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想進投行工作,需要做什麼?

哥們是學物流的。似乎差的有點兒遠。。


進入投行需要證書,國內的則需要CPA。


在考證的過程中,要學好證券發行和承銷,如果你有律師資格證就再好不過了。我一直覺得好證不嫌多,不僅能提高專業知識,也能吸收泛金融區的本領,拓展視野。


推薦樓主幾個投行人每天用的工具:

FactSet、Workstation、Workstation、Idea Screening 2.0等。


需要熟悉投行涉及到的工具網站,如:

【公司基本類】

1、市場監管局

2、香港公司註冊處

3、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


【無形資產類】

1、中國商標網(商標查詢)

2、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查詢)

3、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查詢)

4、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系統(特許經營備案查詢)


【特殊類企業】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網

2、中國農藥信息網

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4、國土資源局

5、中國公信部


書籍:

《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推薦金融小白看,我已經安利給很多轉金融行業的朋友了)

《證券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手冊》

《中國資本市場二十年》

《企業資本證券化操作實務》

《金融信託投融資務與案例》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紀念版)》

《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

《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像樓主這種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想從事金融行業的學生,我身邊也不少,很多朋友都做的不錯。


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要潛心學習金融,那我建議你系統地學習。


知識是需要積累的,循序漸進才能掌握技巧。之前通過大號分享得到一些資料,有有償的也有無償的,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都覺得值得。


我也經常約金融不同領域的小夥伴出來吃飯聚會,了解市場的不同行業,他們總是能總結出很多精闢的行業與道理。

硬碟里還保留著,當年大學老師們的課堂課件,出來社會才知道老師講的都是最基礎和最精闢的,受益匪淺。雖然很多都還給老師了,但相信樓主今後在投行的過程中能學以致用。


對於初學者,我建議從趣味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金融知識枯燥乏味,之前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看到打瞌睡,後來同學在班群上分享了一個漫畫,瞬間就愛上了,那時就像現在追暴漫,每期必看。


根據我壓箱底的小小資料庫,羅列了幾個小步驟,供樓主這種初學者學習:


STEP1:對於金融的初級入門者,推薦先看金融59個小知識漫畫!我之前初出茅廬一臉懵懂的時候就是用這個作為調味劑的...

STEP2: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相信你在看完上面有趣的金融漫畫小故事後,一定會對金融產生好感,那麼接下來建議樓主從理財類的知識開始學習,一方面平時接觸較多較為容易上手,另一方面,相比純理論知識難度較小,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快速上手甚至參與到理財當中來

STEP3:在校友分享會的時候,幾個大咖給了我2017年2家證券的全行業投資策略報告供我學習,我也可以分享給你!

STEP4:如果樓主你還願意繼續刻苦專研,就要惡補以下投行的必備知識了,雖然無聊,但是是投行人員必備的技能:

併購重組、財務分析、非標準化產品研究、風險波動預測模型、交易所培訓、稅收政策、盡職調查、量化研究、期權研究、融資工具、市場特徵研究、演算法及高頻交易、套利研究、投資邏輯、指數研究、自組織神經網路模型。

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截圖了。

我相信只要夠努力夠勤奮,樓主你一定可以進入投行的,到時我們可以切磋交流了,哈哈~

想要金融資料的小夥伴也可以加我,畢竟不管在什麼行業,都需要信息互換,不斷學習的。

#資料每月更新#

.............5月4日資料更新.............

都是免費分享,不用收錢的啦,為了交金融行業的朋友,拒絕套路 &>_&<


VX個人號:mingmo333


對於外資投行,
第一,學什麼沒關係,看你在哪裡學——不是target school的就算了,別多想了

第二,學什麼沒關係,但是得學好了——至少我個人喜歡留下學習成績好的小盆友的簡歷

第三,學什麼沒關係,但是得有邏輯有常識——譬如我是做產品組的,我們十來個人的小團隊做整個北亞(除日本),什麼行業的客戶都管,客戶在什麼市場我們就去看哪個市場。你要是不能舉一反三快速學習隨機應變三頭六臂和全球的同事、客戶、其他第三方機構協調好,那就不要來禍害我的生活了

第四,學什麼沒關係,但是別太得瑟——校園招聘不是來找MD的,別跟我扯你認識這個認識那個,和這個吃過飯和那個握過手,我就想找一個能head down認認真真在電腦前做paper work的analyst

第五,學什麼沒關係,但是要有誠意——你投了簡歷要來投行,然後跟我講你沒學過金融但是對金融行業很感興趣,但是一點金融行業的基本知識都沒有。不需要你考這個證那個證,好歹讀一些金融學經濟學101的書、瀏覽一下財經網站頭條來糊弄糊弄我吧


很納悶,為什麼有些人一提投行就等於高盛摩根。所謂投行,大陸其實就是券商的投行部。外資的進不去,努努力,內資券商是不難進的。另外國內的銀行也有投行部。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你說你想進投行 究竟是想進高大上的券商,還是想做投行業務。

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個人認為,在你不缺錢的情況下,真沒必要去死磕投行業務。外資券商與國內大券商的核心部門招人要求確實高,但是我覺得大券商最爽的職務還是後台崗--風控合規財務。錢不少,責任一般,不忙,權力還有一點 朝九晚五是正常情況,加班不多。性價比真的比一周工作110小時的某些投行民工強很多。另外,也不是非常難進。基本上 985碩士+cpa+四大三年工作經驗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後者,我覺得在你不是特別牛逼的情況下,更不用死磕什麼摩根高盛德意志銀行。不如退而求其次,去國內的券商。對於國內的券商投行業務而言,沒有聽說過任何只要北清復交的說法。人大、南大、浙大、上財、武大、南開、廈大、西交、中山、央財、外經貿等校均在各國內券商有非常豐富的校友網路,這些學校也基本是國內券商的目標學校。我就是其中一所,而且不在一線城市。本校碩士畢業里去券商的雖然不能和其中的人大、上財比,但是也有不少了。這其中做投行業務的至少也得一半吧。

另外,國內的商業銀行,也有投行部。不少碩士進銀行的,爭取轉崗機會,是有可能去這些銀行的投行部的。認識一個本校碩士,某四大行工作了幾年,跳到另一個城商行投行部。成功轉崗的例子有很多,還是要抓住機遇。
--------------------------------------------------------------------------------------

某些秀優越感的還是洗洗睡吧。 如果題主是非常牛逼的、靠拼爹或靠極高的天賦和意志力就能進入頂級投行的還用過來問問題嗎?題主來問,說明他至少是不清楚的、心存疑惑的、實力有限的。 你上來一句「不是目標學校(還有不要用英文強行裝逼,有本事你全篇回答都用英文)的就不用考慮了」 特么人家就是來問怎麼辦的 你的回答對別人有何幫助。

在我看來,就算不是目標學校(不知道某些人說的目標學校是哪幾所。北清復交? )的,也不是沒有機會。 分情況:

1. 如果你是我之前列舉的那些985或一線城市的財經211畢業的你的文憑已經夠用了。 與其強行往清北復交考研(其實還未必能考上),不如多考考CPA、找找實習。 我看過北大和復旦的商科類碩士的就業去向,這麼和你說吧,其實是清北復交碩士畢業的,其中能進入摩根這種頂級投行的也相當有限。大部分還是去了內資的券商(當然各大銀行總行、基金、信託的倒是也有)。這還是碩士,本科去各大頂級投行的就更有限了---基本上一屆去那麼兩三個。 你覺得,就算你能考上其中一所,你能成為其中的5% 或哪怕10%、20%的 頂尖人才嗎?(尤其是對於考研進去的,別人還學歷查三代) 如果未必,不如乾脆就放棄外資投行。

2. 如果你本科不夠好,是普通211、985,那最好的方法或許還是先去四大工作幾年,拿下CPA、司法考試再去讀個MBA。但是現在四大出來的人越來越多,即使如此也未必能保證必然能進入投行。所以我覺得不如在四大做到項目經理再跳。 當然,凡事都難以完全地計劃好,這其中各種機遇是也是最主要的。 對了,在四大,最好分到金融組。

最後再說一句, 我看到有人說說內資投行都是渣,還說他去實習,別人給他工資80一天還讓他歡迎領導,給我笑壞了。卧槽,券商的實習也是分情況的好嗎? 怎麼我知道的券商投行部實習200一天的大有人在,而你就是80一天? 你去的是投行部?或者只是個營業部給人開戶的啊。 好,就算你去的是投行部,那能說明什麼。 你是實習生啊擺脫,外企就不打雜?特么去麥肯錫這類諮詢公司實習的不少比你更打雜好么。

國內的券商起薪是比頂級投行差不少,但是那能怎樣?對於想從事投行業務的同學來說依舊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何況在天朝這片,外資不可能有太大發展。去外資的你是起薪高,然後呢?你每周工作多少小時? 多久能升到你主管的位置? 我能告訴你,某些銀行的客戶經理每周工作時間是你的一半,還有可能掙得比你多嗎?


我來跟你講個真實的故事,因為我就在某名聲最大、經常被媒體炒作的投行里做ibd,而且莫名其妙地就進來了。

我進來的時候,簡直沒有人相信,我自己也不信。我來自北美常青藤的一家以」高端職校」聞名的大學,我們的校友在華爾街、或者香港中環都能有半壁江山。進投行是這裡幾乎所有人的最終夢想,大家都在為能進投行擠破腦袋。可是我,是所有人中最不象能進投行的樣子。這太明顯了,我從來沒有做過投行哪怕是任何金融的實習,我本科學的不是金融,我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做什麼鬼頭投行,沒有為了這份工作做過networking,我爸也不是李剛。可我進了,還是在行業最不景氣的時候。而那些去大行實習無數的同學缺有不少沒有斬獲。

大四,我的男朋友在香港,我為了能跟他在一起,申請了所有在香港的工作,只是這個簡單的原因。

我投了好幾個簡歷,後來證明除了這家投行以外,其他一個都沒拿到offer :)

這裡證明至少三個問題。

第一,投行其實沒有想像得那麼高大上,事實證明我真的很水,但是他們的確很happy地錄了我。
第二,運氣是第一大因素,很少有人說這一點,因為運氣不容易量化,也因為說運氣好掉面子。
第三,target school很重要,不然我連這樣的在校面試機會都沒有,什麼是target school不同人有不同評判標準。私以為基本是常青藤+LSE+Oxbridge + 國內的北大清華這種才能算數,所以你若不是,不一定要犯這麼大精力。這都是機會成本。世界很大,不一定只有這一條路讓你鑽牛角尖,世界上有太多更具有創造力的機會,投行也就是起薪高得嚇人(雖然現在也比不過矽谷了),然後整天能看到一些幾十億的deal在面前飄過,自我感覺相當良好。但。。。這對我們又有什麼意義?你可能會問,憑什麼target school這麼重要啊?我能力很強,憑什麼就比那些學校好的人差?囊,不要傷心,這不是針對你也不是針對你學校的,實在是一個技術問題。你想啊,一家投行一年就找幾個人,幾千份簡歷送過來,你叫我們怎麼辦?肯定要有一些最傻逼但是最高效的過濾方式。target school是顯而易見的方法!就是這麼簡單。

那麼,我先進了第一輪電話面試,這輪沒什麼好說的,不要fuck up,就來了第二輪。

這輪我去了紐約,跟香港團隊的人電視面試。這次有幾個VP, MD, Asso一個接一個對我輪流面。我面得不要太水,做之前連這個部門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做的功課都是錯的!

第一個面試官問我為什麼選擇我們銀行,為什麼選擇投行的時候,我胡扯了一通,真的是胡扯,我沒有準備過啊!interviewer自己也說,「I am not convinced!」 你說我囧不囧。這傢伙肯定被我搞無聊了,最後很禮節性質地問我,你有什麼問題么? 好了,我發功的時候來了,反正我沒想過要這份工作,純粹一試 :P 於是對他一陣猛打。第一個問題,我反問他,為什麼選擇我們銀行啊? 第二個問題,你平時空閑的時候喜歡做什麼啊?面試官一開始不是很適應,但很快打開了話匣子,然後一陣胡侃。

第二個面試官來了,問我為什麼選擇我們銀行,我把第一個人的話說了一遍,可能還是太胡鄒了,那人說,「I am not convinced!」 好吧。我等到他讓我問問題的時候,又出擊了,然後一個勁地把他說的話記了下來。

第三個面試官,問我相同的問題,我把第一、第二個人的話轉述給他聽,他說,"Perfect!" 成功了。然後一頓胡鄒。然後期間聊到他經常看的能源行業,正好我之前在某研究機構寫過能源方面的報告,做過很多研究,於是聊得正歡,之後他還讓我把當時的報告發給他,事實證明這篇花了不少心思的報告的對我的錄取也有很大影響。

然後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面試官。。。然後不過是一樣的戲碼。

這裡面有我想說的另外兩個問題。

第一,你得有的確做過細緻深入工作的事情,總是要有兩把刷子,言之有物,吹牛逼總有拆穿的時候。讓人覺得你真的是在某方面有建樹、有意思的人。

第二,你要真誠。當然真誠是沒法「要來的」,你只能真誠。大家都是人,做投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對於已經做投行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大家不過是糊口而已。我們也不是在找什麼變形金剛,不過是要一些工作能力不要太弱,同時讓我們覺得在一起能夠開心合作的人。如此而已。諸位莖陰們都大大高估了能力、大大高估了aggressivness,而大大低估了「to be a nice person」的重要性。

而通過那次面試我個人的最大收穫是,搞清楚了未來這些同事的性格特點,覺得他們其實很nice,並且腦海中有了一種跟他們一起共事的渴望。我本來真是誤打誤撞,而現在我在人的層面認識了這個行業,也獲得了不小的收穫。


對於應屆生而言,他們實際上並不關注你的專業是什麼。即使是金融專業出身,學校里那點專業知識根本不足以應付市場需求。國內金融之所學,與投行內部實際所用,幾乎是兩套東西。
所以對於投行而言,基本都是校本位。特別對於國際大投行和本土大券商而言,只要你是名校畢業(清北復交之流),不論什麼專業都有進去的可能。香港美國的大投行里經常有學哲學,文學的畢業生,國內稍次一些,不過總的來說專業不重要。
如果你不是頂級名校畢業,沒有工作經驗,即使考過CFA三級CPA拿下,想進入投行還是不太可能。

------------------------------------
評論中的問題集中在別的專業進不了IBD 和 非頂級名校如何進
針對第一個問題:可以進。一家投行IBD一年招的人數保持個位數,一共就這麼幾個人,你看到的太少。
第二個問題:找一個相關的有質量的工作經歷。如下面的答案中,從小券商做起。過程中注意人脈和客戶資源的積累。學習能力、人脈、客戶資源是投行最看重的。

題外話:
投行圈實際上是一個很小的圈子,頂級名校每年進投行的人也屈指可數。相比於頂級名校的金融畢業生,你勝算如何?
實際上,IBD的工作含金量沒有那麼高。最底層的分析員乾的都是文案工作。你去證監會網站看看那些招股說明書,就是他們工作的重頭。所謂身穿奢侈品,住五星大酒店,那只是一年中的幾天。剩下的都是永無休止的工作。
拿百萬年薪?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不用這麼耗費生命、缺乏獨立、一樣可以拿到少不了多少工資的工作。請所有有此志向的人,多了解,認真考慮!
推薦相關書籍「monkey business」


如果是針對國內券商的投行部工作,根據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其在人員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線"。

想入行,三個角度來說:學歷成績、經歷、證書。

學歷成績

先看學歷背景不用說,學歷過後再看成績不用說,金融行業炙手可熱,一則IBD招聘信息放出去,2000份簡歷能收回來,最後實際就只錄那麼幾個,怎麼篩能最高效簡潔地找到需要的人?

所以,至少985碩士/一線城市211財經起步,如果想在帝都中大型券商最好是北清人中之一,在滬的話清北復交,其次上財、央財、南開、外經貿等等都有機會但競爭依然巨大,本科背景也是一個道理。並不是說非以上一線院校的同學找工作就沒有競爭優勢,而是在找工作時將面對非常大的壓力,你必須要在自己的學校讀書期間做到非常優秀,才有機會單槍匹馬地跟一大群一線校畢業生同場競技,有的時候甚至連機會都不一定有。

總的來說,投資銀行總體告別了高爆發的暴利時代,不少投行都開始籌備轉型,這意味著企業的成本控制增加,相應地投行部門的招人需求也降低了,所以有時候也不一定是你做不了那些事情,而是能做的人太多,根本沒有坑讓出來。

經歷

投行部很看重相關實習以及推薦機制。在本碩期間有過2份以上券商核心部門的高含金量實習背景是可以作為學歷、成績方面的有力彌補,同時去提升提升自己的行業視野也不錯,特別是像題主這樣非相關專業的,不清楚在校是否進行過金融常識學習,那麼通過實習和自學培養基本的sense就很關鍵了,多看多學多問,觀察領導、同事的工作方式和思維邏輯,對專業方面的不足也有所助益。另外就是你要有一些靠譜的校友、學長姐、熟人資源最好,不能算捷徑,內部推薦是慣常的,畢竟「優秀的人總是容易呆在同一個圈子」,公司可能也不太想花過多的時間成本在招人過程上。

證書

國內投行部,CPA/司考基本是隱形的硬門檻,沒有這些/備考計劃,可能連面試都拿不到。在投行業有一句話是"公司80%的利潤是不到5%的員工所創造的",所以你要怎麼向就接觸一兩次的僱主證明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為他創造價值?

對於投行來說,最難的是進入這個體系,進來後,時常感受和領悟體系龐大且經常更新的資本市場法規和財務知識, 加上繁瑣、細緻的盡職調查底稿、說明書的撰寫、立項、質控、內核、報材料、答反饋的流程。

工作核心就是幫企業融資,要做的主要三樣事:承攬、承做、承銷。大致分為股權和債券方向,股權方向的主要做跨境併購 、財務顧問——併購重組 、融資保代——再融資 、ipo 、新三板,債券方向主要是固定收益業務 、資產證券化 、融資租賃等(對財務能力的要求高,而且在大的發展趨勢方面,債權方向不是最佳選擇),總體是靠傭金項目超額收益賺錢。

那麼要能夠攬下這些活,你需要什麼? 紮實財務或者法律基礎+綜合素質優秀。所以為什麼要考兩證,對於非相關專業的同學來說這不僅僅是背書,同時也是快速提升專業水準的不二選擇。

除了這些,以下證書在券商也具有較高的含金量,其中CFA對於要求職的投行部是不錯的加分項。

註冊金融分析師(CFA)認證證書

總的來說是金融行業最高證書,近年來有下滑趨勢,側重於投資和財務分析理論。

註冊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認證證書

常見於風控部門。分兩級,考下來得一萬多左右的費用,對於數學好的人來說應該相對容易。

國際金融理財師(CFP)認證證書

這個偏重於理財領域,銀行的私行,個金部門,保險經紀,證券經紀等多會看重這個。考試內容:CFP認證包括培訓、專業考試、職業道德考核等幾個步驟。

最後,面試看眼緣,穿得西裝筆挺,向領導表現出你是一個善交際、情商高的人。


從小券商做起,爭取實習經驗,即便無工資,經驗最重要.適當參加金融圈的活動,積累人脈.


為啥大家都想進投行,干點自己擅長的,喜歡的事不是更好嗎?如果是真心喜歡的話那沒得說,努力吧少年!如果僅僅是因為傳說中的高薪,少年請你把眼界放開闊一點,世界上高薪的職業很多很多,比投行工作量少的工作很多很多,既高薪工作量又小的工作也很多很多,我覺得你現在的問題並不是在網上各大論壇,各大問答,各大知道裡面尋找所謂的前人經驗和入門捷徑,而是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真的喜歡,真的適合做什麼,然後踏踏實實的做下去。知乎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當你專註的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就開始脫離屌絲的隊伍了。當然我並不是說樓主是屌絲,只是想借這句話建議樓主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然後為之努力,最後樓主就會發現其實投行神馬的真不是個事。


先說說投行是什麼,也簡單介紹下目前國內券商的機構部門吧:

國外的投行涵蓋的領域相對廣泛,統稱sell-side,包括:research、underwriting、trading、MA、issuing、market-making等等。

在國內:

research相當於國內券商的研究所或機構業務部,獨立於投行團隊,主要做上市公司調研,然後想buy-side(公募基金、保險、銀行等)銷售研究報告,發展目標就新財富分析師啦。

underwriting目前在國內券商也是獨立於投行團隊的部門,主要負責股票、債券的承銷,有面向ipo的公開發行,也有非公開發行如定增。收入來源於證券銷售規模,一般按融資金額的3-7%收費,有超募的情況收入也會有所增加。

market-making就是俗稱的做市了,比如現在很火的新三板做市,工作內容以撮合交易為主,券商也會拿自有資金購買股票,然後不斷地在市場詢價、提供報價以促進流動性。這塊收入相對少些,目前應該是3%左右的收費標準,其他收入主要看股票的價格波動了。

好了,到投行業務了。

國內的投行部門目前是局限於issuing這塊,也就是證券發行,比如IPO、新三板掛牌輔導、債券發行等,主要工作內容是財務、管理架構、生產經營等規範及股份改制輔導。
恩,說白了就是寫材料的。材料內容包括:券商推薦報告、公開轉讓說明書、工作底稿等等等等。
而最重要的工作還在於協調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及資產評估公司等中介機構,因為四方出具的信息需要統一、一致。。。
不能出現比如一個會計問題,會所打死不同意處理方法,然後出具一份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那麼之前做的工作就瞬間白費了。。。
當然實際情況中更經常遇到的是:中介機構說,你們券商說怎麼辦我們就給你怎麼辦。。
請不要慶幸,這樣是讓你券商擔了主要責任,請做好自我保護工作蟹蟹!!!

招人的標準:
硬性要求:保代、注會、司考資格三選一;
或者已過幾門cpa的應屆生,
在中介機構有過相關項目經驗的比如會所審計經驗的。

以上。


硬性、軟性的條件都很多,但這三項,如果你不同時具備,幾乎就沒可能了。

1、會計財務知識。CPA核心科目或全科、或會計本/碩的教育背景,多多益善,但至少要掌握CPA的核心科目:會計、財務管理、審計。

2、會計審計投行的實習經歷。四大、八大、投行部、或公司財務部的實習,必須有,時間越長越好。最好能在你畢業前的那個暑假,進入投行部的實習生計劃,留用機會大,否則……

3、碩士學位。學校排名越高越好,211、一本是底線。

有所啟發?不吝點贊,手有餘香!(點左下角的上箭頭)

————————————————

提供:職業諮詢、職業規劃、職業教練

收費友善,有意者請加微信:willwang021


進投行分你具體做投行的什麼業務了,不見得一定是金融專業畢業才能進,法律,理工科,數學,會計等做投行的大有人在。投行比較考察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純土鱉國內投行反倒不偏好簡歷極其牛逼(我是指那些世界級名校背景,各種牛逼金融單位實習經歷背景的人)的學生,這讓土鱉國內投行覺得hold不住吧。他們更喜歡有資源、情商高、能加班的國內北大、清華、中財等畢業的研究生。非金融專業的畢業生主要看兩點:1、cpa和司考。2、資源和人脈。個人覺得第二點才是重點。


看你想去投行的哪個部門,不同的部門工作會不同。
投行的主要部門有:

Trading:交易,包括Proprietary desk(用『自己』的交易)等 
IBD:(投資銀行部,包括Corporate Finance和ECM,一個是幫助公司上市,整改,一個是做市場宣傳、定價等事情
Research:研究部,出各種報告,研究各種金融相關資產。寫股票評論。
Sales:銷售部,機構銷售部等,主要針對基金等客戶。
Private Bank: 或者 wealth management,散戶部門等。不要小看散戶,李嘉誠,李紹基都是散戶。其實這些散戶已經完全可以成為機構客戶。定義,不是絕對。
Asset Management: 資產管理,就是旗下基金。

不論是什麼部門,前兩、三年開始都做analyst(分析員),做的都是部門裡面的基礎工作。總的來說,都是和數據的採集、分析、整理有關係,如果是和客戶打交道的部門,則還會負責小客戶的日常溝通、管理,以及客戶資料庫的維護。


外資投行我沒進過,剛好前東家是外資銀行,算認識幾個圈內人,告訴你兩個基本狀況。
1不是清北復交,外資投行就不用想了。
2如果是清北復交,專業並不是非常重要。
因為反正都是要重新學。


會考試的人太多,符合投行條件的人太多,且那些就是門檻,沒什麼意思。
我覺得你要抓住你的優勢。
先進入金融圈子,物流行業分析師做起。


朋友,你是不是至少該說說你想進投行的哪個部門? 你的目標是哪一類行?
所以,如果你的內心答案是"隨便哪個行,也不知道有哪些職位,能進就行",那麼無論你學什麼的,首先請了解投行具體的工作和那些工作的要求,然後再考慮你自己的能力和這些要求的差距?
如果你連做這些的能力都暫不具備的話,那麼,恐怕你就正應了FantasticCathy答案里說的那樣了?


我自己是學金融的。我認識的一個哈佛畢業的朋友,研究生從哈佛出來後去了大摩小摩都干過,最後去了香港做私募,他告訴我關於關於在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工作的一句話:
在投資銀行工作最大的價值並不是它本身,而是exit options會很多,也就是說投行最終是一塊跳板,長期在那裡做意義不大,價值不大,收益不大,而且非常辛苦。
所以,不要一天到晚投行投行的亂叫,投行也不是什麼遍地黃金給你撿的地方,門檻高不一定價值就高,工作也要講個性價比。
外資投行有的業務,中資銀行全部都有,你以為外國人的錢是那麼好賺的?所以秀優越的還是算了,你確定你不是過於勞累然後到知乎來發泄你的種種不如意?
對了,補充一句
美國人自己都承認,世界經濟的增長點在亞太,而亞太經濟的增長點在中國,
還有
宇宙第一大行可是咱們中國工商銀行啊

補充內容:2017.1.10修改
其實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且在美國最大的問題不是學歷,而是身份問題。拿不到h1b綠卡,個人的發展會受很大限制而且工作也提心弔膽隨時可能被layoff.
所以名校不名校的對於應屆的而且是國內的有一定作用,在美國作用並沒有那麼大。當然了,名校出來的個人能力確實會強一些,畢竟有filter存在,這個存在內生性問題,不能簡單去說誰是因誰是果。
再就是不要神化金融業,也別想著靠做金融成為億萬富翁,做金融的都是給有錢人服務,全世界靠純金融發家的也就巴菲特,其他的都是靠實業。市場是有效的,也是符合無套利假定的,大家都想套利,最後就無利可套
記住一條,你自己怎麼樣才最重要,你學校怎麼樣永遠只是一個參考。當然了,要做金融,好歹你也考個一本吧,研究生沖一下211吧,這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沒要求你一定要考托考gre做項目出成果,但如果連這都做不到的話,你怎麼應付後期大量的數學,財會,法律還有計算機的能力發展?
金融是最典型的中產,國內投行ibd基本年薪50w左右,瓶頸在100w,所以也僅僅滿足上海買房,不是你想像的什麼社會精英,在美國會高一點,如果身份解決了或者時間做久一點會有20w-30w刀年薪,但考慮了物價也不會太富裕,而且生活不便,不過美國車便宜,然並卵,沒人在乎你開什麼車
所以你們可能也知道了,金融業就是一服務業,和酒店,餐館,沒有本質區別,區別是你付出的更多(包括高等教育階段),所以收入更高,但不代表單位勞動你就比別人賺得多,或者高也高不了多少
當然了,還有VC,PE,HF都是你們眼中多麼高大上的玩意,我只說,國內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很多業務根本做不了,所以市場體量也相當有限,競爭會很激烈。當然了你要穩定就去商業銀行就完了,但是商業銀行跟金融並沒有什麼關係。
管你名字多麼高大上,最後都是經濟尋租,即你付出勞動,企業給你報酬,工作內容不同而已,但是本質上你跟廚師,工人,清潔工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進了這行,你一輩子能賺多少錢,怎麼過,基本就確定了,這是可以計算的。
全球經濟都不好的情況下,投行都是自身難保,能多搞一點就多搞一點,當然vc,hf,pe,誰的日子都不好過,所以發家致富還是算了,成為中產倒是綽綽有餘。所以,既然大家人生的路徑其實早已寫好,不如從容一點,更多的keep wellness,多陪陪家人和自己愛的人,然後空閑時間思考思考人生,思考下社會和我們生活的世界,出去散散步,看看頭頂美麗的星空


知乎現在貌似以互聯網的高手比較多,金融行業的用戶還不夠活躍。我雖然不是做投行的,但是之前想過從事這行業。建議參考下這本書《全球性金融機構求職指南》,是兩個投行混了很多年的人寫的。另外,可以去應屆生論壇、過來人論壇上面參考一些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中金公司的求職經驗。雖然物流確實差得有點遠,我本人目前也未能成功找到投行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只要你確實喜歡,很多約束條件都是可以改變的。找工作,和戀愛差不多,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遇見一個你真心喜歡的人的時候,你不會因為自己相貌,或是家庭背景,目前的收入狀況而主動放棄。找工作也一樣。祝你好運


題主問出這種問題,估計目標不會是GS、MS等bulge bracket那樣的外資投行,就以一家很普通的本土券商的投資銀行部為例,給你一個比較具體的參考:

這差不多可以說是投行業的最低要求了,題主如果達到了這個要求考慮從事投行的工作還是有希望的


寫個我自己的故事,在香港一個普通外資行ST部門做衍生品sales。本科學法律的(號稱全國TOP3),研究生畢業於號稱香港第一商學院。
從學歷背景來說,不是target school,也似乎更適合做一級市場,然而莫名其妙進了sales trading,跟一堆工科生/qFin 畢業生打交道。

15年畢業季一心嚮往回北京找工作,5月結課後繼續在香港待著,想湊滿360天爭取一個拿北京戶口的機會,童鞋們都陸陸續續回大陸了我覺得沒事做,於是想找份實習,也打算為秋招做點準備。之前沒有金融方面的實習經驗,看到現在的公司在招實習生於是就投了一個簡歷。

現在記得面試的時候各種囧啊……第一輪一個VP問我現在FED主席是誰的時候,突然記不起耶倫大媽的名字了,瞎扯了一個格林斯潘,面試官當時的心情各位可以去腦補下。然後問我想像中的投行生活是怎麼樣的,由於當時在看班尼寫的《親歷投行》,在結合同學們茶餘飯後討論的投行,我就天花亂墜把YY中的做IBD的生活描述了一遍,聽完後VP淡淡地說:哦,其實我們的工作跟IBD很不一樣的,我們就是坐交易室天天跟trader和客戶打交道的。。再請腦補下當時那個囧。。。。
不過後來聊到研究生課程之類得話題,我就說了下剛寫完的畢業論文,做的一個計量經濟學模型,關於違約概率對股價的影響啥的。然後順勢問了下VP,您感不感興趣啊,我可以把我的report發給您看看嗎?作為面試官估計是不能拒絕的,於是順勢拿到了名片,回家寫了感謝信並把我論文的一部分發給他了。

接著就是第二輪MD,確實氣場嚇人,再加上當年很少去ifc這種「高大上」的地方,剛開始說幾句話還是有點抖的。會問各種問題,我的感受是:如實回答,不要裝B。例如如果不是學金工或者QFin的話我覺得一般的碩士畢業生對於derivatives了解還是不夠多的,如果之前沒有在相關部門做長期實習,就不要說你很懂衍生品了。MD問我對derivatives了解多少,我說只在CFA一級學了一些。又問知不知道BS模型,如實回答了不知道。

接著就是第三輪,然後AC之類的。然後拿了一個實習offer。(請不要拿我和大牛比直接analyst進去,這一兩年香港投行生存艱難,大多數投行entry level已經從A變成了graduate intern,intern的工作跟A沒有區別。現在很多更是graduate intern不招了)

於是7月底中國股災開始的時候,我就一臉蒙逼進了交易室,第一個感受,太吵了,電話一直響,sales和trader每天都喊來喊去,team裡面只要有一個人電話響,整排電話都會共鳴。第二個感受:我去我是team裡面學歷倒數的?!老闆們很多都是北美常青藤,intern裡面也有牛津的,lse……最次也是香港前三的本科。不過好像學歷也並不是那麼重要,反正不管你那裡畢業的,entry對於各種實際交易的衍生品也幾乎啥都不懂。第三是:交易員的英語怎麼那麼難懂,法國口音真的一點都不性感,遠在新加坡的交易員打的singlish基本要靠Google再翻譯一次。。。溝通捉急啊……

在經歷最初幾個月的折磨後,內地秋招開始了,中間糾結過很久要不要辭職回北京,也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辭職遠離投行,雖然二級市場working hour不像一級市場那樣長,但工作的十小時內強度大得多,更加intense,我本身是一個不需要投行光環的人,也對錢,包,化妝品,衣服啥的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在我來香港上學之前我的理想工作就是考一個級別高一點的公務員(勿噴,這是很多學法律的女生理想的職業),只是在香港,在商學院,周圍很多同學夢想都進投行氛圍的熏陶下,我歪打正著進了投行。不過就當時在內地的同學反應來看,工作真的很難找,結合自己的實力,也覺得基本不可能找到一個工資比當時做intern更高的工作了(除非拿了top外資行的offer,然而顯然當時是不可能的),於是就沒認真地秋招,中途參加了國考報了央行,不過由於工作太忙沒有充分的時間複習,最後差了幾分沒進面試。

然後就要開始為當時弔兒郎當的秋招態度買單了。不能一直做intern,得想想轉正的事情了。於是更加認真的工作,甚至還從對program一竅不通的情況下學自學vba,自己寫了套程序優化我們做termsheet。天天盯著電腦盯得眼睛都快瞎了,每天回家連話都不想說,只是躺著發獃。然而時運不濟,碰上了中國股災,全球經濟倒退,德銀危機,歐洲銀行業危機,外資投行在亞洲大規模裁人,官方的回答是:沒有headcount,凍結轉正機會。於是我就下定了「合同到期了我就走,回大陸回家找個輕鬆的工作」的決心。也給我的MD表明了態度:「在這裡每工作一天,我就會認真負責地工作,讓你放心,若不轉正,合同到期了我肯定不會再續的。」 我也確實實現了我的承諾,哪怕當時並不知道下一個月我會在哪裡,我也並沒有找新的工作,而是勤勤懇懇地工作,累了就安慰下自己:就當是年輕一種體驗把,反正再累,再沒希望,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了。

然而當你十分認真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有點驚喜。就在我下定決心回大陸,想去過相對輕鬆的生活的時候,我的老闆告訴我,轉正搞定了。整個香港office,也就我一個人。於是拿了更高的工資,隨之而來的也便是更多的工作更大的壓力,投行也不是想像中那麼高大上,也並沒有給我所謂的光環,雖然工資在同齡人中還算可以,但拿著工資不用太久考慮就買下了學生時代覬覦很久的定製風衣給我帶來的快感並不像當年用積攢的生活費買個一千多的小錢包那樣持久。但它確實讓我快速成長,教會了我獨立生活獨立工作。

回想這一年多,我從一個「天資並不怎麼好」的一個懵懂文科學生,到懵懂進了投行,升了職加了薪,然後繼續留在香港。可能靠的是人品和心態吧。我不是大家口中那種aggressive的人,而是盡量去做一個讓別人覺得舒服的人,一個做事認真,一個靠譜值得信賴的下屬和交易對手。從心態上講,本來一開始就不是非投行不可,進了投行也並沒有覺得「完成了人生一大夢想」,不在意外界給你的所謂投行光環;即使當時差點離開,也沒有患得患失;升職加薪也沒有特別的喜悅。它於我而言,也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只要在職一天,就義務和責任去做好它。
剩下的,交給老天吧。


如果你想進投行只是聽說錢多,勸你放棄這個想法。知乎有不少關於去投行的問題,可以多翻翻看看


推薦閱讀:

HR 是怎麼面試 HR 的?
面試了5,6家公司都還沒拿到一個offer,還有必要面下去么?
如何得到網易遊戲的工作機會?
自學Android,投的簡歷基本無回應,該怎麼辦?
不做管理只寫代碼,除了 bat 外,還有哪些公司能給到年薪50萬?

TAG:投資銀行 | 招聘 |