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鏡頭設計中,光圈葉片數量主要是受制於成本還是技術?

便宜的50 1.8 II顯然因為葉片數少了,光斑形狀不理想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88465

是生產成本呢,還是廠家為了區分高中低檔人為選擇?


技術和成本其實大多時候都是掛鉤的。因為技術不好所以成本降不下來or製造工藝要求高而不能量產→量少就貴了

Tair 11A 135F2.8鏡頭是一款光圈葉片數量達到21片的極端鏡頭.但由於製造工藝太高,似乎歷史上這樣數量級別的鏡頭也只是偶然的一兩支,大多數多光圈葉片的產品都在11片左右。另外,光圈葉片數量過多會造成光圈厚度過厚,對成像產生不良影響。所以目前在產的鏡頭有9片光圈葉片已經可以達到接近圓形的級別了,十分夠用了。在生產成本與實際效果上有一個較好的平衡。最近賓得有個圓形光圈專利,特許公開號2012-123299,新專利可以保證鏡頭每一檔光圈的孔徑都可以無限接近圓形。不過既然被申請專利了,其他廠家要跟進也困難點了吧。另外成本和工藝也不清楚


很顯然是成本,雖然材料不值幾個錢,但是做出來的價格就不一樣了。


根據帽子資深的說法, MF鏡頭上搞多葉片光圈並不困難.但是光圈葉片多了也容易有光圈形狀不規則的問題.
這個事情到自動鏡時代就不一樣了.自動收縮光圈機構對結構和重量都有限制,因此自動鏡時代超多的葉片比較少.
PENTAX的那個專利其實就是用兩個7片光圈聯動,來達成多光圈葉片的效果...

其實6片光圈也很不錯啊. 當年廣角鏡頭很多也是5片光圈,連電視台的旅遊專輯也能看到那漂亮的5片光圈光斑.


就是成本,又不是專利技術,也不是難以攻克的難題。

相比於
鏡頭的光學設計,比如早年蔡司首創的經典設計
鍍膜技術,比如蔡司的T*鍍膜、尼康N鍍膜
鏡片材料,比如人工合成的低色散鏡片、獨家配方的光學玻璃
鏡片加工技術,比如非球面鏡片的研磨
鏡頭防抖,比如尼康的VR、佳能的IS
鏡頭的自動對焦技術
········
這些才是受限於技術的,尤其是對國內的鏡頭廠家來說。


推薦閱讀:

尼康D5300還是7100?
大畫幅拍攝人像的建議?
現如今普通攝影師收入如何?
佳能 500D 、60D、5D,尼康 D90、D700、D3,這兩個 D 代表什麼意思?

TAG:攝影 | 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