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究竟是想傳達什麼?


昨天生病在家,把《情書》當作背景音樂放了5、6遍。和大家一樣,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了一遍,完全看不懂,當時甚至認不出來博子和女樹是同一個人演的(事實上我臉盲到現在......)。第二遍看的時候就感動得受不了了。後來也是一刷再刷。

今天忍不住上知乎,就是想表達一個很早就有,在別的回答中也有人提到但沒有展開說的想法:

《情書》講的除了愛情之外還有很多。甚至在我看來,愛情只能算一條明線(表),暗線(里)講的是我們所有人那些想說又說不出來,想放又放不下的東西。講的是回憶與和解。套用心理諮詢的話,它講的是unfinished business。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情書》里幾乎所有人的矛盾都是一致的。


就我們自己的生活而言,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圍繞著那些對於我們而言重要的東西的外圍在繞,很難有機會能讓我們真正面對那些沒有被言說的事情。

但這部電影最最打動的我一點是,它講的是人和人之間的理解,一個人如何在穿過無常的世事,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甚至是生死之隔之後,理解了另一個人、理解了自己的故事。


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才是為什麼《情書》一直都是我最最最能同感的愛情故事。


下面就講講那些除了主線男樹女樹之外的劇情吧( P.S. 截圖來自B站):

1、女樹媽媽和爺爺/爺爺和老房子/女樹媽媽、爺爺和女樹爸爸

這一線應該是電影裡面除愛情線最明顯的一條。前面兩次家庭場景其實都是鋪墊最後一場,女樹病倒,爺爺和媽媽爭討要怎麼送她去醫院,順帶把女樹爸爸的舊帳帶來出。至此,這個家庭內部真正想說又說不出來、放又放不下的東西就出來:當初女樹的爸爸在雪夜高燒,救護車不來,爺爺堅持背著自己的兒子去醫院,結果還是搶救無效,女樹媽媽悔恨自己沒有堅持聽醫院的要求(留在家裡不要出去)。

然後是爺爺的自我救贖:

當初看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爺爺很牛,關鍵時刻還是冷靜,不旦沒有被激怒,反而成功讓女樹媽媽也冷靜了下來,接受了他的提議。但經歷過一些事之後,我才能體會到爺爺這個角色有多難。每個人在失去自己重要的東西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過自責、死循環一樣的找原因的階段,總覺得當初要是這樣這樣,不那樣那樣就好了。歸因是人類的本能。但事實上是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改變不了的。最難的有時候是,你已經做了當時你能做的一切了,但你還是無能為力。

但爺爺這麼多年之後而是說出了「可是還是來不及」。不知道爺爺說「樹是你的女兒」的時候,想的是不是「你老公可是我兒子啊,我的決定我還是承受了」。

看過電影的都知道,這條線後來就是爺爺40分鐘跑到醫院,爺孫倆一起被抬進去,兩個都沒事,家也不搬了。經過這麼一遭,這個家庭直面了他們一直不願提起的遺憾,也直面了當初他們已經盡其所能的事實,和家人(也是和自己)和解了。

2、博子和男樹母親

這電影的開頭就是講博子參加前男友的追思會,和前男友媽媽回家,睹物思情,才心生一(Dai三)計(nian四),電影才有了後面的事。然後在全電影中這兩個女人也有第二次相聚,是博子追問男樹媽媽自己是不是被人當作替身了。其實這條線也是挺明顯的,只是可能主要作用還是推進劇情。

男樹媽媽全程都是微笑著的日本知性中年婦女形像,而且還時不時上線個明白人/過來人光環、拆穿自己老公只是借口和朋友喝酒、看破博子那一點點都寫在臉上了的小心思。

但最後的鏡頭給的是男樹媽媽問完博子「你還愛著他嗎?」之後,自己就痛哭了起來。

也許是為了保持這種日式的含蓄,所以全片中的淚點都會被導演自己打破,所以這母親的哭也有這個作用。但我個人的理解是借著這位前女友的口,男樹媽媽多年的思念也得到了表達。

為什麼有些事情會說不清道不明,但你卻還是能感受得到?我個人的看法是,是因為人其實並沒有那麼了解自己。心理諮詢中,無論是找個人一周聊一次,小孩玩沙盤,大人畫畫,戲劇治療,blablablabla,其實都是一個表達的過程。表達其實就是自我理解的一個過程。還是那句,歸因,講故事,都是很基本的人類需求。

3、女樹與她的父親

這條線在電影中相對沒有那麼明顯。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在小說裡面會講的相對明顯一點。我記得以前在國內買的小說中文版封面就是這個:

對,沒錯,蜻蜓。在很多其他的討論里都有講過這裡想代表的是死亡。死亡我打算留到最後聊。

電影中女樹以感冒出場,以感冒快好了為結束,其間作死高燒進醫院,以感冒支起了半部電影的發展(好了不瞎逼逼了)。但其實電影告訴我們,她自己很清楚自己的爸爸就是這麼死的。

自己爸爸就是感冒轉肺炎去世的,自己感冒還拖著不去看,這如果也在放在心理諮詢的某種理論裡面掰一掰,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學藝不精害怕被同門BS,在此略去300字)。

然後在醫院的女樹就在等醫生期間夢到了當時自己爸爸被送進醫院搶救的那天晚上。同時也是後來她自己進醫院的鋪墊;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女樹想不去醫院也是有道理的,小時候在這裡經歷過自己父親的搶救無效,有意無意總會迴避再想起這件事來。上面也提到,父親去世這件事全家人其實都還沒過去。

但這時候你們的男神就在這裡第一次在女樹的夢中上線了,要知道這個時候女樹還沒有收到博子在她家門口的那一封信,她還不知道這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來找那個和她同名同姓的同學的。

(真不是我妒忌你男神的美貌,你男神在這裡才正面睜眼了半秒都不到,我截了5張圖都截不到他睜眼......攤手)

但這個時候男樹在女樹心中的回憶已經回來一些了……為什麼?

看完過全片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因為女樹爸爸去世的時候,是他們倆最後一次見面。

在這裡忍不住走題半段,談談我對主線雙樹感情的理解。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我知道很強行,哈哈),其實按以前初高中生男女曖昧,藤井樹之間自己的感情其實雙方都是清楚的,不清楚的只是對方對自己的感覺(也就是傳說中最寂寞的單戀)。但這段(兩段)單戀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

對於女樹來說,就是她父親去世,後來回校之後發現男樹已經轉學的時候。

同班同學開了一個玩笑(把菊花放男樹桌上,就是說他去世了的意思)。這裡這個玩笑對於女樹來說當然開不起,自己的爸爸真的去世了,暗中有好感甚至喜歡的男生轉學了,從此就從她的世界中消失了。又一次出現死亡的元素。還是留到最後再攤開講。

(要知道之前男樹突然出現在家門口時女樹還是忍不住這個樣子的,雖然家父去世。想說明一下這裡並不是不孝或者不真實,下面有我個人的看法。)

就這樣,女樹的初(單)戀就這樣結束了,並且和親人的離世一起被條件化了。後來因為有意無意避開與父親離世有關的事情的時候,這段感情可能也這樣埋進去了。

好了,再回到女樹與她父親的這條線上來。我個人的理解上,女樹一家人,對女樹的父親是有很深的思念在裡面的,這個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也沒有任何戲的角色,是這一家人大部分戲份的動力來源。除了上面提到的部分,還有一部分我覺得特別真實的場面是來自於女樹從以前的老師口中得知男樹去世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想到的竟然不是自己和男樹的經歷和感情,而是自己去世的父親。

(其間女樹的回憶依然沒有大哭大鬧,是張開雙手從山坡上滑下來,並不是我們常見的死亡的氣氛)

但從母親和爺爺的打扮也能看得出是剛參加完追思,然後她自己的看似不相關的反問句也點破了這一點。

如果我們按之前的思路來,這一幕就很順理成章了,對男樹的感情和父親的離開這兩件事在女樹的記憶中是很相關的,而且男樹的死訊也自然讓她想起了自己生命中親人的離開。

父親去世的時候,女樹還只是個孩子。很多情緒都還處於說不明道不明的時候(前額葉還沒有完全發育好,這是很科學的好嗎?!)。包括後來看到的,她母親病倒了,不得不請假照顧家人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她有多少情緒的表現。有一些人還會覺得這裡太不自然了,日本人太變態了,blablablabla。

其實我覺得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才是最自然的反應,不信你去問問你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我自己是在我10多歲的時候,爺爺去世。當時半夜被父母拉起,什麼也沒有跟我講,就說出大事了,叫我要聽話(小時候太皮,父母遇事挑重點講是好習慣)。然後就開了兩個多小時車回爺爺在的農村,剛到村口,就有人出來按我們,讓我們跪著進村(我爸是長子,我是長孫,按南方農村的習俗,只有人已經不在了才要跪著。後來我爸說他在車上的時候還不知道爺爺已經不在,但一到村裡別人讓他跪著進去,他就明白了)。我當時是全程蒙逼,只有一個抽象的想法,就是「爺爺不在了,而且不會再回來了」。之後連續好幾天發生了什麼我都不太記得了,只記得腦袋發麻,什麼人跟我說什麼都不太聽得懂,大人讓我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從守靈到出殯,全程都是走馬般的親戚,可能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接待這麼多陌生的成年人。我那幾天除了出神發獃,跟著假裝哭哭啼啼幾聲之外,一次也沒有真的哭出來過。因為這件事情(長孫不哭),農村裡還難免傳一些奇奇怪怪的話。後來是一直到第三天晚上,不知道是實在是太累了還是怎麼的,才自己一個人哭了一陣睡了過去。

所以我很能理解女樹的反應。也許中國和日本文化中這部分還是挺像的,儀式都是給別人看的,所以電影中的追思場面總有一種刻意的滑稽,本應該沉重的地方他故意讓你沉重不起來,而真正很多情感的東西,還是你自己關起門來獨自處理,像男樹的媽媽,像爺爺,像因為難過而生了病的女樹媽媽,還有女樹自己。在這電影里,更是直接被導演埋了起來,只是告訴你它們在那裡,並不直接挖出來給你看。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電影里比較不明顯的、被男女樹的感情所遮蓋的是,女樹對自己離世的父親的思念和感情。說白了,他們全家都很想念她父親。還是那一句,沒有被表達的東西,很可能也沒有被理解。被理解了,是和解的開始,不然,沒有理解的接受,最好也只能是容忍而已。


4、眼鏡男、登山隊和男樹

眼鏡男、守山的老頭和男樹這條線對於男生來說是很明顯很明顯的(當然對於女生來說我猜也是很明顯的,吧)。

眼鏡男是什麼人?眼鏡男思路直接、行動力強、愛開玩笑並且笑容猥瑣而不自知(我認真的)、喜歡博子但因為朋友先下手了所以慫了、等朋友死了再下手(不好意思這玩笑有點過lol)、心眼不大也不小剛剛好,而且劇情告訴我們,男樹第一次見博子的時候有他,男樹登山死的時候有他,上山搜救的時候也有他。

再結合我們看完全片之後,得知了男樹內向傲嬌、打死說出不一句完整的話來、做事能被動絕對不主動、全靠沒有表情的一張臉來圈粉的個性來說,眼鏡男這個與男樹幾乎完全相反的人設,就非常的呼之欲出了。

片中沒有點得非常破的一點也許是:眼鏡男很有可能是男樹在活著的時候最好的朋友。

(無根據不負責任腦補:那是不同的!!!不同的!!!Bxtxh!!!!)

其實仔細想想眼鏡男對博子的感情幾乎和男樹與博子之間的感情並沒有先後之分,眼鏡男的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眼鏡男希望博子早日走出來,除了有戀人的嫉妒之外,應該也有很大一部分出自朋友的關心。就像你們那些心很寬的朋友看到你成天因為一些過去的事情而傷春悲秋,出自朋友的愛也會讓他們很想把你吊起來毒打一頓(劃掉),不,叫出來好好安慰一下,幫你走出過去對不對?

我們的生活里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別的。想想心很寬的眼鏡男和守山的老頭天天口裡哼著的歌。想想因為男樹山難離去而不再上山的眼鏡男,想想因為這個而不再下山的尾老頭。

(「憂鬱的風 來來去去 吹向那座島嶼」……想說沒說出的話就是:遠方的兄弟,你在那邊還好嗎?)

(這博子的療傷之旅,其實也是眼鏡男的。哥們雖然你笑得這麼猥瑣,但我真的懂你!)

能不能釋懷都好,但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了。

5、男樹與女樹

男樹與女樹這條電影里真正的主線,當然也是和本回答一開始提到的主題是一致的。

其實我看完電影之後想過好久,這電影為什麼叫《情書(Love Letter)》呢?

因為畢竟在電影裡面,真正的書信(Letter),是兩位陌生女性之間關於一個男人的交流。當然內容是關於當初不自知的愛情,也是由於博子對於男樹的愛才開始的,但關於愛情的信(Letters about love),就是情書(Love letter)嗎?

但往深了入想,什麼才是情書?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之下才會寫情書?我猜更多是那些被暗戀折磨得受不了的單戀青年,或者是那些相愛卻因為距離而無法分享自己每一天生活的戀人。老司機和朝夕相處的人是不需要情書的。

想想那些你單戀而無法表達自己的日子,想想那些因為距離,你沒能在第一時候和他們分享喜悅和悲傷的人,想想那些你非常想念,卻因為一些事情失去了聯繫的人,也許就能理解博子在信中和山上的那個問句

「你好嗎?我很好。」

這就是博子的情書啊。

男樹那些在借書欄寫下的名字,最後親手給女樹的《追憶逝水年華》借書卡後面女樹的畫像,就是男樹的情書。

男樹媽媽最後的痛哭,眼鏡男哼的歌,這些其實也都是。

那些沒有消失而是繼續纏繞在我們心頭的情緒,最後無論以何種形式表達了出來,就是情書。

其實愛與被愛是兩件可以分開的事情,但暗戀之所以痛苦,也許其中除了渴望被愛而不得之外,也有不能表達不被理解的痛苦吧。

還好在電影的最後,女樹終於理解了當年的男樹,也許也順帶了理解了自己當時對他的感情。

「親愛的渡邊博子小姐,因為我很害羞,所以沒有把這封信寄出去。」

(那封情書終於寄到了)

6、博子與男樹

這裡想不到有什麼要細講的,博子與男樹,我覺得就是表達思念,學著放手的故事。

N、最後談談死亡元素

《情書》中,感情線最主要的男主藤井樹,女主藤井樹家庭劇情中的主要動力來源爸爸,都在電影一開始中就死了。

當然男樹的去世也是這所有故事的起因,這沒什麼可說的。

文藝片中常常都有人死,因此有的人覺得不真實,覺得狗血。事實上我覺得文藝片中安排有人死,往往是為了不讓故事變得更狗血。不然,《泰坦尼克號》最後Jack不死,難道要繼續寫成男小三上位豪門女逃婚的劇情嗎?《革命之路》里女主不死,難道要繼續寫成不得志中年男守護兒女和瘋婆子的故事嗎?你看看那部要(Bian)命(Tai)的《消失的愛人》,我花了錢進電影院都沒有坐到最後,就是因為下意識地覺得這結局我會受不了。

人活著在單位里聽趙錢孫李的各家八卦已經夠累的了,麻煩導演們下手都狠點。

不好意思吐槽又過了。回到《情書》。

《情書》裡面的死亡同樣是不怎麼真實的,象徵意義上的,因為登山而死或者因為感冒轉肺炎而死都不是常見的事,不是能引起大眾共鳴的事情。我個人認為死亡在這裡的角色就是主要人物之間(博子與男樹,女樹一家人與父親)繼續聯繫、互相表達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因為這障礙,才有了之後所有的情感,才有了情書。現實生活中,這障礙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距離,可能是分手,可能是別的其他的事情。

當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再也沒有任何交流(不僅是語言,也包括對方的消息)的可能性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認為這和生死相離並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老話是對的,生活遠比戲劇更狗血,評論區的人生,比電影要難多了。

最後的最後

我其實想表達的是,《情書》其實並不算是一部悲劇,也不算悲情。相反,能讓這麼多人反反覆復地看,我相信是因為這部電影裡面有很多很溫情的地方,有很多讓我們感覺到生活的美好的東西。

對於我,那就是,片中每一個的人,每一種思念,在電影的最後都得到了表達。那些想說又說不出來,想放又放不下的東西,都得到了理解。從這個角度看,誰和誰最後有沒有在一起,誰和誰到底有沒有錯過,這都不是重點。博子悠長的思念、男樹初戀的愛意、親人之間的追憶、女樹對於當初那段朦朧情感的回憶,就像一支飛了好久好久的箭,終於落在了目標上;又像一個風塵撲撲的旅人,終於歸了家。

電影終場時的音樂給我的感覺是一樣的:心安,平靜,深深的安慰。路上經歷過怎麼樣的麻煩,曾經怎樣的難過、不安以至於緊張、憤怒、不解、衝突,都不再重要了,因為那些都已經過去了。

其實多少求不得、留不住,說到底,都是心底的過不去?

今天是2016年12月18號。電影里的人都過去了,看電影的人們,你們過去了嗎?


岩井俊二自己說過回憶推動現在,我覺得這是一部關於回憶的電影,關於以前發生的事影響現在的抉擇,比如男樹因為女樹選擇渡邊博子,樹爺爺因為樹父親去世選擇拚命送樹去醫院,登山人選擇住山上來救援等等,都是過去影響現在,誰說回憶只是回憶?過去無關未來?
問題比較老,我看情書也很早,很喜歡,也暗暗指引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這就是回憶的力量。

------------------------------------------------------------分割線---------------------------------------------------------------------- 第一次這麼多贊= =,自己看了這部電影很多遍,寫過一篇東西,有一些關於這部電影有趣的事在這篇文章里,特別想分享給愛這部電影的你們,可能也是由於對這部電影的回憶,再次作為推動力,使我們感動。

-------------------------------------------------------------分割線---------------------------------------------------------------------

電影《情書》和大家的集體回憶

這是部十九年前的電影,自從看完那一刻起,我居然感覺到,自己已經深深陷入了一部電影之中。

毫不掩飾的說,最開始看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電影的節奏太過緩慢,甚至由於顧及字幕而不明白劇情,的的確確,在我看來這算不上一部「引人入勝」的影片,剛開始看時,可能還需要有點耐心。也正是如此,在觀影結束之後,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件事——一部好電影並非單純依賴劇本。而這正是這樣一部精緻,浪漫的電影,細心一點會發現,《情書》全片都沒有用定軌拍攝,鏡頭一直是晃動的,觀影卻沒有半點不適,攝影師一直在追求最佳的構圖,而事實上《情書》的每一幀都是一幅畫,這歸功於已經去世的攝影大師筱田升,其生前在《情書》之後再次和岩井俊二合作的《四月物語》更是把光影的美做到極致。關於電影音樂,由導演岩井俊二的御用班底Remedios製作,處理情感的細膩程度,真的讓觀者完完全全沉浸在了電影之中,看完電影,純粹聽電影原聲,都能隨著輕靈的曲調追溯到斑斕美好的回憶之中。

片名是情書,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部單純關於愛情電影,我覺得這更應該是關於回憶的故事。岩井俊二認為回憶並非和現在沒有關係,是作為一種推動力影響著現在。在《情書》里,渡邊博子因為對於亡去的未婚夫的回憶,將寄託哀思的情書寄出。樹也由於回憶的推動,將故事的原委弄清。樹的爺爺剛吉在樹高燒時決定背樹去醫院,也正是由於樹的父親肺炎去世,害怕親人再次離去。留下來守護登山者的人,是因為藤井樹因難去世的回憶。回憶從來都在影響著人的一生,片中的每一個人物,也都是通過回憶來進行塑造的,每一個角色背後都隱藏著回憶,而每個角色的回憶,所經歷過的片段,可能也同屬於觀者的回憶,導演用回憶的交互,來讓人物與觀者交流,讓角色更加飽滿鮮活的同時,也讓我們在回憶中被感動。

我如此愛這部電影,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是關於我的回憶。和電影一樣,在我初中的時候,班上有一個異性和我同名同姓,老師為了區別我們,女生後綴加上A,我的後綴是B,同樣經常被班裡的同學撮合,也因為所謂的避嫌,和她並沒有太多交集,沒有電影里的浪漫,但確實存在青澀時期的一絲好感,現如今已經失去了聯繫,現在作為回憶,是一段美妙的,想起時還會微笑的記憶。

影片結尾,樹捧著《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拿出裡面的借書卡,正面是藤井樹的名字,背面,是一幅素描——那時的她。令人內心觸動的片段,尋找謎底的漫長過程,回溯的過程最終結束了,但這絕不是回憶的全部,因為無時無刻,我們都在製造著回憶。幾天前在網上看到一篇帖子,一位同學在自己學校圖書館裡《追憶似水年華》的借書卡上發現了藤井樹的名字,寫於1999年,下面還有渡邊博子的名字,這是影迷集體的浪漫,也是大家集體的回憶,在背面不是素描,而是一封情書:

「我們相遇時,都是十三歲,可是,已經太老了。十六歲那個灰色的秋天,我們分開了。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竟只有一千天。分開吧,淡淡的一句話,那麼輕鬆,那麼簡單。各自轉身,走開了。秋風卷下了梢上那些發黃的曾經的生命,飛舞著,打著旋兒,落下,又不見。它們在選擇生的同時,也同時選擇了死亡的宿命。既然死已是註定,那只有更加絢爛地生。一樣的月亮,一樣的燈紅酒綠,可又有誰知到,曾經存在過一份感情,消逝了,湮滅在囂囂塵世中。我想這不是我所期待的結局,時間帶來了什麼,帶走了什麼,已經不再重要——來的終要來,走的終要走,無法拒絕和挽留。但曾經深愛過,什麼樣的結局,也許都是最好的結局。」

---------------------------------------------------------------------------------------------------------------------------------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告白,最後還是被你聽見了。


從此,我愛的人,都是你的影子。


參考戴錦華的《電影批評》一書。戴爺提供了一種新的解讀方式,類似於精神分析的方法。
在精神分析中,忘我的他戀,同時也是強烈的自戀。這個優美的「愛情」故事,可以看作是一個拉康意義上的自我寓言,一種鏡像戀的感覺。
其它的可以具體看戴爺的文章《精神分析的視野與現代人的自我寓言:&<情書&>》。


當初看的時候是因為情書這個名字,看完之後發現名字很貼切。
簡單地說是一封塵封了很久的情書被投遞的過程,這封情書是男藤井樹寫(畫)給女藤井樹的,但投遞的過程很有趣,有趣到可以作為一部電影。這都源於博子對已故未婚夫的思念,由於博子的愛和堅持,慢慢引導了另一段「初戀」的「發生」(其實是發現)。
女藤井樹和男藤井樹的交集僅限於中學階段,已經萌芽的「初戀」卻沒來得及表達,男藤井樹就退出女藤井樹的生活了,甚至於男生已經過世女生也不知道。
但是在男生過世之後,那封情書還是投遞出去了,女生還是明明白白的收到了看懂了。即使已經死去,男藤井樹還是借用了思念自己的博子小姐的嘴,對女藤井樹表達愛意——這句話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愛(兩個藤井樹之間的、博子對藤井的),也同時詮釋了這兩種愛之間的關係。
第一種愛:儘管男藤井樹已經去世,女藤井樹還是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的愛意,還能為此而感動,這是愛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最動人的事了吧。
第二種愛:在兩個藤井樹之間的愛中,博子小姐是個信差,為男生投遞了珍貴的情書,更動人的是這是發生在男生死後的事,而這「陰差陽錯」其實是博子小姐的愛和思念使然。
兩種愛,同樣動人,尤其是在和死亡對比的時候。而正是那封情書,把這兩種愛聯繫了起來。
這只是我的切入點,故事裡還有其他的有關生死、友情、親情的東西。


重溫了一遍,有感而發。

晚上下雪,昏暗的燈光下四野漸白,走在路上呼吸著冰冷的空氣,忽然就想起了《情書》這部電影,再一次重溫,忽然間感概萬千、原來這部電影講的不僅是愛情,還有告別。

一、關於電影的名字

《情書》這個名字起的實在是巧妙,博子和藤井樹之間往來的書信是情書,因為承載的是愛的追尋,滿滿都是浪漫的回憶。圖書館裡的書籤是情書,這種隱蔽的告白一旦被挖掘出來,便能夠爆發出巨大的愛意,或許這樣的情書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但是沒有關係,愛在心裡已經足夠。那兩張英語試卷是情書,拿錯了遲遲不願意歸還,只為了在溫暖的夜裡和心愛的人多呆一會,你轉動著車,我在燈光下假裝認真的糾錯,原來最沉默的人,也有可愛幽默的一面。那個套在女藤井樹頭上的袋子也是情書,不愛我生我氣也行啊,因為這也是在乎的表現。甚至在茫茫的大雪中博子喊話的迴音也是情書,連綿不絕的聲音在大山之間回蕩,猶如愛一般不斷在心裡泛起漣漪。總之只要你有心,細節處皆是情書。

其實整部電影就是一封情書,那些心中裝著美好愛情的人,一看就懂。

二、關於告別

滄海桑田,歲月無痕,回憶雖然美好,但是念念不忘最終會耽誤了我們以後的路。博子一直深愛著男藤井樹,兩年未曾走出悲傷,電影開始博子躺在雪地里,那種失去的痛苦是何等的令人絕望。朋友秋葉一直深愛著博子,默然陪伴和等待,秋葉也想讓博子走出來,卻無能為力,因為博子似乎並不想走出來,她留戀、懷念,正如她自己所說,她太自私,男藤井樹給她太多美好的回憶,太多美好的愛,她不想就這樣失去。

女藤井樹一直不願意麵對失去父親的那種悲傷,雖然感冒病的厲害,卻始終不願意去醫院,因為那裡有太多悲傷的回憶。父親死的時候女藤井樹還小,甚至不明白死的真正含義,只是認為死去的人如同冬天凍在雪地里的蜻蜓一樣,只是時間將其定格在了那裡,所以在父親的葬禮上,女藤井樹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悲傷。不是沒有,而是這種悲傷被壓抑到了心底,到了一個她無法感知的地方。女藤井樹不願意告別,因為告別意味著失去,意味著面對,意味著父親永遠回不來了,所以他不願意去醫院,不願意回憶起以往的種種。

我們留戀過去不願意放手,不願意麵對,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的告別,那種匆忙留下的遺憾,卻讓我們用多倍的時間來償還。

思念一個人久了,什麼傻事都會做出來,無處宣洩那種悲傷的博子往男藤井樹的故地寄去一封信,訴說懷念。這封信她原來的打算是寄往天國,然而機緣巧合之下,揭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正因這段往事,解開了博子和女藤井樹內心的結,往事一樁樁一件件如同溫暖陽光下在地上不斷跳動的玻璃珠,五顏六色的給人以意想不到的驚喜。

得知這個世上還有和自己長的一模一樣的人,而這個人還是自己丈夫的暗戀對象的時候,我想每個女人都會有著這樣的困惑:我是不是一個替身。

然而博子最終釋懷,因為她和男藤井樹在一起的時光中是快樂的,幸福的,這已經足夠。所以在得知了一切真相之後,博子最終選擇了面對,選擇了告別,她流著淚,站在雪地里對著茫茫大山不斷的重複那幾句話,兩年鬱積的懷念和痛苦一下子發泄了出來,整個人都是輕鬆的。

後面的秋葉先生樂壞了,因為擁抱他的是個美好的人生。

女藤井樹在得知了男藤井樹愛她的真相之後首先的反應是不相信,但是在得知男藤井樹已經去世的時候卻如同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一般一下子病倒。父親的死一直令她逃避,壓抑,表面上是一個簡單開心的女孩,其實內心卻因為失去而麻木。她的悲傷,不僅僅是因為當年父親的去世,還有男藤井樹的離開。

然而她是一個很被動的人,嚮往一種簡單的生活,卻一直無法走出那一年的陰影。

大病一場,醒來後如同卸去了包袱,她接受了醫院,同時也接受了父親和男藤井樹的離開。這如同心理諮詢一般,熬過了最痛苦的階段,就是真正恢復的開始。有時候,我們要允許自己悲傷,允許自己哭泣,允許自己去陷入了無邊際的黑暗之中。因為只有盡情的發泄,我們才能慢慢的積蓄力量,告別那些讓我們無法快樂前行的往事,滿懷信心的迎接新的一天。

所以,整部電影,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告別,如何走出悲傷和往事分手。

三、關於愛情

男藤井樹是愛女藤井樹的,溫暖的陽光下,他在窗邊看書,她在整理,然而他的目光一直留戀在她身上。那種細小的心思,如微風一般,撩動人心底那根最敏感的琴弦。又如飄忽不定的窗帘,不知何時起,何時停。漆黑的夜裡,她等他交換試卷,一向沉默的他卻是那麼的幽默有趣,讓她無奈,卻怎麼也恨不起來。整部電影,細微之處,滿滿都是愛意。

女藤井樹是愛男藤井樹的,然而這種愛自己也未曾發覺,但是一些細節卻可以佐證。女藤井樹後來去了圖書館工作,這說明她很懷念那段中學和男藤井樹一起在圖書館的歲月。圖書館裡,他看書,她工作,偶爾抬起頭看著他那張安靜的臉,自己的眼神里也是溫柔。運動會場上,她拿著相機,目光也始終未曾離開他。還有在霎那間的回憶中,打開門,看到的是他的那張臉,那是一種多麼熟悉的感覺。如果不是父親的去世和他的離開,或許這段感情,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秋葉先生是愛博子的,這種愛自始至終一直未變,就連博子結婚,也未曾改變。秋葉先生是一個溫潤如玉的男人,堅守自己的愛情始終如一,他耐心的等待最終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相信這種來之不易的幸福,會讓他們堅守到地老天荒。

博子是愛男藤井樹的,不然不會兩年了無法放棄那段感情,博子和男藤井樹在一起的時光是幸福的。她甚至說自己自私,希望永遠保留著對藤井樹的愛,自己永遠沉浸其中,足見愛之深。

藤井樹是愛博子的。博子和女藤井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博子典雅端莊,充滿內在氣質。女藤井樹俏皮可愛,充滿外部活力。如果說男藤井樹僅僅只愛一張臉,那麼整部電影就失去了意義。或許男藤井樹和博子的一見鍾情是受到了女藤井樹的影響,但是後來的幸福時光見證了他們的愛情。我在心中無數腦補他求婚的畫面:拿著戒指,足足等了三個小時,在那安靜的美景中,卻始終未曾開口。很多人說藤井樹不開口求婚是因為心裡始終愛著女藤井樹,我不認為是這樣,畢竟男藤井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於愛的人,做盡了所有暗示,卻始終無法將愛說出口。

所以,整部電影里,表達的都是愛情。

四、關於治癒

有時候走出悲傷並不容易,生老病死,我們免不了失去愛的人。如何告別,是人生的一大難題。生活中有很多的人,親人在世的時候不懂得陪伴,哪一天突然離開了才意識到失去是如何的痛苦。然後活在無比的愧疚中、懷念中,甚至忘記了眼前的路而無法走出那種悲傷。有些情感能發泄出來,能表達出來,然而有些卻只能壓抑在心中,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恰當的方式去告別,放下那些包袱,走好以後的路。

五、關於美景

電影大部分鏡頭是在雪地里拍攝的,雪意味著寒冷,意味著掩埋,不管是女藤井樹,還是博子,內心都如同被雪掩埋一樣,無法走出那種悲傷,最終選擇逃避。在回憶的時光里,總是陽光明媚,那是多好的一段歲月,閉上眼如同昨日一般,清純青澀的年代,總是讓人留念。在電影的結尾處,雪慢慢的在融化,意味著她們正在走出那種失去的痛苦。

六、關於結尾

這是我看到的最棒的一個結尾了。遲到了十年的表白,仍然讓她心動不已,她想藏起那根書籤,卻發現自己渾身上下沒有一個衣兜。將書籤放回書里,她抱著那本叫做《追憶似水年華》的書,放在胸前,生怕誰奪走一般。臉上的那種表情,和當前他將袋子套到她頭上之後,她看著他背影的表情一樣。不要說愛情是怎麼開始的,因為在意識到之前,已經如同春草一般,發芽很久了。

七、關於音樂

太好聽了。


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
你好嗎?我很好。

這就夠了,夠了。


電影資料館將《情書》一片排在星球六下午一點半,此片需要觀眾到現場買票。
朋友問我要不要早過去排隊?我懶散地搖頭:岩井俊二這部電影都放了二十多年了,又是大中午的,不會有太多人去看啦,提前個把鐘頭就行。
自以為是的結果就是,我差點沒買上票。

其實不單我這樣想,許多前輩在聽說我最愛的導演是岩井俊二之後,還會詫異地問,到你們這一代還會看岩井俊二嗎?
我說當然。又被問:你們仍然覺得被打動嗎?
當然。
後來聽說,那天電影資料館一點半場次售罄之後仍有很多觀眾排著隊等票,院方就只好在晚上七點鐘再加映一場。
結論是不管在二十年前還是二十年後,大家都會被岩井俊二的電影打動。
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動人呢?
我的想法是,岩井俊二能讓你慶幸你擁有的每一次戀愛。

有人跟我講,為什麼會喜歡《情書》?明明只是開頭的一分鐘,就會讓人不耐煩地關掉了。
《情書》的開頭,風聲凌冽,中山美穗扮演的渡邊博子躺在雪地里,她站起來拂去身上雪花,從山坡上往遠處屋舍走去,開頭這幾個鏡頭佔去兩分四十秒時間。
文藝電影大多節奏緩慢,這也是大多數人曾經點開過《情書》的人,但至今沒把這部電影看完的原因。
商業電影鍾愛用大事件大動作營造歷險氣氛,文藝電影則講究用慢節奏長鏡頭鋪設情緒。原本就是兩種不同風格,各人挑選影片的口味不同,非理出個誰高誰低沒有意義。
但普通人的愛情本來不是冒險,不過是歡喜和悲愁、擁有和失去的情緒起伏而已,與生死隔絕、門第之別相比,圖書館裡對喜歡男生久久的注視,不也另有滋味嗎?

與節奏緩慢對應的是簡單的事件。不同於前些年盛行的聚眾鬥毆、墮胎、返老還童,《情書》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暗戀故事而已。
不像現在的暗戀故事這麼曲折恢弘,也沒有女生雖然暗戀男生,但在男生誤會下,去和男生的好兄弟交好的熱門情節。
只是簡簡單單的,同名同姓的男生和女生被分到一個班級。同學經常開玩笑,把他們湊成一對。男生和女生幾乎不說話,但在女生受到委屈的時候,也會跳出來把欺負她的人揍一頓。
但男生也沒有這麼溫柔,時不時也會欺負女生。譬如兩人一起擔任圖書委員,但他把工作通通推給她做。

簡單的事件最貼近生活,也最打動人。
試想這兩件事哪個更令你動心,是一個人搖著你的肩膀說「我愛你,我真的愛你,我可以為了你去殺人」呢?
還是你突然發現,多年前有人借光圖書館裡所有冷門圖書,是為了在空白借書卡,都寫上你的名字。
可以用最簡單的情節打動人,才是真的懂得愛情吧?

但情節簡單不代表編劇在偷懶。《情書》的劇情設計巧妙,簡單的愛情故事也套在謎題里,要一環一環解開才得到謎底。
故事開始於一場祭禮,美麗的女孩子博子在兩年前失去了未婚夫藤井樹。他在一場山難中去世。但女生痴情,600多天過去,仍然不能忘記他。
她拜訪他的母親時,偶然看到樹的中學畢業冊。媽媽告訴她,中學時他們舉家搬到了現在住的地方,以前的房子已經被拆掉,修成了公路。
博子微笑不語,卻趁媽媽去拿茶點,悄悄把他之前的住址抄在手臂上。
她想給他寫信,想給那個不存在的住址里,那個不存在的人寫信。
沒有很長的話要講,只是問他:「你好嗎?」,還要告訴他:「我很好。」

誰知卻收到了回信:「我很好,只是有點感冒。」
博子沒有害怕,只是覺得浪漫,還寄過去感冒藥,囑咐他好好休息。但聽到這件事的朋友理所當然地嚇一跳。朋友決定要搞清楚回信的人是誰——因為這位朋友喜歡美麗的博子。
最後發現,是博子抄錯住址,錯寄給了同班的另一個藤井樹,這位藤井樹是一個女孩子。
長得和博子很像的女孩子。
博子細想後,忍不住哭出來:「他對我說一見鍾情,難道是因為我長得像過去的那個女孩子嗎?」
樹也已經去世,沒辦法回答她。但是那個女孩回信中卻講清:「我和另一位藤井樹雖然名字相同,實際上卻沒有什麼交情。」

在一次次信件來往裡,女生藤井樹回憶起他們交往的,僅有的那幾件事。
他們被同學起鬨,她委屈到哭,他把那個同學揍了一頓。他們一起擔任圖書委員。她拿錯他的英語考卷,看到27分的分數時差點哭出來。她為隔壁班同學向他搭橋示好,他會生氣。還有一次他到她家,讓她幫忙還掉上學期借的書。
他沒說一聲就轉學了,她是他最後去見的同學。
即使回憶了這麼多,藤井樹也沒意識到當年他們的關係有什麼不對。
最後,藤井樹為了給博子拍中學的照片,到學校遇見了以前的老師,才知道男生藤井樹去世的消息。
她悵然若失。可是失去什麼呢?她好像也沒有擁有過什麼呀。

博子卻從信里看明白一切,也看開一切,她喜歡的男生無論怎麼樣都已經是過往。她要再往前走才是。
而遲鈍的藤井樹,則是直到博子回信暗示她,那個男生,以前是喜歡過你的呀。
直到她發現,那時候他叫她還的書里,夾著的寫著他名字,也是她名字的借書卡,背後有她的畫像。男生藤井樹畫的,女生藤井樹的畫像。
她這才知道,被自己否認的恍若隔世的初戀,被自己否認的心動和雀躍,竟然真的存在。她這也才知道,這些也都在他的心裡存在過。

初戀可能不是最愛,可是永遠最讓人心動、最讓人懷念。
岩井俊二就是在《情書》里,隨意地講了一個,這麼打動人的故事而已。


文:大驚魚


哪裡只是初戀什麼的。有生命。有親情。還有忘記死去的人。不是忘記,是放在心裡重新生活。


如果當初我勇敢,結局是不是不一樣。
如果當時你察覺,回憶會不會不一般。
這是不是最好的結局,我們都已經不計較了。
~~~~~~來自十年前豆瓣的一條短評

大概這就是暗戀的極致。年少的時候,我們肯定也曾有過這樣砰然心動的瞬間,但卻羞澀的不敢開口,最後走向不同的人生。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像藤井樹那樣,可以幸運的發現這個被時光掩埋的秘密。可一旦知曉,就足以感動一生。
謝謝你曾經喜歡過我。


我曾偷偷看著你,這份深情,我不曾在意。或是命運,藏不住,讓我收到很久以前,你為我寫下的情書。
我不曾告訴你,我愛你,就連捉弄你,也成為我最美好的回憶,你害羞靦腆,燦爛的笑容,都是最好的情書。
我不曾懷疑你對我的一見鍾情,寄往天國的情書,告訴我,你因為她愛上我。但是,最後你愛的人是我。
如果我先主動,會不會又不一樣。看著你思念他,我難過。但是,我希望你快樂。
看完情書不會哭,但就是又溫暖又難過。回憶,並不是無用的東西。有時,它讓人振作。叫人繼續好好活著!
你好嗎!我很好!
你好嗎!我很好!
你好嗎!我很好!
你好嗎!我很好!
你好嗎!我很好!
你好嗎!我很好!
我會好好生活!我不會忘記你!


不計較時間,不考慮生死,只在乎,你曾經也深情般注視過我,哪怕,我不知道


你的名字,就是情書。


跨越時間的情感讓人在唏噓中的淚流不已,而青春的謎底給了我們心靈的重擊。


人生逆旅,永遠向前。而其中,過往的秘密永遠甜蜜。


男樹轉校那天可能想表白,只是女樹父親過世,不好開口。後來迷糊的女樹沒能發現借書卡後面的畫,男樹誤以為女樹不喜歡自己,再也沒去找她。直到女樹看到借書卡背面的畫。
男主還是表白了,只是時間不對。

來又如風,離亦匆匆。
但我不過,似人非夢。
總有些真笑,亦有真痛。

你好嗎?我很好。偶爾還是可以想你。


someone like you


嘿,你知道嗎?我曾經一遍遍練寫你的名字,模仿你的筆跡,可後來網路的消息比文字來的便捷快速,就幾乎再見不到你手寫的字。於是,模仿了很久的你的字,變成了我自己寫的字的樣子。


曾經在情書的影評里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滿以為的海誓山盟,曾唏噓的白雲蒼狗,竟也掙扎著穿過了歲月,留下希冀與溫存。
我想,這就是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吧。有些東西,有些愛,當初在時光中擱淺,甚至有著被遺忘的風險,卻在某一天想起,把年輕時的記憶拉到了現在,成為歲月的禮物,最深的歡喜。
影末男樹送的《追憶似水年華》中寫到:生命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與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
這就是回憶的意義,這就是《情書》的意義。
岩井俊二在《情書》的書評上寫道「:生命是短暫的,而愛情是永恆的。」
我妄自揣測,這大概就是電影的真諦

了。


推薦閱讀:

岩井俊二的《情書》中出現的蜻蜓有什麼隱喻?
如何評價電影《夢旅人》?
情書電影中女藤井樹是喜歡男藤井樹的嗎?情節是?
如何誇獎日本的電影《情書》?
日本電影《情書》中的男藤井樹是否把博子當替代品,這樣對她公平嗎?

TAG:情書電影 | 岩井俊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