孔。木炭可以通過燒木頭得到。木炭的優點是它容易碎裂,在石器和天然銅並用的時代,將木頭劈成小塊來幫助燃燒是困難的。但先將其燒成木炭後,可以用石頭砸碎。
將木炭填進炭爐,點火,上面放進破碎的礦石,點火燃燒,礦石被木炭還原得到銅。
Bronze age living history in the Netherlands
這是現代人複製粘土爐和木炭煉銅。和當時的現實相比,他多了一個簡陋鼓風機。古人可以使用獸皮或者大樹葉扇風,或者乾脆把爐子放到有自然風的山頂。
3.政權介入采銅和銅的製造,出現較大規模的煉銅地,開始使用鑄造銅器。政權的介入,可以建造大型的冶銅爐,聚集眾多的銅加工人員。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型冶金遺址,應該都是政權介入的。
前面現代人的複製爐,高度只有半米,直徑還要更小,銅水落到爐底變冷不會流出。
大型的冶煉爐內部爐溫比小爐高很多,銅水溫度更高,數量更多,因此銅水會流出,澆注也就會出現。
4.錫的發現和使用
雖然傳世錫器的出現比青銅晚了很久,但不得不說,錫比銅更容易冶煉和加工。天然的錫石顏色灰黑,有光澤。前面所說的偶然發現天然銅,也可以同樣的方式來發現錫。特別在銅錫共生礦的開採中,可能早已有人發現同樣的冶銅方式能產生錫。錫軟,在二百多度就能融化,在零下幾十度的時候又會變成粉末。因此在實用上並不出色,不受重視。
傳世錫器是鉛錫合金,比青銅晚很多,但我們可以假設,錫早已經作為一種用處不大的東西被人提煉出來了。
至於如何把銅和錫放在一起變成青銅,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5.如何發現青銅
古人沒有合金理論,最初的發現基本可以歸於偶然甚至失誤
有可能在冶煉銅礦石的時候錯誤的加入了錫礦石,然後爐內流出的就是青銅水。古人不太可能立即發現這東西熔點低,但凝結後比純銅硬很多卻是可以發現的。此後古人複製了這種冶煉方式,發現了青銅的冶煉,順帶澆注。
另一種設想是人類先獨立的煉出銅和錫,在偶然的方式下發現把這兩種金屬混合熔化能形成更硬的金屬。錫的用處不大,但容易熔化,畢竟也有一點用處。如果回爐熔銅工藝很早發明,又正好和熔錫的工場同處一處---可能因為失誤而將錫水加入銅爐中,意外發現了青銅。
首先出現的應該是青銅器的鍛打式熱加工,在熱加工的時候,發現青銅更容易熔化。甚至能放在陶器中被熔化成水,於是出現了回爐再煉。
青銅的熔點和純銅相差不算多,一二百度的溫度在古代可能只是換個大號爐子的難度,因此純銅的回爐可能更早。但是,純銅不是好的澆注材料,受熱脹冷縮的影響,冷卻後容易出現氣孔,複雜形狀甚至可能斷裂。純銅更適合鍛打。而青銅是出色的澆注材料。它冷卻後的體積和液態相比略有擴大,但相差很小,可以澆注出複雜的形狀。
7.青銅時代銅器的發明順序
首先是天然銅器,天然銅有延展性,適合做出較為複雜的形狀,特別是長形的器物,這在一些場合會有奇效。石頭和土,陶很難做成細長的形狀,而樹枝又不耐火。因為缺乏加工工具---早期的銅器,絕非我們現在看到堪稱精美的工藝品,可能只是曲里拐彎的一根長條,遍布毛刺。但是,它比 樹枝耐燒,所以它可以首先用來燒烤,並且因為延展性,可以製造成為原始的金屬容器和隔離器。
刃和尖,可以通過磨製工藝來達到。銅的延展性,可以比較容易的製造出帶刃和帶尖的工具。這可以用來做武器,或者原始的刀,因為硬度相當差,這種原始工具可能更多用於精細場合而不是暴力場合。比如用一塊銅片挑出骨頭裡的骨髓,或者在泥土陶坯上繪製出精細的花紋。如果用銅刀去砍樹,估計效果還不如用力掰斷。
就在銅礦冶煉和原始政權出現之後,出現了專門工匠,銅器的水準大大提高,這時候仍然主要使用鍛打銅器。澆注只用來塑造大致形狀。更精確的造型使用磨製。然而,沒有青銅,這時候的銅製品仍然稱不上工藝品等級。這和現代不同,現代我們可以使用衝壓製造精美銅器,這依賴於硬金屬加工,但在銅石並用時代,我們沒有比銅更硬又能製造的很精細的工具。而銅又不是好的澆注材料。我們可以用銅水澆注出簡單的銅錘,無非就是一個方形的銅塊,甚至可以澆注出它的銅把手。但如果我們試圖澆注成一個啞鈴形狀,因為銅的收縮,這個啞鈴的中間連接部分有很大幾率斷裂開來,結果得到的不是一個啞鈴,而是兩把短柄錘。複雜形狀的銅器無法用純銅澆注,限制了銅器的發展。
青銅出現之後,澆注成為重要的加工方式,可以塑造成複雜的形狀,銅器才成為藝術品。加上青銅的硬度高,用處多了很多。首先可以澆注成結實的鎚子,刀具,錐子等。用銅澆注成的這些東西很不耐用,只能用在精細場合,而青銅工具可以用在暴力場合----用青銅刀來砍木頭是可行了,用青銅劍來砍人也是有效的了。
=====================================
現在,我們假設某人穿越回新石器時代,並且忽悠了幾十個上百個原始人做小弟,穿越者恰好知道青銅的全套知識,穿越地恰好有容易開採的銅錫伴生礦,如何快速進入青銅時代。
讓原始人小弟去採集銅礦石和錫礦石,銅礦石是藍色的容易分辨,錫礦石有金屬光澤也不難。
藍色是藍銅礦,綠色是孔雀石,成分就是藍銅礦的水合物。最下面的是錫石。
把銅礦石和錫礦石砸成碎塊,用石頭來砸就行。
建造粘土爐兩個,一煉銅一煉錫,下面帶風口的。
收集樹枝,燒成木炭。燒炭也是個技術活,需要及時隔絕空氣不然就成灰了。需要建特殊的爐窯,建議在一個天然台階形狀的地方建立炭窯,也就是用粘土堆一個上面有小口,下面有風口的爐窯,上面的口和天然台階的上層接近。在上台階上準備足量的沙土用來封口。下面的台階也準備沙土用來封風口。在石器時代你沒有鐵鍬可用,所以要堆好位置。
把干樹枝掰斷了,放進爐窯中,填個半滿,從下面風口點火燒,上面口會冒白煙,是水蒸氣。等不冒白煙了就用沙土封住上下口。樹枝會在裡面被高溫加熱變成木炭。過幾天甚至更長,爐窯冷卻後拆開---注意一點,裡面有一氧化碳,所以要屏住呼吸,輪換操作防止中毒。可以用樹枝給爐窯扒開口,等一段時間一氧化碳散盡,再拆開炭窯,裡面的就是木炭,再用石頭砸成小塊即可。
將木炭放進冶煉爐,上面放礦石,點火。設法往風道里送風提高爐溫。然後銅爐里會出來銅塊,錫爐會出來錫塊。推倒,拆掉爐子就能得到。然而,這出來的金屬塊是爐渣樣的東西,因為和木炭,灰燼甚至泥土混合了。
錫因為熔點低,容易提純。簡單的辦法,用陶罐裝錫,在火爐上加熱,用不了多久錫就會融化成錫液,可以澆注,模具用陶器。實際的設備當然要精巧些,因為你沒有金屬夾子,又不能手抓幾百度的陶罐。製造一個下面帶流出口,能部分晃蕩的陶罐是可行的。在錫熔化後,用木棍將陶罐傾側,錫液體便會流出。不過和純銅一樣,澆注出來的東西粗糙,而且也軟(想想焊錫絲有多軟),實際用處不大。
銅的熔點高,所以熔化起來就困難多了。雖然煉銅爐內部溫度足以讓銅化為液體,但爐口溫度卻遠低於這個溫度,甚至低於青銅的熔點。
這時候我們需要什麼?大型的爐子,以便將可傾側的陶罐放進其中灼燒。在爐口溫度是不夠的。為了提高爐溫,還需要鼓風。如果爐子造的好,可以產生煙囪效應,甚至不用鼓風也可以產生夠高的溫度。把一個帶粘土流出口的陶罐放進爐的中部,可以用土台保持它的高度,這個出口要夠長,可以一直伸到爐外。把前面的粗糙銅塊放進去,點火,銅熔化後就會流出,進入你放好的模具,和錫一樣,鑄造的東西也很粗糙,軟。
青銅怎麼做?用上面熔銅的設備把過程再做一遍,放進去的是提純後的銅和提純後的錫。這次流出的就是相當純的青銅液,可以用來鑄造了。在傾側坩堝前,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讓錫和銅混合充分。
青銅液首先可以用來鑄造長形的銅棍,銅鉤。在前面的例子中,我們難以將坩堝從爐中取出而採用傾側式,是因為我們沒有工具將其拿出。我們可以給坩堝製作耳,但坩堝已經加熱到和融化青銅差不多的溫度,石器無法做得夠長,木頭會被輕易燒毀。但現在有了青銅棍,青銅勾,就可以快速的將坩堝取出。
順便,還可以製造錘,刀,錐子等工具。鋸是一種古代神器,及早鑄造。至於各種精美器物,需要工匠積累經驗慢慢來,就拖後了。
謝邀,可是我不懂...
流程方面就是沙子制模,熔化材料,澆鑄,敲碎沙子。
謝邀,歷史書上有,但我沒看
謝邀。
冶銅術產生,至少需要三大必要條件。①銅礦②還原氣氛③高溫 陶器的燒造為還原焰的創造與控制提供了經驗,因為灰陶和黑陶皆是在還原氣氛中燒造而成的。 銅礦石需800至1100℃可以熔化,在陶器製造過程中,一般窯火的溫度是900到1050℃,最高可達1200℃,所以,可以這樣說,冶銅術是在陶器燒造過程中借鑒陶器燒造技術和經驗孕育而生的。
鑄造器形簡單的一般採用泥型渾鑄法。一次性將若干模範扣緊,整體澆鑄。比較複雜的採用分鑄法。
一般性的程序是這樣:
先熔煉,用坩堝將礦石和木炭混合熔煉出銅液
然後制模,用泥做個模型,雕刻,烘烤,陰乾
接著制范,用泥片包貼在模上,陰乾後切開
接下來合范,內外范合在一起
然後調劑,確定銅錫比例,一般錫佔17%—20%
繼而精鍊,坩堝煉銅,依次見黑、黃、青白色煙氣,直至「爐火純青」,見青色煙氣
最後熔鑄,灌銅液
冷卻後成器,砥礪、打磨拋光
另一種鑄造方法叫做失蠟法,用蠟模代替陶模,無需脫模、泥模陰乾、燒坯這些步驟,直接澆鑄,可鑄造複雜精細器件。失蠟法先用泥質范料塑內范並陰乾,再用黃蠟制蠟片貼在內范上,蠟片上刻花紋及鏤空,將外范料稀釋成泥漿,反覆淋澆或塗於蠟模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然後將陰乾的泥漿范料層外再裹上范料,陰乾硬化成鑄型。烘烤型模使蠟料熔化流出,形成型腔。澆注銅液冷卻後脫范再打磨拋光就歐克了。
提純,再混合冶煉。 當然古代的提純技術是有限的,只能相對而言。 《周禮·考工記》說: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其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會認為「《末代皇帝》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
※為啥馬超到了劉備手下就碌碌無為了?
※英國的眼鏡蛇緊急會議是什麼?都在什麼情況下召開?歷史召開情況如何?
※魯班除了那隻木鳥還有什麼故事嗎?有沒有流傳下來關於他木工技法的古籍?
※有哪些霸氣的詩詞句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